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恩兒
-
2 # 卓越數學888888
中國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我們對於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對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象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導是解除兒童痛苦增進兒童幸福之正確路線。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一直討論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家長如何更好的扮演好榜樣示範作用。我們也要知道教育孩子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但不可避免在某種情況下,家長的一些行為和言語對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關鍵是家長能夠透過孩子的表現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待改善,所以需要不斷的反思。正是因為家長的不斷反思,才能更好的瞭解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場景:孩子真是學大人呀
親子小課堂中一位奶奶分享了自己的不良行為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有一段時間當孩子不聽話時,奶奶就會做出扭頭,眼睛斜著的動作,意識是告訴孩子,我生氣了。起初沒有在意自己的行為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可是有一天,媽媽發現孩子喜歡做扭頭,甚至斜眼的動作,媽媽很奇怪,孩子怎麼會做出這樣的動作,後來奶奶發現了,然後想到之前自己的行為方式,知道孩子是跟自己學的。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的反思。這會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到孩子是透過眼睛來學習的,而不是透過耳朵來學習的。所以我們不斷的強調父母的示範作用是何其的重要。父母總是想透過一種方式來讓孩子聽話,殊不知這些行為方式卻成為了家長教育反思的提示了。所以家長在某種行為方式出現之前,一定要考慮到孩子可能看著呢!
正確對待孩子的行為方式
我們知道在沒有教育的情況下,孩子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行為方式。例如有些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就會拿走,其實他們的想法很簡單,他們還想玩,甚至沒有玩夠。看到這樣的情況,父母應該怎麼做呢?首先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偷"的標籤,因為這個詞語已經上升到了道德層面。其次,讓寶寶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如果別人拿了你的玩具,會不會著急呢?促使孩子產生羞愧的心理,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最後,家長可以藉助故事給寶寶呈現正面的示範引導。《別人的東西我不拿》就是透過正面的引導,讓寶寶知道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這裡父母沒有斥責,而是給寶寶思考的機會,進而改進自己的行為方式。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不斷反思,我們也要給孩子反思的機會,因為孩子的學習是透過自身感知的,體驗的。
-
3 # z微笑的魚z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非常複雜卻漫長的過程
有人說你生下孩子的時候,孩子也生下了你——為人父母的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會孩子如何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
其實同時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師,透過對孩子的學習,教會你如何為人父母,如何擔當責任。
我們經常會告訴孩子,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卻不知家長更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只有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沒有天生的家長,所以教育孩子必須要經常反思,經常學習,尤其讀一些教育類的書籍。
而如果是老師的話,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經常反思,因為社會在不斷的變化,家庭和孩子都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
一個不學習不反思的老師一定會誤人子弟,罪過大了。
-
4 # 半仙BX
我覺得孩子的洞察能力很強。大人隨時都要反思。我要發飆時,就提醒自己三條
1.美國總統在身邊;
2.裝有監視器;
3.這是生命裡的最後一天;
這時候我就會反思。甚至偷笑
-
5 # 一個愛笑卻不會笑的人
我是一名青年教師
在自己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經常會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正人先正己,律人也先律己,這個道理恆古不變,靜坐常思己過,是一個老師應具備的能力之一!
-
6 # 天天想你06
孩子的教育過程也是家長不多學習摸索的過程,我們既要教育孩子又要不斷的審視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好的家長,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不亞於K12的素質教育
-
7 # 優仁優課
我想這是為家鄉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不光是言行!更要有責任!還要有教育手段!我們在育兒一定要善於反思!避免出現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卻往往忽略精神層次的教育!生兒不光要養兒!更要育兒!要我看!我們一生中沒有比養育一個優秀的孩子更值得我們去做的事業!這是人生能創造的最大財富!
-
8 # 秒懂高考志願
很多時候,我們教育理論懂得一大堆。各種教育經驗,方法,心得也隨手可得。但理論能否紮實的運用到實際中,是我們每個人需要認真考慮和對待的。
榜樣的力量不容忽視,與孩子的合理溝通也很關鍵,需要我們成人,尤其父母、教育工作者多多總結、反思。
學之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
9 # 劉老師愛挑戰
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一定會反思自己,是否教育方式不對,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孩子的確不好管理,家庭教育很重要。
-
10 # 三郎志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1、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優秀的父母和優秀的教育。反之,父母要更要去思考。
2、孩子的表現就是父母反思最好的方式。看看孩子有沒有異常。
3、父母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課。切不可讓孩子感覺到和同齡人不一樣,或者是孤僻。
-
11 # 桃花影落月影斜
我家的jojo今年7週歲,小學一年級。在教育他的過程中,我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俗話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我時刻記著,我的一言一行都將影響到孩子。
比如,今年疫情期間,孩子需要在家上網課,這種不見面沒有老師督促的學習方式使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學習的定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觀察幾天以後,立馬進行了自我反省,我覺得,是我的行為導致他的分心,比如,他上課我雖然在旁邊坐著,可是,我卻在玩手機,打電話,看網頁等等,這樣,即分散了jojo的注意力又做了一個壞的榜樣。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以後,我進行了改正。他上課時我和他一起聽講,一起回答問題,課後一起討論研究他不理解的知識點。這樣,他上課的態度越來越端正,效率也越來越高。
其實,教育孩子不能只用嘴來說教,言傳身教來的更直接更有效。
-
12 # 木清懿然
我會經常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
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影印件出了問題,其實就是原件的責任。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有時候你不經意的話語或者行為,他都會深深的記住。
其實,在我們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應該要常常反思與覆盤,為了更好的自己。
-
13 # Jemmoo和媽媽
首先肯定這個觀點,教育孩子就是不斷自我反思的過程。我兒子小木頭今年四歲半,一直是我和木頭爸倆人帶大的,尤其是孩子2歲以後,我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崩潰一次,再總結經驗,調整心情,重新開始。
就拿對孩子發脾氣這個事情說吧,肯定大部分人都對自己孩子發過脾氣,而且事後後悔,後悔雖然沒有什麼用,但是也要想想為什麼一點小事就值得我對孩子發脾氣呢?因為我們是人,普通人,工作有壓力,生活中有煩心事,所以孩子一鬧騰就會成為家長髮脾氣的導火索。所以讓自己處在一個好的狀態裡,才是不會對孩子發脾氣的前提。
孩子2歲之前我是全職帶娃,一天天的啥也不想,就是帶娃吃喝拉撒玩,享受忙碌而又充實的親子時光,但是自從我上班後,工作壓力大,孩子粘人鬧騰不講理的時候,不由的對孩子發脾氣。後來我下決心調整自己。
1:工作中重要的事情先做完。
2:定期找閨蜜小聚一下,煩心事都傾訴出來。
3:抽空翻翻書給自己充電,書中自有大天地。
4:家庭的事情和隊友多溝通,雖然雞毛一地,但是也是幸福的雞毛。
每個家庭都有煩心的事情,先反思自己,只有自己處在很好的狀態裡,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不同階段孩子出現不同的問題,同時也鞭策著我們家長不斷的學習和進步,學會與孩子相處,眼看著孩子忽的一下長大了,力爭和孩子相處的時光都是喜樂美好的。
-
14 # 馨香綠籬
是的,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身上的毛病,往往是我們自身沒有察覺出來的問題導致的。用時,家長的一言一行也會對孩子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培養孩子的過程,也是我們自我的修行。
-
15 # 為學有方
那是肯定要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
比如輔導孩子作業,說了一遍兩遍孩子還是不懂,我們不由自主地提高嗓門,臉上露出不耐煩的神情。這些變化孩子都能感受到,從細微變化感受到被嫌棄的感覺。
換做我們去向上司請教工作的時候,上司是這樣的態度,下次我們還會主動討“嫌”。
-
16 # 素素的平淡人生
是的,每個父母都會經常反思自己,教育行為,因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教育是最適合孩子的,是孩子能接受且樂於接受的。實際上,很多孩子都會或多或少和家長對著幹,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自我發展的必然表現。孩子想成為自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應該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大人眼裡,孩子的想法是不成熟的,故而總在“撥亂反正”,這個時候孩子和你的矛盾就來了,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其實是你不尊重你的孩子,不尊重孩子的成長特點。你就不斷反思,不斷調整和孩子相處的方法,這也是你成長的表現。沒有一個教育方法是正好適合你的孩子的,父母只有根據孩子的發展,不斷調整,才能和孩子的相處融洽。
當然,底線必須堅持,細節可以不糾纏。給孩子一定自由,她會更能接受你的觀點。
-
17 # 樂知中小學課堂
我相信只要家長用心去教育孩子,過程中肯定會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的。
當孩子呱呱落地時,我們就自動升級為父母,而世間又沒有父母專業課,所以跟孩子的每一次接觸交流,都是我們在“如何做好父母”這個課程上的學習時間。
孩子越來越大,我們所學習的內容就越多。往往剛領悟到怎麼應對幼兒園的娃,而娃已經進了小學了。然後我們只能繼續深造,在每日跟孩子的鬥智鬥勇中孜孜不倦的學習教育的真諦。
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甚至會比自己當年在學校裡更用功。當年自己在學校裡最討厭數學的,現在拿到任何一道小學奧數都能麻溜地講出解題思路;當年在學校裡最頭疼英語的,現在在聽娃背新概念時,一下就能聽出哪裡少了個“s”,哪裡漏了一個單詞……
在孩子做了錯事或者撒了謊,第一個想到的不是該怎麼責罵孩子,而是先想是什麼導致孩子做錯事,是不是因為自己沒有教育好。
有時忍不住火氣跟孩子吵了嘴,或者動了手,過後就一陣陣後悔,剛才明明可以忍住脾氣,用更好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腦海裡馬上浮現的就是蠟筆小新媽媽的那一句:“我是個不稱職的媽媽!”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是在用心對待我們的娃。每個用心教育孩子的家長,相信幾年之後都能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教育家。
-
18 # 一枚小小的教育工作者
作為一名教師,自我學習、總結、反思和教育是常有的事。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我是一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人民教師麼?
當然不是。(不過我確實是熱愛學習的。)最真實的原因是孩子,看著孩子們從一無所知到視野開闊,從隻言片語到能說會道,或許正是做老師的緣故,我總是能捕捉到學生們一點一滴進步成長的變化。
我常常感嘆,現在的學生好厲害呀。那麼作為他們的老師,我要是不繼續學習,不去總結反思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豈不是要羞愧了麼!
對待教育,就是要常反思,多總結。終生學習是我們對待這個快速發展時代的最好態度。
-
19 # 鴻儒工作室
那是一定的,教育孩子我們永遠是學生,需要邊學邊悟。簡單粗暴,形而上學是搞不好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沒有萬能的鑰匙,只有適合的教育,所以需要不斷的去摸索,建議大家看看《傅雷家書》。
-
20 # 瘋狂D木木
提問的一定是80後家長吧。
80後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出生在這個年代實在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
中國社科院《第一代獨生子女婚戀觀念及教育觀念研究》報告將1976年~1986年出生的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稱為“ONLY”的一代。Only意為獨一無二,英文“only child”即為“獨生子女”之意。報告認為,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形成是特殊時代背景下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國情所決定的,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也表露出許多獨一無二的特性。
報告還將ONLY這個單詞的四個字母分開,代表四個英文單詞,反映了在整個時代大背景下,第一代獨生子女獨一無二的特性。
一、O——open,開放的一代。
第一代獨生子女出生時正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頭幾年,是與改革開放一同成長起來的。他們在從封閉到開放的社會變革過程中完成了自己的成長。與前人相比,他們身上更多地體現出相容幷蓄的開放情懷。
二、N——normal,正常的一代。
第一代獨生子女在尚不知事的時候就成了社會焦點,“小太陽”、“小皇帝”等眾多“暱稱”使得獨生子女往往被常人視為異類。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他們與非獨生子女一樣正常,只不過是社會在變革。
三、L——lost,失去的一代。
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大量出現直接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家庭結構。他們沒有兄弟姐妹,“孤獨感”是獨生子女最容易提及的詞語。他們也沒有支援中國傳統家庭的最基本的社會關係網路。
四、Y——yield,產出的一代。
正是因為獨生子女家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國社會經濟才得以快速發展。
由於我們生長環境的特殊性,所以我覺得我們這群人經常會陷入思維的怪圈。即不想跟別人一樣給孩子設限,凌駕孩子的方式去教育。也不想跟別人不一樣,搞的孩子過分壓抑。我覺得父母確實事孩子的老師,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長久深遠的影響。反思總結和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畢竟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同一個方法也未必適合所有人。孩子需要的是被尊重和愛,有個經常反思和總結父母的家長。這個孩子的未來一定不會差。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並不擅長回答,但是有一句話還是想說一下。反思,首先已經是門檻很高的一種行為,絕大多數人並不具有這個能力。無論是過去的父母還是現在都父母,本身能夠認識到自己是不妥的,僅僅能開始意識到並且開始思考,可能已經是很多子女求之不得的東西了,更何況還要去找出錯誤並嘗試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