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龍龍阿哥

    餘秀華的詩有人說是“睡你體”、“搖晃體”,甚至有人不承認是詩。

    你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

    但我想就算很簡單的那首詩:鵝鵝鵝,也流傳千古了。

    你看小孩子說:麻麻麻麻麻麻,我怕怕,寶寶要和麻麻在一起,永遠愛你。

    你看娃娃們說:粑粑,我是從哪裡來的呀!真的嗎!我是精靈呀!那粑粑呢?哦是我的守護神噢!那我知道了,我們生活在天堂,對嗎粑粑!

    我覺得這也是詩,兒童們的語言詩。所以我想,詩只不過是人的真情流露。是最乾淨的文字。

    詩經當年也不過來自民間百姓,不要惡意的說餘書華這些那些,真不容易。

    寬容的對待別人,這是真人性。

    每一個人都應該歌唱祖國,

    每一個人都會驚歎宇宙的奇,

    你喜歡牡丹,但也會表揚小草。

    我崇拜強者,也會悲憐弱小。

    當太陽昇起咱們登高看遠嘆前路茫茫。

    正午時刻你非說大汗淋漓卻暢快無比。

    沒有一個意外也沒有一個不意外,

    坦然接受上天的給予,

    即使最後有魔鬼做鬼。

    你是唯一,一切都是唯一。

    不辜負自己,要做最好的自己。

    寫詩是情感表達的一種工具,

    就像悲傷的時候流了眼淚,

    高興的時候你當然會笑眯眯。

  • 22 # 同河

    確切的講,餘秀華的詩當屬於現代詩中的自由體詩。

    為什麼說餘秀華的詩為現代詩中的自由體詩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其一,現代詩從形式上可分為格律詩和自由體詩。所謂自由體詩是與古典詩歌相對而言的。無論古典詩還是自由體詩儘管都是有感於物或事而作,但自由體詩沒有固定格式和韻律的限制。

    其二,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表現重於修辭手法的運用,完全突破了古典詩歌“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可以更加自由奔放、直抒胸臆的進行“可感與不可感”的表述。

    其三,餘秀華大多數詩都是透過直接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其形式、內容、表現手法的運用以及詩歌的張力符合自由詩的特點。

    其四,大多數人認識餘秀華多半與其寫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這首詩有關。從餘秀華的大多數詩歌來看,她的詩主流其實是極其乾淨、純潔,有些甚至是極其內斂含蓄的。這首詩之所以引發關注和爭論,其實源於大多數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

    或者說,現代詩人應具有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便是標新立異或者另類。古往今來,大多數有才華者大都會有此舉措。其實,詩歌的本質便是標新立異或另類。

    餘秀華之所以寫《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這首詩,真實意義其實就是去尋求美和愛,儘管這種美和愛極其短暫,極其虛幻,極其不真實,但是,“我”卻依然義無反顧地前去尋找,沿途的“蝴蝶”“讚美”“和橫店類似的村莊”其實就是“你”的幻影,迷戀“它們”也就是迷戀“你”,也就等同於“睡你”,所以,“它們”才可能成為“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詩人只是用了一個“睡”字卻沒想到意外的“睡”遍了整個國人的思想,其穿透力之強可想而知,其折射力之痛更是令人不忍深思。不禁讓我想起了當年賈平凹先生的《廢都》發行後整個社會引發的反響。

    或者,正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在於此,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在於此吧。

  • 23 # 水的另一岸

    餘秀華成為一個特殊的詩歌符號只是在無意之間,她不是有意識的。對她來說,寫詩不過是吃飯睡覺等本能需求之外的一份小點心,一開始很可能都甚至沒有發表的衝動。

    是真情緒,所以就象迷夢中的囈語,偏偏嘟囔得很文藝,她的消遣,比我們端著大架子,比劃著,醞釀著,甚至呲牙咧嘴,咬牙放屁吧唧嘴寫出來的優異,沒辦法,我們沾染太多了,跟我們比,餘秀華永遠是不成熟的,她並沒有我們更重視名譽地位金錢,所以她的詩是天然的,是她個人的,不需要太多的定位,也許哪天她不再寫詩了,一位渴望幸福的殘障村婦就沒人稀的罵了。

  • 24 # 霜含柿子鮮

    餘秀華的詩詞,網上爭議不斷,更多的是她頭上的標籤;“腦癱”、“農婦”、“婚姻”某種程度上成就了餘秀華。讀了幾首餘秀華的詩,我認為她的詩是;“自成一體”。

    什麼是詩詞,詩“言志”,詞“抒情”。詩詞基本概括以下四點;

    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由收集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

    “率時農夫,千耦其耕 其耕澤澤”。(千對農人在耕地 田頭翻耕鬆土壤。),

    還有耳熟能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詩人海子現代詩;“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都是集中反映生活,再對社會生活提煉。

    二、抒情言志的思想感情

    小松(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毛澤東《沁園春雪》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這類詩詞都是典型的詠物言志詩。

    三、豐富的想象

    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一)》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詩人展開了合理的想像,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圖景:婦女們拿著裁尺、剪刀為親人趕製衣物。

    徐志摩《沙揚娜拉》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鄭愁予現代詩;“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四、語言的音樂美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清·倉央嘉措

    在那東山頂上,

    升起皎潔的月亮。

    年輕姑娘的面容,

    漸漸浮現心上。

    黃昏去會情人,

    黎明大雪飛揚。

    餘秀華的詩有生活氣息,但缺乏美感;

    “風聲四起,一個人的模樣出現得蹩腳

    房子幾十年不變一下,柴禾背風向陽”

    “我們走過菜園,走過田埂,向北,去外婆家

    我跌倒在田溝裡,它搖著尾巴

    我伸手過去,它把我手上的血舔乾淨”

    這是記錄生活中狀態,將看到的事件記錄下來,如寫無修飾的日記。

    也有一些生活的感悟妙句,大多是嘶吼。詩句語言直白,粗糙,少了韻律回味,比如那首她的代表作;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

    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

    “磨眼裡喂進三月,桃花,一頁風流”

    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有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詩歌語言特別要求富有音樂性,包括節奏、音調、韻律等,音樂美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詩句節奏鮮明、音調和諧,符合一定韻律,吟誦動聽感人,具有音樂美。

    餘秀華的詩是記錄生活,對生活中某些事物的感悟和嘶吼。之所以為人所追捧,是人們需要勵志的偶像,這也是時代的產物。縱觀她的詩詞,畢竟缺乏詩詞所具有凝練語言,動聽的美感。

  • 25 # 逆風的夢

    詩如其人、其心、其情。一棵“搖搖晃晃的稗子”,在“不著邊際”的“胡言亂語”,如果非要加個名稱,應該叫“撕言體”。[祈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條怎麼做酥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