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綵鳳青鸞

    如果我說有,你們樂意接受這種觀點不?你們會接受違背主流思想的看法?

    當時的天下分崩離析,土地、人民都是無主之物,並不屬於特定的哪個人。而韓信志向遠大,會甘居於劉邦之下嗎?不止韓信造反了,彭越,英布,陳豨也造反了。

    韓信造反的證據有許多記載,最早是在背水一戰之後。劉邦在滎陽、成皋被項羽圍困的非常危險,將軍紀信假扮劉邦出城投降,才得以讓劉邦、陳平趁亂逃脫。劉邦逃走之後和夏侯嬰兩人假冒漢王的使者,在早晨時分,韓信與張耳還沒有睡醒之前就奪走了兵權,調兵遣將,重新安排官位。

    抽走韓信計程車兵,派遣韓信去攻打齊國。而此已經是在背水一戰八個月後。這意味著韓信按兵不動,看著劉邦、項羽做收死搏鬥已經八個月了。如果不是劉邦冒著極大的風險假扮成自己的使者,那麼韓信會一直坐山觀虎鬥,最後坐收漁翁之利。

    至於其他韓信造反的證據,有機會再分享與你們。

  • 22 # 品茗讀歷史

    我認為淮陰侯韓信沒有謀反。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這是西漢名將韓信在被誅殺前發出的無奈的慨嘆。

    在劉邦與項羽的“楚漢之爭”中,劉邦的軍隊屢戰屢敗,始終處於下風。而在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以後,戰場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而垓下一戰,就徹底奠定了劉邦勝利的基礎,漢室王朝的建立,韓信居功至偉,無人能及。

    韓信是一個沒有政治野心的人,軍事上,他是無人能及的奇才,攻必克,戰必勝。然而,韓信不知道功高蓋主是要遭大禍的,他不想辦法去避禍,還要討價還價,往劉邦的槍口上撞。

    在他攻佔齊地以後,韓信擁兵自重,面對被圍困在滎陽的劉邦,他沒有急於發兵救援,而是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氣得劉邦破口大罵。一旁的張良連忙踩了他的腳,附耳說道:“現在戰況不利,不如答應韓信,以免發生變亂。”劉邦也恍然大悟,對韓信的使者大聲說道:“男子漢大丈夫平定諸侯,要做就做真齊王,做什麼假齊王!”於是,就封了韓信為齊王,但從此以後,劉邦對韓信便心生厭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其實,韓信只想封王拜相,並不想對劉邦取而代之,要不在這時候攻擊劉邦,韓信就會一下子要了劉邦的命。韓信太自負,在關鍵時候向劉邦施壓,有點乘人之危的意思,劉邦本來生性多疑,為人陰狠,他豈有不嫉恨韓信之理?況且,韓信的軍事天才,也是劉邦所懼怕的,即使韓信不要挾劉邦,劉邦也不會輕意放過韓信。

    不久,劉邦命令韓信圍攻項羽,韓信卻遲遲不到,又一次向劉邦索要土地和兵權,劉邦沒有辦法,只得把兵權交給了韓信,並賞賜了他大片的土地,韓信這才趕來參戰。

    劉邦非常生氣,後果也很嚴重,在項羽被消滅以後,劉邦馬上就解除了韓信的兵權,削奪了他的齊王封號,改封楚王。後來,劉邦又以謀反罪逮捕了韓信,押到洛陽,雖然赦免了他,但削去了他的楚王封號,降為淮陰侯,留居長安。

    韓信沒有政治頭腦,在這方面就象一個年幼的孩子,不會處理與上級和下級的關係。對他的老上級劉邦,自恃功高,三番五次索要土地權利,而且是在危難關頭,有要挾的意味。這就令領導犯了核計,你今天要這要那,明天要我江山社稷,我怎麼辦?所以,韓信不死才怪。韓信與同事的人際關係也不太好,以致在他即將被處死之時,也沒有人替他說情,這無疑是很可悲的。

    當初的“漢初三傑”,張良避世保身,得以善終,蕭何自毀形象,也保全了性命,唯有韓信放不下榮華富貴,終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讓人扼腕嘆息。

    總結如下:韓信雖然貪慕權利,但他並沒有陰謀顛覆大漢王朝,武涉和蒯通曾先後勸諫韓信自立為王,都被韓信斷然拒絕。如果韓信真要謀反,那個時候對擁有重兵的韓信來說是個絕佳的時機,成功的機率也非常大。而在自己被貶為淮陰侯以後,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生存,沒有一兵一卒,拿什麼去謀反呢?就憑自己府裡的幾十個奴僕,那無異於以卵擊石,韓信再怎麼腦殘,也不會孤注一擲,去幹燈蛾撲火的蠢事。所以,我認為,淮陰侯沒有謀反。

  • 23 # 書史煙雲

    有謀反的可能,但也是被劉邦和呂后逼的。作為一個落魄的貴族子弟,韓信年輕時便志向遠大,經常抱著兵法研習,在窮困之時他母親去世,連安葬都非常困難的他,硬是將母親墳地旁經營到能容納萬戶人家居住的地步,對未來充滿自信。

    陳勝、吳廣起義後,天下大亂,六國紛紛復辟,其中楚國勢力最為強大,韓信覺得機會來臨,於是投靠楚軍。然而,當韓信屢次給項梁和項羽獻策時,別人鳥都不鳥他,最後勉強在楚軍當了個執戟郎中。秦朝滅亡之後,在楚軍不得志的韓信轉投了漢軍。

    由於蕭何的看重,韓信終於時來運轉,被劉邦封為大將軍,從此一路披荊斬棘,為漢軍屢立奇功,最終封王。漢朝建立後,劉邦開始打壓異姓諸侯王,楚王韓信最受劉邦忌憚,被捉拿至長安貶為淮陰侯,日夜受漢朝的監視。

    當初,韓信被封齊王時,謀士蒯徹建議他背叛劉邦,然而韓信因為感恩劉邦,所以並未聽從蒯徹的話,而是助劉邦取得了天下。現在,作為漢朝的大功臣,卻淪落到如此地步,韓信難免不會產生怨恨心理。所以,今時不同往日,過去的韓信可能沒想過要謀反,但現在就說不定了。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韓信可能因為怨恨而圖謀造反,當然到底造沒造反,還是不能確信的。

  • 24 # 陳國惠2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范蠡寫給文種的信裡說的話,真精彩。韓信擁兵為齊王時不聽蒯通之言自立為王,在奪去兵權,軟禁京城時卻想謀反,以他的智商決不會如此低下。《史記》成書於漢武帝時期,無奈只能寫朝廷強加於韓信的罪名。歷史有幾個開國皇帝不殺功臣的,特別是武職功臣。

  • 25 # 羞羞PLUS

    韓信,最偉大的軍事家和戰略家。漢初三傑之一。也是三傑裡唯一被殺的。首先我們必須指出,韓信沒有謀反的意圖和行為。至於想沒想,肯定是想了,但想的結果是放棄。

    韓信只活了34歲,可以說為戰爭而生,戰爭結束了,他也就結束了。韓信雖然軍事謀略出眾。但政治智慧極度缺乏,情商也偏低。韓信要求當齊王那天起,就註定了他的死亡。在劉邦眼裡看來,他是要挾,是訛詐。在蕭何與張良看來,此人是豎子不足與謀。也就此,無論蕭何還是張良都與韓信拉開了距離。他在政治上被孤立了。

    劉邦大喊:既然為王就當真王 何必為假王,這就是極度不滿的體現,但劉邦是大流氓,也是大政治家,隱忍的很。而日後項羽之所以鼓動韓信造反。其中一點就是看見了韓信與劉邦之間的裂痕。但韓信卻沒有反,拒絕了項羽的拉攏。也由此可見韓信還是一個比較感恩的人。

    蒯通後來也鼓動韓信造反,說日後,劉邦必將對你不仁,應該傭兵自立以圖自保,韓信則說,漢王提拔我於微末。無漢王,無我韓信今日,我豈能造反棄漢武王,他們說的都對,但韓信說的是過去,蒯通說的是將來。但他們面對的是現在。

    陳烯造反,呂后與蕭何共同把韓信誅殺於未央宮。韓信這才後悔沒有造反。而劉邦得知韓信被殺,在《史記》裡司馬遷用了五個字形容劉邦的心情,且喜且憐之,短短五個字真是神來之筆誅心之句。把劉邦的流氓本性和梟雄本色展露無疑。

    而韓信之所以沒有謀反的想法,關鍵是韓信出身低微。他太珍惜他所擁有的一切了。惜命而貪慕富貴是韓信當時真實的寫照。韓信他不敢也不想反,他怕造反失敗的後果。韓信怕了。膽子小了。豪氣沒有了。僅此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親節給婆婆買多錢的禮物最為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