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聰明的弱智
-
22 # 納蘭子谷
答案肯定是:不能
先從宏觀條件分析:
首先是國力的比較,當時魏國已經盡佔中原諸州,古時常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在以農業為主的時代,自然適合耕種,且地大物博者國力更盛。而蜀國雖自稱天府之國,沃野千里,但是事實是什麼樣子呢?其實只是個大盆地,周圍皆是群山環抱,自然災害又多,根本沒辦法和中原相比較,隨時時間的推移,人口越來越多,魏國肯定越來越強,而蜀國能保持原樣已經很不錯了。
其次就是蜀國征戰魏國的條件,從諸葛亮六出祁山就可以看出,蜀國和魏國隔著茫茫大山,每次征伐幾乎耗盡大量的人力物力,運送糧草是很困難的事情,而只要魏國派一守城之將,守而不打,就能因為糧草的問題把蜀國耗盡。就算勉強被攻下幾座城池,也終是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蜀軍一撤退,魏軍立馬就重新佔領。
而且從三國全域性來講,吳國也不可能讓蜀國直接攻破了魏國,唇亡齒寒,如果魏國真的滅了,那麼東吳滅亡之日當在不遠。假設蜀國真的敢孤軍深入魏境,東吳立刻就可以派兵入蜀,到時候全軍進不得,亦退不得,馬上進入兩難之境,處理不好,勉強攻魏,自己回第一個滅亡。
從天下大勢來說,往後拖的時間越長,天下人皆向魏而不再向漢,如果蜀國一味挑起戰爭,那麼多百姓受到牽連,那麼蜀國就成了戰爭的發動者,慢慢的就會失掉人心,而蜀國自己境內的百姓也會苦不堪言,內亂肯定避免不了。所以長期發動戰爭,無異於自取滅亡。
再從微觀來說:
蜀國畢竟屬於川地一小國,人口肯定沒法和魏國相比,那麼人才就更不用說了,所以,越向後打,人才就會越來越少,而且很多人也不願意再在蜀國為將,因為就是因為你發動戰爭,導致很多人家破人亡,從而轉投魏國或者東吳,而魏國休養生息,人才也肯定是琳琅滿目。
諸葛亮又一味求穩,不肯出奇兵,喜歡穩紮穩打,可是穩紮穩打是需要強大的國力為基礎的,而蜀國明顯不具備這種條件。所以,不管打多久都不可能成功的。
諸葛徵魏的時候,是司馬懿為守將,司馬懿之所以守,是因為要拖,因為只要蜀國早滅一天,他隨時都可能有殺身之禍,那些曹氏無非是看上他的才能,如果諸葛一敗,他自己的性命也是難保。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果真拖到司馬懿掌握了政權,又有鄧艾,蜀國就算有諸葛都不一定打得過魏國。
諸葛亮乃忠孝之人,如果他能活的夠長,直接把阿斗熬死,阿斗是遵守他父親的遺囑,視諸葛亮為相父,權力全在諸葛這裡,儘管如此,阿斗有時還是被奸臣挑撥說諸葛亮專權,何況到了阿斗下一代,到時候,下一位蜀國皇帝一定會大大削減諸葛亮的權力,而諸葛亮為報先帝大恩,也不會和他相鬥,只能讓權,所以他還能不能出征都是個事情。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活的再久,已經不是你的時代了。
由此觀之,不管諸葛亮活多久,都不可能統一魏國,也許這就是一種註定,也是現實。綜合來看諸葛亮死在出徵的路上,也許是他最好的歸宿,既對得起先帝,正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又讓自己的名聲流傳千古。
而他自己呢?也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是在履行自己的宿命罷了。是非成敗轉頭既空。
-
23 # 阿灬祖
不能。除了第一次北伐。因為發動的突然,可能會開啟局面。後面的北伐更多的是掠奪人口,財富,以及團結益州派之外的利益集團。
-
24 # 書劍談
答案是必然的,不能。
張三丰據說活了218歲,諸葛亮則只有54歲……那還得多活160多年
三國紛爭,能並存幾十年,各有其存在之道。所謂魏蜀吳,天時、地利、人和各局其一。
三國之中,又以蜀國國力最弱。雖然說,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已經被神話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半神。其內政能力恐怕無人出其右,若無他的內政治理以及統籌,蜀國的國力不可能支援的其屢次的以弱伐強的戰爭行動。
但是,作為真實的狀況是,諸葛亮在軍事、以及用人方面,並非如同他的內政治理上一樣優秀,總會出現 一些瑕疵,但這些瑕疵往往都是致命的。 這才導致他的的幾次伐魏總是那麼微妙的失敗,是偶然,也有必然。用人方面,馬謖也並非紙上談兵之人,也有他的優秀之處。街亭之戰,雖說馬謖有直接原因,但究其根本,還是諸葛亮的用人出了問題。
他把一個並不適合在正面戰場上獨當一面的人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另外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對馬謖存在疑問,但仍然用人存疑、剛愎自用的把一個問題將領放在主帥,並派王平去督輔馬謖。
難怪馬謖不服氣呢,“想一想我也是經常和諸葛丞相通宵達旦的,你算老幾”,來給我建議。
不過,諸葛亮長壽,對於蜀漢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才相當一段時間,可以延長蜀漢的國運比如他用魏延守漢中,魏延的策略之所以禦敵於外的策略,錯守諸圍之法,這個就很好。這個肯定是經過諸葛首肯的方法。
只要有一天漢中的存在,川蜀之地就是安全的。而相比於漢中的小盆地,更為富饒的川蜀有更多的機會來休養生息,這樣才有機會為諸葛亮的軍事目的提供戰略物資以及人員兵馬。
雖然說,諸葛亮的窮兵黷武是因為他許諾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意思為了劉備的光復大業。但這樣的行為,顯然對於一個人口只有100多萬的蜀國,太難了。但取個守勢,自報的問題,也不大。
結論三國打仗其實就是打的人。而蜀漢之所以在開始階段看起來勢頭很猛,並不是說有了諸葛亮的籌謀就無堅不摧,其實更多的是因為蜀漢也有劉備,有五虎將、有魏延、有眾多的良臣共同的作用才得以在三國割據勢力並起後,與魏吳呈鼎立之勢。諸葛死後,除了國力因為不斷征戰的損耗、姜維繼續的損耗國力、創業階段的這些人才都先後凋零也是重要原因。
實際來說,後主劉禪對於諸葛的基本尊重,也是諸葛亮可以一直獨攬蜀國軍政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假設存在,劉禪不能如諸葛活個,200來歲開外,其兒子、孫子又會像劉禪那樣尊重諸葛亮為相父,相爺……?
總的來說,單就一個諸葛亮再活160年光復漢業恐怕也是難以做到,除非他安靜的讓蜀國修養生息,人口能達到魏國的規模,而蜀國又突然冒出幾個後起之秀,此時伺機而動或者有機會吧。
-
25 #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蜀國後期,己無強將精兵。遭魏勢力弱成必然,東吳一步一趨,走向沒落。司馬之勢,謀多將廣,三國歸晉,歷史必然。諸葛如三豐活到百年,縱有計謀也不能一人撐天,蜀漢之滅,實屬歷史演變而不可阻擋。
回覆列表
不能!
天時,曹魏已成氣候,蜀漢失荊州退巴蜀
地利,巴蜀難成大氣,避難,防守尚可,作為大本營不夠洛陽的大格局
人和,曹魏挾天子以令諸侯,師出有名。蜀漢,鳩佔鵲巢,強兵贖武,勞民傷財,不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