首頁>Club>
58
回覆列表
  • 1 # D洪濤

    郭德綱見識相聲的興衰,從師出無門,同行排擠,到小劇場的星星之火、巡演的萬人空巷,綜藝的半壁江山,相聲團體一枝獨秀,除了本身的業務素質和勤奮好學及不服輸的精神,師徒加綜藝等各種形式,推廣相聲,普及相聲,從而擴大德雲社的影響力,郭德綱居功至偉,後無來者,打鐵還需自身硬,京劇評劇河北梆子一副好嗓子,相當全面,符合當下觀眾口味!

  • 2 # 我是太陽花

    郭德綱是相聲界大咖,他的德雲社裡培養的人才輩出,都是耀眼的巨星,很受國人關注與喜愛。可見郭德綱的師教水平已達到頂級,所以說郭德綱就像相聲界的守墓人一樣。

  • 3 # 尹海涵

    守墓人!守護一個信仰直到終身!相聲從衰變強!如果沒有郭德綱!相聲只會逐漸沒落!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郭德綱于謙不在!相聲是否還會逐漸沒落呢?德雲社還能存在多少年?相聲行業還能繁榮多少年?如果再次沒落!那麼就跟墳墓也毫無區別!郭德綱被稱為守墓人也無可厚非!因為他堅持他的初衷!至於未來相聲是好是壞只能由時間來證明啦!

  • 4 # 尊享生活2

    郭德綱對相聲的本科,說學逗唱,樣樣精通,目前業務能力無人企及,打遍天下無敵手,對相聲有傳承,他對其他姊妹藝術的發揚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比如戲曲和小調我也是透過郭德綱才發生了興趣,從這些角度講,郭德綱可以說是實至名歸的。

  • 5 # 絲網之鄉安平縣

    相聲是幽默諷刺類節目,主要是諷刺當下社會各種醜陋現象,題材遍地都是,更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但這些是不能寫,也不敢寫,寫了也不能透過,這叫相聲如何生存,所以,老郭曾經說,他是相聲最後的守墓人。郭德綱只是讓相聲晚死了幾十年,我是老相聲迷了。最早聽的都是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的相聲,郭德綱對我來說確實是讓我的愛好從小眾變成了大眾,我過去說我喜歡聽相聲別人都驚訝。

    現在我說我喜歡聽相聲別人都以為我只認識郭德綱。相聲已經完了,謝謝郭德綱讓相聲比我活得久了一點。喜劇藝術其實特別難搞,因為人們的胃口提高的太快,什麼東西都是幾天新鮮勁,很快就膩了,在網路時代德雲社能火這麼多年已經是個奇蹟了,得益於老郭對傳統的大力挖掘。那些脫口秀也是一樣的,如果沒有持續的創新,還比不上德雲社的相聲呢。

    相聲本就是起源於市井,為什麼一定要登上高雅層面,圖個樂子就是相聲的目的,解放前的相聲本就是葷段子不斷才能吸引到人,就像美國的脫口秀也是葷段子很多,有人說他太低階了嗎?沒有,相反在美國還很受歡迎。沒必要死掐著三俗不放,相聲本就是俗的東西,非要把他弄到雅的層次。

    說起相聲就想起了蝦油小菜。蝦油小菜是眾多小菜中的一種,喝個粥,吃個饅頭再來點蝦油小菜有時也是很愜意。但這個蝦油小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度火遍大江南北,幾乎家家做,人人吃,風靡一時。然而,幾年後至今如果不提大家已經沒有這道小菜的意識了。其實相聲也就是這麼一道類似蝦油小菜,把它捧得多高,只不過是一時的賣點,迴歸正常,就一碟小菜。

    說相聲是虛假繁榮,這個我信,但是這個行業還是有非常大的潛力的,語言的魅力永遠是等待人去挖掘的,就像我們的人生,永遠是向一個高度去進行,也許是馬斯洛講的生命層次論,到了最高層自我實現。

  • 6 # 風之颯9

    郭德綱說自己只是相聲的守墓人,說這些話的時候心裡一定是很悲涼的。在《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裡面,郭德綱振聾發聵的喊出了我愛相聲,我怕他完了這句話的時候,老郭是真的愛相聲。但是如今的行業環境,大市場都決定了相聲很難回到那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年代了。

    從苦日子過來的郭德綱算是見證了相聲的衰落到興起,見證了德雲社是如何一步步從北京相聲大會這個小劇場成為稱霸全國的相聲航空母艦的。郭德綱滿懷悲哀的說,相聲已經死了,自己只是相聲的守墓人。甚至郭德綱半調侃性質的說等自己一死這行就算完了。郭德綱的德雲社2010年渡過那場劫難之後,算是徹底的熬出了頭,看著德雲社這麼掙錢,眼紅的同行們效仿德雲社也紛紛的開始在小劇場演出。

    像是80後脫口秀,青曲社,謙祥益等團體是這些新興團體中比較出名的。可惜這些團體大都是看著相聲市場掙錢了,拉一幫演員指望靠這個掙大錢的。為了掙錢就很難保證業務水平,80後脫口秀的王自健因為沒有新的作品和創意,過了氣之後就銷聲匿跡了。青曲社在苗阜的帶領下,全社上下一門心思的開會下鄉慰問演出,基本上已經完全的主流化了。天津的相聲團體在小劇場演出的段子就一個主題,砸缸,怎麼罵的解恨怎麼演。

    再加上如今的觀眾市場也很難給傳統相聲發揮的空間了,郭德綱在十五週年上的《中國相聲史》的慘淡收場讓郭德綱明白了,只要在臺上說于謙爸爸于謙媳婦觀眾們就樂得哈哈大笑,你說傳統的賣布頭,八扇屏,觀眾一邊罵街一邊喊退票你怎麼弄?沒辦法,確實沒辦法,德雲社沒有人給他撥款,想要生存下去必須要迎合市場,郭德綱就相聲作用巨大的,

  • 7 # 赱吧詓流浪

    如今德雲社成了相聲團體的扛把子,這個一點也不為過,甚至連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別說能打的了,同行裡一個能看的都沒有。德雲社一票難求,場場爆滿,甚至跑到國外去一堆外國人都能開專場,辦商演,簡直都邪了門了。德雲社的火爆自然帶動了全國的相聲小劇場,茶館的火爆,天津更是遍地開花的小劇場跟雨後春筍一樣。按理說相聲市場算是被郭德綱給盤活了,可是為什麼郭德綱說起相聲來卻說相聲已經死了呢?

    從苦日子過來的郭德綱算是見證了相聲的衰落到興起,見證了德雲社是如何一步步從北京相聲大會這個小劇場成為稱霸全國的相聲航空母艦的。郭德綱滿懷悲哀的說,相聲已經死了,自己只是相聲的守墓人。甚至郭德綱半調侃性質的說等自己一死這行就算完了。郭德綱的德雲社2010年渡過那場劫難之後,算是徹底的熬出了頭,看著德雲社這麼掙錢,眼紅的同行們效仿德雲社也紛紛的開始在小劇場演出。

    像是80後脫口秀,青曲社,謙祥益等團體是這些新興團體中比較出名的。可惜這些團體大都是看著相聲市場掙錢了,拉一幫演員指望靠這個掙大錢的。為了掙錢就很難保證業務水平,80後脫口秀的王自健因為沒有新的作品和創意,過了氣之後就銷聲匿跡了。青曲社在苗阜的帶領下,全社上下一門心思的開會下鄉慰問演出,基本上已經完全的主流化了。天津的相聲團體在小劇場演出的段子就一個主題,砸缸,怎麼罵的解恨怎麼演。

    再加上如今的觀眾市場也很難給傳統相聲發揮的空間了,郭德綱在十五週年上的《中國相聲史》的慘淡收場讓郭德綱明白了,只要在臺上說于謙爸爸于謙媳婦觀眾們就樂得哈哈大笑,你說傳統的賣布頭,八扇屏,觀眾一邊罵街一邊喊退票你怎麼弄?沒辦法,確實沒辦法,德雲社沒有人給他撥款,想要生存下去必須要迎合市場,迎合觀眾,老郭也不是神仙能變出錢來啊!

    郭德綱說自己只是相聲的守墓人,說這些話的時候心裡一定是很悲涼的。在《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裡面,郭德綱振聾發聵的喊出了我愛相聲,我怕他完了這句話的時候,老郭是真的愛相聲。但是如今的行業環境,大市場都決定了相聲很難回到那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年代了。

  • 8 # 陌影十三

    老郭讓相聲重新火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聽相聲。 讓相聲界看到了希望,記相聲演員可以活下去,有動力去用心表演。 現在是眼球文化,段子文化。大家都在看段子,看脫口秀,都忘記了什麼是相聲,是老郭讓大家知道原來段子就是段子,小品就是小品與相聲是有區別的,原來相聲帶來的笑聲,帶來的快樂不比其他的差。

  • 9 # 大醉狂俠

    郭德綱說自己是相聲的守墓人,其實是一種悲哀的情緒在裡面。

    郭德綱,目前中國相聲界的第一人,他所帶領的德雲社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相聲社團,也是全國最大的喜劇團體,而郭德綱本人,不管是說相聲,還是主持節目,參加綜藝節目等等,當然了,也包括拍電影,雖然基本都是爛片,每一樣他都幹得風生水起。

    在郭德綱火之前,中國的相聲已經沒落的不成樣子了,很多相聲演員,要麼選擇在家混吃等死,要麼選擇改行,總之當時的相聲已經漸漸淡出了大家的視線,很多人都以為相聲這個行業慢慢要完了。

    而郭德綱橫空出世,以一己之力扛起了相聲的大旗,就像馬季說得,一個郭德綱,就讓相聲又火起來了,這是多麼可喜的事情,郭德綱的德雲社火了之後,小劇場如雨後春筍一樣紛紛建立,都想複製郭德綱的傳奇,但是可惜,大部分小劇場連溫飽都解決不了,能實現小康的就更少了,而能經常性的舉辦大型商演的,唯一德雲社一家而已。

    郭德綱經常說,現在相聲就是虛假繁榮,看著挺火,其實說不定哪天還要走向墳墓,郭德綱也說過,他要是死了,這一行也就完了,這話聽著狂妄,但是我覺得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郭德綱才說自己是相聲的守墓人,他這樣說,其實也是一種害怕,害怕這行完了,郭德綱自己就說過,我太愛這一行了,所以我太害怕這一行完了。

    前幾天又看到一則訊息,說是高曉攀的嘻哈包袱鋪經營困難,唉,嘻哈包袱鋪也算是小劇場裡比較有名的了,也出現了這種情況,由此就可以知道,其他小劇場也是朝不保夕啊。

    我也很喜歡相聲,希望相聲能夠越來越好。

  • 10 # 浪心依舊噠

    守墓人,說得有點寒磣吧!任何藝術形式都應順應潮流的發展,如果你一味抱殘守缺,只會越來越小眾化,就更談不上傳承了!不可否認,當下是一個浮躁的資訊社會,每天各類文字、語音、影片資訊衝擊著我們的大腦,每個工作日的8小時(甚至更多小時)都已經疲於應付日常工作了,所以只想將剩下的有限精力放在輕鬆、愉快、舒適的資訊上面!勞動/工作完一天,只想舒舒服服收看一些有趣的節目!如果看傳統形式的相聲,還真很難看下去,這裡我不是說傳統相聲不好,而是受眾越來越小,打個比方,傳統相聲裡的報菜名之類(一口氣不喘,報出幾十個菜名),擱在以前,觀眾會拍手並叫聲好,現在的年輕觀眾看見了,只會“呵呵”.而郭的相聲,加入了一些更加輕鬆愉快/甚至帶color的成份(不要太過份就行),這樣就比較符合當下的快節奏,還有年輕人的口味了!任何一門藝術,它要傳承下來,首先必須得活下來,而活下來,必須得迎合市場變化!當然了,你發展到一定規模,你仍可以保留/推崇一些傳統元素,比如相聲屆的服飾/尊師重道等等,甚至一些快凋零的曲目,可以讓弟子透過練基本功的形式將它傳承下去!綜上所述,說郭是相聲屆的中興之主都不為過!

  • 11 # 老老老郭同學

    郭德綱親自認證:我是相聲的守墓人

    郭德綱曾嘔心瀝血,排練《中國相聲史》。

    那時候,張小辮兒還沒倒倉,童音嘹亮,在舞臺上唱了一段《賣藥糖》。

    啟用德雲社那麼多人,用了不少時間,認真的排練。

    應該也是桃兒的理想,把中國相聲的發展歷史,和大家夥兒聊聊、給觀眾們看看。

    結果,被大規模的喊退票。

    把觀眾奉為衣食父母的老郭,第一次懟觀眾——就不能靜下心來看看嗎???

    不能。

    民間藝人,靠觀眾餬口,只有妥協。

    於是叫上來一群徒弟,扭一曲《甩蔥歌》,觀眾很開心,老郭眼裡噙著淚花。于謙嘆息,指著臺上扭成花的徒弟問觀眾,你們不轟下去這個,卻把那個(《中國相聲史》舞臺劇)轟了下去?

    事實就是這麼殘酷,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中國藝術,歷來很講究天分,哪兒那麼多有天分,又願意從事這個行業的人?

    中國藝術的傳承,傳統的師徒模式,註定沒法批量出人才。

    三年學藝、兩年效力,已經被質疑,不符合《勞動法》。

    辦學校,辦公司,郭德綱在探索傳統曲藝,在現代商業化社會中,可以走的路徑。有成功的,有失敗的,頭破血流有過,滿身汙水有過,還好,都挺過來了。

    郭德綱天賦異稟,才華過人,性格剛烈又運氣極佳,外有于謙,內有王慧,前有張文順,後有張雲雷、郭麒麟。他的繼承人,是否能有這個能力,這種運氣,這樣的號召力,以及這樣的理想主義?

    少班主郭麒麟:現在相聲是虛假繁榮

    于謙在《十三邀》裡說,相聲為難之處在於:兩個座標,一是觀眾的認可,二是行業內的認可。這兩個缺一不可。可是偏偏兩個座標中,很多作品都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怎麼辦?

    相聲出身街頭藝術,一身塵埃,滿腳泥沙。就是登上大雅之堂,也僅僅是代表草根人物的藝術形式,經不起文人雅客的反覆推敲,來回琢磨。

    以前在街頭,看過就過了,說什麼沒人計較。然後,有了錄音機,再後來,有了錄影,在網上流傳頗廣。隨著手機的發展,這些就更加不是事了。

    最初,這些網路上音像,幫助德雲社培養了一大批觀眾,所謂“陪睡之恩”。很多人都說,白P老郭這麼久,欠德雲社一張門票。隨著德雲社商演,很多人如願以償的還了,變本加厲的愛了。

    誰知,2019年,這些影像成了麻煩的源頭,被一幀一幀劃拉出來,尋錯。

    肆意歡快的民間藝術,成為舞臺上上下下,都小心翼翼的凝重。

    戴著鐐銬的舞蹈,終究要打折扣,不夠好笑的相聲,為什麼要聽?

    娛樂多元化的時代,人們的選擇餘地太大了,只需要滑鼠輕輕一點,老郭數十年的心血,就可能煙消雲散。

    郭德綱的兒子,于謙的徒弟,郭麒麟很清醒的說,相聲是虛假繁榮。

    那麼多的觀眾,有衝著德雲社金字招牌去的,有衝著郭德綱去的,有衝著張雲雷、郭麒麟,孟鶴堂,秦霄賢去的,總之,都是衝著人,而不是為了相聲。

    張九南說,現在很多觀眾不看節目單,演員的段子不樂,沒關係,姐幾個湊一塊、逗你樂。

    刨個活,接個下茬,觀眾很歡樂。

    但是,和相聲無關。

    如果《中國相聲史》是一本書,郭德綱可能是最後的章節

    曾幾何時,相聲也在春晚紅紅火火。

    後來,大家都知道,相聲幹不過小品,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直到郭德綱名聲大噪,大家忽然想起來,好久、好久都沒聽過相聲了。

    讓相聲再次熱鬧起來,是郭德綱的功勞。他給相聲儲備了不少人才,已經盡心盡力了。

    這,足以讓幾近銷聲匿跡的相聲,多活很多個年頭。

    但是,也僅此而已。

    曾經,他說的一些事情,都當段子聽,哈哈一樂。

    然而,目睹德雲社種種風波,只是覺得,他已經說的很剋制了。還有很多,可能根本沒法說出來。

    以前,老郭很硬氣,我愛相聲,我不想讓它就這麼完了

  • 12 # 樂周文化

    郭德綱親自認證:我是相聲的守墓人

    郭德綱曾嘔心瀝血,排練《中國相聲史》。

    那時候,張小辮兒還沒倒倉,童音嘹亮,在舞臺上唱了一段《賣藥糖》。

    啟用德雲社那麼多人,用了不少時間,認真的排練。

    應該也是桃兒的理想,把中國相聲的發展歷史,和大家夥兒聊聊、給觀眾們看看。

    結果,被大規模的喊退票。把觀眾奉為衣食父母的老郭,第一次懟觀眾——就不能靜下心來看看嗎???不能。

    民間藝人,靠觀眾餬口,只有妥協。

    於是叫上來一群徒弟,扭一曲《甩蔥歌》,觀眾很開心,老郭眼裡噙著淚花。于謙嘆息,指著臺上扭成花的徒弟問觀眾,你們不轟下去這個,卻把那個(《中國相聲史》舞臺劇)轟了下去?

    事實就是這麼殘酷,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中國藝術,歷來很講究天分,哪兒那麼多有天分,又願意從事這個行業的人?

    中國藝術的傳承,傳統的師徒模式,註定沒法批量出人才。

    三年學藝、兩年效力,已經被質疑,不符合《勞動法》。辦學校,辦公司,郭德綱在探索傳統曲藝,在現代商業化社會中,可以走的路徑。有成功的,有失敗的,頭破血流有過,滿身汙水有過,還好,都挺過來了。

    郭德綱天賦異稟,才華過人,性格剛烈又運氣極佳,外有于謙,內有王慧,前有張文順,後有張雲雷、郭麒麟。他的繼承人,是否能有這個能力,這種運氣,這樣的號召力,以及這樣的理想主義?

    少班主郭麒麟:現在相聲是虛假繁榮

    于謙在《十三邀》裡說,相聲為難之處在於:兩個座標,一是觀眾的認可,二是行業內的認可。這兩個缺一不可。可是偏偏兩個座標中,很多作品都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怎麼辦?

    相聲出身街頭藝術,一身塵埃,滿腳泥沙。就是登上大雅之堂,也僅僅是代表草根人物的藝術形式,經不起文人雅客的反覆推敲,來回琢磨。

    以前在街頭,看過就過了,說什麼沒人計較。然後,有了錄音機,再後來,有了錄影,在網上流傳頗廣。隨著手機的發展,這些就更加不是事了。

    最初,這些網路上音像,幫助德雲社培養了一大批觀眾,所謂“陪睡之恩”。很多人都說,白P老郭這麼久,欠德雲社一張門票。隨著德雲社商演,很多人如願以償的還了,變本加厲的愛了。

    誰知,2019年,這些影像成了麻煩的源頭,被一幀一幀劃拉出來,尋錯。

    肆意歡快的民間藝術,成為舞臺上上下下,都小心翼翼的凝重。

    戴著鐐銬的舞蹈,終究要打折扣,不夠好笑的相聲,為什麼要聽?

    娛樂多元化的時代,人們的選擇餘地太大了,只需要滑鼠輕輕一點,老郭數十年的心血,就可能煙消雲散。

    郭德綱的兒子,于謙的徒弟,郭麒麟很清醒的說,相聲是虛假繁榮。

    那麼多的觀眾,有衝著德雲社金字招牌去的,有衝著郭德綱去的,有衝著張雲雷、郭麒麟,孟鶴堂,秦霄賢去的,總之,都是衝著人,而不是為了相聲。

    張九南說,現在很多觀眾不看節目單,演員的段子不樂,沒關係,姐幾個湊一塊、逗你樂。

    刨個活,接個下茬,觀眾很歡樂。但是,和相聲無關。

    如果《中國相聲史》是一本書,郭德綱可能是最後的章節

    曾幾何時,相聲也在春晚紅紅火火。

    後來,大家都知道,相聲幹不過小品,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直到郭德綱名聲大噪,大家忽然想起來,好久、好久都沒聽過相聲了。

    讓相聲再次熱鬧起來,是郭德綱的功勞。他給相聲儲備了不少人才,已經盡心盡力了。這,足以讓幾近銷聲匿跡的相聲,多活很多個年頭。但是,也僅此而已。曾經,他說的一些事情,都當段子聽,哈哈一樂。然而,目睹德雲社種種風波,只是覺得,他已經說的很剋制了。還有很多,可能根本沒法說出來。

    以前,老郭很硬氣,我愛相聲,我不想讓它就這麼完了 後來,老郭被現實盤的圓潤了,完了就完了吧,多少好東西不都完了麼。

  • 13 # 傑森烏里斯

    試問郭德綱成名之前還有幾個人喜歡聽相聲,每年的春晚小品語言類節目壓軸!相聲來個群口嘻嘻哈哈一陣熱鬧就下場,最後觀眾記住了什麼?反而小品類的節目讓人記憶深刻!

    近幾年情況開始轉變,相聲開始慢慢活過來了,我們開始聽德雲社,郭德綱于謙等等!他們成了大家的解壓利器!我們慶幸還有郭德綱!

  • 14 # 美少女LIsa醬

    新媒一班前來報到!

    郭德綱是相聲藝術界的泰斗,是先驅,是中國古典文化——相聲的主要傳承人之一。現在中國的相聲藝術主要有兩大流派,一是現代主流相聲藝術由姜昆帶領,另一類是非主流民間傳統相聲藝術由郭德綱牽頭,這兩大流派撐起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發展,並且得到了發揚與流傳。

    截至今年,德雲社已經成立了25年了,在郭德綱和于謙老師的帶領下,德雲社走向了正軌,在門下弟子岳雲鵬孫越等的艱苦播種下,相聲藝術得以向外擴散,遍地開花。可是在郭德綱看來,相聲藝術終將會被取代,終將會磨滅,傳承相聲文化是一條困難的道路。緣由主要有一下幾點:

    其一:相聲藝術的興衰他都看在眼裡。郭德綱是一位痴迷中國傳統民間相聲藝術界的大師,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相聲走進戲劇的舞臺,走進園子裡,成為當紅戲劇,讓大家瞭解相聲,喜歡聽相聲,傳承相聲文化。可是自古以來,文化越來越先進已經是趨勢,古老的中國文化或將被淹沒已成定局。正如郭德綱所說:“元雜劇到今天不就沒了,沒就沒了吧。”

    德雲社自打成立以來,相聲藝術就從來沒有斷更,郭德綱見證了相聲藝術由盛轉衰的蛻變。儘管現代人都喜歡搞笑幽默的戲劇,可是對於相聲而言,大眾更喜歡小品,更喜歡喜怒於色,由情入理的環境,而對於相聲的逗與捧不是很感冒。

    其二: 相聲藝術與現代利益掛鉤不是很理想。現代人都是為了吃飯才出來工作的,沒有利益的取捨,哪有藝術的奉獻。德雲社成立之後,郭德綱作為帶頭人,自掏腰包為相聲藝術打造了德雲社這塊金字招牌,可見郭德綱對於相聲藝術愛的有多深,有多真。現如今德雲社算是順風順水了,基本上是場場萬人滿席的場面,收入也不菲。可是郭德綱去暗言:“相聲是虛假繁榮”。郭德綱一直主打民間藝術相聲,可是隨著世道的演變,相聲藝術已經變得更加現代化,對於古老的“說,學,逗,唱”基本功已經拋之腦後,更多的是《相聲新勢力》成為了主流。所以,郭德綱很為現在靠相聲藝術吃飯的人著急,如果相聲藝術不能支撐起或者維持自身的利益的話,那麼相聲離流傳已經不遠了。

    正如老郭說,“因為有人有角兒,才會有相聲。有一天這行完了,就是因為沒有角兒了。”

    我們不可否認,郭德綱相聲從師出無門,同行排擠,到小劇場的星星之火、巡演的萬人空巷,綜藝的半壁江山,相聲團體一枝獨秀,除了本身的業務素質和勤奮好學及不服輸的精神,師徒加綜藝等各種形式,推廣相聲,普及相聲,從而擴大德雲社的影響力。可是相聲畢竟是傳統文化,我們能將它保留到何時呢?也只有像郭德綱這樣偏執於民間相聲藝術的老前輩才會如此坦然,相聲或將會蛻變,可是相聲藝術和精神將永遠流傳。

    針對以上原因,相聲藝術有勝有衰,或許郭德綱才是相聲最後的守墓人,替它看家護院,替它永遠傳承。

    以上是新媒一班的作業彙報,請大家品嚐。

  • 15 # 三是三先生的三

    其實相聲到郭德綱這裡已經算毀了。無數相聲前輩嘔心瀝血,把相聲去蕪存菁,豐富其內涵,在搞笑的同時又加以諷刺,成為了一種能登大雅之堂的藝術形式。 可是到了郭德綱這裡,摧枯拉朽一般把相聲墮進了三俗,前人的努力全被他一個人毀了。他說自己是相聲的守墓人,其實也是掘墓人,相聲本來就快不行了,郭德綱出來續一口氣,賺個棺材本,體體面面的把相聲埋了。從此之後,只有脫口秀,再無相聲。

  • 16 # 隱居的山賊

    你的問題是個偽命題。相聲哪裡就變成墓地了?即使說舊相聲是墓地,那麼郭德綱也是掘墓人。他是中國相聲的救世主。如果沒有他,現在的中國相聲真的會死去。

    首先相聲應該市場化運營。就是說不能靠工資,要靠能力,誰說的好誰就有飯吃。而不能天天守著個編制混吃等死。郭德綱一開始也向往體制內,不過當他看到那些問題後,他選擇了靠能力吃飯。

    其次要有創新能力。郭德綱勇於打破舊的世俗,給相聲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不是天天守著老相聲藝術家的幾個老段子嘚吧嘚的講上幾十年。

    最後要繼承和發揚相聲優秀傳統。比如郭德綱創立了德雲社,繼續吸收門徒,仍然是老相聲的那些傳統。而且批判性吸收了很多經典相聲,使老相聲重新煥發生機。

  • 17 # 大野驢影視

    相聲行業如今振興了嗎?無論是主流相聲行業的掌門人姜昆,還是民間相聲藝人的代表人物郭德綱,答案相當一致。

    姜昆認為如今的相聲“虛假繁榮”,郭德綱的觀點更加悲觀,他認為相聲遲早會亡,自己可以靠著相聲活的很好,他的兒子郭麒麟以及一些徒弟,也可以靠著相聲吃飯。

    但是再往後郭德綱就相當悲觀,覺得能不能吃上這碗飯,能不能靠著相聲吃飽飯,這個誰也不敢保證,郭德綱自認為是相聲行業的守墓人。

    曾經的郭德綱確實有這個底氣來自封這個角色,在相聲演員們渾渾噩噩度日的時候,郭德綱領銜德雲社開始了相聲普及的步伐,一下子相聲的門檻變得很高。

    這也是很多主流相聲演員對郭德綱又愛又恨的原因,一方面因為郭德綱,相聲又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很多所謂的著名相聲演員,又開始從邊緣人站到了名利雙收的舞臺上。

    另一方面,因為郭德綱對相聲的普及,觀眾們對相聲也不再懵懵懂懂,再像以前一樣在舞臺上說幾個笑話,然後鞠躬下臺,觀眾掌聲如雷,這樣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可能有很多像我一樣的郭德綱粉絲,從2005年開始就聽郭德綱的相聲,這麼多年下來,他的每段作品幾乎都聽了不止一遍。

    這十幾年下來,對於郭德綱的作品,有個非常明顯的感覺,郭德綱的相聲創作已經過了高峰期,逐漸的淪為平庸。

    當然了,因為如今的相聲行業大師隕落,郭德綱曾經自謙道:“不是我的相聲說得多好,只是同行們的襯托”。

    隨著德雲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郭德綱對相聲藝術的理解也在發生重大的變化。

    在相聲和商業之間,郭德綱選擇了商業,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郭德綱相聲守墓人的角色正在逐漸淡化。

    對比一下在十年之前,德雲社成名的相聲演員,無論是老一輩的相聲藝人,還是年輕一代的後起之秀,他們的相聲功底之強,有目共睹。

    反觀一下現在德雲社成名的年輕相聲演員,並不是說以顏值,以賤,以萌來成名不好。

    不過很多年輕相聲演員的相聲功底,相比較以前的相聲演員,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郭德綱已經從相聲本身,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商業運營為中心,這也是德雲社的相聲越來越不耐聽的根本原因。

    雖然德雲社的商演越來越火,很多年輕相聲演員們,贏得了無數女孩的追捧,不過對比一下相聲演出本身,這種變化實在是太明顯了。

    郭德綱不容易,德雲社幾百號人都在靠著他吃飯,他也想著兼顧相聲和商業,只是從這麼多的結果來看,這種平衡實在是太難了。

    如今的德雲社已經不是十年前的德雲社,如今的郭德綱也不是十年前的郭德綱,曾經才華橫溢在舞臺上無知無畏的郭德綱,再也尋不見了

  • 18 # 刺蝟文史

    幾年前,有個導演跟郭德綱說:“相聲要死了,你承不承認。”

    可是到了現在,郭德綱怎麼也想不清楚,德雲社的相聲能跟演唱會一樣。

    如果幾年前,有人說相聲半截身子埋土裡,這我信。可現在,要說相聲一隻腳邁進了墳堆裡,誰信呢?

    幾年前的傳統相聲確實是不行,郭德綱也確實是他們這輩嘴皮子厲害還有名氣的演員。高老闆和少侯爺厲不厲害,厲害極了,可他們名氣不大。少馬爺厲不厲害,厲害極了,可他的名氣也就在相聲圈裡。要說全國知道他們的有多少,也就北京天津及其周邊地區。

    那個時候的郭德綱靠相聲吃飯,可不就是給相聲守墓的嗎?如果郭德綱這些弟子沒本事,跟團裡的那些吃工資的演員一樣,那等著郭德綱不幹了,那相聲就沒人聽了。

    是岳雲鵬,孫越,孟鶴堂,張雲雷等等德雲社的弟子們,將相聲從土裡刨出來的。

    單靠郭德綱自己,就算是說破大天,也是後繼無力。藝術,尤其是這種曲藝,弟子不優秀就得玩兒完。

    如果當初郭德綱沒有嚴格要求弟子練習基本功,沒有郭德綱把這些個弟子放在小劇場裡打磨十年。就算于謙他爸爸王老爺子繼承了鐵帽子王,兼任蒙古海軍司令,還揹著那半拉瓢,也沒用。

    說到底,還是郭德綱眼界看開了,看到了振興相聲的必要條件,才耐下心來調教了一眾徒弟。

    現在“郭德綱是相聲的守墓人”這句話得改成,“郭德綱中興了傳統相聲”

    傳統的藝術在現代,都有生死存亡的臨界點。

    京劇也是尋找著煥發第二春的機會,現在藉著戲腔的歌,也提高了一些關注度。其他的黃梅戲、評彈、評書、梆子、三絃等等一眾傳統曲藝都面臨著困境。一方面喜歡這些傳統的人越來越少,另一方面不掙錢啊。尤其是最者,沒有錢,就讓很多喜歡傳統曲藝的年輕人改行換業。

    不過現在自媒體的發展,可以讓這些傳統曲目加上手藝人的創新,讓越來越多的人去接觸到傳統曲藝。就算圖個新鮮,也能讓傳統曲藝發展,現代人不就喜歡尋求不一樣的嘛。

    但是,必須練好基本功。

    練好了基本功,再去上臺表演。練不好基本功,就是掙爛錢,就是往祖師爺臉上抹黑。說句不好聽的,練不好基本功,就是出去丟人現眼,就是自絕道路。

    希望傳統藝術都能在新時代找到自己發展的道路。

  • 19 # 夏日明月

    相生是一門語言技術的職業,是中華民族語言智慧的最高表現形式之一,因此他深深紮根在中華名族這塊土壤當中,以說學逗唱的形式表現中華民族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在以前沒有影視傳媒娛樂,人們的業餘生活比較單調,看個大戲,聽個相聲可能就是生活中最大的娛樂了,所以那個時候相生的市場比較大,群眾基礎好,發展勢頭爆。隨著社會發展,進入21世紀,是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各種發展都日新月異,早上睜開眼一開,世界都變了,特朗普都成“特離普”了,各種媒體充斥人門的眼球,人們的娛樂方式也多種多樣,相生就很少有人看了,漸漸沒落了。眼看相聲就要成為失傳的絕藝,將被聯合國寫在歷史寶貴遺產的明錄上,突然殺出個郭德綱,力挽狂瀾,以變革求存的手段,對相生洗心革面,重塑形象,讓相生與時俱進,融入現代人的生活,特別是融入年輕人的生活之中,開創了相生髮展的新模式,最俱代表性的就是郭德綱開創的德雲社。然而藝術不同於其他產業,藝術的璀璨需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做到的,放眼相聲界沒有能與之抗衡的,德雲社一家獨大,那麼德雲社處境就很孤單或者說是淒涼。郭德綱也意識到了這點,為了能讓相聲生存下去,德雲社參加歡樂喜劇人,進軍綜藝界,拍電影電視,進軍影視界,然後用賺的錢養著德雲社這個相聲最後生長的沃土。然而大廈將傾,誰能擋的住?就像當年清政府,崩潰已成定局,即使有曾國藩這樣的中興能臣,也只能挽救一時,而挽救不了它最終走向滅亡的命運。所以相生走向沒落的趨勢沒有變,只是時間的問題,郭德綱可能就是相聲界最後的守墓人。

  • 20 # 佛緣自渡

    姜昆認為如今的相聲“虛假繁榮”,郭德綱的觀點更加悲觀,他認為相聲遲早會亡,自己可以靠著相聲活的很好,他的兒子郭麒麟以及一些徒弟,也可以靠著相聲吃飯。 但是再往後郭德綱就相當悲觀,覺得能不能吃上這碗飯,能不能靠著相聲吃飽飯,這個誰也不敢保證,郭德綱自認為是相聲行業的守墓人。

    首先,我們說下什麼叫守墓人。字面意思理解的話就是守墓的人。但是在一個老的行業裡面,尤其是一些失傳的手藝,戲曲裡面,還能堅持的繼續傳承老手藝的人被稱作:守墓人。

    1. 現在的人們都是看一些小品,娛樂,或是影視。很少在關注相聲。就如當一件東西,沒有存在的價值的時候。那麼,它也就會慢慢的退出歷史的舞臺。而郭德綱現在能做的,就是在他還在的時候,守好這五千年傳承下來的東西,不至於被提早的退出歷史舞臺。

    2.人們現在學習的都是舞蹈,歌曲,樂器,嘻哈,影視一些現代風的東西,也很少人在去學習一些賺不到錢的技能。畢竟,現實才是重要的。

    3.如戲曲,相聲,這些傳承了很久的東西,都在時代的進步中慢慢消亡殆盡。為什麼戲曲最後申請了國家文物保護中,就是因為沒有在繼續去傳承下去。相聲,起碼現在還有郭德綱在。那麼如有天郭德綱也逝去,那相聲還會有人學嘛?

    就如郭德綱現在一些徒弟已經轉型拍電視劇,電影還是其他的,只是還有郭德綱在,他們不能一次轉型。如果郭德綱不在,我想那麼相聲也只能去申請國家文物保護了。

    所以說:“郭德綱是相聲的守墓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啟動凍結美國資產和禁止部分美國人入境,對雙邊關係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