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鮑鮑兒

    既然是老師,就應該把普通話作為你課堂的第一語言。但偶爾講一下方言,也可以調節一下課堂氣氛,活躍一下,且可以和有共同方言的同學產生一下共鳴,但還是要以普通話為主,這是國家語言教育方針政策的語言!

  • 2 # 何茶趣

    如果你是七零後,而又恰巧生在農村,那你的小學老師大概就是用方言講課的。方言這個東西,只有你走出這個環境才能發現它是方言。我小時候,沒有感覺有方言這回事。老師都是本地人,和我說一樣的話。

    到了中學,才有說普通話上課的老師,當然不是很好的普通話,只是在方言基礎上,稍稍去掉了難懂的土話。

    中學裡有個師範大學畢業的女老師,說一口普通話上課,在某個詞的發音上,經常讓後排的男生髮笑。惹得老師雷霆大作,用家鄉話臭罵他們一通,並且站在教室一側聽課。

    不過這些搗蛋鬼,還是會忍俊不禁,聽到某句話仍然憋不住。最後,老師想出一個絕招,讓這些搗亂分子,用普通話讀課文,常常惹得一教室鬨堂大笑,這一次輪到老師憋不住了,捂著肚子跺腳。

  • 3 # 華媛

    那也沒有多大的關係,只要能聽懂他說什麼就行。而且這樣上課會顯得課堂更加的滑稽可笑,這不讓學生更認真聽講嗎?這不是一個好事情嗎?

  • 4 # 鄉村蠟燭

    挺有意思的。只要你認真對待,一樣可以收穫。講方言,說明是農村學校裡的老師,而且年紀大的老師。國家推廣普通話,方便師生交流溝通。因為常常講普通話不足為奇了,但是偶爾說上一句或者半句方言,可以激發課堂氣氛。你覺得呢?

  • 5 # 資深員工

    這個我是深有體會了,記得那一年讀技校是在外省讀的,有個老師說的就是湖北的話,有點武漢話的味道,他也不是全部的方言,是有點那個味道,平時說話勉強還能聽的懂,就是有時候會蹦出來幾個字讓你要理解一下,比如有時候說到注意事項,他的zhu音是從來都發不出來的,從來都是ju意事項,聽到時讓人有點三觀錯亂的感覺,哪裡有點不對,可是感覺人家自己沒覺得有問題,仍舊繼續講著人家的課,還有解釋一下,從來都是gai釋一下,可能也是老師年紀大了不願再改變這一點發音了吧,反正每次遇到這樣之類的發音,他都會絲毫不差的那樣發出來。

    其實大家在一起聽的久了,也就能聽懂了,沒什麼的,有點不同的聲音,也許還能增加你聽課的興趣,同時不正好能多學一門語言嘛。

  • 6 # 碧山人2012

    聽普通話講課已經習慣了的人去聽方言講課完全是一種痛苦的感覺。

    因為本人切實經歷過。

    那還是兩千年之前,我聽從領導安排,到華中師範大學去接受繼續教育培訓,其中有一個專家作報告,用的是方言講座,聽得懂這個專家方言的人不時爆發出大笑,也時有掌聲。我首先認定這個專家的講座一定很精彩,不然就沒有笑聲和掌聲,就盡一切辦法去聽,但是最終真的是一句也沒有聽懂,到現在只要一想到這次聽課,遺憾和痛苦就湧上心頭。

  • 7 # 職業教育小學生

    講亦無妨,但難以步入名師行列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為我是普遍話不夠好的教師。

    普通話是教師教學的基本功之一,是教師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基本體現。教學工作主要靠語言來表達,語言水平的高低可以說反映了教學水平的高低。當然新時代的優秀教師要佔領課堂陣地,要在各種公開課中放彩,要在校際交流中露臉,要在各種場合演講、培訓等場合成“名師”。語言水平的成就有多高,人生的舞臺就有多大。普通話肯定是語言的支援。普通話是有等級的,講方言和寫字一樣都有著底線。

    語言素養是教師個人形象的一部分

    教師的個人形象包括內在的才華和外顯的儀表行為。教師形象是個人素質的體現,個人魅力的呈現。假如一個教師儀表端莊,行為得體,富有才華,卻因一口方言教學,是很厭惡的。猶如美味佳餚上爬個蒼蠅。

    教師的語言要豐富多彩,要幽默風趣,要飽含情感,只有使用普通話。假如用方言朗誦《我和我的祖國》,不堪入耳。

    勤學多練,是普通話提高的唯一辦法

    要成功就必然要付出艱辛。敢於改正,敢於突破,敢於在學生面前克服。語言是一門技能,技能肯定能提高,想做一個優秀的教師,努力越大,成就越高。

    教師要清楚“德高為師,身正為範”。自己做不好要求學生做好,是不可取的。教師風雨數十載,教學幾十年,以方言退休是在誤人子弟。

    教師要為建設教育現代化努力

    現在國家每年組織全國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全國教師資訊化技術大賽等各種賽事,教師要走在時代的前沿,要爭當課改先鋒,要借用現代化的資訊科技包裝自己,要讓自己走出那一席之地,要心懷夢想去尋找大師的天空。

  • 8 # 淼淼子

    鬨堂大笑。我讀小學時,曾經有個語文老師,雲南人。有一次上識字課,他寫了一個字,叫周姓同學回答,他本意是這個字你認不認識,猜猜,他帶口音了:這個字你日不日得。

  • 9 # 蘇木木ya

    大概就是造了很多梗吧。

    以前數學老師生病,別的老師來代課,來代課的老先生普通話不太標準,上課的時候把“傻乎乎”說成了“撒fu fu”,之後的半個月,我們班同學罵人用的詞彙統一從“傻逼”變成了“撒fu fu”,莫名覺得還有點可愛哈哈哈。

    再說一個英語老師,是東北人,講話自帶兩倍速,動不動飆方言,然後漸漸的我們全都被帶偏了,說話的時候都帶著一股大碴子味。東北話的感染力簡直太強啦!

  • 10 # 遊俠4031859656561

    我們這是五八年大躍進開發的大西北煤炭礦區,自流民與調派工人和家屬迅速湧入,小學學生人數爆增,便急從外地簡師招用和礦上調入許多工人代教,四川丶河北丶陝北丶河套人都有,上課口音南腔北調混雜,時間長了適應了都能聽懂,至今我還會唯妙唯肖模仿四川丶寧夏丶河北等諸多老師口音,有一個班是河北人當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帶出一幫小河北引為笑話,人稱侉子班。

  • 11 # 阿sei大隊長

    [捂臉]說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了高中時期的化學老師,大概四十多歲快五十歲了,他是寧鄉人。上課的時候他盡力的在講著普通話。但是普通話中夾雜著寧鄉話。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氫氦鋰鈹硼,但是他的讀法就成了氫氦鋰皮Ben[大笑]

  • 12 # 艾江

    大學時候模電老師是個南方人,那種zhi Chi shi si zi Liu niu根本分不清發音那種,而且語速奇快。

    有一次學校組織聽課,四個聽課的老師坐在教室後面一臉懵的聽了他一節課,因為聽課是要記錄的嘛,你懂的。巧了,我們模電老師除了幾個三極體圖文字板書基本沒有,於是,聽課老師抓了最後排幾個同學的書,抄筆記當記錄。

    具體動作基本就是:抓過來,看看,??抓下一本,看看,!!??再抓一本,淚牛滿面。最後帶了幾副圖回去了。。。

  • 13 # 寡人失禮了

    記得小學的時候是借讀生,數學老師說話就聽不懂,當時對數學一點興趣起不來,後來小學畢業數學不及格,這不是關鍵,關鍵是我透過堅持不懈的聽他的課,學會了方言

  • 14 # 小小小小小幸運星

    現在教師都要求有普通話資格證,上課的時候應該講普通話,這樣學生才能聽得懂。聽得懂老師方言的學生沒有什麼大的影響,但是聽不懂的學生那就是一頭霧水了。建議老師多多練習普通話

  • 15 # 蒲團兒

    上大學的時候,中醫學的老師普通話不太好(我們的專業課老師都是醫院的醫生哦,普通話不好特別能理解),說得基本都是他們本地方言,而且語速特別快,當時的感覺就是不想上課。

    但也分情況,高中老師給我們講對聯的時候說,仄起平收中有的字的讀音根據方言定是仄聲還是平聲。當時還有岑參的一首詞,老師也用本地方言讀的,就那種氣勢磅礴,豪情壯志確實聽來更勝普通話。

  • 16 # 湯飯

    現在教書要教師資格證,還有普通話等級證,這兩證對教師來說是最有分量的,其中普通話等級要達到二級才能上講臺。但是,好多學校及補習機構放寬進入門檻,導致說方言的“教師”大有其人。帶方言口音上課,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我有個朋友,因為工作原因,把孩子的學籍從湖南轉到廣東,是一所鄉村學校。孩子呢,性格很內向,比較挑剔,以前成績非常好,但是到了新學校後,英語成績一落千丈,最後竟然對英語這門學科產生恐懼心理。新的英語老師年紀六十好幾,上課的時候經常發音不準,第一堂課的時候,因為一個單詞發音不準,帶有標準的廣東味,漢語解說也帶著濃厚的白話口音,孩子心裡面就不舒服,一堂課下來三個單詞發音都不準。這也怪不得老師,老師的老師早就退休了,而且老師的老師也是鄉村老師,那個時代老師單詞發音不準能算個什麼事?加上知識老化沒有更新跟不上時代腳步,就出現了這個事件。還有,孩子以前在湖南讀的是碧桂園中學,前後一對比,教師水平反差很大,孩子的心理落差也大。

    在後面兩個多月的英語課上,孩子老是念念不忘這件事(老師在課堂上發音不準也是經常的事),慢慢開始不喜歡老師,漸漸開始討厭老師,最後上英語課就煩躁,成績下降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朋友就請求我開導開導孩子。我跟孩子沒說幾句話她就開始哭了,可見,這件事對孩子影響多麼嚴重。我呢,巧舌如簧,能說會道,最終解決了孩子心理方面的問題,還建議朋友協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孩子還是很聰明的,成績恢復也很快。

    說實話,要談體驗,我的小學老師全是說方言的,當然了我們學生也說方言,但是我有個小學二年級的女老師上課說的方言是武漢話,武漢話跟我們當地的方言千差萬別,我們當學生的很難聽懂,但是,她很有愛心和耐心,至今我還清晰記得她母親般寬廣的笑容。

  • 17 # 阿源新視角

    我高中在西安,但是有一個姓趙的數學老師,(⊙o⊙)哇,那個關中方言那叫一濃,但是也很搞笑。

    每次上課教室裡如果有走神或者瞌睡的同學,他就會說:你們一個個上學來不聽課,是來坐席來了?而且每次說tan,cos這些都覺得很怪。

    現在想一下高中真的有意思,我們當時學校學生基本都來自周邊鎮,最遠也就是咸陽和渭南,所以老師說關中話大家也都聽懂,但是如果班級裡有外地同學老師真的就應該注意一下了。

  • 18 # 相思不在東

    方言也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化中的一種。想一想,唐朝時,長安城內,金鑾殿上,皇帝說著西安話,群臣有的說新疆話,有的說東北話,有的說山西話,有的說河南話,多麼熱鬧呀!況且普通話也是吸收了方言的精髓。既然不能改變環境,那麼就適應環境吧!

  • 19 # 陳老師講教育

    記得讀小學時,我的思想品德老師就是用本地方言上課的,到了初中遇到的數學老師,在講得激動時,也會用本地方言來表達。而我自己本地話也是講得很溜,所以,聽到老師用本地方言講課沒有感覺,和聽講普通話也是一樣的。沒有什麼感覺。

    然而,在去杭州讀書的時候,遇到的合唱指揮老師,在講到激動的時候,總是會說幾句杭州話,剛開始覺得突然,注意力也會馬上集中起來。聽著聽著,會聽出一些內容,讓人覺得這老師很幽默,很親切。學習的勁頭又恢復了。

    也遇見過一位老師,講普通話時也帶著方言的感覺,這是普通話不夠標準。這樣的話,讓人感覺很累,有時候老師講什麼都要去猜,猜不準就是聽不準了,直接影響課堂學習效率。透過多天,甚至多個星期的適應,慢慢地才能適應老師的口音,真是不容易呀!

    當然,一些同學肯定會埋怨老師的普通話不標準,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但是,我想做為一位有適應性強的學生,除了要適應老師的方言和口音,有時候模仿一下老師的說話樣子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說不定,在模仿過程中,還能激發你的語言天分。[笑哭]

    有時候,我們也要換位思考一下,這位老師應該來自山區,山區的師資有限,影響了老師的標準的口語表達。但他能在教育落後的山區裡走出來,成為老師,這學習精神和毅力也是值得我們佩服的。

  • 20 # 杦拾

    其他課還好,聽得懂倒沒啥大礙,就語文和英語課比較難忍受,有時候一個口音可能導致某個同學在之後很長的時間裡都把它弄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入4000有房無貸女朋友說給不了她想要的生活,要分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