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鄉下人1個
-
22 # 教師佳佳
完全贊同,並且支援!
從教師的角度來考慮,從寒假結束的那一天開始,教師就已經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了。說“緊張”,可能有些朋友會嗤之以鼻,認為在家上課很悠閒。真的悠閒嗎?一種全新的上課模式需不需要摸索?上課之前需不需要備課?是不是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迎接突發狀況?每天的作業要不要在網上改?誰能體會每天在那麼小的手機螢幕上改作業的酸爽?
還有每天的各種打卡,所以,對於老師來說,並不像有些朋友感覺的那麼放鬆。在這種前提下,採用縮短暑假的辦法我覺得不太合適。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我們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讓孩子們學會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讓他們學會應對困難的能力。
我們應遵循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規律,不能為了成績的提高而“拔苗助長”。
所以,我覺得,教育部這一舉措,非常棒!
-
23 # 使用者白洲浪平
一場疫情讓許多災區中的家庭失去親人,令人傷感,願逝者在天堂沒有傷害、沒有生離死別[流淚][流淚][流淚]突然暴發的疫情徹底地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工廠停工,工人失業,交通停滯,學生停學……社會一切活動在疫情面前都靜止了……而這種自覺和隔離都是為了早一天戰勝病毒,讓生活儘早恢復,值!
國家為了我們所有人的健康著想,竭盡全力做到了較低的傷亡下穩定並贏得了抗疫勝利,我們政府是一個值得人民信賴的政府!
而對於孩子們的學業,在應試教育環境下,家長或許擔心孩子把功課落下,其實假期期間及因疫情導至開學遲,在家都有上網課,雖然不比在學校聽老師好,但我個人認為,疫情過後,天還是那個天,除了工作影響較大外,孩子的學業並不會不會有多少影響,因為全國統一開學。
正如教育部官員所說,來日方長!
無論是小學、初中生,還是高中大學生,教育部會進行課程指導對課時進行調整,孩子的學業並不會因一時的疫情而改變。
-
24 # 時光可待
孩子學習知識,不是在於這兩個月能夠去補習的,特別是語文和英語這樣文字的學科 ,在於一定的積累,要培養一定的素養,需要日積月累的。
如果週末讓孩子補課的話,孩子是非常辛苦的。部分開學後孩子們都是要求7:40到校一直到傍晚6:10才離校。知識可以以後補起再學,但是身心健康卻是補不起的。
-
25 # 哎呦郭姐姐
很人性的決定!
學習不是靠死磨,要遵循教學規律。一個孩子每天的知識接納量與容納量都是有限的,如果為了教學而教學,只能讓孩子們厭學!
回覆列表
教育部的這個建議很英明。我特別欣賞“來日方長“這個用語,它既是建議的理由,更是合於教育規律的真諦!
教育教育,理應邊教邊育,教中育,育中教。育是慢節奏的,必須遵循規律,循序漸進,是急不得的。你看種植業養殖業,能急於求成麼?急了就是拔尚助長,大家都懂。教育又是一種有目的培養,培養的含義,也與種養業相似,要出好人才好成果,也是不能急功近利的。你看使用了生長素與棚栽之類的種養業的成果,品質總是趕不上天然長成的,但這方面品質稍差些,為保證供應還算尚可,可教育培養的人才,品質能夠稍差些麼?
所以教育必須遵循規律進行,時下人們急不可耐的復學補課之類,恕我直言,決不是為了更好地培養人才,可能有人聽了不舒服,其實質無非是要補上並加強缺失的文化知識。其實人才的培養並不僅指學習知識。更何況學習也是全方位的決不侷限於文化知識。這次疫情,中小學生學到了許多包括成年人在內從未學到過的防疫知識和個人衛生知識以及加強自學等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哪一樣是多餘而不需要的呢?沒有疫情,可能培養也培養不成呢。所以來日方長好,來日方長顯身手,用不了急吼吼的。文革中耽誤了多少文化知識的學習,可是知青們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學習和鍛鍊,不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大顯身手了嗎?大量知青在各個崗位上湧現出大批人才,甚至走上併成為國家領導崗位成為難得的人才大才。
我不贊成節假日補課之類,我建議中小學生們可以利用這些自由時間從容淡定地迴歸讀書本位,去認真讀讀我們的教科書。我甚至大膽地估計我們的中小學生陷在題海里對書包裡的教本從來沒認真讀過與相處過,對語文書有幾單元幾課,數學書有幾章每章有幾節都不甚了了。對大學生應當如何讀書因從未進過大學而不敢有所議論。
"來日方長"還使我想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現在沒有留級沒有復讀(在原校)的可能,而中小學生的學習又不能一併排地前進,總有領先或落後的,一旦落後便無了來日,又怎麼方長?因此斗膽向教育部進一言:恢復留級制度,允許原校復讀,讓落後的學生們有個來日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