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月,我國預計將集中開學復課。圍繞開學復課的熱點問題,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近日接受了記者專訪。 問:為完成2020年春季學期教學任務,是否會佔用雙休日、公眾假期進行補課? 答:事實上,2020年春季學期從寒假結束的那一天已經開始,基礎教育的線上學習平臺和高校線上學習平臺就正式開課了。我們要對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摸底,之後再來規劃這個學期的教學任務。開學以後,我們還是鼓勵各地充分利用週一到週五的有效教學時間。如果覺得這個學期的課程落下了一點,可以透過調整一下週一到週五學習的時間,比如每天增加半小時到一小時,就可以補回很多內容。 另外,如果這個春季學期的任務確實有很多沒有完成,也可以調整到秋季學期,甚至調整到下一個學年,總的指導思想是“來日方長”。佔用週末、假期時間補課,無形中增加了孩子們的負擔。我們希望,透過學段、學期、學年的調整,透過充分利用有效教學時間,還有線上線下教學的銜接,儘可能減少佔用孩子們休息的時間學習。 注:內容節選自《光明日報》
15
回覆列表
  • 1 # 簡學英語

    學生復課後,支援週末節假日正常休息。

    學習,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2020年年初遇到新冠肺炎,也是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重大傳染病疫情,因為一個疾病的出現,導致一個城市封城,工廠和公司停工,導致了3月份開學一推再推,我們平時說“水火無情”,通過了跟新冠肺炎病毒的過招,我們發現還有一個更無情的就是新型的傳染病。

    好在現在看來,5月份應該是大部分大中小學生可以開學了。復課,跟復工復產一樣具有緊迫性。雖然我們的孩子一直都在上著網課,但是網課的效果實在是不敢恭維,太差強人意啊。那好,開學以後是不是我們要用週末和節假日把網課沒能保證了的教學效果給它補起來呢?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的週末和節假日照常休息,已經過去的清明假期照常放假了,即將來臨的五一假期是5天,也是一個超長了的小長假了。無論我們老百姓如何的揣測,ZF在制定政策方面還是英明的。

    學習這件事情確實是如細水長流,考驗的更多的是一個人的耐力,而不是單純的,在短時間內,密集的投入就能解決了的。經過了星新冠疫情,個人認為我們的孩子們最應該學習到的是如何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首先做到不給國家和民族添亂,其次我們要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幫助別人,第3點就是無論在哪種情況下我們都要成為一個最好的自己,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也要做對別人有意義的事情,集體的利益永遠要放在第1位的。

    所以諸位可以放心了,5月復課以後,我們的週末和節假日是正常休息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書本上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情商的培養。

  • 2 # 凡人微光

    從心理老師的角度來說,我是大力支援教育部關於建議中小學透過學段、學期、學年的調整,透過充分利用有效教學時間,還有線上線下教學的銜接,儘可能減少佔用孩子們休息的時間學習。

    因為疫情的原因,全國各地的中小學開學時間都推遲了,各地教育部門紛紛出臺了相應的復學復課政策,為了完成學期的教學任務,很多學校都佔用了學生的週末和法定假期進行補課。

    這種補課看似為了學生的學習和教學進度著想,實際上給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增添了很大的負擔,課程增多了,作業也會相應增多,那麼老師的工作量也會增大。老師們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在這個特殊時期,還需要到校門口值班給學生測量溫度,各教室、功能室的消毒工作,中午守著學生吃飯,課後監督學生活動……,老師們已經感到不堪重負。開學初期,我給教師們做了一份簡單的心理健康問卷,133份卷結果顯示:有58.65%的老師睡眠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15.79%的

    老師睡眠質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有82.71%的老師感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壓力,其中31.58%的老師經常感覺壓力很大。以上資料,說明了我們教師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工作上的嚴重影響。

    而學生呢?也叫苦連天。在心理課上,當我問學生:"新的學期開始了,你們感到最不適應的地方是什麼呢?"學生們回答說:"假期縮短了,課時和作業都增加了,每天花在寫作業上的時間超過兩個小時,有時需要三個小時"。我問了好幾個班學生,他們都有這樣的困擾。長期學習壓力大,必然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導致學生厭學、輟學等現象。

    近幾年,教育部聯合衛健委等多個部門釋出了關於減輕中小學生學業負擔的相關檔案。這次,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也倡導中小學透過學段、學期、學年的調整,透過充分利用有效教學時間,還有線上線下教學的銜接,儘可能減少佔用孩子們休息的時間學習。這說明,國家把學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1位,不能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來單方面加強學生的文化教育。

    我個人認為:

    除了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中小學佔用週末和法定節日補課沒必要,因為除了高三學生外,其他年級的學生並不參與全國性質的競爭考試,只要當地教育部門統一教學安排,還是不會很大地影響到教育的公平性的。

    對於高三的學生,我倡導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透過開展心理減壓、情緒疏導、考前心理疏導等課程或活動,來保障高三學子以最佳的狀態高效學習。同時也要引導他們加強身體鍛鍊,因為假期上網課,很多學生都久坐不動,這樣嚴重的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和自身免疫力,對於即將參加高考的他們是極為不利的。

    總之,希望教育部門能響應教育部的建議,調整教學安排,讓孩子們能夠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健康、快樂、高效地學習。

  • 3 # 思古add燕歸來

    從學校和教師方面來說,不佔用節假時間是正常的,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聚集時間,同時,連續工作效率也會降低;但對小升初、中高考的同學來說,在校時間長,也許就意味著成績好些。

  • 4 # 心理諮詢師泠風

    建議按原有規律上課和放假。

    生活規律被打破本身就會給人的心理帶來不同程度的焦慮,孩子心理發展水平還不成熟,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加上家長、老師焦慮的輻射影響,學生的學習壓力會比平時加大,不利於孩子取得學習成效。

    學習知識技能重要,但讓孩子學會坦然面對重大危機事件,能夠在危機事件後仍然保持平和發展,更重要。

  • 5 # 心理諮詢師李俊奇

    補課要有,怎麼補是關鍵

    從積極心理學角度,我們建議:

    1、接受現實,坦然接受疫情負面的部分,再看看怎麼補更好。

    2、簡化(比如考試科目)、求精不求多。

    3、保證師生的睡眠時間7-9小時

    4、週六日休息已成習慣,不補課。

    5、高三初三暑假縮短已成定局,其餘年級也響應縮短,補一些,整體推進。

    首先,補課是安全感的需要。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和密特爾曼曾經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首先要看他們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補一些課,更有安全感。

    第二,文化的影響力很重要

    看這樣一個實驗:將三隻猴子鎖到一個籠子裡,在籠子的上方吊一隻香蕉,每次有猴子要夠香蕉吃的時候,管理員就會打這三隻猴子,這樣一個月後,只要三隻猴子中的一隻猴子要碰籠子上的那隻香蕉,另外兩隻猴子就一定會一起暴打偷香蕉的這隻猴子。

    就這樣,過了三個月,這三隻猴子再也不敢碰這支香蕉了,以後,管理員帶走一隻猴子換成一隻新猴子,新猴子想吃香蕉,遭到了另兩隻猴子的暴打,過了幾個月,又換了另一隻猴子……這樣過了兩年,猴子被換了好幾輪,但是籠子裡的香蕉還是那隻香蕉。

    三隻猴子只要有一隻要碰香蕉就會遭到另外兩隻的暴打,這就是猴子的文化,我們的社會同樣一些延續性的思維、文化。

    “堤內損失堤外補”,“匡衡鑿壁偷光”,“頭懸梁錐刺股”都是“補課”的文化依據。

    第三,補課,科學適度最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關於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 ,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就應當更多的閱讀。

  • 6 # 空17177661

    首先出於對學生學習的考慮,不反對節假日教師補課。但是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規律。還要找到讓教師節假日補課的相關法律法規。同樣都是由於疫情的影響,那麼工人的復工復產節假日可照常休息,那麼老師為什麼就不能正常放假呢?

  • 7 # 小王老師的王老師

    教育部這個建議是非常貼合實際的,也是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但是建議只是建議,並且姍姍來遲,很多學校已經公佈了暑假補課情況,大多集中在七月中下旬。

    其實對於初高中畢業生,五一假期可能對於他們來說本來就是不會放假的。對於其他年級的學生而言,像我們江蘇各個學校為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從2月10日就開始了網課,也就是這學期已經開學了,只是上課方式變成了線上教學。

    也就是建議各個地區學校不要跟風開學,保障師生的安全是前提。

    摸底後如果大部分孩子線上教學效果還不錯,那麼開學後老師就不會從頭講課了,並且,根據已經開學的學校上課情況分析,開學後老師不會從頭講課了,最多可能會把重點知識講一下。

    教育部建議充分利用週一到週五的有效時間開進行補課。這個學期教育任務沒有完成可以推遲到下個學期或者下個學年,儘可能減少孩子們的休息時間。

    確實,如果把孩子的休息時間全部拿來進行智育教育,這是不利用孩子們身心健康的,勢必會縮短其他方面,比如說興趣培養的時間,這也與我國提倡的素質教育嚴重違背。

  • 8 # 喵喵點評

    隨著疫情的好轉,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全國多地教育部門陸續表明:因疫情延誤的課程將透過週末調休和延遲放暑假的方式補齊。像廣東、四川、山東、陝西等多個省份明確發出類似資訊。

    以廣東為例,省教育廳發文明確表示3月2號開始線上教學,嚴格上說從那時開始已經算正式開學,4月27號只是學生返校時間。其它省市也是類似的情況,前後時間相差不遠。如今,各地又紛紛表示要利用週末和暑假調休補課,多數省市將延遲在七月下旬放暑假,從三月初到七月底,其實是變相加長了學生的學習時間,更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廣大網友們表示網課等於白上了。

    在諸多省市地區中,我們來看看北京市,其它省市學生都開始返校了,北京4月13日才宣佈開始線上教學。線上教學比別人遲了一個月,而且北京還明確表示不會利用週末補課,學生放暑假也不會延遲。北京的教育者認為:教學是個大概念,3月份學生在家的社會實踐類、體育鍛煉類課程教學是一部分,4月13日開始的網課教學是一部分,未來返校學習是最後一部分。三者有機結合、科學銜接,構成了完成的一個學期,何必還要佔用週末和暑假。我們也可以清楚的知道,北京的做法和國家教育部的指導意見是高度吻合的,只有北京才真正理解了“停課不停學”的真正含義。

    綜上所述,我認為利用週末調休,暑假補課等方式上課是非常不可取的,國家教育部的指導意見是正確的。

  • 9 # 隔壁木易子

    疫情過後,雖然教育教學的壓力很大,課程安排密集,但是壓縮週末時間,給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尤其是小學生,這一時期的學習需要得到全方位的發展,不單單是語數外三科的學習,適當的體育鍛煉會對學生的身體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音樂美術學習會對學生的自我藝術品鑑能力奠定基礎作用,適度學習,循序漸進才是教育教學發展的基本規律!

  • 10 # 黃爺30

    週末,是學生和老師休息的時間,寒假,暑假是一年中最寒最炎熱,最大適合學習的時節,自古以來的放假都是有道理的。

    而學生讀書學習,要有良好的氣候環境和良好的心態,也要有適當的休息。不是不停歇不間斷的學習就可以有效果的。

    所以,教育部的建議非常正確。

  • 11 # 我才是吃苦瓜嗎

    大多高校或中小學有條件進行網上教學,同樣需要花費學生和老師雙方的時間成本,個人認為沒必要在網路教學基礎之上沒必要利用節假日補課,應該用更廣闊的視角去看待這段時光。來日方長,而我國線下經濟亟待恢復,當務之急是刺激消費,扶持中小型企業、旅遊業重新進入正軌。

  • 12 # 新學財經

    我認為不建議佔用週末和假日的時間補課是正確的。因為這會增加學生和老師的負擔,而且大部分學生在疫情期間是上了網課的。

  • 13 # 小毛影剪

    首先我也是一名初中的數學老師針對你這個問題,我想肯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可能覺得孩子在家上課學的東西太少,開學需要補課,但是有的人可能覺得佔用孩子週末甚至暑期的時間,可能會增加孩子的壓力那麼作為,我個人來說我還是不建議再用孩子週末的時間來補課,因為首先在疫情期間,我們透過網課的形式也是在上課,孩子並沒有浪費這個時間,只是說很多人不太習慣網課這種形式。所以說就沒必要再開學,以後再佔用週末的時間,讓孩子來補課,第二個方面,我們完全可以在週一到週五的這個時間段裡面,每天抽出來一部分的時間給孩子稍微補習一下。第三個方面,因為大部分學校開學都比較晚,如果說課程沒學完,完全可以把課程沒有寫完的部分放到秋季繼續來學習,因為學習本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他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不能說,為了趕進度,而圖快,這樣子學生是學不紮實的。第四方面,現在全國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輕負擔,所以說我們不佔用週末,甚至暑期的時間也是希望還給孩子一個輕鬆愉快的週末和暑期,孩子只有心情好了,他才能夠學得好,一味地去讓他學,那肯定是學不好的。

  • 14 # 孖無悔觀教育

    編者按:教育部稱“來日方長,不建議佔用週末、假期補課”,你怎麼看? 五一假期 五一過後,全國各地將會迎來集中開學復課。

    教師戴口罩集體備課

    網友們很關注2020年春季是否會佔用雙休日、公眾假期進行補課? 教育部迴應稱“復學先找摸清學生線上學習情況,才能規劃2020年春季學期的教學任務。”

    其次,鼓勵各地充分利用周-到週五的有效教學時間。 教育部建議,可以透過調整一下週一 到週五學習的時間,比如每天增加半小時到一小時,就可以補回很多內容。

    另外,如果這個春季學期的任務確實有很多沒有完成,也可以調整到秋季學期,甚至調整到下一個學年,總的指導思想是"來日方長”。

    因為,佔用週末、假期時間補課,無形中增加了孩子們的負擔。希望透過學段、學期、學年的調整,透過充分利用有效教學時間,還有線上線下教學的銜接,儘可能減少佔用孩子們休息的時間學習。

    如今,很多網友稱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已經有意向透過利用週六一天來補課來完成春季學期,以後每個週末只放週日一天的假。

    補課 那麼,到底要不要利用週末來補課來完成春學期的教學任務呢?

    一、遵從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減負的理念來看,最好不佔用週末和假期補課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給學生減負的緊迫性。很多教師也會大力支援教育部的建議,從學生身心健康和減負的方面來考慮,透過靈活調整教學時間,儘可能減少佔用孩子們休息的時間學習。

    二、利用週末節假日補課會給教師和學生帶來很大的工作和學習負擔

    利用週末補課表面上是可以提高學習和教學進度的作用,實際上卻是給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增加很大的負擔,學習和教學效率反而會下降。

    工作壓力大 復課之後,教師的工作不僅是教學和批改作業,還要填寫很多表格和資料,不會把教學任務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學生的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所以,即使全部取消週末和假期,學習和教學效率也不會很快提升。

    三、復學後教師的工作變得異常繁重,教師的身心健康也同樣值得關注

    正式復學後,教師的工作量會明顯增多。疫情特殊時期,教師除了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給給學生測量溫度,填寫表格,給教師各教室打掃衛生、消毒,寄宿學校的教師還要守學生吃飯,課後監督學生活動……教師們的身心健康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有教師心理健康調查報告資料顯示,高達74%左右的教師睡眠質量不好。80%以上的教師感到工作壓力很大,不堪重負。

    四、學生內心也會十分牴觸利用週末時間補課

    學生對利用週末時間補課有有什麼意見了?相信他們也一定會十分反對,從內心上牴觸利用週末時間補課。

    畢竟,線上學習的時間並不少,作業量十分的多,而且暑假縮短,天氣又熱,完全不利於學習,即使延長補課時間後效果也會打折扣。 近幾年,學生近視率居高不下,學生負擔越來越重。

    教育部也下發過好多給學生減負的檔案,可是毫無用處。復學後教育部又鼓勵各地不要佔用週末時間補課,這一切都說明國家已經很重視學生科的身心健康,而不會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來換取應試分數。

    壓力 所以,我認為除了高三和初三有省學壓力的學生之外,其他年級沒必要佔用週末時間補課。如果擔心教學時間不夠,可以按照教育部給的建議來實行。

    如果擔心教育的公平性,教育局統一安排教學和放假,教育的公平性也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總之,正如網友們說的那樣: “希望教育部門能響應教育部的建議,調整教學安排,讓孩子們能夠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健康、快樂、高效地學習。”

  • 15 # 教育我聞

    完全贊同。我以為教育部這種表態,是經過充分論證的。

    現實情況就是如此,教育部在春季開學的時候就提出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各個地區的學校基本按時開展了網上居家學習。全國範圍內的教師直播網紅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

    應當說老師們投入的居家學習工作並不輕鬆,一些老師為了錄製網課,起始階段都要忙到下半夜兩三點鐘。組織網上學習,孩子們的視力會收到影響,一些學科的老師更是經常熬得眼睛通紅。為啥呢?批改學生提交的網路作業,很多學科老師每日要批改一兩個班學生的網路作業。孩子們的網路作業提交上來後,老師的眼睛就要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或者手機、pad等,眼睛怎會不痠麻脹痛,對於那些每日要批改網路作業的老師而言,眼睛充血是常態。有些負責任的老師,晚上答疑要到十點、十一點,孩子可以隨時打電話找老師解答問題,這些老師就是這樣,一旦投入工作就會無怨無悔,不計報酬與得失。老師們的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充分地關注。

    在這樣一種狀態下,還要佔用週末、假期時間補課,無論是 學生還是老師都會身心俱疲,得不償失。當然畢竟是居家學習,孩子們年齡還小,本身缺乏自制力,學習效果不會比在學校學習的效果好。查漏補缺是十分必要的,對於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問題,需要透過補習的方式進行講解和補充。完全可以安排在平時的工作日,壓縮部分課程的時間,比如每節課壓縮五分鐘,這樣就可以每天多出一節課;或者每天延長半個小時,也可以多出一節課。如果雙管齊下,就可以每天多出兩節課來。透過這些調整出來的課時進行查漏補缺,我看是完全可行的。

    來日方長,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給孩子和老師們一個休息和放鬆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充足的幹勁去迎接未來的學習挑戰。

  • 16 # 都市草帽

    不建議也不反對,自然是大多數學校會佔用週末和假期補課了,尤其是私立學校,他們的成績與生存與發展關係更為密切,公立學校質量觀也越來越強,週末假期補課的短期效果就是考試成績的提高,不補相對落後,誰也不甘落後,公立學校即使不收費也會組織補課!

  • 17 # 心理諮詢師薛春豔

    身處武漢,帶著兩娃,感觸頗多:

    1.武漢目前還處在疫情嚴控期間,我所住的小區在一波三折後今天又重新拿到了無疫情小區和無疫情社群的稱號,這意味著,除了復工復產的人以外,小區居民每家每兩天可以派一人出門兩個小時外出採購物資或者處理其他事情。這片刻的自由來之不易,儘管外出的人不多,在小區內活動的人也不多。可見潛在風險還是有,只能採用嚴管措施保障群眾生命安全。

    2.全國高三學生為了應對高考,都已經有了具體的復學計劃和時間,但也面臨著諸多風險,若是學校師生感染一例,涉及相關人數眾多,家庭眾多。學校的管控措施也程式複雜,但為了安全起見,所有人都認真遵守規範,為自己負責,為他人負責。隨著天氣逐漸熱起來,高三學生帶著口罩,呼吸顯得稍微有些困難,為他們點贊。

    3.低年級孩子居家,網課基本上能滿足學習需要。生活不只是只有網課學習,還有親子活動,興趣探索,閒暇休息。有人說,生命比學習更重要,少一年學習時間,對人生無甚重要影響,但若是染病,對身體損傷大,也有很多不可控因素。這說法似乎有點道理。既然不能上學,就在家好好享受親子時光,探索自我,積聚力量,做好後期的學習和生活規劃吧,畢竟來日方長。

  • 18 # 大河南北的人兒

    教育部之所以出臺這樣的政策,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肯定是有自己的原因和理由。

    首先,雖然我們沒有正常的開學,但是用一個比較洋氣的名字,我們在家開學了,如果我們強調補課,利用週末或者暑假的話,那麼就是對網課的否定對之前政策的否定我們都知道網課已進行了,一定的時間,每天都在進行,就如同正常的上課,相信正常學習的孩子也學到了一定的知識萬科也是具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是大家都知道真正的效果理想的效果並沒有達到。所以說教育部的前後政策不可能矛盾。小學生的話,年齡上去還小,五天休息兩天,對於他們來說是比較合理的安排如果一直上課的話,估計學生接受不了,會造成一種疲勞疲憊的狀態,學習的效果也不會太好,所以我覺得考慮到人的一種承受能力利用週末補課的可能性大。另外就是暑假的話是特別特別熱,城市的話還有空調還可以保證,但是農村教室裡連一個風扇都沒有,那樣的狀態估計很難學得下去學生的狀態肯定不好,那麼學習的效果也不好。另外一種存在一定的可能性,長期的聚集肯定不利於病毒的防治,所以要儘量少的減少學生的聚集。另外,學習是一件靈活的事情,我們不一定非要強調,非要在哪一天或者說哪一星期學習?哪一個知識點,過了這一段時間也可以學習,生命高於一切,見這段時間不太安全,那為何非要放在這一段時間呢?。

    我的回答完畢再次感謝邀請。

  • 19 # 馨語心語

    我贊同教育部的觀點,不建議佔用週末和假期時間補課。

    可能家長們比較擔心孩子在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的學習效果不好,覺得孩子是在老師眼皮底下才能學進去,現在離開了老師每天從早到晚好幾個小時的看管學習這麼久,家長又不懂教學,大多數家長又根本輔導不了孩子的學習,所以擔憂孩子成績會越來越跟不上。與其說是擔心孩子的學習,實質上是家長的嚴重焦慮心理在作怪。

    家長大可不必過度擔心的。其實,就是在學校的課堂上,每個學生的情況也是不盡相同的,就像雙胞胎都還是會有差別的一樣,這是正常現象。家長現在每天看到的孩子的學習狀態,基本上也就是他們的學習常態。這與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有關。只不過在沒有疫情時,孩子每天能正常上學的時候,把孩子交給學校,全天有老師看管,家長根本不必操心。家長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實時看到孩子更多的學習狀態,眼不見為淨而已。

    家長還有不瞭解的情況是在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也是有教學進度計劃的,基本上能按計劃把春季教學進度完成一部分了,並且,老師們也都在線上同步進行作業批改和指導,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將來全面復課後,學校可以透過組織對學生進行學業水平測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然後有針對性地對需要查缺補漏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和強化訓練,透過提高訓練密度和強度的,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還可以透過壓縮課程結構和期末複習時間,有必要的話每天再增加一小時有效課時做輔導等方式,是完全可以如期完成教學任務的。

    從1995年5月1日開始,已經實施了25年的雙休日和節假日已經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節律了,突然打破規律,容易產生諸多不適應的感覺,並且也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同時也會牽扯到家長們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實在沒必要這樣做。

    希望老師、學生、家長都加把勁,我們共同配合,齊心向時間要效率,就像打疫情戰這樣眾志成城,是完全可以順利度過這段非常時期的。這幾個月來,全民都很公平地經歷了疫情的考驗,對於每個學生來說,考學的難易程度也都是均等的待遇,真的大可不必過於杞人憂天。

  • 20 # 師風如海

    我認為教育部的建議是合理的,符合教育規律。作為教師,同時也是家長,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由於疫情的影響,全國大部分地區目前都即將開學;從3月初,基本上都是透過網課的形式,讓學生學習,這樣做也是為了積極響應黨和國家關於“停課不停學”的號召。

    比如我們安徽省從3月2日開始,學生進行網課學習,到現在已經是第九周了。大部分課程已進行一半,有的已過半,學生基本上適應了這種形式。授課教師基本上都在某一領域有一定影響力,專業知識比較紮實,教學方式比較靈活……,效果也是比較理想的。當然,沒有自制力和家長不過問的學生,效果可能不是太好,這樣的學生即使在學校也不會好的,這另當別論。

    而有的地方,已出臺相關檔案,明確說明延遲暑假放假時間,並利用週末和節假日,來填補因疫情所缺的課。實際上,這也是不合理的;疫情期間,雖然學生沒有在教室裡上課,可他們透過網課同樣進行了學習。有的地方,可能認為網課效果不好,學生沒有收到應有的成效……,我想說的是,即使學生在教室裡不好好學習,難道能取得好成績嗎?家長不關心和有效監督孩子的學習,他們怎能學好呢?不知是什麼原因,讓週末加課,暑假延遲?就是這樣做了,學生的成績不好,又能說明什麼呢?

    可能有的地方,害怕家長說網課效果不好,不如在學校裡學習成績好,才做出的決定吧。有家長反映,網課效果不好,我問他們,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有的說孩子不認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說師生不能互動,有不會的問題不能問老師,還有的家長說上網課需要手機等電子產品,影響自己了,更有甚者,家長出門要掙錢,孩子在家上網課,嚴重影響他們賺錢……,這些問題,大家看看,究竟是誰造成的?都把原因歸結為網課,網課成了最大的“冤家”,背了最重的“黑鍋”。我看最根本的問題,還是說這話的家長,問題更嚴重。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把責任推的一乾二淨,網課真正成了“吃力不討好”的“替罪羊”,真想對網課說一聲:你何苦呢?你的無私奉獻帶來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再說,開學後,本來時間就不多,如果在週末和節假日補課的話,孩子的正常休息時間得不到保障;打疲勞戰孩子的成績就好了嗎?身體就能健康了嗎?沒有好的身體,即使成績好了,又能如何呢?況且成績不一定就好,這樣身體沒有得到好的休息,成績又不好,誰又來負這個責任呢?是出臺補課的地方,還是家長?恐怕沒有誰願意出來負責吧?其結果最受傷害的是誰呢?這個不言而喻,大家都知道結果。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透過網課學過的知識,如果再學習一遍,就像一個人吃過飯,再吃一頓一樣,他還能承受的了嗎?他還願意吃嗎?學生不僅興趣全無,而且還能產生厭學情緒;其效果是適得其反,那才是真正的“好心辦了壞事”。

    所以,教育部不建議佔用週末、節假日補課是非常科學合理的,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相關地方怎麼就不考慮這個建議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律師在大眾眼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