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野外生活小萬

    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間多種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總稱,也叫爛秧病。生理性爛秧是指不良環境條件造成的爛種、爛芽、黑根、青枯和黃枯死苗等症狀;侵染性爛秧是指綿腐病和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苗症狀。北方稻區育苗期間常受低溫和寒流天氣襲擊,爛秧病害每年均發病率在10%~23%。  症狀特點一、生理性爛秧:1.爛種,指種子未發芽即腐爛;2.爛芽,指剛萌發的幼芽發育不良捲曲呈魚鉤狀,未髮根就死亡,或陷入泥中腐爛而死,或形成漂秧;3.黑根,指秧苗根部變黑腐爛,葉片逐漸枯死;4.青枯,指秧苗青綠未黃驟然枯死,基部未腐爛,秧苗不易拔起;5.黃枯,指秧苗緩慢變褐枯黃而死,根部腐爛,病秧易拔起。二、侵染性爛秧:1.綿腐病,水育秧田播種5~6天即可發生,苗高3釐米左右發生重,危害幼根和幼芽。種殼裂口處或芽基部出現少量乳白色膠狀物,逐漸長出放射狀白色絮狀菌絲,漸呈鐵鏽色、綠褐色或汙褐色;種子腐爛不能萌發,或病苗基部腐爛枯死。病害發生由點到片,嚴重時成片枯死。2.立枯病,溼潤育苗、旱育苗和薄膜育苗秧田多見,表現症狀為:(1)芽腐,出土前幼芽幼根變褐、扭曲、腐爛而死,後期生出粉白色黴層;(2)針腐,秧苗立針至2葉期心葉枯黃,基部變褐,有時葉鞘上出現褐斑,莖基部生出黴層,秧苗易於拔斷;(3)黃枯,秧苗1葉1心至3~4葉期發生,下葉開始枯黃萎蔫,根毛稀少,後期基部變褐軟腐;(4)青枯,多發生於3葉期前後,秧苗心葉或上部葉片捲成柳葉狀呈青灰色,根毛稀少,後期基部變褐軟腐,易成簇發生。  病原及發生規律生理性爛秧多是由於種子質量差、催芽過程中冷熱不均、播種質量差、蓄水過深、缺氧窒息以及苗期冷後暴晴或溫差變幅過大等造成;黑根則是由於肥量過大、蓄水過深,產生大量硫化氫、硫化鐵等還原物質毒害秧苗所致。侵染性爛秧的綿腐病主要是綿黴菌、有腐黴菌等真菌侵染所致;立枯病主要是鐮孢菌和茄絲核菌等半知菌侵染所致。病原菌可在土壤中長期生活,以菌絲體、卵孢子、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中越冬,借水流、氣流傳播;絲核菌以菌絲和菌核在病殘體和土壤中越冬,以流水傳播,主要透過傷口、幼嫩組織侵入。  防治措施防治水稻苗期病害應採取改進育苗方式、提高種子質量和催芽技術、加強秧田管理、輔以藥劑防治的綜合措施。因地制宜採用塑膠薄膜育苗、軟盤育苗和旱育苗,最好不採用水育苗。秧田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的地塊。把住留種、貯種、曬種、選種關,提高種子發芽率。採用溫水浸種(55℃10分鐘)或藥劑浸種(50%多菌靈800倍液3天)。催芽期間溫度穩定在10℃以上,防止過高或過低,保證出芽勻、齊、壯,增強秧苗抗寒能力。加強秧苗管理,整地精細,保證床面平整、床溫和通透性;選擇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播種;科學灌水,以水控溫護苗;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鉀結合,增施有機肥,避免偏氮,增強秧苗抗病性。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用藥,澆灑75%敵克松1000倍液,或50%代森銨800倍液、5.5%浸種靈3000~50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1500倍液,每平方米2~3公斤

  • 2 # 劉雙看三農

    你好,肯定會受到影響。

    水稻秧苗的抗低溫能力和品種特性關係很大。可耐最低幾度耐受時間多久,南方水稻一般不耐零度以下低溫,會出現凍害。北方培育的品種耐低溫能力強些。

    建議你問一下提供種子的公司或培育品種的農科院。

  • 3 # 農民老斌帶你看農村

    有沒有薄膜蓋住 有的話 地表不至於會有這麼低0度 就算地表0度 3天內回溫問題不大 時間長就另當別論了

  • 4 # 小米授權店店長

    如果外界溫度若是低於0℃時,可採取增溫措施,如加炭火盆、煤氣罐、熱燈泡、煙霧彈、薄膜覆蓋等。起早通風,緩解葉片凍害。噴施中威春雨,抗病抗低溫,提高稻苗素質,緩解凍害情況。水稻的生長過程中一般高溫長葉,低溫長根。所以出苗後,當天的氣溫15℃以上時,就應早點留小通風口,隨溫度的升高逐步擴大通風口。出苗前棚內溫度超過30℃時就應留通風口,秧苗2.5葉前,棚內溫度控制在30℃以下,秧苗2.5葉後,棚內溫度控制在25℃以下。水稻秧苗在育苗過程中水分管理是重要的生產環節,為防止水稻秧苗徒長,育苗期間儘可能少澆水。澆水標準應做到三看澆水:一看土面是否發白和根系生長情況,二看早晚葉尖是否有水珠。三看午間心葉是否捲曲。如床土發白、根系發育良好、早晚心葉葉尖無水珠或午間心葉捲曲,應在早晨八時左右澆水,一次澆透。

  • 5 # 五常大米家餘醇糧

    你是東北的吧,這兩天降雪降溫。室外溫度0℃沒事的。棚內溫度會高的多,這種情況東北很常見,經常遇到育苗出芽期突然降雪降溫,如果擔心會持續降溫,可以增加大鵬暖燈用於增溫。希望你稻苗可以經受住寒冷。

  • 6 # 潮汕阿群

    春季水稻育苗期間正值氣溫波動比較大的時期,忽高忽低的氣溫,尤其是低溫冷害對水稻苗期影響非常大。4月7日至9日,我省出現了罕見的零下7℃的低溫,以後還會有突發低溫天氣。對此,提出一些應對措施的意見,供技術部門和廣大稻農參考。

    播種時間

    日平均氣溫穩定透過5℃就可以播種,但不是越早越好。播種時間的確定應根據計劃插秧日期計算,平盤機插盤育苗育3.5葉秧苗提前30天,缽盤育苗育4.5葉秧苗提前35天播種,這已包括插秧前5天煉苗時間。比如計劃5月15日插秧,平盤機插秧應在4月15日播種,缽盤應在4月10日播種。平盤機械插秧苗的播種量大,播種的每批種子最佳插秧日數為5天以內,如果再延長就變成老苗,緩苗時間延長造成減產。因此,地多插秧時間長的大戶或合作社,必須按照每5天插完一批為標準,分期播種。我省平原地區種植中晚熟品種只要4月25日前播種就基本安全成熟。

    浸種

    水稻浸種因農戶的條件不同,浸種的天數差異很大。水稻種子要發芽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吸水量達到本身重量的25%,浸種後水的積溫達到100℃。如浸種的水溫10℃就應浸泡10天,20℃就浸泡5天。

    目前,種子已經浸好,但由於倒春寒的影響不能播種時,不要繼續浸泡,否則出現藥害。應及時拿出浸好的種子催芽後,及時放在不凍、又不能繼續長芽的冷涼地方保管。到播種時種子幹後,可以再用溫水泡5小時播種,這樣保管的種子10天內播種,出芽率影響不大。

    催芽播種

    泡種後直接播種比催芽種子正常年景晚出苗4天,如遇到低溫,晚出苗7-10天,插秧時葉齡少1葉,苗不齊,出苗低10%。所以,任何時候一定要催芽播種,機械插秧更應如此。

    出芽的標準是稻芽露出1毫米。出芽率達到80%以上及時拿到冷涼的地方,攤開10釐米左右降溫,在降溫過程中還可以出15%左右。

    播種好的種子處理

    目前,好多農戶的盤育苗播種已經結束,但還沒有放到苗床,應視情況處理。如果播好的種子是在屋內,可以保證零上溫度時,放在屋內過低溫後再放到棚內苗床。如果放置的地方溫度與棚內溫度相仿,可直接置於棚內苗床。

    苗床上的苗盤處理

    已經進棚的種子,天氣預報達到零下溫度時,應提前一天把苗床澆透水。這樣利用白天的溫度提高床溫的同時,可依靠水的放熱慢特性減少種子的凍害率。稻種在芽期可以忍受零下5℃的溫度,因此用水再保持一定的溫度就可以度過目前的低溫影響。

  • 7 # 信陽新縣王家

    你好零度水稻種子根本發不了芽也出不了苗的!

    水稻種子萌發的最低溫度是8-10℃,最適溫度是32℃,最高溫度是40℃左右。在32℃的溫度條件下發芽快而整齊,若溫度在42℃以上,則會抑制幼根、幼芽的生長,甚至使其灼傷。低於最低溫度是8-10℃,種子即停止發芽。

    水稻種子吸足水分後,還必須在一定溫度條件下才能萌發。因為,酶的催化作用與溫度有關,一般溫度升高,酶的活性加大,種子中貯藏的物質分解就快,種子就能加速發芽。同時胚軸的生長、胚中細胞的分裂增殖也需要在一定溫度下進行。

  • 8 # 京南小張

    俗話說“低溫得病,高溫要命”,我國南、北方地區的氣候差異決定了兩地水稻的生長條件。南方的秈稻出苗最低溫度為141,北方的粳稻出苗最低溫度為12 ℃。適溫28℃~32℃,最高溫度40℃:〜42℃。在適溫條件下,稻種才會發芽整齊。如低溫達到-7℃時,就要做好防寒工作,以免稻種凍死。

    苗期生長溫度一般為12°C(粳稻)-14°C(秈稻),最適溫為30°C-32°C,最高溫為42°C。出苗後幼苗生長的快慢與溫度有關,從出苗到3葉期,13°C-15°C,需13-15天;15°C-25°C,需5-9天;25°C-30°C,只需4-5天。

    高溫下生長快,但苗體軟弱。

    一般日平均20°C左右,日溫25°C-26°C、夜溫15°C-16°C對培育壯秧最為有利。當溫度低於51,持續36小時,氨基酸從幼根、幼芽向外滲漏,對幼苗生長有損害。

    日氣溫達25°C左右,物質代謝旺盛。

    過高溫度對秧苗生長也有損害,如中午秧田表土溫度有時可達40℃以上,薄水層溫度更高,可達45°C以上,常發生煮苗現象;塑膠薄膜棚內常因通風不及時使溫度達50°C左右,造成蒸苗現象。

    低溫是指外界氣溫低或伴有大風等不良天氣。對於小棚保溫旱育苗,塑膠薄膜覆蓋後,苗床內溫度是外界溫度的2-2.5倍。因此,當外界氣溫超過15℃時就應通風煉苗,否則會出現高溫捂苗現象,地上部生長很快,而地下根部生長很慢,地上部葉又長又寬,蒸騰作用很強,地下根部吸水滿足不了蒸騰作用之需,就會發生生理缺水,導致立枯病和青枯病發生而死苗,嚴重時全部枯死。發病後即使能挽救一些,卻已成為弱苗,延誤了移栽時間,難於獲得高產。特別是幼苗1葉1心以後,天氣晴好而氣溫較低或伴隨大風,不敢通風煉苗,導致苗床內溫度過高,造成秧苗徒長而更易發病。因此,“周大伯”提醒您無論陰天下雨還是颳風,在1葉1心以後都必須堅持通風煉苗。育苗先育根,低溫煉苗,可促進根系生長,增強秧苗抵禦極端溫度的能力。

    旱育苗苗前後怎樣進行通風煉苗?

    一、溫度管理

    出苗前儘量保溫,但並非溫度越高越好。雖未出苗,但床內溫度超過35℃以上,也應通風降溫或遮光降溫,防止高溫灼芽種。出苗,齊苗前後,溫度控制在30~32℃。一葉一心期,溫度控制在25~28℃,超過28℃時就應通風煉苗。夜間要蓋好蓋嚴,防寒潮和霜凍危害秧苗。遇有霜凍預報,有條件的可往稻溝灌水保苗,好天將水排出,2葉1心期,床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之間。對早熟品種來說,在2.5葉期,床內溫度不能超過25℃(即雙二五標準),以避免早穗現象發生。根據苗情和天氣決定通風煉苗期,根據風力和風向調整通風口大小、多少、位置和方向。

    提示:膜前3~5天要大通風,陰雨天夜間可不關閉通風口,逐漸達到晝揭夜蓋,直到夜間也不蓋農膜。

    二、水分管理

    只要播種前澆透底水,出苗前一般不再補水。出苗後應實施適量補水。當苗出奇並已全部青頭時,要根據苗床水分情況澆一次水(不要灌水)。以後隨秧苗生長,適當補水,補水標準是早晨太陽出來前看葉尖是否有水珠,有就不用補,沒有就補透(此法不適用於拋秧缽育秧苗),最好用澆淋或微噴水方式,時間要避汗一天高溫期,應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3時後進行。

    症狀特點

    一、生理性爛秧:1.爛種,指種子未發芽即腐爛;2.爛芽,指剛萌發的幼芽發育不良捲曲呈魚鉤狀,未髮根就死亡,或陷入泥中腐爛而死,或形成漂秧;3.黑根,指秧苗根部變黑腐爛,葉片逐漸枯死;4.青枯,指秧苗青綠未黃驟然枯死,基部未腐爛,秧苗不易拔起;5.黃枯,指秧苗緩慢變褐枯黃而死,根部腐爛,病秧易拔起。

    二、侵染性爛秧:1.綿腐病,水育秧田播種5~6天即可發生,苗高3釐米左右發生重,危害幼根和幼芽。種殼裂口處或芽基部出現少量乳白色膠狀物,逐漸長出放射狀白色絮狀菌絲,漸呈鐵鏽色、綠褐色或汙褐色;種子腐爛不能萌發,或病苗基部腐爛枯死。病害發生由點到片,嚴重時成片枯死。2.立枯病,溼潤育苗、旱育苗和薄膜育苗秧田多見。

    表現症狀為:(1)芽腐,出土前幼芽幼根變褐、扭曲、腐爛而死,後期生出粉白色黴層;(2)針腐,秧苗立針至2葉期心葉枯黃,基部變褐,有時葉鞘上出現褐斑,莖基部生出黴層,秧苗易於拔斷;(3)黃枯,秧苗1葉1心至3~4葉期發生,下葉開始枯黃萎蔫,根毛稀少,後期基部變褐軟腐;(4)青枯,多發生於3葉期前後,秧苗心葉或上部葉片捲成柳葉狀呈青灰色,根毛稀少,後期基部變褐軟腐,易成簇發生。  

    病原及發生規律

    生理性爛秧多是由於種子質量差、催芽過程中冷熱不均、播種質量差、蓄水過深、缺氧窒息以及苗期冷後暴晴或溫差變幅過大等造成;黑根則是由於肥量過大、蓄水過深,產生大量硫化氫、硫化鐵等還原物質毒害秧苗所致。侵染性爛秧的綿腐病主要是綿黴菌、有腐黴菌等真菌侵染所致;立枯病主要是鐮孢菌和茄絲核菌等半知菌侵染所致。病原菌可在土壤中長期生活,以菌絲體、卵孢子、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中越冬,借水流、氣流傳播;絲核菌以菌絲和菌核在病殘體和土壤中越冬,以流水傳播,主要透過傷口、幼嫩組織侵入。  

    防治措施防治水稻苗期病害應採取改進育苗方式、提高種子質量和催芽技術、加強秧田管理、輔以藥劑防治的綜合措施。因地制宜採用塑膠薄膜育苗、軟盤育苗和旱育苗,最好不採用水育苗。秧田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的地塊。把住留種、貯種、曬種、選種關,提高種子發芽率。採用溫水浸種(55℃10分鐘)或藥劑浸種(50%多菌靈800倍液3天)。催芽期間溫度穩定在10℃以上,防止過高或過低,保證出芽勻、齊、壯,增強秧苗抗寒能力。加強秧苗管理,整地精細,保證床面平整、床溫和通透性;選擇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播種;科學灌水,以水控溫護苗;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鉀結合,增施有機肥,避免偏氮,增強秧苗抗病性。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用藥,澆灑75%敵克松1000倍液,或50%代森銨800倍液、5.5%浸種靈3000~50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1500倍液,每平方米2~3公斤

    水稻苗期常見的九種病害

    1立枯病(黃枯病)

    與播種量有密切關係,如果每平米超過300克易得立枯病,早晨未出太陽時檢查苗床,如發現秧苗有一塊塊雖然沒有黃,但沒有水珠時說明已得立枯病,及時打藥就能挽救。如等到苗黃後打藥就只能控制。是否是立枯病看以下幾點:首先看稻苗主葉尖上有沒有水珠或黃不黃,其次把病苗連根拔後根和莖的連線處掰開,看莖的中心,變黑就是立枯病。立枯病往往心葉死得比下部早。

    2青枯病

    也是立枯病的一種。但主要是苗床管理不當引起的。苗期通風少,床溫高,澆水多,引起秧苗徒長,結果地上部分長的過大,地下部的根系供水能力小於地上部莖葉的蒸發,嚴重時就得青枯病。防治:多通風,早通風,控制溫度和溼度。千萬不能大通風或中午時接膜澆水,應當早晨出太陽前或晚上太陽落下後小通風,以後慢慢再大通風,促進秧苗根系生長,讓水稻適應環境。青枯立枯混發時,按青枯的方法管理,按立枯病方法打藥。

    3燒苗

    這裡指的是施肥過多引起的。往往是整床或一塊塊出苗不齊,不出苗或出苗後立針期開始不長,根細小、黑,不紮根。只要不是受凍情況下,白天多澆水,大揭膜,再澆水再揭膜,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進紮根,稻苗發新根後正常管理。

    4烤苗

    這裡指的是施肥過多引起的。往往是整床或一塊塊出苗不齊,不出苗或出苗後立針期開始不長,根細小、黑,不紮根。只要不是受凍情況下,白天多澆水,大揭膜,再澆水再揭膜,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進紮根,稻苗發新根後正常管理。

    5凍苗

    出苗前一般外溫零下3度一般不至於發生凍害,但出苗後秧苗越大受凍程度會越大。受凍的苗剛開始稻葉水浸狀的濃綠色,太陽曬後就變白變黃,預計頭一天溫度0度以下時澆水,可減輕凍害發生。

    6頂蓋苗

    覆蓋用的土粘性大或有機質含量高時發生。秧苗出現頂蓋時,等到頂蓋的土幹後使用木條等把頂蓋的土打碎,再澆透水讓苗露出地面即可。

    7細菌性褐斑病

    育苗過程中不注意通風,秧苗徒長的情況下通風,稻葉之間相互摩擦出現傷後有細菌侵入產生的病害。一般不用打藥,注意通風管理。

    8多磷症

    第一片葉變褐和第二片葉葉尖變褐的情況,適量減少磷肥的量即可。

    9藥害

    一般是封閉藥的藥害,苗葉深,心葉打絮、扭曲。一般在不影響生長的情況下加強通風,儘可能降低苗床的水分,減少秧苗對藥的吸收,噴緩解藥害的藥即可。

  • 9 # 家鄉的甜美

    水稻苗期0度絕對是不行

    育苗期0度芽都發不了這是要把它凍死

    1、記得以前我們村裡育秧苗全村戶都在一起育搭個棚子都放在裡面按排幾個人能流燒水升溫,這樣育的是小秧苗當時稻穀種植很多工序,小秧苗育好了要人工一個個擺在秧田裡等長到合適的程度又才拔下來移栽到稻田去。

    2、現在減少了育小秧苗這個環節,一般就是秧盤秧或灑在秧田裡(我的影片裡可以瞭解)。

    3、這個時代的農民真的輕鬆很多就拿秧苗移栽田裡這個環節,以前要用牛耕田(環節很多)然後栽秧時要用繩子量一排排栽,現在不用耕田了用機器打一排排的窩栽的時候把秧苗放在裡面蓋上土就行。

    農村的孩子記不記得以前收稻穀時等大人們要割到尾時小孩就可以抓飛蟲(我不知道叫什麼名字)這些飛可以煎來吃對不對,現在想起來就覺得美好!

  • 10 # 鄉村老劉生活

    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決定了兩地水稻的生長條件。

    南方的水稻出苗最低溫度為14℃左右,北方的粳稻出苗最低溫度為12 ℃。適溫28℃~32℃,最高溫度40℃:〜42℃。在適溫條件下,稻種才會發芽整齊。如低溫達到-7℃時,就要做好防寒工作,以免稻種凍死。

    北方稻區育苗期間常受低溫和寒流天氣襲擊,爛秧病害每年均發病率在10%~23%。   症狀特點生理性爛秧

    1.爛種,指種子未發芽即腐爛;

    2.爛芽,指剛萌發的幼芽發育不良捲曲呈魚鉤狀,未髮根就死亡,或陷入泥中腐爛而死,或形成漂秧;

    3.黑根,指秧苗根部變黑腐爛,葉片逐漸枯死;

    4.青枯,指秧苗青綠未黃驟然枯死,基部未腐爛,秧苗不易拔起;

    5.黃枯,指秧苗緩慢變褐枯黃而死,根部腐爛,病秧易拔起。

  • 11 # 三農風子

    清明節過後南京開始下秧苗了,江淮地帶陸續下秧,但受4月下旬以來的天氣影響,水稻育苗及生育期拖後7~10天,苗齡不整齊、部分苗床苗小苗弱,根系發育不良,部分栽培管理水平較低的苗床已陸續發生立枯病和青枯病,由於天氣原因造成溫度下降,一切農作業多少都愛一些影響,特

    別對秧苗影響及大。

      發現秧苗立枯病、青枯病發病株率達5%,五常、通河、方正、尚志等地也有零星發生。目前,大部分水稻苗齡剛剛進入2葉1心的感病期,在天氣轉好,氣溫迅速升高後,易造成青枯病的大面積發生。 

      植保專家提醒農民,密切注意病情發生動態,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對已發病的苗床,及時組織農民搞好病害的早期防治。窪地苗床要在周圍挖溝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和提高地溫,同時通風練苗,以排溼提溫,培育壯苗;噴施葉面肥或天豐素、小葉敵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秧苗生長,緩解藥害症狀,增強秧苗抗逆性,預防生理性病害的發生,對根系發育不好的要噴施生根粉;對已發生立枯病的苗床,要立即打藥防治。在技術人員指導下采用克枯星、病枯淨、好普水劑等農藥進行防治,搞好防寒保暖,使秧苗更好更壯長起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些謝謝

  • 12 # 土魚浩哥

    會有傷害的,在苗期隨著溫度的高低也會出現一些病害。所以在苗期溫度的管控也是對水稻苗期的病害防控。苗期一般外溫零下3度一般不至於發生凍害,但出苗後秧苗越大受凍程度會越大。受凍的苗剛開始稻葉水浸狀的濃綠色,太陽曬後就變白變黃,預計頭一天溫度0度以下時澆水,可減輕凍害發生。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水稻苗期的溫度管控和病害防控。

    育苗期間受低溫和寒流天氣會出現:1.爛種,種子未發芽即腐爛;2.爛芽,剛萌發的幼芽發育不良捲曲呈魚鉤狀,未髮根就死亡,或陷入泥中腐爛而死,或形成漂秧;3.黑根,秧苗根部變黑腐爛,葉片逐漸枯死;4.青枯,秧苗青綠未黃驟然枯死,基部未腐爛,秧苗不易拔起;5.黃枯,秧苗緩慢變褐枯黃而死,根部腐爛,病秧易拔起。這種情況的病發率在20%左右。所以低溫條件下的防護措施很重要。

    我國南、北方地區的氣候差異決定了兩地水稻的生長條件。南方的秈稻出苗最低溫度為14°C,北方的粳稻出苗最低溫度為12 ℃。適溫28℃~32℃,最高溫度40℃:〜42℃。在適溫條件下,稻種才會發芽整齊。如低溫達到-7℃時,就要做好防寒工作,以免稻種凍死。

    出苗後幼苗生長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播種後至1葉露尖,溫度以保溫為主。棚內溫度在28-30℃,最適溫度25-28℃,2葉期保持25℃,3葉期保持20-22℃,最低溫度不低於10℃。夜間氣溫偏低,應採取大棚內開電燈或點燒稻殼等措施增溫。從出苗到3葉期,13°C-15°C,需13-15天;15°C-25°C,需5-9天;25°C-30°C,只需4-5天。

    高溫下生長快,但苗體軟弱。一般日平均20°C左右,日溫25°C-26°C、夜溫15°C-16°C對培育壯秧最為有利。當溫度過低或過高溫度都會對幼苗有損害。

    以下是苗期的幾種常見的病害:立枯病(黃枯病)、青枯病、凍苗燒苗、爛秧等等。在這就不過多的說了。防止過高或過低的溫度,保證出芽勻、齊、壯,增強秧苗抗寒能力。加強秧苗管理,整地精細,保證床面平整、床溫和通透性;選擇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播種;科學灌水,以水控溫護苗;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鉀結合,增施有機肥,避免偏氮,增強秧苗抗病性。所以科學種植,科學防控有利於水稻的種植。減少病害,提高產量。

  • 13 # 通道小哥

    產量上來選,首選雜交水稻,但從個別需求(做米豆腐)來選,常規水稻做出來的更好吃。但是,作為中國的人口來看,我們得種植雜交水稻,人們才吃飽吃,不能再走餓肚子的路了。

    高產雜交水稻傳統栽培種植的方法

    雜交水稻適應生長能力強,種植面積範圍廣,能夠保證種植獲得高產。自從高產雜交水稻得到推廣種植後,基本上解決了廣大農村地區人民生活的糧食問題,從此,讓廣大農村社會生活水平和經濟面貌煥然一新,伴隨著中國大地經濟改革的發展,逐步走向小康。

    種植高產雜交水稻,人們普遍使用溫棚育種,點栽育秧,稻秧長長後,移栽秧苗。在育秧過程中,必須要求掌握好適宜的溫度,水分溼度,精心育種,之後按株距點栽秧苗,每個步驟都得經過精細的科學管理,才能育好稻秧。稻秧移栽後,在生長期間,稻田還需要做到精細的肥料和農藥施用科學管理,水稻才能生長旺盛,秋天才能獲得豐收。

    有種植經驗的農民們,採用傳統的耕作種植方法,透過田間播種育秧的傳統做法種植高產雜交水稻,同樣也能種好水稻,並且也能獲得好收成。 農民耕種的大多是山地田原和高山梯田,環境山清水秀,水資源普遍較為豐富,而氣候溫暖多變,高原和山地氣候特徵顯著,很適宜運用傳統的耕種方法種植高產雜交水稻。運用傳統的耕作種植方法種植高產雜交水稻,可以說,在種植過程中更環保,也省時省力,還能夠保證秋後收穫到品質優良的優產稻穀。

    傳統的耕作種植技術和水肥管理的方法,主要是在冬春季節田間施蓄農家肥(即是家庭飼養牲畜生產的草肥),到來年的春季四月播種育秧。用傳統的播種育秧種植方法,種植高產雜交水稻,可以提高其在高原山地氣候條件下的適應生長力,增強抗蟲害能力,增強抗倒伏能力。在育秧或稻田栽植管理過程中,適時合理施灑農藥,還能使水稻無論在生長期間,或是稻穗成熟期間,少受施灑農藥後的影響,環保和健康生產,收穫優質稻穀,讓水稻生產獲得良好收成。

    傳統的稻田種植方法,首先要保證田土水肥充足。包括施放底肥,耕整田土,播種育秧,移栽秧苗,田間管理。運用傳統的播種育秧的方法育秧,在田間播種後,能夠促使秧苗儘快生根發芽,迅速生長,秧苗根系發達,分櫱多又快(大多每株秧苗分櫱達5—7、8片,分櫱最多的可達到12、13片)。育秧過程一次性栽培,省時省力,生產環保,又能夠使稻秧在移栽後迅速生長,日後能適應山地的變化氣候,抗蟲害力強,抗倒伏力強;透過合理的田間使用防蟲害農藥,減少汙染,能夠保證水稻生產高產雜交水稻傳統栽培種植的方法。

    一、整地。人們普遍在每年的農曆三月間整地。運用傳統的耕作方法,就是先把農家肥,例如豬草肥,牛草肥,雞糞等,搬運到育秧田塊裡作為底肥,肥量要足。在晴天裡,到稻田裡把肥料均勻拋灑,過了些天后,待水田裡的肥水入浸田泥後,然後精耕細作。為避免田間肥水流失,過了三四天後,再放走田水,平整好水田。在春日溫暖的陽光下讓秧地曬暖。

    二、泡種。運用傳統方法,備好谷種,在溫暖的日子裡,用木桶或大盆泡種,大約兩或三天後,將泡好的稻種倒進大盆中或籮筐裡。選好一處溫暖溼潤的地塊,挖開地坑,把裝上稻種的大盆或籮筐放到坑裡,然後蓋上一層厚實的乾草,或布紗,做到讓稻種既得到保溼又保溫,以便保證稻種正常發芽。育種時間大概在三到五天。

    三、播種。

    1、過三到四天後,揭開覆蓋稻草覆蓋物,仔細觀察看稻種是否發芽良好。如果遇上氣溫較低天氣,或許稻種沒有全部發芽,就繼續蓋上稻草或覆蓋物,日後再去揭開。如果在期間裡看到稻種發芽良好,就把裝種的大盆或籮筐從地坑取出來,分裝散放好,放到燦爛的陽光下去晾曬,兩到三個小時,曬到稻種表皮水乾為宜。這時,就可以把稻種帶到田邊去,撒進育秧田裡。

    2、播種後,將秧田裡的田水放掉,只讓保持到淺水剛好蓋於田泥上。在撒種時,要做到廂塊拋撒。拋撒谷種時注意用力,要注意做到撒種均勻稀疏,儘量讓稻種粒一半沒入田泥裡。那樣可以使稻種正常生根發芽,也生長快,長後多分櫱。撒上稻種後,每天還需要到田邊去看守,防止小鳥飛來叼走稻種。

    四、育秧管理。

    1、撒上稻種的田裡暫不放進田水,注意保持在溫溼狀態。三四日後,稻種出芽生綠,再放入田水,淺淺,最好不要讓田水覆過秧芽。

    2、夜裡注意多放進些水,保持在水深在3到5公分之間。以便保證秧田日夜溫差變化中保持恆溫,避免秧苗受到夜裡降溫影響生長。

    3、注意日常堅持不懈的管理,白天開走水,傍晚時分放進水,根據日常秧苗生長情況,適時保持適當的田水深度。保證秧苗能夠正常良好生長。

    4、到稻秧分櫱期間,更加需要保持秧田水深淺度,最好水深保持在10到15公分上下,不要覆蓋新長出的秧苗葉片為好。隨著秧苗的長高,時日做好秧田放水管理,保持恆水恆溫,讓秧苗較快分櫱,長高。

    5、到稻禾打苞出穗期間,一般情況下,只要做到了之前施肥合理,管理得當,稻禾是不會產生稻頸瘟病的。如果在期間晴雨天氣變化較大,或者日差氣溫變化較大,可以適時施灑抗病農藥,以保證生產獲得豐收。

    應用傳統方法栽培種植高產雜交水稻,好處多多。施用農肥,播種育秧,移栽種植,適時使用農藥預防病蟲害,少施農藥,環保生產,既省時又省力,能夠保證秋後收穫優質稻穀,也能夠保證生產糧食產量,獲得豐收。

  • 14 # 澹雲居

    第一,水稻是一種喜溫喜溼的農作物,一般在春季育苗,此時氣溫回升快時,種子出芽也快,首先要把種子放到水裡浸泡28~72小時,然後再撈起來過濾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就應該去撒種了。

    第二,再撒種之前無論是撒水秧還是旱秧,都需要給土壤消毒,這樣可以提高種子的出芽率。

    第三點,在種子撒好以後,應該在上面覆蓋上前一年的稻草或者幹松針,最上邊再覆蓋上薄膜,這樣做就是為了給種子保溫增溫,有利於種子發芽,成長。

    第四,在水稻苗期溫度過低,容易導致水稻苗發育緩慢,秧齡期到了還不能移栽,會導致產量減少。

    綜上所述,水稻苗期0度傷害特別大。

  • 15 # 長江三農

    肯定有影響。水稻適合生長溫20——35攝氏度,低於15攝氏度停止生長,低於5攝氏度枯萎死亡。因此,在水稻苗期要做的防止“倒春寒”天氣的傷害。早稻育秧期,南方方仍然有冷空氣南下,我們當地人稱之為“寒流”、“寒潮”天氣。但溫度再低,也要育秧,因為農時不等人,不能耽誤了農時。

    一、傳統育秧的防寒防凍措施

    傳統育苗在秧田裡育秧,採取小拱棚育秧,秧田畦比薄膜要窄,方便插“龍骨”和覆蓋薄膜。當氣溫驟降時及時覆蓋小拱掤,另外,農民採取撒草木灰方式,防止低溫寒潮天氣,草木灰還有殺菌作用,隔離冷空氣作用。用草木灰薄薄蓋住水稻苗,草木灰有輻射熱,能起到保溫作用。傳統育秧方式還採取帶水播種方式,就是播種前或播種後,將秧田灌滿水,因為水在0攝氏度以上,也能起到保溫作用,當氣溫回升後立即放掉水稻秧田裡水。當秧苗遭遇寒潮天氣後,要及時噴霧殺菌劑,防治青枯病、爛秧、死苗,水稻秧苗葉片泛黃時,可少量追施尿素。可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然後用20%多菌靈25克兌水10公斤噴霧一下。當出現爛秧、死苗情況,可以及時再噴霧殺菌劑一次,並放幹水稻秧田裡水,陽光紫外線也有殺菌作用,能增加光照,加快田間環境溫度上升。

    二、現代育水稻秧苗加力寒潮天氣措施

    如今都是規模種植水稻,採取機械插秧的多,育水稻秧苗工序,採取軟盤育秧,大棚工廠化育秧,技術上已經取得突破,可以在大棚裡安裝人工智慧,安裝補光燈,加熱增溫裝置,智慧化溫度控制,自動調節大棚溫度,可以將大掤溫度恆溫在20——35攝氏度之後,人可以在電腦前或智慧手機來控制溫度,因此,現在大棚軟盤育秧“寒潮”天氣對水稻育秧沒有傷害的了。不過要防治病毒感染,多噴霧殺菌劑。另外,要在栽插前,“練秧”,使大棚溫度逐漸下降至大田溫度一致,縮短栽插後“緩苗期”。軟盤育秧也可以採取小拱棚育秧,將軟盤平鋪在水稻秧田裡,撒上營養土,然後噴霧殺菌劑,對營養土進行消毒殺菌,播種後再覆蓋一層營養土,灑透水用小拱棚覆蓋,以後每天抽水灌溉。水稻育秧期主要就是青枯病、爛秧、死苗,大多都是受“寒潮”天氣引起的,冷空氣過後,應該加強防治。

    在南方有“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的老話,到早稻栽插時還有一個“插秧寒”,冷得人哆嗦,穿棉襖都凍的流鼻涕。苗期氣溫0攝氏度左右,對水稻育秧傷害很大,防低溫傷害工作做的如何,是決定育秧成功關鍵技術,也是早稻種植關鍵技術,關係到早稻是否能栽插、能否有收成。水稻育苗期農民要像照顧自己孩子一樣,每天泡在秧田裡。

  • 16 # jiaqi1990

    肯定有影響。水稻適合生長溫20——35攝氏度,低於15攝氏度停止生長,低於5攝氏度枯萎死亡。因此,在水裡苗期要做的防止“倒春寒”天氣的傷害。早稻育秧期,兩手方仍然有冷空氣南下,我們當地人稱之為“寒流”、“寒潮”天氣。但溫度再低,也要育秧,因為農時不等人,不能耽誤了農時。

  • 17 # 潤物無聲73

    提出水稻苗0度問題,應該指的是水稻育秧期間的“秧苗”,而不是插秧後的大田禾苗生長期。在南方水稻種植區,無論秧田“苗期”還是插秧後的大田“苗期”,氣溫低到“0”度時,不僅不能生長,如沒有保溫措施保障,若發生連續兩個24小時以上,秧田幼苗就會有被凍死的危險。那些處在秧谷丕脬供應養分期間好一些,如處在由丕脬養分自供轉向土壤供應養分時,秧苗根系就會受凍腐爛變黑,至秧苗被凍死成災。因此,水稻育秧期間的關鍵技術措施,就是要防凍保苗,確保秧苗不受低溫寒潮的侵襲。正因為這個問題重大,一定要注重育秧季節的把握。比如種植雙季稻高產品種,一般在三月下旬浸種,實行“低拱地膜育秧”,旱地開廂,簿膜覆蓋,出太陽時,揭膜見陽光;待生長到一點五個釐米左右時,於4月15日至20日前後,載土移插到大田。季節把握,要在月均溫度穩定在15左右。從秧谷出芽至早稻成熟收割時,整個生長期135天左右。即7月20日前後收割早稻,25日左右、即大暑後三、五天插完晚稻,如做到大暑節前後三天插完,其他技術措施正常跟上去,就會獲得雙季雜交稻高產,畝產1500斤以上(即糧食雙跨綱要)。所以說,水稻生產最艱辛最勞累的就是“收早插晚”這個半個月期間,搶住季節、把好溫度,科學育秧保苗,加強田間管理,才能實現糧食高產豐收!

  • 18 # 1557290493

    有傷害,在水稻種植的地方,降溫比較快,結束也比較快,水稻氣溫低,一般農民會根據氣象預報提早防禦,蓄水保溫。

  • 19 # 啊哈2498492

    當然啦有傷害的,如果沒有薄膜覆蓋的話,那麼水稻苗和一些瓜果豆類都會被凍傷啦。如果有薄膜覆蓋的話那麼就沒關係的。所以說只要溫度不低於12度的話那麼水稻苗就不會有引想,如果己經低於12度的話那麼又沒有薄膜蓋,這個時候的你就要把田裡多留一點水來給水稻苗保溫。

  • 20 # 三農老王六哥

    水稻是喜溫作物,其光合作用適宜溫度範圍較大,溫度升高至32℃時稻根呼吸作用迅速加快,然後緩慢增加,至38℃時達最大值,接著減慢,而稻葉呼吸在20~44℃之間隨溫度升高呈直線增強。水稻各生育期對溫度的要求是有一定規律的,其生長髮育若處於其生物學最適溫度則生育狀況正常。當溫度上升到各生育期的生物學最高溫度以上時,對它的生育便起到阻礙或停止作用甚至產生“熱害”。當溫度下降到各生育期的生物學最低溫度以下時,亦會發生阻礙其正常發育的“冷害”現象。合理安排播栽期。使水稻對高溫(低溫)敏感期避過本地區易發生高溫(低溫)的時期;不安排水稻減數分裂後的小孢子初期至抽穗揚花期在這其間就可以避免或減輕高溫的危害。水稻生長的溫度界限是13度,低於13度稻苗會停止生長,低於8度就會產生延遲性冷害,低於0度就會發生凍害,甚至有可能會被凍死。不同質量的秧苗遭受的冷害凍害程度也是不同的,苗的素質好影響就輕,苗弱受到的影響就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山才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