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夕佳亭主
-
2 # 金棠文化
“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是杜牧《臺城曲》中的詩句。說的是隋將韓擒虎巳率領隋朝大軍,來到陳國國都建康(今南京)城門下,南朝陳氏政權的亡國皇帝陳叔寶,仍與寵妃張麗華在宮內繼續著他們的歌舞,高唱著《玉樹後庭花》。
-
3 # 路遙lgy
“嘆門頭樓外,悲恨相續”,這是王安石寫的一首詞《桂香枝-金陵懷古》裡的一句。
“門頭樓外”是引用了唐朝詩人杜牧的詩《臺城曲二首》裡的典故。
臺城曲二首——杜牧
整整復斜斜,隨旗簇晚沙。
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
誰憐容足地,卻羨井中蛙。
王頒兵勢急,鼓下坐蠻奴。
瀲灩倪塘水,叉牙出骨須。
幹蘆一炬火,回首是平蕪。
意思是說,隋朝大將韓擒虎奉楊堅的命令攻打南陳都城金陵,大軍已經到了城門外,城裡南陳主陳君寶還在與美人張麗華在樓上飲酒作樂。
王安石由於變法遭到了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包括宋神宗的祖母曹皇太后的指責,被罷相回到江寧。
第二年宋神宗又將王安石調到京城做宰相,不料幾個月後,天空中出現彗星,本來是個自然現象。卻被多人認為是不祥的預兆。大臣們都指責王安石的新法,王安石極力辯解也無濟於事。宋神宗又一次將其罷相。
王安石懷著悲憤的心情回到江寧(南京),寫了這首《桂香枝-金陵懷古》。“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是抒發自己對宋朝內憂外患國情的擔憂,更是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心情。
-
4 # 歷史雜譚
“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出自北宋王安石的詞《桂枝香·金陵懷古》,全文是“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諡文,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這是一首金陵懷古之詞,上闕描述了在金陵登高時看到的美好景色,映入眼簾的是晚秋季節特有的白練般清澈的江水和連錦不斷翠綠的山峰。船帆飄動,酒旗迎風,雲掩彩舟,白鷺騰空,這圖畫難述其美的江天景色使詩人極為讚賞也極為陶醉。
下闕寫懷古之情,驚豔於金陵風景之美時,也感嘆金陵作為六朝首都,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繼亡覆的史實,同時也批判了眾多弔古者只會空嘆興亡。
其中“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是引用了唐朝詩人杜牧的《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之意。
“門外樓頭”指朱雀門、結綺閣,明面上的一句詩詞,實際上指代的是歷史上的一個大事件,隋滅陳,分裂幾百年的中華又歸於一統。
公元588年,隋文帝以韓擒虎為先鋒,統兵伐陳。韓擒虎率領精銳騎兵5百人夜裡渡江,趁守城的將士喝醉的時候,突襲攻佔了採石城,接下來又兵不血刃的奪取了姑蘇、新林兩城。之後一路的陳朝守將更是聽到是韓擒虎在進攻後,直接開門投降,江南的老百姓平常聽到他的威名、信譽,都來軍門拜見他。
很快韓擒虎就帶兵來到金陵朱雀門(南門)外,而這時候的陳後主陳叔寶還在和他的寵妃張麗華在結綺閣上作樂。陳叔寶得知隋軍已經在攻打金陵了,知道南陳朝大勢已去,便與張麗華、孔貴嬪等十餘人來至後堂景陽殿躲藏到一個枯井裡。可惜很快陳後主、張麗華就被韓擒虎俘獲,陳朝宣告覆亡,隋文帝終於統一了全國。
作為勝方的韓擒虎憑藉這場大勝被隋文帝封為上柱國,另封他為壽光縣公,食邑一千戶,隨後韓擒虎被調往北方,防備突厥偷襲。公元592年,韓擒虎病逝,死後被人尊為閻羅王。
張麗華被韓擒虎俘虜後被帶到軍營裡,當時作為統帥的楊廣一見張麗華便被迷了主,想納其為妃,這時長史高熲以武王滅殷,戮妲己。今平陳國,不宜取麗華為由勸諫楊廣三思而後行,思慮再三的楊廣下令將張麗華處死。
-
5 # 學打拍子
摘自釋文賞析:遙想當年,達官貴人,爭著過豪華的生活,可嘆在朱雀門外結綺閣樓,六朝君主一亇一亇的相繼敗亡。自此多少人在登高懷古,無不為歷代榮辱喟嘆感傷,六朝的風雲變化全都隨著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煙慘淡,綠草蓑黃。直到今天的商女還不如亡國的悲恨,時時放聲歌唱《後庭花》的遺曲。
-
6 # 驛客
“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該詞句出自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這是一首金陵懷古之詞。
“念往昔”一句,由登臨所見自然過渡到登臨所想。“繁華競逐”涵蓋千古興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華表面掩蓋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緊接著一聲嘆息,“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此語出自杜牧的《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詩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現當時隋兵已臨城下,陳後主居然對國事置若罔聞,在危難之際還在和妃子們尋歡作樂的可悲。這是亡國悲劇藝術縮影,嘲諷中深含嘆惋。“悲恨相續”,是指其後的統治階級不以此為鑑,揮霍無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繼:遺恨之餘,嗟嘆不已。
“念往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統治者,利用江南秀麗山川,豪華競逐,荒淫誤國;所嘆者,是鄙夷他們到頭來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門外樓頭”式的悲劇,實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憑高”二句則是批判千古以來文人騷客面對金陵山川只知慨嘆朝代的興亡,未能跳出榮辱的小圈子,站不到應有的高度,也就很難從六朝的相繼覆滅中引出歷史的教訓。而如今,六朝舊事隨著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幾縷寒煙籠罩著的毫無生機的衰草。這“寒煙衰草凝綠”顯然流露出作者對北宋王朝不能勵精圖治的不滿情緒。全詞重點在結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此意唐人杜牧也寫過。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樣去責怪商女無知,而是指桑罵槐,意在言外:歌妓們至今還唱著亡國之音,正是因為當權者沉湎酒色,醉生夢死。然而,“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如再不改弦易轍,採取富國強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樣悲恨相續。此結句無異於對北宋當局的警告。有人說,張昪的《離亭燕》是王安石《桂枝香》所本。如果從語言、句法來看,王詞確受張詞影響不小。然而,張昪對六朝的興亡只是一種消極的傷感:“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閒話。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兩詞的思想境界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附錄原詞:
桂枝香·金陵懷古》
——宋•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歸帆 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
7 # 莫道疏狂
題主好,我來就王安石的這句詞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這句“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語出自王安石的詞作《桂枝香•金陵懷古》,是一篇入選了語文教材的經典名篇。其中的“嘆門外樓頭”,化用了杜牧的詩作“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同時也是運用了一樣的典故。
在隋朝初期,韓擒虎奉命統兵滅陳,當他已經攻到了金陵城南門朱雀門時,陳國後主陳叔寶還和寵妃張麗華在結綺閣上面尋歡作樂,渾然不把身死國滅當做一回事,最終都被隋軍俘獲。
在《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王安石其實兩次化用了杜牧的詩句,並且用的都是陳後主的典故,這句“嘆門外樓頭”是第一次,在結尾處是第二次。在同一首詞中兩次化用相近典故是不常見的,這裡一方面有王安石和杜牧的相近遭遇;另一方面,則是王安石要藉詞表達的一些個人情感。
下面,容我一一道來。
一、金陵自古帝王州,為何前有杜牧,後有王安石,在憑弔古人時沒有“坐斷東南戰未休”的豪氣,只剩下了“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感懷?杜牧生在晚唐,王安石生在北宋,兩人之間相隔了五代十國,共有200年的風風雨雨。但縱然時光流逝,兩人在登上金陵城牆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仍然是陳後主的種種荒唐事。
先說杜牧。他生在晚唐,那時龐大帝國曾經萬國來朝的景象早已風流雲散,只剩下了國勢日衰、軍閥混戰、黨爭不斷、民不聊生。早年的杜牧頗有志向,尚未沉入“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溫柔鄉中,他憂心於朝中政事和國家前途,看到了統治者的昏庸、藩鎮的威脅和邊患的頻繁,於是在登臨金陵城時,寫下了我們上文提到《臺城曲二首》中的“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以及王安石後文化用的《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王安石的情感與杜牧相似。一般認為,王安石的這首《桂枝香•金陵懷古》寫於他任江寧知府時期,但史書記載王安石曾經兩任江寧知府,一次是英宗時初任知府,第二次是神宗時罷相後退居江寧,中間相隔九年,沒有明確論據證明這首詞到底寫於何時。
我認為,王安石的這首《桂枝香•金陵懷古》寫於第二次罷相後退居江寧期間。
王安石在神宗年間第二詞被罷相後,不得已退居江寧,政治生涯基本已經走到了頭,但同時他主持的“新法”尚未完全廢止,對神宗皇帝和朝中的變法派仍懷有一絲希望,這也是《桂枝香》全詞上半闕風光無限,下半闕憂心懷古的主要原因。
王安石化用杜牧詩句的這兩個典故,都出自南朝陳後主,這也是一個必然結果,要在金陵城舉反例,陳後主實在是一個最佳人選。
王安石先化用“嘆門外樓頭”,再化用《泊秦淮》中的“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前後典故呼應,一寫陳後主滅國時的荒唐,二寫後代人不知以史為鑑,仍然在重蹈覆轍。
可以說,杜牧和王安石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要表達的情感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傷心國事,借古喻今,展現了憂國憂君的情懷。
二、《桂枝香》一詞寫景雄闊秀美,章法氣象森嚴,用典自然貼合,風格沉鬱悲壯,充分體現了王安石的高超技藝,是不可多得的千古名篇。上面我們具體說了杜牧和王安石在兩處用典的異同情感,這裡結合《桂枝香》全詞,對王安石要表達的內容進行簡析。
王安石的這首詞同樣採用了上半闕寫景,下半闕抒情的寫作手法,先看上半闕寫的景色。
開篇點題,詞人在深秋時登上了金陵城樓,天氣清涼怡人,直接寫明瞭時間地點和天氣,用詞精煉,卻又朗朗上口。接下來,詞人極目遠眺,看見了了白練一樣的長江,箭簇一樣的青峰,夕陽下的小船、酒旗、畫船、白鷺,將一時間的眼中所見全部描繪成了一副畫面,氣度雄壯寬廣,視野開闊曠遠,最後以一句“畫圖難足”表示自己不能盡述,但美景已經盡為讀者所領略。
下半闕,詞人進入了弔古抒懷關節。用“念往昔”進行登高後感慨的自然過度,然後使用第一個典故,表述金陵曾經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嘲諷陳後主和妃子們的荒唐無度。“悲恨相續”是對歷朝歷代的慨嘆,後人不知以史為鑑,總是重蹈覆轍,令人在遺恨之餘心生嘆惋。
接下來,詞人寫六朝舊事都已隨風遠去,除了寒煙、衰草再看不見什麼景象,然後使用第二個典故,說明如今的商女,還在歌唱著《玉樹後庭花》。但這裡並非單純對商女的指責,詞人的真正喻意是統治者只知享樂、不知作為,才導致了金陵城乃至各地靡靡之音氾濫,一派頹靡景象。
王安石的這首《桂枝香•金陵懷古》堪稱代表作,展現了詞人的立意和胸襟,“拗相公”的氣度和革新大家的水平一覽無遺。重要的是,他沒有感懷自己罷相的憂愁和無奈,仍然在關心國家安危,在關心朝廷政事,跳出了個人榮辱的小圈子,心胸豁然擴大到了家國天下,盡顯詞人風流。
-
8 # 使用者1593643975983XX
韓擒虎大軍兵臨城下,陳叔寶和張麗華醉生夢死,活該亡國,。戰爭迫在眉睫,不想法退敵,反而無動於衷,想想有人昏庸至此,真是可笑之極。
王安石因變法觸動舊勢力的利益,被人彈劾罷官,觸景生情,感觸良多,寫下名篇,借古喻今,諷刺意味濃厚,登臨懷古,感嘆不已,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一切都淹沒在歷史長河裡,。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悲劇一再上演,認識到社會問題的嚴重性,需變法圖強,可壯志難酬,又被罷免了,知識分子的危機感非常重,空有一腔熱血,心中五味雜陳,想想六朝歷史,感慨萬千,。
-
9 # 東秋妮
桂枝香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這首詞,作於王安石第二次被罷相,出知江寧府的時候。
透過對金陵景物的讚美,對歷史興亡的感謂,寄託了王安石対當時朝政的擔優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
上片側重寫景,寫登高所見:
在一派颯爽的晚秋天氣中,王安石登高臨遠,大筆揮灑,描繪秋日晚春江,山如畫的景色,視野開闊,氣象壯觀。
以“登臨送目”起首,指出地點和時間,並引出下文的景物描寫。
結尾收一筆,從側面概說此地風物之美。
下片側重抒懷:
王安石發六朝興亡的感慨,突出“門外樓頭”的舊事,借古傷今,別有言外之意。
"門外樓頭"出自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講的是隋將韓擒虎引大軍滅陳時,陳後主還與寵妃張麗華還在樓臺上尋歡作樂的典故。"千古"二句起筆高邁,從後人感懷的角度,把感嘆的深度和力度推向極致。
“六朝”兩句融情入景,把深深的古之幽情寄於寒煙、衰草、商女、後庭等一系列悽清的意象,效果立現。
過去的雖然已經過去,可至今猶唱的《玉樹後庭花》遺曲,不也是對今人的一種警醒嗎?
這首詞境界雄渾、闊大,傷懷弔古,暗寄諷諫之情,可以看出王安石對統治者的勸誡和憂國憂民的情懷,可謂蘊藉深沉。
《古今詞話》中評價:金陵懷古,諸公寄調《桂枝香》者,三十餘家,惟介甫為絶唱! -
10 # 與思想同行
這是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的詞句。嘆門外樓頭一句是用典,是說當年隋軍從朱雀門攻入金陵,俘獲了陳後主及其寵妃張麗華等人。悲恨相續一句是指在金陵建都的各個王朝接連覆亡。作者借古諷今,提醒北宋統治者要從中吸取歷史教訓,不要重蹈六朝滅亡的覆轍。
-
11 # 于成龍哥哥
是愛國詩,作者對國家的一種憂慮,這首《桂香枝-金陵懷古》。“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是抒發自己對宋朝內憂外患國情的擔憂,更是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心情。
-
12 # 刀筆傳神
此詞出自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出知江寧府時所作。
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寧知府,寫有不少詠史弔古之作;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之後王安石被罷相,第二次出任江寧知府。這首詞當作於這兩個時段的其中之一。據我猜想應是被罷相後二次出任江寧知府時滿懷感觸所作。
“門外樓頭”還有典故,指南朝陳亡國慘劇。語出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韓擒虎是隋朝開國大將,他已帶兵來到金陵朱雀門(南門)外,陳後主尚與他的寵妃張麗華於結綺閣上尋歡作樂。可嘆在朱雀門外結綺閣樓,六朝君主一個個地相繼敗亡。
王安石變法失敗,心灰意冷。這首詞立意新穎,高瞻遠矚,表現出一個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見,反映了他對國家民族命運前途的關注和焦急心情,流露出作者對北宋王朝不能勵精圖治的不滿情緒。
-
13 # 文友南山竹
“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意思是,可嘆在朱雀門外結綺閣樓,六朝君主一個一個地相繼敗亡。
此句出自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此語出自杜牧的《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詩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現當時隋兵已臨城下,陳後主居然對國事置若罔聞,在危難之機還在和妃子們尋歡作樂,這是亡國悲劇的藝術縮影,嘲諷中深含嘆惋。“悲恨相續”是統治階級不以此為鑑,揮霍無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繼。遺恨之餘,嗟嘆不已。
-
14 # 讀書是福
桂枝香·金陵懷古
宋代: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此詞透過對金陵(今江蘇南京)景物的讚美和歷史興亡的感喟,寄託了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澄江”“翠峰”“征帆”“斜陽”“酒旗”“西風”“雲淡”“鷺起”,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場面,境界蒼涼。下闋寫在金陵之所想。“念”字作轉折,今昔對比,時空交錯,虛實相生,對歷史和現實,表達出深沉的抑鬱和沉重的嘆息。全詞情景交融,境界雄渾闊大,風格沉鬱悲壯,把壯麗的景色和歷史內容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稱名篇。詞以“登臨送目”四字領起,為詞拓出一個高遠的視野。“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點明瞭地點和季節,因為是六朝故都,乃稱“故國”,“晚秋”與下句“初肅”相對,瑟瑟秋風,萬物凋零,呈現出一種“悲秋”的氛圍。此時此景,登斯樓也,則情以物遷,辭必情發,這就為下片的懷古所描述的遙遠的時間作鋪墊。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臨送目”——登高遠望即可縱目千里;下啟“澄江似練,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掃描,景象開闊高遠。“澄江似練”,脫化於謝朓詩句“澄江靜如練”,在此與“翠峰如簇”相對,不僅在語詞上對仗嚴謹、工整,構圖上還以曲線綿延(“澄江似練”)與散點鋪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鋪展,又有立體的呈現,一幅金陵錦繡江山圖展現眼前。“征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是在大背景之下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殘陽”“西風”,點出時下是黃昏時節,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點。“酒旗”“征帆”是暗寫在秋日黃昏裡來來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純自然的活動景物寫到人的活動,畫面頓時生動起來。“彩舟雲淡,星河鷺起”是大手筆中的點睛之處。“彩舟”“星河”,色彩對比鮮明;“雲淡”“鷺起”,動靜相生。遠在天際的船罩上一層薄霧,水上的白鷺紛紛從銀河上驚起,不僅把整幅金陵秋景圖展現得活靈活現,而且進一步開拓觀察的視野——在廣漠的空間上,隨著征帆漸漸遠去,水天已融為一體,分不清哪裡是水哪裡是天。如此雄壯寬廣的氣度,如此開闊曠遠的視野與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比較,兩者展現的氣度與視野不相上下,一為千古傳誦的駢文警句,一為前所未有的詞中創境,可謂異曲同工。正如林逋《宿洞霄宮》“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所言,眼前所見,美不勝收,難以盡述,因此總讚一句“畫圖難足”,結束上闋。
下闋懷古抒情。“念往昔”一句,由登臨所見自然過渡到登臨所想。“繁華競逐”涵蓋千古興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華表面掩蓋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緊接著一聲嘆息,“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此語出自杜牧的《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詩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現當時隋兵已臨城下,陳後主居然對國事置若罔聞,在危難之際還在和妃子們尋歡作樂的可悲。這是亡國悲劇藝術縮影,嘲諷中深含嘆惋。“悲恨相續”,是指其後的統治階級不以此為鑑,揮霍無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繼:遺恨之餘,嗟嘆不已。“千古憑高”二句,是直接抒情,憑弔古蹟,追述往事,抒對前代弔古、懷古不滿之情。“六朝舊事”二句,化用竇鞏《南遊感興》“傷心欲問前朝事,惟見江流去不回。日暮東風眷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之意,借“寒煙、衰草”寄惆悵心情。去的畢竟去了,六朝舊事隨著流水一樣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颯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見到什麼。更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詩意。《隨書·五行志》說:“禎明初,後主創新歌,詞甚哀怨,令後宮美人習而歌之。其辭曰:‘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時人以為歌讖,此其不久兆也。”後來《玉樹後庭花》就作為亡國之音。此句抒發了詩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記了亡國之恨,是統治者的醉生夢死,才使亡國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
同時,這首詞在藝術上也有成就,它體現了作者“一洗五代舊習”的文學主張。詞本倚聲,但王安石說:“古之歌者,皆先為詞,後有聲,故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如今先撰腔子,後填詞,卻是‘永依聲’也。”(趙令畤《侯鯖錄》卷七引)顯然是不滿意只把詞當作一種倚聲之作。這在當時是異端之論,但今天看來卻不失其銳敏和先知先覺之處。北宋當時的詞壇雖然已有晏殊、柳永這樣一批有名詞人,但都沒有突破“詞為豔科”的藩籬,詞風柔弱無力。他曾在讀晏殊小詞後,感嘆說:“宰相為此可乎?”(魏泰《東軒筆錄》引)。所以他自己作詞,便力戒此弊,“一洗五代舊習”(劉熙載《藝概》卷四),指出向上一路,為蘇軾等士大夫之詞的全面登臺,鋪下了堅實的基礎。首先,這首詞寫景奇偉壯麗,氣象開闊綿邈,充分顯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廣。開頭三句是泛寫,寥寥數語即交代清楚時令、地點、天氣,並把全詞置於一個憑欄遠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肅殺的氣氛之中,氣勢已是不凡。以下“千里澄江似練”寫水,“翠峰如簇”寫山,從總體上寫金陵的山川形勢,更給全詞描繪出一個廣闊的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對景物的具體描寫。在滔滔千里的江面之上,無數征帆於落日餘暉中匆匆駛去。這景色,與“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相比,雖遼闊者同,然而,前者壯麗,後者悽清,風格迥異。而長江兩岸眾多參差的酒旗揹著西風飄蕩,與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風”相比,濃烈與俊爽之差別則顯而易見。至於“彩舟雲淡,星河鷺起”,如同電影鏡頭的進一步推開,隨著征帆漸漸遠去,詞人的視野也隨之擴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為一體,在一個更加廣漠的空間寫出長江的萬千儀態。遠去的征帆像是漂漾在淡淡的白雲裡,飛舞的白鷺如同從銀河上驚起。此詞景物有實有虛,色彩有濃有淡,遠近交錯,虛實結合,濃淡相宜,構成一幅巧奪天工的金陵風景圖。其曠遠、清新的境界,雄健、壯闊的風格,是那些“小園香徑”“殘月落花”之作所無可比擬的。
其次,立意新穎,高瞻遠矚,表現出一個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見。《桂枝香》下片所發的議論,絕不是慨嘆個人的悲歡離合、閒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對國家民族命運前途的關注和焦急心情。前三句“念往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統治者,利用江南秀麗山川,豪華競逐,荒淫誤國;所嘆者,是鄙夷他們到頭來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門外樓頭”式的悲劇,實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憑高”二句則是批判千古以來文人騷客面對金陵山川只知慨嘆朝代的興亡,未能跳出榮辱的小圈子,站不到應有的高度,也就很難從六朝的相繼覆滅中引出歷史的教訓。而如今,六朝舊事隨著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幾縷寒煙籠罩著的毫無生機的衰草。這“寒煙衰草凝綠”顯然流露出作者對北宋王朝不能勵精圖治的不滿情緒。全詞重點在結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此意唐人杜牧也寫過。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樣去責怪商女無知,而是指桑罵槐,意在言外:歌妓們至今還唱著亡國之音,正是因為當權者沉湎酒色,醉生夢死。然而,“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如再不改弦易轍,採取富國強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樣悲恨相續。此結句無異於對北宋當局的警告。有人說,張昪的《離亭燕》是王安石《桂枝香》所本。如果從語言、句法來看,王詞確受張詞影響不小。然而,張昪對六朝的興亡只是一種消極的傷感:“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閒話。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兩詞的思想境界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第三,章法上講究起承轉合,層次井然,極類散文的寫法。上片首句“登臨送目”四字籠罩全篇,一篇從此生髮。次句“故國”二字點明金陵,為下片懷古議論埋下伏筆。以下寫景先從總體寫起,接著是近景,遠景,最後以“畫圖難足”收住。既總結了以上寫景,又很自然地轉入下片議論。安排十分妥貼、自然。下片拓開一層大發議論:金陵如此壯麗,然而它正是六朝相繼滅亡的歷史見證。“念往昔”三句表明了對六朝興亡的態度,“千古憑高”二句寫出了對歷來憑弔金陵之作的看法。以下即轉入現實,結句又回到今天。首尾圓合,結構謹嚴,逐層展開,絲絲入扣。詞有以景結,如晏殊的《踏莎行》:“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寫的是莫名其妙的春愁;有以情結,如柳永的《鳳棲梧》:“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表現的是專一誠摯的愛情。而《桂枝香》卻以議論作結,其中寄託著作者對重大的現實政治問題的看法。《桂枝香》在章法結構方面的這些特色,反映了詞的發展在進入慢詞之後,以散文入詞出現的特點。第四,用典貼切自然。“千里澄江似練”乃化用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句:“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星河鷺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詩意。“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用的是隋滅陳的典故:當隋朝大將韓擒虎兵臨城下時,全無心肝的陳後主還正在和寵妃張麗華歌舞作樂。杜牧《臺城曲》曾詠此事。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門外樓頭”四個字,“門外”言大軍壓境,“樓頭”說荒淫無恥,就極其精煉而又形象地表現了六朝的覆滅。“悲恨相續”四個字則給南朝的歷史作了總結。結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詩句,但賦予了它更為深刻、精闢的思想內容。短短的一首詞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實不多見。
-
15 # 坤瑩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此詞透過對金陵(今江蘇南京)景物的讚美和歷史興亡的感喟,寄託了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
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澄江”“翠峰”“征帆”“斜陽”“酒旗”“西風”“雲淡”“鷺起”,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場面,境界蒼涼。下闋寫在金陵之所想。
“念”字作轉折,今昔對比,時空交錯,虛實相生,對歷史和現實,表達出深沉的抑鬱和沉重的嘆息。
全詞情景交融,境界雄渾闊大,風格沉鬱悲壯,把壯麗的景色和歷史內容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稱名篇。
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門外樓頭”四個字,“門外”言大軍壓境,“樓頭”說荒淫無恥,就極其精煉而又形象地表現了六朝的覆滅。
“悲恨相續”四個字則給南朝的歷史作了總結。結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詩句,但賦予了它更為深刻、精闢的思想內容。短短的一首詞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實不多見
-
16 # 文字拾荒人
語出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懷古》,作於1067年王安石出知江寧府時期。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自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此語出自杜牧的《臺城曲》詩:“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現當時隋兵已臨城下,陳後主居然對國事置若罔聞,在危難之際還在和妃子們尋歡作樂的可悲。這是亡國悲劇藝術縮影。嘲諷中嘆惋。“悲恨相續”,是指其後的統治階級不以此為鑑,揮霍無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繼;遺恨之餘,嗟嘆不已。
“嘆”的感慨語氣,使 “豪華”的高漲氣氛陡然跌落,但承接下來的卻是語氣平淡的 “門外樓頭”。此語出自杜牧的 《臺城曲》詩: “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韓擒虎為隋朝大將,張麗華則是陳朝後主陳叔寶的寵妃。公元589年,韓擒虎率軍攻入建康 (金陵),陳後主偕張麗華匿於枯井之中,仍被俘獲,陳朝遂亡。 “門外”指隋軍已至門外, “樓頭”指陳後主仍然與寵妃在樓上尋歡作樂。杜牧詩將方位人名平列對置的方式已見史家之冷峻筆力,王安石詞更連人名也略去,僅以 “門外” “樓頭”兩個生死攸關的方位共置一處,愈顯歷史無情人世滄桑之無限張力。 “悲恨”——對陳後主耽樂亡國的感慨油然而起, “相續”——進一步說明耽樂亡國者不止陳後主一人。由此也就回應了上文的 “繁華競逐”,使 “繁華競逐”與 “悲恨相續”構成了一對具有歷史必然性的因果關係。上片若隱若現的 “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的寓意至此袒露無遺。
北宋初年的杯酒釋兵權和重文輕武的戰略,至北宋中期已造成北宋積貧積弱的嚴重局面。土地、財富高度集中於大地主、大官僚階層,國庫空虛,冗官、冗兵、冗費嚴重,壓得朝廷和民眾喘不過氣來 ;對外戰爭連連失利,社會矛盾深重,朝野要求變革之聲高漲。當時,王安石出任地方官已歷20餘年,熟諳社會積弊,為官多有建樹,大有文名政聲,一時名重京師。他“議論高奇”“果於用事,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宋史·王安石傳》)。當時士大夫們一致認為,只要王安石出來執政,天下可立致太平。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變法。他推行水利、青苗、均輸、免役、市易等法來捋順經濟,發展生產,充實國庫以富國 ;用置將練兵、保甲、保馬、置軍器監等法來精兵強將,切實提高軍隊戰鬥力以強軍。王安石變法,得到廣大民眾和中下層地主階級的普遍擁護,且成效顯著,但不可避免地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瘋狂反對,因為新法必然要觸及大地主、大官僚們的既得利益。在革新派與守舊派的反覆較量中,王安石雖兩度為相,但最終被腐朽勢力排擠出朝廷,退休於江寧。
王安石青少年時代,党項、交趾、契丹、西夏就先後多次襲擾北宋邊城,王安石入仕及當政期間,契丹、西夏、羌人、交趾更加頻繁地屠城掠地,給北宋的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而北宋的邊將們非但抵禦不了少數民族的襲擾,反而加重了國家財政危機。政府的妥協退讓,又使官僚、豪強、大商人肆無忌憚地兼併土地,造成了勞動人民的飢寒交迫,以致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內憂外患,積貧積弱,北宋江山的風雨飄搖已見端倪,統治階級卻還波表面的繁華強盛欺騙,整日裡燈紅酒綠醉生夢死,王安石怎能不憂心忡忡?他出於對祖國深深的愛,出於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變法圖強,富國強兵,便以發生在金陵如煙似雲的“六朝舊事”中拈出陳叔寶與張麗華日夜尋歡作樂奢侈無度以致亡國的史實,告誡當今統治者,一味驕奢淫逸,不思變法圖強,國家就會滅亡!
王安石去世 40 年後,金兵攻下汴京,擄宋徽宗、欽宗北去,北宋亡。後來的歷史事實雄辯地證明了王安石這個判斷是多麼準確,多麼深刻!它又一次無可辯駁地證明了王安石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卓絕的文學才華。
關於這首 《桂枝香· 金陵懷古》詞,宋代楊湜的 《古今詞話》有一段記載: “金陵懷古,諸公寄詞於 《桂枝香》,凡三十餘首,獨介甫最為絕唱。東坡見之,不覺嘆息曰: ‘此老乃野狐精也。”三十餘首旨為金陵懷古的《桂枝香》,王安石所作被推舉為 “最為絕唱”,可見其成就之高。
-
17 # 老街味道
王安石說“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指得是什麼意思?
唐朝詩人杜牧說“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王安石也說“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他們兩人究竟說得什麼歷史事件。前言王安石的“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出自於《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王安石的這首詞化用了杜牧的兩首詩,並且因這首詞被蘇軾稱之為”野狐精也“。
一、嘆門外樓頭,這首詞第一處化用的是杜牧 《臺城曲二首 其一》:
整整復斜斜,隨旗簇晚沙。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誰憐容足地,卻羨井中蛙。臺城是東晉至南朝時的皇宮所在地,位於金陵城內,因此王安石的這首《金陵懷古》化用此典。
門外韓擒虎,是指隋朝韓擒虎率領大軍攻破金陵。樓頭張麗華,是指陳叔寶最寵愛的妃子張麗華。據《南史》記載:
韓擒虎率眾自新林至石子岡,鎮東大將軍任忠出降擒虎,仍引擒虎經朱雀航趣宮城,自南掖門入。後主曰:“鋒刃之下,未可及當,吾自有計。”乃逃於井。既而軍人窺井而呼之,後主不應。欲下石,乃聞叫聲。以繩引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人三人同乘而上。陳後主和張麗華躲到了皇宮的井中,最後被隋軍俘獲。陳叔寶被押往了洛陽,張麗華據說被楊廣看重,但是長史高熲認為這個女人"禍水誤國",所以將其令斬殺。
結尾兩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是化用了杜牧的《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依然用了陳後主的典故。
二、為何寫”悲恨相續“?王安石這首詞的寫作時間有點爭議,可能是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後,王安石被罷相第二次出知江寧府所作。也可能是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寧知府時所作。
這首詞應該早於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相比蘇軾念奴嬌對於個人命運的嗟嘆,王安石這首詞的境界高了一層。王他透過對於陳朝滅國的感慨,表達出自己對於國家命運的擔憂。
有人可能會想,王安石死於1086,靖康之變發生於1126年,40年前的王安石未卜先知嗎?
首先,文人在詩詞中做出今古之嘆,是很常見的事情。畢竟這些文人熟讀史書,關於歷史上興亡榮辱的故事見到的多了。
另外,或許政治家的嗅覺真得這麼敏感,無時無刻不居安思危。終宋一朝,他們一直受著來自北方的威脅,宋遼雖有檀淵之盟,維持了100多年的和平,但是燕雲十六州並沒有歸還北宋。
遼國與西夏的威脅雖然沒有動了北宋的根基,但是不久崛起的金國,成立了趙氏皇族的一場噩夢。
三、王安石這首詞引起蘇軾、李清照、梁啟超的爭議蘇軾看到這首詞後,有過評價:
金陵懷古,諸公寄詞於《桂枝香》凡十三餘首,獨介甫最為絕唱。東坡見之,不覺嘆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宋代楊湜《古今詞話》 )蘇軾為之讚賞,但是李清照笑話王安石是個外行:
王介甫......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乃知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梁啟超認為李清照說得太過分了,併為王安石翻案:
〈桂枝香〉登臨送目,李易安謂介甫文章似西漢,然以作歌詞,則人必絕倒。但此作卻頡頏清真、稼軒,未可謾詆也。 《飲冰室評詞》梁啟超說王安石的《桂枝香 》不亞於周邦彥、辛棄疾,你李易安怎麼能這樣”謾詆“人家呢?
梁啟超用“此作卻頡頏清真、稼軒”來比喻,其實聽起來有點矛盾。作為婉約派的代表詞人,周邦彥肯定是李清照所推崇的行家。填詞時肯定不會寫出“句讀不葺之詩”。而辛棄疾傳承發揚了蘇軾豪放一派,這正是李清照所批評的詩化之詞。
周、辛二人一位是婉約派詞人代表、一位是豪放派詞人代表。梁啟超為什麼這樣作呢?可見王安石的這首詞必定有不同之處。
宋趙師屷在給呂謂老的《聖求詞》作序言時說:
世謂少遊詩似曲, 子瞻曲似詩,其然乎?至荊公《桂枝香》詞,子瞻稱之:‘此老真野狐精也。’詩詞各一家,惟 荊公備眾作,豔體雖樂府柔麗之語,亦必工緻,真一代奇材。”惟 荊公備眾作“,是宋朝人就對於王安石的評價, 這也可能是梁啟超把這首詞與“清真、稼軒”放在一起的原因。
結束語這首《桂枝香》是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作為北宋較早期的具有豪放特點的詞,這種”詩化之詞“雖然引起李清照的異議,但是深受蘇軾的喜愛。
這種形式的詞,採取了詩的”言志“的特點,其中“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可謂整首詞的”詞眼“。李世民曾經說過: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正是這首詞的價值所在。
-
18 # 雅雅的時光
“看門外樓頭,悲恨相續”,這句話出自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
我們都知道詩人寫詩大多都是對自己感情的抒發和個人觀點的闡述。而王安石大家都知道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為一個改革家思想家,王安石登高望遠,睹物抒懷,透過這首詩表達了他對北宋社會現實的不滿,透露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但現在我們為了讓人更好的理解事物背後所表達的意思,我們會舉例說明。而在古代,人們就會用前人的事來說今天的事。而前人的事也就是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就叫典故。
王安石的“嘆門外樓頭”化用杜牧的《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之意這都是指南陳亡國,韓擒虎是隋朝開國大將,統兵發陳,他已帶兵來到金陵朱雀門外,陳後主尚與他的寵妃張麗華仍於結綺閣上作樂。陳後主、張麗華被韓擒虎俘獲,陳亡於隋。當時宋朝的主流就是文人,這可能與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有關吧。畢竟趙匡胤當時就是從武官到皇帝,隨後的杯酒釋兵權大大的抑制了武官的發展。而王安石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的聯絡起來。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於為社會服務,強調文章的現實功能和社會效果,主張文道合一。他的文章揭露了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
-
19 # 細雨霏霏QLS
此句出自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懷古》
桂枝香·金陵懷古
宋 ·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譯文:登上高樓憑欄極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氣剛剛開始索肅。千里奔流的長江澄沏得好像一條白練,青翠的山峰俊偉峭拔猶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陽往來穿梭,西風起處、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飄揚。彩色繽紛的畫船出沒在雲煙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鷺時而停歇時而飛起,這清麗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圖畫也難把它畫足。遙想當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感嘆“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亡國悲恨接連相續。千古以來憑欄遙望,映入眼簾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歷史上的得失榮辱。六朝舊事已隨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煙慘淡、綠草衰黃。直到如今的商女,還不知亡國的悲恨,時時放聲歌唱《後庭》遺曲。
“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此語出自杜牧的《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詩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現當時隋兵已臨城下,陳後主居然對國事置若罔聞,在危難之際還在和妃子們尋歡作樂的可悲。這是亡國悲劇藝術縮影,嘲諷中深含嘆惋。“悲恨相續”,是指其後的統治階級不以此為鑑,揮霍無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繼。遺恨之餘,嗟嘆不已。
典故的恰當使用可以使語言更加精練、言簡意賅、辭近旨遠。品評歷史,借古論今,在這種以慨嘆歷史為主題的詩歌中,作者往往透過引用關於歷史人物或歷史故事的典故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王安石就是藉助這些典故告誡當權的統治者如果繼續沉湎於酒色,醉生夢死,再不改弦易轍,採取強兵富國的政策,必如六朝一樣可悲可嘆,從而達到借古諷今的效果。
此詞透過對金陵(今江蘇南京)景物的讚美和歷史興亡的感喟,寄託了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澄江”“翠峰”“征帆”“斜陽”“酒旗”“西風”“雲淡”“鷺起”,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場面,境界蒼涼。下闋寫在金陵之所想。今昔對比,時空交錯,虛實相生,表達出深沉的抑鬱和沉重的嘆息。全詞情景交融,境界雄渾闊大,風格沉鬱悲壯,把壯麗的景色和歷史內容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稱名篇。
作為一個改革家、思想家,王安石登高望遠,睹物抒懷,此詞透過對六朝歷史教訓的認識,表達了他對北宋社會現實的不滿,透露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
20 # 牧影計劃
這裡面藏著一個歷史典故。
韓擒虎為是隋朝大將,張麗華是陳朝後主陳叔寶的寵妃。
公元589年,韓擒虎率軍攻入建康,也就是金陵(南京),當時,韓擒虎已帶兵來到金陵朱雀門外,這就是詞中的“門外”。
而“樓頭”指的是人家韓擒虎已經攻到門外,陳後主卻還和自己的寵妃張麗華在結綺閣上尋歡作樂,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陳後主和張麗華雙雙被韓擒虎生擒,陳朝因此滅亡。
登高悲秋,懷古傷今我們得先讀懂王安石的整首詞《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懷古是中國古代文人一種普遍的文化心態 ,也是他們的一種創作模式。
比如我們更熟悉的,蘇軾所寫的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在蘇軾筆下,周瑜年輕有為,有儒將之姿,他擁美人在懷,江山盡在眼底,何等意氣風發,從這首詞可以看出,蘇軾十分仰慕周瑜這位三國英雄。
可惜的是,英雄早已經隕落,如今物是人非,蘇軾只能感慨“人生如夢”!
在這首詞裡面,蘇軾借古傷今,在追思英雄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懷才不遇的無限的感慨。
我們從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瞭解到,古代文人的懷古並非簡單的對歷史人物進行追思,他們更多的是從歷史人物身上找尋“不幸”,並且,由歷史人物的“不幸 ”聯想到自己的“不幸”, 從而進入一種哀傷的情緒之中。
王安石這首《桂枝香·金陵懷古》,也正是陷入了這種悲傷的情緒。
我們再回頭去讀王安石這首詞,很明顯,這首詞上闋描繪的是金陵城壯麗的景色,而下闋則透過懷古以揭露六朝統治者因腐朽的生活,導致亡國,有感時傷懷之憂。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和許多人一樣,王安石也喜歡登高望遠,映入他眼瞼的是,故國“金陵”已經進入了蕭索的晚秋時節。
在這裡,你有沒有聯想到唐代詩人杜甫寫過那首《登高》,其中兩句詩這樣寫道: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除了懷古傷今,“登高悲秋”,同樣也是中國古代文人的情結。
那麼,王安石登高看到了什麼呢?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王安石看到的是,那奔騰千里的長江澄澈得好像一條白練,青翠的山峰峭拔如箭簇。帆船在夕陽下穿梭往來,西風吹起,斜插的酒旗在小街上飄揚。
更美的是,那遠處的畫船彷彿披著一層薄薄的輕紗,而在天河交際的那端,彷彿是銀河落地,只見一群群白鷺嬉在沙洲嬉戲玩耍,這樣壯麗的景色,用畫筆也難以描摹。
但是,這幅壯麗的秋景卻是在故國金陵,王安石不免感慨,因而想起了金陵舊事。
念往昔,繁華竟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王安石“念”的是,在六朝時,統治者們只顧著過著奢靡荒淫、揮霍無度的生活。也正是在這裡,在兵臨城下之際,陳後主仍與妃子們尋歡作樂,最終,被擒導致亡國的下場。
王安石感傷之際也清醒的意識到: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自古以來,有多少人在此登高懷古,感嘆歷代的榮辱興衰啊。
然而,六朝舊事全都隨著流水消逝,留下的只有這清冷的煙霧,和那些枯黃的野草仍在在朦朧的霧色中呈現一絲綠意。
六朝已成為過去,那如今的情形又是怎樣的呢?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這一句詞,與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有異曲同工之妙。
要知道,大唐王朝經歷了一場安史之亂之後,國力日衰,而杜牧把懷古與對現實的思考結合在一起,從陳後主荒淫致亡國聯想到晚唐命運。
而今,商女仍舊傳唱這首後庭遺曲——亡國之音,這讓王安石陷入了深思。
這裡,不得不提“王安石變法”在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為了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發動了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
這場變法在宋神宗的支援下,轟轟烈烈地推進著,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了打擊和限制。
但是,變法中一些不符合實際的政策一方面損害了百姓的利益,另一方面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在保守派的集體打壓下,宋神宗扛不住,把王安石貶謫出京,擔任江寧知府。
王安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登高懷古,寫下《桂枝香·金陵懷古》這首詞。
作為一個政治家,王安石看得更長遠值得注意的是,在宋仁宗時期,范仲淹也曾上書要求改革,並且在宋仁宗的支援下,確實也實行過一段時間的新政,史稱慶曆新政。
但是,慶曆新政同樣是遭受到保守派的集體反對,朝堂上鬧得不可開交,黨爭不斷,導致新政最終失敗,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仍在向前發展,並且日益嚴峻,朝廷扔舊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之中。
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從宋仁宗到宋神宗,從范仲淹到王安石,從“慶曆新政”到“王安石變法”,無一不是以失敗告終。
王安石清醒地認識到,不改變朝廷積貧積弱的局面,不去解決冗官問題,那麼,等待大宋王朝的也只會是走向衰亡。
所以,王安石借古抒懷,抒發的不僅僅是自己被貶謫的鬱結之情,更是對變法不能推進的憤悶之情。
“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王安石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留給北宋的時間的確已經不多了。
回覆列表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改革家和文學家。一生以天下為已任,雖身居高位,但生活簡樸,為官清廉。他曾兩任江寧(今南京)知府,該詞應該是他罷相後第二次任江寧知府所作。
毎位詩人都有其代表作。而這首詞,可以說是王安石的巔峰之作。
《桂枝香·金陵懷古》
[宋代]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下闕中的“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是對逝去的王朝的懷念和哀嘆。
在宋代,南京就已經號稱“六朝古都”了。它們分別是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偏安一隅,都面對著北方強勢政權,尤其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巨大壓力。當然,它們後來也都無一例外毀滅於北方政權。
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王安石深知這一點。盡力推行“新政”,也是為了富國強兵,與北方的西夏、遼國相抗衡。失敗後的改革家,面對如此局面,不能不憂心忡忡,擔心大宋也將步六朝的後塵。從以後南宋削弱於金,滅亡於元的結果來看,王安石的擔憂不無道理。
詞的最後:“至今商女 時時猶唱 後庭遺曲”直接就把該意思點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