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4
回覆列表
  • 1 # 崑崙後學術士

    三觀一般是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是被大多數人所認知的三觀,

    人生觀告訴我們,在這有限的幾十年裡我們應該怎樣度過;

    價值觀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到底什麼是可貴的;

    世界觀告訴我們世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樣的。

    《水滸傳》中,三觀是一直變化的,只是有的人在變,有的人沒變,造成了梁山的分裂。

    剛開始,為什麼眾多的人會上梁山呢,三觀基本相同。

    人生觀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瀟灑快活。

    價值觀是義氣和自由最重要。

    世界觀是,朝廷腐敗,官員昏庸,是個吃人的世道。

    招安的時候,三觀發生了變化。

    以宋江為首的一眾人,支援招安。

    人生觀變成了,要為朝廷效力,搏個功名,光宗耀祖。

    價值觀也變了,也許一直是,但是沒表現出來,這個時候的價值觀是朝廷最重要。

    世界觀也差不多,朝廷腐敗,官員昏庸,但是不同的是,想法變成了,要光復社稷,還宋朝一個朗朗乾坤。

    當然也有很多人沒變,以魯智深、武松、燕青為首,這些人不是出走,就是後期退出。

    當然還有一人的世界觀完全不一樣,公孫勝

    公孫勝算是一代奇人,公孫勝的目的很明顯,公孫勝想要找個真正心懷大義的人,晁蓋不是,宋江也不是,最終公孫勝第一個出走。

  • 2 # 揚韓若鑫

    水滸傳中的三觀與現代人的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不一樣的,只是在內容上有本質的區別,今天只談水滸傳中的三觀。首先是世界觀:

    水滸傳中神佛思想貫穿始終,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詳見水滸傳第一回)到"宋公明神聚蓼兒窪,微宗帝夢遊梁山泊"(第一百二十回)其中花和尚魯智深,六和寺坐化尤其充滿了神秘感。(詳見水滸傳第一百一十九回)水滸傳透過神佛的宣傳,展現了天地萬物皆有定數的世界觀。

    價值觀:

    水滸傳同時透過宋江等人,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為主題,描寫了宋江等人,儘管是被逼上梁山,但仍然心懷家國,時刻不忘對君盡忠。有為君分憂的忠君思想。心心念念等待招安,終於成其所願。徵遼,徵田虎,徵方臘等,也算是努力為趙氏王朝效過命,展示了當年那個侷限時代忠君愛國的價值觀。

    人生觀:

    水滸傳透過對梁山泊主要人物的描述,讓宋江、柴進、武松、魯智深等眾位好漢的個性鮮明如畫,宋江、柴進仗義疏財,視金錢如糞土,武松、魯智深等人快意恩仇。梁山好漢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展示了放飛自我,快意恩仇,豁達的人生觀。

  • 3 # 貳柒柒玖

    論《水滸傳》三觀,並非普世價值。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反映出無數讀者對中國古典名著側面的總結。

    其中,《水滸傳》該怎麼看,該不該看,始終是人們探討的話題。

    按照大眾一廂情願的理解,《水滸傳》標榜替天行道,鏟惡除奸,除暴安良。但通讀水滸,各路英雄好漢鏟惡除奸是真,除暴也屬實,但“安良”就牽強了!

    宋江對一隊人馬浩浩蕩蕩,衝州撞府,說是秋毫無犯,其實每到油水豐富之處,都如蝗蟲過境。三打祝家莊時,梁山踏平了祝家、扈家,錢糧席捲一空。方圓幾百裡村戶每家只留下一擔米,剩下的都歸梁山所有。

    宋江為了賺秦明上山入夥,派手下假扮秦明妝容,連夜燒殺村落。連同妻兒在內,全村沒剩下一個活口。殺人是真,濟貧是假!

    《水滸傳》描繪了強盜的養成,宋江從及時雨變成急功近利的呼保義。武松從替兄報仇的打虎英雄,變成鴛鴦樓瞪眼殺生的渾人。

    整部水滸中,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也沒有明確的正與邪。只有複雜的人性和亂世的掙扎,也許這就是《水滸傳》的偉大和魅力所在。

  • 4 # 嘰裡呱啦的豬

    最近越來越多人提出水滸傳三觀不正,不該被列為四大名著。《水滸傳》裡所謂的英雄好漢就是逞一時之能,隨意殺人,手段殘忍,而且用卑鄙的手段逼迫別人上梁山,比如一丈青扈三娘,青面獸楊志。雖然梁山好漢之間的義氣讓人敬佩,但是,這些好漢的土匪本性,現在看來讓人不寒而慄。

    然而我認為水滸傳實際是一部宋代社會的紀實性白描小說,裡面描寫的內容殺人放火,作奸犯科當時都客觀存在,甚至朝廷更甚,作者不過寫的直白而不粉飾,何來三觀不正?要說三觀,作者其實正得很,開篇就講明108個好漢實際就是108個天上的魔頭被放入人間作亂而已。

  • 5 # 中外詩書畫

    【出處】《水滸傳》第五回

    【故事背景】李忠、周通椎牛宰馬,安排筵席,管待了數日。引魯智深山前山後,觀看景緻,果是好座桃花山,生得凶怪,四圍險峻,單單隻一條路上去,四下裡漫漫都是亂草。智深看了道:“果然好險隘去處。”住了幾日,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個慷慨之人,作事慳吝,只要下山。兩個苦留,那裡肯住,只推道:“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

    李忠、周通道:“哥哥既然不肯落草,要去時,我等明日下山,但得多少,盡送與哥哥作路費。”次日,山寨裡一面殺羊宰豬,且做送路筵席,安排整頓,卻將金銀酒器設放在桌上。正待入席飲酒,只見小嘍囉報來:“見山下有兩輛車,十數個人來也。”

    李忠、周通見報了,點起眾多小嘍囉,只留一兩個伏侍魯智深飲酒。兩個好漢道:“哥哥只顧請自在吃兩杯,我兩個下山去取得財來,就與哥哥送行。”吩咐已罷,引領眾人下山去了。

    開啟騰訊新聞,看更多高畫質圖片

    【解析】魯智深是軍漢出身,當過提轄,因為收人高,所以花錢大手大腳,而且當過提轄,別人看到他都客客氣氣,社會地位比較高。李忠是草根出身,是社會的底層,之前是靠擺地攤使槍棒賣藥維持生活。

    因為二人出身、階層都不同,三觀自然不同,因為階層不同,按理他們是不可能認識的,他們之說以認識,是因為史進。李忠是史進的開手師傅,後來史進尋找王進師傅的途中認識魯智深,魯智深拉著史進去酒樓吃酒路,然後路上巧合遇到開手師傅李忠,透過史進的介紹,大家也就認識了。

    之前魯智深為給金翠蓮父女湊路費,問史進借錢,史進二話不說拿出10兩銀子,然後又問李忠,李忠去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魯智深嫌少就沒要,並且說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當時魯智深已經看不起李忠了。

    後來打死鎮關西成為罪犯,經智真長老介紹前往東京大相國寺,途中遇到李忠就跟李忠上了桃花山,住了幾日見李忠、周通不是爽快的人,也就不想跟他們玩,把他們的金銀酒器拿走,來個不辭而別。

    開啟騰訊新聞,看更多高畫質圖片

    李忠成為桃花山一把手,手底下有五七百馬仔,此時李忠的地位比魯智深高,魯智深雖然成為犯人,但魯智深同樣看不起李忠,因為魯智深的三觀已經成形,之前當官社會地位高,來錢也快,所以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此時看到李忠還是如此不爽利,所以同樣看不起李忠。

    李忠因為出身在底層,生活條件艱苦,賺的錢也少,花錢必須要精打細算,當魯智深問他借錢的時候他只能借二兩多,不是李忠不想多借,而是李忠實在沒有多少錢。史進的父親是史家莊的莊主,家庭條件也算不錯,所以二話不說拿出十兩銀子。

    這十兩銀子對史進、魯智深來說也就當做零花錢,對李忠而言就是鉅款,因為階層不同,所以他們註定玩不到一塊。

    開啟騰訊新聞,看更多高畫質圖片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現實生活中我們所交的朋友都是水平相差不大的,差距太大三觀就不同,也就無法玩在一起。甚至消費觀都不同。

    比方說A家境富裕,吃飯喜歡去酒店,B家境屬於工薪階層,吃飯喜歡去大排檔,如果兩人玩在一起,A喜歡去酒樓,B喜歡去大排檔,也就產生了分歧,A不可能長久將就B而降低自身生活質量,B也不可能長久講究A而超額支出,所以註定玩不到一塊。

    階層太高的接觸不到,就算有機會接觸也是一面之緣,產生不了價值,階層太低的也不想跟他們玩,因為低階層價值也不大,所以不想跟他們玩

  • 6 # 善惡9982

    首先是水滸傳中對人物的刻畫,每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都被加上了奇幻的色彩,讓他們的陰暗面被英雄氣遮掩住了,很多人只看到了他們劫富濟貧的正面英雄形象,卻忘記了他們殺人如麻,打著正義的幌子,去幹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武松屠了整個道館,拿著小道士的生命去祭劍。

    他的濫殺程度最甚,如果他殺王婆和潘金蓮,斬西門慶尚在為兄報仇,他後來的做法就沒辦法解釋了,他殺王道士時,就大開殺戒,小道士都不放過,小道士只是用來祭刀之用的。包括後來血濺鴛鴦樓,武松也是殺贓官之餘,連帶結果了不少無辜者的性命。所以說超級英雄們懲奸除惡的時候殺死的平民百姓難度不就是在濫殺無辜了嗎!

    並且水滸傳中的女人,被分為兩類。一類是蕩婦,像潘金蓮、潘巧雲,另一類是玩具,任人擺佈,像扈三娘、孫二孃,總之女人成了陪襯。放在今天的立場來說,當然是三觀不正了,但是在當時,女人的地位確實比較底下,並且這本書本身就是一本小說,加上濃濃的藝術色彩渲染,讓女人顯得更加的被動,要知道在這個男女平等的時候,尤其是網路群體多以女人為主,要是敢說出半點男尊女卑,一定會被噴的狗血淋頭。

    水滸傳裡的李逵是童話裡的人物,殺人如同砍瓜切菜,但是看客還是喜歡這樣的人物形象。宋江臨終毒死他,李也毫無怨言。神行太保戴宗是神話裡的人物,他綁在腿上的那個物件,能使人日行800裡,如果每人都有一個豈不美哉!

    四海之內皆兄弟,天下一家享太平。人人平等,不分貴賤,一幅烏托邦的神話背景,還要講什麼三觀,簡直是笑話,作者本身就是活在自己的假象國,意淫出這種人人平等,不求名譽,不貪圖榮華富貴的局面,並且所有的英雄都不近美色,只為了黎明百姓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著,本身就已經很狗血了。

    並且在水滸傳中最經典的智囊橋段,智劫生辰綱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把這個橋段當做一百零八英雄好漢的傳奇故事,在當時他們搶的是梁中書進貢上面的寶物,號稱“民脂民膏”,他們為了對付負責押運的楊志,用了不少計謀,可是最後搶的來的錢財被晁蓋一夥瓜分,多用在賭博等去處,對當地百姓有什麼好處並沒看出來,這明顯只是打家劫舍,算不得替天行道!所以說不能用現在的社會主義三觀來衡量這部作品.

  • 7 # 燕國術士虎胤空

    《水滸傳》的三觀,我感覺,除了魯智深,朱仝,燕青以外,就沒幾個正的,其中尤以李逵,吳用三觀不正更甚。

    我覺得,水滸裡的一個觀點是在對映當時的朝廷,那就是"想當官,殺人放火受招安",水泊梁山和朝廷的做法幾乎沒區別,比如,從個體上來說,盧俊義,吳用挖個坑(在他家牆上題一首反詩),把盧俊義陷進去再撈出來帶走(賺上梁山),兩面三刀其心可誅。林沖,高俅挖個坑(誑他帶刀入白虎節堂),把林沖陷進去再撈出來扔了(發配滄州),暗箭傷人,其心也可誅。兩者沒有區別,談什麼三觀,就是損人利己。

    再從整體說,花榮攻打清風寨,董平(這是梁山第一不要臉,殺人爹搶人閨女)倒反東平府,和梁山招安之後徵遼國,徵方臘又有什麼區別?都是扔根骨頭然後放出去咬人,只不過梁山對人,朝廷對整個梁山而已。

    最後說說所謂"義氣",這個是水滸裡宣揚最多的。水滸裡有個故事,"石秀智殺裴如海","病關索大鬧翠屏山",我看完就覺得好笑,楊雄頭頂一片綠,與你石秀有好大關係?你想辦法讓他自己捉姦就是了,不,殺了個拉皮條的頭陀和一個偷情的和尚不算,又把這個事到處散去(書裡寫了一首曲兒,有興趣的去看看,在第四十六回)。最後居然還明著告訴楊雄:"哥哥,我勾引你老婆明兒上山玩兒,你跟著聽牆根兒去",我特麼三觀碎一地好不好,這輩子就聽說這一回自己搶綠帽子戴的。完事了,小丫鬟有什麼罪?一刀宰了,一件偷情的事,即便潘巧雲,裴如海該死,傳信的頭陀和丫鬟也該死麼?什麼義氣,反社會的殺人狂而已。

    所以說,水滸的三觀就是損人利己的強盜邏輯加不分是非的江湖義氣,而這個,我認為恰恰是作者為了表達對於舊官僚體系的不滿情緒而特別設定的,是他的現實意義所在,並不是為了某些人樹碑立傳。

  • 8 # 馮智學

    水滸傳的三觀無非也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而已。但最近網傳水滸三觀不正匪氣十足,並舉出惡劣事件種種,還有水滸不配進四大名著之說。反正我個人不這麼認為,問題出在三觀我就從三觀談起,梁山眾好漢聚義之初他們的三觀基本一致替天行道.殺富濟貧.除暴安良為宗旨。只是提到招安才產生了分歧當中有,堅持的.中立的.退出的,就不一一點名了。至於每個人是怎麼上的梁山又做了怎樣的事就不單個評論了。我覺得都是當時的年代及社會大格局所造就的。不應該一下把水滸扔進垃圾桶,既然水滸傳被納入四大名著,先賢所為肯定有一定的道理。

  • 9 # 楊建榮

    《水滸傳》裡梁山好漢聚義造反。打的旗號是“替天行道“,最後卻在宋江的帶領下集體被招安,歸順了朝廷。最後的結局是被朝廷利用去打方臘死的所剩無幾。其實在宋江的潛意識裡不是真的要推翻朝廷,只是要“清君側“,其理想只是一種社會改良運動,這就是農民起義本質上的侷限性。由於幾千年的封建文化裡的“忠君“思想使然。因為在他們看來,社會不平腐朽的原因是因為奸臣當道。沒有認識封建社會腐朽的根源所在。

  • 10 # 永哥電影

    非常樂意回答這個問題。

  • 11 # 文娛小士

    《水滸傳》的三觀明顯是扭曲的。

    《水滸傳》裡,梁山號稱有好漢一百零八,但他們既沒有鋤強扶弱、劫富濟貧,反而經常濫殺無辜,而且幾乎沒有一個好人,總的來說,梁山其實就是藏汙納垢之地,而梁山上的人的三觀是扭曲的。

    且來看看那些所謂的好漢們的三觀。

    宋江、吳用。

    宋江本來是朝廷官員,擔任押司一職,偏偏卻要給劫走生辰綱的晁蓋通風報信,雖然看上去是講義氣,但是他很明顯是知法犯法,並且沒有盡忠職守,要是說晁蓋他們劫生辰綱是為了劫富濟貧還說得過去,但明天晁蓋他們只是為了一己私利,而宋江卻偏偏認為這是講義氣。

    再說,宋江當上首領之後,覺得梁山上人才不怎麼夠,所以使用各種手段拉攏或者逼迫別人上山,就拿盧俊義和柴進來說,這兩人願意落草為寇嗎?自然不是,但是在宋江和吳用的算計下,他們被逼得已經走投無路了,只能上山。

    李逵、扈三娘、秦明。

    李逵脾氣暴躁,經常一言不合就殺人,像當初為了逼朱仝上山,連幾歲大的小衙內都下得去手,後來更是滅了祝家莊、扈家莊滿門,當時扈家莊都準備投降了,李逵卻只是因為殺得興起而沒有收手。

    事後,宋江也沒有怎麼怪責李逵,畢竟李逵是他最忠實的跟班。而扈三娘更是奇葩,家人都被梁山的這些人殺了,竟然還願意投靠梁山,對宋江還感恩戴德,實在想不懂這些人是真沒想的。

    同樣的還有秦明,明明一家老小都是被宋江害死的,竟然也歸順了,並且對宋江還非常忠心。

    張青和孫二孃、武松。

    這兩人根本就是沒有三觀可言,根本就是惡貫滿盈的敗類,為了謀取錢財,經常用藥將過往的客人給迷倒,然後殺害取財,不知多少無辜旅客遭了他們的毒手。

    武松本來也算英雄好漢,但竟然沒有為民除害,還帶著這兩人一同奔赴梁山,這種三觀同樣讓人崩潰,而宋江也是來者不拒,只要有用的就行,根部不分善惡。

    結語

    所以總的來說,梁山上幾乎沒有一個好人,魯智深除外吧,其他人根本就沒有善惡之分,只看利益,所以《水滸傳》的三觀很不正。

  • 12 # 如果我有一隻狗狗

    江湖豪氣,人物小氣

    且說這江湖道義,舉旗號替天行道!有仇必報!這是作者的狹隘道義觀!官必壞,吏必賢。這是寫作的套路。為顯其能,則是黑白不分,無“惡”

    不作!豪傑們的血腥屠殺渲染太過了。反而並沒有顯示其高大形象。林沖和武松是最精彩的兩個形象。其他都比較“小氣”!

    男人正氣,女人邪氣

    男女的形象反差是作者審美上的不正。宋朝是歧視婦女的朝代嗎?不是,作者有意寫壞女人,是襯托豪傑的江湖深義。所謂兄弟如手足,妻女如衣服。所以,劇評對全劇結局,燕青與妻子遠走是不合乎作品原意的。只有兄弟情才值一提!

    過程喪氣,結果揚氣

    英雄的絕技是最受江湖所折服的,為描述一位英雄過程,這情結把人氣死了,他沒出手,我們看了真喪氣,這今天看起來老土的情節,都來自江湖說書人的智慧。抑揚頓挫,峰迴路轉!但我們現在人,看電視劇,看兩集就猜到結果了!不好玩啊

  • 13 # 讀寫時代運城

    為什麼有人說《水滸傳》三觀不正

    江湖豪氣,人物小氣

    且說這江湖道義,舉旗號替天行道!有仇必報!這是作者的狹隘道義觀!官必壞,吏必賢。這是寫作的套路。為顯其能,則是黑白不分,無“惡”不作!豪傑們的血腥屠殺渲染太過了。反而並沒有顯示其高大形象。林沖和武松是最精彩的兩個形象。其他都比較“小氣”!

    男人正氣,女人邪氣

    男女的形象反差是作者審美上的不正。宋朝是歧視婦女的朝代嗎?不是,作者有意寫壞女人,是襯托豪傑的江湖深義。所謂兄弟如手足,妻女如衣服。所以,劇評對全劇結局,燕青與妻子遠走是不合乎作品原意的。只有兄弟情才值一提!

    過程喪氣,結果揚氣

    英雄的絕技是最受江湖所折服的,為描述一位英雄過程,這情結把人氣死了,他沒出手,我們看了真喪氣,這今天看起來老土的情節,都來自江湖說書人的智慧。抑揚頓挫,峰迴路轉!但我們現在人,看電視劇,看兩集就猜到結果了!不好玩啊

  • 14 # 卿城

    三觀就是這些所謂的108將根本不是什麼好漢,而是一個個魔神。

    他們當中很多都是假仁假義,殺人如麻,實在混不下去了才到梁山,又怎麼能指望他們一朝變成好人。

  • 15 # 生活百科大全書

    水滸傳的時代是古代封建社會,最能表達歷史封建的影像,三觀顧名思義就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他們的眼中和現代的社會和人們觀念差距很多同時又有很多相似,根據歷史影像的記載與分析,他們是有這奸詐陰險和重義氣的表現,因為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和現代社會有著緊密關聯

  • 16 # 板刀面

    水滸傳的三觀,其實就是施老先生的三觀。嚴格說來,施老先生並沒有在書中表示出太多的三觀立場,他就像一個面無表情的史官,一字一句地記錄著那些好漢的行為,他們或行俠仗義,或劫富濟貧,或殺人放火,或剜肉挖心,總之,把他們的好歹都羅列了出來。

    我覺得,與其探討水滸傳的三觀,不如探討一下水滸傳中人物的三觀更有意思一些。

    水滸人物中,三觀最正的無疑是魯智深。魯智深的世界觀很簡單,就是崇尚自然,所以他對五臺山那幫欲將規則強加於他的人大打出手;人生觀上,他無慾無求,說生就生,說死就死,決不迴避;價值觀上,他把人分為好人壞人,好人要受好報,所以他不畏千里,暗護林沖,壞人要受懲罰,所以他三拳打死了鎮關西。

    再說武松。武松的世界觀沒有魯智深那麼鮮明,魯智深是厭惡規則,武松卻能巧妙利用規則;人生觀上,武松最崇尚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價值觀上,武松是大爺我看你順眼,你就是好人,看你不順眼,你就是壞人。

    宋江。宋江的三觀就複雜了,在這方面,他簡直就是個大理論家,他的理論,為山寨的發展和歸宿指明瞭方向。世界觀上,他宣告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就是說,我不對抗,我始終承認我是你的臣民,然而我今天嘯聚山林,是由於貪官惡吏當道逼迫我的,所以我要清君側,要替天行道!而人生觀上,宋江講究的是讀書養德,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是標準的讀書人思想。

    至於宋江的價值觀,我認為最有必要一說。宋江有錢,做公員時也有不小的權力,所以他廣交朋友,雞鳴狗盜,來者不拒,黑道白道,兼收幷蓄。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就是因為他看到了這些人身上存在的能量!他宋江的志向是改良社會,而這些人,無疑會給他將來改良社會提供強大的力量支撐。因此,宋江的價值觀帶有極大的目的性。

    梁山其它人,如殺人不眨眼的李逵,心理陰暗變態的石秀,強搶民女謀財害命的王英,庸俗市儈的雷橫,偷雞摸狗的時遷白勝,這些人,離三觀尺度實在太遠,根本不值得衡量,就不說了。

  • 17 # 會發光的沙礫

    我認為《水滸傳》的三觀非常不正。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對於《水滸傳》我早有耳聞,也知道這本書講的是兄弟情、江湖情、反抗暴政、替天行道等正義的事,也自然而然地認為108好漢都是正真的好漢。然而,當我真正去看這本書的時候,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與別人說的完全不一樣,這使我震驚和疑惑。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人們會認為108人都是好漢,其實根本就是一幫土匪啊!

    第一,好漢?這108人能稱為好漢的寥寥無幾。大部分都是打家劫舍的土匪,而美其名曰劫富濟貧。什麼鄭天壽、燕順、王英、楊春、陳達、杜遷、宋萬、周通都是不折不扣的土匪,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王英、周通更是好色無恥之徒,多次強搶民女。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氏三雄、白勝這幾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互相勾結劫生辰綱,說是劫富濟貧,然而他們打劫來後,大部分都據為己有。李立、張青都是狼心狗肺的東西,還有村霸穆弘穆春、船火兒張橫,李逵魯莽,時遷偷雞摸狗。賊首宋江更是個滿嘴仁義道德實則厚黑狡詐的偽君子。梁山108人,能稱之為的不過魯智深、武松、燕青、關勝、扈三娘、呼延灼、石秀、楊志這些人。

    2

    第二,兄弟情?這更加虛偽。梁山上除了親兄弟,真正的兄弟也少得可憐。先不說兄弟,許多人甚至互相是仇人。先說倒黴的楊志吧,招誰惹誰了,被八個混蛋劫了生辰綱,好好的前途被斷送了,他一定非常恨這七個傢伙。接著更倒黴的是秦明,宋江老賊為了拉攏秦明,居然派李逵假扮秦明去燒殺搶掠,害得秦明一家老小全被殺害,這仇簡直不共戴天,怎麼能原諒!沒有最倒黴,只有更倒黴,朱仝雖然被刺配滄州,可過得也不錯,前途還有希望,然而宋江非得拉他上山,竟然派李逵把小衙內推下山,本以為這種殘忍的事只有李逵做得出來,沒想到是宋江指使的,可見其心之黑。最冤的是盧俊義,玉麒麟盧俊義是北京大名府的大富豪,武功高強,本來好好的,宋江這個老東西為了拉攏他,不擇手段迫害他,把他逼上梁山,他招誰惹誰了?類似的事情不勝列舉,梁山的許多人要麼身居高位要職,前途無量;要麼武藝高強,一身正氣;要麼有一技之長,日子過得也不錯。可是這些人一旦被宋江老賊看上就倒黴了,輕則身陷囹圄,而後上梁山;重則家破人亡,落草為寇。上了梁山後還要感謝宋老賊的救命之恩,然後與宋老賊的同夥稱兄道弟。真是可笑,我真服這些人。

    第三,將燒殺搶掠當作劫富濟貧,把陷害好人稱為救人於水火之中,把反抗朝廷稱為替天行道。宋老東西被黃文炳陷害,眾好漢好不容易救他出來,他還不顧兄弟安危而非要報仇;而當林沖要報仇時,他又極力阻擊,真是個噁心自私的東西。這三觀真是歪得不能再歪。

    最後,反抗朝廷也是扯淡。這不過是他們燒殺搶掠的藉口罷了,到最後還不是不敢反抗,非得招安。有人說宋老東西是為兄弟們正名,畢竟大逆不道,呵呵,宋朝那時候已經岌岌可危了,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既然他們要替天行道,幹嘛不掀了大宋?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只要勝利了,怕什麼名聲不正?看看現在,有人罵陳勝吳廣嗎?有人罵項羽劉邦嗎?

    《水滸傳》當作武俠小說來看就好,三觀切勿被其影響,更不能人云亦云。

  • 18 # 國風詩韻

    《水滸傳》的三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義”

    韓非子說“義者,謂其宜也,宜而為之。”胡適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中說:“宜即是應該。凡是應該如此做的,便是義。”當“義”與情感密切聯絡時,就有了義氣。

    義氣始終貫穿《水滸傳》的始終,這裡面例子很多,晁蓋和宋江為“義氣”冒死相救;盧俊義仗義疏財;李逵對自己的弟兄們懷有很深的情義,宋江關在牢裡,是他“寸步不離”、“早晚在牢裡服侍”,江州劫法場救宋江、戴宗時,他第一個赤條條地掄著板斧,從酒樓跳進刑場殺將起來。

    二是“忠”。

    所謂“忠”,就是忠於大宋皇帝,這是《水滸傳》所一貫標榜和宣揚的,原來的“聚義廳”後被宋江改成“忠義堂”。

    宋江口口聲聲說:“今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味。”小說之所以指責方臘起義,其主要理由也不外乎他自立朝廷,違反了“忠”的大倫。

    甚至最後寫宋江被藥酒毒死以前,仍然要表白忠心:“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

    這種“忠君”思想是封建正統的思想,它給起義事業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三是“孝”

    作品中始終把“孝”放在前面,把“義”放在“孝”之下,使“義”服從服從於“孝”。

    孝義黑三郎宋江碰到“義”和“孝”發生矛盾時,是重“孝”而輕“義”,大鬧清風寨後宋江的表現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雖然李逵生性莽撞,但是他卻是極為孝順,他日夜思念自己的母親,甚至是寢食難安。當李逵聽見公孫勝將自己的母親接來梁山之後,他立即抱頭痛哭,急忙要回家將自己的母親接到梁山享福。作品自始至終都是推崇仁孝的。

    當然,如此宏大的作品,其蘊含的價值觀不止於“義、忠、孝”這幾個方面,還有更深邃的內涵。

    其中有道家的危中有機、化危為機等道家福禍相依的價值觀。

    也有“佛系”價值觀。

    關於佛家“現實報”,作者不動聲色地在作品中表達了因果報應:比如解珍、解寶之死,和他倆為了賞金殺死老虎的結局一樣,都是遇伏、中箭、墜崖而死。

    作品反對濫殺無辜也是佛家思想的表現。有人說《水滸傳》打打殺殺,宣揚暴力。其實這是片面的,相反,作品是反對無端暴力的。比如武松在鴛鴦樓不分青紅皂白殺死一群無辜者,逃亡江湖時,也被作者描繪的無比狼狽,表現出作者楊善憎惡的價值觀。

  • 19 # 扯葫蘆瓢

    不要被《水滸傳》中的“替天行道”、反貪官不反皇帝、好漢們的除暴安良、貪官作怪皇帝是好人這些表面的東西所迷惑。作者自己未必真的是這樣的價值觀,他也不大可能是真的在宣揚這些價值觀、人生觀。

    因為我們讀者只要用點心,認真讀一讀那些情節,就會發現那些東西都是站不住的。

    我覺得《水滸傳》可貴的地方就在於沒有什麼可靠的價值觀、人生觀,什麼正義、邪惡,什麼仁義道德、忠孝節義,在國家、社會這種大的層面上,沒有多少人信仰這些,信了也不一定有什麼好的結果。俠義精神、替天行道只在魯智深等極少數的好漢身上,在佔全書很小的篇幅中,偶爾有閃光點。

    總結起來,此書中寫的才是真實的江湖、真正的末世。這個世界不取悅於有任何立場的讀者。讀者無論是站在封建統治者的立場,還是站在造反好漢的立場,都會深感絕望。如以現代文明的標準去看待書中的人物、事件,那就更令人毛骨悚然了。

    皇帝醉心於滿天下搜尋奇花異石,耗費人力物力,組織龐大的運輸船隊,運送這些無用之物到京城;梁中書送給老丈人蔡京的生日禮物,是十萬貫財寶,動用軍隊押運。

    好漢們,比如李逵,斧頭之下,有多少無辜百姓喪了命?宋江為了拉秦明上梁山,假冒秦明的軍隊,在青州燒殺劫掠,死難的百姓何其冤枉!還有好漢們拉盧俊義上梁山的手段,就是把玉麒麟搞到身敗名裂,這是好漢的行徑嗎?更惡劣的還有孫二孃的黑店,賣起了人肉。

    即使是宋江這樣的江洋大盜,也差一點被黑吃黑,命喪在強盜之手。宋江過江坐船遇到的船伕張橫,後來也上了樑上,做了好漢,他是個什麼人?用他自己唱的野調來形容:

    老爺生長在江邊,不怕官司不怕天。

    昨夜華光來趁我,臨行奪下一金磚。

    這個張橫在江上也不知道害死了多少行旅商人,謀奪了多少不義之財。在殺人之前,這個強盜還要調侃受害人,問人是要吃板刀麵,還是要吃混沌,這種黑色幽默,有逼人的血腥氣。

    實際上,書中所寫的世界,朝廷上的皇帝和大臣,就是魯迅所說的“坐寇”,意思是定點打劫的強盜;梁山上的好漢、造反的方臘等則是流動打劫的強盜。封建統治不正義,造反的好漢也很邪惡。大家都在破壞,沒有什麼建設。什麼修齊治平,忠孝節義,全是虛妄,迷霧底下,是即將崩潰的亂世末日。

  • 20 # 為我何憂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水滸傳都是為了自己的一個階層而奮鬥,這是社會發展必須得過程,誰輸誰贏,都是天命,不可與天鬥,勝天半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的在你離開後不聯絡你,就是不喜歡嗎,最近打算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