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大叔就喜歡你這樣的
-
22 # 虎符影片
我認為德國之所以不採用登陸作戰有以下幾點原因,英國是海上強國,德國海軍力量不足以獲得制海權,英國皇家海軍實力還是神一般的存在,登陸作戰必然會損失很大。還有個原因是戈林為了個人的私人利益,輕率得跟希特勒表示,以目前的德國空軍實力,完全可以讓英國屈服,過分自信,當然這份自信是極不負責任的,登陸作戰,一定是兩棲作立體戰缺一不可。最後是,德國人錯誤的估計了英國人的意志力,在丘吉爾上臺後,丘吉爾表現出強硬的態度,帶領英國人民鼓足勇氣和法西斯鬥爭到底。
-
23 # 天空歷史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各參戰國簽訂的《凡爾賽條約》說起。
戰敗的德國,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凡爾賽條約》。有點像當年的清政府,不僅割地賠款,而且軍事上也完全被限制。
條約規定陸軍被限制在10萬人以下;海軍只能擁有6艘10160噸非無畏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2艘魚雷艇,不得製造及擁有潛艇;不得組織空軍等等。
然而就是這點海軍家底,不服氣的德國海軍以自沉艦艇方式表達對條約的不滿。
因此,一戰結束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德國幾乎沒有海軍。這為後期德軍攻擊英國本土失敗埋下了隱患,是直接導致二戰德軍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要知道,製造艦艇、潛艇等海面艦艇,可不是短時間就能形成規模和戰鬥力的。
有了上述背景,下面就看看德國為什麼沒有采取登陸戰吧?
01 政治考量和作戰理念,決定對英國本土作戰,要以空軍為主
希特勒政府上臺後,面對“一窮二白”的軍隊,野心膨脹的他,公然撕毀《凡爾賽條約》,在擴軍備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為了能夠掌控軍隊,快速形成戰鬥力,降低資源對軍事裝備的消耗,制衡容克貴族勢力對軍隊的影響,於是大力發展空軍,成為希特勒必然選擇。
同時古德里安的閃擊戰理論得到了德國高層的認可,這就使得德國總參謀部在不到6年的時間裡,大力組建和擴充武裝陸軍和空軍,為其裝備大量的坦克和飛機,這勢必擠壓相對海軍建設。
同時,二戰初期,德軍閃電戰所向披靡、大獲全勝,橫掃歐洲的波蘭、丹麥、荷蘭、法國等國家,取得一系列重要戰役的勝利,被德軍高層視為橫掃千軍、所向無敵的戰爭模式。
因此,在對英國本土作戰時,首先考慮的依舊是閃電戰。只不過因為兩軍之間有英吉利海峽的阻隔,於是空襲、空戰成為英德兩軍的主要戰爭形式。
02 德國空軍具有明顯優勢
二戰規模最大的不列顛空戰,德國的空軍元帥戈林調集了德國空軍的主力3個航空隊和2669架飛機,而英國皇家空軍只有700架戰鬥機和500架轟炸機,德國佔有2:1的優勢。
同時,德軍擁有世界上首款實用化的噴氣動力轟炸機Ar 234轟炸機,空中王牌梅塞施米特BF-109和Fw 190等諸多先進戰鬥機,在創新技術和火力配備等方面均高出英國皇家空軍。因此開展空戰,搶奪制空權勢必成為德軍首選。
只有完全掌握制空權,在摧毀英軍指揮系統、雷達系統、後勤補給等後,德軍的登入作戰,才不會被英軍的飛機、艦船、地面炮火等襲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03 海軍勢力羸弱,登入作戰難於上青天
正如前面所述,《凡爾賽條約》和德軍高度重視坦克和飛機,直接造成了德軍的海軍很難與英國海軍作戰。
二戰期間,英國海軍戰列艦12艘、戰列巡洋艦3艘、航空母艦8艘、光輝級3艘、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38艘、世界上最龐大的驅逐艦部隊(共計約200餘艘)以及50餘艘潛艇。是當時世界上第一的海軍強國。
德國戰列艦2艘、裝甲艦3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6艘、驅逐艦22艘、雷擊艦20艘、掃雷艦32艘、近岸作戰潛艇35艘、遠洋潛艇22艘、魚雷艇17艘,共計161艘艦艇。
從資料上看,無論質量和數量簡直和英國海軍不是一個量級。而且德軍根本就沒有用於運輸兵員的大型登陸艦艇。這就使得德軍運輸能力嚴重不足。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動員全國的船隻參與運輸士兵,大約一個星期,才運送了33.6萬人。德國可沒有這樣的實力。按照當時德軍能夠參與運輸士兵的艦艇計算,一天最大運輸量也就是1千人左右。
更可怕的是,這1千多人登陸後,馬上就會被英軍炮火覆蓋,幾乎沒有生還可能。
因此,德軍肯定不會蠻幹。一定是在取得完全的制空優勢的前提下,才會考慮登陸作戰,否則就會全軍覆沒。
-
24 # 燃燒的狼煙
二戰時期德國的海軍水面軍事力量並不算太強,雖然英國在歐洲大陸慘敗而歸,但是英國的海軍在世界上仍然是一流的,對付德國海軍還是綽綽有餘的,因此德國不是不想去登陸英國,而是沒有那個能力與英國皇家海軍相抗衡。德軍主要靠U型潛艇來破壞英國海上運輸線,試圖將英國封鎖,使之得不到外部援助。德國空軍在當時佔有絕對的優勢,而當時英國空軍損失也很嚴重了,納粹德國試圖透過潛艇封鎖及空襲轟炸迫使英國屈服,因此德軍登陸英國的可能性為零。
-
25 # 朝落朝起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英吉利海峽加英國皇家海軍太強一直掌握著制海權。德國海上打不過,登陸就是送死。所以德國的策略就是空襲,把英國搞垮,結果英國日不落的底子厚,加上後期美國的支援,蘇徳戰場的牽制,挺下來了。否則早投降了。
回覆列表
飛機發明出來後,制海權依賴於制空權(所以航母取代戰列艦成為了艦隊的核心)。有了制空權的情況下登陸戰才有可能成功。德國想攻入英國本土,至少得先取得英國本土的制空權。
德國海軍在和其他兩個軍種爭奪地位、資源跟影響力的過程中基本一直都處於劣勢,因此德國海軍高階將領的戰略思考方式和希特勒有很大區別,但是海軍的戰略在其侵略性和全球稱霸、領土擴張的野心來說並不遜色。希特勒的意圖是想要拉攏英國摧毀蘇聯,在東歐建立一個巨大的帝國,在遙遠的未來與美國攤牌。而海軍卻把摧毀英國作為主要的戰爭目的。海軍要求建立一支強大的艦隊,能夠在傳統的海戰當中挑戰英國皇家海軍並戰勝之。一旦擊敗皇家海軍,同時建立起巨大的海外殖民地,德國就能有實力來挑戰並擊敗美國,從而獲得世界霸權。在這個整體計劃中,並沒有想要進攻共產主義的蘇聯。對德國來說,共產主義當然被視為魔鬼,將來有一天要予以摧毀,但是海軍假設目前可以暫時對蘇聯加以牽制,留待未來德國足夠強大再來粉碎。因此第三帝國海軍的思維基本上還是蒂爾皮茨時代海軍戰略的更新版和修改版。
德國雖然在短短几年組建了高素質的空軍和陸軍,卻偏偏唯獨海軍是三五年之內趕不上的;英國的無畏艦雖不如俾斯麥級先進,可架不住無畏艦數量多,德國海軍武器庫裡哪怕多出十條無畏艦,德軍都可以封鎖海參崴了。
征服英國雖然很美好,但是德國不能把時間無限消耗在英國戰役上,更不能把兵力無止境投入進去,別忘了東邊還有個鄰居磨刀霍霍呢。當海獅計劃的第一步就遭遇了皇家空軍的頑強阻撓時,德國的耐心是相當有限的,海獅計劃本身也是個非常難調整的計劃,由於德國海軍不給力,所以在沒有絕對制空權的基礎上陸軍就無法渡海,當空戰進度緩慢的時候整個計劃都擱置了。德國之所以等不起,是因為東部的壓力越來越大,部分資料顯示蘇聯有個大雷雨計劃,跟巴巴羅薩如出一轍,也是計劃在41年夏季搶先動手,半年左右攻克柏林。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大雷雨計劃存在,也沒有證據證明希特勒知道蘇聯有個大雷雨計劃,不過雙方頻繁的間諜活動與反間諜活動均暴露出雙方的緊張與不安,以及主動進攻的意願。蘇聯之所以損失慘重,很大的一個原因是蘇聯西線部隊全是進攻配置,要塞師不滿編,大量要塞火炮被抽調給野戰部隊,那座傳奇般的佈列斯特要塞就被抽調了相當於一個炮兵團的火力。在面對德國突襲時,正在做進攻準備蘇軍部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如果蘇軍不想入侵歐洲,何必要全改成進攻配置呢?
所以不論是以當時的視角來看,還是現在我們開上帝視角來分析,蘇德必有一戰,而且雙方都會在1941年夏天挑起戰端,唯一的問題是誰先動手。英國戰役,三五個月之內能結束就結束,結束不了也必須停止進攻,東線戰備等不起。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再晚半個月,就可能是蘇聯大舉入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