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真書門

    分析一下楊修的取死之道和曹操處死楊修的後果得失。

    三國時期是戰爭時期,勢力間的力量對比至關重要。若不濟,就有覆巢之危。曹操廣納賢才,也是尋求壯大,勢力鞏固的方法途徑。投之者亦眾。

    楊修俊才,任曹操主簿,甚合曹操心意,主內外之事,嚴格說是曹操的心腹。

    常言伴君如伴虎,才氣高的人,思想活躍靈動,跳脫之間,才能處理各種事情,不被僵化。同是卻是自己的心性很難把握,這也是代價,所以,這個忠誠度很難被人理解和把控,再怎麼者楊修對於曹操的勢力還是比不的其子嗣。

    傳位之事,是古代家族第一大事,楊修從一開始就參與了曹植學業,其實在楊修認為這本是學術學習,業務關係,屬於技術手癢之類,曹植又甚得曹操喜愛,屬於同一派系,煩不得忌諱。但是卻是引發了各方牽動。

    其一,曹植考了好成績,被人說成楊修原因,自是不喜,本來對楊修也許感激,一鬧,翻轉了對楊修的看法。

    其二,曹操給楊修其父信說:‘’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 。直繩,說楊修想站在中間,行牆頭事,本來內外之事都交付與他,是他曹操的人,為曹操效命。被人借曹植之事給拉走,拉遠了,曹操頗恨。點名其父有教導之過,借血親參與之嫌。其實是內部鬥爭已經開始,都開始站隊了,縱然這產業是曹操掙來的。

    其三,楊修性情中人,也能明白其中關竅,行君之事,亦是忠君之事,一樣的重要不能缺之。當然,曹操不是皇帝,亦有暗的明的罵名,對楊修這種古代文人,身家性命效忠曹操,是個很大的考驗。想置身事外,已經不可能了。人家曹操的底給知道差不多了,你不依靠死命與他,並無他途。最後,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凡罪犯收殺。兩個罪,說了自己的底細,還與諸侯交往,有背叛之虞,收殺,就是說楊修是他的班底,布天下說明,處死他的原因。也是斷損了曹操的很大力量。在內部給了曹操重大的創傷,曹操自己亦是萬分痛惜。甚至關係到根本,影響到後代曹植,此時不處置楊修,曹操其危近矣,處置了楊修,依此建立的內部嫡系的滅亡定局立耳!

    楊修最後說: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我自己以為我會死的晚一些,也是自己自尋死路。其死,卻是與典韋,郭嘉之死有異爾。

    其餘與曹操的猜字,恃才放曠等等,皆是雞肋之事。

    君臣之事,古來演繹,忠誠於心,外行凡事。

    也是曹操的心眼有點小,一塊雞肋也容不得。

    楊修楊修,也是沒修到家。

    如此,如果我們是曹操,或者是楊修,就會對此有選擇的答案。歷史故事不會重演,但歷史會重演,感謝先人用生命人生,為我們開拓了路。

  • 22 # 再見理想

    楊修(175——219),字德祖,東漢著名文學家,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人(就是今天陝西華陰),太尉楊彪之子,從小聰明絕頂,恃才傲物。大家都知道的一個故事就是曹操曾經在自己花園的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來賣弄一下自己的才幹,但是楊修在有別人在場的情況之下,說丞相嫌這個花園的門太闊了!曹操知道之後怎能開心呢?還有“一人一口酥”的故事,我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的。試想一下,假如你是曹操,自己心裡想著什麼都有人猜得到,作為一個位高權重的當權者來說,就是一個忌諱。當然楊修的死不單單是太聰明,還有以下原因:1、曾經幫助曹植爭奪儲位,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廢長立幼是封建社會皇室的忌諱,在曹操與袁紹的鬥爭最終勝出的原因,就是利用了袁紹想廢長立幼造成他家內部矛盾,他是經歷著,更是目擊者,怎能容得下楊修呢?2、《後漢書》說到,楊修是袁紹的外甥,作為一個敵人的親戚,曹操不可能不提防,所以找機會殺楊修也是情理之中,3、沒有做好本職工作,從“雞肋”事件看出,作為一個秘書,應該為領導馬首是瞻,一切言行都要看領導怎麼安排,不能自作主張,擾亂軍心。明代李贄曾說“凡是聰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殺其身也”!綜上所述,假如我是曹操,同樣也會殺了楊修,因為無論是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還是現代的社會,一個人不能太聰明,否則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 23 # Lauren周

    如果是我,我不會喜歡楊修,我想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喜歡像楊修這樣的人,因為這個是人性。曹操是亂世梟雄,有很多有志之士投靠與他,說明曹操不是一個心胸狹小的,必定能容常人不能容之事。但是畢竟是人,是人就難逃人性。

    先來看看楊修的出身吧。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為人好學, 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當時曹操軍國多事,楊修負責內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說新語•捷悟篇》載四則楊修展才之事,他的才華曹操亦曾自嘆不如。

    但是楊修最大的毛病就是,出身太好,自視才華又高人一等,讓他恃才傲物,卻不懂得收斂鋒芒,所思所慮處處先人一步,又總是先人一步把別人的用意都說出來,還逢人便炫耀自己的才能。這些表現用現在的話說,太狂妄了,會讓人總是感覺很沒面子。真正聰明的人是會裝糊塗,心中明白,嘴巴卻不能說的額太明白。太過聰明的人,往往能看透領導的意度圖,這樣的下屬很讓領導感到心驚肉跳知。

    透過楊修的幾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楊修就是這樣的人。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記載的猜字謎,還有“闊字謎”和“合字謎”的故事,處處顯示楊修的聰明才智,但是也為楊修的最終結局埋下了種子。

    三國演義中記載的楊修是死於雞肋事件,而在《三國志》中,楊修的死因卻是洩露國家秘密,結黨營私。歷史學家考證的楊修的罪名不得而知,也可能有政治上的各種原因,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因為他太張揚。

  • 24 # 抱影無眠夜歸人

    無眠認為不論是誰站在曹操的位置上都會殺楊修。

    如果你身邊有一個你想幹啥,他總會看得通透,這人的情商還特別低,整天和你對著幹,作為領導你喜歡有這樣的屬下在你身邊麼?

    第一:楊修聰明麼?

    確實聰明!聰明得智商與情商不成比例!所以說聰明並不等於智慧。看破不說破,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曹盱是漢朝一位能歌善舞的打擊樂藝術家,在漢安二年(公元143年)端午節的祭祀潮神的儀式上,作為表演者的曹盱不幸落水。他的女兒在江邊尋找了她的父親十七天,仍然沒有任何訊息。無奈之下,只有十四歲的曹娥,跳入水中,三日後曹娥抱著她的父親,兩個人的屍體浮出水面。

    為了紀念曹娥的孝行,人們在此立碑。

    曹操與楊修經過曹娥碑,碑的背面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問楊修:”知道啥意思不?“楊修說:”知道。“曹操說:”你先別說,我猜猜。“結果走出三十里,曹操才想到答案,兩個人寫下答案一對,果然一樣。是”絕妙好辭“四個字。

    如果是曹操問司馬懿,司馬懿會怎麼回答?八成是”不知道“。

    《孔子家語》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孔子要出門,突然下雨。他的門人說子夏(卜商)有傘,孔子說:“子夏這個人,比較摳門。既然知道他的缺點,何必去難為他呢?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友誼才能天長地久!“

    可以腦補一下,孔子的弟子們當時都會豎起大拇指說:”老師說得對!”哈哈!

    孔子將行,雨而無蓋。門人曰:“商也有之。”孔子曰:“商之為人也,甚恡於財。吾聞與人交,推其長者,違其短者,故能久也。”第二:楊修作為曹操身邊的主簿,不該參與曹家的世子之爭。

    臣下參與立儲之爭是當權者的大忌,楊修站在了曹植一邊,觸犯了曹操的忌諱。曹植雖有才氣,平時卻放蕩不羈又愛喝酒,反觀曹丕倒是中規中矩,曹丕被立為世子其實是曹操的正確選擇。

    楊修為曹植的謀劃,在曹操看來心裡自然不舒服。

    第三:這一點是最重要的,猜中“雞肋”,擾動軍心

    曹操與劉備在漢中對壘期間,一時無法取勝,進退兩難之際,口令官來詢問值夜的口令。曹操看到碗中雞肋,脫口而出把口令定為雞肋。

    “聰明的楊修”看透了曹操的心思,開始收拾行李,士兵們問他怎麼回事時,他給士兵們解釋說:“主公之所以用‘雞肋’為號是因為進不能取勝,退又怕成為別人的笑柄。放心吧,明天就該退兵了。”

    士兵們收拾行裝驚動了曹操,於是曹操將楊修殺掉了。

    如果你是楊修,你應該怎麼做?你既然洞悉了曹操的心理,就該去給他分析形勢,讓曹操有一個可以退兵的臺階,其實這就是高情商的體現。

    綜合以上幾點,如果你是曹操,你會殺楊修麼?答案顯然是會!

  • 25 # 淡然的藍精靈

    為了防槓,答主必須要強調,這個“不會”,完全是基於答主個人——包括她現有的一切認知、性情和行為習慣——處於歷史上的曹操(沒有“雞肋”的橋段)的位置時,最可能做出的選擇。

    鑑於答主是個生長在多年和平環境中,從記事起一直接受國家常規教育的普通公民,ta認同如下幾個基本觀念:

    一、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它永遠是目的,不是手段,一切單純為了政治目的,隨意取人性命的做法都是在草菅人命——除非對方真的做了有悖天理人倫的惡事。

    二、以行為而不是思想定罪(更何況是死罪),如果一個人僅僅在觀點上反對我(或僅僅是意見相左),而不是採取了實際的行動,我不會因此要他的命。

    三、罪刑相當原則,也就是犯多大的錯,給予多大的懲罰,強姦殺人顛覆政權之類夠得上極刑,盜竊詐騙重婚棄養等行為就不夠,不能因為個人好惡就隨便給人定罪(尤其是死刑)。

    所以,從上述幾條來看,楊修在我這裡怎麼也夠不上“死罪”。

    他一沒殺人放火,二沒篡權謀逆,也就是賣弄賣弄小聰明,耍耍嘴皮子。再說他不過是個誇誇其談“名流”,殺了他對政局沒啥影響,卻會讓輿論對我非常不友好——殺孔融、邊讓的前車之鑑還在呢,無論從哪方面看,殺他都沒什麼收益,不如不殺。

    說他是曹植的死黨挺冤枉的——他和曹丕關係也不錯啊,不過就是給曹植自作聰明出了幾個看似高明實則作死的點子而已,對政權穩定的影響微乎其微。

    說他跟袁術沾親帶故可能對我不利就更扯了,袁術對我而言都是“冢中枯骨”,我還會把他一個並沒有什麼威脅的親戚放在眼裡嗎?曹阿瞞這點自信總還是有的!

    說他妄揣上意,口無遮攔,這點確實比較討厭,但我多半也就給他換個離我遠一點的崗位,實在忍無可忍就讓他辭職滾蛋,還不解氣就把他關幾天(讓滿寵好好教育教育這小兔崽子),削他一頓,多罰他點錢什麼的——這樣我出了口惡氣,還豐富了自己的小金庫,何樂而不為呢?

    從個人情感的角度講,由於我自己是個特別平庸,完全沒有才華和聰慧可言的人,因此對於聰明人——不管是“小聰明”還是“大智慧”,以及那些才情出眾者,一向會多幾分寬忍——只要不是真的品性惡劣,對於一些小節(比如毒舌、碎嘴、傲嬌之類),還是願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的。在我看來,這些“天選之人”既然享受了上天的恩賜,在性格上有缺陷才是正常的,既然我願意欣賞他們的才,也就應該包容他們的這些瑕疵。所以,聰慧機敏、才華橫溢的楊修,還是會多得到我幾分容忍的。

    歸根結底,我遠非曹操那樣的雄主,永遠不可能是一個果斷、狠辣的領導(我更像是一個超級弱化版的袁紹),如果把我放到三國亂世當主公,我肯定活不過一集,坑自己的同時還坑一波下屬……曹操可以為達目的,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一個小小的楊修可以說殺就殺,眼皮都不眨一下,我卻決計做不到這點。

    最後還有一點小小的補充,完全是個人看法:楊修的種種“小聰明”有一部分是他故意“作”的。換言之,楊修是個聰明人,他對自己的結局是有預判的,知道自己這樣“作”遲早有一天是要被清算的,不然也不會在臨死前說自己“我固自以死之晚也”,但他還是選擇去“作”而不是低調做人,我認為這是他身上的自毀傾向——也就是“死亡本能”在作祟。

    魏晉士人(主要是文人)中,很多人身上都有種“末日狂歡”的味道(比較典型的例子有楊修、孔融、嵇康,以及某位喜歡裸奔的怪咖)——我不知道明天怎麼樣,我反正完全看不到希望,我也無力改變這個混亂的世界;我知道我總有一天會死,很可能還不得好死,那我還有什麼必要謹小慎微,低調做人呢?乾脆做自己吧,乾脆為所欲為吧,乾脆語不驚人死不休吧,乾脆把我自己最異於常人的地方都展示給世人吧!至於我會不會因此取禍,我不在乎,反正逃不掉的終究逃不掉,再說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只想自己爽夠了,然後就去死,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我知道我明天會死,就讓今天的我let it be。

    這樣一想,我對楊修這樣的“作男”倒又多生了幾分憐憫甚至黑色幽默來——既然你已經這麼絕望,這麼不在乎生死名節,我又何必殺你,讓你解脫呢?你就帶著這種絕望活下去吧,我就靜靜看你表演,看你如何遊戲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豆腐乳用來炒什麼菜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