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人性的規範

    如果高考,考能力,那麼就不會出現應試教育了!能力考試,並不是放棄考試分數,也不是改變卷面考試!而是在考試內容上做文章,考一些人的天資,不是苦讀書就能考的好的!比如記憶力,比如反應能力,比如理解能力!這些都是你沒有辦法靠讀死書能得到的!要讓真正有能力的學生出現,不能讓將來很多人拿著文憑冒充人才

  • 22 # 雨天42835

    應試教育能不能從考書本的硬知識改成考能力來破冰?

    目前我國的“應試教育”在教育公平和人才選拔方面相對出色,為什麼要改成“考能力”來破冰呢?題主是否對應試教育有些誤解呢?下面從兩個時間段分析。

    高中之前的教育考察形式基本全是考試。這個階段應試教育是否合理呢?答案是肯定的!

    理由有以下幾點:

    1. 高中之前學習的知識較為基礎,多為概念部分。

    類似於實驗佔比較大的學科,物理、化學和生物,進行的實驗都是基礎的驗證性實驗。如何體現出能力呢?顯然只有考試了,因為你不能指望高中生利用所學的一點點知識去獨立完成一個專案吧!

    2. 應試教育也並非一無是處。

    中考、高考是兩次選拔性考試,雖說可能淘汰部分能力較強但不善於應試的同學,但大機率應試教育依然能夠從千軍萬馬中挑選出能力較好的同學;

    3. 你可能會羨慕國外的素質教育,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相比較。其實這兩者本身就是無法嚴格區分的。你也可能認為考試分數有什麼用?課本那些概念有什麼用?這是為以後的學習打基礎,以後的學習在為你今後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等積累經驗。

    進入大學之後,課程考核通常分為考試+平時成績,這個平時成績分成考勤、課堂回答問題、課後作業、部分探究課題等;對動手能力等方面有嚴格要求的會專門設定實驗課,例如大學物理實驗、電工電子實驗和金工實習等。因此大學之後的教育是題主所說的加入了考能力的部分,但是應試也有它的重要性。很簡單的道理,首先你得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才能解決問題。類似於清華北大科大這樣的名校更是在大一就會加入實驗、資料處理軟體、程式設計設計、實驗報告和論文寫作等方面更加偏向面向解決問題方面的教育。

    綜上,應試教育沒必要也不可能被考能力全部替代,但各級教育部門會根據各年齡段學生制定合適的課程標準、課程計劃!

  • 23 # 貓十一的教育日記

    “能力”這個詞太難解釋清楚,如果說考試,不僅內容和標準不好界定,而且也無法標準公平。

    此外,能力的考察更多是要有周期性的,要在週期性有對應指標資料的觀察,才能有一個相對的判斷,就從這點上來說,也很難劃入到應試範圍

    而對於對於應試中的書本考察,至少有一個可以統一和界定的標準;從操作和執行上來說都是目前最適合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

  • 24 # 深讀教育

    作為一名幹了十幾年教育管理者,我想說應試教育從根本上說不是教育問題,而是社會問題,是社會資源爭奪的激烈程度在教育領域的反應。社會競爭得不到質的減緩,想透過考書本知識向考能力來破冰應試教育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高校自主招生被叫停就是最好的證明。具體分析如下:

    一、存在即合理:應試教育的強選拔性是現階段社會資源分配的現實需求

    從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提出素質教育概念,並啟動新課程改革已經將近30年事件,但是不客氣的講,現在大部分地區還是處於“素質教育風風火火,應試教育紮紮實實”的狀態。那是不是千千萬萬的教育研究者和管理者不知道應試教育的錯在什麼地方,不知道怎麼去改革應試教育。肯定不是!

    而是因為現階段教育是社會分配社會資源的一個重要途徑,教育必須為社會公平和發展服務。就像所有人都知道的高考存在很多問題,是應試教育的劣根所在,但是我們現在能取消高考嗎?大家都知道不行,因為現階段高考仍然是我國保障教育公平的最有效手段。他保障千千萬萬普通家庭孩子特別是貧困家庭孩子能夠有一個“跳龍門”的機會,有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如果取消高考,所有人都知道會發生什麼。整個社會階層將會固化,有錢人見永遠是上層人,普通人和貧困學子將永無翻身之日,社會將失去活力,最後社會矛盾積壓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帶來嚴重社會問題。

    再現實點說,執行了十幾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僅僅是放鬆一些招生自主權,這麼多年來就一直問題纏身。當時設計自主招生就是為了將重知識向重能力轉變,結果是不僅導致招生腐敗時有發生。學生其實是從應試書本知識轉為應試學科競賽,很多學生全國各地疲於奔命參加競賽,實質上仍然是應試教育。表面上看似學生都不再死讀書是去參加學科競賽,是提升能力,很多競賽根本沒有起到提升能力的作用。

    所以,去年教育部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強基計劃“。而且教育部強調“強基計劃”不是取代自主招生,而是全新形式。具體差別這裡不再詳細分析,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是,所有學生必須參加高考,而且高考分數在“強基計劃”錄取中佔比不低於85%。教育部為什麼要把所有學生趕回”獨木橋”,而且限定高考分數佔比,這從某種程度講是倒退,其實主要是對自主招生之前發生的問題的規避。

    二、不合理將不存在:伴隨社會發展,應試教育將逐步推出歷史舞臺

    說存在即合理不是為應試教育正名,而是說我們短時間內想消滅應試教育不太現實。但是不代表我們就任其蔓延,繳械投降,我們要透過社會改革以及教育改革兩大途徑來使他早日消亡。

    首先社會發展是根本保障。伴隨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人們選擇職業和個人發展的途徑越來越豐富和多元,人們對於考試的重視度也會越來越弱。就向很多家庭現在並不一定要孩子考多好,只要具備基本素養,將來的家庭經濟完全可以保障他衣食無憂,或者自己創業。所以說應試教育現在依然存在,但是對於不同家庭的壓力程度完全不一樣了。

    而且目前全國人口總數在下降,高考招生率逐步提高,包含大專在內,部分省份已經達到90%以上。應試教育由原來的必須考上逐漸轉變為考好點,將來會逐漸轉變為考的如願就行。到這一天,應試教育將會在不知不覺中退出歷史舞臺。

    其次是教育改革是重要手段。我們不能將所有希望寄予社會發展,教育必須積極主動,透過改變教育觀念、學習觀念、就業觀念;透過課程改革、考試改革等積極地推動教育在已有的社會基礎上儘可能早地向更完善,更人性化的方向發展。而不能坐等社會進步,教育受社會發展約束,但絕不能完全依附於社會發展,要推進社會改革。

    但仍然是那句話,教育改革只是治標,治不了本。放眼世界,但凡社會競爭激烈的國家的教育都逃脫不了應試的命運,只是程度差異。

  • 25 # 大偉大衛王

    應試教育裡邊是不可能出現能力的培養的,不要忘記硬是的教育,他不要求你能力,只是希望你能夠在他規定的範圍內給出他滿意的答案就可以了,所以怎麼可能出現能力的培養,因為能力越大,以後他的思想包括其他方面都會變得非常的豐富,也會有很多的反思素質教育搞得太嚴重,以後必然就沒有應試教育的市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像薛之謙、陳粒這樣的沒有去參加《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