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承古帖筆法章法的人

    書法究竟是不是線條藝術?這個問題要向書法學院教授請教。我不是書法學院畢業的,也不是書法協會的,我只是業餘愛好者。

  • 2 # 老杜92871

    不是線條是什麼?

    書法的基本點就是用線條構成塊面。

    傳統書法的塊構成了文字的含義,主要功能是以表達文字含義為主,強調的是規範性和一致性。

    現代書法構成的塊,主要突出塊面的美學含義,表達文字含義的功能在消退,強調的是個性化和差異化,不能雷同。

  • 3 # 尤年1

    這個問題,我曾與一位悟空學友爭論了半天誰也沒說服誰。我認為書法是線條的藝術,他則主張書法是筆法的藝術。至今我仍然堅持我的觀點,不管書寫的筆法如何重要,變化多麼多端,那也只是一個方法。最終,一切的筆法都要為提高線條的質量服務。若一味強調筆法的重要,而忽視線條內在質量的質感,失去了書法藝術的精神生命,剩下的也只有漂亮淺薄的外衣。而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以線條魅力和金色的含量,來彰顯書法藝術的精神世界!

  • 4 # 楓丹白露211735932

    所謂書法,通俗些,就是寫好字的方法。字由筆劃,也就是線條組成,應該說無線不成字。古人無文字,要記載便用符號或動物表示,記日期用石頭劃一橫,無論哪種方式,均離不開線條。

    現代人所說的書法書寫方式基本上有鋼筆和毛筆。在常規定義上,一般以毛筆字為準,鋼筆字為次。再說說字如何寫得好看,舉例正楷字。

    字的骨架得有中心奌,也就是基準線,講究對稱,把握好這一奌,字一定不難看。線條組成字,這線條可不隨心所欲,上下左右,內外奌滴,橫平豎納都是有序組成,環環相扣,其中一筆、一勾、一奌處理不當,這個字就算砸了。

    再說草書。說實話,一般的字勉勉強強認識,至於那些飛龍走蛇、天翻地覆的線條飛舞,入墜五里雲霧中。我也只能象股市漲跌只能靠猜一樣。不過,草書再草,那些龍呀蛇的上下飛舞,仼意縱橫,字的形體基本不會改變。猜久了,也會八九不離十。

    總之,好的楷書眉清目秀,如行雲流水,好的草書仙風道骨,似氣吞山河。

  • 5 # 空谷山人

    書如其人,線只是一個載體。

    別寫錯別字就不會有歧義。

    會用筆線質就可以達到高妙。

    章法好,主次就明顯,內容與形式就有達到統一的可能。

    才情好就可以寫出膾炙人口的好文。

    天時地利人和就可寫出佳作。

    書非書,

    字非字,

    書是書,

    字是字,

    難,

    難,

    難!

  • 6 # 子曰詩云的書法藝術

    如您所說,很多所謂的書法家都認為,書法是線條的藝術,而我認為,這種說法不準確或者不合適。

    我認為書法是點劃的藝術。首先點劃是漢字的組成元素,而書法則是以漢字為載體,沒有漢字,就沒有書法。點劃和線條差距看似不大,但實際上差別很大,因為從學理上,意識領域來講,把書法的本質給與了界定。

    恰恰相反,我認為中國畫則是線條的藝術,所謂“積點成線”就是講中國畫的構成元素。積點成線,積線成面。而書法在教學方面,如果不能摒棄書法是線條的藝術理論,則必將會造成嚴重的學理誤區,不利於書法的學習和研究,更不利於書法本質的認識。如何擯棄這種書法是線條的理念我認為首先要研究古代書論,其次要從漢字的構成學上給與很好的研究,充分了解點橫豎撇對於文字,對於書法的意義。

  • 7 # 王乃棟說書畫

    書法不是線條藝術,說書法是線條藝術無法與西方一些線條藝術區分。

    書法也不是筆畫藝術,說書法是筆畫藝術無法突出書法與書寫的區分。

    書法是漢字筆法藝術,這是比較準確的教學概念。既區分了西方抽象藝術,又區分了實用的毛筆書寫,還區分了杜撰的英文書寫。

    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書法的筆畫和線條既不是書寫的筆畫和線條,也非西方抽象畫的各類線條,更不是拼音字母的杜撰線條。

    書法的筆畫和線條是由筆法生髮出來的、反映個性生氣的、涵容各類生命力的、圓融萬物生動本質的太極線。

    這根書法的漢字筆法生命線,歷代古人早就說過了:

    梁武帝:龍跳天門,虎臥鳳闕。

    褚遂良:錐畫沙。

    張旭:孤蓬自振,驚沙坐飛。

    顏真卿:屋漏痕。

    至元人郝經總結為:永珍生毫端,一畫立太極!

    筆法之奧秘,當於天、人之間求之。

  • 8 # 抱庸詩書

    我們欣賞蘭亭序,除了印章,剩下的就只是線條了。所有的書法作品,都是以線條的形式來呈現的,或粗或細,或潤或枯,或急或緩,書法的技法、妙理、思想、個性,不需要加綴文字補充說明,全都在那一堆線條上,書法積養越深,看出來的東西也越多。因此,說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沒毛病。

    筆法與字法是技法的核心,攢連起筆法字法靠書寫動作,形態上只能是線條。有的書友說筆畫不叫線條,怎麼可能呢?實際上,筆畫屬於線條,又不等同於線條,比如說體現承接映帶關係的牽絲,就不屬於筆畫,但它屬於線條,也同樣是書法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以筆畫來表述書法線條的形態,不全面。

    以線條來描述書法的形貌單元,有一定合理性,其實也無須在這個問題上多作爭辯,一個名稱而已,真正的內涵指向是明確的。因此無論是以線條,還是以筆畫,只要能把書法技能技藝有效攢連起來,把規律闡述明白,對書法研究學習有利,我認為都是可以的。

    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 9 # 隴之語

    說毛筆字是線條藝術,這個我不能理解,就像我不能理解說海馬是馬一樣。

    以我的理解,毛筆字應該是傳統文化藝術,也可以說是美學藝術,但絕不能說是線條藝術。

    線條給人的感覺是理工科的東西。中國畫、速寫好像和線條藝術還靠點邊;但毛筆字與線條藝術實在是相隔甚遠。

    我不會寫毛筆字,最近一年,練了一下,感覺要寫好毛筆字,還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從我寫毛筆字的體驗來講,我覺得毛筆字這個東西,一定得是有文化的人去寫,才合適,寫出來的字才有靈氣。

    雖然有些人字寫得已經很好看了,但肚子裡沒有多少知識,字寫得再好看,也沒有靈氣,不像是讀書人那樣,腹有詩書氣自華,總給人沒內涵,深沉不下去的感覺。

    這是我個人的感覺,沒有小看其他書法家的意思。

    貼幾張我聯絡毛筆的字,大家莫要笑話。

  • 10 # 墨淘學書法

    且看我理解的對否。書法是以線構面,以面構體的藝術。以線構面是技法,以面構體是藝法。那書法究竟是不是線條藝術?回答是:是。但是又不是單純的線條藝術。在以線構面階段,首先,其實我們寫的筆畫不單純是線,筆畫本身是有寬度變化的(這是由提按促成的),自身就是面,而線只是它的中鋒軌跡。其次,筆畫組合構成字,也是面,這裡面又涉及黑白對比(計白當黑)的方面,透過練習使黑白佔比,黑白布局達到美的程度。在以面構體階段,又要融入字外功(文學修養,文化修養)和精神寄託方面的東西,使書法作品不單單是實用性,也賦予其精神價值。所以,說線條藝術只是涉及中鋒構面方面,這樣講的話不夠全面。編不下去了……上圖

  • 11 # 千千千里馬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這個說法幾乎是有點“深入人心”的,尤其對青年來說,好像深信不疑。

    因為我們在書法學習中,尤其是行書、草書和篆書中確實容易“看到線條”的存在。

    這也許就是提出“書法是線條的藝術”的依據吧?

    但是,我們考察一下中國書法歷史上,中國繪畫歷史上,都沒有出現過“線條”這個概念。

    例如,中國畫有“十八描”,現代統稱中國畫的描發叫線描,注意是線描,而不是線條。

    那麼,書法既然的“線條的藝術”,書法都有什麼線?就我所知,只有一種書法與線有關,叫“鐵線描篆書”。那麼,“鐵線描”能不能概括和代表所有的篆書?

    其它的書法楷書、隸書、行書、草書能用什麼線條可以代表的嗎?

    我學習書法幾十年,“書法線條的藝術”聽到也幾十年了,還沒有聽說過“鐵線描篆書”以外,與線條有關的第二個說法。

    那麼,為什麼突然出現一個“書法是線條的藝術”這個說法?而且很快就流傳開了?

    這主要是現代學者,把書法用繪畫的眼光,概括欣賞的一種簡單方法。

    例如書法筆法的變化產生的平衡感、流動感等等,如果用線條的眼光來欣賞,就非常簡單了。

    但是,這種欣賞書法的方法和書法的表現方法完全不是一回事。

    例如,鋼筆也可以畫出線條平衡感和流動感,但是,鋼筆的線條與毛筆的線條有很大的區別:鋼筆的線條是不會產生類似於毛筆的筆法的結構的。

    例如,書法的筆法有起筆、行筆、收筆的明顯節奏,這些節奏才是書法藝術的魔力。

    但是,鋼筆就不行,你就是再努力用鋼筆寫起筆、行筆、收筆,也是不會產生明顯的筆法藝術效果的。

    王鐸的手稿

    所以,書法自古以來就是筆法為核心,這才是書法的核心,也是書法的藝術性原理。

    至於筆法寫出來以後是線條還是塊面,這是一個書法欣賞角度問題。

    例如,我們可以說書法是筆尖上的舞蹈對不對?當然也對。但是,書法就是舞蹈了?

    例如,我們可以說書法是音樂是繪畫嗎?當然可以。

    因為每一個人的欣賞想象不一樣,都可以因為觀看書法有豐富的想象。

    張旭的草書《肚痛帖》

    比如說,李白看到懷素的草書,寫下這樣一首詩: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

    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滿高堂。

    箋麻素絹排數箱,宣州石硯墨色光。

    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

    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鬥。

    怳怳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

    湖南七郡凡幾家,家家屏障書題遍。

    王逸少,張伯英,古來幾許浪得名。

    張顛老死不足數,我師此義不師古。

    古來萬事貴天生,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脫舞。

    我們看,懷素的書法在李白眼前是:

    “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這些詩句,都是形容書法的名句,請問這裡面哪有一個線條?

    金農的隸書作品

    懷素的書法成了“北溟魚”、“中山兔”、“風驟雨驚”、“落花飛雪”一個個形象鮮活的藝術情景,哪裡是線條可以形容下的?

    如果我們欣賞懷素的草書,你能像李白這樣想象豐富嗎?

    如果用線條的眼光欣賞懷素的書法,我們可能只會看到非常抽象的,沒有任何生命活力的線條。

    但是,書法的藝術就在這些“線條”之中,需要我們破解為什麼能夠給我們帶來如此豐富的感受,而不是冷冰冰的“線條”。

    這就是不是一個線條問題了,因為,線條遠遠沒有像李白想象的那樣豐富和精彩。

    書法不管你的怎麼寫出來的,如果沒有起筆、行筆、收筆的節奏,就不是書法了,也就沒有那麼多的藝術了。

    所以,書法有兩個問題,一個是筆法,一個是結構。

    書法的教學就是要圍繞著筆法和結構來教學的。

    為什麼書法的教學是筆法和結構而不是線條?

    因為,線條是抽象的,書法學習是非常具體的。

    線條不等於筆法。例如,一個“橫”,線條非常簡單就可以表現出來了。但是,一個筆法就沒有那樣簡單了。例如,《蘭亭序》中有四個“橫”的寫法,但是,每一個寫法,的用筆都不一樣。這就是筆法的變幻莫測,和藝術趣味。

    例如,我們學習《曹全碑》就有《曹全碑》的筆法。如果你不按照《曹全碑》的筆法和結構,就寫不出《曹全碑》的那種味道。

    但是,如果你學習《禮器碑》又有《禮器碑》的筆法。這是非常具體的。

    所以,書法的筆法和結構就非常重要,這與抽象的線條沒有任何關係。

    我們先看書法的筆法是個啥。

    首先,書法是漢字的藝術,也就是漢字之美的藝術方法。

    那麼,漢字美在什麼地方呢?我們說,一是漢字的筆畫很美。例如篆書的線條之美,隸書的波折之美,行書的流動之美等等。

    二是漢字的結構之美,例如漢字的平正之美、勻稱之美、參差之美、呼應之美、疏密之美、正奇之美等等。其中的核心在筆法之中。

    例如上面這四個“風”字的草書寫法,核心問題是筆法的變化不盡相同,所以,書法的藝術感受就不一樣。

    而筆法的核心,就是用筆的起筆、行筆、收筆之間,有筆法的不同,有筆意的不同,有有筆勢都不同。

    即使筆法一樣,筆勢不同,藝術效果就不一樣。筆畫與筆畫之間是一種“接筆”的關係,這是一個筆畫一個筆畫之間的和諧轉折的神經末梢。

    所以,我們創作書法,不是創作線條,而是創作一種抽象的美。

    這種抽象的美看起來是線條,但是,有不是冷冰冰的線條,而是有豐富的節奏變化的。

    當然,書法在創作的過程中確實有書法的“筆路”,這個筆路是可以用線條找出來的,但是,筆路是書法用筆的執行線路,並不代表是一種線條。因為“筆路”是非常隱蔽的,又不是純粹的線條。

    假如我們把草書用鋼筆字臨摹出來,那基本上就是毛筆字草書的“筆路”了。如果我們把臨摹的鋼筆字與毛筆字字帖的草書比較一下,你會發現,鋼筆字就是隻有線條的書法了。

    我們透過這個對比就會發現,到底書法是不是線條的藝術了。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最好還是按照書法藝術的要求去學習,不要把書法簡單化為一種線條的藝術。

    學好筆法是我們學習書法最主要的任務。其次的結構問題。

    當然,我最後也要說,不是說書法就不能用線條,的眼光去欣賞,因為我們的大千世界,本來就可以簡單化為線條。一條江是線條,一座山是線條,一片天也線條,因為最簡單概括的食物,都是線條的組合。

    但是,我們深入進去,卻沒有那樣簡單,尤其是學習和欣賞書法,真以為,是線條,那就沒有書法了。

  • 12 # 水墨晨風

    書法應該是線條的藝術。它與純粹記錄性的文字區別是它具有了審美屬性和個人情緒的表達。用線條的粗細、長短、快慢、濃淡構成最終的作品。從楷書的一筆一劃到行書偶爾連筆到狂草一筆千里。能看到情緒從平靜到亢奮的過程。從書者上看,王羲之不激不厲,傅山跌宕,米芾痛快,從書寫中多少表達出人的精神世界。當書寫合乎法度,書法即是線條的藝術。

  • 13 # 中原文化

    筆力纖弱,流於輕滑

    中國書法特點甚多,突出的是一個“力”字。筆力是書者精神的表現,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一件書法作品的藝術生命力。人們常常在欣賞書法作品時所提到的“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即具有一種“有力之美”。這個“有力之美”是透過正確的用筆方法,藉助筆法的造型表現出來的。

  • 14 # 文心竹葉

    “道可道,非常道”。書法是不是線條藝術,若回答“是”,錯了。若回道“不是”,也錯了。

    書法是藝術,才正確。藝術帶有哲理性,當有理論給其定性時,便成了僵化的教條。作為藝術,我堅定地認為,“變”是其規律。書法的歷史,就是變化中前進的歷史。

    不盡其變的線條,只是書法的表現形勢而已。

  • 15 # 竹溪草堂於長瑠

    看來用線條藝術來解釋書法是片面的。書法的用筆提按使轉,點畫千變萬化,非是一條線可以描述的。從草書來看,線的執行也有不同書家不同的筆法,筆畫的質量分析效果也不同,不同書家在書寫時是抒發不同的情感,不同時代書法家的筆法也在產生變化。所以不能用線來簡單解釋書法的筆法。

  • 16 # 看懂書法

    首先我們必須弄清楚書法是什麼?書法是寫好字的方法和規則。文字是人類最實用的交流和認知世界的工具。我們對這個工具的要求是簡便、流暢、易識。在中國漫長的文字演化中,到漢代末期形成了方便實用的楷書。而王羲之把楷書、行書、草書寫到了很高境界,得到了人們的高度認可和仿效,自覺成就了書法藝術,簡稱書法。

    從文字的演化程序,大家就應該明瞭書法是具有高度美感、高協調性、易書寫、不做作、識讀性強的特性。且具有表情達意的功能 。所以唐代就把所有做作的字型,不能流暢書寫的字型,包括篆、隸書都歸到藝術字範疇即美術字,以前的大書家,只收錄他們的楷、行、草字型。

    在書寫中高度的協調性、中和性、力度感、莊嚴感、形神皆備是我們對書法的最高審美共識,是隨人們審美取向逐漸形成的、包含了中國人文精神的綜合審美觀。所以書法不能簡單的看作線條藝術。不能用繪畫方法或誇張、塗抹書寫文字。當代很多讓人看不懂的射書,吼書,盲書,醜書不是書法,無法辨識的草書,也不屬於書法。書法是流暢、自然、變化豐富的線條與中國人文思想的高度融合。

    書法的線條雖千變萬化,但卻只能一筆而成,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也是區別於繪畫的關健點,而這一筆需體現剛勁、流暢、精緻、迅捷、優雅、生動、平和、深厚、妙秀、蒼樸、俊逸等。這些優美的線條再組合成勻稱、雄強、寬博、蘊蓄、挺撥、遒媚、風趣、粗獷、峭拔、險峻等結構的字,造就了中國書法的藝術高度。也是他高於繪畫的原因。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尤如凝固的音樂和舞蹈。所以書家有種欲罷不能的激情,總想把字寫得更美。書法無止境,無第—說。每個書家都在摸索中前行,進步。都能堅持不懈寫到生命的終點。中國書法就有那麼大的魅力,可以讓你為其奮鬥一生。

  • 17 # 智涵28

    從書史,古代書論上看,我至今未發現“書法就是線條的藝術”這樣的論斷,姑且是今人對書法藝術的一種論斷或者概括。首先,我認為這個結論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書史上有公論:書法(藝術)包括四個要素,即筆法,字法,章法,墨法。對於碑帖來說至少前三個要素缺一不可。充其量,線條應該算作筆法在筆畫上的表達,儘管所有的字都是有筆畫構成的,但決不能簡單地把筆畫就泛稱為線條,進而誇大線條的作用。目前,還有一種觀點在字法上稱“有塊面感”(愚且將其歸類為字法,因為重點講結構),試問,塊面又是一種怎樣的線條,難道可稱為線條的堆積嗎?王鐸,翁同龢,郭沫若的字很多都有塊面感。藝術再怎麼抽象也不會離開它誕生的原始初衷,字是用來記事,表情達意的,把字按照約定俗成或者符合時代審美的規範藝術化呈現出來,這就是書法。只要在四要素上符合規範標準,就是好的書法藝術,而且沒有標準答案,因人而異。想見,古人寫字或者寫書法難道就是為了展示線條的美嗎?哪個書法大家是為了展覽或者為了售賣而寫字的?其實,古人根本沒有書法專業或者專幹書法的職業,在書寫為主的年代,那就是純粹的技能或者一種自然的能力。如果專講線條藝術,繪畫要比書法表現的淋漓和完美,為什麼沒把繪畫歸類為書法呢?任何藝術領域都有其自身的規範要素,所有的要素都要兼顧而不能偏頗才符合辯證的藝術史觀。

  • 18 # 筆尖寫字課堂

    “書法究竟是不是線條藝術?怎樣從學理上,摒棄線條的教學泛概念?”我的回答是:書法絕對不是線條藝術!摒棄線條藝術這樣的概念首先就要糾正這樣的錯誤概念,從書法的本質入手,講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以及書法的境界!一,書法究竟是不是線條藝術?

    書法是不是線條藝術?這就好比說書法是不是一門藝術。現在很多“書法家”“書法理論家”總是在他某些著作中第一句就提到書法的意義是:書法,即用毛筆書寫漢字的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

    這句話對嗎?我覺得不對,因為“書法”二字已經很清楚地闡釋了書法的含義是:書寫漢字的法則。除外之外,書法本身沒有更多的意義。而且書法是文化,而不是一門藝術,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線條藝術”了,把中國說法說成“線條藝術”是對中國書法的貶低,而這種說法並不是我們土生土長的說法,是從西方的美術觀念中引進來的。〔顏真卿楷書〕

    我們的書法有著豐富的內容,從本質上來說,它有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以及精神境界等方面豐富的含義,不是幾個線條就能概括得了的。

    況且在古人生活的社會環境中,是並沒有“書法”或者“書法家”這樣的稱呼和字眼的。

    古人書論:

    欲書先散懷抱

    通會之際,人書俱老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諸如此類的書論當中,都沒有出現“書法”這個詞眼。

    在古代,我們今天所謂的“書法家”屬於“工商士農”中“士”這一階層,屬於士大夫,也就是知識分子,所以說,古代的“書法家”必須先是文學家。這也是今天的所謂的書法家不能超越古人的原因。

    “書法”和“書法家”這樣的詞眼是近代才出現的,在清末人們稱讚一個人字寫得好,並不像我們今天所說:這是一位書法家。而是說:這是一位大寫家。

    這就很簡明地概括了書法和書法家的含義:重點就是一個“寫”字,寫即是書法家的本職工作或者本領,而寫當中又自然包含了法則。

    所以,書法是一門文化,是一種法則,既然連藝術都不是,又怎麼可能是線條藝術呢?〔蘇東坡書法〕

    有人喜歡把書法和音樂聯絡在一起,提出:書法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線條。本意也是說書法是線條組成的。

    文字萌芽於新石器時代,後來產生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漢隸,魏晉小楷,唐楷,草書,行書,以至於後來的館閣體,到現在的規範字。你能說哪一鍾書體是線條而不是筆畫。

    有人可能會說篆書佈局勻稱,字形瘦長,點畫單一,該是線條了吧?我們就來看一看篆書的筆法。〔李斯篆書《嶧山刻石》〕

    這是秦代李斯著名的小篆作品《嶧山刻石》,通常被人們用來證明書法是線條的藝術,因為它看起來確實像線條的組合。

    但這確實是我們對於書法筆法的誤解,我們在實際書寫過程中,便能體會到,篆書的筆畫起筆都是藏鋒入筆,顯得敦實,乾淨,整潔,在行筆過程中,保持發力,在轉折處作圓轉處理,這時候就需要調鋒了,在調鋒過後的行筆依然也要保持發力,因為在篆書的書寫中,圓轉過後往往就意味著要進行筆畫的搭接,而搭接要自然,不能出現“疙瘩”和“竹節”或者“釘頭”,最後在收筆處也要飽滿,不可出現銳利的筆畫。

    透過以上分析,被用來證明書法是線條藝術的篆書筆畫書寫尚且如此講究,更弗論其他書體了,這再一次證明書法是點畫的結合,而不是線條的藝術。

    二,如何摒棄“書法是線條藝術”的教學泛概念?

    首先,透過以上論述證明書法並不是線條的藝術,線條藝術是西方工藝美術的觀點,並不適合於博大精深的書法。

    然後得從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以及書法的境界來探究書法的本質。

    一,筆法

    筆法也即書法的點畫,是書法最小的組成單位和元素。

    在書法中,最具代表性的筆法用語就是“永字八法”即:側,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個法則。

    而筆法的要義全在於起筆,行筆,收筆的表現。

    〔歐陽詢楷書,可看出起筆,行筆,收筆過程〕

    例如歐陽詢的楷書,拿橫畫舉例,起筆一般方筆偏多,也叫作側鋒入紙,行筆部分乾淨利落,略帶抗肩,筆畫稍細,要做到這一點在行筆的時候就要知道“提”這個行筆動作,在收筆時要收成方筆,由於歐陽修的這種筆法,所以使得他的筆畫如“刀劈斧剁”一般,在楷書四大家中獨領風騷,被稱為“翰墨之冠”。

    《宣和書譜》稱:詢工書,為翰墨之冠。

    我們熟悉的隸書的“蠶頭燕尾”自不必說,已經是頗有代表性的隸書筆法。

    〔隸書“蠶頭燕尾”筆法示例〕

    二,字法

    字法即我們現在所稱的字的結構,結構是字的骨架,所以有人認為字法比筆法更加重要。

    歷代論述字法的書論可謂多矣!耳熟能詳的是黃自元的《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歐陽修《結構三十六法》,明代李淳有七十二法等等。

    字法當中的法則是直接指引我們學習書法的點睛之語,例如中直對正(點豎對正)。

    舉一個例子: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中有一句:天覆者凡畫皆冒於其下。意思是說有寶蓋頭的字,寶蓋頭就像一頂帽子一樣,把下面的筆畫都要覆蓋住。

    〔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關於:“天覆者凡畫皆冒於其下”的舉例〕

    認真觀察你會發現,這個法則適合歐顏柳趙任何一家。

    三,章法

    章法是一個大問題,一個字是小章法,一篇字是大章法。自古以來章法佈局不在乎幾種:

    (1)有行有列(歐顏柳趙楷書碑帖)

    (2)有行無列(行草書居多)

    (3)無行無列(特殊例子,如鄭板橋的書法,人稱:亂石鋪街)〔鄭板橋書法〕

    一般來說,對於書法的章法問題歸結於: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意思是書法的章法既要佈局理,又要天真自然。

    四,墨法

    書法的墨法一說在如今似乎很少被人談起,書法中有“墨分五色”的說法,要求書法在筆畫的表現上要分出筆畫的層次感,以及隨著書家書寫的情緒而加重變細,輕重緩急的變化,提按的豐富變化。

    書法的境界則要求人書俱老,人書一體,像王羲之的《蘭亭序》歷來被認為是人書一體的代表作,而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則是集全力於筆端,抒發悲壯情懷,物我兩忘的典範。〔顏真卿《祭侄文稿》〕

    結語:書法有著如此深刻的內涵,一筆一畫裡蘊含了無盡的文化淵源,不是幾個線條能概括得了的,而瞭解書法的博大精深則先要從筆法入手。

  • 19 # 張言好書畫

    書法中擁有不同的筆劃,有線條造型的成分,但書法不完全是線條藝術,若認為書法是簡單的線條藝術是大錯特錯,並且矮化的書法的藝術性!

    書法是一門高深的藝術,主要是以毛筆在宣紙上把漢字的書寫上升為美觀大方,有欣賞價值的學問!每個人都會寫字,但是99%的人不是書法家,就是因為寫字與創作書法是不同的概念!漢字主要有點,橫,豎,撇,鉤,折,捺等基本筆劃構成,書法創作要求用中鋒為主,側鋒為輔把每個筆劃寫的美觀,把不同的筆劃組成一個字達到美觀就是字的造型,也叫結體!把不同的字用大小不一錯落有致安排在一起,形成流暢優美的組合,就形成了書法作品的基本要求!

    若輔之以優美的詩文,書寫者擁有學問,筆劃,結體,章法擁有獨特的風格就上升為書法藝術!由此可見線條只是書法構成的一部分!

    創作書法僅僅認為是線條藝術還在藝術大門之外,學書法者必須有足夠的學問,詩人學養,把握寫字的基本技巧,會造型,會佈局,有自己的風格特點,寫出書卷氣,才算是創作出書法作品!

  • 20 # 萬隆輝

    說這話的估計是外國人,把寫字當做用筆劃線了。

    其實不是這樣,書法講究的是構型,是字形結構的合理組合,而不是像外國人眼中的一個字十多個線條組成,寫字就是描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和你最好的朋友一起購買一棟別墅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