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主動人生程顥
-
22 # 生活365熱愛不辛苦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每個孩子的後面,都站著一個家庭,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怎麼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呢?
一、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
夫妻關係永遠第一位,一個家庭裡夫妻關係永遠是大於親子關係的,夫妻關係是核心,夫妻關係好了,孩子才會好。
爸爸愛媽媽的家庭,能培養出性格完整的孩子,相反,生長在家庭矛盾不斷中的孩子,往往在性格上存在缺陷。
爸爸愛媽媽才能家庭和睦,孩子在和睦家庭中能夠幸福的成長,孩子的教育就不會差。
二、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做最好的自己。
大家都知道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你天天教育孩子好好讀書,不如你每天看書,你說你要養家餬口努力工作,不如你在工作上幹出成績。
心理學上說,孩童時期是一個人潛意識形成的關鍵期,而潛意識將左右這個孩子未來思考和看問題的角度與態度,影響孩子潛意識的,則是家長們的言傳身教。
孩子是透過模仿來學習的,而他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所以你應該考慮的,不是如何把後代透過教育變好,而是如何先把自己變好。
家長所做的最好教育應該是:努力地站起來,挺起腰板,走的更高,讓自己變得更優,讓孩子站在你的優秀品格上,孩子的眼界與世界觀,自然會比你更遠、更深邃、更遼闊。相信你的孩子!
三、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人格的教育:
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最好的教育 就是人格的教育.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健全而獨立的人格!家長的以身作則非常重要,你的優秀品質,終將影響你的孩子一生。
望子成龍無可厚非,然而家庭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對人格的培養,而非是孩子的知識和技能,這顯然是學校和公司的事兒,以身作則是培養孩子獨立、向上人格的充分必要條件。
缺乏獨立人格的培養,孩子將缺乏獨立思考,而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孩子走向平庸。
我們怎樣才能做好家庭教育呢?家長們要做好以下幾點:
1.生活中多給孩子信任和欣賞。尤其是,孩子得到父母的信任和欣賞,孩子才會發自內心的積極向上,這一點值得家長想法做到。
2.孩子發自內心的積極向上時,家長要能給予幫助和建議。幫助要及時,建議要有效。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和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3.培養和發現孩子的優點從點滴做起,設定一個個的小目標,讓孩子容易實現,以便使其獲得成功感,自豪感,激發其內在的動力。
4.帶著孩子外出接觸社會。
帶領孩子到公園、風景區、工廠、農村去,或者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之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寫在最後,舉個例子希望家長能明白家庭教育。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更像一個探險者和一名打理行囊的管家。家長們應該是儘量將行囊打包好,裡面裝上力所能及的糧食和金錢,重要的是裝上正確的三觀、一顆勇敢的心和足夠好奇的眼睛。
這就是值得推崇的家庭教育!
-
23 # 五福家庭教育程老師
家庭教育,是一個全世界都注目的話題。這是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健康情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孩子的良好個性和健康向上的品德。這一點做好了,孩子沒有學不好的。那種兩眼僅僅盯著分數、死死在學業上較勁的家長,往往會把孩子引上歧途。因此,我們要把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貫穿到家庭教育的全過程,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使孩子有社會責任感,並能盡心盡力為社會和他人服務。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家長的榜樣作用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事事帶頭,為孩子做出榜樣,這樣孩子能夠從中受到鼓舞,心悅誠服,奮力向上。如果說:孩子放學回到家裡,家裡開著電視,麻將桌,父母不幫孩子檢查作業,房間裡一本書都沒有,你還沉迷電腦遊戲,這樣孩子能學會嗎?所以家長一定要為孩子做出榜樣是非常的重要。
-
24 # 樹屋的時光
首先如何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其實最基礎的就要讓孩子從小明白,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該做的事情如何可以做得更好,不該做的事情為什麼不可以做,做了會出現什麼問題,這些都是最基礎的問題,因為孩子從小的認知是一步一步增加的,從小就樹立該做與不該做的概念,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
其次就是要告訴孩子如何尊重別人,其實在尊重別人這個問題上,我相信很多家長的教育並不是很合格,因為你會發現,很多的孩子並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相反地還會變本加厲的欺負別人,當然很小的孩子也許不知道這是欺負,因為他們可能在家就是這個狀態,所以出門也是這樣的。
最後就是自我安全意識,很多孩子是沒有的,比如被拐就不用說了,這個是老生常談了,最近幾年又流行起來性侵兒童的事件了,其實這些在孩子的認知中是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的,然後老師不讓和家長說,孩子就真的不會和家長說,以至於很多問題都是在多少次以後才被發現。
所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其實真的很不容易,很多家長覺得發現問題再去教育吧,反正現在孩子還小,但是事實真的如此麼?有這些想法的家長相信都已經開始後悔了。
-
25 # LaoHuang188
家庭教育對孩子具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欠缺的優勢和特點,但是,同樣也缺少學校教育對孩子的所產生的影響。那麼家長如何根據學校的要求和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搞好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呢?
一、瞭解孩子正在學習的知識內容。
既然學校教育是主導,那麼,家長就要了解學校對學生的學習要求,瞭解孩子所處年級的課程內容。也可以說,家長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與孩子一起學習各科知識,做一個“陪讀員”,跟孩子一起拼拼音、讀課文、練寫字,一起唱歌、繪畫,一起掰著手指頭算“1+1=2”。透過這些在家長看來不值一提的小事來了解孩子的學習,這個過程一直要持續到孩子掌握基本技巧後才可以稍微鬆一下勁,繼而轉為監督學習、檢查作業、指引技巧上來。這時,孩子的學習上了道,樹立了學習信心,學習輕鬆了,家長也輕鬆了。
二、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都有貪玩、依賴性強的特徵,如果家長不能給予正確引導,勢必使孩子在學習上懶懶散散、沒有計劃,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制定學習時間表,要求孩子按時學習,做完作業後才允許去玩耍。有時候,老師佈置的作業比較少,孩子在學校就完成了,這時,家長要督促孩子採取讀書的方式複習和預習,或者給孩子補充一些有趣味性的習題,使孩子擴大知識面。總之,每天晚上都要給孩子安排一定的學習時間,使孩子養成按時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維護學校的尊嚴和教師的威信,樹立學校是“神聖殿堂”的思想。
學校的管理或教師的教育方式等總有不可避免的不足和疏漏之處,當孩子說起時如果抱著埋怨的情緒,甚至盲目仿效時,作為家長應該採取恰當的方式進行解釋,切不可順著孩子的口氣火上澆油,以免誤導孩子。有時候,孩子在某一問題上堅持“老師說的”但又不恰當時,家長更要思考其原因,不能在語言上譴責教師,使教師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沾上汙點,最好是從其他途徑瞭解教師的真正用意,再採取適當的方法向孩子解釋。
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在學習用品上,要充分滿足孩子的要求,並讓孩子明白:只要學習需要,父母都會支援。從一年級起,孩子都有家庭作業了,家長在孩子的作業時間內要保持安靜祥和的氣氛,使孩子安心學習。現代的家庭娛樂中,以鄰居好友搓麻將賭博最為普遍,如果孩子在上學,家長應儘量避免在家中賭博或外出賭博,因為未成年人的思想比較幼稚、可塑性強。牌桌上吵吵嚷嚷、髒話連天的不健康氣氛既影響孩子的學習,又容易使孩子產生不勞而獲、投機取巧的不健康心理,損害孩子幼小的心靈。
五、教育孩子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交往、生存。
楊振寧博士指出:如果說在過去還有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工作的話,那麼,進入八十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資訊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經濟一體化與專業分工日趨精細的大趨勢之下,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已經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重要品質。現代家庭中獨生子女比較多,而獨生子女普遍存在著缺乏同情心、性情怪僻、惟我獨尊等等不利於團結合作的性格缺陷。因此,家長要注意從孩子的言行中發現他們的缺點,對症下藥,採取有效辦法,逐漸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讓他們在與同學朋友的交往中形成良好的性格。例如,教育孩子與小朋友一起分享食物、玩具;遵守遊戲規則;與小朋友發生糾紛時要理智、寬容大度等等。
六、不能溺愛孩子,包庇孩子的錯誤。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有的父母往往把自己小時候的苦難經歷與現在的寬裕生活相比,不願讓孩子受一點苦,從而放縱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因此,父母要真正認識什麼是愛孩子、“溺愛孩子等於害孩子”的道理,滿足孩子的要求時要掌握一定的度,不能讓孩子養成要什麼給什麼,連過分要求也得到滿足的壞習慣。家長可以向孩子提出條件,讓他做一些小事,完成後再滿足要求,有時甚至要給孩子一點挫折,讓他知道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人生哲理。
孩子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經常會發生糾紛,家長要慎重對待,特別是自己的孩子有錯時,包庇錯誤就會導致孩子繼續犯錯,要向孩子講明白道理,必要時採取一點體罰手段讓他知道錯誤的嚴重性,也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我的孩子在幼兒圓時,稍不如意就動手動腳,有一次,把小朋友的眼睛踢傷了,回家後我叫他跪在地上,過了一段時間才讓他起來,然後告訴他:愛打人,是壞孩子,沒有人喜歡,打傷了別人,爸爸媽媽要賠錢,以後就沒有錢買玩具了。從那次以後,直到現在五年級了,他再也沒有打過同學,甚至自己受了委屈也不動手打人。我想,也許他會變得怕事,但是他卻會擁有更多的理智,從我國的傳統教育理念來說,消除孩子惹禍的根源畢竟不是壞事。
七、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現代中國的教育已經由“多子女家庭教育”向“獨生子女家庭教育”轉變。在多子女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間可以起到互相監督、制約、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如哥哥姐姐的先進帶頭作用會引導弟弟妹妹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絕對地位卻使他們在獨享父母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愛的同時,也承受著更多的壓力。2005年12月,遵義市某中學一14歲的初二男生在家中跳樓自殺,他口袋裡的遺書告訴了人們他自殺的原因:學習成績差,對不起家長。類似的中學生自殺事件常常見諸於報端,而自殺的原因往往是因為一點小事而覺得不如意,以結束生命為代價來逃避失意、困難、挫折。這種現象折射出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亟待關注的普遍社會問題。
作為家長,要在與孩子相處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善於從現象探尋本質,真正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為孩子的思想把好舵。家長不可“只養不教”,簡單的以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要求,把孩子送入了學校就百事大吉,要知道,相對於物質需求,現在的孩子更渴望心靈上的理解與尊重。
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家長任重而道遠,平時應該多學習孩子的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識,對孩子進行性格糾正,培養孩子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以及寬容大度、樂觀開朗的心理品質;適當進行挫折鍛鍊,提高孩子的耐挫能力,正確面對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進行情感教育,提高孩子的情商,使他們感受親情、友情的溫暖,從而熱愛生活,珍惜生命;還要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不同的教育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如果家長能夠做到這些,那麼孩子更容易養成樂觀精神,長大後,他就會笑對人生。
家庭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長期的教育工程,家長要有“三心”:愛心、耐心、信心。在孩子的點滴進步中感受教育孩子的快樂,用親情和關愛溫暖孩子因犯錯而受傷的心靈。當家成為孩子激烈拼搏後的堅實基地、溫暖的心靈港灣時,每一個父母都會為自己成功的家庭教育而感到無比的欣慰。
回覆列表
孩子的家庭是父母,父母如果不好,孩子很大機率上也不會教育的很好。而父母各方面都做的好,孩子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下,自然薰陶的很優秀。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的根本在做好自己,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氛圍。
當然,除了父母的不斷成長,和創造好的氛圍以外,孩子也是需要正確引導的。
正確引導孩子的價值關只關鍵。
正確引導孩子的學習態度。
正確引導孩子的社交能力。
如何正確引導,就需要父母本身的素質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