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普遍歲數很大年紀輕的越來越少,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再從事這種苦力勞動,而且,工資還有拖欠的風險,建築業未來怎麼解決用工問題?
16
回覆列表
  • 1 # 翁夏珍藏

    工作太累要工錢又難,年輕人有奔頭選項多,自然就往高處去了。老頭在家地少人多閒著也是閒著,往城跑不怕累選項又少,只能去討點苦吃換幾個另花錢。說來也是一把辛酸淚,沒去處只能找工地要飯吃了!

  • 2 # 生活從美好開始

    簡單來說交給市場,可能性很多。比如:

    1、供不應求,也就是需求工人大,但是願意做的少,工資上漲是根本方法,甚至是唯一方法。

    2、供過於求,也就是需求減少,願意做的不少,工資就下來了。

    3、從實際來看,的確存在願意到建築工地工作的年輕人減少的狀況。現在說用工問題有點早,未來建築行業怎麼發展,現在很難說,也許建築行業會萎縮,雖然工人少了,但是需求也減少了。更多的是待遇提高了,年輕人也就去了。更多的機械使用,純粹的“笨勁”很難有市場。

    相信市場。

  • 3 # 南山青松8341

    對於建築行業筆者比較瞭解,目前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普遍歲數較大,一般在五十歲以上,未來建築工地用工令人擔擾,那麼年輕人去哪兒了?根據筆者深入走訪瞭解,年輕人的去向有這幾個方面,首先,農村青少年為了擺脫世代種田農民,發奮讀書,如第一年沒考上大學,就繼續復讀,直到考上為止,另外除少數青年入伍參軍外,絕大多數青年都進城到企業務工,也有一部分人去集市做生意,在農村留守的只有老人孩子,所以建築行業招聘工人時,只能找到五十歲至六十歲的老男人,這些老男人幹起活來動作緩慢,體質差,反應遲鈍,不能上高空作業,又沒有專業技術,所以這些老男人在工地作業隱患重重,未來建築工地用工令人擔憂![祈禱][祈禱][祈禱]

  • 4 # 往事如煙大兵

    現在工地上超60歲都不要了,工地上大多都是40歲和50多歲多,年青人幾乎沒有多少,不過當官的年青人多,未來建築業人員越來越少了。

  • 5 # 裝修小林

    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為什麼現在的建築工地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呢?如今國家的經濟水平飛速猛進,現在的年輕人都顧及網際網路了,還有心思去搞建築,一般在建築工地幹活的都是中老年人,也就是說現在的建築工人逐漸步、老齡化了,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以後,等這批中老年人大了之後,建築行業怎麼辦,很多工地的建築工人都是工作了一二十年的人了,大部分都是從農村出來的,因為他們當時沒有賺錢的技術,只能透過勞動力去換取錢財,不知往後有沒有年輕的人來接替這些工作,畢競工地上的活又髒又累,有誰願意到工地打工,以後的建築行業一定會缺少很多人才。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 6 # 夏風22092895

    我覺得這不用擔心沒人做工地活。當做工地的人少了,自然就會改善工地條件,儘可能利用機械,減少員工用體力,再加上自然會提高工人報酬,市場經濟,人們自然會向那裡流動。

  • 7 # 使用者5693179566571

    你問問去 工地有節假日嗎 有點下班嗎 幹多長時間活嗎 吃的是什麼 住的什麼樣子 住的環境什麼樣子 至於年輕人幹不幹 只要你自己去幹一段時間 就知道了 錢沒有好掙的。

  • 8 # Tiger車世界

    這個問題很現實,現在的年輕人確實也不願意再幹這種髒活累活,所以我覺得以後的解決方法就是標準化、機械化,減少人的勞動強度和直接參與,主要由機器去完成,人操作機器即可。

  • 9 # 雨後嬌陽518

    個人觀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建築企業逐步實現生產機械化就會減輕勞動強度,解放生產力。隨著四化大業的實現,這個問題會得到解決的。

  • 10 # 巢南家鄉菜

    不但是建築業,未來很多行業都很難找到人。

    首先建築業比較辛苦而且掙錢不多,老一輩農民工吃苦耐勞習慣了,而且基本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人生的義務還沒有完成,自己口袋裡可能也沒幾文大錢,再苦再累也要堅持做下去。

    但是這一代年輕人就不一樣了,全部完成了義務教育,接受高中,大專,大學教育的遍地都是,思想上的改變,浮躁社會的薰陶,再加上幾代人想出人頭地的家庭理論教育,一個年輕的農民工是不會走上父輩所走的路。

    我曾經擔心,60後,70後都走了,環衛工作誰能幹?建築工人誰能幹?我們的土地誰來種?等等。

    有人肯定認為這是危言聳聽,那麼你願意讓你的子孫幹嗎?

  • 11 # 鄉下小飛哥

    現在工地上超60歲都不要了,工地上大多都是40歲和50多歲多,年青人幾乎沒有多少,不過當官的年青人多,未來建築業人員越來越少了。

  • 12 # 我來自會龍棲霞

    目前建築工地的一線勞動者越來越呈現出老年人的特徵,年輕人在建築工地上務工的越來越少。

    這是一個需要全社會都引起重視的問題。若干年後,我們的基本建設特別是重點工程建設專案的一些需要普通勞動者的地方就會資源匱乏。

    為什麼年輕人在建築工地務工會越來越少原因有很多,總結起來重點有如下幾個:

    一是由於持續的計劃生育政策,造成了人口結構的重大改變,中國實際已進入老年化社會,年輕人比例越來越低。

    二是各行各業的飛躍發展,需要一大批年輕又有文化的人參預到各種經濟建設中去。

    三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新技術的運用,促使人們越來越重視培養年輕人努力學習和掌握各種文化知識,對於需要體力勞動和一些基礎方面需要勞動力的地方沒有以前那麼喜歡。

    四是隨著經濟壓力的增大,廣大農村的剩餘勞動力,特別是那些上了年紀的五、六十多的中、老年人大都是選擇在建築工地打工以減輕家庭的生活負擔。

    建議國家要用一種鼓勵、誘導的方法促使我們的下一代多多學習和掌握基礎學科方面的知識,國家要下大力氣培養更多的技術型、具備知識型的一線芽動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國家的經濟建設長久的發展。

  • 13 # 陽光201125479

    現在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盡是四五六十歲老人,現在年輕人誰好乾這種又髒又累的活,掙錢又少,歲數大農民工找別的活有的幹不了,又的嫌棄掙錢少,只能去建築工地幹活 小年輕人可就不這麼想,想幹活不出力,好能拿錢多,建築工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來個智慧化,省去招工難。

  • 14 # GOODYY123

    作為農民工的我來說,目前是無解。建築施工就是典型的時間就是效益,工作時間長(不論春夏秋冬),隨時加班,高空、脹等等都是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乾的,同時搞建築的人又有幾個願意自己的子女從事這個行業呢,無解!

  • 15 # 行者213466682

    我本人也是在工地上做事,農民工年齡偏大越來越凸顯了 生育能力下降了,每家裡只有一個兩個小孩,基本上不會再看到兒女再去做工地,身上若無千斤擔 誰拿生命都明天 城市工廠倒閉越顯突出,城市工廠就業率的降低,應該在不久的將來能彌補部分工地民工荒的缺口,嬰兒潮過了,光棍潮來了,GDP增長高速發展時代過去了 國人們,我又該何去何從?

  • 16 # 沐月生

    建築業以後的用工問題確實是一個大問題,現在國家倡導的裝配式,bim等技術都是在為勞動力下滑做出的準備,年輕人不願意長時間的被困在一個地方,也不願意受那麼大的罪,能做外賣,快遞也不願意上工地,這是一個難以克服的現實

  • 17 # 忠實流芳

    這要看各地情況而定在山區的農村,靠種田無法解決眼下生活中條件,所以農民I後起以後還會有隻是少此而已,再下來更少年因是因為現在小青年比以前年大的不一樣怕吃苦,不肯幹苦力活造成少的情況是存在的,

  • 18 # 徐國政的兒子

    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因為雖然大家都有文化了,不過沒有文憑,就是說沒有考上大學以上,半文盲的人還很多,中國的勞動力不會少,年老的去了,年輕的又來,因為他們沒有文憑,只有做苦力,包括我在內

  • 19 # 帥鄉阿聖

    隨著5G網路的普及,將會被人工智慧,3D列印技術代替,大大的減少人工勞動力以及傷亡率。解決了招工難,工作效率低的問題。

  • 20 # 笨刨

    首先來說說建築工地上,農民工普遍歲數大的問題。

    為什會這樣呢?

    原因很簡單,建築工地上的活,又苦又累又髒,年輕人普遍承受不了這些“待遇”。更何況,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都有被人“瞧不上”的感覺。

    現在的農村年輕人,沒有幾個願意去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活兒,儘管大家都認為工資不低(真的不低嗎?)。

    那麼,問題來了,再過幾年,這些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年齡一天大起一天,他們總有幹不動的時候。老的幹不動了,少的又不願意去幹,“建築業未來怎麼解決用工問題”呢?

    曾經聽人說,這好辦,加工錢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嘛。

    加工錢,在表面上看,在現階段,也許能稍微緩解一下建築工地招收農民工的難處,但並非長久之計。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工資高了,可能有一部分年輕農民工,會為了高工錢而暫時“委屈”一下,違心的來幹一下建築工。但如果不解決用工環境問題,不解決農民建築工社會地位問題,我認為,建築工地早晚還是“荒”起來。

    我個人看法,解決建築工地用工荒的方法有兩個。

    一是要求社會大環境來個大改觀,提高人們的新認識,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和你、我、他,是一樣一樣的人,僅僅是他們乾的工作不同,別老拿你“高貴”的眼光去瞧別人。

    二是在適當提高農民建築工工資的同時,利用現代飛速發展的高科技手段,多發明一些能替代人工的機械,把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

    比如抹牆機,比如砌磚機什麼的。

    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夠吸引年輕人參與進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有哪些是隻屬於你家鄉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