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物流生活片段
-
2 # 任憑風起雲湧
首先:接納孩子,這是正常現象,就跟愛美之樣,要肯定孩子,有攀比,說明他比較在意周邊的人、物、或者事;還能透過比較來做出自己的判斷;
其次:引導孩子,別人的東西好在哪?為什麼好?除了這個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引導的過程肯定艱辛,家長一定要耐心,除了聽得說的,還要懂背後的涵義;另外策劃很重要,尤其出門前家庭的一些公約提前以孩子能聽得懂方式約定下來(孩子可以自己主導,不妥的地方家長引導);
出門後照著策劃執行即可
-
3 # 笨點點
孩子愛攀比這個現在是比較普遍的,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攀比也是比較常見的。很多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這樣的一個階段,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是很正常的一個現象,家長不要慌亂教育。出現攀比心理的時候不一定全是負面影響,也會有積極的情況出現,比如,在學習上面,“今天他考試比我考的高,下次我一定要超過他”,這樣會激勵孩子努力學習,提高成績,趕超別人。但是最後的關鍵還是需要家長的引導。
孩子的攀比心理是怎樣造成的?
1、家長的溺愛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茁壯成長。把自己的子女當作掌上明珠,兒女要什麼就給什麼,甚至以自己子女與別人相比來顯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過分的溺愛與遷就、嬌生慣養,會讓幼兒滋生攀比心理,產生依賴。
2、家長的自卑心理,是導致孩子攀比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
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經濟不太寬裕,或下崗了,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讓人瞧不起,當孩子說××有什麼東西時,父母便迫不急待為自己的孩子買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這也是導致孩子產生攀比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解決攀比心理?
1、適當滿足
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要注意,小孩子都是喜新厭舊,看見別的小朋友的新玩具自己就像要,很多的家庭總會忽略這些微小的細節問題,孩子想要,家長辛苦點也不能委屈孩子,可是這樣無限的溺愛,只會助長孩子的虛榮心,時間久就會越來越誇張,孩子的虛榮心總有傢伙在那個招架不住的那一天。
2、從小培養孩子有金錢的意識
家長在孩子3-6歲的階段就可以多給孩子培養金錢方面的教育。孩子出門想要買什麼東西要讓他自己知道真實的價格,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讓孩子幹家務,給零發錢,讓他想要買什麼東西的時候,用自己的零花錢買,這樣他的金錢觀也會慢慢的樹立起來,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從小多做一些家務,也減少孩子在物質上攀比的意識。
3、讓孩子保持樂觀情緒
在平常教育孩子時,應該讓孩子保持樂觀的情緒,不要讓孩子因為穿的比別人差、吃的沒別人好而悶悶不樂,家長要鼓勵孩子樂觀,我們有樂觀的心情,滿足現在的生活,比他們穿好的、吃好的要強很多。
4、教育孩子並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獲得
經常帶孩子出去轉轉,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物品,都是靠不同的東西構成的,要教育孩子並不是什麼東西都是可以擁有的,就像煙花那一瞬間的美麗,智慧看到,卻不能擁有。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4 # 小魚親子閣
孩子攀比心太強,怎麼辦?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找出孩子攀比心強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藥到病除。
1、大多孩子攀比心強源於父母,父母經常說誰家的房子更漂亮,車子更酷,誰家更有錢等,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學會了,這種情況要想改變孩子,先從自己做起。
2、孩子的攀比心來自孩子的玩伴,孩子辨別能力弱,很容易從別家孩子哪學到 ,這就要父母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當孩子表露攀比心時,要進行正確的教育,逐漸形成一個好的價值觀。
-
5 # 小凱影片特效剪映
首先要搞清楚孩子攀比心的起因,小孩子希望得到更多關注,而要得到別人的關注必須要自身比他人有優越感,而這種優越感的起源就是孩子對物質的需求,那麼自然就會產生攀比心理;
孩子一旦沒有了這種優越感,會形成自卑心理,所以在能力範圍內儘量滿足孩子對物質的需求,讓孩子減少這種自卑感,另外還需要正確引導孩子看待攀比心理;
鼓勵孩子多從其他方面出發來彌補對這種攀比心理的差異,比如努力學習,當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好時,自然會降低對物質需求的要求,因為他的關注點已經發生了轉移;
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以帶頭示範的作用,從自身出發,在日常生活中降低自己對一些名貴奢侈品的慾望,只有自己做到了,孩子才不會跟風,讓家庭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
不能太過溺愛孩子,有的家長為了滿足孩子的私慾,做出了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導致家庭的不和諧,最終造成了不可彌補的錯誤,所以一定要對孩子正確的教育,少一些寵溺。
-
6 # 曉賢Sally
兒童適當有些攀比心是正常的,這和兒童心理發展特點有關係。因為孩子在幼兒期就會有表現的慾望,他們會用好看玩具、漂亮衣服或受到獎勵的行為,來吸引大家的目光注意。但如果是過分的不切實際的攀比,則會發展成虛榮。孩子攀比心理轉化成虛榮心理,這過程中家長教育不正確是問題所在。
以下是一些容易被父母忽略,會對孩子造成虛榮心理影響行為。
家長:看見孩子經常跟同齡人比較時,我心裡很擔心,怕自己不能從經濟上滿足孩子的要求,而讓孩子會有自卑的心理。所以只能教導孩子:不可以和別人攀比。
父母大可不必過於擔心。因為攀比心是每個人都存在的心理現象,只要父母引導得當,攀比不會轉化成虛榮,而且能成為孩子進步的動力。例如某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大學以後,要求父母變賣家產或向別人借錢,來滿足自己購買名牌用品的慾望,這樣的行為就是典型的虛榮表現。但如果這位同學,透過努力考取獎學金或辛勤做兼職,來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這就是攀比心理推動他獲得成功的表現。
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孩子的攀比心理呢?
作為家長,首先要引導孩子在積極正面的地方有攀比心,例如學習、品行、技能等,千萬要注意別讓孩子往追求物質、不良行為等方向發展;其次,家長要鼓勵孩子以正當方式,透過個人努力來贏過別人;同時要注意別令孩子壓力過大,防止他鑽牛角尖,必要時要安慰他,讓他放鬆心情。
-
7 # 綿羊寶媽
孩子攀比心太強?有沒有想過作為家長我們也會是不是的攀比呢。
就像孩子學步期學的比其他同齡小孩子快,我們臉上露出得意的笑。
就像我們的孩子比其他孩子聽話,我們也會不經意的把這種高興的情緒表達出來。
或者對孩子說那一句“你看人家xxx”
其實這些都是我們不在意的攀比。
“攀比心理在心理學上被界定為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特徵,通常產生攀比心理的個體與被選作為參照的個體之間往往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導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過分誇大,虛榮動機增強。”
也可以說是愛攀比的人內心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自卑。
那怎麼才能改變孩子的攀比心理呢,或者說改變孩子這種錯誤的認知呢?
一、首先我們要樹立好的榜樣,不要總說“你看誰誰誰”,也不要總跟自己孩子說“我家寶寶最棒,你看xx就不如我家寶寶”這兩種說法都是不正確的。我們要做的是尊重孩子,把他看做有自己獨立個性的人。
二、培養孩子高成就動機:什麼是成就動機呢?比如,我們生活中有人是期望面對挑戰,並且解決困難後會很有成就感;有些人會害怕挑戰,面對不確定性會表現出不安或者逃避。
比如,有的學生更關注於自己吸收什麼知識,會真心的喜歡學習。而有的學生更傾向於外在的成績和獎勵。這些都是因為成就動機不同的表現。
怎麼培養孩子成就動機呢?
①首先我們要做的是溫和而堅定,做一個有愛有態度的父母。
②培養孩子勤奮感:比如幫助孩子體驗成長,給孩子從挫折中學習的機會,接受孩子的情緒等等。
三、正確表揚孩子:多表揚過程,少表揚結果。比如你自己穿上了衣服,很有進步。
-
8 # 育兒的生活如此多嬌
孩子有攀比心是很正常的。
作為父母,首先應該告訴孩子,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這很正常。
其次,我們要告訴孩子,要想過上舒適的自己嚮往的生活,只能依靠刻苦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才能抓住發展的機遇。
然後我們要告訴孩子自己的現狀,瞭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不能老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這樣永遠都會比別人矮一截。
引導孩子要學會控制,父母要認真地去聆聽孩子的感受,他的希望,他的失望。幫助孩子強化她自己的優勢,增強他的自信心,正確的去利用孩子的攀比心理,讓孩子去積極進取,告訴孩子:“你行的,要相信自己有潛力可以收穫成功!”
-
9 # 重慶季布地產小魯哥
大家好!一個優秀的孩子往往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會經歷很多的曲折,最終才能走向成熟。孩子的年齡小,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所以就會養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和習慣,尤其是當孩子入學之後,就會容易形成攀比的心理。其實造成孩子攀比心理的原因有很多,有家長的過分溺愛、外部環境的影響、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等等,這些原因都會造成孩子的嚴重攀比心。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這種過強的攀比心呢?下面的影片咱們繼續講
-
10 # 打鐵自身硬
攀比?那是大人思路,小孩子們是在尋求群體認同、同時找到自信!
小學擇校也就是選擇孩子進入社會的第一個社交圈,一定要注意“門當戶對”,普通人家砸鍋賣鐵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和篤信什麼挫折教育送進偏遠山區希望小學一樣,都是完全不可取的行為。
然後家長請注意傾聽小孩的需求,在物質上儘量幫助她,先獲得被群體認同的安全感再說別的。簡單粗暴的說就是“別的小朋友有,她也有,跟別人一樣”。什麼審美啊、什麼實用價值、什麼教育意義,先靠邊站,孩子太小根本理解不了那麼多,一口吃不成個胖子。被群體認同的安全感是需要及早建立的,這是自信的基礎,不然孩子不接地氣,就像在走鋼絲,一不小心就是自卑。
讓一個小孩自卑太容易了!剛踏進學校的小孩是最脆弱的,最急於被群體接納的,最需要被環境認同的,就像一個剛剛嘗試向下紮根的小苗,要是這時候你來個標新立異把她從群眾中連根拔起?那就擎好吧……你馬上收穫一個自卑懦弱的孩子。
我朋友性格的第一個負面特質就是自卑。形成的原因可能會令看客大跌眼鏡。
我朋友教師家庭,然後我進了農村小學讀一年級。同學家裡都是農民,我一定會覺得自己很幸福然後自負吧?錯。
夏天,全體小孩都自己帶水喝。
其他所有人都用玻璃瓶帶水,有的是罐頭瓶,有的是酒瓶,只有我是用一個塑膠帶吸管的旅行水壺帶水。
作為帶水的工具,旅行水壺比玻璃瓶好太多了——但這是大人的看法,至少不是五週歲小孩的看法。
在我看來,水壺和玻璃瓶完全不是同一種東西。幾十個小夥伴人人都有玻璃瓶,而我沒有。雖然不知道玻璃瓶有什麼好,但是既然大家都用它,它就是好的,是應該出現的必需品。
後來是一連串的因為和別人差距太大而困擾而自卑。
別人的書包是大人縫的拼花布袋子,我的書包是買的雙肩背。這又完全不是同一種東西啊,看他們一群人下了學,都把袋子的兩根帶掛在頭上走,雙肩背沒法掛頭上。我自卑。
我最討厭的一件衣服就是一條公主裙,像四小天鵝那樣的,純白色的一層層紗蓬蓬的,吊帶的裙子。它實在太扎眼了,沒有人這麼穿,更沒有別的小姑娘會露那麼多肉,我覺得自己像是沒穿衣服一樣,一直深深地低著頭躲在角落裡。
我幾乎討厭我所有的衣服。
冬天,媽媽帶我買童裝,非要選一套灰格子的,說又素淨又雅緻……個屁啊!!別人小姑娘不是紅的就是粉紅的要不就花的,我也是女孩!為什麼我要穿男孩子的衣服!我不懂什麼叫素淨什麼叫雅緻!
不喜歡撞衫,喜歡標新立異?那都是大人的事,我當時最希望的就是和別人穿一樣的,至少得是“同一種東西”。二年級夏天,我和一個女孩撞衫了!同款連衣裙,她的是綠色的,我的是藍色的,我倆歡天喜地馬上就成了好朋友,走路都互相挽著腰緊緊地擠在一起走!
沒錯,小孩就是這麼不知好歹,“知好歹”是成熟的價值觀的體現,小孩還不懂把“玻璃瓶”和“旅行水壺”歸納成“帶水的工具”一起比較,小孩還沒有一個獨立的價值觀呢!
不想讓孩子土,又不想讓孩子沒安全感格格不入,簡單,你家給孩子用塑膠水壺背雙肩背的條件,就把孩子送進同學都用塑膠水壺背雙肩背的學校裡去。同理,你家窮的叮噹響,就把孩子送到大部分人家裡都窮的學校裡去。
上學的是孩子不是你,別想當然,你永遠也想不到孩子會遇到怎樣的難處。往往只是幾塊錢的破東西,只要佔群體比例30%以上的小夥伴都有而你的孩子沒有,她就能難過很久很久。
不患貧唯患不均。
其實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別人有,我也有,我的稍微好一點”才是最佳狀態。!
-
11 # A鎮中心幼兒園王保根
1、孩子出現攀比的心理,自然跟很多因素有關,我們應該學會將這些因素一一剝開,只有找到了具體的原因,我們才能更好的指定對策,讓孩子遠離這些誘因,這樣能夠很好的讓孩子輕鬆的糾正攀比的心理。 2、不要溺愛孩子。
有的孩子是仗著平日裡父母對其十分的寵愛,所以內心會慢慢的滋生一種攀比的心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父母都會答應給他辦到。這樣父母平日裡太過溺愛孩子的話,會助長孩子的這種攀比心的。 3、教會孩子理財。
如果孩子不懂得花錢,不知道如何去理財的話,自然對金錢毫無概念,所以看到誰家的孩子有什麼好的東西,都希望父母能夠立馬買回來給他,而且要最好的那種。這樣孩子不懂的花錢,不懂得理財,自然就不會心疼花出去的錢了。所以,不妨教會孩子怎樣正確理財,讓孩子對金錢有一種正確的觀念,自然就能輕鬆的糾正孩子的攀比心了。
-
12 # 爆笑歡樂吧
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對於孩子一生的發展都非常的重要,所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父母一定要起到作用,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消費中有消費觀,對於孩子消費的影響也很大,那麼,孩子攀比心理如何引導?
1、家長要引導孩子在積極正面的地方有攀比心,例如
學習、品行、技能等,切勿讓孩子往追求物質、不良行為等方向發展;
其次,家長要鼓勵孩子以正當方式,透過個人努力來贏過別人;
同時要注意別讓孩子壓力過大,防止鑽牛角尖,必要時要安慰他,讓他放鬆心情。
心理專家認為,孩子有攀比之心是很正常的。
2、事實上,孩子提出每一個"我也要……"都是經過縝密思考的,這時家長就要注意正確引導。利用好了孩子的攀比心理,也是一種資源。
3、當孩子提出越來越多的"我也要"時,建議家長做到"四應四忌":
應言傳身教忌單純說教;應合理引導忌過分溺愛;應培養好習慣忌隨心所欲;應正視優缺點忌厚此薄彼。
-
13 # 軒伊貝
我覺得吧首先得看父母做什麼樣的榜樣?
父母的教育將決定孩子走什麼路,雖然有些誇張,但是確實如此。孩子的啟蒙教育是很關鍵的,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在默默地影響著孩子。為什麼現在這麼多熊孩子呢?很多原因都是家庭教育的問題。而攀比心也是如此,只要家長不要成天抱怨家裡窮,或者說把奢侈品掛到嘴邊,孩子也就不會對這方面有太多的需求了。
-
14 # 李曉37127118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攀比心,如果一點沒有的基本是看破紅塵了吧。攀比心用好了可以激勵人,用不好會變嫉妒。你說的攀比心太強也要看是關於哪方面吧,如果是學習方面,說明這個孩子有上進心並且自尊心很強,這時候你要引導他,學習是學給自己的,不是光為了成績,讓他擺好心態,知道學習不是競爭,是給自己增加見識,學習道理和基本常識。如果是吃穿用方面的攀比那是萬萬要不得,讓他知道現在最重要的不是看吃穿,因為不是自己花錢買的沒什麼好炫耀,有本事以後自己掙。當然大人也要剋制,不要給孩子有意無意灌輸這種思想。
-
15 # 專業減肥減脂
1、家長的溺愛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茁壯成長。把自己的子女當作掌上明珠,兒女要什麼就給什麼,甚至以自己子女與別人相比來顯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過分的溺愛與遷就、嬌生慣養,會讓幼兒滋生攀比心理,產生依賴。
2、家長的自卑心理,是導致孩子攀比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
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經濟不太寬裕,或下崗了,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讓人瞧不起,當孩子說××有什麼東西時,父母便迫不急待為自己的孩子買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這也是導致孩子產生攀比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何正確引導孩子解決攀比心理?
1、適當滿足
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要注意,小孩子都是喜新厭舊,看見別的小朋友的新玩具自己就像要,很多的家庭總會忽略這些微小的細節問題,孩子想要,家長辛苦點也不能委屈孩子,可是這樣無限的溺愛,只會助長孩子的虛榮心,時間久就會越來越誇張,孩子的虛榮心總有傢伙在那個招架不住的那一天。
2、從小培養孩子有金錢的意識
家長在孩子3-6歲的階段就可以多給孩子培養金錢方面的教育。孩子出門想要買什麼東西要讓他自己知道真實的價格,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讓孩子幹家務,給零發錢,讓他想要買什麼東西的時候,用自己的零花錢買,這樣他的金錢觀也會慢慢的樹立起來,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從小多做一些家務,也減少孩子在物質上攀比的意識。
-
16 # 閃閃麻麻
孩子攀比心太強,家長可以嘗試下面幾點
1、家長自身擺正心態
家長在為孩子愛慕虛榮而發愁時,應該覺察到這其實是自身教育釀製的苦果。比如,為了讓自己不“丟人”送孩子進最貴的學校,為了讓孩子在學校不受歧視,給孩子本是家庭承受範圍之外的優厚物質條件,在外人面前炫耀自己孩子取得的好成績等。這樣在不經意之間就把虛榮心轉嫁給了孩子。所以家長首先要擺正自身的心態,不要同別人攀比,給孩子最適合的並非最貴的;也不要習慣性地給孩子買各種禮物作為表揚或者獎勵的方式;誇獎孩子注意分寸,不要一味吹噓,如“孩子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最棒的!”,否則孩子的虛榮心會不斷膨脹。
2、改變孩子攀比的固定思維
兒童在攀比的時候,最典型的理論就是“別人有我也要有”,“別人的比我的好”。對付這樣的孩子,可以讓他看到別人的不足和自己的優點,進行反攀比。比如“最最愛你的爸爸今天做紅燒牛肉!別的孩子都吃不到哦!”,“爸爸能每天第一個到幼兒園來接你,這可是別的爸爸做不到的哦!”。“寶寶的新毛衣是媽媽親手打的,市面上是買不到哦!”等。
年紀大一點的孩子透過暗示可以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暗示又稱自我肯定,自我肯定就是在內心裡認為自己能夠成功、正在進步,並且會愈來愈好。具體表現為帶有鼓勵性質的語言、符號以及動作。比如,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好時,在心中默唸“其實我也很好”之類的語句,久而久之,盲目攀比的習慣就會有所改善。
3、讓孩子重內在,輕物質
家庭條件並不富裕的家庭,家長可以多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如烹飪、縫紉、繪畫、唱歌、手工藝製作等,注重在實際生活中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注意外在的行為美和語言美,還更要注重內在的心靈美,善於在實踐中提高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讓孩子打心眼裡認同自己。當孩子表現出對物質上的過度需求時,家長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辦法,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和集體活動,讓孩子體驗精神生活的樂趣。
對於條件好的家庭,家長自身不要有高高在上的姿態,家長要引導孩子從自身的知識和能力上來贏得朋友的認可,而不是靠家長的官位和財富來戰勝別人。引導孩子在學習、勞動、品德等多方面與同學展開競賽,而不是在穿著上盲目攀比。讓孩子明白,穿著和經濟條件的優越都是外在的,可能隨時會從身邊消失,而內在的氣質和實才,才能長久的保持。
4、合理消費
家長要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端正消費行為,給孩子做好榜樣。無論家裡經濟條件好壞,都應該培養孩子艱苦樸素的習慣,有必要的話領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讓孩子也體驗到家長的辛苦與不易。即使家庭條件允許買名牌衣服,也要講究穿著的環境,上學時以穿校服和其它樸素大方的服飾最為適宜,這樣就不會讓孩子在穿著上產生優越感,而能與其他同學平等相處。
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不是不可以攀比,而是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比如:父母就可以鼓勵孩子積攢零花錢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一方面孩子懂得了攢錢的不易從而形成節約意識,另一方面孩子透過自己努力得來的東西會倍感珍惜。
5、培養孩子的誠信品質
父母要想讓孩子遠離虛榮,就要注意對孩子誠信品質的培養。當孩子因虛榮而撒謊時候,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責或教訓他,要和氣地用諒解的態度說出父母的心情:“爸爸媽媽喜歡敢於承擔責任的孩子,如果做錯了事就要勇於承認”。一個誠實的孩子,如果因為虛榮心想撒謊時,就會努力地進行剋制。因為誠信要求在孩子的心目中,地位也是很高的,兩者一對決,就能夠更好地預防孩子出於虛榮而撒謊。
最後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有個正確的“攀比心”我從來不覺得一個孩子擁有攀比心有什麼不對,只是攀比也是有不同的,攀比誰有個好爹好媽好家庭是最沒出息的行為,而攀比誰的學習成績好,誰的身體與心態健康,誰更優秀,這樣的攀比才是最可取的呢。多灌輸給這樣一種“攀比”心,孩子自然會將金錢的攀比轉移到自己努力的那種攀比
-
17 # 馨兒媽媽v
這就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善於誘導,要讓孩子能正確面對這些問題,也要分析出要強,虛榮心的壞處,也不要指望能立竿見影,要慢慢來,不要著急
意見建議:要有耐心,要多用比如,結合實際,慢慢地說出其中的道理,好讓孩子領會。
-
18 # 漁兒
一、想一想平時是否給了孩子一個製造“攀比”的環境?
孩子就像是家庭的一面的鏡子,所以當父母開始抱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先從我們自身來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變。比如,有沒有經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去比較?平時聚會的時候是否也當著孩子的面經常討論衣服、鞋子哪些“名牌”“最新款”?在家裡,夫妻兩個時不時談論同事朋友的居家環境、開的什麼車、工作的職位高低等,這些言談之間不經意就會製造出攀比的氛圍環境,孩子可是模仿性最強的,不知不覺就被影響了。
二、不能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要適當滿足。
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需要多注意,這將為培養習慣做基礎。小孩子看見別人的玩具就走不動了,非得要個一樣的;上學的時候看見別的同學用了什麼書包、文具,就跟風要買同款的。多數父母覺得這些都不是大事,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總之就是別委屈了孩子,可是這樣發展下去就是無限制的溺愛。如果一味的滿足其攀比心思,只會是助長孩子的虛榮心,長此以往以後很可能會要得越來越誇張,總有比不起的那一天會讓父母難以招架。
三、關於金錢意識培養從小做起
平時在生活中很多和孩子相關的東西都可以讓他們瞭解,比如從孩子愛吃的糖果、餅乾到價格不菲的玩具、童裝,父母都可以讓孩子知道它們的價格。
在孩子3-6歲的階段我們可以多進行一些遊戲教育,讓孩子從小認識錢、瞭解錢的用處。有時候外出購物也讓孩子參與,瞭解想要選購物品的價格,也能讓孩子在實生活中學會使用錢,慢慢也就會了解一些物品的價值,金錢觀也就慢慢豎立起來,同時也會減少孩子在物質上攀比意識。
-
19 # 袁小弟
當孩子處於一個身心飛速發展的時期時,孩子的心理會發生一定得變化。比如出現虛榮心、攀比心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呢?環境是控制不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也在變化,不同的環境接觸不同的人,孩子的世界觀也就慢慢的形成了。
-
20 # 養娃經
當孩子處於一個身心飛速發展的時期時,孩子的心理會發生一定得變化。比如出現虛榮心、攀比心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呢?環境是控制不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也在變化,不同的環境接觸不同的人,孩子的世界觀也就慢慢的形成了。
並非有攀比心不好,任何人都不能保證自己沒有羨慕的東西,適當的攀比能增加自身的動力。但是過多的攀比就不太好了,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比如金錢上的攀比,會讓孩子走上彎路的。那麼如何正確的改正孩子的攀比心呢?有位家長總結了幾個方法。
父母應當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教育將決定孩子走什麼路,雖然有些誇張,但是確實如此。孩子的啟蒙教育是很關鍵的,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在默默地影響著孩子。為什麼現在這麼多熊孩子呢?很多原因都是家庭教育的問題。而攀比心也是如此,只要家長不要成天抱怨家裡窮,或者說把奢侈品掛到嘴邊,孩子也就不會對這方面有太多的需求了。規矩很重要現在很多家庭中,對孩子教育方面投入的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金錢方面,孩子想要啥就有啥。但是各位家長在這麼溺愛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如果孩子的金錢觀教育不好的話,很容易會讓孩子有攀比心的。所以關於孩子的金錢問題,一定要有一個規矩,比如每個月能有多少零花錢,讓孩子自己寫出來要用在什麼地方等。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很重要!溝通方法要正確孩子小時候花錢大手大腳是肯定的,因為不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所以也就不會在意那麼多了。而家長也不要一味地責罵,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逆反,攀比心也會越來越嚴重。家長要怎麼做呢?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很重要的,一個好的溝通方式能讓很多問題順利解決。比如讓孩子知道金錢來之不易,或者讓孩子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吃點苦之後就會明白,掙錢好難啊!
回覆列表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小孩攀比心強,首先要分析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不是平時太過分溺愛啊,要是平時對孩子過分溺愛,,小孩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樣就容易滋生孩子的攀比心理。平時也要教會小孩要節儉,告訴他生活來之不易,不要以鋪張浪費來滋生小孩的攀比心。還要平時多與小孩溝通,跟他講講一些艱苦奮鬥的事蹟,平時我們也要以身作則帶好頭,做好榜樣。總之事在人為,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