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多米魚樂

    尋龍分金看纏山,

    一重纏是一重關,

    關門如有八重險,

    不出陰陽八卦行

    摸金校尉們幹活,他們每個人都佩戴著用穿山甲的爪子做成的護身符,這個既是護身符又是身份的象徵。凡是掘開大墓,在墓室地宮裡都要點上一隻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棺摸金,死者最值錢的東西,往往都在身上帶著,一些王侯以上的墓主,都是口中含珠,身覆金玉,胸前還有護心玉,手中抓有玉如意,甚至連肛門裡都塞著寶石。這時候動手,不能損壞死者的遺骸,輕手輕腳的從頭頂摸至腳底,最後必給死者留下一兩樣寶物,在此之間,如果東南角的蠟燭熄滅了,就必須把拿到手的財物原樣放回,恭恭敬敬的磕三個頭,按原路退回去。這樣做的科學道理是防止墓裡空氣不好,蠟燭熄滅後退出墓穴,則保證人不為空氣不好而中毒。因為傳說有些墓裡是有鬼的,至於這些鬼為什麼不入輪迴,千百年中一直留在墓穴內,那就不好說了,很可能是他們捨不得生前的榮華富貴,死後還天天盯著自己的財寶,碰上這樣捨命不捨財的主兒,也就別硬搶他的東西了。

    發丘印,摸金符,護身不護鬼吹燈;

    窨子棺,青銅槨,八字不硬勿近前;

    豎葬坑,匣子墳,搬山卸嶺繞著走;

    赤衣兇,笑面屍,鬼笑莫如聽鬼哭。

    那麼摸金校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立的呢,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自於漢代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也就應該能夠理解考古界人士常稱的“漢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也能體味出他們“漢墓考古靠運氣”話語中的無奈。

    然而,有一些爭議指出:《為袁紹檄豫州》的背景是袁紹率軍與曹操開戰,為使師出有名,袁紹命陳琳寫此檄文,目的就是要給曹操扣鍋。雖然曹操並未堅決否認過自己派人掘墓充實軍餉一事,但公然為此設定官職,大張旗鼓的去刨墳的說法,其實小編認為,說白了就是掛羊頭賣狗肉,打著大旗去拋墳,也是厲害了。

    在三國爭霸初期,曹操的勢力範圍仍然很小。有些時候,打下的城池往往還沒來得

    曹操之時,摸金校尉乃從正規的軍事編制。曹操之後,盜墓者皆各自為政,同行之間並無師徒之分,凡以摸金之法盜墓,均為摸金校尉。摸金校尉多以個人行動為主。正史只記載在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時設立過摸金校尉一職,《南史卷二宋本紀中第二》記載:“帝少好讀書,頗識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誄》及雜篇章,往往有辭采。以魏武有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仁、山陽王休?領之,其餘事蹟,分見諸列傳。”其實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只見於袁紹南攻曹操時,陳琳的討曹檄文。當時獻帝遭難逃回洛陽。曹操奉天子討不臣,袁紹舉兵向帝都,出師無名。所以這些曹操罪狀裡的官職不足採信。中郎是皇帝身邊的人,哪有挖墳盜墓的再說挖誰的,漢朝皇帝的墳都被董卓給挖了。漢朝是最講賢良中正的時代,當官都是以舉薦,就是有這些事也是挖了就挖了,不會明目張膽設官職的。而陳琳後來也表示了這篇檄文是被袁紹所迫而寫的。

  • 2 # 輕衫陌路

    《龍嶺迷窟》裡的盜墓劇情真的很刺激!小說《鬼吹燈》的世界觀設定也很宏大。很多人以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全是虛構出來的門派。

    實則不然,有實有虛。

    別的不說,光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確實在歷史裡出現過。

    現在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曹操在攻打袁紹時,由於經費不足特意設定了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兩個官職帶領手下小兵挖墳掘墓,盜取金銀珠寶以充糧餉。

    這個說法如果按在別人身上,可能大家都不會信,畢竟古人對這方面十分的看重,挖人家祖墳肯定會被唾棄。但放在說出“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梟雄曹操身上,好像也能說得過去。

  • 3 # 嗨皮的皮卡丘

    "摸金校尉"這個詞相信大家最早是在天下霸唱所著的《鬼吹燈》裡接觸的!裡面的主角身手敏捷,聰明果敢,知識淵博,為我們上演了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倒盜墓故事!其實摸金校尉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自於漢代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也就是所謂的官方倒斗的。那麼現實生活中真的還有“摸金校尉”嗎?如果有他們的生活是不是像書中寫的那麼精彩絕倫?

    其實現實生活的盜墓者並不會像書中描述的那樣傳奇,他們是一個見不得光的群體,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違法!他們一般單獨行動,就算是團伙作案的情況下,得手之後也會盡快分贓然後分開銷贓。他們一般流竄在小攤市場上,賣著些工藝品然後慢慢物色買家。其實就算碰到敢買的人他們的交易也未必會順利,因為他們經常會碰到“黑吃黑”!就算被對方坑了也不敢聲張,誰讓他們違法了呢,私自挖掘古墓可是重罪!哪怕是真遇到想買的主他們也很難賣上價。原因很簡單,買方知道他們這些東西見不得光並且急於出手,所以會把價格壓得很低,整天心驚膽戰疲於奔命還掙不著錢,你說他們慘不慘。

    盜墓的人精神狀況一般都不是很好,你想啊整天的提心吊膽,一有風吹草動就十分警覺,還要經常要去地下,那都是幾百年前的建築,沒準一個不小心就交代在裡面了,所以你看電視上落網的盜墓賊,一般都雙目無神,憔悴異常,那都是長時間的心裡壓力太大所導致的。所以小說畢竟只是小說,文中的故事和人物都是經過藝術加工的,現實中的他們就像那見不得光的老鼠,早晚有一天會得到法律的制裁。

  • 4 # chloeur

    大家看沒看最近熱播的《龍嶺迷窟》,裡面的盜墓劇情真的很刺激啊!小說《鬼吹燈》的世界觀設定也很宏大。裡面的盜墓賊還分門別派,各有一套盜墓方法,可能很多人以為什麼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全是虛構出來的門派。

    實則不然,有實有虛。

    別的不說,光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確實在歷史裡出現過。

    現在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曹操在攻打袁紹時,由於經費不足特意設定了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兩個官職帶領手下小兵挖墳掘墓,盜取金銀珠寶以充糧餉。

    這個說法如果按在別人身上,可能大家都不會信,畢竟古人對這方面十分的看重,挖人家祖墳肯定會被唾棄。但放在說出“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梟雄曹操身上,好像也能說得過去。

    但曹操真的設定了摸金校尉嗎?

    翻看史書,曹操確實糧草緊缺過,還特意實行了屯田制來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如果真的去盜墓了,何必要多此一舉呢?

    看看資料,說曹操盜墓的源頭是來自他的死對頭袁紹的手下陳琳寫的檄文。檄文裡不僅痛斥了曹操,連曹操的父親和祖父都沒能逃過被控訴。這……怎麼讀起來有點不得勁呢?再看一遍檄文,說曹操當時盜的是梁孝王墓。

    我咋記得梁孝王墓碑考古學家發掘過呢?大名鼎鼎的金縷玉衣可就是出自梁孝王墓啊!百度一下,考古學家在梁孝王的墓裡發掘了兩萬多件珍貴文物。這麼多寶貝,曹操沒全部拿走還耗費心思去實施屯田制。曹操那麼精明一個人又不是傻子,這種說法也太站不住腳了吧。袁紹倒臺之後,寫討伐曹操檄文的作者陳琳也歸屬了曹操,他的解釋是在袁紹的威逼脅迫下才虛構了這片檄文。

    其實那個年代,盜墓也沒用。曹操手下的是一支軍隊,普通人家盜墓拿幾件東西倒是能換來幾袋糧食。可軍隊缺的是大量的糧食,沒有人來種地,錢再多也換不來糧食。

    唉,可見謠言猛於虎啊。都過去了上千年,到現在還有人誤會曹操,看了《鬼吹燈》這類盜墓小說更是認定了曹操是盜墓賊的祖師爺。曹操要是知道了估計心裡也苦的很,可能會後悔沒真把盜墓這一謠言給坐實了。

  • 5 # 情人的眼淚江小白

    雖說近兩年來,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被拍攝了很多部,但是大部分的盜墓網劇實際上都是以摸金校尉這條線為主的,只有此前潘粵明版的《怒晴湘西》講述的是搬山道人和卸嶺力士的故事,所以說,大部分觀眾所熟知的盜墓知識,也大抵與摸金校尉有關。

      說到摸金校尉的知識,我們除了知道有摸金符之外,更多聽說的,應該就是“摸金校尉合則生分則死”這句話吧?在近日熱播的《龍嶺迷窟》中,我們也是屢次聽到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

      說到摸金校尉的這句至理名言,就不得不說說當年的張三爺,也就是了塵大師的師傅,當年,張三爺在行內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一人就擁有三個摸金符。後來,張三爺收下了四個徒弟,便將自己的本事和三個摸金符留給了其中的三個徒弟,讓他們繼承自己的衣缽。

      張三爺的這三個徒弟各有所長,了塵大師擅長分金定穴,金算盤心思縝密,鐵磨頭則武藝高強,三人組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鐵三角”,他們一起合作,也是征服了不少的大墓。

      作為師傅的張三爺知道,三個徒弟只有在一起才能成就大事,相反,分開行動則很容易出事,於是張三爺就立下了規矩,摸金校尉合則生分則死。

      只是有些可惜的是,因為一次意外,三個同門師兄弟後來走散了,了塵大師獨自與鐵磨頭下墓,鐵三角不全,最終,鐵磨頭也慘死墓中,而了塵大師也不得不選擇金盆洗手。

  • 6 # 銳影Vanguard

    既然是小說,那肯定就是有虛有實,即使是《史記》這種很多事情我們也是無法考證的。按照小說裡的說法盜墓門派之“摸金派”,弟子名稱“摸金校尉",掌門祖師是曹操。

    摸金派的來頭可不小,據說當年曹操為了籌集軍費,專門組建了一支盜墓軍隊,通俗點的說,就是國家盜墓辦公室。而摸金校尉就是這辦公室主任了,該門派曾成功盜取了西漢梁孝王之墓,並由掌門人親自開啟棺槨,久而久之,摸金派就變成一個門派,曹操也就成了這一門派的祖師爺。

    跟其他門派相比,摸金派不專注外力破壞,而是以《易經》為宗旨,來確定墓穴的位置,並且依靠風水與形象來盜墓的門派。而摸金校尉只能對大的墓葬下手,普通平頭老百姓的墓葬絕不能動;摸金校尉每次盜墓只能拿走一兩件明器,一方面要給同行留口飯吃,另一方面摸金校尉做事不做絕,給自己留後路的表現。

    發丘派的起源雖然比摸金派晚,但該派祖師爺伍子胥確是四大派門中資歷最老的一位。據說,當年楚平王聽信讒言殺了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後來伍子胥被逼逃亡吳國,併成為吳國大將,率領吳兵攻陷楚國東城,此時楚平王已死,但憤怒的伍子胥把他的墳墓挖開,暴打楚平王的屍體,因此伍子胥被髮丘派拜為祖師爺。

    卸嶺派應該是盜墓門派中最富爭議的,因為卸嶺派門人的多面性,使得很多人對他們是又愛又恨。一方面卸嶺派門人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卸嶺力士在綠林好漢與盜墓賊是遊走自如,誰也弄不清到底打家劫舍還是盜墓是他們的主業,據說作為卸嶺的祖師項羽曾帶人挖了古蹟陵墓秦始皇陵。

    搬山派是四大門派中危害最大的,因為他們眼中只有錢,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搬山道人之所以被稱作“道人”是因為搬山門人身著道士裝扮,而且會一些與茅山道士手法類似的法術,比如“搬山分甲術”,據說祖師是孫殿英,他曾把乾隆陵、慈禧陵洗劫一空。

    這些都是出自小說,但也許無巧不成書,說不定還真有其事。

  • 7 # 混世魔王12

    摸金校尉:古代軍官職稱,最早為三國曹操所設,通俗地說,就是國家盜墓辦公室主任。古代指專門發掘墳墓盜取財物以充軍餉的人,後多指盜墓者。

    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自於漢代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因此後世又將曹操稱為摸金派的祖師爺。並且據民間流傳凡是摸金派的都佩戴著象徵他們身份的摸金符。(如下圖)

    也就應該能夠理解考古界人士常稱的“漢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也能體味出他們“漢墓考古靠運氣”話語中的無奈。

    而在最近幾年熱播《鬼吹燈》系列的電視劇中,我們也常常能聽到摸金校尉這一名詞,並且在該書中的主角胡八一就是根正苗紅的摸金校尉。而我們也能從其中瞭解到他們最基本的原則就是“開棺之前在主墓室的東南角點根蠟燭,並且是雞鳴不摸金,燈滅不摸金”。

  • 8 # 周半仙Lazy
    歷史上的記載

    出處: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

    這是當時袁紹為了討伐曹操,讓陳琳寫的檄文。“又”是接前文的內容,指曹操的又一罪狀。大致意思是說:梁孝王是先帝的親弟弟(母昆,同母兄弟的意思),他的陵墓尊貴顯赫,松柏桑梓,尤其莊嚴肅穆。曹操帶領著手下的將軍、士兵,親自挖掘他的陵墓,打破棺槨,露出屍體,掠取裡面的金銀財寶。這件事到現在依然讓朝廷流淚,百姓感傷!曹操還專門還設立了發邱中郎將、摸金校尉,所經過的地方橫行搶奪,沒有墳墓不被挖掘的。

    出自《南史卷二·宋本紀中第二》

    由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所建立,這是正史上唯一有確鑿記載的盜墓官職及人員姓名。

    漢墓十室九空

    東漢末年,天災、瘟疫加上連年戰亂,使得天下動盪,整個社會陷入混亂、崩潰的境地,以至於“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下,為了生存,整個社會都失去了道德和秩序的約束。

    出自:《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擁兵自重的諸侯為了籌集軍餉擴充自己實力,或為了一己私慾貪圖財寶富貴,在收刮金銀、網羅財寶上無所不用其極,人性黑暗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民不聊生的環境下,貧民百姓已經沒有錢財可以收刮,視線自然指向了埋葬了大量陪葬品的皇陵。

    秦漢兩代統治者和宗室勳貴在歷史上的厚葬之風是極其突出的。厚葬的風氣反而成了漢墓被盜掘的重要原因。雖然墓裡都設定了很多機關,但是對於軍隊而言,這些機關起到的作用就微乎其微。大部分的漢墓都是在董卓遷都時給挖開的。

    曹操挖墓的爭議

    曹操對於檄文上掘陵之事不做辯解

    袁曹大戰,曹操擊敗袁紹,陳琳被俘,曹操在提到檄文一事時,只是責備陳琳不該罪責其父祖。陳琳回答:“矢在弦上,不可不發”。這可以看出陳琳是迫於袁紹的壓力才這麼寫的。在道德層面上攻擊曹操,為的是師出有名。

    而對於檄文中所指責的掘陵和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的事並無辯解。這種耐人尋味的態度,也是後人多說是曹操對此事的預設,認為曹操確實盜掘了梁孝王陵墓,並首開了官方專職盜墓機構的先河。

    曹操晚年提倡薄葬

    曹操雖然沒有稱帝,但是卻是一位實權統治者,晚年的時候頒佈一道《終領》,提出他死後不要厚葬,就埋葬在貧瘠的土地上。後人就認為是盜墓盜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來盜墓者這個道理,不希望自己死後陵墓被盜而屍骨縱橫。

    上面這些是支援曹操確實幹過盜墓勾當的論據。而不同的意見則有下面的幾個觀點進行支撐。

    屯田制

    東漢末年,在兵荒馬亂、食不果腹的世態下,金銀真的能換到糧食嗎?答案是否定的。金銀並不能填飽肚子。如果曹操真的對梁孝王的陵墓進行挖掘,那麼大行動一定會載入史冊,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對此都沒有記載。因此可以推斷《為袁紹檄豫州文》中掘陵一事是政治上的一種攻擊行為。

    孫權、劉備對曹操盜墓、設官二事隻字不提

    孫劉兩家是曹操最大的政敵。東吳自身是幹過掘陵的勾當,加上他本身對漢室朝廷就沒有太多感情,如果說孫權沒有拿此事來指摘曹操還可以理解。

    可是劉備卻不一樣,劉備祖上為中山靖王劉勝,劉勝是漢景帝劉啟之子,梁孝王是劉啟胞弟。梁孝王一脈雖與劉備不同系,卻同屬一祖。挖了梁孝王的陵墓,就和挖了劉備的祖墳差不多的性質。作為漢室宗親,而且是“漢賊不兩立”的政治死敵,劉備對此事卻一言不發,就太不尋常了。

    金縷玉衣

    河南省永城市芒碭山僖山漢墓出土的西漢金縷玉衣 ,長為1.76米,分別由2008塊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為西漢梁國國王梁孝王之陪葬品。到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從此玉衣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

    當時曹操真的率軍掘陵,那梁孝王的這套金縷玉衣是不可能還能等到後世發現的。有一說法是當時下墓計程車兵不識貨,只是拆走了金絲,留下了玉匣才得保留至今。

    這說法自身就很矛盾,玉匣上的金線再多能有多少,費那麼大勁的一根根拆下來,倒不如多搬幾件值錢的重物。《三國志·魏書·文帝紀》中也有提到“至乃燒取玉匣金縷”,如果當時真是管盜所為,這套金縷玉衣是不會被倖免的。

    寫在最後

    摸金校尉這一官職正史上只出現過一次,且是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效仿曹操而設定的,他的效仿也只是起於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

    中郎將在古代是介意將軍和校尉之間的中級將領,按品級來劃分的話,品級在正四品下。這個品級的人只要出現過,在歷史一定會有記載,因此可以推斷陳琳檄文中的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是杜撰出來的。

  • 9 # 圍火爐吃西瓜

    前幾年小說《鬼吹燈》系列等一些盜墓小說盛行,為讀者們打開了一扇地下世界的大門。書中情節驚悚刺激,刻畫的環境精美絕倫,讓讀者從無限想象想中踏入這個世界。這幾年電影電視行業發展迅速,盜墓題材類電影電視的層出不窮,今年疫情期間的《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算是良心劇,劇中多次提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等盜墓流派,歷史中真有這樣的門派麼?今天給大家說說。

    三國之初,軍閥混戰。當時曹操的勢力版圖還很小,城市也沒有幾座。就算打下了城市也是十室九空,城市之間易主頻繁沒有調整休養的時間。想要有軍隊攻略其他地方擴大地盤,就低有錢,沒有錢軍隊不會給你賣命,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難題需要解決,所以曹操的目光就轉向盜墓這個行當這個。當時的西漢的喪葬習俗是偏厚葬的,這就為曹操的突破底線去挖墳創造了條件。為了能在眾軍閥中脫穎而出,曹操在軍中設立“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專職盜墓事宜。

    為了得到大量的金錢,曹操動用了龐大的軍事力量進行盜掘,有時還親自下場指揮。曹操曾參與盜墓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琳在檄文中說:“(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水經注疏》中說:“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在曹操之後,摸金校尉由官方,轉向了私人經營。

  • 10 # 娛樂小阿宇

    我的觀點是摸金校尉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梟雄曹操創立的,下面我就三點理由說明。

    1.有史記記載,在三國時期袁紹率軍要與曹操開戰的背景下,袁紹命陳琳寫下《為袁紹檄豫州》文,裡面就說曹操設立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二職專司盜墓,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檄文還指出曹操曾親自組織和指揮盜發梁孝王陵墓:“(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雖然這是袁紹為了能師出有名,寫下的話,但是我認為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沒有這回事,袁紹也想不到這點吧,隨便找什麼更好的理由不好嗎?主要是曹操也沒有堅決否認盜墓一事。

    2.在東漢末年的三國初期時期,群雄並起,天下大亂,而梟雄曹操也是連年征戰,軍餉嚴重不足。為了補貼軍餉,曹操把目光放在死人身上也很是合理,他的軍隊多,也沒有別的辦法,他設立了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二職,以盜墓為職,獲取錢財補貼軍餉,甚至史書還記載在當時“漢墓十室九空”,後期在曹操站穩腳跟後,這兩個職業也就解散了,滿打滿算也不過存在幾十年,後期個人團體就與曹操沒有關係了。

    3.如果盜墓這行當不掙錢也衍生不出盜墓職業,當時在漢朝皇帝的倡導和儒家孝道的思想觀念,對當時漢朝的墓葬習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厚葬之風氣大為興盛。是繼商周以後的第二個厚葬高峰,上到天子下到百姓,都是傾盡物力財力。還在墓室的結構上,打造與活人一樣的住宅,當時的人們認為“視死如生”,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會消失,所以為了保證死後也能享受好生活,豐厚的陪葬品和華麗的墓室就是必須的了。

  • 11 # 桑梓說娛

    《龍嶺迷窟》裡的摸金校尉出現過好幾處,剛開頭沙窟裡面那位被襲的前輩金算盤算是一個,陪著鷓鴣哨去西夏黑水城的了塵大師,已經拜了了塵大師為師父的鷓鴣哨算剛入門的摸金小白,胡八一則是透過半本《十六字陰陽分水秘書》成為摸金校尉。摸金校尉可以說是整本書都在將的一種盜墓“職業”,那麼歷史上是不是真對存在。

    其實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為什麼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會那麼真實。實際上他用了一種文學裡面常用的寫法“虛實結合”,和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描寫手法特別相似。就是一兩句真話,一兩句假話,兩者結合起來,反倒讓讀者會像題主一樣有點納悶兒,到底是不是真的?

    實際上《龍嶺迷窟》並不是最早提及摸金校尉的作品,歷史上還真存在。確實也是去盜墓的,而且還是曹操親自認命,和發丘中郎將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的發丘印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小說裡提及的分金定穴的本事和“合則生,生則死”“雞鳴天亮不摸金”更像是作者的杜撰。

    比如說作者說摸金校尉在摸金的時候要在東南角點一隻蠟燭以此和墓主達成協議。鬼吹燈就說明墓主不願意被打擾。實際上確實有點蠟燭的做法,不過更像是多此一舉。因為蠟燭燃燒需要氧氣,點蠟燭實際上是為了測含氧量,蠟燭熄滅,說明含氧量不足,需要趕快離開,避免窒息。這也是為什麼有的盜墓賊挖了十多米對盜洞,要接近目標卻最終停止的原因。

    所謂的圓形出口,實際上不過是盜墓人為自己留下的逃生路又或成為盜洞罷了。像鬼吹燈的四大門派:發丘、摸金、卸嶺、搬山各有本領,有自己的屬性和厲害之處,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鬼吹燈系列作品。

  • 12 # 許姑姑影片

    既然是小說,那肯定就是有虛有實,即使是《史記》這種很多事情我們也是無法考證的。按照小說裡的說法盜墓門派之“摸金派”,弟子名稱“摸金校尉",掌門祖師是曹操。

    摸金派的來頭可不小,據說當年曹操為了籌集軍費,專門組建了一支盜墓軍隊,通俗點的說,就是國家盜墓辦公室。而摸金校尉就是這辦公室主任了,該門派曾成功盜取了西漢梁孝王之墓,並由掌門人親自開啟棺槨,久而久之,摸金派就變成一個門派,曹操也就成了這一門派的祖師爺。

    跟其他門派相比,摸金派不專注外力破壞,而是以《易經》為宗旨,來確定墓穴的位置,並且依靠風水與形象來盜墓的門派。而摸金校尉只能對大的墓葬下手,普通平頭老百姓的墓葬絕不能動;摸金校尉每次盜墓只能拿走一兩件明器,一方面要給同行留口飯吃,另一方面摸金校尉做事不做絕,給自己留後路的表現。

    發丘派的起源雖然比摸金派晚,但該派祖師爺伍子胥確是四大派門中資歷最老的一位。據說,當年楚平王聽信讒言殺了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後來伍子胥被逼逃亡吳國,併成為吳國大將,率領吳兵攻陷楚國東城,此時楚平王已死,但憤怒的伍子胥把他的墳墓挖開,暴打楚平王的屍體,因此伍子胥被髮丘派拜為祖師爺。

    卸嶺派應該是盜墓門派中最富爭議的,因為卸嶺派門人的多面性,使得很多人對他們是又愛又恨。一方面卸嶺派門人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卸嶺力士在綠林好漢與盜墓賊是遊走自如,誰也弄不清到底打家劫舍還是盜墓是他們的主業,據說作為卸嶺的祖師項羽曾帶人挖了古蹟陵墓秦始皇陵。

    搬山派是四大門派中危害最大的,因為他們眼中只有錢,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搬山道人之所以被稱作“道人”是因為搬山門人身著道士裝扮,而且會一些與茅山道士手法類似的法術,比如“搬山分甲術”,據說祖師是孫殿英,他曾把乾隆陵、慈禧陵洗劫一空。

    這些都是出自小說,但也許無巧不成書,說不定還真有其事。

  • 13 #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摸金校尉在歷史上確曾真實存在過,不過這只是在特定的時期產生的特定產物。並非如小說《鬼吹燈》等文學作品中,傳得神乎其神的盜墓組織。

    東漢末年,各路軍閥各自拉起隊伍,甚至為了爭奪地盤不惜挑起戰事。可打仗就需要武器裝備,士兵還得吃飯拿軍餉,沒錢啥事幹不成,只有被動捱打的份。

    曹操建立摸金校尉,其初衷只為籌措軍餉

    勢力最大的袁紹,雖也雁過拔毛似地瘋狂盜墓,可只屬玩票性質的。而兵多將廣財粗氣大的董卓也曾就動過盜墓的勾當,且將自己勢力範圍內的皇陵一古腦端了個乾乾淨淨,墓中的寶物多用於軍費開支。

    當時勢力較小的曹操,要想擴充隊伍吸引人才增強戰鬥力,只能多搞錢。錢從哪裡來?最快捷的方法自然是仿效董卓等人,實施盜墓行為。底子單薄的曹操,經濟上早已捉襟見肘,對於盜墓一事自然倍加重視。

    盜墓向為世人所不齒,適逢亂世一心只想著錢財的曹操也顧不了那麼多。別的軍閥盜墓只是找到古墓就盜,不會分出隊伍專職幹這事。而曹操就專門從部隊中,拔出人員建立發丘中郎將和模金校尉,足見其十分重視盜墓所得財物,盜墓已成了曹操籌措軍餉的最大希望。

    考古界有句話,“漢墓考古靠運氣”。指的就是這一時期,因為盜墓行為十分猖獗,沒被盜過的漢墓少之又少,透過考古,能發現完好無損的漢代大墓,幾乎全憑運氣。

    曹操是否設定盜墓部隊,學界仍有不同的聲音

    最先揭發曹操盜墓一事的,是出自袁紹手下“建安七子” 之一的陳琳釋出的檄文。檄文中不僅指出曹操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還言之鑿鑿地指出曹操親自指揮將士盜掘梁孝王陵墓。

    後世不少歷史學家認為,單憑檄文不足以認定曹操設立專職盜墓部隊,並從事盜墓活動。然而,在《水注經》裡,又存有這樣的記載,“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上世紀80年代末,在對漢梁孝王墓群進行保護性發掘時發現,墓葬群雖然曾被盜墓,但仍發掘出了金縷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貴文物2萬餘件。

    歷史上的可考的摸金校尉,實際上是南北朝時期的暴君劉子業建立的。他設定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一職,更多的應是參考了當年陳琳的檄文。

    據《南史卷二·宋本紀中第二》記載:“帝少好讀書,頗識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誄》及雜篇章,往往有辭采。以魏武有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仁、山陽王休祐領之,其餘事蹟,分見諸列傳。”

    即便曹操沒有設定摸金校尉,但並不等於就否定了其沒有參與過盜墓活動。東漢末年盜墓成風,軍閥大多都曾染指過。如袁紹、董卓、孫權等,陳琳指責曹操盜墓,除了作為敵對一方的惡意抹黑這一因素外,恐怕也並非全是空穴來風。

    這從曹操對於陳琳的指責,並無作出反擊便可得知。縱使沒有盜取梁孝王墓,至少一般的貴族之墓也曾盜掘過。以曹操起兵之時的處境看,要支撐一支強大的軍隊,短期內光靠 “屯田制” 來解燃眉之急並不現實。

    “摸金校尉” 僅是曇花一現,早就湮滅在歷史中

    曹操設定摸金校尉這一正規軍事編制的說法,只出自陳琳的檄文。在天下三分後,這支盜墓部隊就再沒出現過。據說曹操 “挾天子以令諸侯” 時,即已取消所謂的摸金校尉。

    自此以後,盜墓者皆各自為政,同行之間並無師徒之分,凡以摸金之法盜墓,均為摸金校尉。盜墓這種罪惡的行為,本身就被歷代的法律所不容。所謂的 “摸金校尉” ,到了後世多是盜墓賊為掩人耳目的一種稱謂罷了。

  • 14 # 跪射俑

    歷史上真的有。

    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的門派。據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三國時期,自於漢代所作《為袁紹檄豫州》。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也就應該能夠理解考古界人士常稱的“漢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也能體味出他們“漢墓考古靠運氣”話語中的無奈。

  • 15 # 侃古聊今說歷史

    先說結論,歷史上摸金校尉確實出現過,只不過霸唱在《鬼吹燈》一書中,採用虛實結合的方式,整出了四大盜墓門派,這個在歷史中肯定是沒有的。那麼,接下來筆者將就題主關於摸金校尉的問題進行回答,並延伸一下給大家講講真實的盜墓者到底是如何分工的!

    歷史中真正的“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一詞最早見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陳琳所著《為袁紹檄豫州》一文,這篇文章在古代檄文中絕對可以排在前三之列,相傳曹操在看了此文後,一聲大呼昏了過去,然後就此落下了頭疼的毛病。在文中,陳琳說曹操為了補充軍餉,而在軍中設定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官職,透過盜墓的方式來獲取珠寶財物。

    《為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所謂“摸金校尉”從此檄文字面意思來看,就是曹操在軍中所設的國家盜墓部隊將軍。等到曹操之後,歷代的盜墓賊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就把曹操奉為了盜墓這一行當的祖師爺!

    但是,史學界就陳琳檄文所說曹操設定摸金校尉的觀點還是持保留意見的。首先,陳琳的這篇檄文正值袁紹與曹操開戰之時,陳琳所說可能就是為了抹黑曹操,以提振己方士氣的手段。其次,古人的生死觀講究“侍死如生”,由此原因,導致古人對於死後墓葬的保護是十分嚴格的,盜墓是絕對的大罪,一經發現就是處死。同時,民間對於盜墓賊也是十分痛恨的,曹操應該不太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開進行盜墓活動。

    對於曹操是否設立過摸金校尉官職,筆者個人認為,曹操應該是沒有公開設定過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不過,曹操肯定是私下做過盜墓補充軍資之事,不過也是小偷小摸的幹過。至於《水經注疏》中說曹操指揮摸金校尉,把西漢梁王的墓給挖掘了,所得財寶供養軍隊三年開銷就純屬無稽之談了。後世,考古學家發掘梁王墓的時候還能出土金縷玉衣等很多貴重文物,如果曹操真開挖梁王墓,絕對不會留下如此多寶貴財物的。

    《水經注疏》記載:“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但是,為什麼筆者認為曹操進行過盜墓活動呢,那就得從曹操死後的疑冢說起。相傳,曹操死前,因為自己幹過盜墓之事有傷天和而怕遭報應,因此設立七十二疑冢,以防自己死後被人把墳挖了,筆者認為此種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至於曹操之後的盜墓賊,筆者認為可簡單劃分為兩派:

    第一派,就是戰亂時期的軍閥及農民起義軍。此中典範遠有項羽、黃巢等人,近有民國軍閥孫殿英等。這些人就是趁國家混亂動盪之際,指派手下軍隊直接對著皇陵就開鑿,什麼魑魅魍魎鬼神之說是全然不管,像孫殿英趁著民國動盪之時,挖掘清東陵砸開慈溪之墓,就是典型做法。在《鬼吹燈》一書中,霸唱也由此進行了藝術加工,把這些人變成了搬山一派,奉項羽為祖師爺!

    第二派,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盜墓賊。這些盜墓賊平時成團伙作案,多為父子、兄弟。白天踩點、晚上幹活。比較有名的有陝西和湖南一帶的盜墓賊,因為這兩個地區自古以來,多有王侯將相之墓,老百姓在生活不下去的時候,就轉身成為盜墓賊。這些盜墓賊中比較專業的,確實很有本領,像風水定位、打洞鑽井都不在話下。厲害的盜墓賊打的盜洞就連考古學家都歎為觀止,很難相信是雙手所為!

    現實中盜墓賊的分工體系

    在講完古代摸金校尉後,筆者再給大家聊聊,在真實盜墓系統中,這些盜墓賊是如何分工合作,挖寶銷贓的。

    第一級—支鍋

    “支鍋”是盜墓體系中的最上級,是盜墓系統中的黑話講法。如果換成我們的大眾語言,支鍋就是盜墓團伙的頭目。一般要進行盜墓活動了,支鍋就開始找人,一般前期投入的資金、裝置都是支鍋負責。人員找齊後,這支盜墓團伙的全班人馬統稱為“一鍋兒”。支鍋也被稱為“小老闆”,因為所有盜墓活動都是由他投入的,是承擔著較大風險的,如果沒有盜出文物或者文物沒有出手,支鍋只能自己認賠,因此有小老闆之稱。

    第二級—掌眼

    “掌眼”是盜墓團伙裡的靈魂人物,也被稱為“大哥”。筆者換個通俗的講法就是掌眼是“技術入股”,因為掌眼不僅要有尋找古墓的本領,也還要有鑑別文物的能力。他們既可以是提供古墓線索的合作者,也可能是這批文物出土之後的第一級收購商。因此,掌眼的地位在盜墓團伙中就十分重要,有時候“掌眼”和“支鍋”就是同一個人。

    第三級—腿子

    “腿子”是盜墓團伙中的熟練工,換成大眾語言來講就是這個團伙中的小組長。一般腿子都是支鍋的親信,一起進行過多次盜墓活動。在支鍋不在的時候,腿子就是這個小團伙的臨時負責人(掌眼是不進行苦力勞動的),指揮盜墓挖掘工作。

    第四級—下苦

    “下苦”是整個盜墓體系中的最下層,一般都是農民出身,沒有什麼文化。下苦承擔著整個盜墓活動中最危險、最累的工作。像挖盜洞、下墓取寶都是下苦來做的。但是因為受限於文化及渠道資源,下苦雖然承擔最重的工作,但是得的錢卻是整個團伙中最少的。

    這四級體系就是一個完整的盜墓團伙的構成了,一般的盜墓團伙多為兄弟、父子組合,尤其是腿子和下苦基本都是親人,為什麼這麼安排呢:

    一是由於下墓的風險是非常大,盜洞時有塌方的風險,父子兄弟出於親情還會搶救一番。

    二是出於“財帛動人心”了,下苦害怕取貨拿寶上來之後,支鍋等人為了少分錢而害死自己,所以一般都有個親人在上面幫著望風,以防殺人奪寶。

    這裡筆者再說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一般腿子和下苦是父子關係的,下墓的多是兒子。當然,盜墓賊這麼做不是講究“尊老愛幼”的精神,而是虎毒不食子,父親在上面牽線一般不能幹出殺子奪寶的事情,但是兒子在上面很可能見財起意而害死下墓的父親。因此,盜墓賊總結出了“父上子下”的可悲規矩!

    結語:所謂“摸金校尉”盜墓人,絕不應成為青年的崇拜物件

    近些年,隨著《鬼吹燈》、《盜墓筆記》等小說和影視劇的熱播,盜墓文化一時成為了熱詞。但是,筆者要在此多嘮叨一句,真正的盜墓人遠沒有我們在小說中看到的那麼光鮮。他們挖掘古墓也僅僅是出於錢財的目的,下墓和團伙中的內訌風險是非常高的。考古學家已經多次在古墓中發現歷代盜墓賊的屍體,他們有的死於盜洞塌方,有的是被自己人害死在墓下。因此,筆者最後告誡某些“行動力”強的讀者,萬萬不可出於感興趣而行“違法犯罪”之舉,看個樂就行了,莫要付諸行動!

  • 16 # 曉支

    摸金校尉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中: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陳琳在檄文裡寫曹操親自領兵挖掘漢代尊貴的梁孝王墓,破壞棺木,掠奪墓中的陪葬品,甚至專門設定了兩個官職,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由他們帶領手下去盜墓,將所獲之財用以軍餉,凡是他們去過的地方,骸骨暴露。

    但是在當時的其他文獻和史書中,並沒有記載曹操盜墓換取糧餉的事件,按照中國古代黑曹操的大趨勢,如若曹操真的專門設定摸金校尉,必定會被口誅筆伐。

    且曹操給自己的人設是匡扶漢室,行事也是以漢天子的名義,按照中國死者為大的傳統,動人墳墓必將遭人唾棄,曹操斷不會明目張膽的設定官職去盜墓而落人把柄。

    檄文中說曹操盜的墓是漢代梁孝王墓,後來清末楊守敬所編寫的《水經注疏》也說: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塚,破棺,收金寶數萬金。

    但是實際上中國考古學家80年代在漢梁孝王墓裡還發掘出了2萬多件珍貴文物,例如大名鼎鼎的金縷玉衣。由此可見此墓並沒有大規模的被盜,證明陳琳在檄文裡的所言要麼誇張要麼是假的。

    顯然陳琳的這篇檄文更像是為了政治服務的汙衊,而後世說曹操設定摸金校尉的大多被這篇檄文影響。

    正史中其實記載過摸金校尉這個官職,不過不是曹操,是南朝宋廢帝劉子業。

    劉子業,作為南朝宋的第六位統治者,只在位兩年,史稱廢帝,在位期間荒淫殘暴,性格癲狂,他能明目張膽的設定官職去盜墓並不稀奇。

    這是正史中唯一明確提到帝王設定盜墓官職的,且直言不諱的說明劉子業是模仿曹操,顯然這個廢帝也是被陳琳那篇討曹文章影響。

  • 17 # 廣東軍少

    摸金校尉應該是真實存在過的,俗話說得好,無風不起浪。在戰爭紛亂的年代人們為了錢財,出現一些大型的盜墓團體是極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是當時的王侯支援的盜墓團體,那這個摸金校尉之職應該就是他們的了。

    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自於漢代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天下大亂。許多軍閥為了補充軍閥,常常盜墓獲取錢財,補貼軍餉,史書上也記載“漢墓十室九空”。三國爭霸初期,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東漢末年,軍閥林立,長年混戰。百姓往往因戰亂而流離失所。漢朝社會經濟繁榮,國力昌盛。各代帝王的陵墓修得豪華氣派,裡面的奇珍異寶數不勝數。由君王帶頭,漢朝厚葬成風。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彌補軍費的不足,許多軍閥把目光放在了盜墓這個古老的行當上,曹操也不例外。按常理來說,這不是一個光彩的行當,但所謂“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三國初期,以漢朝徵西將軍為志的曹操哪裡會顧得上這些。只要軍隊能吃得飽飯,能打勝仗就行了。為此,曹操也沒少揹負罵名。

    曹操之時,摸金校尉乃從正規的軍事編制。曹操之後,盜墓者皆各自為政,同行之間並無師徒之分,凡以摸金之法盜墓,均為摸金校尉。摸金校尉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注重技術環節。行事上往往單打獨鬥,不喜歡與人合作。除非遇到極大困難,才會組成五人以下的小團體。雖然最早聽說摸金校尉是在曹操時期設立的,但是在正史中僅僅記載了南宋時期真的存在過這一職位。

  • 18 # 無聊說影視

    一、曹操還算是愛民,其年輕時候很想有一番作為。而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也就只有曹操組織的軍屯和民屯能夠勉強吃飽肚子,其他軍閥很多就連軍隊都吃不飽。

    因為曹操愛民啊,所以不願意去過度剝削,挖墓取財對曹操這種奸雄來說是能夠做出來的事。估計還有很多軍閥也都做這個事。

    二、在三國那個時代之前流行厚葬。在那個年代有個舉孝廉這個制度,想當官的有人舉薦孝廉才行,因此造成的結果就是恨不的將多有的財產都一起埋墓裡去,因為孝啊,這不就是依據嗎?埋的越多就越孝順!

    據統計東西漢的財富大約有1/3是埋在土裡去了,這麼大的財富自然有人惦記著,更何況是那個吃都吃不飽的年代!

    三、曹操挖墓挖出來的錢財太多太多了,觸目驚心。因此曹操釋出命令,禁止厚葬的制度,採取薄葬,埋這麼多錢在地下還不是收刮的老百姓的錢,這是曹操對中國的發展的一大貢獻

    四、曹操挖墓挖多了,也怕別人挖他的,因此死之前交代發葬的隊伍十幾支,向不同的方向出發,搞不清楚曹操的墓室哪一個,至今好像都沒有發現!

  • 19 # 影娛廳

    真是存在過,但是正史是不會記載的,不光彩,另外野史記載的少。

    其中摸金校尉是盜墓賊稱呼,因為專業而得名,後來演變過來的,我說說它的歷史。

    第一點

    曹操是罪魁禍首,因為當時三國鼎立,軍政割據,曹操兵馬強大,但是糧草不足,於是為了加強軍事實力,那就得有錢啊不是?

    所以他就想去向死人借錢,直白的說就是盜墓唄,把那些陪葬的金銀財寶拿出來,充當軍費,擴充自己的實力,後來歷史證明,曹操是當時實力最大,所以盜墓一事並非虛假。而作者也透過民間的盜墓風氣傳聞,添加了一些小說的色彩,就演變成了現在小說中的摸金校尉了。

    第二點,其實就是盜墓賊的細分,因為盜墓賊盜墓方法不同,稱呼不同。

    當時的盜墓賊很多啊,各種墳墓都給挖空了,但是有的墳墓並不是那麼容易,各種機關重重,進去之後,再也沒有出來。

    古人的智慧非常高超,很多風水學,玄學都解析不了。因此有一些“術業有專攻”的專業人士,搬山卸嶺 摸金髮丘 就形成了4中專業的盜墓賊。各自使用的道具不同。

    摸金符 發丘印 屬於摸金系列的,本來也是同個派系。搬山卸嶺都是涉及到挖山開洞,差不多也是同類別第三,他們的歷史發展

    其實在歷史上消失的比較早,因為曹操不會讓歷史記載他是盜墓的,這樣的醜聞是不會允許的。後來就隱藏了他們的存在,但是不被錄用沒關係,自己發展唄。

    這些盜墓賊在盜墓中學習了自己的一套盜墓知識和技能,即便不跟著大佬幹,自己開鍋也是穩賺不賠,於是在3過以後,各種盜墓風氣盛行。

    所以為何古代的君王墳墓必須是隱秘和機關重重,就因為盜墓太猖狂了,死了都給你挖出來,死不瞑目啊。所以好的墳墓機關和風水地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摸金校尉也是盜墓賊演變而來的,只不過不同的歷史時期稱呼不同,但本質上都是盜墓的。小說中添加了一些比較正義的色彩,讓其符合中國的文化。體現出文化的價值觀,比如奇門遁甲,風水秘術,等等都是優秀的文化,只是作者比較優秀的地方。

    總結,真實存在過,但是後來演變和發展而成了現在小說中的摸金校尉。

    大體上是盜墓人的一種稱呼,分工不同,稱呼不同而已。

  • 20 # 子天涯516

    歷史上確實有摸金校尉這一職務。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自於漢代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

    在中國,盜墓的歷史源遠流長,史不絕書,但並非所有盜墓者都能被冠以“摸金校尉”之名。狹義的“摸金校尉”特指東漢時期曹操所設的一個專司盜墓取財的軍職,而廣義上則可指中國歷史上的官方(或軍閥)盜墓集團。

    例如同為曹操所設的“發丘中郎將”、南宋時期偽齊政權設定的“淘沙官”等。當然,還有如五代時期的溫韜、民國年間的孫殿英這樣的“盜墓名人”,雖未設專司盜墓的官職,也可包括其中。

    總而言之,“摸金校尉”至少應是“官盜”才適用的詞。

    其實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只見於袁紹南攻曹操時,陳琳的討曹檄文。當時獻帝遭難逃回洛陽。曹操奉天子討不臣,袁紹舉兵向帝都,出師無名。所以這些曹操罪狀裡的官職不足採信。 中郎是皇帝身邊的人,哪有挖墳盜墓的再說挖誰的,漢朝皇帝的墳都被董卓給挖了。

    漢朝是最講賢良中正的時代,當官都是以舉薦,就是有這些事也是挖了就挖了,不會明目張膽設官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憑著欠條,和電話錄音起訴他還錢好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