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乘風破浪的果爸
-
22 # 愛小豬的媽媽
其實不光是孩子,我覺得所有人都應該或多或少地有攀比心吧!這個攀比,不一定要多大,比房子,比車,有時甚至就是一雙鞋,一件衣服,一個包。別人有了,我不能沒有呀,沒有掉價!看,這就是大人的攀比!孩子通常有哪些攀比了呢?無外乎這些:比穿,比吃,比家庭,比身高,比成績等。可比的範圍和專案還不少!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相互攀比呢?我覺得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自身原因。
有的孩子天性爭強好勝,見不得別人超過自己,特別是在自己熟悉的範圍內的。只要別人什麼東西超過了自己,那是吃不好,睡不香,天天想著怎麼給超過去。這個攀比勁頭,要是用在學習上,或許還不算壞事,說不定能來個突飛猛進式地提升呢?但怕就怕在,你盡和別人比吃、穿、用、玩上了,整天地名牌穿著,名車開著,名校上著,但就是看不到成績出名。孩子有這種心理和行為,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多是家長長期嬌慣縱容造成的。
二、家庭原因。
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很多家長平時在說話和做事中無意的攀比心態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他們多是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不在乎花錢的,平時對孩子比較嬌慣,長期的家庭影響再加上家長的縱容和溺愛,形成了孩子的愛攀比的心理。
三、社會環境的影響。
由於不少人不正確的觀點,以貌取人,以物取人的現象,造成孩子什麼都要最好的觀點,這已然成為一種不良的風氣,孩子身在其中,又怎能不受其害呢?
那麼,我們怎樣教育攀比心過強的孩子呢?
一、引導孩子多看書,開闊胸襟,不要心胸狹窄,遇事斤斤計較。
二、多交朋友,向別人學習處理方法。
榜樣的作用不容小覷,特別是同齡人的看法和建議,孩子還是樂於接受的。
三、家長的身教言傳。
作為家長,切忌動不動就與人攀比,要考慮到你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心態平和,遇事冷靜,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四、適當激勵。
巧用孩子的攀比心,激發孩子努力學習,刻苦上進,勇爭上游的幹勁。
綜上所述,我認為適當的攀比心可以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激勵他們去努力,去奮鬥。但攀比心過強會滋生過激行為,有時甚至為了達到目的,去挺而走險,反而不利。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23 # 世界大不懂
導致孩子們擺闊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父母溺愛;害怕被別人瞧不起;虛榮心太強;攀比心強;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社會大環境的衝擊。
如果家庭經濟條件許可,給孩子買名牌衣服、買玩具、買零食等都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家長至少要告訴孩子---錢不是用來擺闊的。因為現在自己花的錢全都是父母給的,而不是自己賺來的,沒什麼可炫耀的;如果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也沒什麼好自卑的,以後自己可以努力去賺。
下面,我們來看看幾位有成功經驗家長的做法,或許您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種好方法嘗試一下。
1、張媽媽:我認為應該給孩子零花錢,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怎樣支配零花錢,為此,你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庭理財。比如把家庭一個月的固定開支列出來,讓孩子親自計算一下,然後將本月用於日常開銷的錢放在一個專門的地方,讓孩子記賬和管理。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孩子透過親身實踐,體會到了柴米的“貴”,也學習了怎樣更好地用錢,不會盲目地攀比、擺闊。
2、羅爸爸:很多時候,孩子要零花錢,更多是為了滿足一種精神上的需要。當同學能拿出零花錢時,囊中羞澀而拿不出一分錢的孩子該是多麼地“無地自容”。更重要的是,零花錢會讓孩子感到父母對自己的信任,相信自己能管好錢,不亂花錢。這樣更有利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
3、關媽媽:給孩子零花錢是必要的。現在孩子們的很多東西都是父母幫忙買的,如果讓孩子自己購買一些物品,他可以從中學會怎樣消費,比如哪兒的東西便宜,哪兒的東西質量更好。父母只要把握一下孩子的購物是否合理就可以了。
4、金爸爸:年齡限制能讓人體會到當你給別人賦予一定許可權時,也要保證他(她)承擔隨之而來的責任。所以,你可以根據孩子承擔責任的能力來決定是否給孩子零花錢。如果你覺得暫時還不行,可向孩子講清楚,並說明,如果他(她)能在負責任方面有所進步的話,就可以得到每月多少元零用錢。這樣,孩子會很自覺地學習對金錢的管理。
-
24 # 重慶姐412
孩子攀比心強,實際上是對自己不自信的表現。他對自己身上已有的特點沒有接納並引以為豪。
意見建議:如果我們對自己感到滿意的話,是不會隨時和別人比較的。注意培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明白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就不會一味和別人比較了。
-
25 # 山東有個宋江
導致孩子們擺闊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父母溺愛;害怕被別人瞧不起;虛榮心太強;攀比心強;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社會大環境的衝擊。
如果家庭經濟條件許可,給孩子買名牌衣服、買玩具、買零食等都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家長至少要告訴孩子---錢不是用來擺闊的。因為現在自己花的錢全都是父母給的,而不是自己賺來的,沒什麼可炫耀的;如果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也沒什麼好自卑的,以後自己可以努力去賺。
下面,我們來看看幾位有成功經驗家長的做法,或許您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種好方法嘗試一下。
1、張媽媽:我認為應該給孩子零花錢,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怎樣支配零花錢,為此,你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庭理財。比如把家庭一個月的固定開支列出來,讓孩子親自計算一下,然後將本月用於日常開銷的錢放在一個專門的地方,讓孩子記賬和管理。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孩子透過親身實踐,體會到了柴米的“貴”,也學習了怎樣更好地用錢,不會盲目地攀比、擺闊。
2、羅爸爸:很多時候,孩子要零花錢,更多是為了滿足一種精神上的需要。當同學能拿出零花錢時,囊中羞澀而拿不出一分錢的孩子該是多麼地“無地自容”。更重要的是,零花錢會讓孩子感到父母對自己的信任,相信自己能管好錢,不亂花錢。這樣更有利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
3、關媽媽:給孩子零花錢是必要的。現在孩子們的很多東西都是父母幫忙買的,如果讓孩子自己購買一些物品,他可以從中學會怎樣消費,比如哪兒的東西便宜,哪兒的東西質量更好。父母只要把握一下孩子的購物是否合理就可以了。
4、金爸爸:年齡限制能讓人體會到當你給別人賦予一定許可權時,也要保證他(她)承擔隨之而來的責任。所以,你可以根據孩子承擔責任的能力來決定是否給孩子零花錢。如果你覺得暫時還不行,可向孩子講清楚,並說明,如果他(她)能在負責任方面有所進步的話,就可以得到每月多少元零用錢。這樣,孩子會很自覺地學習對金錢的管理。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感同身受”,我也不會講啥育兒大道理,只把我帶娃的所見,所想,所感和大家分享,(每個人方式不一樣,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不喜勿噴)
兒子上幼兒園半年,以前在家每天接觸的都是家人,所以大家給他的都是“愛”。很少接觸其他的小朋友和其他的家庭。所以心理感官上來講沒有“對比”概念。這裡我要強調下“對比” 只有先“對比”才有可能“攀比”。
開始的時候我也沒在意那麼多,某一天他回家和我講的時候會說到“我媽媽怎麼怎麼”“我奶奶怎麼怎麼”我意識到一個問題。孩子開始有“對比”的概念。其實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錢鍾書的《圍城》一樣。“你羨慕我的同時而我也同樣在羨慕你”。孩子只是人類原始的認知衝動,“我沒經歷過,我沒感受過,我羨慕。但我的自尊心告訴我,我比他們更好,我所擁有的更好。”這點兒到挺像成年人“死鴨子嘴硬”一般。
我覺得引導是比必不可少的,放任不管,或者各種滿足只會愈演愈烈。就像《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裡那個小女孩,爸爸把買了許多巧克力來滿足孩子的願望。費盡周折滿足後,下一秒就要一個小馬。這就沒有盡頭,人類的慾望無止境,家長讓孩子的慾望更加放大。有時候我會和孩子講些道理(當然不是大道理,我爸小時候給你我講大道理我也沒怎麼聽進去過[捂臉])用一些生動的例子來告訴孩子你擁有什麼,你要羨慕你應該去努力追求,努力讓自己更加優秀,如把兒歌學好,讓自己不那麼拖延,好好吃飯等)。我們可以和孩子提前商量,然後給與一定的獎勵。但不能提前說獎勵什麼,這樣就成“易”了。
還有就是我們也要審視一下自己,對於孩子的關心是不是不夠。他所羨慕的正是需要的,而我們能發現我們是否給與。除了物質更多的是陪伴和關愛,孩子能否感受到。我們奮鬥的意義在於讓家人過得更好,但不是讓這種好變成炫耀的資本。
建議看看《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挺好打擾一個電影,孩子大點一起看,也可以給他講一講。你的格局影響著孩子的格局,育兒也是育自己。你我共勉,加油[贊][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