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旅美畫家韓墨

    確實有大問題,但是有問題的不是所謂傳承,而是總是想著要傳承。

    古詩是一種古代文體,也就是一種文學形式。詩最興盛的時候是在唐代,到了宋代就發展出了另一種文體——宋詞,所以成為唐詩宋詞。其實文體是有一個發展演化脈絡的,最早的可以算《詩經》,自由、清新、有詩意的詩歌體;戰國末期,南方發展出句式靈活、具有楚音楚語的楚辭;至漢代,出現了體制龐大、文采華麗的漢賦;唐代,韓愈、柳宗元掀起詩歌界的“文革”,開唐代詩歌新風,此後詩歌在唐朝進入黃金時代。唐末興起的新文體——詞,在宋代進入了鼎盛時期。此後,元代散曲與雜劇異軍突起,合成元曲。明清兩朝,則是小說興起和繁榮的時代。近現代以來,則是白話文運動之後的多種現代文體的繁榮發展。

    透過這個脈絡發現,不同文體,是不同時代的產物,都在當時達到了鼎盛,而後興起新文體。一方面,是該文體自身的發展規律,成熟之後,既無進一步窮究的必要,也無發展的可能。另一方面,審美風尚在不同的時代發生了不同的變化,舊的文體不再是新時代的審美重心了。所以,衰敗是一種必然。

    現在人們動輒要復興,要繼承傳統云云,作為小範圍的愛好,無可厚非。從教育抓起,舉國運動,那就是厚古薄今,是愚昧落後的表現。唐詩宋詞,喜歡的讀一讀,搞個節目譁眾取寵博眼球也無所謂,冠之以弘揚傳統文化之名,則毫無意義。無論是文學行業,還是其他行業,乃至大眾、受眾,今天之人,做好今天之事,眼光看向未來事,才是正事。否則就是不務正業。

  • 22 # 老孫的視界

    第一:小時候只要求背古詩,但卻沒教我們怎麼作詩?

    不,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古詩背誦就是教我們寫詩的過程。

    背誦古詩既是文化傳承的方式之一,也是能夠寫詩的前提準備;背古詩是學寫詩的基礎,學寫詩從背詩開始。所以,背誦古詩就是教我們怎麼寫詩。

    背詩,是作詩的前提,是詩歌寫作方面的感性教育,要想會寫詩,就要先找感覺,有的孩子在這方面有天賦,揹著揹著就找到感覺了,就能憑感覺寫兩句,大人也是;而真正寫好詩就沒有這麼簡單了,它需要一個長久的積累過程,寫出的詩歌,既要有意境,有情感,又要有格律,平平仄仄仄仄平,這些是詩歌的理性教育,這對於小孩子來說是非常枯燥無趣的,對不感興趣的大人來說也很難。再說,寫詩不是流水線上生產產品,只要按操作規範操作就行了,它需要寫詩人的靈感和天賦,所以,即使是教給你寫作規範,也不見得你就能夠寫得出來;而背誦古詩,就是培養靈感、想象力、領悟力、格式韻律的過程,是厚積薄發的過程,是學寫詩的不二之選。如果你真正在這方面有天賦,背誦的古詩多了,潛移默化的,你就會出口成章,這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在此基礎上,如果對古詩歌有興趣,就可以查詢這方面的教材和資料進行專業學習,讓自己更上一層樓。中國洋洋灑灑五千年文明,這方面的教材和資料可謂多如牛毛。由此可見,小時候背誦古詩既是對古文化的最好的傳承和普及,又是學習詩歌寫作的起點。

    第二:古詩大賽也只有背詩,傳承上是不是有問題了?

    這是一個不能用一句話進行肯定或否定答覆的問題。

    雖然不能說古詩大賽只背詩就影響文化傳承,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寫詩大賽也未必舉辦的起來。

    一、舉辦寫詩大賽,就要在當時或者短時間內給出評判結果,而根據“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評委們評出的結果也不一定客觀、準確,容易引發爭議。現在流傳下來的古詩也是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洗刷篩選而沉澱下來的精華,詩歌的好壞需要時間的考驗,所以,社會上一般不舉行關於詩歌寫作的現場大賽,不給自己找麻煩。

    二、經濟社會,以經濟發展為重,而且由於資訊的豐富和多樣化,喜歡詩歌和寫作詩歌的人越來越少了,在這個吸引眼球的時代,進行詩歌寫作大賽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

    三、由於文人的特性,真正具備高水平寫詩能力的人,也不見得願意現場參賽。

    所以,鑑於以上三個原因,即使有人願意舉辦寫詩的現場大賽,也不見得能舉辦起來,但這對詩歌文化傳承的影響微乎其微。

    第三、詩歌賽會是千古雅事,可以在愛好者的圈子裡舉行,作為自娛自樂的方式,倒不失為傳承優秀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

    古代的文人雅士經常舉辦這類的賽會,成為千古佳話,並寫出了千古流傳的佳作。例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在一次賽詩會上寫出來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也是和他的“圈友們”曲水流觴進行詩文比賽的結果。還有《紅樓夢》中金陵十二衩們的鬥詩比賽也是全書中非常有趣的章節。

    結語:背誦古詩是最廣泛、最大眾化的文化傳承方式,是“從娃娃抓起”的基礎性教育,寫詩的技巧會從背詩中獲得。而寫詩比賽需要參與者水平較高,不具備普遍性,很難舉辦,但它對古詩文化的傳承影響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會形成問題。

  • 23 # wangchengzhia

    對,你這個問題非常好。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我們應該提倡作詩,作古詩。現在比賽背詩,好象只有古代人配作詩,現代人只能欣賞了。當然了,先學習古人、欣賞古人,再作詩也無可厚非。但一定要作,而不能只去背誦。

    但同時也要作詩,我們處在偉大的時代,人們對祖國,對親人,對山河,對生活都有許多美好的情感,都可以用詩詞表現出來,而詩是表現情感最好的形式,也是最能引起共鳴,最易傳播的藝術形式。

  • 24 # 娛樂自己無極限

    現在的學生要求學習的內容太多了,古詩不過是語文課裡的一小部分,儘管一直在提高古文閱讀的地位,但從師資力量和學習興趣兩方面來說,不可能同古代時候相提並論。從前學堂裡不僅要背三百千的,還要學習對句,這就是學習作詩的一個基礎。我們現在哪裡有這樣的練習呢?古詩大賽表面上看是為了國學的普及,可辦來辦去就變味。經濟利益是最大的利益,這就是舉辦者的心態。本人發下宏願,只要平臺在,我就把國學經典都給講一遍。現在講的是莊子,一日一節,每日更新。好像有的平臺把國學課也當作商品來賣的,我這個課免費!話扯遠了。回過頭來說回答問題。詩詞的傳承現在也就是背一背了,就是欣賞也是胡里胡塗的。課堂上都是咬文嚼字,好像是講訓詁,根本就不明白詩詞裡的用字都是活的,不懂得這一點,談什麼欣賞。有人回答說是因為出現了斷代。大概是指文革吧。我們現在提倡學習國學,學習古典詩詞,雖然有點兒被動的意思,因為學校裡總要和考試掛鉤,但總算是在傳承,怎麼傳承才好,實在是處於探索階段。有問題是必然的。也不需要著急。

  • 25 # 坐看雲起rr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繼承好(✪▽✪),傳播好(。>ㅿ<。),發楊好是我們的重要責任。在辦好(✪▽✪)詩詞大會的基礎上,應該進一步考慮辦好(✪▽✪)古代兵法,書法,成語典故,出詩答對等形式,範圍輻射到中華文化圈影響的東南亞國家,日本,朝鮮,韓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挽回堅決離開的前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