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芷竹子

    金國這個女真人建立的國家,曾經是這個時候最強盛的政權在他強盛的時候,滅掉了遼國和宋,只能是南宋被迫稱臣,在蒙古崛起的過程中,雙方進行了很多次的大戰,所以最後金國損失了數十萬精銳將士,最後更是滅亡在蒙古的鐵蹄下,到底是什麼原因,才讓金國變得這麼弱了呢?

    金國的戰鬥力逐年下降,蒙古正處於全盛時期,隨著蒙古的崛起,金軍的實力一直在萎縮。起初,金軍戰鬥力很強,女真雖然不滿萬,但是滿萬之後就不可敵。這也顯示了宋朝人民對金國的恐懼。在金代崛起的過程中,他們先後摧毀了遼、北宋,迫使南宋偏安一隅,西夏宣佈稱臣。金人終於在中原。像大多數遊牧民族一樣,金朝逐漸被漢化,女真族士兵已經很少了。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他們逐漸失去了原本強大的戰鬥力。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金後期,女真族人口進一步減少,真正掌權的是契丹族和漢族。

    在金國進入中原以後,金國的制度慢慢的改變,戰馬也變少,因為金國搬離了原來的草原,所以出現了步兵,後來為了組建騎兵,甚至還向西夏購買馬。在金國漢化的過程中,蒙古統一了草原,鐵木真帶著蒙古騎兵先後滅掉了草原的不少的部落,在1206年的時候,建立了蒙古國,蒙古因為很注重培養騎兵,起初的時候,蒙古是靠著自己的野蠻來進行著征服,鐵木真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學習著戰爭的法則,在西征的過程中,蒙古人有著很大的收入所以野心人也膨脹起來,所以不在只是滿足草原,開始了稱霸金國。

    金國集結了他的軍隊,並與蒙古展開了決定性的戰鬥,1209年,蒙古人加緊侵略,佔領了該國北部。就士兵人數而言,這個國家有100多萬人。相比之下,蒙古只有20萬人口。金國幅員遼闊,軍隊分散。每個城市只有數千計程車兵。相對而言,蒙古人選擇逐一消滅他們,給金朝統治者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面對咄咄逼人的蒙古人,金朝統治者決定集中優勢兵力果斷作戰。結果,統治者從全國各地集結了45萬軍隊。原則上,只要金國不犯錯誤,就有可能贏得蒙古。然而,金國犯了一個大錯誤。完顏承裕決定分兵,帶領20萬人在野狐嶺與蒙古作戰,剩下的20萬人守住戰線。

    在這場戰爭中,蒙古派出了10萬軍隊,其中大部分是騎兵。雖然金軍聲稱有20萬軍隊,但他們中的大多數是步兵,只有五分之一是騎兵。面對金門的陣型,蒙古像往常一樣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幾輪之後,金軍的位置和兵力分佈就摸清了。

    金國組建四個陣型,蒙古選擇集中力量進攻完顏承裕的所在之地,想著粉碎它,看著大帥營地的崩潰。金國開始全面撤退。蒙古人追求勝利,充分發揮了騎兵的優勢。金國的20萬軍隊遭受重大損失,並放棄了北部的大片地區。從那時起,他們就無法大規模戰鬥。

    這次戰敗之後,金國失去了銳氣,開始躲起蒙古來了,為了躲避蒙古他們躲到了開封,原來宋朝的國都,金國國內卻引起了動亂,一部分人認為應該守住守幽雲,還有的想著放棄城池。面對蒙古人,金國皇帝知道打不過,所以南下攻擊南宋,想著度過長江這個天險,抵抗蒙古,但是經過多次攻打打不過,最後催成蒙古和南宋的聯盟,滅掉了金國。原來的蒙古和南宋的聯盟也破滅,一個新的時代到來。

  • 2 # 非狂不可

    歷史上的蒙元帝國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帝國。鐵木真是蒙古帝國的建立者。是他一手建立了橫跨亞歐及非洲的強大帝國。蒙古帝國就像一輛戰車,橫掃所到之處。其中,就是把歷史上曾經不可一世的金國給滅了。

    鐵木真曾經親自西征,打敗花剌子模等中亞強國。在鐵木真死後,他的繼承者,也繼承了鐵木真的帝皇之霸氣,多次發動對外擴張戰略。最終,建立了幾乎統一全球的蒙元帝國。公元1234年蒙古鐵木真首先滅了西夏,西夏這個偏安西北的神秘王朝,在鐵木真的戰車面前,迅速土崩瓦解。而鐵木真滅西夏後的第二年也歸天去了。

    在草原裡流傳這麼一句話,長生天是至高無上的神,太陽可以照耀到的地方都是我們的草原,都有我們的牛羊。確實,鐵木真率領下的蒙古騎兵的戰鬥力那可是天下無雙。鐵木真第一次西征,起源於花剌子模的大王掠殺了蒙古的商隊50多人,並搶走了他們的金銀珠寶。這件事傳到蒙古斡難河的時候,正在召開軍事會議的蒙古國貴族十分震怒。

    鐵木真本人大發雷霆,當即,蒙古包到處都吹響了號角。這是緊急集合的號令。鐵木真,當著大家的面發誓,一定要讓花剌子模付出血的代價。果然,鐵木真讓拖雷等人準備糧草,一人騎兩匹馬。隨身攜帶少量食物,保持蒙古騎兵的機動性。大家都知道,在古代騎兵就等於現代的坦克裝甲部隊。因此,保持機動性十分重要。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所向披靡。蒙元帝國的版圖,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蒙古騎兵的強大才得以建立的。我們都知道,金國在中國歷史上是十分重要且強大的國家。從金國滅遼,再到金人撕毀盟約,公元1125年突然襲擊北宋。

    公元1127年滅了北宋,史稱:靖康之變。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登基,直到紹興和議以前,金兵年年南下,大規模戰亂導致民不聊生。在民間,金人一詞等於老虎意思。村裡小孩哭了,大人就說,金人來了,再哭就把你抓走。然後,小孩就不敢哭了。當時的人們為何這麼恐懼金人呢?因為,金人兵強馬壯,戰鬥力是十分的強悍,看過金庸的《射鵰英雄傳》的朋友都知道,裡面的金人戰鬥力是無比強大。

    當時的說書人,再說書的時候。都會說的就是金人的狼牙棒十分厲害,傳說這狼牙棒威力無窮,一棒子下去,能把宋兵的天靈蓋打碎。還有金兀朮的鐵浮屠,就等於近代版的絞肉機,摧毀能力十分嚇人。因此,金國在對大宋的戰爭中,金國一直處於優勢位置的。即使是紹興和議以後,保持了相對穩定局面,但是,金人也是還有幾次大規模南下的。可見,金兵戰鬥力應該是保持不變的。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這金兵的狼牙棒還有鐵浮屠這般厲害,如此令人聞風喪膽。那麼,後來面對蒙古鐵木的蒙古兵,金人怎麼就萎靡不振了呢?戰鬥力如此天壤之別呢?以至於,面對蒙古軍的進攻,金國上下苦無對策呢?導致金國敗亡得如此迅速?難道是金兵久疏戰陣,導致戰鬥力下降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自從南宋建立以來,金人就沒消停過,可以說,雖然走出了帳篷,住進了樓房的金人,也許是舒服慣了,把以前的彪悍民風忘記了。

    只能這樣說,鐵木真在世的時候蒙古軍戰鬥力遠超過金兵戰鬥力。鐵木真也多次進攻金國,雖然金國滅亡是鐵木真死後的幾年。不過,金國的滅亡實際上是亡於鐵木真時期。蒙古滅亡金國可以用鋼、鐵的故事來做個比喻。假如金國是鐵,那麼蒙古則是鋼。因為鋼比鐵還要厲害,所以,金國滅亡也是情理之中。

  • 3 # 文史衙門

    成吉思汗打敗金國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最著名的戰鬥是野狐嶺之戰,這場戰鬥使金朝徹底喪失了與蒙古對抗的實力,由於各種歷史資料殘缺,就從幾個方面分析一下,金朝慘敗的原因:

    嚴重的經濟危機

    我們知道在金朝滅遼朝後,有意南下滅宋,歷史上有名的典故就是“岳飛抗金”,1126年金太宗滅北宋,史稱“靖康之禍”。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選自岳飛《滿江紅》

    但是,宋康王趙構有幸躲過一劫跑到南方建立南宋,金朝自然也是縷縷騷擾,直到金朝皇帝完顏亮被殺後,金朝才不再有滅宋的行為。

    與宋朝的戰鬥嚴重損耗了金朝的國內經濟,金朝並沒有時間進行休養生息,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來支撐與蒙古的戰爭。

    軍隊戰力衰減

    金朝初期戰力十分強勁,有句話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宋朝更是對金朝軍隊的戰鬥力感到畏懼。在金朝鼎盛時期,統治的疆域從秦嶺淮河到東北三省到俄羅斯遠東,疆域十分遼闊。

    金朝的主力軍隊隨著滅北宋之後轉移到了中原漢朝地區,軍隊缺少了騎馬射箭等傳統的作戰訓練,金軍的人數本來就少,加上漢族文化的影響,後期能夠騎馬射箭的金朝主力軍已經被大大削減。

    而此時的蒙古正在統一,鐵木真帶領自己的部落統一了草原,建立了蒙古國,鐵木真在戰鬥中不斷學習敵對軍隊的作戰手法,在統一過程中不斷強大,形成了戰術靈活、武器先進的系統的作戰部隊。

    成吉思汗的政治手段

    雖說金朝戰力已經不如從前,但開啟金朝的大門是非常不易的,成吉思汗利用金錢、女人、爵位等誘惑收買了金朝的戍邊部落,成功打開了金朝的北大門。

    成吉思汗強大的實力讓本屬於金朝盟友的部落,紛紛倒戈加入成吉思汗,而這些倒戈的部落掌握著金朝防守軍隊的訊息資訊,這這資訊直接讓金處於被動。

    再有就是遊牧民族的本質決定的,誰強大跟誰走,本身蒙古草原的人口數量就少,戰鬥的越多消耗的越多,底層的軍官也明白,投降加入成吉思汗就能減少人員傷亡,金國是滅亡了,但是卻不影響士兵由金朝士兵變成蒙古士兵。

    小結

    題主還問到金朝有沒有翻盤的可能,答案是肯定的,金朝滅亡並不代表女真族滅亡,從歷史就可以看到清朝也是女真族建立的,雖然說一個是完顏家族,一個是愛新覺羅家族。一個朝代的滅亡只能代表那個朝代的消逝,並不代表文化的滅亡。

  • 4 # 紅袖庵

    7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做江山難,守業更比創業難。金國(公元1115年-1234年)是中國兩宋時期以女真族為主體建立的政權。建立者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一代強人呀,打敗天下無敵手,威風凜凜一世。後世子孫沉迷於聲色犬馬。早於腐朽的不成樣子。蒙古鐵騎可以年年征戰。蒙古騎兵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13世紀由成吉思汗建立並由他的繼承者保持了一支騎兵部隊,蒙古騎兵沒有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宏偉的帝國-蒙古帝國。

    他們體格強壯,能適應戰鬥的需要;他們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能夠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餚。不容忽視的是:訓練過程中形成的那種嚴格的紀律制度,使他們個個都服從命令,嚴謹不怠,這在中世紀的其它軍隊中是聞所未聞的,帶著狼去狩獵自己圈裡羊。一點翻盤機會都沒有。

  • 5 # 德足歸樸

    有翻盤的可能。但是,這種可能被金統治者一而再再而三親手葬送了。

    首先,金統治集團內部不團結,在危機之下,竟然發生政變了,直接導致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從而惡化了戰場形勢。

    第二,金軍在野狐嶺戰敗後,軍心動搖,怯戰,貪生怕死,極大的削弱了金軍戰鬥力。

    第三,金軍絕不應該主動兩線作戰,金軍企圖以南征南宋來緩解蒙古大軍壓力,愚不可及。這時候應該團結西夏和南宋,集中力量對付蒙古大軍壓力。

    如果金朝不犯下上述根本錯誤,金軍是有可能有機會翻盤的。

  • 6 # 初延

    金朝是由女真人建立的王朝,這個王朝曾經連續滅亡遼國和北宋,其勢力也一度擴充套件到了黃河流域。

    金朝曾經的勢力如日中天,但是,自蒙古崛起後,它就很快一落千丈,到了金衛紹王在位時,金朝已經完全失去了在軍事上的有利地位,所以無論金朝如何翻身,它也難以擊垮蒙古。

    金朝無法翻盤有四個方面的原因。首先,金朝處於沒落階段,而蒙古則處於上升階段。成吉思汗在位時,蒙古人已經統一了整個漠北,當時,蒙古鐵騎已經南下到了河套地區,這也就完全影響了金朝的西京。一個處於沒落階段的帝國,它是缺少活力的,就算金朝政府如何力挽狂瀾,恐怕也難以改變自己的國勢。

    其次,金朝內部政治腐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金朝統治者名存實亡。金哀宗在位時,金朝內部先有胡沙虎專權,後來,又有術虎高琪把持朝政,這兩位權臣毫無作戰的經驗,只知享樂,當蒙古大軍南下的時候,金朝軍隊已經軍無鬥志。再加上地方上貪汙腐敗,地方官喪失民心,所以金朝也就很快走向了衰亡。

    第三,金朝內部的反對勢力阻礙了金朝的中興。金朝並不是由單一的女真人組成,在金朝的國土上,還生活著漢人、契丹人等其它民族,因為金朝長期實行民族壓迫政策,所以這些民族也生活的非常困苦,出於對金朝政府的憎恨,契丹等民族後來則轉而投靠蒙古帝國,如此,這也就嚴重的削弱了金軍的戰力。

    最後一點,金人的漢化阻礙了自己軍力的提升,這是關鍵因素。早在金朝的第五代國君金世宗完顏雍在位時,金朝就已經實行漢化政策,當時,金世宗曾親自批准推揚儒學,並鼓勵女真人學習漢文化。這種抑武揚文的漢化政策雖然有利於金朝經濟的發展,但卻完全阻礙了金朝軍力的提升,到了金章宗完顏璟在位時,金朝騎兵已經完全喪失了昔日的榮光,他們沉醉於美玉富貴的生活之中,最終便喪失了戰鬥力。

    腐敗,墮落,分裂,內爭,金朝政府這一系列的惡果註定了它無法在對外戰爭中翻盤。

  • 7 # 燕趙節度使

    有翻盤的機會,但都被金國統治階級自己做沒了……

    下面說說,蒙金戰爭中,金國的三個昏招是如何把自己做沒的。

    1. 放棄救援西夏

    1206年,蒙古部成吉思汗(元太祖)統一大漠南北,建立大蒙古國。當時金國經常對草原蒙古族實行減丁政策,所以蒙古族對金朝非常敵視。

    當衛紹王即位後,傳詔蒙古。成吉思汗得知是衛紹王為帝,便輕蔑的說:“我以為中原的皇帝是天上人做的,沒想到竟然是衛紹王這種庸碌之輩!有什麼好拜的?” 說完,即乘馬北去。

    衛紹王聞知大怒,準備等成吉思汗入貢時將其擒殺。成吉思汗得知後,與金朝絕交,並開始積極準備進攻金國。

    為了減少阻礙,成吉思汗決定先消滅西夏,或者迫使西夏與金國脫離同盟關係,所以蒙古大軍進攻西夏。

    西夏無法抵擋蒙古兵鋒,向金國求援。

    不料,金國金帝完顏永濟竟然說:“敵國相爭,乃吾國之福”的話,是西夏對金國極為怨恨,便投靠了蒙古。

    蒙古經過三次(1205、1207、1209)出兵西夏,西夏終於投降蒙古。蒙古解除防禦西夏的牽制力量,可以全力對付金國。

    西夏投靠蒙古,等於剪去了金國的羽翼和側翼,甚至西夏和蒙古聯合出兵攻打金國,讓金國疲於應付。

    本來是自己的盟友,結果推到了敵人陣營。真是昏招。

    2. 遷都

    1214年,金宣宗面對蒙古的進攻,嚇破了膽子,意欲南遷汴京,丞相徒單鎰極力勸諫,認為“鑾輅一動,北路皆不守矣!”。

    宣宗不聽,南遷汴梁開封。徒單鎰氣死。

    金宣宗遷都帶來兩個惡果

    (1) 黃河以北民心浮動。

    當地的軍民認為被金國拋棄,許多人為了抵禦蒙古紛紛建立團練自保,比如正定史天澤家族。後來這些人都投向了蒙古,成為滅金滅宋的帶路黨。

    (2) 成吉思汗見到黃河以北地區民心不穩,趁機再次出兵,大掠人畜,是這裡更加殘破,後來更是佔領了黃河以北地區。

    而黃河以北被蒙古佔領,則華北大平原更是成了蒙古鐵騎馳騁之地,河北淪陷,河南更是不保!

    3. 進攻南宋

    蒙古兵鋒直擊金國,金國無法抵擋,喪失了很多土地。

    為了彌補損失,居然行到了:“失之與蒙古,補償於南宋”的昏招,把大量的兵力用來進攻南宋。

    本來如果金國和好南宋,可以獲得南宋大量的歲幣,如糧食、布匹等物資。這樣一來,就可以為戰爭持續進行儲備戰略物資,但金國進攻南宋,迫使南宋奮起反抗,停止了進貢歲幣。

    而且,這時候的金兵戰鬥力嚴重下降,與南宋大戰多年,絲毫佔不到便宜。

    金國後期企圖佔領四川,最為最後的反攻基地,但在當地南宋軍民的反擊下失敗。

    金國這樣做的後果是把南宋推到了金國的對立面,使得南宋再沒有可能和金國聯合。

    即使南宋有意和金國聯合抗蒙,但金國咄咄逼人的進攻,也迫使南宋為了自保聯合蒙古。畢竟,金國的威脅是最直接的。

    1233年,蒙古使者王械與南宋達成聯兵滅金協議。

    南宋北伐,佔領了金國的壽州(今安徽鳳台)、唐州(今河南唐河)等地,並拒絕金哀宗借糧請求。

    九月,蒙古軍圍攻蔡州,屢敗金軍。

    十一月,南宋將領孟珙率軍2萬、運米30萬石,與蒙古軍會師蔡州,聯兵攻城。

    1234年正月初十,金哀宗傳位於末帝完顏承麟。十一日,宋軍、蒙古軍破城。哀宗自縊,承麟被殺,金亡。

  • 8 # 歷史影像庫

    這個問題很好很有意思。翻開歷史就發現,歷史是一個怪圈,不斷重複。強大的羅馬帝國被他們的僱傭兵日耳曼人滅亡,強橫阿拉伯帝國貝都因人被他們的僱傭兵突厥人取代老東家,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國在中亞被他們的僱傭兵突厥人取代,並突厥化。再回答題主的問題,蒙古人部落沒統一弱小時也做過金國的僱傭兵,是不是發現歷史的相似性?

    (征戰的鐵木真)

    這些相似性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彪悍的草原遊牧民族進入花花世界的農耕民族地盤後,戰鬥力就會大幅度下降,沒有創業時期的雄風了。看清朝到了後期,自己的女真八旗的戰鬥力都是窩囊廢,還得拉攏漢臣,靠著漢八旗去平定叛亂。

    5000萬人口的金國,到了後面打不過200萬人口不到的蒙古人,金軍戰鬥力怎麼如此弱雞呢?

    (尚武善騎射的女真人)

    金國入主中原後,在岳飛北伐的時候,金國軍隊的戰鬥力就已經明顯下降了。後面和南宋議和,就沒有大的戰爭。

    這些金國主力軍也就需要去從事農耕,國家不能白養這些人啊,咱們現在得過農耕社會生活啊。可金華人大多不適合進行農耕活動,所以這些士兵大多選擇將土地租給漢人耕種,他們自己依靠佃租生活,也就成了小地主。衣食無憂還不用勞作,這樣腐敗的生活很快腐蝕了他們的思想,當需要他們再次上戰場時,他們就不願意去了。

    這樣的情況越來越明顯,到了金國統治的後期,金國自己的女真軍隊已經喪失了戰鬥力,過慣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再打仗時有的連弓都拉不開,更別說大量逃兵,金國軍隊的主力還是僱傭兵,漢人和契丹人。

    (野狐嶺戰役,金軍死傷慘重,根本動搖)

    這種遊牧民族的特點都差不多,元朝末期,素有馬上得天下之稱的蒙古士兵的許多連馬都不會騎了。清朝很得意的滿洲八旗在面對白蓮教起義時,很多滿洲騎兵都嚇到目瞪口呆,依靠漢人綠營兵才平定了這場動亂。

    還有就是,金後期統治階層的腐化與內部權力鬥爭,金統治集團極其腐朽,各民族起義風起雲湧,統治區漢人的反抗和不合作。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鬥爭,也極大地瓦解了其實力。金朝末期饑荒自然災害也是原因之一,流民四起。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也是饑荒。

    要說翻盤,怎麼翻盤,樹木已經從根上腐爛了要倒了,任何戰術上的維護力挽狂瀾有用嗎?順應大勢,把樹連根拔起,把地騰出來,種下更優質的文化樹苗,才能長的比以前更茂盛繁密的大樹,這也是人類歷史的進化史。

  • 9 # 而知而行的歷史

    一般來說,封建王朝從崛起興盛,再到腐敗衰朽,都會有300年左右。金國從1115年立國,到1234年亡國,只有120年時間。雖然從國祚上看已經不算短了,但是金國的社會矛盾總危機並沒有爆發,內部除了皇族的內訌之外,並沒有出現特別大的問題。在最後的時刻,金國除了對蒙古作戰吃力外,與西夏、南宋都是保持著戰略主動,說明金國東亞霸主的地位仍然穩固。

    可是,金國卻沒有充分利用自身霸主的地位整合各方資源打擊蒙古,卻同時在三個戰略方向上浪費國力。蒙古就很聰明,他連拉帶打,把西夏變成了僕從國,又和南宋建立了戰略同盟,把東亞霸主的金國搞成了光桿司令。

    政治上失分很多的金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過於傲慢了。他們看不上西夏、南宋這些曾經的手下敗將,甚至金國也不大看得上蒙古。金國與蒙古作戰,並沒有表現的畏之如虎一樣的情緒。在金國末年,也曾經有幾次打的蒙古慘敗,一度有反攻的趨勢。蒙古人不得不將全部兵力壓上,才勉強恢復戰略主動。

    蒙古的聰明,不僅僅在於拉攏同盟,還在於持續地削弱金國實力。三路攻金之戰,蒙古連續攻破金國90多個郡縣,金國北方一片狼藉,損失慘重。這種損失,短期內金國很難自然恢復。金國這才想到了北失南補的法子,要從南宋身上薅羊毛。結果與南宋達成了拉鋸戰,偷雞不成蝕把米。

    在最後的幾年時間裡,金國軍事、政治失分頻頻,沒有出現一個戰略大家,雖然金軍名將在戰場上與蒙古殺的有來有往,可是在戰略上金國已經日薄西山了。

    所以,金國最大的翻盤希望,就在於充分意識到蒙古是要命的對手,建立起針對蒙古的東亞聯盟,就像當初漢武帝派遣張騫和大月氏建立同盟一樣。同時,在內地堅壁清野,在東北則集結機動兵力,隨時出擊蒙古。他打他的,我打我的,蒙古小國,經不起一次大的挫敗。

  • 10 # 史海揚帆的每一天

    蒙古在金後期興起,出現了一個傑出的首領鐵木真,他從一個很小的部落開始發展,逐漸打敗了周圍部落,統一了整個蒙古草原,顯示了鐵木真傑出的才能。1206年在斡難河源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個個都非常有軍事才能,如窩闊臺、蒙哥軍事才能都非常傑出。連續不斷髮動西征和對金國的征伐。

    金國統治階級內部政治腐敗,生活腐化墮落。同時由於女真人長期和漢族聚居生活,把一些好的少數民族傳統騎獵生活丟丟失了。面對蒙古的進攻又和周圍南宋關係處不好。想把被蒙古佔領的土地從南宋手裡奪回來,大力進攻南宋。結果導致南宋和蒙古聯起手來夾攻金國。,最終導致金國的滅亡!!!所以面對蒙古的進攻絕無翻盤的可能!

  • 11 # 歷史的小學生

    蒙古正式開啟襲擾金國的時間在公元1135年,而彼此的金國尚處在興盛時期,剛剛滅亡北宋,南宋高宗趙構正被金國追殺的亡命天涯。金熙宗時期的公元1145年,金國仍在強盛時期,仍然不能制馭蒙古,只好與蒙古講和。金國與蒙古的講和類似於南宋和金國的議和,金國為了消除蒙古的侵擾,只能每年送與蒙古大量牛羊豆絹等物。雖如此,蒙古仍然不時對金國北方邊界進行侵擾,金國只好廣築壁堡,派重兵防守。雖然金國在形勢上處於守勢,但彼時,國勢尚強,完全有能力應付,不至於亡國失地。但到了公元1165年時,金國已疲於應付,束手無策了。因此當時的北方流傳著這樣的民謠::“韃靼來,韃靼去,趕得官家沒處去。”即使如此,蒙古與金國仍然保持著臣屬關係。

    公元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自稱成吉思汗。由於金衛紹王永濟曾密謀加害鐵木真,鐵木真遂決定不再向金進貢,從此對金髮動了全面戰爭。在蒙古的強大攻勢下,衛紹王束手無策,日夜與臣下相視而泣。公元1211年,蒙古進逼中都,金國無奈,只好向蒙古乞和。公元1213年九月,蒙古再次進攻金國,雙方在紫荊關(今河北易縣)展開大戰,金國先勝後敗。從此以後,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到金宣宗即位初期,金國已喪失了黃河以北大片土地,“東至於山東,西至於關陝,不一二年陷沒殆盡”。由此可見金國在戰爭上完全處於敗勢。公元1214年,蒙古攻破中原九十餘郡,再次直抵中都。金宣宗不敢發兵抗擊,一意求和。朝中將領也畏敵如虎,不敢與蒙古交戰。最後向蒙古獻上衛紹王之女岐國公主及金帛、童男童女五百、馬三千匹,鐵木真這才退兵。

    蒙古退兵後,金宣宗認為中都必不可守,決定南遷開封。他剛南遷不久,中都即被蒙古攻陷。金宣宗南遷開封后,南宋政府收到蒙古使者對中都戰事的通報。南宋大臣真德秀認為此時的金國國勢衰微,已不復當年之強,應該抓住時機,減少對金國進貢的歲幣。但金宣宗卻不會審時度勢,嚴辭拒絕了南宋減少歲幣的請求。南宋政府也不示弱,決定停止供給歲幣,這對剛剛南遷後的金國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金宣宗沒有認識到兩線作戰的嚴重後果,決定用武力教訓一下南宋。金國自公元1217年至公元1222年,連續三次發起侵宋戰爭,雖能攻城略地,但敗多勝少,最後都被趕回了淮河以北。金國徒勞無功,軍力更加不振。

    除了與南宋和蒙古同時開戰,金國竟又同時與西夏這個鄰邦進行了十餘年的戰爭。公元1209年,蒙古進攻西夏中興府,西夏遣使向金國求援,遭到金國拒絕。蒙古退兵後,西夏以金國不發兵救援為名,出兵進攻金國的葭州。公元1211年,西夏進攻金國的東勝。十一月,趁蒙古圍攻金國中都之機,佔領了金國的邠、涇二州。公元1213年六月,西夏再次進攻金國的葭州,並攻破金國的保安軍。十一月,西夏聽說金國衛紹王被殺,再次出兵進攻會州。十二月,破鞏州,圍平涼。公元1214年八月,西夏攻金國慶原、延安諸州。十一月,攻金國環州。第二年九月,西夏與蒙古聯兵攻破潼關。公元1215年,金宣宗開始反守為攻,兩次主動進攻西夏,但都無功而返。公元1217年,也就是金國主動進攻南宋的當年,金宣宗再次發兵三萬五千人,大舉伐夏。當時的金國北有蒙古強敵,南有南宋世仇,本不應該發兵攻夏。在大臣胥鼎的勸諫下,金宣宗才收回成命。公元1218年三月,西夏請求金國開放邊市,遭到金宣宗拒絕,雙方再次發動了數次攻伐。西夏不僅聯合蒙古進攻金國,而且合兵南宋進攻金國。八月,西夏攻破會州,金宣宗被迫與西夏議和。直到公元1223年,西夏獻宗繼位,金夏雙方才停止了戰爭,兩國互通使節,開放邊市,恢復了友好關係。雙方剛剛認識到互為犄角,共抗蒙古的重要性,卻因為長期的戰爭,導致國力空虛,軍事疲弱。公元1226年六月,西夏被蒙古滅國,末帝李睍被殺。公元1234年正月,金國在蒙古與南宋的合兵下亡國,金哀宗自縊而亡。

    平心而論,金國即使不與南宋和西夏開戰,亦難逃被蒙古滅國之運。但國遭大難,自顧不睱,仍然不願正視現實,同時與南宋和西夏發動戰爭,這是堅決不可取的。如此一來,金國將面對三線作戰的困境,即使如建國初年之興盛,亦不能周全而終。假如金國能審時度勢,與南宋、西夏搞好關係,共同抗擊蒙古,我想金國必能延祚數年。

  • 12 # 肖戰的思考

    蒙古雖然人數少,但軍隊久經戰場,戰鬥力強悍。成吉思汗領導下的一眾將領能征善戰,反觀金朝,雖然軍隊數量龐大,但此時軍事荒廢,早已經沒有了創業之初“金人不過萬,過萬不可敵”的氣勢。

    衛紹王不僅對自己的力量認識不足,還把盟友推給了對方。西夏和金有盟約,打起仗來要互相支援。為了防止腹背受敵,成吉思汗先出兵進攻西夏。西夏多次向金求援,衛紹王非但坐視不救,還覺得自己可以置身事外、坐山觀虎鬥。西夏又氣又恨,最終向蒙古屈服。

    成吉思汗為攻打金朝準備多年,如果金朝細心觀察收集資訊綜合研判,想必也能掌握蒙古動向。但是金朝執政者卻沒有提高警惕,甚至禁止百姓談論北方邊事。直到蒙古真正打來,衛紹王才開始倉促佈置,一面向蒙古求和拖延,一面調集軍隊向北方佈防。

    然而,即使金朝開始用兵,接下來依舊是消極抵抗——打防禦戰。金朝派出獨吉思忠率領主力前往西北前線。獨吉思忠到位後,立即組織75萬軍民,加固界壕300公里,想以此阻止蒙古人南下。

    蒙古騎兵向來以靈活機動著稱。倉促修成的堡壘根本抵擋不住蒙古人。成吉思汗分兵3萬給三個兒子牽制金軍,自己集中七八萬的兵力猛攻一處。之後,接連攻下烏沙堡、烏月營兩處軍事要地,金人費力費錢修築的防線很快土崩瓦解。接連失利下,金兵才認識到蒙古大軍的作戰能力今非昔比。

    面對金兵的潰逃,蒙軍緊追不捨,終於在會河堡被追上。之後蒙軍發動進攻,金軍幾乎全軍覆亡。

  • 13 # 良史有才

    一、金國軍隊的戰鬥力逐步下降,蒙古慢慢崛起

    在金國建立的初期,金國軍隊的戰鬥力確實強悍,俗話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宋朝君臣更是畏懼金國,出現了金國“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下水如獺,其勢如泰山,我朝如累卵”的說法。金國先後消滅了大遼國和北宋王朝,南宋和西夏先後向金國稱臣。但是進入中原的花花世界之後,金國和之前的遊牧政權一樣,迅速的開始漢化。女真軍隊的數量本來就少,經過長時間的漢化之後,戰鬥力已經大大降低。其實到了金國統治的後期,其軍隊的主力是契丹人和漢人。此外,由於戰馬飼養制度的崩潰,金國軍隊也是以步兵為主。金國為了組建自己的騎兵部隊,甚至要拉下臉向西夏國購買戰馬。

    就在金國逐步漢化的同時,蒙古草原卻在逐步統一。鐵木真率領自己的部眾,先後消滅了塔塔爾部、克烈部等強大的部落,統一了蒙古草原。公元1206年,鐵木真建立了大蒙古國,自己成為了成吉思汗。蒙古騎兵的戰鬥力一直非常強悍,但他們缺乏必要的組織結構和訓練。鐵木真的軍隊在戰爭中,不斷的學習了各個軍隊的先進戰法、武器,例如中亞地區的回回炮。完成草原統一之後,鐵木真開始了不間斷的東征西討,先後消滅了花拉子模等政權。完成了第一次西征,讓蒙古軍隊的收穫很大。此時的蒙古不再滿足於地區的強者,開始向東亞大陸的霸主金國發起挑戰。

    二、金國軍隊集結兵種,準備與蒙古進行大決戰

    從公元1209年開始,蒙古軍隊開始不斷的進攻金國北部地區。金國軍隊的數量遠多於蒙古軍隊,金國擁有100餘萬軍隊,而蒙古的總兵力不到20萬。但金國軍隊分佈到了全國各地,每個城池只有幾千官兵,結果被蒙古軍隊各個擊破。面對蒙古軍隊的進攻,金國君臣非常的頭疼,最後,金國絕對集中全國的優勢兵力,對蒙古進行一次圍殲戰。金國集中了全國45萬軍隊,統帥是皇室成員完顏承裕。認真的說,如果金國能夠把握機會,並不是沒有獲勝的可能。但金國統帥犯了一個錯誤,他把將近20萬軍隊分佈到了漫長的防線上,自己率領20多萬軍隊,在野狐嶺周圍與蒙古軍隊決戰。

    在這次戰役中,蒙古軍隊出動了10萬左右的軍隊,全軍以騎兵為主。金國軍隊雖然有20多萬,但騎兵不到四分之一。面對金國軍隊嚴密的陣型,蒙古軍隊沒有輕舉妄動。蒙古軍隊先進行了試探性進攻,摸清了金國軍隊的部署和金國統帥的位置。

  • 14 # 北京大鵬侃大山

    女真人入主中原百年已經從龍變成了蟲 戰鬥力沒有進化 退化成漢人。在剛剛興起的狂飆似的蒙古鐵騎面前不堪一擊

  • 15 # 泰山鎮妖魔

    一般來說,封建王朝從崛起興盛,再到腐敗衰朽,都會有300年左右。金國從1115年立國,到1234年亡國,只有120年時間。雖然從國祚上看已經不算短了,但是金國的社會矛盾總危機並沒有爆發,內部除了皇族的內訌之外,並沒有出現特別大的問題。在最後的時刻,金國除了對蒙古作戰吃力外,與西夏、南宋都是保持著戰略主動,說明金國東亞霸主的地位仍然穩固。

    可是,金國卻沒有充分利用自身霸主的地位整合各方資源打擊蒙古,卻同時在三個戰略方向上浪費國力。蒙古就很聰明,他連拉帶打,把西夏變成了僕從國,又和南宋建立了戰略同盟,把東亞霸主的金國搞成了光桿司令。

    政治上失分很多的金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過於傲慢了。他們看不上西夏、南宋這些曾經的手下敗將,甚至金國也不大看得上蒙古。金國與蒙古作戰,並沒有表現的畏之如虎一樣的情緒。在金國末年,也曾經有幾次打的蒙古慘敗,一度有反攻的趨勢。蒙古人不得不將全部兵力壓上,才勉強恢復戰略主動。

    蒙古的聰明,不僅僅在於拉攏同盟,還在於持續地削弱金國實力。三路攻金之戰,蒙古連續攻破金國90多個郡縣,金國北方一片狼藉,損失慘重。這種損失,短期內金國很難自然恢復。金國這才想到了北失南補的法子,要從南宋身上薅羊毛。結果與南宋達成了拉鋸戰,偷雞不成蝕把米。

    在最後的幾年時間裡,金國軍事、政治失分頻頻,沒有出現一個戰略大家,雖然金軍名將在戰場上與蒙古殺的有來有往,可是在戰略上金國已經日薄西山了。

    所以,金國最大的翻盤希望,就在於充分意識到蒙古是要命的對手,建立起針對蒙古的東亞聯盟,就像當初漢武帝派遣張騫和大月氏建立同盟一樣。同時,在內地堅壁清野,在東北則集結機動兵力,隨時出擊蒙古。他打他的,我打我的,蒙古小國,經不起一次大的挫敗。

    成吉思汗打敗金國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最著名的戰鬥是野狐嶺之戰,這場戰鬥使金朝徹底喪失了與蒙古對抗的實力,由於各種歷史資料殘缺,就從幾個方面分析一下,金朝慘敗的原因:

    嚴重的經濟危機

    我們知道在金朝滅遼朝後,有意南下滅宋,歷史上有名的典故就是“岳飛抗金”,1126年金太宗滅北宋,史稱“靖康之禍”。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選自岳飛《滿江紅》

    但是,宋康王趙構有幸躲過一劫跑到南方建立南宋,金朝自然也是縷縷騷擾,直到金朝皇帝完顏亮被殺後,金朝才不再有滅宋的行為。

    與宋朝的戰鬥嚴重損耗了金朝的國內經濟,金朝並沒有時間進行休養生息,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來支撐與蒙古的戰爭。

    軍隊戰力衰減

    金朝初期戰力十分強勁,有句話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宋朝更是對金朝軍隊的戰鬥力感到畏懼。在金朝鼎盛時期,統治的疆域從秦嶺淮河到東北三省到俄羅斯遠東,疆域十分遼闊。

    金朝的主力軍隊隨著滅北宋之後轉移到了中原漢朝地區,軍隊缺少了騎馬射箭等傳統的作戰訓練,金軍的人數本來就少,加上漢族文化的影響,後期能夠騎馬射箭的金朝主力軍已經被大大削減。

    而此時的蒙古正在統一,鐵木真帶領自己的部落統一了草原,建立了蒙古國,鐵木真在戰鬥中不斷學習敵對軍隊的作戰手法,在統一過程中不斷強大,形成了戰術靈活、武器先進的系統的作戰部隊。

    成吉思汗的政治手段

    雖說金朝戰力已經不如從前,但開啟金朝的大門是非常不易的,成吉思汗利用金錢、女人、爵位等誘惑收買了金朝的戍邊部落,成功打開了金朝的北大門。

    成吉思汗強大的實力讓本屬於金朝盟友的部落,紛紛倒戈加入成吉思汗,而這些倒戈的部落掌握著金朝防守軍隊的訊息資訊,這這資訊直接讓金處於被動。

    再有就是遊牧民族的本質決定的,誰強大跟誰走,本身蒙古草原的人口數量就少,戰鬥的越多消耗的越多,底層的軍官也明白,投降加入成吉思汗就能減少人員傷亡,金國是滅亡了,但是卻不影響士兵由金朝士兵變成蒙古士兵。

  • 16 # 楊醫生講健康

    這是人類的劣根性,生活安逸便失去了戰鬥力。

    少數民族因為其生活在草原的生活方式,不得不逐水草而居,尤其是生活物資短缺,又必須搶劫其它部落或民族,由此有了彪悍強大的戰鬥力。但是,一旦強大過上幸福的生活,便被物質享受和女人所腐化,戰鬥力便喪失。

    面對蒙古的進攻金國怎麼這麼弱

    比如金滅了遼和北宋,蒙古又滅了金和西夏,曾經打到歐洲的強大蒙古,建國沒100年就被朱元璋打得稀里嘩啦,又逃回了茫茫沙漠。

    面對蒙古的進攻金國怎麼這麼弱

    而把大明打得望風披靡的女真,吸收了歷史教訓,以漢族儒家文化治國,才維持了200餘年。但滿族人已經沒了戰鬥力,開始提籠架鳥,悠哉樂哉。面對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軍,也是節節敗退。

    面對蒙古的進攻金國怎麼這麼弱

    所以金國面對蒙古,根本沒有任何翻盤的可能,戰鬥力下降,又沒有強大的精神支柱,唯有滅亡一條路!

  • 17 # 弈語

    此時的金國早已不是當初那隻“滿萬不可敵”的兇悍部隊,金國開化較晚,之前居住的地方又很貧瘠,常年需要用兵,這就讓早期的金華人養成一種艱苦尚武的品性。

    《金史·兵志》金興, 用兵如神:戰勝攻取, 無敵當世。 曾未十年,遂定大業。原其成功之速:俗

    本鷙勁,人多沈雄。 兄弟子侄, 才皆良將。

    金軍入主中原之後,由於生活條件優越,女真人的戰鬥力衰減的很快,金世宗推翻海陵王之後,希望還都上京,但是當時女真貴族都希望留居內地,定居在物質豐富的地方,眾心難逆,金世宗只能定都於燕京,世宗雖有遠見,卻也無可奈何。

    《世宗本紀》會寧乃國家興王之地,自海陵遷都永安,女直人浸忘舊風。朕時嘗見女直風俗,迄今不忘。今之燕飲音樂,皆習漢風,蓋以備禮也,非朕心所好。東宮不知女直風俗,第以朕故,猶尚存之。恐異時一變此風,非長久之計。甚欲一至會寧,使子孫得見舊俗,庶幾習效之。

    等到成吉思汗伐金之時,女真內部也矛盾不斷,原本世代給金國鎮守北大門的汪古部,在成吉思汗金錢和實力的雙重關照下,選擇投靠蒙古,做了成吉思汗的帶路黨。契丹人也開始向蒙古靠攏,有的契丹朝臣甚至借出使蒙古部落的機會,跟成吉思汗表忠心,透露金國內部情況。

    野狐嶺-會河堡之戰,金國以40萬大軍力阻蒙古軍隊,但是大敗而歸,成吉思汗命令大軍分三路進攻金國腹部,金人被迫請和,遷都於汴梁,成吉思汗乘勢攻破金國中都,此時蒙古把主要注意力還放在花剌子模和西夏身上,金國取得一些喘息的時機。

    金國南遷之後把兵馬都調往河南,但是河南一地無法承擔財政開銷,在無力發出軍餉的窘境下,金國安排士兵自行屯田,就奪了百姓田給士兵,但是士兵根本不會種,百姓無法生存之後紛紛起義反抗,金國內部一片混亂。

    此時的金國苦於財政匱乏,便想利用武力迫使南宋進貢歲幣(此前南宋斷了歲幣),就和南宋也打了起來,不知為何,金國又去挑釁西夏和西夏也開了戰端。於是金國就三面開戰,根本沒有精力全力對付蒙古。

    然後金左手在和西夏掰手腕,右手在和南宋掰手腕。金哀宗眼看實在扛不住了,就和西夏求和,但是沒過幾年西夏就被蒙古滅了,蒙古又聯合南宋說咱們一起幹了這個混蛋。

    從某種意義說,金國在實力受損的情況下還能多線開戰,支援了近30年,這個戰力其實也不算太弱了。但是想翻盤確實困難了點,畢竟得罪的人有點多。

  • 18 # 792突擊步槍

    成吉思汗聯合了宋軍一起攻打金國,金國終首尾兩不顧故滅亡

    成吉思汗說:打敗金國宋軍至少有一半的功勞

  • 19 # 當代曹植

    有!

    金國救援西夏,與西夏共抗蒙古。不遷都汴京,不使黃河以北民心盡失。不進攻南宋,聯宋抗蒙。聯合高麗抗蒙。聯合中亞諸國抗蒙。

    同時,在內地堅壁清野,在東北則集結機動兵力,隨時出擊蒙古。他打他的,我打我的,派輕騎兵深入蒙古,實行三光政策,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長此下去,蒙古將難以為繼。

  • 20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面對蒙古的進攻金國根本沒有翻盤的可能,否則為何在經過鼎盛時期也沒能像遼國一樣把北方和西北納入版圖?如果金國能夠實力碾壓蒙古的話還用誘殺蒙古俺巴孩汗?即使蒙古各部內亂時金國也只能抑強扶弱勉強維持,後期女真腐朽也只能修建金長城防備蒙古。這種情況在小堯舜金世宗執政時期也沒有改變,金國後來打退了南宋幾次北伐獲得了更多的歲幣,但是對北方的蒙古部落進入金國的打草谷卻無能為力。金國都城南遷後北方領土大批喪失,四面樹敵的衰弱金國被南宋打的鼻青臉腫。此時的金國連南宋都無法擊敗,面對生猛的蒙古怎麼可能還能翻盤呢?

    翻盤需要資本,一個民族也好一個國家也罷;凝聚力、自信心、格局、戰鬥力、人口、掌握的資源等等,這一切都決定了國運。與如日東昇的蒙古相比金國就是夕陽西下,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金國這邊如何翻盤?在金國擊敗開禧北伐的南宋,重新簽訂合議並獲得更多的歲幣不過是女真的迴光返照。此後短短三十年,金國在天災人禍下迅速由巔峰進入滅國的地獄。究其原因,除了女真內在的天災人禍外更重要的是有狂暴崛起的蒙古這個外來威脅的推動造成了這樣的結局。

    蒙古從崛起就和金國不對付,蒙古俺巴孩汗被設計誘殺讓兩族結成世仇;金國雖然制定了扶弱抑強制造蒙古內亂以及減丁等殘酷政策,但是成吉思汗時代開啟後就敲響了金國的喪鐘

    蒙古和契丹都起源於東胡後裔,在語言上甚至有相通之處。而契丹崛起的較早建立了幅員遼闊的大遼帝國,而蒙古就在遼國的統治之下。當女真迅速崛起時蒙古各部也完成了初步的整合,在金國滅遼、滅宋飲馬長江時蒙古的合不勒汗(成吉思汗的先祖)也割據自立。割據自立的合不勒汗桀驁不馴屢屢進入金國領地打草谷並多次獲勝,金國為拉攏合不勒汗封他為蒙兀國王。可以說金國一開始就很生猛,單獨對戰女真都吃虧。後來合不勒汗把汗位傳給了悲劇人物俺巴孩汗,正是俺巴孩汗被女真誘殺才讓蒙古女真成為解不開的世仇。正處於蒸蒸日上的金國唯恐蒙古強大成為威脅,所以才用卑鄙的手段誘殺俺巴孩汗。

    所謂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失去大汗的蒙古在金國的刻意誘導下發生內亂。金國趁機渾水摸魚,抑強扶弱始終讓蒙古各部實力均衡無法形成統一。而且為了防止蒙古再次做大,野蠻的女真每過三年就要到草原上進行殘酷的減丁政策。這讓蒙古與女真的仇恨更加難以化解。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金國為了防範蒙古入侵居然修建了長城,可想而知女真對蒙古忌憚到了什麼程度。所謂因果報應,正是被害的俺巴孩汗的後裔鐵木真再次統一了蒙古各部;在稱成吉思汗後,實現了蒙古的再次復興。再次復興的蒙古在成吉思汗或征服或聯姻等手段下,融合了塔塔爾部、克烈部、汪古部等部落後更加強大。強大的蒙古如旭日東昇,敲響了金國滅亡的喪鐘。

    女真貴族自身迅速腐化墮落,幾十年過去生猛女真就成為了過去;即便有金世宗這種清醒保留女真舊俗和戰鬥力的帝王仍然沒用,金國仍然迅速向衰落

    女真建立的金國在某種程度上和元朝很像,動盪政變時有發生。與不足百年國運的元朝相比,女真面前維持了超過百年的國祚。女真崛起用時10年就摧古拉朽一般滅掉了兩百年的大遼;不足百年達到巔峰後迅速衰亡,可謂是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女真崛起於冰天雪地的東北,在滅掉遼國後建立自己的王朝;在發現北宋虛弱後長途奔襲破開封、擄走二帝,可以說順利的超乎了想象。但是女真的政治制度、女真貴族的格局眼界都沒準備好,中原的花花世界讓女真貴族在幾十年間迅速忘記了在冰天雪地的祖地養成的善戰悍勇的民族本色。猛安謀剋制度的逐漸瓦解讓女真的戰鬥力迅速下降,為了防禦蒙古入侵少數民族建立的金國居然要修建長城?

    雖然金國帝王中不缺乏金世宗完顏雍這樣堅持女真舊俗的君主,但是金國安身立命軍事制度猛安謀克還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亡。雖然被成為小堯舜的金世宗開創了金國曆史上大定之治的盛世,但是他忽視了漠北蒙古遊牧民族威脅釀成了巨大的禍患。僅僅十幾年後鐵木真就稱成吉思汗,金國逐漸出在蒙古的陰影之下。此後幾十年金國內憂外患,迅速衰落的女真也只能迴光返照一般擊敗南宋軍隊了。

    金國後期的外交政策非常糟糕,面對共同敵人居然斷交西夏、與南宋開戰;到最後金國軍隊的戰力連南宋都打不過,更別提翻盤蒙古了

    雖然金國和西夏在大部分時間內都保持了友好相處,但是在金國末年金夏外交關係居然出現了惡化現象。面對蒙古第一圍攻西夏緊急向宗主國金國求援,但是金國昏聵的已經連最基本的唇亡齒寒的道理都忘掉了。金國皇帝冷嘲熱諷:“敵人相攻,吾國之福”;就是說是蒙古和西夏相互廝殺兩敗俱傷,蒙古被削弱了對自己有好處。而金章宗更是嚇的放棄中都遷都汴京,中都被蒙古佔領加上北方祖地蒲鮮萬奴的起義;金國喪失了所有北方領土。只剩下中原數省之地的金國不思勵精圖治,反而加速盤剝民眾獲取財富;然後大量徵兵窮兵黷武,妄圖透過進攻南宋鳩佔鵲巢後在宋朝的地盤上重新建立金國。所以經過對西夏、蒙古和南宋糟糕的外交政策處處樹敵,最後金軍居然被南宋擊敗。要地盤沒地盤、要人口資源沒有,這樣的金國還能依靠什麼來翻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行原油寶,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