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老街味道

    問題: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分為哪四個部分,怎麼理解?前言

    《雁門太守行》是一首樂府古題,南朝以及唐朝不少著名的詩人寫過《雁門太守行》。其中李賀的這一篇是名聲最大的作品。

    一、兩種押韻方式

    李賀的這首詩,是一首換韻的古體詩。前兩句押平聲韻:

    黑雲壓城/城欲摧,◆摧【上平十灰】

      甲光向日金鱗開。 ◆開【上平十灰】

    唐韻在宋朝合併成平水韻,因此大部分唐詩,也符合平水韻的韻部。從這首詩可以看出,後面六句換成了仄聲韻:

      角聲滿天秋色裡,◆裡【上聲四紙】

      塞上燕脂凝夜紫。 ◆紫【上聲四紙】

      半卷紅旗臨易水, ◆水【上聲四紙】

      霜重鼓寒聲不起。 ◆起【上聲四紙】

      報君黃金臺上意, ◆意【去聲四寘】

      提攜玉龍/為君死。 ◆死【上聲四紙】

    按照押韻的方式,可以分成押平韻和換仄韻兩個部分。

    二、兩個部分

    按照內容來分,也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前面四句寫戰場的環境:

    黑雲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據說王安石提出異議,說,既然黑雲覆蓋的城市上空,怎麼會有戰甲反射出太陽光呢?

    楊慎說,王安石這個老頭子其實不懂詩。我在雲南的時候,就見過這種景色。不得不佩服李賀很善於描繪。

    宋王介甫雲:“此兒誤矣,方‘黑雲壓城’時,豈有‘向日’之‘甲光’也?”或問:“此詩韓王二公去取不同,誰為是?”予曰:“宋老頭巾不知詩,凡兵圍城,必有怪雲變氣,昔人賦鴻門有‘東龍白日西龍雨’之句,解此意矣。予在滇,值安鳳之變,居圍城中,見日暈兩重,黑雲如蛟在其側,始信賀之詩善狀物也。”《升庵詩話· 卷十》

    黑雲既是寫景,也有象徵著敵人軍隊的意思。表示大兵壓境的緊張氣氛。

    前兩句寫視覺效果,第三句加入了聽覺,秋天的邊塞,漫天可以聽到畫角之聲。第四句沉重一些,表示戰場的土地上,有戰士血染的痕跡。

    後面四句偏向於寫人物: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隊伍臨水列陣,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雖然鼓聲並不響亮,但是戰士們為國捐軀、奮勇殺敵的信心滿懷。黃金臺,即陳子昂詩中的幽州臺,用了燕昭王招賢納士的典故。

    三、被韓愈欣賞

    唐朝張固《幽閒鼓吹》記載:

      李賀以歌詩謁韓吏部,吏部時為國子博士分司,送客歸極困,門人呈卷,解帶旋讀之。首篇《鴈門太守行》曰:「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卻援帶命邀之。

    唐朝科舉也走後門,考生們都要給當朝權貴獻上自己的詩賦,以求引薦。王維就是走的這條捷徑而進士及第的。這種方式叫做行卷,也叫干謁。

    李賀帶著自己的詩,去拜訪韓愈。韓愈當時剛送完客人,正在犯困呢,看到李賀這首詩的前兩句,立馬就清醒了,命令下人趕緊把李賀迎進來。

    韓愈三進國子監做博士,招收弟子,親授學業,提攜人才。可惜的是李賀因為父親的名字與“進”同音,因此沒有機會參加進士考試。後來,27歲的李賀鬱悶病逝。

    結束語

    題主把這首詩分成四個部分,可能是兩句一組吧。老街覺得可以按照不同標準分成兩個部分。

    除了前面兩種,還可以把前六句作為第一部分,寫人物和景物,後兩句為第二部分,作者用來抒發情感,即言志的部分,這樣可能更好理解。

  • 22 # 隨手談詩

    詩鬼李賀,一個命運多舛的天才,因父親李晉肅名諱與“進”同音,在講究避諱的古代社會,李賀學而優則仕這條路從他出生那天起就被斷絕了,又從小體弱多病,年僅27歲就去世了,人生雖然短暫,但李賀留下了許多浪漫奇絕的詩歌,我喜歡李賀的浪漫,但我真不太願意讀李賀詩,不是不愛,是真難懂,盡是些“奇形怪狀”的想象。杜甫不是說要“語不驚人死不休”嗎,李賀同學把詩聖思想貫徹到底了。

    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這首《雁門太守行》很容易被入門的朋友當做一首七言律詩,但“雁門太守行”這個題目,本身是古樂府舊題,“行”,歌行,一種詩歌體裁,所以這是一首歌行體詩歌。李賀也是借這個題目發揮,寫了一首描寫戰爭的詩,因為雁門地處北方邊境,戰事較為頻繁,所以許多詩人都喜歡用這個題目來反映戰爭之事。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這兩句是形容戰爭形勢緊張,黑雲是指戰火鋪天蓋地,一個“壓”字寫出了敵軍聲勢,浩浩蕩蕩地向這座故稱壓迫而來,自然也就反映出了守軍這一方面的處境十分艱難,這是寫敵軍圍城的嚴酷形勢;甲光是鎧甲被太陽照射閃出的光,向日是迎著太陽,金鱗開是說像金色的魚鱗一樣閃閃發光,這一句寫的是守軍,雖然處境艱難,但他們嚴陣以待,一點也不感到慌亂。

    這兩句詩雖然把戰爭局勢描寫得非常嚴酷,但後人解說特有意思,王安石嘲諷說:“此兒誤矣!方黑雲壓城時,豈有向日之甲光也?”你既然黑雲壓城,從哪裡看到陽光的?明朝楊慎看到這句點評當時就不服了,說你王安石沒吃過豬肉,也沒見過豬跑,我就同時見過黑雲壓城和甲光向日,再說了,這都是藝術手段,你懂不懂啊你!

    王安石不是稱李賀為“此兒”嗎,顯得非常不尊重,楊慎也沒客氣,說:“宋老頭巾不知詩。”老頭巾就是指迂腐的老儒,老法海不懂愛,老頭巾不懂詩。從唐至明,穿越幾百年的嘴炮,一笑。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號角滿天,可見戰事之激烈,又恰巧在秋色裡,我們知道秋天是肅殺孤寂的,周圍的一切好像都被消音了,花草樹木都死寂了,只有戰場上還在廝殺,秋天的肅殺與戰場的廝殺,兩相對比,更顯得戰爭的驚心動魄;

    燕脂就是胭脂,胭脂一般是紅色的,形容戰士的鮮血像胭脂一樣紅,鮮血和塞上泥土相凝,變成了紫色。說明這一場戰爭慘烈異常,雙方都有大量傷亡,才能把土地都染了顏色,守軍一方本來就兵力薄弱,面對這樣嚴峻的形勢,如果沒有援軍,恐怕城破是遲早的事,因此前面這4句的描寫,也為後4句守軍到來做好了鋪墊。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援軍在夜裡行軍,所以半卷紅旗,有兩個原因,一是減少風阻,行動更快,二是偃旗息鼓,為了隱蔽,這不,援軍很快就到達了易水邊,“臨易水”三字,也有兩層意思,第一層點明瞭交戰地點,第二層,是不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風蕭蕭兮易水寒”,說明守軍和援軍的戰士們,都做好了“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壯烈豪情。援軍剛剛抵達交戰地,就趕忙擂鼓助威,投入戰鬥,但是塞上真是天寒地凍,鼓面上凝了一層霜,所以鼓聲低沉,敲不響。

    這也寫明瞭戰爭局勢的慘烈,以及交戰環境的惡劣,在如此困難重重的局面,戰士們的表現是怎樣的呢?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這一句有典,戰國時期燕昭王曾經在易水築臺,放了許多黃金在臺上,告訴天下賢人,本王不惜重金求人才,故稱黃金臺。李白《行路難·其二》也有“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句,所以黃金臺就是指君王的深恩厚意。既然君王對我們有深恩厚意,那我們自然該誓死報效君王,所以拿起玉龍寶劍,衝上戰場,奮勇殺敵去吧。

    李賀真的是個“鬼才”,他竟然能把戰爭描寫得“濃墨重彩”,有黑雲、有甲光、有秋色、有胭脂、有紫色、有黃金、有白玉,這些色彩又有灰暗的,如黑雲,暗寫敵軍聲勢浩大、氣焰囂張;又有濃豔的,如甲光,向日之光顯示了守軍的雄姿英發,慷慨悲壯。

    李賀像一個高明的畫家,把種種顏色調和之後,將其融入悲壯的戰爭畫面中,色彩鮮明、對比強烈,戰場上的風雲變幻,在李賀的畫筆下,詭麗而奇幻,在這詭麗奇幻中,又有一份悲慨,讀完久久難以忘懷。

  • 23 # Candice的生活日記

    李賀的這首詩不僅反映了其詩歌的特色,還代表著盛唐、中唐到晚唐時期的詩風流變,體現的是當時文人的精神面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太守行》這首詩歌延續了李賀一貫的風格,採用的是一種跳躍式的寫法,每一聯之間的關係都有些斷層,但在內裡卻有相關性,彷彿各種畫面拼接在一起,組成一組用以敘事的圖集一般。

    首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這一句講述的是敵軍圍城的壓抑狀態,前半部分寫氣氛,後半部分寫景象。一時間戰場上的緊張氛圍就此凸顯,大戰一觸即發。

    頷聯: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這一聯沒有承接首聯去寫戰爭的激烈程度,而是直接描述了戰後場景,沒有勝敗,雙方休戰。

    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雙方在打掃戰場。霜天之中,時不時響起的角聲,為激戰之後的時間裡更顯淒涼,而入夜之後,城下土壤依舊呈“紫色”,更是彰顯了這場戰爭的慘烈。

    土壤呈紫色,這是因為人血過多地浸染所致,比如長城就有一個別稱,名為“紫塞”。

    頸聯: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這又是一重跳躍,前面寫敵軍壓境,這句寫自身反擊。

    在絕境之中,城中戰士依然在尋覓戰機,沒有憑險據守,而是主動出城進攻,趁著敵軍疲憊之時,前去劫營拔寨。

    這一句有“易水”這一意象所形成的悲壯,也有其自身烘托出的緊張氣氛,又一場大戰在即。

    尾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這一聯在內容上和其他聯沒有承繼關係,脫離對戰爭的具體描述,而是直寫戰士們的精神面貌。

    即使在絕境之中,依然英勇作戰,不惜戰死,也要報答君恩。

    這是全詩的昇華部分,將一場戰爭背後所反映出的家國情懷彰顯了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歲孩子膽小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