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你試試看
-
22 # 彎弓射蒼穹
包拯做過的最高職位是樞密副使,中央決策機構的9個成員之一,按照宋史來看,樞密副使是從二品官。包拯史載最後的實授官職是三司使,樞密副使,前者接近現在的經濟部長,後者差不多是軍事系統的副長官(不過宋代控制軍隊極其嚴格,並沒有多少實際調動部隊的能力)
-
23 # 異聞集
1、包拯做過的最高職位是樞密副使,中央決策機構的9個成員之一,按照宋史來看,樞密副使是從二品官。包拯史載最後的實授官職是三司使,樞密副使,前者接近現在的經濟部長,後者差不多是軍事系統的副長官(不過宋代控制軍隊極其嚴格,並沒有多少實際調動部隊的能力)。
2、包拯任開封府尹的時候,是正三品官。包拯在任開封府尹前是江寧府尹(從三品)後於嘉佑二年升任開封府尹(正三品)。 開封是首都,所以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長。
3、 死後追授禮部尚書,為銀青光祿大夫,宋制諸銀青光祿大夫,籤書樞密院事,觀文殿大學士,太子少師、少傳、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左右金吾衛、左右衛上將軍,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開國縣公,柱國,為從二品。
-
24 # 安揚48782577
包拯最高當過開封府尹。而且,只當了很短的幾年。
開封府尹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長。一般也入中央委員之列,但還是部長隊別。
總有人說包拯為包相。這個有點不切實際。宋朝的時候,中書、樞密、三司分掌政、軍、財三大務,這三種的,可謂丞相。可惜包拯都沒有當過。
-
25 # 亂世梟雄73551424
1、包拯做過的最高職位是樞密副使,中央決策機構的9個成員之一,按照宋史來看,樞密副使是從二品官。包拯史載最後的實授官職是三司使,樞密副使,前者接近現在的經濟部長,後者差不多是軍事系統的副長官(不過宋代控制軍隊極其嚴格,並沒有多少實際調動部隊的能力)。
2、包拯任開封府尹的時候,是正三品官。包拯在任開封府尹前是江寧府尹(從三品)後於嘉佑二年升任開封府尹(正三品)。 開封是首都,所以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長。
3、 死後追授禮部尚書,為銀青光祿大夫,宋制諸銀青光祿大夫,籤書樞密院事,觀文殿大學士,太子少師、少傳、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左右金吾衛、左右衛上將軍,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開國縣公,柱國,為從二品。
回覆列表
在中國歷史上,因為法律而流芳千古者甚多。但是若論知名度之廣,在百姓心中地位之高,無人能出包拯之右。一提起包公,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秉公斷案,他是中國人心中公平正義的化身。
棄官盡孝
在著名的包公戲《鍘美案》中,包拯曾發自肺腑地勸告秦香蓮“教子南學把書念,千萬讀書你莫做官”。雖然這只是一句戲劇臺詞,卻十分符合包拯的風格與經歷。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僅二十八歲的包拯考中了進士。“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考取進士意味著取得了做官資格,從此便可以飛黃騰達了。
多年之後,包拯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依照禮法虔誠地為父母守喪。守喪期滿之後,包拯仍然不願意做官,家鄉親友見狀,多次勸慰包拯出仕。過了好久,包拯才接受了朝廷任命,赴天長縣任知縣。在天長知縣任上,包拯審理的一個案件被記載下來。一天,有個人來縣衙告狀,說有人把自家牛的舌頭割掉了。
彈劾權貴
包拯擔任數年地方官後,因為政績卓著被調回京師,擔任監察御史,後又升任一系列官職。包拯立朝剛毅,遇有不平,便直言彈劾。貪官王逵,酷虐百姓,包拯連續七次上疏彈劾他。宰相宋庠,任職七年,無功無過。
宋仁宗是歷史上頗為賢明的皇帝,但他極度寵愛貴妃張氏,甚至一度想廢掉皇后改立張氏為後。張氏的生父張堯封去世得早,伯父張堯佐便成了張氏孃家最親近的人。張氏想抬高自己孃家的勢力,以鞏固自己在後宮的位置,不斷給宋仁宗吹枕邊風。
宋仁宗火箭般提拔張堯佐使得朝野譁然。用包拯的話講,“制命始下,物議沸騰”。身為御史,包拯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怒火。
宋仁宗接到奏摺後,仍無動於衷。包拯又第三次上疏勸諫。他直言批評皇帝封賞張堯佐“求之前代則無例,仿以人情則不安”。不僅如此,進殿面君之時,包拯更是犯顏廷爭。據記載,有一天上朝之前,張氏送皇帝到殿門說:“官家今天不要忘了封張堯佐為宣徽使。”皇帝滿口答應。
獻策國防
除了彈劾權貴,包拯還對北宋的國防多有建言。契丹長期是北宋的心腹之患,宋真宗時期,更是屈辱地簽下“澶淵之盟”,靠著每年給契丹“歲幣”來求太平。以當時北宋政府的收入而言,花這點錢來買太平,比花錢作為軍費與契丹開戰要划算得多。
有一次,包拯奉命出使契丹。契丹令其官員責備包拯:“聽說雄州(北宋邊境城市)最近新開了便門,是想引誘我的叛民,刺探我們遼國軍情嗎?”包拯正色答道:“你們涿州也曾新開城門,要是刺探軍情用得著開便門嗎?”契丹官員只好“但言極是,頗有愧色”。
包拯一生,多次與契丹打交道,這讓他對宋朝國防有了深刻認識。當時,北宋實行“守內虛外”的國防戰略。雖然契丹與宋朝長期無大戰,但是宋朝仍在北疆常年重兵佈防。此舉造成中原腹地空虛,還給國家經濟造成很大壓力。
不但如此,包拯深知北疆無險可守,成敗重在選將。為此他多次上疏朝廷,請求慎選良將鎮守北疆。他彈劾當時代州守將郭承佑“累任無壯,朝野公知,物議喧然”,告誡朝廷代州之職“不可輕授”。
包拯的國防建議一語道出了北宋國防之弊。遺憾的是,朝廷最終未能重視他的建議。幾十年後金兵南下,宋朝正規軍腐朽不堪。
權知開封
提起包公,不能不提開封府,這是他揚名四海的地方。宦海沉浮二十年後,包拯在將近六十歲的時候被任命“權知”(暫時代理)開封府,任期不足兩年而已。但在開封任上,包拯的確幹出了一番業績。
自古京師地方官最難當,天子腳下,面對滿朝權貴,凡事都需謹慎。包拯受命後,保持了剛直不阿的作風。當時,京師權貴們為了修園娛樂,私自侵佔惠民河,導致河水淤塞,引發了洪水,包拯將其悉數拆毀。
包拯平日不苟言笑,他公而忘私,做人坦蕩,不與故人、親朋私下來往。不過,雖然疾惡如仇,但包拯絕非酷吏。他曾上疏朝廷不要讓苛虐之人擔任司法官員。雖然身居高位,包拯的衣服、飲食、日用卻和布衣百姓無異。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這是包拯唯一傳世的詩作,可謂詩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