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瑩妝淡墨

    李白的《贈汪倫》裡面的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那桃花潭的水得有多深啊?作者是運用了誇張比喻的手法,詩應該也屬於文藝藝術創作的一種形式,它不同於紀實文學,完全可以用誇張,比喻,等多種形式去表達,去讚美,去抒發真摯的情感。

    現代的小說、詩歌,散文,它也沒有一定的拘泥於某一種表達形式,天馬行空,重要在於闡述意境真實貼切,中心思想明確,未脫離生活,它們的題材意境同樣是來源於真實的現實生活,用文藝的形式表現出來,它是容許高於生活,給人心靈上的指引和精神的力量,甚至會身心帶來舒適和美感,引發無窮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比如我們欣賞一部優秀的電視劇。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意在於讚美朋友送別時依依惜別的場景,讚美朋友之間珍貴深厚的友誼,“桃花潭的水縱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和我的這份朋友情深”,無論是古代或是現代看來,都很比喻形象貼切。朋友之間珍貴深厚的友誼,都是最難能可貴的情感,值得用深沉無底的桃花潭水去嘔歌,去讚美。這是我的理解,謝邀。

  • 2 # 歲月無痕否

    汪倫此人非常聰明,堪稱交友奇才,不信你看他是怎樣營銷交友的,李白為他寫過好幾首詩呢!

    汪倫說話甚奢華,命子提壺問酒賒。

    七里哪尋八里店?孤村唯有一桃花。

    漫行陌下崎嶇路,遙望扶風豪士家。

    曾到街道無酒賣,萬村渡口實堪嗟!

    汪倫聞此詩,解釋說:“桃花者,潭名也,並無十里桃花;萬家者,乃店主人姓也,非萬家酒店。”

    李白聽罷,詩意頓生:“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快事!”

    數日後李白告辭,汪倫特意相贈名馬八匹,錦羅十段。汪倫與村民們一路相送。

    李白遂作《贈汪倫》一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實際上不止李白寫過汪倫,還有其他詩人寫過汪倫,汪倫不是詩人,卻被詩人所愛。

    《去常德州中感賦》

    秋瑾

    一出江城百感生,

    論交誰可並汪倫?

    多情不若堤邊柳,

    猶是依依遠送人。

    《追和陳子高贈王法曹韻》

    宋 喻良能

    肯學少陵對馬軍,

    肯同太白謝汪倫。

    聊將文字飲一盞,

    不待月影成三人。

    門前車馬鬧遲日,

    陌上綺羅嬌暮春。

    想見流觴多樂事,

    酒酣人問斗升嗔。

    汪倫一生平平淡淡但是能得到李白的喜愛與他強大的營銷交往手段不無關係,甚至後世都有人為他寫詩,也可以說是奇才了!

  • 3 # 深山更深處

    李白的《贈汪倫》在李白的詩中是被大家熟知的一首,入選了小學教材,提起李白的詩,我們很容易想到這首詩,它直抒胸臆,語直,而意不淺。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並非名過於實,雖語言簡樸淺白,卻極為真實、真摯、自然、非常溫暖。詩中更是直呼兩人姓名,更顯率真,這就是“人情味”。

    直述其事的表達,能讓人感同身受,更能打動人心。

  • 4 # 秋水長天H

    現存李白詩歌中,贈答之作過半。唯《贈汪倫》這首詩知名度最高,廣為傳誦,還入選了小學語文教科書。

    李白交遊之廣,世所罕見。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有“交"無類。那麼,此次所交的汪倫又是何許人也?

    據有關史料考證,汪倫是當過縣令後隱逸的文人。有涇縣《汪氏宗譜》為證:

    "汪倫,又名風林,仁素公之次子也。為唐時知名士,與李白、王輞諸公友善,數以詩文往來贈答。開元天寶間,汪倫為涇縣七品縣令,李白往見之,款洽不忍別。王倫辭職後,住涇縣桃花潭。"

    關於《贈汪倫》這首詩,清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曾經談及。涇縣豪士汪倫聽說李白到了皖南,遂修書一封:“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聽說有這麼好的美景佳釀,便欣然而至。原來,汪倫跟李白開了一個玩笑,“桃花者,十里之外潭水名也,並無十里桃花。萬家者,潭岸邊店主人姓萬,並無萬家酒店也。“李白豪放之人,怎會計較,反大笑不止,深感汪倫情真意切。

    汪倫款留李白數日後,贈名馬數匹,官錦十端,隨後親自送李白上路,在到渡口的數里路程上,百姓仰慕李白大名,紛紛加入送行的隊伍,李白被村民善良、純樸、真摯的熱情所感動,寫下千古名篇《贈汪倫》,即是贈汪倫本人,也是贈給送行的群眾。

    有意思的是,關於汪倫的身份問題,曾經備受爭議。郭沫若在《李白與杜甫》一文中,稱汪倫是個農民。一些書籍中也曾寫到,"據說是涇縣桃花潭的農民",“是一位曾釀酒的村民“。據此認為李白與窮苦百姓有深厚的階級感情,一度賦予此詩不一樣的解讀。

    這首詩情景交融,以景抒情,表達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情真意切,歷來膾炙人口,無愧於贈別詩中的經典之作,名副其實。

  • 5 # 雲中歌白鶴

    你好,我是想要和你一起學習的阿雲!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它還有“名”?文學史上它好像也沒啥地位呀?

    我們以為這首詩藝術造詣很高、廣為傳頌的原因不過是它被選入了小學教材,我們從小便要學它、念它、背它,因此便認為它和《靜夜思》一樣是萬世不改之經典。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贈汪倫》這首詩被選入小學教材而非高中教材就很能說明問題,因為它的藝術造詣並不算很高,但它勝在淺顯易懂,可以讓小孩子也輕鬆理解。

    但是,這是不是說《贈汪倫》這首詩就完全不好呢?當然不是。下面我就略作講述。

    《贈汪倫》的審美價值《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歌非常的淺顯易懂,大概就是說李白馬上要乘舟離開,忽然聽到岸上的踏歌聲,然後感嘆汪倫對自己的情誼至深。

    那麼,這首詩是否擁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造詣呢?我看不一定。

    並且也非我一個人有這種想法,比如《唐詩解》當中就說:

    太白於景切情真處,信手拈來,所以調絕千古。後人效之,如“欲問江深淺,應如遠別情”,語非不佳,終是杯卷杞柳。

    而在《四溟詩話》當中也有評價:

    詩有四格:曰興,曰趣,曰意,曰理。太白《贈汪倫》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此興也。

    這兩段話合起來的大概意思就是,李白的這首詩不經雕琢,就好像即興寫作的一樣。

    因此,這首詩儘管淺顯易懂,但我們不得不說它實在是太淺顯易懂了,它的詩境、它的情感都如此簡單,好像一眼就能夠看穿,因此不免覺得寡淡,缺乏一種值得人深思慢品的韻味。

    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因此我們不如和李白其他的贈別詩對照起來看一看。

    《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第一首詩歌寫作於李白出蜀入楚的時候,全詩洋溢著詩人的喜悅和朝氣,寫景部分亦是想象瑰麗,用詞講究,並且難的是,在最後一句成功地將美景和真摯的思鄉之情結合起來,讓人在懷有淡淡鄉愁的時候仍舊對未來充滿嚮往。

    第二首詩是李白離開金陵東遊揚州時留贈友人的作品。詩歌起句的“風吹柳花”“吳姬壓酒”便給人以無限美的享受,整首詩同樣洋溢著蓬勃朝氣,恰符合青年人的的個性。

    尤其是詩歌最後一句“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只要稍作比較就會發現二者仍有差距。

    同樣是化抽象為具體,同樣是以水來比喻情感,第一句明顯比第二句更加含蓄雋永,讓人覺得回味悠長,因此難怪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當中評價這首詩說:

    語不必深,寫情已足。

    這樣一對比,你是不是就能夠有些不同的判斷了?

    《贈汪倫》這首詩本身就是因為它的淺顯易懂、情真意切而流傳千古,因為這樣的詩歌更容易被普通大眾們所熟記和傳頌,但你真的要說它有多麼高的藝術造詣,那又未免太過荒唐了。

    但是,如果你因此就看清了這首詩,並且想著什麼“我一寫就比這還好的話”,那我只能說一句:兄臺,你狂妄了。

    作為名篇,《贈汪倫》自然有它獨特的難以模仿的優勢。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裡評價這首詩說:

    周敬曰:不雕不琢,天然成響,語從至情發出,故妙。周珽曰:上則百尺無枝,下則清渾無影,此詩之謂與?著意摩擬,便醜。

    這段話對於這首詩的著眼點就是它的不事雕琢,所以因此天然自由,別有韻味。

    我上面所舉的例子,從好的一方面來講,你可以說它更精於煉詞,在詩境上更加開闊。但與《贈汪倫》一首詩一對比,你也可以說它們文人氣太重,讀起來不夠自然平實。這全看個人願意從哪一方面來看。

    而我們看《贈汪倫》這首詩,儘管它簡單,但它絕非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全詩如果真的要分層來翻譯一下的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李白馬上就要乘舟離開了(心中是無限的悵然之情)

    這個時候,他忽然聽見岸上有踏歌聲(是誰來送我呢?)

    唉,桃花潭水足有千丈之深呀(為什麼突然說到了潭水?)

    但也比不過汪倫前來送我的這種情誼呀(忽然跳轉至人的情感,以桃花潭水作比)

    由此,我們看到,這首詩儘管只有簡單的四句,僅僅28個字,但就在這28個字之間就有兩處懸念和一次情感的轉變。

    假如我們來學習一下李白的這種寫法,既想要平易淺近,又想要有情感的蘊藉——我們多半隻能寫成口水話。

    這首詩恰如《此木軒論詩彙編》所評價的一樣:

    “桃花潭水深千尺”,掩下句看是甚麼?卻雲“不及汪倫送我情”,何等氣力,何等斤兩,抵過多少長篇大章!又只是眼前口頭語,何曾待安排雕鉥而出之?此所以為千秋絕調也。

    由此來看,這首詩又不愧是千古名作,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絕色了。

    總而言之,文學就是這樣的一種東西,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很難像學習數學一樣給出一個唯一的答案,也很難讓所有人都保持同一種觀點。

    這時常讓我們感到頭疼,因為關於文學永遠有無數的爭論,但是,這就是文學的魅力所在。在這裡,你可以同意別人,也可以反對別人,不用因為對方是一個權威而噤若寒蟬。因為在文學的天地裡,我們享有獨特的自由。

    當然,這種自由同樣是有限的,因為評價作品的時候永遠不能脫離具體的背景去無限的撥高或貶低。

  • 6 # 自由如風安然寧靜

    李白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行。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

    桃花潭

    位於現在安微省涇縣桃花潭鎮翟、萬二村之間。它在長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水域,涇縣以西40公里,南臨黃山、西接九華山,與太湖緊緊相連,國家4A風景區。

    汪倫:涇縣人,世居桃花潭畔,善詩善歌,自編自唱。是當代一方豪傑,熱情好客。

    當時白李白,官運失意。常借酒舒情,寫出很多流傳千古名詩。應邀來到桃花潭作客。

    世上無不散之宴席,是客總要離去。正當李白乘舟要起行,忽然,聽到岸上踏歌(唐代民間流行的一種手拉手、兩足踏地為節拍的歌舞形式)聲,這個情景,這個時間點洽到好處,沒有過於實名。

    到此很自然會問,李白和汪倫是什麼關係會在一起?其實他們沒有啥連繫。李白士途不暢,以酒和遊山玩水舒懷。正好收到汪倫一信,拆看通道:“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正合李白情懷,欣然應邀,來到桃花潭。到來汪倫道謙,此處只有“萬姓家”的酒店,不是數字”萬家”酒店。李白原諒了他,交後發覺汪倫為了邀請他,每年釀好酒窯藏等李白來而不怕被旁人笑。此番情誼真的比桃花潭深,沒有過於名實。

    從此詩中感悟,只有真心、真情、真摯對待好朋友,會像名不見經傳的汪倫流芳千古。

  • 7 # 文尖領先

    李白是我敬佩的一位唐代詩人,他的詩我背過的最多,飯後茶餘我都會拿出表情來背上幾首,特別是李白的《贈汪倫》這首詩給我的印象最深,他充分地運用比喻誇張的手法把人和物景形寫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譚水深千尺,不及倫送我情。李白把挑花潭寫成深千尺來比喻和汪倫的情誼。說起這首詩還有一段故事,有一天,我在操場上聽到幾個小朋友大聲郎誦《:贈汪倫》他們把這首詩改了“李白乘舟將欲行,撲通一聲掉水中,桃花潭水深千尺,看看李白死沒死。”我聽到好笑,有文化的人太多了。

  • 8 # 李利6638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與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雄奇飄逸,想象瑰麗,藝術成就極高,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相傳唐天寶年間,安徽涇縣豪士汪倫聽說李白正在南陵,便寫請柬給他:“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接到帖子後,欣然而往。到了涇縣,汪倫每天陪李白喝酒,向他請教作詩的學問,帶他在村子周圍遊玩,但卻絲毫不提“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的事。李白問汪倫十里桃花,萬家灑店在啥地方,還沒有去過呢。汪倫說這些地方已經去過了呀!他又說十里桃花,就是我家十里外的一個水潭,萬家酒店就是姓萬的一個人開的酒店。

    李白聽後笑道:“臨桃花潭,喝萬家酒,會汪豪士,也是一大樂事呀!”

    汪倫:人名,涇縣(現在的安徽涇縣)賈村人,他性格非常豪爽。李白遊涇縣桃花潭,汪倫常常帶自已釀造的好酒來招待李白,兩人結為好朋友。

    後來李白離開時,汪倫踏歌為他送別,李白就寫了千古絕唱《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是贈別詩,描寫了汪倫前來送行的場景,表達了汪倫對李白真摯樸素的情感。前兩句敘事,先寫離去者,“乘舟”“欲行”,再寫送行者“踏歌”相送,把送別的畫面表現得真實動人。後兩句抒情,先用“深千尺”寫桃花潭水之深,後寫“不及”兩字作比較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友情深厚。

    詩歌讚美了汪倫和李白之間的深情厚誼,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是膾炙人口的詩篇。

  • 9 # 才氣大叔

    有很多人在閱讀李白,但是有多少人只讀他的詩,而沒有去讀他這個人呢?有多少人沒有想過什麼樣的性格的人,才能在封建社會當中,那個特殊的社會環境中寫出這樣,千古無人媲美的詩與歌?

    現在不是有很多穿越小說嗎?設想一下,假如自己現在穿越到李白的身上,古人是重情重義重信的。雖然無法確切的明白李白和汪倫是怎樣認識怎樣建立的友情,怎麼樣成為了知音和知己?但是當一個和你有共同愛好,而且曾經幫助你,甚至有共同夢想的好朋友好兄弟,在你離開即將踏上另一條未知的路的時候來送別你,那是一種怎樣的情形,你應該會自然而然的由內心生髮出怎樣的情感?肯定不是悲慼的,肯定不是傷感的,而是淡淡的憂傷和對未來滿懷信心的嚮往。尤其李白這樣一個心是無比自由的人。

    有時候我都想,也許正是因為封建社會時代的特殊性,與李白內心世界無比強大的自由隨性的性格形成的強烈反差,造就了千古唯一的中華詩仙。

    所以,如果我們不是去做專門的文史研究,就像去鑑定那些古代的藝術品,古代的文物一樣,去讀李白的話,那我建議我們閱讀李白,不要去在意其他。去關注情感的共鳴就好。因為我們讀的是人和詩,我們聽的是有關情感的歌聲。

    我相信李白是在用詩去表達他自己,當時也不會去想我這一首詩寫完到底要不要留傳千古?因為有功利心,我想詩人當時就不會有那樣純粹的精神世界了。

  • 10 # 墨青丹姑娘

    我是予小草,我來回答。

    汪倫請喝酒,寫道:十里桃花,萬家酒樓

    信是怎麼寫的:

    汪倫曾經做過任涇縣縣令,卸任後由於留戀桃花潭,特將其家由黟縣遷往涇縣。

    李白赴約喝酒,並未見美景,得知真相哈哈大笑

    李白素好飲酒,又聞有如此美景,欣然應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言盛景。

    汪倫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並笑著告訴李白:

    “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並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

    李白聽後大笑不止,並不以為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適逢春風桃李花開日,群山無處不飛紅,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汪倫留李白連住數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別時送名馬八匹、官錦十端。

    李白在東園古渡乘舟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倫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餞行,並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

    千古絕唱《贈汪倫》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好在哪?

    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詩一首: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汪倫因為請李白喝了一次酒,而名留千古,婦孺皆知,太值了!

    特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更是被評為千古絕唱。

    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特別擅長誇張的手法,這裡就是這樣的技巧,用深千尺的潭水來比喻汪倫的友誼情深,非常的精妙,而且郎朗上口,相當好記,讀上一遍就肯定忘不了。

    非常妙!而且李白的詩經過了千年的流傳依然被世人所喜愛,可見詩詞才華和人格魅力都是非常出色的。這樣的詩值得被讚賞,一點也不名過其實。

  • 11 # 寒柏隴臥子

    其實,這首李白的《贈汪倫》詞意非常簡單清楚,就是一首告別朋友時寫的詩;但要了解李白寫這首詩的那個時間背景和他的心境思想,才能夠更好的明瞭此詩在唐詩歷史上有其獨特的地位和名氣。

    ——《贈汪倫》的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在唐天寶末年漫遊經過安徽省涇縣賈村的桃花潭,結識了村民汪倫,後來李白告別時寫給他的一首詩。

    這個時期,唐朝統治階級越加腐朽,政治越加黑暗,整個國家危機四起。當時的玄宗沉溺聲色,荒廢政事,朝廷大權被宰相李林甫為首的一批人把持著。他們操縱考試,製造冤獄,打擊和迫害比較正直賢能的官員,又對外發動對少數民族的不義戰爭。

    目睹國是日非,李白內心的痛苦也與日俱增。他決不是僅僅因為個人政治上的失意,而是他憂念國事、同情人民的感情。

    在這段時間,李白到處飄泊漫遊,生活上很不安定,思想上也時而消沉,時而激昂。在長期漫遊中,李白和普通勞動人民有比較廣泛的接觸,寫下了一些反映勞動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詩篇,《贈汪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和時間段裡寫下的。

    ——《贈汪倫》內容簡析

    我們知道李白對上層社會的冷暖人情是深有體會的,現在他又深切同情普通人民的痛苦;在自己落魄漫遊的過程中,受到一個普通村莊結識的朋友汪倫的款待和熱情送別,李白當然動情很深。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在桃花潭附近的賈村,結識了一個朋友汪倫。在自己坐船將要離開時,忽然聽到汪倫在岸上踏著整齊的步子來打拍子,唱著有節拍的歌聲,趕到江邊來送行。李白見景生情,感到深湛的桃花潭水也不及汪倫送別他的深沉的感情。

    總結:汪倫給李白送行,不像一般人帶著傷感的情緒,而是歡歡喜喜用腳踏著步子拍著拍子,唱著歌來的。只有最瞭解李白豪放性格的人才能如此,難怪李白委要把他看成很知心的朋友了。

    所以,此詩內容這樣深情厚意,兩人友誼這麼簡單真摯,創作背景如此特殊,在唐詩歷史上名氣地位自然不差,廣為人所傳誦。

  • 12 # 使用者天府另類生

    感覺是這樣。一首很平常的送別詩,只是入選了學生課本就有了知名度而已。其他有很多送別詩其實是勝過李白的巜贈汪倫》這首詩。

  • 13 # D洪濤

    名副其實,涇縣的桃花潭我去過,萬家酒店還在卻沒有十里桃花,潭水沒有千尺深卻是深可見底,當地人還有划船賽龍舟習俗。

  • 14 # 塵埃郎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相信很多人在小學都有讀過這首李白的詩,更羨慕詩中李白和汪倫的友情。

    我們在電視上會經常聽到:出家人不打誑語。這句話,這個不打誑語有說謊的意思。這我們古代文學史上,有一人卻一句誑語成就一首千古佳作,這個人就是今天詩中的主角:汪倫,而千古佳作是《贈汪倫》。汪倫是涇川名人,為了比較慷慨好爽,跟生性放蕩不羈的李白的性格相似。兩個相似的人才能成為至交好友,才能成為知己,汪倫還是李白的忠實粉絲。

    我們都是知道李白的一生只有兩大愛好:旅遊和喝酒。詩人難道不是寫詩麼,寫詩只是旅遊和喝酒之後而有感而發吧了。

    據說,有一次李白剛離開長安,正準備規劃下一次旅遊的路線。這時候汪倫給李白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大概是說:先生愛旅遊麼,我這裡有十里桃花,先生愛飲酒嗎?我這裡有萬家酒店。聽到有美酒和美景,李白還不興致勃勃地欣然前往。

    可是,李白到了目的一看,哪裡有什麼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啦,就一家孤零零的酒家。汪倫笑著說:此地名為十里坡,桃花是指這裡的潭水,名叫桃花潭,而酒家老闆姓萬,所以叫萬家酒店。李白聽後哈哈大笑,覺得汪倫還挺有趣,就在他家逗留幾天。

    在汪倫家住了幾天,李白準備離開,汪倫送到桃花潭,一邊踏著節拍一邊唱歌為李白送行。李白靈感併發,寫下這首千古佳作《贈汪倫》。

    多年以後,李白乘船過江,由於喝醉了酒。看見月亮竟然沉入江底,於是伏在船舷伸手撈月,沒想到一不小心,掉進江裡淹死了。汪倫聽到這個噩耗,十分悲傷,終日憂鬱,沒過多久就得大病,臥床不起。臨死前吩咐後人,他的墓要朝向李白墓的方向。

    汪倫對於李白的崇拜是真摯的,就是做鬼,也要能看見他。這種友誼難道不及桃花三千尺麼。

  • 15 # 解憂詩詞

    《贈汪倫》是李白寫給好友汪倫的一首詩,入選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背。

    歷史上關於汪倫的記載並不多,有人說他只是普通農民,也有人說他曾當過縣令,但不管哪種情況,若不是因為李白這首詩,恐怕誰也不會記得他是誰。

    李白的這首《贈汪倫》是典型的送別詩,這類題材在詩詞中很常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很多人都認為寓意不深,名過其實,但是我卻不怎麼認為。

    也許這首詩不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深刻,不如“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唯美,也不如“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知君”有氣勢。

    這首詩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直白、真摯

    李白是個名揚天下的大詩人,在面對名不見經傳的汪倫時,他沒有趾高氣揚,而是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

    詩歌講究含蓄,很少會在詩中直呼其名,可是李白這首詩不一樣,詩歌從直呼自己的姓名起筆,又以對方的姓名作結,足見李白對汪倫的深情厚誼,讀來倍感親切。

    而“桃花潭水”一句比喻,看似誇張,實際化無形的情意為有形,將兩人的間的深情厚誼寫到了極致。

    後人對這首詩的評價很高,《李詩選注》說“此詩直敘實事,略無纖巧句語,而大方家格力過於唐之詩人絕句亦遠矣”;《唐詩解》說“太白於景切情真處,信手拈來,所以調絕千古”。

    這首詩能夠千古流傳不是沒有道理的。

  • 16 # 楚襄蠻

    的確,放眼李太白存世的900餘首詩作,《贈汪倫》確實算不上“名作”,對比他早期的成名之作《蜀道難》,和後期的巔峰之作《將進酒》,相去豈止千里?

    我們瞭解或者賞析一首古詩,需結合其創作背景,否則理解起來可能會比較蒼白,易流於表面。況且千年以前的社交語言、風俗習慣等與今日亦有很大不同。

    一:寫作背景

    說來也有趣,千年以前的一個小土豪因為李太白的一首詩而“名垂千古”。

    據清代頂級吃貨兼詩人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裡記載:

    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雲:“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欣然而至。汪乃告之:“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汪款留數日,而親送之。李感真意,遂作《桃花潭絕句》一首相贈。

    文言文看了嚇人,還是說用白話說吧?

    說唐朝時,涇川有一個叫做汪倫的“土豪”,聽說詩壇巨星李白即將要到涇川,於是託人送了一封“超級大忽悠”的信,信上說:先生喜歡遊山玩水嗎?我們這裡有連綿十里的桃花;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裡有上萬個酒家。

    李白當時正愁沒地方去耍,沒有好酒喝,看到這封“誠意滿滿”的信,那簡直就是瞌睡遇到枕頭。於是李白欣然前往,談天談地談空氣,品酒論詩賞茶藝。這樣過了四五天,李白很好奇,信裡說的十里桃花在哪呢?萬家酒店又在哪呢?於是問汪倫。汪倫笑著說:桃花是沒有滴,桃花不是花,是我們這有個方圓十里的潭叫做桃花潭;酒店是沒有一萬家滴,是我們這裡酒店的老闆姓萬。……此處省略100字。李白聽罷仰天大笑,心想,從來只有我李白忽悠別人,想不到今日遇到高手了……

    桃花沒有,萬家酒店也沒有。於是李白住了幾日之後又想起更遠的遠方來,於是辭行。據說分別時汪倫送了官錦十緞、美酒八壇,寶馬兩匹……李白感動的不要不要的,這樣的骨灰級粉絲,不送點啥心裡也過意不去啊?再說這十天半個月的吃喝玩樂,好不快活,思來想去,還是作一首詩相贈吧——《桃花潭絕句》。

    二:詩作風格,題材

    讀全詩一來用詞平淡,二來不引典據,三來直來直去,近乎口語,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打油詩。題主有此疑問也不足為奇。

    唐詩風格各異。既有李太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高大上;亦有杜工部的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的“口水詩“;既有劉夢得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擲地有聲又有孟夫子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清淡流暢…

    白樂天也曾作詩調侃自己——詩成淡如水,多被眾人嗤。意思是他的詩寫完以後如同清水一般,世人讀後多嗤之以鼻。

    唐詩題材廣泛。有歌功頌德的應試之作;有附庸風雅的虛浮之作; 有毛遂自薦的吹噓之作;有酬答良友的送往之作……《贈汪倫》屬於後者。

    既然是酬答友人之作,就不需要引經據典的炫技了,也不需要太華麗繁複了,只需要用類似於朋友之間的口語交談即可,那樣才接地氣,接近日常生活。當然,李白也用了誇張的手法渲染了一下現場氣氛。

    結:

    《贈汪倫》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尤其是後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說實話,有個這樣的終極粉絲,此生足矣!

    還好李白當年的這首詩寫的“通俗易懂”,否則我們小時候的屁股還不知要挨多少打?(背詩背不到是要捱打的)

    2020年五四青年節答

  • 17 # 沈濁

    你的提問令我大吃一驚。《贈汪倫》不僅不是名過於實,反而是大大低估了這首詩的真正含義,很榮幸就此解答。

    一首流傳於世的贈別詩,卻隱藏著無人探知的秘密。

    李白兩大愛好,賞桃花和喝酒。可是汪倫居所並沒有這兩樣能讓李白值得超讚的,沒有桃花卻有桃花潭,酒家也只有一個老萬家開的小壚。於是汪倫設了一計給李白寫信:

    此地 十里桃花,萬家酒家。

    李白欣然前往。

    看到實情,非但不生氣,反而大笑不止 同時被汪倫深深感動。

    二人彼此相見恨晚,李白對汪倫的高度認可從另外一首詩中《過汪氏別業二首》可以領略,李白把汪倫與神仙相提並論,這因為自己是詩仙酒仙,所以在李白眼裡汪倫亦是仙。

    李白乘舟在桃花潭上就要離開,心中自然戀戀不捨;而汪倫感受也是如此,和有人鄉親一起踏地而歌,為李白送行。

    李白揮淚寫給知己這首千古絕唱。

    明白了嗎,汪倫在李白眼中是仙,而李白在世人眼中是仙。那麼誰更高一籌呢!

  • 18 # 京華新媒體

    詩仙李白文武全才,不僅詩詞歌賦信手拈來,而且還劍法高超。一生喜仗劍天涯,雲遊四海,廣交朋友。以詩會友,以酒會友,以劍會友。

    李白的詩詞,有一首描寫朋友相聚離別的詩《送汪倫》,可謂難得一見的佳作。如果僅從字面上來看,平鋪直敘,淺顯易懂,初讀後似乎感覺很一般。但是,如果你多讀幾遍,你會為李白的這首詩詞深深打動而噓唏不已。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

    頭兩句描繪了李白與好友汪倫相聚,推杯換盞,談詩論劍,以及遊覽桃花潭等美景後,李白乘舟準備離去之時,汪倫唱著依依不捨的送別歌曲,跑過來為李白送行。此情此景,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依依不捨的深刻情感像一幅動人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

    這兩句詩,充分表達了汪倫送別李白時表露出的那種真情厚意。而後兩句筆鋒一轉,用有形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誇張描述,來表達汪倫與李白朝夕相處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這才是這首詩的精髓和畫龍點睛之處。

    全詩讀起來朗朗上口,一氣呵成。起承轉合,清新自然。

    不得不佩服詩仙李白僅僅用了耳熟能詳,平平淡淡的四句二十八字,就能寫出汪倫盛情款待李白,送別時汪倫又依依不捨,引吭高歌為李白送行的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送別場面,李白麵對汪倫的真情相送,想起與汪倫在一起飲酒作詩的美好回憶,不由的心中無限感慨:這份深情厚誼就連水深千尺的桃花潭都遠遠不及啊!

    不禁想起柳永的那首:“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何其相似相同!

    這首詩也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難得的佳作之一。

  • 19 # 彩霞對聯詩詞集

    李白的贈汪倫這首詩是不是名過於實了?

    首先我們應該把詩仙李白的《贈汪倫》的這首詩附下: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詞描述李白他自己準備乘舟遠行,突然聞到岸上踏歌聲,這踏歌聲是唐代唱歌的方式,唱歌時腳踏著地隨歌節拍響起了!李白目睹好友隆重的來歡送他,於時他激動極了。

    因為汪倫在任涇縣令後,卸任後,在涇縣的桃花潭畔居住,而李白從秋浦前往涇縣遊桃花潭,一來二往倆人深交了,汪倫經常用美酒款待他,倆人賞景論詩,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在李白準備離開桃花潭時,好友汪倫用特別的方式去歡送李白,這友情多深啊!看得出他倆的情誼多好啊!

    所以李白才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兩句詩來證明李白自己與汪倫的深厚感情比潭水還要深呢!

    我怎麼看?

    我一點都沒有覺得他的詩名過於實,反倒感覺恰到好處的他點到要點、重點,如果李白沒有將當時的踏歌聲寫出來,他這首詩就失去了它的意義,而形容他與汪倫之情誼比桃花潭水深,這用誇張手法來形容他倆的友情,從中也感覺到汪倫的情深厚意。李白的詩能在一千多年至今還被傳頌著,證明他真是用心去寫的,進一步證明了李白對友人的情誼是很感恩的,他的人品也真的不錯的。

  • 20 # 孤獨不孤單在抽菸

    哈哈!李白還是很有才的。這首詩能流傳千年,當然有它的道理。之所以,大家認為這首詩名過其實,是因為,後兩句被改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起亞K5、凱美瑞、名爵6、速騰、思域,20萬內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