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深圳小秋

    孩子上一年級輔導作業就雞飛狗跳的我認為要把控好以下幾點:1.一年級學生剛入小學,還沒有掌握做作業的基本要求。尤其有些孩子還不認識多少漢字,不能很好的讀題和理解問題基本含義,所以家長要更有耐心,要多一些幫助和協助。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能要求孩子做到只要是學過的就一定要會。要用淺顯易懂的方法幫助他理解問題和記憶知識。最好用比喻或遊戲的方法。2.平時要多瞭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基礎和思維方法。要培養和孩子之間的感情。這樣孩子更容易聽和理解家長的用意。也更加用心做作業。

  • 22 # 啵媽有料

    我是在機構中輔導孩子寫作業,去年年底被安排在一年級輔導!那個時候有些孩子一個字都不認識,整個人每天高高興興上班去,累死累活趴在床上不想動彈那種!所以我非常理解那些輔導低年級家長做作業的心理!

  • 23 # 潤物細無聲201

    孩子才一年級,輔導作業的時候就雞飛狗跳的,各種不會,到底要怎樣做才行?哎呀!你遇到真的“主”了,不大好辦,可是得需要你操老了心了。你看看這麼辦可以嗎?

    一、培養孩子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喜歡做的事情就願意去做,不要把寫作業當作是任務,每天逼著孩子寫,讓他在輕鬆愉快之中享受寫作業的樂趣。

    1、和孩子一起寫。比如看圖說話,娘倆或是爺倆坐在一起,一起看,一起寫,寫完了都讀一讀,看看誰寫的好,順勢表揚一下小公主或是小公子,讓孩子體會到親子學習的感覺,增強點孩子的自信心。

    2、和孩子一起演一演。小學一年級課本里的小故事都淺顯易懂,和孩子邊讀邊演,不知不覺間化解了讀課文的壓力。不要老是說,快去讀課文,還不背課文,整的好像不是在學習,倒像是完成一件艱鉅的任務似的。有的孩子一說背課文就嚇的退縮,這樣時間久了,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輕鬆愉快搞定讀課文、背課文,語文興趣不就產生了嗎?

    3、一年級數學也很容易。一年級上冊,20以內加減法,下冊100以內加減法。掌握了“ 湊十法”,“破十法”,計算問題就解決了。應用題都是非常簡單的常識類的。一家人坐一起,爸爸媽媽和孩子就可以解決問題了。爸爸媽媽和一個孩子,一共是幾口人?爸爸和兒子是男人,媽媽是女人,家裡男人和女人一共有多少?爸爸跑步,我和媽媽一起吹氣球,吹氣球的比跑步的多幾人?生活就是數學,數學就是生活。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一個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會省心省力的。

    1、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有的孩子到家就寫作業,有的孩子“任你催促千萬遍,我依然置若罔聞。”不寫作業的孩子家長,每天千呼萬喚,第二天老師還要留他補作業。為啥,為啥?家長應該反思,在一年級就看著他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你以後就不用太操心了。2、喜歡讀書的好習慣。每天陪孩子一起讀書,讀完之後發表一下看法,一家人共讀一本書,親子閱讀既能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又能促進孩子願意讀書,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朋友,請把你的手機放下,和孩子一起讀書吧!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驚喜。3、不拖沓的習慣。有的孩子總喜歡把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總覺得時間有的是,到時候就措手不及了。告訴孩子擬定計劃,按計劃完成任務。有的孩子放假了先寫作業,然後輕鬆的去玩。有的孩子玩夠了再寫作業,結果發現時間不夠用了,邊哭邊寫,結果是作業沒完成,玩的快樂也沒有了。

    三、參與孩子的成長。孩子是你親生的,不要啥事都指著別人。有的人孩子補課班一扔就覺得完事大吉。孩子是你的,不要發現問題再後悔,再去補救。有多少名人為了事業,放棄了孩子的成長。到頭來再補救,你想受過的傷是可以癒合的嗎?和孩子一起成長,蹲下身子去,和孩子一個視角去觀察,去欣賞,去發現。你的孩子一定是優秀的,是超級棒的!

    一年級,孩子是一張白紙,等著你幫他繪就美好藍圖。不要一提學習就雞飛狗跳,要心平氣和,要有耐心愛心和責任心。你的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你給了孩子自尊自愛自強自立,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一切誰都無法替代。

  • 24 # 書寫的浪花

    孩子才上一年級,輔導作業有各種不會,父母可以採取以下方式幫助孩子走上學習的軌道。

    1.淡化要求。孩子從幼兒園升到小學,面對的環境和要求完全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習慣的養成。如上課的習慣:比如一節課40分鐘如何傾聽,如何思考,如何用完整的話與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書寫的習慣:小學生沒有經過書寫訓練,手腕無力,每天開始完成一定的書面筆記、作業,速度、正確率及字的美觀度都會影響。這時家長一定不能急躁,而是用鼓勵式語言來促進:寶貝別急,先來完成語文作業好嗎?老師說才一年級字就這麼漂亮,要是速度再快點,就更加了不起了。這道題寶貝做完了,我們一起來分析對不對好嗎?能告訴媽媽你是怎麼想的嗎?

    孩子遇到問題需要的是精神鼓舞和實質性的引導,耐心及策略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信心:孩子,你是最棒的。父母都不敢相信孩子,又怎麼期望別人對你孩子另眼相看。

    2.講究策略。如語文,可以讓孩子回家說:寶貝,今天又認識了語文王國哪些新朋友,說給媽媽聽好嗎?數學:今天學了幾啊?一起在家裡找找它好嗎?做作業時要說:哇,老師說你昨天把作業都完成了,有一點點小問題沒關係,相信今天你會做的更好!

    孩子完成一科作業時,儘量讓他獨立完成,不要打斷,等完成後再來檢查。一開始可以由家長指點,逐漸放手自我檢查。假以時日,就有成效。

    3.共同學習。家長有知識儲備,會覺得簡單,孩子不一樣,不會就是不會,需要知道思路與方法。比如5+4,可以擺小棒,數小球,在紙上圈圈畫面,以後孩子就知道可以藉助工具來幫忙。

    4.舉一反三。輔導作業的一個目的不是為了完成任務,還要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不能滿足於做題,這樣不利於開拓視野,發散思維。如學了5+4,問:還有哪兩個數相加也是9?1+8、2+7……還可以再問:如果是5+5呢?等等,孩子會覺得學習是有規律的,好玩的。

    總之,一年級的學生學習,要從信心上鼓勵,從方法上指導,從能力上提升。父母要做好陪讀角色,靜待花開。

  • 25 # 學子成長計劃

    程莉莎不知道題主是否知道,參演過《太祖秘史》和《大碼頭》。如果不清楚程莉莎,那她的老公郭曉冬應該認識,參演過綜藝節目《真正男子漢》——我是在這個節目認識郭曉冬的,其後才認識他的老婆程莉莎。2011年,程莉莎和丈夫郭曉冬獲得中國家庭日年度家庭榜樣獎 。

    為什麼會如此呢,我們先從認知心理學來講講原因: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所有有的生物包括人在與周圍環境的作用中都有適應和建構的傾向——適應包括“同化”和“順應兩個過程”。而建構就是在兩個過程發展失去平衡時,為了維持平衡而做出的改變過程。

    1、“同化”是什麼?

    “同化”簡單來說就是孩子用以往的經驗來解決現有的問題:比如,孩子經常會用掰手指來計算加法,如果孩子沒有學加法表——讓孩子算5+5,他們能知道是10;但讓孩子算5+6,超出了十個手指,他們就很難算出來了。因為以往用手指計算的經驗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2、“順應”是什麼?

    “順應”指的是做出一系列改變來適用環境。就如同大自然法則適者生存:比如,上述的例子,假設讓孩子背誦了加法表。下一次超出手指的時候,孩子就會想到用加法表來計算,而不是手指。即使還在用手指,也會知道手指是可以反覆利用的,數完十根手指,捏著拳頭還能再數一次。

    3、什麼是建構呢?

    “建構”就是指學生在吸收新知識的一個過程。比如:上述學會用加法表解決實際問題,就是完成了一個建構。

    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也提出一個理論:最近發展區:實際發展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

    1、實際發展水平?

    實際發展水平是由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定的。這一點要強調的是,家長不能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

    2、潛在發展水平?

    潛在發展水平指的是在成人的指導下,或是在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時,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面提到了兩個概念,就是想告訴家長們——孩子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不要用大人的思維去思考孩子的認知,否則只會反受其害。家長怒不可遏,孩子莫名其妙。接下來,我再說說解決辦法

    1、耐心、耐心、再耐心

    我有一次帶孩子,和程莉莎一樣,怎麼講孩子都不懂。我非常生氣,跑出去一拳打在桌子上——是真的痛。不過痛醒了,我發火有什麼用,孩子還是不懂。於是我苦思冥想,換了一種孩子能懂的語言去解釋,孩子一下就明白了——這就是前面提到的“同化”

    2、思考、思考、不斷思考

    這裡的思考不僅僅是家長,更多的是引導孩子思考——這就是要運用前面提到的“順應”。引導孩子獨立思考解決方法,幫助孩子完成“建構”的過程,下一次孩子就能學會運用了。

    怎麼引導呢?——分步驟,解決一個問題,要分步驟進行。比如認識一個複雜的生字,我們要教孩子——先看字的結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等等),然後再看是什麼偏旁(單人旁、京字頭、竹字頭等等),最後再看由哪些簡單的字組成的。 數學也是一樣,分步驟講解,讓孩子的腦海能形成一個有規律的過程。

    3、練習、練習、不斷練習

    這裡的練習,不是讓孩子天天高強度的做題,而是每天小權重練習。把平時不會的題,家長記錄下來,整合在一起(數學、語文一起出),每天做5-10分鐘即可。這麼做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分辨題型——是語文還是數學。同時還能讓孩子能迅速轉變思維——由數學到語文再到數學的轉變。

    最後提醒一點:我帶過一個孩子存在的問題——畏難情緒、貪玩。導致孩子只要看到複雜的題,就說難——其實孩子會做,只不過想偷懶。

    家長一定要學會分辨孩子是真的不會,還是想偷懶。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當孩子解決好問題後,不要忘了及時給予表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過一個人,怎麼能在失去之後不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