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文趣事多
-
2 # 蹲德忙叨叨
當下,大多數人活在焦慮裡,對孩子學習的焦慮只是種種焦慮的冰山一角。
為什麼焦慮不知不覺成了生活的標配?源自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慌,包括職業的、家庭的、情感的......沒有的,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得到的害怕失去。
所以,對孩子學習的焦慮,一部分來自家長自身焦慮的轉移。
自己體會過打拼的苦,上升的難,為家庭提供穩定生活的不易,自己無力實現的一切希望孩子可以實現,最起碼不要為生活所難。
在現有的教育資源條件下,競爭何其激烈,全社會都感同身受。以考試為人才選拔機制,不可避免存在片面性,而完善長路漫漫。雖不至於一考定終身,可沒有敲門磚,很多機會的大門就更難打開了。這樣的壓力之下,無論家長和孩子無法不焦慮。
還有的家長心有不甘,對孩子寄予厚望,試圖透過對娃猛雞,彎道超車,甚至實現階層的跨越。為了跳龍門,可能會進行超出孩子資質和家庭承受能力的嘗試,希望越大恐失望越大,伴隨深度焦慮。
簡單的安撫情緒,或者勸說家長不要焦慮,可能連安慰劑都算不上。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現實擺在那,就看怎麼去看待它。
我覺得,除了知識和專業技能之外,抗壓和掌控情緒的能力,也正在成為競爭一部分。可喜的是,這個能力是可以透過練習獲得和提高的。只要重視、練習起來,不難用穩定的情緒對抗焦慮。這不僅對學習考試,對充滿未來的人生,都非常有益。
-
3 # 良知是最好的法律
我是一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我小孩讀幼兒園的3年就是玩,沒有學習任何小學知識。感覺小孩在上幼兒園的時候除剛上的一個月,之後每天都是很開心,我夫妻倆除每天接送,其他也沒有任何負擔。但是上小學後,家長會很多,釘釘群、微信群、QQ群等特別多,由於怕錯過重要資訊不敢靜音,上班的時候手機不斷在響。在上班的時候、開車、坐電梯、爬樓梯等地方不斷在關注學校群,每天還要各種各樣的打卡(體育打卡、音樂打卡、科學打卡等)。孩子放學後作業又特別多,每天我們都是一個人做飯,一個人負責指導,天天忙到晚上10點。真是擔心孩子的健康,孩子對學習也很厭煩。我們一家自從小孩上小學後的生活、工作帶來很大的改變,我們夫妻倆都在上班,根本沒有時間精力應對,不知道這種生活要持續多久?真希望教育局能改改這種學習現狀。
-
4 # 王春華1985
因為我們對孩子給予了太多的期望。望子成龍成鳳。都想要孩子各方面優秀,而且方法不一定適合孩子,或者說方法錯了。事實上,第一步,我們受限制應該學會如何做父母,讓孩子成為自己主動學習的主人。學習是她們自己的事。我們要給他們提供無條件的愛,共情他們的感受,鼓勵她們做自己,好好說話,少說不說批評指責的話,審視自己的語言,不吼不叫,提高孩子的價值感自尊感,創造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環境,我知道改變很難,我正在進行中,感謝樊登讀書,我改變了很多。
-
5 # 多多隨筆
那可能是望子成龍或者望女成鳳的期望在作祟。又或是想把自己以前未完成的願望在孩子身上實現吧。他不會的,你比他還急還焦慮
-
6 # 雲兒的健康減肥分享
我是家長。我其實就不算是家長裡面非常焦慮的了,但還是有焦慮成分存在。透過朋友之間聊天和自我分析我覺得有幾種1、父母有攀比心,只要和朋友一聊天,別人家的孩子獲得金獎,練習冊裡,奧數、尖子生等刷了好幾遍了,自己的孩子還學校的都沒有做好,錯誤百出,就會焦慮。覺得一定要孩子學習好,不能輸給朋友,這樣才有面子2、就是父母自身文化不高,想望子成龍,所以逼迫孩子學習,希望他能走上高學府,完成自己的夙願3、知識改變命運,總覺得現在是競爭年代,沒有鐵飯碗,如果不好好學習,落後了,怕自己老了,無法給孩子助力。所以希望孩子將來有選擇的機會4、被其他家長和老師帶動氛圍,原本佛繫心,但身在這個討論你家孩子學什麼課了,等等被帶動起來的焦慮。最後,我覺得,還是平常心,不要忘記孩子的身心健康,根據孩子能接受的學習強度,去適當安排時間。孩子身心愉悅才能學習更上一層樓。孩子成熟時間不一樣,要慢慢陪伴成長。路漫漫其修遠兮,要細水長流,根據孩子學習能力慢慢澆灌,將來必會在不同的領域成才。
-
7 # 數學海洋
焦慮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原因:每一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願望,所以也替孩子擔心,然而學習又是孩子自身的事情,父母也幫不了什麼,從而,父母就開始焦慮。
隨著社會進步,生活質量提高,上大學的孩子越來越多,然而競爭也很激烈,從而擔心自己的孩子在競爭中無法突圍,從而產生了焦慮。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父母自身,其實嚮往美好,人皆有之,但是有些父母心態浮躁,有時可能攀比心理也在作祟,而孩子的表現可能不是那麼如意,對自身孩子缺乏自信,從而產生了嚴重的焦慮!
其實,解決焦慮的最好方法是自信。我們要相信自己同時要相信他人,信任自己的孩子能信,作為父母主要是為孩子做好後勤保障工作,讓孩子們大膽勇往直前,永遠記住對他人來說自己只能是一個參謀的角色,無法成為他人的執行者,所以給他人提出寶貴意見,同時做好自己該做的,每天開心,充實,我相信美好結果一定會到來!
-
8 # 桃花上飛舞
孩子的學習之所以會引起家長的焦慮。是愛之愈深,恨之愈切。家長在外謀生,知道世事艱難,唯有學歷高,孩子吃的苦才少。所以家長會為孩子的學習焦慮。
-
9 # 傲骨迎風
關心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是我們每個家長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之所以會焦慮,可能是因為望子成龍心切或攀比心理(或其它原因),個人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其特點,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依據孩子的特點,揚長避短,做出相應安排,例如孩子的的確確文化課學習跟不上,但畫畫不錯,就支援畫畫,愛好體育就支援在體育方面發展,這樣可能更利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希望孩子成龍成鳳光宗耀祖的心情,只會讓我們焦慮,以一種教育孩子成長為合法合格公民的心態教育孩子,可能更有利於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保持平常心。當然孩子能成龍成鳳那就更好了。
-
10 # 記憶中的大橡樹
你這個責問,問得好!你是個孩子,應該與我孩子歲數相當?但是我還是要解釋一下:第一,做父母的,對孩子是擔心的。你說的成績,起碼對於我並不重要,我自己工作做得還行,我根本不需要我的孩子來給我增光,那樣是對我的侮辱。但是為什麼我還是要看孩子的成績呢?原因是這樣的:人嘛,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任務。你作為學生,學習就是你的任務。如果你學習不好,是你不努力認真?還是父母遺傳的基因不好?如果當前你的學習任務你完成的不好,大人憑什麼相信將來你參加工作,就能做的不錯?(那個時候工作就是你的任務了)。
-
11 # 書寵
孩子的學習引起家長的焦慮,多半問題應該從家長身上去總結。因為一般都是孩子的習慣,沒有養成。如果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學習對孩子來說就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家長也不會焦慮。
-
12 # 嘻嘻輕鬆搞笑君MVP
有些時候兒孫自有兒孫福百自己要想清楚, 想開一點度,不要把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 那對他更沒有一點好處,因為學習也不一知定是唯一的道出路, 每個人都有一個醒悟的時機或早或晚, 只要版是他自己堅定的選擇,他不權做壞事,那麼他身體健康不就好了。
。推薦在孩子學習焦慮的父母可看看這本書《走出焦慮風暴》:父母內心的美好品質自然而然會影響孩子的內百在美好品質。最好的教育,是給孩子一筆寶貴的心靈財富,以及內在美好品質的度培養,這將對孩子一生受益。 建議讀一讀《走出焦慮風暴》這本書。寧波出版社。它是一本非常棒的心靈成長自助書籍,裡面講知了不少樸素的心理學道理和自助錦囊。無論對於孩子和家長心靈成長都會有長遠的深度的積極意義。“我們一定要清楚,很道多時候孩子也是成年人的“爸爸”。版其自性中的智慧都是一模一樣的,他們需要的只是父母的諦聽與深刻的理解。許多青春期孩子的心靈坑洞與焦慮的背後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父母在其兒童時期與青少年時期所給予他們的這份心靈財富。權”摘自《走出焦慮風暴》。
-
13 # 小嘎的媽咪
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焦慮多半來於跟風,現在孩子們的起點都非常高,各種專案的學習,除了學校的必修科目,家長還會給孩子報一些課外的,一週七天,幾乎每天都在學習,其實孩子學校的課程已經很多了,對於學習吃力的孩子來說,已經應接不暇,再分出精力上其他的補習班或課外班,孩子腦力和體力都吃不消,學習效果也就不盡人意,這個時候孩子就會產生焦慮,那麼這種焦慮也就導致了家長的焦慮,覺得孩子會跟不上,跟不上其他孩子的步伐,落後怎麼辦?其實,我們家長要依孩子的興趣量力而行,讓孩子放鬆些,自己也輕鬆些!
-
14 # 我的五音不全
現在很多孩子學習的時候會玩,寫一會兒感覺沒意思,就玩一會兒,這樣家長看到的就是,孩子一直在玩,沒有學習。所以都會焦慮暴躁。
-
15 # 多年在外努力拼博
我們家長都或多或少體會到了人生的不易,生活很辛苦,心裡有些願望已感覺很難實現了,特別是我們普通家庭的家長。由此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不要生活得很艱難、很辛苦,能做個有出息的人。
所以我們的家長(特別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都很關注孩子的學習,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努力學習,學習成績好,將來能考上個好大學。如小孩不努力讀書,或學習成績不好,很多家長就會焦慮,擔心小孩以後的生活該如何辦?擔心小孩不能成為我們家長所希望的那種人,那自己老了時的生活咋辦?如有不同觀點,請指教!謝謝!
-
16 # 悠然之家
孩子的學習引起家長焦慮主要是兩方面:
一方面孩子的作業做不完,怎麼辦?
寫作業是學習最重要環節,也是令不少家長關心而又頭疼的事。作業是一項必須當天完成的任務,家長一定要做好監督。
第一步要花一點時間去了解孩子每天做什麼作業?每天作業的量有多少?學校的作業放學前,老師會寫在黑板上或發在班級群裡。家長要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步做好時間管理,計算下每項作業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制定作業時間規劃表,因為作業每天是變動 ,可以在老師佈置作業後面標上時間。
有的家長說我已經寫了作息時間表了。作息時間主要是一天的有規律的生活和學習,這也是對的,對學生來說,在這個作息時間表裡作業這塊是大頭,必須重點抓的,不然談不上10點半睡覺,幾點鐘起床了。作業寫不完了,除了老師批評,晚上晚睡,早上也起不來,上學遲到等問題。
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作業的時間管理,可以叫作業動態時間管理。在制定這個作業動態時間管理,家長也要動腦筋的。要做到先易後難,先好後惡。就是把簡單的,孩子喜歡做的放在前面做,先讓孩子進入寫作業狀態,快速做完,可能比時間表裡的時間還要提前完成,那還可以多出一些時間去做後面的難題。孩子遇到可以問老師,家長也幫孩子一起動腦筋。做到合理的規劃才會有有效的結果。
孩子做作業習慣培養一般是1到3年級這個階段,家長要主動陪孩子做作業,作業不準做小動作,不準到處亂跑,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和時間觀念。習慣養好了,3到5年級從陪的角色轉到監督角色,6年級以後開始有自主管理意識,自己制定時間管理表,自己做好作業。這個時候家長就會不那麼焦慮了。
另外一方面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怎麼辦?
孩子學習目的之一就是考出好的成績。前面我說到作業的問題解決了,基本上考出理想的成績是可以的。但家長可能會說怎麼考不了前三名。這都是家長希望的,但我們也要根據孩子能力,每個孩子天賦和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樣的,只要孩子真正努力了,考到能力範圍的成績應該就是比較理想的。如果想在這個成績上再去提高一點,排名在前面一點,那現在很多家長做法都是補補課,多做題,多刷題。這些辦法也是要孩子能很好的完成學校作業後,有時間有精力再去做,如果作業都做的夠嗆,在補課的話只能適得其反,徒增焦慮。
培養好習的習慣,做好時間管理,家長做到心中不慌,孩子胸有成竹,學習自然就沒什麼好焦慮的了。
-
17 # 墨默s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有成就,好好學習,在以後的生活中能有更多的選擇,但大多數家長就是希望自己沒成功,沒實現的理想,希望在孩子身上實現,家長施壓,孩子反抗,從而引起家長焦慮。其實與孩子的溝通很重要,孩子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作為父母應該要清楚,強迫孩子去學習不喜歡的東西,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18 # 三養齋
我是一名教師,也是家長,對於這個問題有一定的思考。
我認為,孩子的學習會引起家長的焦慮,原因主要在家長:
一是家長平時關心孩子的學習太少,特別很少關心孩子的學習過程,只是偶爾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關心孩子的升學考試,所以,當發現孩子的成績與自己的設想有一定差距時,自然就會成生焦慮;
二是喜歡比較,總是不切實際的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因而總是看到別人的孩子的優秀和進步,看不到自己孩子優點和進步,所以,越是比較,越是焦慮。
三是對孩子要求太高,總是想當然地認為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多麼好,或者把自己沒有實現的人生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給孩子、給自己造成巨大的壓力。
所以,要想減少焦慮,就要切實地關心孩子的學習,瞭解孩子學習的過程,關心孩子的學習困難,發現孩子的進步,與孩子一起確定適合孩子實際的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給孩子的學習提供切實的幫助。
-
19 # 小馬哥4567
焦慮源自內心對孩子的期望過好。望子成龍要腳踏實地。陪伴,分享,做好的榜樣,給孩子最好的環境成長,才是克服焦慮的原動力。成長之路是不平坦的要有預案,要有計劃,要有平常心。要有借鑑,要有常遠意識,當然更要有毅力。
孫楊的媽媽,一路陪伴,才有冠軍楊的今天。偉大的母親都有嚴厲的模式,要給孩子成長溫暖的空間。
-
20 # 借一壺平凡
其實說到來,真正懂得如何去教育的父母實在太少了。父母和子女相差二十多歲甚至更多,由於社會環境的變化和科技水平的換代導致父母和子女的人生經歷完全不同。所以很多時候,父母按照自己的二十多年前人生經歷去教育處於現實中的孩子。如此一來,真正能讓父母和子女都滿意的教育實在少之又少。
回覆列表
一條路走的人多了,就會變成一條絕路。白熱化的教育競爭就是如此。
2、關鍵資源被卡住喉嚨的,需要官辦機構認可的,不能夠傳給後代的“財富”,就是一種虛榮。
3、普通人之所以活成普通人,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
我生於70年代末。我想和生於70和80年代的父母們談一個問題。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我們這一代人,除了個別家庭之外,我們的父母幾乎沒有在輔導我們的作業方面太費工夫。這中間存在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我們的50、60後父母,由於歷史的原因,大多數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另一方面,是當時的老師和家長的共識是: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同時也是老師的事,和家長關係不大。學習成績不好,要怪學生不認真不努力,或者老師沒教好,反正是很難怪到家長的。家長的責任,最多在督促孩子學習而已。
到了2010年代,整個社會的風氣倒過來了,學生家長完全成了中小學老師的下屬,對老師的話唯命是從,不敢有半點怠慢。在班級的微信群裡,老師以教訓下級的口吻教訓家長的事情屢見不鮮。每天晚上,學生做完作業以後,是家長先檢查,再簽字,然後才敢呈上老師御覽。如果作業有做的不對的地方,老師首先批評的就是家長,而不是學生。很多家長髮現自己成了一個每天晚上拖著疲累的身軀替小學老師檢查作業的馬前卒,而且還不能有任何抱怨,說話之前還要看老師的臉色。真是有苦說不出。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在生活水平急速提升,在社會上獲得財富和尊嚴的同時,面對孩子的老師,卻失去了尊嚴呢?
最明顯的一點,我想是因為,對比我們上學的年代,目前的中小學,以及高考的競爭已經趨於白熱化。如果說我們那個年代的高考是冷兵器時代,那麼現在的高考已經成為現代核戰爭,其技術難度和戰爭方式,都非以前的時代可以同日而語。現在的上學和備考,就像一場大規模的現代戰爭一樣,只有動員全部的力量,才有可能打贏。而在家長、學生和學校三方來說,最著急的應該還是家長。所以家長捋起袖子親自上陣,也就不足為怪了。
造成這一點的根本原因,還是家長三觀的問題。大多數的學生家長的思想實際上是沒有見識,並且極為懶惰的。這些人只知道讓孩子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以為這樣就能萬事大吉,給孩子一個穩定幸福的人生。實際上一條路走的人多了,就會變成一條絕路。白熱化的競爭,帶來的是時間和金錢的大量的浪費。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拼盡全力去讀一個普通的本科,已經是完全無法收回的投資,研究生就更不用提了,出國留學則是個更大的坑。
在我看來,這些家長就像紅了眼的賭徒一樣,全天下那麼多的投資品,只知道把所有的籌碼全押在一種投資品上,而且這種投資品的投資渠道完全被官辦機構壟斷,潛規則眾多,投資流程複雜,隱含各種不可控因素,回報時間超長,還完全不保證回報。最要命的是,這種極劣質的投資品,即使成功獲得回報,也完全無法傳承給下一代,每一代人都要重新被活剝一遍。
此話怎講呢?如果你投資了幾套房產,你老了以後可以傳給自己的兒女。如果你有一個公司,你可以讓兒女繼承家業。哪怕你只有一個不太爭氣的股票或者比特幣賬戶呢,你還是可以傳給自己的孩子,雖然現在被套牢,有朝一日還是有可能翻盤啊。這些資產,和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稍加思考便可以發現:兒女繼承父母的任何資產,都不需要付出努力,最多是辦個手續。但是文憑和工作是不能像資產一樣傳給兒女的。就算你是高考狀元,上了北大清華,光宗耀祖,紅極一時,你的孩子高考的時候,對不起,重新來過,考不上就是考不上。就算你是世界500強CEO,呼風喚雨,位極人臣,只要你是個打工的,你就不可能把位子傳給自己的兒女,因為這位子根本不是你的,而是老闆給你的。
上一段的最後一句點出了核心問題。為什麼大部分中小學生的家長非常痛苦?因為他們拼盡全力,在追求一些不屬於自己,需要官辦機構認可和賞賜的東西。在一個具有豐富投資知識的人看來,這種關鍵資源被卡住喉嚨的,需要官辦機構認可的,轉瞬即逝,不能夠傳給後代的暫時的“財富”,就是一種浮華和虛榮。就像整容臉,又花錢,又挨刀,好看是好看,可是根本上的基因沒有改變,下一代還是會很醜,還是要去花錢挨刀。
這讓我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話:“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有德之人,他的所作所為,是為那些實是在在的東西,而不是為了轉瞬即逝的浮華。在人世活的時間越久,就對《道德經》、《論語》兩本書的體會越深。
有很多的家長都非常憂慮,他們問我:既然上學不合算,那你說我們該怎麼辦?難道不上學了嗎?首先我並沒有說所有人上學都不合算。天分過人,可以輕鬆拿高分的學霸,還是可以去拼一拼的。資質一般的孩子,家長為他投入過多的資源,是要打水漂的,就像縣城馬路邊的一棟三層小樓,你再怎麼努力裝修,也就是一個如家,沒有可能是麗思卡爾頓。水平一般的學生,能考上什麼學,就上什麼學好了。在怎麼逼,意義也不是很大。逼急了,還會毀滅親子關係,重則跳樓自殘,輕則反目成仇,不划算。有逼孩子的時間和精力,家長去多賺一點錢,在大城市買幾套房留給孩子,可能對他的未來會好得多。
有很多家長的心態並不是很好。他們在逼自己孩子學習的時候,實際心理狀態是被兩個魔障所籠罩。
第一個魔障,是很多家長不是不知道給孩子留資產要好於讓孩子辛苦上學,但是他們有這樣一種心態,就是:“我當年辛苦上學,寒窗十幾年,苦盡甘來,才有了你今天的生活。你憑什麼什麼都不做,就能享福?”也就是說,他們從小吃過苦,就對“不勞而獲”這件事情,有一種仇恨的,恐懼的心態。就好像古代人說的,多年的媳婦兒熬成婆,奴隸翻身做主人,轉過頭來並不是善待弱者,而是把當年自己的苦難全部發洩在弱者身上。
第二個魔障,是很多家長逼孩子讀書,是出於“你考不好我很沒面子”,而並不是因為要考慮孩子的前途。儘管他們嘴上說“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實際上並不是。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面子要比裡子重要得多。他們寧可平時省吃儉用,也要在結婚的時候鋪張浪費,大講排場。他們平時可以對老人不管不問,當老人去世的時候,卻又大操大辦,極盡哀榮。他們也並不愛孩子。孩子也只是給他們長面子的工具而已。
普通人之所以活成普通人,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人生是非常短暫的,而能有機會陪伴孩子成長,又是短暫人生中不可複製的瞬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孩子一生中依賴你,需要你,也就這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這是多麼寶貴的時光!而有些人偏偏因為無法跨越自己內心的魔障,把這美好的時光活活變成了一個家庭的地獄。把本應充滿愛和溫暖的家庭變成了和學校老師共同虐待孩子的監獄和行刑室。
很多人不明白的是,一個人的性格,要比他的學歷、工作和擁有的財富,對他人生的幸福產生更多的影響。而能夠影響一個人性格的,除了基因,就是從小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如何對待他。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活在父母的監控、責罵、打擊之中,他的內心會成長為一個溫和、善良、堅定的人嗎?我不敢說沒有,但是會比較少見。生活在一個沒有愛的監牢的人,很大可能也會變成一個扭曲的靈魂。這場悲劇由此週而復始,一代一代惡性迴圈。
可見對待孩子的態度本身,要比孩子的學習成績重要得多。學習成績這種東西,就像是跑步、跳遠成績一樣,如果能拿金牌,就去努力一下,否則身體健康就好,不要強求每個人都去參加奧運會。反而呢,那些去參加奧運會的選手,因為訓練的強度過大,他們的身體到了老年也是一身的傷病,可能還沒有一個普通人的身體來得健康。而我們的教育制度,就是逼著每個學生都去參加奧運會,逼著每個孩子,不管他們天分如何,都要像奧運選手那樣高強度訓練,還要拉上父母做陪練。這怎麼可能會不痛苦,怎麼可能在成年後沒有後遺症呢?
我經常說,人生就像田忌賽馬。聰明人用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競爭。只有笨人才會用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競爭。所以人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盡最大可能去發揮,才能得到最大的成功,而其他領域,使用其他人提供的服務就好。明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是學習的料,就要儘早幫助他們找到身上的閃光點,去踏入更有優勢的賽道。而承認這一點並不可恥。
我也是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才知道我其實對社會簡直是一無所知。多年在學校兩耳不聞窗外事,使得我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才補上社會的一些基礎功課。在這期間,我遇到了很多真心幫助我的,社會上的老師。其中有一位同事,美國工程師,就給我講了一個道理,我覺得很有用。他說你這個人很聰明,但都是book smart。我覺得你更需要學習street smart。這個詞中文不好翻譯,就類似於Jimmy McGill (a.k.a. Saul Goodman)這種人的“街頭智慧”。
聽了他這句話後,我係統性地反思自己的人生,發現我真是缺了很多功課。由此,我也真誠地奉勸各位父母,如果說在這個世界生存需要一些智慧的話,這些智慧大部分都不可能從學校學到,而是從社會中習得的。所以如果孩子對真實的世界的興趣比書本更大,就應該讓他們進入真實世界摸爬滾打,而不是去趕鴨子上架,逼不願讀書的人去讀書。因為如果一個人不讀書就像沒吃飯,另一個人讀書就像吃毒藥,那麼勝負其實已經確定了。
談到這裡,這個話題的內容也就寫的差不多了。另外最後提醒各位父母,如果你們想盡早有孫輩,想要兒孫滿堂,就不要給孩子灌輸“上學是人生成功的唯一途徑”這種概念。因為被灌輸了這個觀念的孩子,他長大以後會傾向於晚婚晚育。即使生了孩子,也是和你們一樣往死裡逼他學習,而因為這一點,他不會生很多孩子了,一個就夠他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