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她的說說
-
22 # 半世殤半世風流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是攢夠了多少失望,才會對孩子惡語相向,誰不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誰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天下只有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懷胎十月,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他們也有自己的苦,他們也經歷過你的年代,他們也在承受著這個世界的惡意,有的時候,他們雖然罵了你,但是他們還是愛你的,父母子女,哪能記仇啊!
換句話說,作為子女的我們,承受了父母的恩情來到花花世界,不說養育之恩,不說生育之德,就單說他們是你的父母,他們心情壓抑,有苦惱有不快,如果對自己的家人孩子都不能發洩了,那你讓那些不相干的人怎麼接受,你又怕你他們怎麼做?
你父母的做法也確實不對,語言過激,雖然不知道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我覺得,一家人,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商量解決的,坐下來一起聊聊天,把彼此的想法說出來,家長要的很簡單,子女要的也沒多少,天下父母心,他們說了你也許轉過頭自己也偷偷後悔掉眼淚,他們比你要承受的,要多的多。
並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以前我經常跟父母頂嘴,他們有時候也會罵我,但是當靜下來自己好好想想,多麼幼稚,無知,人生匆匆數十年,與億萬人之中成父母子女這是多大的緣分,退一步講,父母就算是故意的,就罵你了,那你打算怎麼做?如果你也有小孩了,能不能保證不會有這種情況。。。。。。
-
23 # 有一個藍
我想對於更多的人來說,比起徹底死心,更多的是徹底的無奈,徹底的心酸和無休止的掙扎。
我出生二十年,他們養了我二十年,供我吃供我穿,光是養育之恩,也足夠我感恩一輩子了。
也正是這養育之恩,讓我無法徹底死心。多少次心酸,多少次無奈,一想到畢竟是他們養了我啊,恨意就戛然而止,卻並未消散。不管是愛還是狠,若真做到徹底的程度,想必都是痛快的。不痛快的是沒法徹底,大多數時候一邊無奈“我怎麼會有這麼尖酸刻薄的母親”,一邊為自己的想法感到無比羞愧內疚。
長期以來在厭惡和愧疚之間周旋,傷害是活生生擺在那的,然而被傷害的我也是實實在在吃他們的飯長大的。這種糾結常伴左右,使我痛苦不堪。
-
24 # 力冰907
沒有。中國幾千年形成的優良傳統,尊重父母,即使父母有過錯,也可以交流溝通,天下最無私的是父母。作為子女,心胸要開闊,特別對父母,一要尊重,二要包容,三要支援,四要理解。
-
25 # 老妹愛生活
看到這個題目,我也是心裡一顫。感覺突然間內心深處真的好脆弱,有種撕心裂肺的痛在刺殺著我的靈魂。都是父母所生,面對這一切,任何人都無法理解你當時的心情不是嗎?咬牙切齒的說出那樣的話,作為父母,我想說,你們真的有點過了…不管從哪方面說,不應該這樣打擊一個人。況且他還是你自己的孩子。你們這樣只會讓人瞧不起你們,沒有什麼事是說不清楚的。大家一起靜下心來心平氣和的把事情說開了就好了嘛。法制社會,我相信一定
回覆列表
徹底死心的沒有,但有時會對父母說的話會感到厭惡。我在讀初中時,有一天我的父親當著我的面對別人說:生女兒是沒用的,長大以後是別人家的。我後來很長一段都想不明白我父親既然不喜歡女兒,怎麼生出來後不把我送走。
沒錯,我是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在父親眼裡,自己再多的財產沒兒子繼承,都是失敗的人生,這是他經常逢人就說一個家庭必須要有一個兒子,不然自己的財產都會給了外姓人。
每每聽到父親的這些關於生兒子的“高談闊論”是相當反感的,曾經也頂撞過他,甚至翻過臉。但是隨著我成家立業後,對父親以前說過的那些難聽的話又慢慢的釋懷了。
我是80後,我出生那時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快速增長實行嚴格計劃生育。而我父親出生60年代,他們的父母沒計劃生育,所以我父母那一輩每個家庭都會生5,6個小孩。而且那時大家都以農田耕作為主,男丁才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另外在農村都認為家裡有兒子才不會受外人欺負,正所謂人多力量大。
因為我父母受到了他的父母的生兒育女的思想影響,即使到了他們計劃生育很嚴,大部分人受傳統思想影響,都會千方百計的生出個兒子來。有的家庭幸運點,一兩胎可以解決,而有的家庭就沒那麼幸運,一連生幾個都是女兒。我父親就屬於後者,在我成長過程中,因為姊妹多造成家庭條件很差,父母的經濟壓力也相當大,但我父親沒有後悔過他的選擇。生活只要有人談到關於養兒養女的話題,他就喜歡拿來“生女無用論”比較,證明他當初的做法是正確的。
為什麼我後來能做到釋懷呢,因為我覺得我跟他所處的時代不一樣,社會政策也不一樣,生長環境更不一樣,所以這些因素會影響人的看法。我不知道題主你的年齡處於那個階段,或許有些父母可能是因為不善言辭,無意說出那樣的話傷到你了。我希望你能與你父母坐下來好好的聊一聊,把你心中想法跟父母說出來;如果他們不願意坐下來談,那麼我建議找親朋好友一起解決這個心結;如果還是改不了他們破口大罵的話,那麼我建議你們分開一段時間。最後願你能像我一樣對父母的冷言惡語做到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