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青芒果媽媽
-
22 # 芭比聊育兒
首先,分享一下我的經驗,侄女小時候上幼兒園的學校就是我工作的地方,因為哥哥嫂嫂要上班沒有時間接送侄女,往日都是我上班順便帶上小侄女,小侄女每次去學校路上都哭得梨花帶雨的,很是傷心。嫂子每次看到很心疼,總是不捨得送侄女上學,想讓其留在家裡。
但是身為幼兒園老師的我,堅決反對侄女哭就不用上學,孩子在什麼年齡段就該做什麼樣的事。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妥協,做為家長要有一定的原則性。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是跟爸爸媽媽暫時分離而形成的焦慮—就是我們常說的分離焦慮。一方面還沒習慣融入集體的生活,沒能學會獨立與人溝通交流。另一方面是脫離父母獨自踏進陌生的環境。所以才會引起的分離焦慮。
如何解決這種分離焦慮?
首先我們要鼓勵父母按時把孩子送來,不要因為孩子哭就心軟,入園時期也是孩子學會獨立學習自理能力的階段。家長也要學會適當的放手,同時家長要跟孩子信守承諾,與孩子說什麼時候接孩子放學就該什麼時候來,不要食言。
對於孩子上學哭鬧先排除身體不舒服後,可能就是孩子對幼兒園的小朋友和環境不夠熟悉,家長和老師要多鼓勵孩子在幼兒園交好朋友。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好朋友,每天也就會很樂意去上學。
總結:孩子總有一天要獨立生活學習,父母在該放手的時候就要適當放手,不要去溺愛孩子,父母做事要肯定,不要猶豫不決,如果孩子一哭鬧就不用上學,這樣很難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
23 # 兩個媽媽兩個娃
我們家是去年9月份上的幼兒園,8月底出生的所以妥妥的成為了一班裡面最小的孩子,有可能從小是奶奶照顧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女孩子的關係,膽子有點小還特別依賴人。我們家孩子大概就是這個情況。
一.入園前的準備
1.自理能力:上幼兒園前我就做了很多的功課,因為考慮孩子小自理能力要比一班裡其他孩子要差,所以就提前半年開始鍛鍊她各種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褲子。
2.心理建設:那時候沒入園前我就和很多媽媽一樣開始擔心她會有入園的牴觸心裡,就買了很多幼兒園是怎樣的,為什麼要上幼兒園等相關內容的繪本,還帶讓爺爺奶奶有機會就帶她去幼兒園看讓她先熟悉哪個環境。
二.入園後實際情況
1.入園前的自理能力鍛鍊真的很重要,後期老師和我溝通中還誇我們家孩子雖然班裡最小,但是自理能力比如便後擦屁股,穿鞋都是一班裡做的比較好的一個。
2.在送入園前和她溝通的都很好,第一天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結果第二天醒來就告訴我們不要去幼兒園,軟硬兼施後同意去幼兒園了,結果第三天早上情況更嚴重,我們還沒醒她就醒了,越哭越傷心越哭越傷心,剛開始以為哭的那麼傷心是不是幼兒園遇到不開心的事了,所以我找了一個晚上,特意選擇在睡覺前和她聊了會心。
我:媽媽年齡大了,都不能去上幼兒園了,你能告訴我一些幼兒園好玩的一些事嗎
寶寶:好啊!幼兒園有好多玩具呢。
我:那幼兒園是不是也有好多好多可以一起玩的小朋友啊。
寶寶:是啊!好多好多呢。
我:幼兒園這麼好玩,那我們明天不哭了開開心心去上幼兒園好不?
寶寶:...不要幼兒園不好玩,我不想去幼兒園。
我:那如果奶奶或媽媽陪你去呢?
寶寶:那我要去的,我要去幼兒園的。
後然我也和班主任老師聊了下,瞭解了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告訴我奶奶送到後折騰一段時間,情緒穩定後,後面整體來說還是心情蠻好的。
透過和小丫頭及老師的聊天,我就大概知道了她不想去幼兒園的問題不在於幼兒園本身,而是在於我們孩子自己太過於依賴家裡的大人。
對於上幼兒園這件事上,幸好我們全家意見都很一致,都覺得不能在這件事上妥協,雖然看著她哭大家都很心疼,但是還是會選擇一次一次告訴她,想哭沒事,然後我會幫她擦眼淚一直陪著她哭完發洩完,再和她說哭完了,那我們去上幼兒園吧。
這麼個每天重讀,家裡的大人都很崩潰,直到有一天吃完晚飯,我和她說
我:寶寶,如果你明天不想去上幼兒園,媽媽同意的。
寶寶:(表現的很開心)
我:就是媽媽和你說件事,奶奶明天也要開始要去上班了,家裡就沒人了,如果你在家不去幼兒園的話那你就要自己玩,然後中午到了我會叫個外賣,讓叔叔送飯給你。
寶寶:媽媽,我不要,我不要一個人在家。
媽媽:那怎麼辦呢。
寶寶:(沉默了一會)我還是去幼兒園吧
就從那天開始,沒想到真的就沒大哭大鬧過,哪怕心理真的不太想去也就默默抽泣一下就去幼兒園了。
三.個人建議
1.孩子哭不願去幼兒園,我建議家裡所有大人一定不能妥協,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而且記住真的是一次比一次要厲害,現在的孩子真的太聰明瞭,上個幼兒園都得和她鬥智鬥勇。
2.建議接送孩子的長輩選一個孩子不怎麼粘的,這樣上學或放學的情緒就不會這麼大。
3.早上把孩子送入園,不要逗留很長時間,直接送完就走,哪怕是孩子哭的很厲害為了他能更快的適應也請狠一狠心。
4.孩子情緒比較大建議先和老師溝通下,先排除下各種原因,再根據原因去解決溝通估計會相對容易很多。
-
24 # 彤媽育兒路
我不贊同家長的做法。如果要問我怎麼辦,那隻能是先把家長晾在一邊,等他們自我反省,看到別的同齡孩子都上學了,並且在學校裡表現越來越好的時候,家長自己就會很著急了。
這樣的家長,害怕孩子哭,就不把孩子送進幼兒園,那是不是以後孩子長大了,擔心會受另一半的欺負,就不讓孩子結婚,一直跟著孩子過呢?
問題中的這種現象,與其說是孩子離不開父母,倒不如說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孩子初上幼兒園,分離焦慮症很正常。孩子初上幼兒園,哭是難免的,這是分離焦慮症的正常現象,每個孩子都有一段過程。正是因為孩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對周圍產生的恐懼,這是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換句話說是孩子的一種成長,只有經歷分離焦慮症,孩子才會去努力適應,才會逐漸長大。
每一個孩子長大成人,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不經歷一番挫折,孩子如何成長,就像孩子學走路一樣,摔倒是孩子學會走路最快的途徑。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家長的放手。
家長不忍心,讓孩子更受傷家長看見哭,就把孩子抱回家,在孩子的印象裡,只要遇到困難,我哭就行了,父母就會出現的。是的,愛哭的孩子有奶喝,但是也得看看場景不是。上幼兒園的孩子,需要的不再是家長的呵護,他更需要融入群體世界裡,如果家長過分保護,對孩子的成長沒有絲毫的幫助,孩子只會越哭越厲害,家長的這種做法,實際上就是在延長孩子的分離焦慮症。
哪個父母都不捨得孩子哭,但是不捨得不代表就要去阻止他成長。父母和孩子之間本就是一場逐步分離的過程,家長要明白這個道理。
-
25 # 蕊悅寶媽
到二寶貝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本來以為還要經歷一次大寶貝的痛苦。但是二寶貝特別的爭氣,她上幼兒園都沒有哭鬧,順順利利的就在幼兒園適應下來了。因為在二寶貝上幼兒園之前,我參加了她們幼兒園的一個活動,就是幼兒園的老師帶領著要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做遊戲一起學知識。這個班級呢幼兒園稱作【緩釋班】就是讓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一起和以後要教她的老師做遊戲學知識。這樣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慢慢熟悉了她的老師。等家長不在她身邊的時候,她也會很少的哭鬧。我覺得二寶能夠順順利利的上幼兒園和這個先上【緩釋班】是有很大的關係的,現在應該很多大城市的幼兒園都開始有這個【緩釋班】了。
我覺得孩子要上幼兒園,首先不能強行要求孩子去,要提前一段時間就和孩子說,他馬上就要上幼兒園啦!告訴他上幼兒園之後,爸爸媽媽就不能陪在她身邊了。但是到時間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把他接回家,告訴他在幼兒園的好處,比如說可以和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兒,幼兒園裡的老師可以給他講故事,陪他做遊戲。讓孩子提前心裡有一個準備。家長如果選好了幼兒園,可以提前和教寶貝兒的幼兒園老師溝通。讓老師發個照片,告訴孩子這就是以後會教你的老師。讓孩子提前認識自己的幼兒老師,這樣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才不會感到陌生害怕。
回覆列表
主要是平常多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清楚的知道媽媽很愛他,打消孩子的“分離焦慮”。
孩子再小也是單獨的個體,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都可以跟孩子商量著來,不要覺得他小他不懂事,大人說了算。我見過很多在職媽媽,在孩子斷奶後就出去上班了,事先都不會跟孩子溝通好,“媽媽要出去上班了,你在家要乖,等會就回來,愛你哦。”直接是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然後偷偷溜走。
這類媽媽自作聰明的覺得,只要孩子沒看到她離開,就不存在分離焦慮。孰不知,前幾分鐘孩子可以跟老人玩得很開心,暫時忘記了媽媽,但過一會,孩子回過神來就會瘋狂的找媽媽,內心也會湧動出不安全感,大哭大鬧一場。心裡還會想,“媽媽怎麼就這麼把我丟下了,是不愛我了嗎?”
就這樣,這種分離焦慮每天都在重演,孩子也越來越沒有安全感。而家長並不覺得有什麼,直到孩子去上學,剛開始那幾天歇斯底里的哭鬧。家長還覺得不應該啊,孩子平常在家膽子很大,也很懂事,絲毫沒有覺察到孩子內心深處缺失的安全感。
我們家孩子從小就是我一手帶大的,身邊的朋友都會這樣說:“天天跟著你一個人,到時候去上學肯定是要哭的。”事實上,她們都說錯了。平常生活中,就把孩子當成個小大人一樣溝通交流,給了足夠的安全感。在孩子上學之前,又做了各種鋪墊,跟他描述了幼兒園的生活,所以他很順利的上學了。第一天接孩子的時候,老師還反覆跟我確認,孩子是不是之前上過幼兒園。
家長朋友不要到了孩子要上學的時候,才開始擔心孩子哭怎麼辦,應該從小就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