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望仙閣錐問:
1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87557254349

    關心父母是長期的事,不是每天圍著轉,要看情況打一個電話也好,知道他喜歡吃的有新鮮的買點東西給他吃那也是關心,總之除工作之餘,要笑盡到老那就夠了。

  • 2 # yaoyu1

    如果所謂孝敬就是對待父母長輩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孝順和忠敬的話,那我就應該是一個孝敬的人。如果按照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孝圖所示的標準衡量,我的孝敬就還遠遠不夠。現在我心理常常有種隱隱的自責心理,那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內負。為此,我把對於父母的內負完全轉移到善待父母的兄弟姐妹上,具體表現就是平常電話問候一下,過時過節去看望看望,接濟一點零花錢等等,我也不知道這些算不算孝敬的表現。

  • 3 # 妙真613

    我不算孝順,我小時候 ,母親身體不好,經常讓我幫她乾點利索能及的活,我經常朝她發火,不耐煩,母親帶病給我們做飯洗衣服等等,還閒她嘮叨,在我14歲的時候,母親去逝了,多年來經常看別人的母親,享受天輪之樂,我心裡難受,覺得自己小時候特別混蛋,母親去逝了,永遠的消失了,我父親嚴重重男輕女,我的災難噩夢也開始了,我是在他的拳頭.皮鞭.辱罵.歧視.白眼.謠言.疾病.恐嚇下長大的,出門經常不想回家,不知道啥時候能捱打,沒有安全感,我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我特麼恨他,背後也狠狠罵過他,甚至經常想殺了他,但是我只要手裡有錢,我就給他買穿的吃的,心裡就是恨他,有的人勸我,我聽不進去,我就向他們發火,後來走進了佛法,經常讀經,知道什麼叫感恩,對待自己的父母都不敬,還拜什麼佛,漸漸的我想明白了,人身難得,是他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是他給了我人身,他在不好,也沒把我扔了,還讓我在這個家裡長大了,以前聽別人說過,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我就感覺她們說的不對,現在明白了,不管他做錯過什麼,就憑他給了你人身,這個恩,你就永遠償還不起,更何況他還把你養大,供你讀書,別人在好,她們管過你什麼,有時候我看書,就想起那些沒有文化的人,就感恩父親,是他供我讀完4年級,不然我連字都不認識,怎麼讀經,我開始懺悔對父母的不敬,以前愚痴沒有智慧,就知道恨抱怨,佛經裡有一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說的太對了,現在經常懺悔,想孝順父母,沒有機會了,在夢裡想知道他們在哪,想知道他們過的好不好,想和他們說對不起,可是摸不到看不到,心裡酸酸的,讀經背咒和超拔給父母,讓她們早日解脫離苦得樂,我現在經常去看失去兒女的老人,想以兒女的感覺來安慰他們,給她們買吃的穿的,順便給自己有父母的感覺,來安慰自己,和她們其樂融融,奉勸現在有父母的朋友,趁現在父母健在,抽空經常去看看她們,給她們心靈安慰,讓她們心裡感覺不空虛寂寞,這才是他們想要的幸福,不是給他們點錢就打發了,這不全是孝順,這只是孝順的一部分,有時候她們想要的並不都是錢,只不過她們不說,別閒他們嘮叨,這個才是她們對你們最真實的愛,是你們不理解,因為他們年紀大了,記憶力下降,說過的話,轉身就忘了,感覺沒說,所以他們給別人的感覺就是磨嘰,其實這是她們對你最真實的牽掛,她們對和她們無關的人,,絕對不會這樣子磨嘰的,因為別人對他們來說是外人,經常回家看看父母,等他們走了,就真的消失了,在也不回來了,那時候你才感覺她們的嘮叨,有多溫馨了,在想要可就真沒有了,為了以後不後悔,珍惜當下吧,個人體會

  • 4 # 紅姐閒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和榜樣。我父母就是很孝順的,從小聽著他們孝敬長輩的故事,看著他們所作所為長大,很早就明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怎樣算孝敬?分享下我的觀點,首先,把自己的日子過好,讓父母放心。兒行千里母擔憂,就怕我們過的不好,有什麼危險,所以我認為先不要讓父母擔憂我們的日子。其次,多陪陪父母,不在身邊的多打打電話,發發影片,別讓父母有孤獨感。正如那首“常回家看看”唱的一樣,父母在的嘮叨才是最動聽的。特別是父母只有一位健在的,最怕的就是黑夜,除了電視的陪伴,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我一直記得父親每次下班回來,都要先去奶奶屋,睡前在去一次,以前不明白,前年父親也走了,留下母親一個人,有一次母親跟我說,“晚上靜的連個人說話都沒有,悶的”,這時我才頓悟,陪伴的意義。最後,尊重父母好的習慣和傳承。父母漸漸老去,他們活了一輩子,自然有些好的習慣和傳承,我們不僅要尊重還要學習和改變。比如說,父母親節儉了一輩子,那我們也不要浪費,父母有早起的習慣,我們也盡力去改變自己。父母最開心的事,就是自己教的孩子們還能用,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也會成為我們一代代傳承。

    莫問孝不孝,看看父母笑不笑?

  • 5 # Z空城舊夢憶悲傷

    我覺得自己還算孝順吧。雖然物質上給予的太少,但是在爸媽最後的日子裡,我給予了她們最需要的陪伴。

    爸爸是腦血栓後遺症患者,生活半自理,一直有媽媽細心的照顧,六年後的冬天病情復發嚴重了,白天還好,夜裡睡著睡著就會突然坐起來,然後再躺下,也不知道蓋被子,媽媽就一次次起來給他蓋好。有時候爸爸還會拉倒床上,媽媽也是六七歲的人了,夜裡還要起來擦洗。

    當我知道知道這個情況,夜裡我就住在孃家照顧爸爸,白天回去給孩子做飯,整整一個冬天,除夕在家包好餃子,夜裡又過去賠爸媽,初一五更回家下餃子。我們老家都是初一五更吃餃子。

    年後正月十七爸爸就去世了,兩年後,媽媽得了胃癌,我用了半年時間。陪媽媽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

    公公是突然去世的,婆婆也是腦血栓,大小便不能自理,也能走幾步,不過她不敢,老了還有病特別粘人,老公有時候急了發脾氣,說你明明能走,非要動一下就讓人攙著,每天把胳膊一架,就像皇后娘娘一樣。前面是急說著說著就開起了玩笑。

    我就說,你急什麼呀,你都沒我伺候的多,像她們這些偏癱病人,有幾個賀八十的,還能活幾年,有點耐心。

    後來,老公對兩個孩子說,將來你們一定要好好孝順媽媽,她對你爺爺奶奶比我都孝順。

    現在四位老人都離開了我,對他們雖然算不上多孝順,起碼我問心無愧。

  • 6 # 愛花人1956

    我覺得我對父母,還算是孝順的!我的父親臨走時,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對不起你”,我當時就哭了。因為小時候,我比較淘氣,父親恨鐵不成鋼。經常打我罵我,成年後我很理解父親當初的心情!對父母都很好!父親看到我的進步,應該是很高興。而且那年我女兒正好上大學!我的父親就是那一年走的。現在我們兄妹,對我母親都很孝順!!!

  • 7 # 溪谷幽蘭7101695

    謝邀答:我對父母絕對有孝心(捨得為父母高價聘請兩個保姆照顧十幾年,花光了我上百萬的資金),但是我對父母在照顧上是有心無力的,我自己不能獨立照顧父母,因為他們都是完全不能自理的人,癱瘓臥床!父親三年前走了,在父親最後時光,我一直陪伴父親直到進入搶救室不讓家屬陪床。母親現在病危一直在搶救室搶救,疫情期間不讓家屬探視我也無能為力,前期一直由保姆照顧,母親痴呆17年(非典時期就有苗頭),癱瘓臥床三年,好的保姆已經不好找了,我自己一個人又抱不動我媽,但是保姆脾氣很大,什麼都由她說了算,最後將母親喂成嚴重的營養不良渾身浮腫,現在每天要在醫院輸營養液維持(保姆自己到吃得又白又胖),這一點也是我對不起母親的,母親如果過不去這一關我會後悔的。

  • 8 # 君維建偉

    百事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美德;一個人孝與不孝,首先看自己的品德如何;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對整個家族都會憐惜,更可況養育自己的父母呢;我是一名上班族,只要一有時間就回家看看,給她們買些物品,星期禮拜天回家幫忙他們種地,搞生產,有時候還得請假回家幫父母搶種玉米,花生等怕誤了農時。所以有時候悟空問答白天都沒有時間看;時光流逝一轉眼幾十年過去了,但是我從來沒有和父母紅過臉吵過架,依然如故;我覺得這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吧。

  • 9 # 木子初然心依舊

    感謝邀請。個人覺得還行吧。也許是年齡的增長和經歷的太多,使我深刻領會到父輩們是多麼的不易,一直以來都是盡最大力去有效陪伴他們,用心聽他們講屬於他們的過去、他們的經歷……在時間合適的情況下會做些他們喜歡吃且捨不得買的菜……陪伴他們到周邊走走散散心。

  • 10 # 東方廣明

    沒有父母,就沒有子女。所以,要知道感恩。古語曾經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父母再不濟,也要想辦法,不辭辛苦的把兒女養大成人。這都是所有做父母的天性。兒女長大以後,如果嫌棄父母,那就是兒女不孝順。再加上個兒媳不尊敬公婆,還有打罵父母,那就是大逆不道了。按過去說法,早晚要遭老天報應的。百善孝為先,沒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兒女。現在的父母,過分的寵愛子女,兒女早晚都會忤逆不孝。要永遠牢牢記住,就是父母千般不好,一定不要打罵自己的父母。否則,連畜生都不如。

  • 11 # 1143160127吳世金

    “你覺得自己對父母算孝順嗎”?覺得孝順,與實際是否孝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覺得孝順”的人很多,這些人,是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特別注重在親戚朋友之間,鄰里之間表現自己。

    “覺得孝順”,就是自己要親朋好友,鄰里之間,覺得自己是非常孝順的!重點讓人覺得,並非自己孝順!

    在我們村民小組,有一戶姓簡的人家,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三個兒子,都住在我們村民小組!三個兒子,讓人“覺得他們非常孝順”!

    每年的每個節日,父母每年的生日,三兄弟都要輪流辦酒酬謝客人!每年的節日,主要是收女二的錢,內親兄弟姐妹的錢!生日收的錢相比之下,還要多一些!

    客人來的時候,一家人談笑風生,和和睦睦,一副其樂融融!酒席過後,不再是豔陽高照,而是烏雲密佈,把父母收到的錢,一律沒收,好吃的食品,佔為己有!

    更讓人氣憤的是: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不但要父母做事,而且還會粗暴地訓斥!

    “讓人覺得不孝順”的人,並非不孝順!在我們村民小組,一戶姓李的人家!很少給父母辦過生日酒席!逢年過節,也是過流水客(親戚之間,沒有固定在哪一天)!在親朋好友面前,一家人顯得平平淡淡!

    正是這樣的平平淡淡,他們一家人,才沒有勾心鬥角。父母的錢,孩子們不過問;父母好吃的食品,孩子們不會去拿來吃;他們不要求父母做事,他們不大聲高氣地責怪父母!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我們村民小組,也有三個這樣的人家!這三個人家的孩子,單身不是他們的錯!這是上天不眷顧他們!

    他們為人忠厚善良,一生勤勤懇懇,有錢,有房,就是與婚姻無緣!

    因此,對父母是否孝順,不應該有“娶妻生子,無後為大”!

    傳統的孝順,“成家立業”為前提,不知道害苦了多少父慈子孝的孩子!他們的善良,蒼天可見!

    對父母孝順的評價,自然要去其糟粕——自己覺得,或者讓別人覺得!自然要拋棄世俗的偏見,傳統的觀念——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子孫滿堂……

    孝順父母,就是贍養父母,夫妻恩愛,撫養孩子,只要盡到了責任,盡到了義務,就是孝順父母啦!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不是說,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都是為了孩子!而是說,父母即使有錯,孩子們也不能夠糾結,不能夠記恨,孩子們都必須做到不計前嫌,原諒他們,孝敬他們!

    孝順父母,“你做到了嗎”?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和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樣,盡到了贍養責任,夫妻責任與共,撫養孩子!

    一個家庭的穩固,就是我們的愛,就是我們的孝順!

  • 12 # 千予斐

    比起父母給予我的,我做的永遠都不夠。我知道,最好的孝順就是在父母老去時,溫言細語的陪伴,端茶遞水的伺候。這些,我都沒有做到,那,其他的給的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 13 # 趙紅傑

    我覺的對父母算是孝順的,我的父母在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離婚了,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媽媽又再婚了,當然繼父不親,媽媽也因為偏心妹妹而煩我,對我就像外人,在我心中,從來都沒有孃家的好印象,成天在想,只當沒有媽媽就行了,沒媽的孩孑多了,不是也要堅強的活下去嗎?有時在媽家吃一頓飯,繼父都說我吃的太多,媽也反白眼,不願我在她家吃飯,也就過年走親戚時吃一次飯,看見人家都是高高興興的走孃家,我就很羨慕,人家都有親的媽媽,除了過年和媽有事叫我去,我從不願去孃家,後來,媽快八十的時候,早已偏癱十幾年的媽媽,繼父有病時不能照顧了,他家的孩孑更不管了,叫我把媽接到了我家農村裡來了,號稱老了也不會來我家,也不會讓我管,死也要死在繼父家的媽媽,被他的兒女掃地出門了,媽媽和這個繼父過了四十多年了,這麼多年的工資養活著繼父家的三個孩子,我們兩個女兒出嫁了就不管了,繼父說他的兩個兒孑會給我媽養老,到頭來連他的親父親都不想管,更別提不親的後孃了,我早就給媽說過,你老了繼父的孩子不會管你的,媽不信,說老了不用我們兩個女兒管,到現在她也覺的來我家不是她的初衷,也沒辦法,你就是想死在繼父家也不行了,他的孩孑說了,必須讓他們離婚,他們對我媽是生不養死不葬!為此,媽剛來時就哭了幾個月,想起這事就哭,繼父的老婆早病死了,是媽的到來和繼父還他前妻因看病欠的錢,還了三年多,一直都是他的工資低媽的工資高,幫他養著他的三個孩子一個老孃,又幫他在老家蓋了兩座房,繼父說老了好去養老住,結果兩個兒孑一人一座,沒有媽的房,媽才知道是在騙媽,之後又說女兒嫁人就是潑出去的水,是人家的人了,老了讓這兩個兒孑給你養老,結果一切都泡了湯,最後媽媽是淨身出戶,被迫離了婚,被繼父的家人趕走了,媽只拿了四個被孑和她的舊衣服就來我家了,家裡的空調啥的一切電器傢俱東西都留給了繼父,但屋裡的東西沒一樣是繼父買的,他媳婦也承認,媽說繼父照顧了她十幾年,好看電視,怕繼父不好受,再有病了,就沒要所有的東西,在我家三年多,我重新給媽買了空調,輪椅等,媽不能自理,每晚都拉在床上,我每早都要收拾尿不溼,給媽擦掉身上的大便,洗刷小鋪的,為媽端水洗臉刷牙洗腳,晚上脫衣早上穿衣穿鞋,每天如此,媽又脾氣不好,有時哭有時大喊大叫,有時故意拉的滿床滿身鞋上身上都是大便,讓我生氣的收拾半晌,媽也胖也重,累的我滿頭大汗,媽看了才解氣才高興,就怕我能歇一會兒,她覺的累死我也應該,我越累她越高興,因為誰讓我領了她的工資,誰讓她生了我呢!不找事讓我忙她的心裡就不平衡,不好受,當時我還種著地,老公常年不在家,這樣的媽人們都說世上難找!農忙的時侯,我有時抱怨幾句,我說,你看成天我累死了,媽說,你累死和我有啥關係!誰叫你忙呢!你不會不忙?嫌累叫我去養老院!可媽的工資去養老院也不夠呀!妹妹在外地工作,一年來五天看看就走了,當然也不出錢了,直到三年多媽媽八十=歲時因病離世,我一直在她身邊,還把媽葬在了我家的地裡,我覺的雖然媽媽一輩子都討厭我,只親妹妹,但我會把她好好伺候到老,讓她知道誰親她,讓她知道她指上了誰,讓她知道我把她當成了媽媽,證明我有用,我盡到了女兒該盡的責任,我也覺的心安了,願媽媽在天堂安息!不再受病痛的折磨,如媽所願,像小鳥一樣想飛到哪就飛到哪吧!

  • 14 # 曦陽Zzz

    儘管小時候的我調皮搗蛋,但成年後的我還算懂事。母親患病治療期間,都是我一手照顧,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輔以飲食調理。所以,每次治療,母親的各項指標都達到標準。出院後,我返單位上班。期間利用節假日回家探望父母,我會將該家務收拾乾淨,給媽媽洗頭洗澡,幫她修剪頭髮,換上乾淨的衣服。母親去世後,我也會利用假期回家探望父親,臨行前做好一切家務。父親患病期間,也是我一手照顧到他走的那天。仔細想想,還算孝順。我沒有愧對父母,也沒有給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遺憾!

  • 15 # 小龍龍009

    孝順父母是我們作為兒女必須的!作為兒女最大的遺憾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出生在農村家庭,自小家庭條件就比較艱難。在我十幾歲的那幾年是最難忘的,奶奶和爸爸都相繼生病去世了,那幾年過的真的是非常艱辛,本來家裡就比較窮,剛好那幾年我哥又在讀高中、大學,很少在家,當時我讀小學、初中、高中,離家近,我就成為家裡力量型的主力,家裡的稻穀這種重一點的都是我來背,記得13歲那時我都背得80多斤了。當時奶奶和爸爸治病要錢,我們讀書又要錢,而家裡沒有什麼經濟收入,我陪老媽去借錢,借錢的場景現在還歷歷在目,當時想死的心都有了。媽媽每天起早貪黑,又要勞作又要照顧病號,那叫一個辛苦。媽媽所有的苦我都看在了眼裡,放學在家我就幫忙!奶奶07年走了,爸爸09年走了。09年我讀了高二,我哥還讀大學,當時太難了,老媽太辛苦了,所以高二結束我就沒有去學校了,想著出去賺錢不想讓老媽那麼辛苦了,剛好18歲辦了身份證就走向了社會!老媽經歷了那麼多辛苦,留下了病根,經常手麻腳疼,嚴重時晚上都睡不好覺,治了幾年一直都沒好。醫生老是說是腰間盤突出,也拍過片,一直按腰間盤突出治,不但沒效果反而越來越嚴重了。後面不記得誰說了說去醫院拍個片,看看股骨頭,就去了拍了片,還真是股骨頭壞死,找到了原因就對症下藥,18年5月動了手術。現在好了,不疼了,晚上睡覺也舒服了,我的心裡也舒服了!回想起這一路過來的艱辛,自己有時候想想都會流淚,老媽為了這個家付出了那麼多。現在我工作都不去太遠的地方,17年~19年都是在市裡,一有假就回來家裡,陪陪老媽,給老媽幫點忙!每次出門前我都會把家裡安頓好!老媽63年的,快60了。他們這一代人都是辛苦過來的,閒不下來,都要找點事情做,種點田、種點菜、養點雞之類!我經常勸老媽讓她少做點,嘴上是答應了但老是做不到。其實這樣也挺好,人一閒下來沒事做就容易生病,每個人都需要一點成就感,每次過節我們都回來都能吃到好吃的土雞、新鮮的蔬菜,老媽都很開心!每次出門都給拿點蔬菜,雞蛋,瓜果!

    我不知道孝順是怎麼定義?在我看來,不讓長輩餓著,給長輩安排好生活費,出門在外多打電話給他們聊聊天問問家裡的情況!有假期多回來陪陪長輩,在家裡給長輩幫忙做點事,這就是孝順!在我們這裡,老家就是根,不管是否在外面買有房子,過年都會回來,很多長輩“退休”後都會回到村裡渡過晚年,落葉歸根!根要保住!!

  • 16 # 終被南風吹做雪

    我曾經也多次問過自己,我對父母孝順嗎?答,我算不孝順吧?按婚姻法的傳統禮儀,我帶著嫁妝嫁給丈夫,攜手共肩,相夫教子,丈夫的原始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好,相反,處於愛情,做為女方的我,就要多付出了,我也毫無怨言,因為尊重丈夫,必須尊重他的父母及兄弟姐妹,嫁給他,就要依男人為主,只想怎麼去孝敬他父母,甚至早已顧不上生我生我的父母了,總感覺父母的經濟條件好,他們不缺什麼!因此將所有的精力全放在了丈夫家,或許是自己的思想過於封建吧!也不知這是不是,現在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總覺得,夫妻就該相敬如賓,父母漸漸老去,身為女兒,卻給他們的是如此少。

  • 17 # 禪53021

    怎麼說呢,如果和父母哺育之恩,我認為不孝順,相差十萬八千里,我只盡了父母哺育之恩的十分之一,但在現實生活中我認為還算是孝順父母的,因為我理解父母養育子女真的不容易,耗盡一生的心血,愛。父母的愛無私,博大,太偉大了。養兒才知父母恩,我懂得報恩,所以說也是孝敬父母的,羊知跪乳恩,鴉懂反哺孝,難道我們還不如動物嗎?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健康長壽快樂。

  • 18 # a左小霢

    不算太孝順。有句話是說,如果父母還在受苦,那我們長大的意義何在?父母現在並沒有安享晚年,還在為我的事操心奔波,是為不孝也。

  • 19 # 卓越老師說教育

    一說起“孝順”,大家的理解就是盡心奉養自己的父母,順應他們意願。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做為兒女,我覺得孝順我只做到了50%。因為我很”孝“,但不是凡事都“順”。

    所謂“孝”是一種感恩父母的道德和行為的準則要求。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子女應該反哺。守“孝”道,也是我的做人準則,“孝”是必須要做的。

    “順”不然,它是對一種對長輩意願要求執行的過程。畢竟人生閱歷,行為的目的性,對事情的理解千人千樣。這個過程中,可能有對、錯之分,正、誤之別。

    做為兒女應該是正確的要求,該順的就要順,對於錯誤的要求,要明辨是非,不該順時就一定不能順。當然要將就策略和方法,儘量選擇平和的方法解決,不能激化矛盾。

  • 20 # 胖哥按摩

    中國的孝道

    最早的文獻《爾雅》裡記載:“善事父母為孝”。漢代賈誼的《新書》有“子愛利親謂之孝”。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也說:“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這就說明我們中華民族孝道由來已久。

    人能夠存在於天下之間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沒有父母生養之恩,是沒有我們的存在的。烏鴉尚懂得反哺,作為最高智慧的人類如果不知道孝順,那麼無論成就多大,也是有殘缺的。

    何為孝

    “孝”這個倫理觀念據記載最早出現在西周,它含有兩重意義。

    1.對於祖先的敬仰:所以在過去祭祀祖先極為重要。這也是封建禮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延續生命:生命的延續是人存在的價值一種體現,過去人認為人死後是有靈魂世界的,在另一個世界的生存需要後世子孫的祭祀。我們中間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啟下,人之老喪失了生存能力需要後人的贍養,這是延續生命的意義。

    3.感恩的美德: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元素。中國孝道文化包括敬養父母、生育後代、推恩及人、忠孝兩全、緬懷先祖等,是一個由個體到整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體系。

    對父母的孝綜合體現在一個字“順”,孝順出自《國語·楚語上》,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也就是說“盡心盡力的孝敬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現在有些人錯誤的理解孝順這個意思,以為只要給父母舒適的環境和足夠的錢就可以了,其實真正的孝順是陪伴,是聆聽,是平等對待,不是什麼都為他們做決定。可能現代生活緊張大多數人做不到耳提面授的聆聽,早晚請安,至少也應該做到每日和父母報平安。免得他們惦記。能有機會就多陪陪他們,人的一生說起來很短,不要到了“子欲孝而親不待”才後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涼皮用的花生碎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