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社會,如何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是我們經常會談論的話題。原來我們的一天很規律,公私分明。現在,大家上班時會處理一些私事,而晚上說不定也會被工作吵醒,拿起電腦加夜班。一天的時間就變成了雜亂無章的碎片。
作為員工覺得工作侵入了我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企業也喊冤,覺得組織效率降低。
今天,《李育輝·組織行為學》的主理人李育輝老師用前沿研究成果為你解答,組織該怎麼幫助員工處理好工作與生活之間的衝突?快來看看這篇文章。
不要用時間劃定界限
企業傳統的做法,就是琢磨著,如何更好地劃出一條時間界限?這是個現實的管理問題,但它不是一個“真問題”,為什麼?
有一條著名的管理經驗,你可能聽說過,叫做“支付1.5倍的錢,讓員工付出2倍的努力,收穫3倍的成長”。這是個好概念,但在現實中往往走了樣兒,變成了企業收穫3倍利潤,員工的工作倦怠也翻了3倍。
在一次交流會上,我就聽到一個企業家侃侃而談,自己如何多付一點錢,讓員工週六也來上班。說實話,我是聽不下去的。
為什麼?你有沒有發現,這都是在算時間的賬。但是企業並沒有買一個人的生命,哪怕只是1/3的份額。它沒有這個權力,也沒有這個必要。之所以用時間來衡量,是因為在特殊的社會時期,時間和勞動成果是劃等號的。
在福特的汽車工廠裡,流水線的速度是固定的,工人幹八小時,企業就可以準確計算出這八小時產生的價值,然後付你薪水。
但是現在,用時間來評估成果越來越難。我們全面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後,工作是以任務為基本單元的,而時間只是任務的一個要素。
這就是為什麼用時間劃定邊界不是一個“真問題”。在時間上,工作任務與生活已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融合,如果你還用時間算賬,那就是一個永遠算不清的糊塗賬。
角 色 理 論
企業可以依據什麼來重新劃定這條界限?我給你介紹一個理論,最早誕生於心理學,然後在組織行為學裡發揚光大,它就是角色理論。
莎士比亞曾經作過一個比喻,他說:“世界是大舞臺,每個人都是舞臺上的演員。”借用這個比喻,我們可以說,所有社會群體中的成員都是演員,都在扮演特定的角色。比如你是一位經理,可能還是一位父親,還是一位俱樂部的會員,等等。
斯坦福大學教授津巴多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和同事在辦公樓裡辦起了一座臨時監獄,僱了24名大學生參加實驗。這些學生都經過了人格測試,情緒穩定、身體健康。他們被隨機分配了兩種角色:一部分人當“看守”,另一部分人做“犯人”。
實驗開始不久,他們就已經鑽入了社會對於這兩種角色的刻板印象當中。看守“粉碎”了“罪犯們”的一次越獄,而“罪犯們”從此變得唯命是從,唯唯諾諾。
甚至一名看守說,自己都很吃驚,他居然會讓“罪犯們”互相謾罵,還讓他們打掃廁所,甚至虐待他們。過程中,沒有任何人站起來說:“不許這樣,我們都是學生,這只不過是一個實驗。”
研究表明,我們每個人一旦扮演了某個角色,就會自然而然地按照對這個角色產生的期待,規劃行為。
那如果我們同時承擔了許多個角色會如何?由於期待各不相同,所以人就有可能表現出錯亂的行為。
津巴多的實驗很出名,但你可能不知道它還有後續。英國廣播公司後來組織了一檔真人秀節目,重演了這個實驗,但結果大相徑庭。“看守”對“囚犯”說話變得客氣,甚至發號施令時也不忘加上一句“麻煩了”;而“犯人們”也更有反抗精神。
這是為什麼?因為有鏡頭在對著他們。參與者無意之間又扮演了另一個角色,就是演員,這就產生了角色衝突。
角 色 中 心 性
為什麼我要給你介紹角色理論?因為工作與生活之間的時間衝突,本質是角色衝突。
不僅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之間存在衝突,在不同的工作任務之間,我們扮演的角色也有衝突。
組織行為學領域有個大教授,叫卡恩,他提出了重疊角色組模型。我們每個人在組織中都承擔著某種角色。為了完成角色任務,我們需要發起合作,和其他人產生聯絡。
這時,我們就是“中心人物”,而其他人,比如上下級、同事就和我們組成了“角色組”。
當然,我們也會參與別人的“角色組”。組織就是由許多這種重疊相連的角色組構成的。
這就產生了潛在的衝突。比如,我是一個喜歡決斷、把控全場的人,這當然有利於承擔“中心人物”的角色。但是我還參與了另一個任務,在這個任務中,我承擔的是後勤的角色,那就要轉變行為方式。
我們可以隨意轉換自己的角色麼?不行。角色轉換極其耗費我們的認知能量。所以在一段時間內,人只會把一個角色當作中心,保證自己單一的角色認同。這叫做“角色中心性”,是最新的研究成果。
如果我們把工作與生活的矛盾放在角色衝突的大背景中看,就會發現它只不過是衝突最嚴重的那一個。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不是強行劃定時間的界限,而是幫助個體管理角色。
如果組織能夠把個體角色進行分離,使員工在某一時段內,專注一個角色,就會減少負擔。即便回到家後,員工依然要工作,但只要這時候承擔的工作角色不是很重要,干擾就會降低許多。
對員工進行角色管理
具體可以怎麼做?我給你介紹三種方法。請你注意,不是隻有這三個方法,我只是舉三個例子,幫你更好地理解如何分離角色,按照角色進行管理。
第一個方法,既然“中心人物”這個角色耗費個體的精力最多,企業就可以幫助他們把這個角色分離出來,在上班時間優先做好。
舉個例子。無印良品曾經鬧出了好大的風波,我也和你一樣,關注它的產品安全問題。但是在管理領域,它還是有一套的。它的加班現象曾經非常嚴重。Quattroporte松井忠三一度把每週三強行定為“不加班日”。
結果實施一段時間後,效果很差。有些員工會假裝回家,然後又偷跑回來工作。
松井就去反思,在時間上下功夫治標不治本。他發現對員工來說,工作有像樹幹一樣的任務,也有像枝葉一樣的任務。樹幹任務往往是自己主導的,枝葉任務往往是配合別人的。應該在上班時間把枝葉挑出來,加以簡化或者乾脆去掉。
於是,松井要求部門領導幫助員工判斷,一項工作是樹幹還是枝葉。無印良品的所有員工,只要來到公司就做樹幹任務。至於其他的,回家忙一忙,或者有空再做就好。長此以往,無印良品真的改善了加班多的狀況。
當然你可能會說,並不是只有“樹幹任務”才重要,與他人協作也很重要。那如何分離合作者這個角色?
合作需要交流,所以第二個方法就是,你可以設定統一的交流時間。
比如你一定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有時候正在全身心地幹活兒,突然領導宣佈開會,打斷了你的思路。開完會,腦子已經很難跟剛才接上,這就非常影響效率。
有些公司就會把開會時間統一安排到一週當中的某一天。潛臺詞就是,這一天,全公司上上下下,都只承擔合作者的角色。這也是一種分離角色、加以管理的方法。
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看看哪些角色對員工來說消耗非常大。優先保證他們在工作時間裡,處理好這些角色的任務,那麼回家後,他們就能更好地承擔單一的家庭角色,比如一位好父親,或者好兒子的角色。
有的時候工作量就是比較大,重要的工作角色就是會佔用員工的生活時間,怎麼辦?第三個方法就是,組織可以想辦法幫助個體,減少一些他承擔家庭角色的壓力。
再舉個例子,山東有一家能源企業。銷售部門的員工經常需要應酬,這很常見,你一定理解。應酬就意味著有可能喝酒,喝酒會傷身體。健康出了問題,當然影響他的家庭角色。
這家能源企業的應對方法很有意思。它要求所有人戒酒,而且因為員工都住在一個大院內,也比較好控制。大院內所有小賣部,都不允許賣酒。按理說這是人家的私事,但它就要管。
不僅管,還很徹底。一旦發現員工喝酒,就扣工資。那你想,長此以往,員工的家人當然會更少操心他們健康的事,家庭角色的負擔也會比較輕。
在現今社會,如何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是我們經常會談論的話題。原來我們的一天很規律,公私分明。現在,大家上班時會處理一些私事,而晚上說不定也會被工作吵醒,拿起電腦加夜班。一天的時間就變成了雜亂無章的碎片。
作為員工覺得工作侵入了我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企業也喊冤,覺得組織效率降低。
今天,《李育輝·組織行為學》的主理人李育輝老師用前沿研究成果為你解答,組織該怎麼幫助員工處理好工作與生活之間的衝突?快來看看這篇文章。
不要用時間劃定界限
企業傳統的做法,就是琢磨著,如何更好地劃出一條時間界限?這是個現實的管理問題,但它不是一個“真問題”,為什麼?
有一條著名的管理經驗,你可能聽說過,叫做“支付1.5倍的錢,讓員工付出2倍的努力,收穫3倍的成長”。這是個好概念,但在現實中往往走了樣兒,變成了企業收穫3倍利潤,員工的工作倦怠也翻了3倍。
在一次交流會上,我就聽到一個企業家侃侃而談,自己如何多付一點錢,讓員工週六也來上班。說實話,我是聽不下去的。
為什麼?你有沒有發現,這都是在算時間的賬。但是企業並沒有買一個人的生命,哪怕只是1/3的份額。它沒有這個權力,也沒有這個必要。之所以用時間來衡量,是因為在特殊的社會時期,時間和勞動成果是劃等號的。
在福特的汽車工廠裡,流水線的速度是固定的,工人幹八小時,企業就可以準確計算出這八小時產生的價值,然後付你薪水。
但是現在,用時間來評估成果越來越難。我們全面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後,工作是以任務為基本單元的,而時間只是任務的一個要素。
這就是為什麼用時間劃定邊界不是一個“真問題”。在時間上,工作任務與生活已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融合,如果你還用時間算賬,那就是一個永遠算不清的糊塗賬。
角 色 理 論
企業可以依據什麼來重新劃定這條界限?我給你介紹一個理論,最早誕生於心理學,然後在組織行為學裡發揚光大,它就是角色理論。
莎士比亞曾經作過一個比喻,他說:“世界是大舞臺,每個人都是舞臺上的演員。”借用這個比喻,我們可以說,所有社會群體中的成員都是演員,都在扮演特定的角色。比如你是一位經理,可能還是一位父親,還是一位俱樂部的會員,等等。
斯坦福大學教授津巴多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和同事在辦公樓裡辦起了一座臨時監獄,僱了24名大學生參加實驗。這些學生都經過了人格測試,情緒穩定、身體健康。他們被隨機分配了兩種角色:一部分人當“看守”,另一部分人做“犯人”。
實驗開始不久,他們就已經鑽入了社會對於這兩種角色的刻板印象當中。看守“粉碎”了“罪犯們”的一次越獄,而“罪犯們”從此變得唯命是從,唯唯諾諾。
甚至一名看守說,自己都很吃驚,他居然會讓“罪犯們”互相謾罵,還讓他們打掃廁所,甚至虐待他們。過程中,沒有任何人站起來說:“不許這樣,我們都是學生,這只不過是一個實驗。”
研究表明,我們每個人一旦扮演了某個角色,就會自然而然地按照對這個角色產生的期待,規劃行為。
那如果我們同時承擔了許多個角色會如何?由於期待各不相同,所以人就有可能表現出錯亂的行為。
津巴多的實驗很出名,但你可能不知道它還有後續。英國廣播公司後來組織了一檔真人秀節目,重演了這個實驗,但結果大相徑庭。“看守”對“囚犯”說話變得客氣,甚至發號施令時也不忘加上一句“麻煩了”;而“犯人們”也更有反抗精神。
這是為什麼?因為有鏡頭在對著他們。參與者無意之間又扮演了另一個角色,就是演員,這就產生了角色衝突。
角 色 中 心 性
為什麼我要給你介紹角色理論?因為工作與生活之間的時間衝突,本質是角色衝突。
不僅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之間存在衝突,在不同的工作任務之間,我們扮演的角色也有衝突。
組織行為學領域有個大教授,叫卡恩,他提出了重疊角色組模型。我們每個人在組織中都承擔著某種角色。為了完成角色任務,我們需要發起合作,和其他人產生聯絡。
這時,我們就是“中心人物”,而其他人,比如上下級、同事就和我們組成了“角色組”。
當然,我們也會參與別人的“角色組”。組織就是由許多這種重疊相連的角色組構成的。
這就產生了潛在的衝突。比如,我是一個喜歡決斷、把控全場的人,這當然有利於承擔“中心人物”的角色。但是我還參與了另一個任務,在這個任務中,我承擔的是後勤的角色,那就要轉變行為方式。
我們可以隨意轉換自己的角色麼?不行。角色轉換極其耗費我們的認知能量。所以在一段時間內,人只會把一個角色當作中心,保證自己單一的角色認同。這叫做“角色中心性”,是最新的研究成果。
如果我們把工作與生活的矛盾放在角色衝突的大背景中看,就會發現它只不過是衝突最嚴重的那一個。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不是強行劃定時間的界限,而是幫助個體管理角色。
如果組織能夠把個體角色進行分離,使員工在某一時段內,專注一個角色,就會減少負擔。即便回到家後,員工依然要工作,但只要這時候承擔的工作角色不是很重要,干擾就會降低許多。
對員工進行角色管理
具體可以怎麼做?我給你介紹三種方法。請你注意,不是隻有這三個方法,我只是舉三個例子,幫你更好地理解如何分離角色,按照角色進行管理。
第一個方法,既然“中心人物”這個角色耗費個體的精力最多,企業就可以幫助他們把這個角色分離出來,在上班時間優先做好。
舉個例子。無印良品曾經鬧出了好大的風波,我也和你一樣,關注它的產品安全問題。但是在管理領域,它還是有一套的。它的加班現象曾經非常嚴重。Quattroporte松井忠三一度把每週三強行定為“不加班日”。
結果實施一段時間後,效果很差。有些員工會假裝回家,然後又偷跑回來工作。
松井就去反思,在時間上下功夫治標不治本。他發現對員工來說,工作有像樹幹一樣的任務,也有像枝葉一樣的任務。樹幹任務往往是自己主導的,枝葉任務往往是配合別人的。應該在上班時間把枝葉挑出來,加以簡化或者乾脆去掉。
於是,松井要求部門領導幫助員工判斷,一項工作是樹幹還是枝葉。無印良品的所有員工,只要來到公司就做樹幹任務。至於其他的,回家忙一忙,或者有空再做就好。長此以往,無印良品真的改善了加班多的狀況。
當然你可能會說,並不是只有“樹幹任務”才重要,與他人協作也很重要。那如何分離合作者這個角色?
合作需要交流,所以第二個方法就是,你可以設定統一的交流時間。
比如你一定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有時候正在全身心地幹活兒,突然領導宣佈開會,打斷了你的思路。開完會,腦子已經很難跟剛才接上,這就非常影響效率。
有些公司就會把開會時間統一安排到一週當中的某一天。潛臺詞就是,這一天,全公司上上下下,都只承擔合作者的角色。這也是一種分離角色、加以管理的方法。
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看看哪些角色對員工來說消耗非常大。優先保證他們在工作時間裡,處理好這些角色的任務,那麼回家後,他們就能更好地承擔單一的家庭角色,比如一位好父親,或者好兒子的角色。
有的時候工作量就是比較大,重要的工作角色就是會佔用員工的生活時間,怎麼辦?第三個方法就是,組織可以想辦法幫助個體,減少一些他承擔家庭角色的壓力。
再舉個例子,山東有一家能源企業。銷售部門的員工經常需要應酬,這很常見,你一定理解。應酬就意味著有可能喝酒,喝酒會傷身體。健康出了問題,當然影響他的家庭角色。
這家能源企業的應對方法很有意思。它要求所有人戒酒,而且因為員工都住在一個大院內,也比較好控制。大院內所有小賣部,都不允許賣酒。按理說這是人家的私事,但它就要管。
不僅管,還很徹底。一旦發現員工喝酒,就扣工資。那你想,長此以往,員工的家人當然會更少操心他們健康的事,家庭角色的負擔也會比較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