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神獸養育經

    首先:作為人,我們是高階動物,區別於動物的根本就是會思考,具有主觀能動性,會創造。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是當父母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不能陪伴孩子一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總要獨立面對很多事情。

    其次:培養生活能力也是融入社會,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礎,畢竟民以食為天。任何時候,人都需要吃飯。一頓美食,能更好的拉進和別人的關係。

    再次:培養生活能力的過程,其實也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養成好的習慣和培養孩子繼承老一輩的良好品質,也能理解作為大人的辛苦和不易。

  • 22 # 做教育的寶媽Helen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ESCO)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四種本領:

    1.學會做人

    2.學會學習

    3. 學會生活

    4.學會生存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雖說是四兄妹中排行最小,父母哥哥姐姐也都很照顧,但家裡僅靠父母務農,要養育四個孩子著實不易。為此兩個姐姐很早就輟學外出打工,我從小成績也都還不錯,家裡也就一直讓我讀下去,確實後來自己也爭氣考上大學並且在廣州工作紮根。

    所謂“窮人孩子早當家”吧,從小我就搶著做家務,做農活。放學後快速寫完作業,回來就去打豬草、看牛,回家幫著做晚飯,年紀稍大點的時候有時看天色晚了爸媽沒回來,我就乾脆一個人把飯做好。

    這些其實也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我一直以為每個人長大了都是會做飯會做家務會自己照顧自己的。

    直到我去了大城市上大學,我發現同宿捨本地的同學不洗衣服,攢著週末帶回家去洗,而他們的家裡也都是有洗衣機的。

    後來越來越多的發現,很多同學不認識基本的青菜,不知道土豆長地裡還是苗上?

    我開始明白,世界之大,會有很多不一樣的人和人生。

    直到我工作了,成為了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沒有選擇進公立學校或者做k12的培訓,我始終覺得除了學習課本知識之外,孩子們總還是要再學點什麼。

    知道我自己有了可愛的女兒,我也開始思考希望她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的確,很多成功的人會在其工作專業領域頗有建樹,而在生活上沒有太多的投入。甚至我們知道一些名人,完全可以稱之為生活上的“白痴”,但這並不影響他創造成就。

    但我想

    人的一生,功成名就,家庭幸福,是太多人的願望。

    工作之外,生活之中,多一些煙火氣的日子也許會平淡,但卻多了份溫暖。

    我在做財商教育的時候,接觸太多的家長,只顧孩子的課業和興趣班,對孩子說的口頭禪就是“你好好學習,其它你都不用管”。

    也因為如此,我們的下一代多了很多的“巨嬰”。

    人的健康成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智健康,培養孩子的心理素養是需要環境的。

    我們做很多活動,尤其是親子營和夏令營,孩子們最喜歡野炊環節。很多家長擔心孩子不會做飯,我勸他們“放心,食材都是附近村名種的綠色食品,只要熟了就能吃。”出乎意料,孩子們每次出品都很好。

    很多孩子還跟父母抱怨,他很喜歡做飯,可是在家沒機會。

    有些夏令營得孩子甚至說,在家每天穿什麼吃什麼時間計劃做什麼都是爸媽安排好了,出來可以有一部分時間自己支配,感覺很開心。

    不同的童年,也許在物質上,這些孩子比我幸福,但其實感覺他們有很多不開心。

    但想起自己小時候,在天地山野之間,雖苦,但好像反而無憂無慮。

    那種能參與生活的成就感,也是日後面對困難的自信所在。

    最後,想分享一個真是得故事。

    2014年3月,一本名叫《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能活下去》(日本名《小花的味噌湯》)的書,讓全世界無數人為之感動落淚。

    那個年僅5歲的日本小女孩阿花,每天6點準時起床穿衣,當其他孩子還賴在媽媽懷裡時,這個小女孩已經搬起板凳,在灶臺前忙忙碌碌了......

    阿花的媽媽在她5歲那年患病離開人世。在世時,阿花的媽媽說:“我沒錢、沒權、沒地位,完全不知道該給女兒留下什麼…想了想,我只能教會她做飯、做家務,讓她認真地過好每一天,即使自己一個人也能好好地活下去……”

    願所有的孩子,能在生活中體會生活的滋味,感悟生活的真諦!

  • 23 # 寂寞的0辦公室

    孩子從小培養很重要,不能過於寵愛,嬌慣,那樣會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性,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對以後進入社會不會,怕吃苦,怕困難,想著有靠山。獨立自主,自強不息,迎難而上,養成良好的心態。

  • 24 # 幸福開心137

    孩子缺乏自主的生活能力就會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缺乏自信,就會產生退縮行為。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溺愛孩子,讓他從小養成自私霸道的性格,不讓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只會扼殺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孩子最終是要走向獨立,父母不可能一輩子照顧他的,所以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1.最重要的習慣:做事有計劃做事有計劃的人才會贏得信任。有些孩子每到期末複習就一團亂麻,做作業時總是被別的事情打亂,早晨起床上學常常找不到襪子,零用錢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

    2.最健康的習慣:堅持每天鍛鍊身體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開拓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成為某...

    3.最文明的習慣: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每天早上都要刷牙,太麻煩了;夏天應該勤洗頭洗澡,冬天就沒...

    4.最獨立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要憑藉自己的力量和經驗,完成在日常...

  • 25 # 英語Johnny張老師

    問題中的名詞“生活能力的感悟”讓我反覆讀了幾遍。我覺得可以把問題最佳化成“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哪些生活能力?”,或許更好。

    生活能力之“自理能力”,生存根本,求生法則

    從我的工作經歷來看,這三項能力應該是父母們優先重點培養的,它們與孩子的成長息息相關。

    首先是“自理能力”。簡而言之,孩子能獨立的進行自我安排,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儘可能減少對父母的依賴。這項能力在未來能極大的提高孩子融入社會的效率。

    建議父母們在培養時可以適當“放權”,把生活中簡單的事情交給孩子做,不過度追求完美,先完成再完美。給孩子機會很重要!

    生活能力之“與人合作能力”,報團取暖,借力共贏

    其次是“與人合作能力”,報團取暖已經是當下的趨勢,儘管孩子們還沒有進入社會,但學校班級就是一個微型社會,學會與同學和老師相處,學會借力是非常重要的。

    意識影響行為,所以父母們要在平日裡多給予孩子一些提示,給予孩子們一些具體到點的方法,不要泛泛而談!從小有意識地構建自己的人際關係網路。

    生活能力之“自學能力”,自主學習,價值持續輸出

    最後是“自學能力”,一個人具不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將直接影響他未來在社會上的價值能不能持續輸出。

    孩子們在學生時代更多的是依賴老師與家長的督促來學習,但他們必須具備自我學習能力,也就是對降低外界因素的依賴,無論有不有老師或者其他人監督,都能主動尋找資源來學習提高。

    潛力很重要,逆襲就靠它!

    寫在最後的寄語與感悟

    父母培養孩子是一個偉大艱辛而漫長的工程。教育孩子早已不是單純的“知識教育”,更多的是“生活教育”。

    孩子們終究是要學會“一個人抗下所有”,所以他們必須從小就開始建立正確的生活觀念,而觀念的建議需要父母來引導。

    引導的方式無外乎“給予試錯機會”、“分享成長經歷”、“主動鼓勵打氣”等。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共勉!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希望大家給我一個關注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淘米水加果皮發酵後是什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