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圈園團
-
22 # 藍天英媽
作為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飯,確實是比較焦慮。現在的網路很發達,有不少媽媽也在網上搜集各種方法為寶寶做輔食。
輔食做的也比較豐富,還是發現寶寶不怎麼吃飯。如果不是健康問題,那問題的關鍵就是沒有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什麼呢?就是:定時定點、聚精會神、不偏不挑自給自足。在孩子幾個月大時,媽媽給孩子餵奶,餵飯的時間已經相對固定,如果從這時起就有意識的幫助孩子建立在固定的地點,吃飯的習慣就不會有要追著孩子喂的情形發生。
父母以身作則或者至少要控制自己對不喜歡食物的態度。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如果我們吃飯時看電視讀報紙,孩子邊吃邊玩。也就很正常了,如果父母家人有挑食偏食現象,孩子這個不吃,那個不吃也就不奇怪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好的飲食習慣需要父母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建立當良好習慣,孩子吃飯頭痛的父母,會把吃飯作為目標,只要能讓孩子吃進去怎麼都行,結果可能形成惡性迴圈。
也許有很多的爸爸媽媽覺得如果孩子不吃飯就讓他餓著。其實上你真正的做得到嗎?特別是有爸爸,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情況下,全家人就要達成統一,如果我們給孩子很多理由,什麼孩子太小,別為難他,長大自然就好了。
遊戲的方法,鼓勵孩子嘗試不同食物,既給孩子愛吃的食物,又要鼓勵孩子吃該吃的食物。美味的氣氛,比如,哇,這個我太喜歡了,給我來點吧,只能讓我更有力氣。
已經形成挑食,偏食的習慣,父母要耐心的指導,可用不同的製作方法保證是香味俱全。來吸引孩子的興趣。
孩子一次不吃就不在提供了,更不要因為心疼孩子而那裡的嘗試屢屢失敗,否則孩子會不斷的哭鬧,即使換的他喜歡的食物。
建立關鍵在堅持一種行為,堅持做21次以上就會形成習慣,一旦形成習慣,孩子會感覺很正常和自然。
習慣培養的關鍵是全家人觀念,行為的統一。
如你的孩子挑食,並不影響他整體成長,就不要強迫他接受不喜歡的食物。
-
23 # 甜甜圈伐木累
兩歲的寶寶已經進入自我意識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寶寶常把“我不要”放在嘴上,這時候,爸爸媽媽再讓ta好好吃飯,反而會“欲速則不達”。
所以,在我看來,要讓兩歲的寶寶好好吃飯,我們要用些“巧勁”。
首先,爸爸媽媽一定要調整自己的心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寶寶有好好吃飯的習慣,需要我們日復一日地培養。
如果不是從根本上認識這個問題,即便我們做了一些調整,也很容易被自己的“育兒焦慮”給打敗。
比如,孩子好幾天不好好吃飯了,不少家長就開始擔心,要麼就是家裡長輩開始嘀咕,家長最終選擇了妥協,事情又陷入了原先的模式,繼續迴圈。
所以想要孩子吃飯,我們一定是先自己放寬心,不把吃飯當作一個問題。
其次,我們要試著把主動權還給孩子。
沒有哪個孩子願意做一個提線木偶。尤其是從2歲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這時候我們要學會引導孩子,適當給孩子選擇權。
你家孩子不好好吃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原因是:孩子把吃飯和不良情緒聯絡到了一起。每次家長的嘮叨,都讓孩子覺得這是一種“控制”。沒人喜歡被控制,尤其是處於“自我意識發展時期”的孩子。
讓孩子自主地選擇吃什麼,吃多少,更有利於孩子把注意力和探索欲聚焦到吃飯本身。家長們一定要相信,吃飯是人類的本能,沒有其他外力的干擾,孩子的本能機制才會被激發。
最後,提高自己的手藝,讓孩子的吃飯體驗變得更好。
我們可以關注一些美食博主,或者自己在網上找一些菜譜,變著法給孩子做好吃的,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都喜歡那些色澤鮮豔,造型可愛的食物。
我自己就在網上買過一些可愛的模具和餐具,把飯菜放進去,可愛精緻的樣子讓孩子很有探索欲和食慾,不一會兒就能自己把飯菜吃光了。雖然這麼給孩子做飯有些費時間,但看著孩子好好吃飯的樣子我也很滿足~
回覆列表
簡單點說,他不吃說明不餓,等他餓了就吃了,我家娃快三歲了也是不吃飯,一到吃飯的時候總找各種理由不吃飯,就算軟硬兼施讓他吃的話,也是沒吃幾口就說飽了,我分析的原因就是:一,嘴饞,做好的飯不吃但是給他買烤腸,薯條,雞柳什麼的就都吃了;二,嘴不閒著,平時家裡水果零食不斷,所以玩的時候有事沒事就吃點這個那個的,等到飯點自然不餓了;三,沒有養成好習慣,吃飯必須看手機已經成我家孩子的一個毛病了,開始是為了讓他坐住,現在已經形成一個不好的習慣了,一看手機自然就會分身,注意力集中到手機上就不吃飯了;四,家裡老人慣的。至於有什麼讓他們吃飯的辦法,我也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