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給孩子買了一個泡泡機,孩子特別開心,她去公園的時候就特意帶出去。我原以為她是想要分享,也就非常開心。 但實際上,她去了公園,僅僅是為了炫耀她有個泡泡機,可以吹很多泡泡的那種。 其他小朋友也想玩,她不願意分享。 我勸說了也沒用。最後沒用一個小朋友願意和她玩。她有點失落。 回家我們教育了她,和她講要分享,她一直說no,不要。 第二次,帶她去公園,她一到公園,拿出泡泡機,大喊,小朋友們快來抓泡泡呀! 然後呼啦啦過來幾個小朋友抓泡泡,前面還挺好的,她也挺開心。後來來了幾個大小孩,一把奪過泡泡機,開始玩了起來,她就膽怯的站在那裡,過了一會,大小孩拿著泡泡機跑的老遠,她也跟不上,她就大叫,給我給我。外婆看到這種情況,就衝上去奪過泡泡機,還給她,然後她已經非常不開心,要回家了。 第三次,帶她去公園,拿出泡泡機,她剛開始玩,一個小姐姐就奪過去了,我一把給拿回來了,那裡一共4個小朋友,3個都比她大,跑也也快,如果不建立一些規則,她就沒辦法玩到。所以,我說,每個人排隊玩3次。 小姐姐經常不願意遵守規則,我堅定的要求排隊,要求每個人只能玩3次,最後4個小朋友都玩到了。 但她依然不開心,站在一邊,生悶氣
4
回覆列表
  • 1 # 二胎豆寶媽的生活

    大家好,我是豆寶媽,關於孩子分享玩具這塊兒呢,我還是有點經驗的,畢竟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帶孩子的時間也較長時間了,下面我想分享給網友們幾點建議。1,父母平時在生活中就應該多教育孩子分享,這樣長大後我們的孩子才會有好的人緣,對孩子自身的發展也是非常好的,不能讓孩子養成自私自利的習慣。2,平時出門玩的時候,讓孩子隨身帶一個玩具,當孩子看中別人的玩具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可以拿自己的玩具和別人的玩具進行交換,大家一起分享,玩的才開心。3,不要強迫孩子分享,要主動分享,當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搶走的時候,其實感受是很不好的,那以後孩子就更不願意分享了,如果分享不是建立在強迫的基礎上,主動分享對於孩子來說真的不是一件難事,學習交換,自行協商共享,這樣,我們的孩子長大以後也會很容易和別人相處。最後我想說的是,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要循循善誘為主,千萬不要強迫孩子。

  • 2 # 小秋育兒

    先和你分享一個之前發生在我的小侄女和我女兒之前的趣事。

    我的小侄女和我女兒關係很好,小侄女每次見了妹妹,都很開心,而且想要抱妹妹(雖然抱不了)。但有一次,我問小侄女,你有什麼玩具可以給妹妹帶回家玩嗎?她想了好久,給了一個妹妹玩具,而那個玩具竟然是撿來的,本想要丟掉的,而其他的玩具,她都不願意給妹妹。

    說實話,當小侄女把這個玩具給我女兒的時候,我心裡想的是,真是白疼這個小丫頭了,但是轉念一想當時三歲的小侄女,正處在物權敏感期,小侄女的反應是屬於孩子的正常反應,也就淡然了。

    後來,我去挑些小侄女穿的衣服給女兒穿,特地把小侄女叫過來,諮詢她的意見,她同意給妹妹的我拿走給妹妹穿,她不願意給妹妹的,我就不要了,尊重她的意見,之後,她再看到妹妹穿她穿小的衣服,會很驕傲的說,妹妹穿的是我給她的衣服。

    其實,你家寶寶現在的反應也是很正常的反應,因為兩歲半正好處於物權敏感期高峰期。

    什麼是物權敏感期呢?

    物權敏感期通常在孩子兩歲左右出現,“物權敏感意識”是跟自我意識相連的。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在觀察自己的孩子,以及其它孩子的實踐中得出兒童在兩歲時自我意識突出的特點。他們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感受。這也是孩子物權意識覺醒的標誌。

    瞭解了孩子的這一特點,我們做父母的該怎麼做呢?01尊重孩子

    我們雖然是父母,但是沒有權利幫助孩子做決定,所以,當孩子不想和別人分享的時候,不要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去分享,更不要去奪孩子手中的玩具,這樣,不利於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物權意識。

    02重視孩子的感受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他的《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到一句話我特別認同,他說:

    成熟的父母不會在第一時間去處理孩子的問題,他們會先處理孩子的感受。

    所以,在去想要讓孩子懂得分享前,先要了解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分享?因為孩子還沒有建立物體永恆存在的概念,她認為東西被搶走了,就永遠消失了,這是一件很沮喪的事情,所以,循循善誘的告訴孩子:沒關係的,你的東西還是你的,還是存在的。次數多了,孩子就會懂得了。

    03建立相互的分享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應該是獲得了愛,才懂得了愛。大人之間不妨從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方面來引導,讓孩子們相互交換玩具,體會到被別人分享的樂趣,從而願意分享。

    總結下來,我們要理解孩子物權敏感期的特點和表現,尊重孩子自己的決定,循序漸進的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物權意識,從而樂於分享。

  • 3 # AnnaLI

    2歲半的女童不願意分享玩具怎麼辦?分享是與他人分著享受、使用某個物品、觀點等,對於兒童來說,主要是分享物品。分享是兒童親社會行為的一種重要表現,對於兒童的社會交往水平、質量,尤其是同伴交往有著重要影響。兒童不是天生就會分享的,其分享行為的產生、發展都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成人的引導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點:一,肯定娃的所有權首先,要分享就得讓娃先“擁有”, 強調:“玩具的所有權是你的。”二,尊重娃的意見,慢慢引導,分享絕對不能強迫或替娃做決定!三,告訴娃分享不代表失去,而是把你的東西和別人暫時共享了。四,讓分享變得快樂讓分享變得快樂,在娃有分享行為的時候及時誇獎娃,跟娃說謝謝,讓娃感受到分享的樂趣。

  • 4 # Aiden愛登堡

    不願意分享玩具何錯之有?你願意把你最心愛的首飾拿給別人戴嗎?孩子有他們的想法,可以去尊重,重要的是去引導,讓小朋友自己去發現分享的樂趣,誰會拒絕快樂呢,當孩子明白分享可以得到更多的快樂的時候就解決了!

  • 5 # 活蹦亂跳小松噓

    2~3歲的寶寶具有明顯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他們常常以自我需要為唯一的標準,也就是我想要什麼,我就一定要得到,不管透過什麼辦法。

    在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就會搶別人的東西。如果別人不給,甚至還會抓咬別人,此時的孩子還不知道什麼叫做分享,那麼,肯定就沒有分享意識,自然也就沒有分享行為了。所以才有那麼多孩子,小小年紀就天天打架。

    強強是家裡的“小王子,”因為只有這麼一個孩子,家人都很疼愛他,特別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每次來找強強,都給強強買一大堆玩具跟零食。強強平時也缺乏跟別的孩子相處的機會,因為怕強強在外面遇到什麼危險,所以,強強在幼兒園裡面才有了這麼強的攻擊慾望。

    怎麼幫助孩子改變呢?

    在家裡,父母要有意識的教育孩子,讓孩子學會分享,告訴孩子分享玩具有什麼好處。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千萬不要強行把孩子手裡的玩具搶過來,這樣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在餐桌上,我們可以讓寶寶為家人分食物,在小區的草坪上,讓孩子帶玩具下去,跟其他的小夥伴一起分享,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孩子變了。

    等寶寶三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啦,我兒子也是這個時候開始認的字,一開始用了各種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沒想到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不要擔心手機對眼睛不好,裡面能設定學習時間,培養用眼習慣。你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挺不錯的,我兒子用了1年多了,認字比其他小朋友多。他特別喜歡,還經常要給本寶媽講故事,暖心。

  • 6 # 早教老師Jenny

    先來說說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情況,作為80後,我們從小被生活在要分享的觀念裡,特別是之前兄弟姐妹比較多,家庭條件一般的話,衣服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再老三穿。而且孔融讓梨也是被稱讚最多的故事。

    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們個人的需求是次要的,任何時候都要顧全大局,但是也會讓我們養成委屈自己的習慣 ,而這種委屈可能等到成年也不一定會治癒。而不幸福的內心折射出來的也會影響孩子。

    當了母親的都有過這種經驗,孩子兩歲開始變得“叛逆”,自我意識非常強烈,甚至不少家長一想起這事就頭疼。

    其實孩子從這個時候起,孩子開始逐漸具備比較完整的自我意識,會開始把自己和周圍的人區分開來,認識到自己是一個與父母分開的獨立個體。這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顯著標志。

    我記得老二在一歲半以前,有什麼東西都願意拿給家人分享,2歲以後開始會說:這是我的玩具,這是我的水果,這是我的…..。這是孩子特權意識權敏感期。

    兩歲寶寶逐漸進入了物權意識敏感期,不僅喜歡重複說我的、我的,還有可能伴隨攻擊行為的動作,情緒也易衝動、不能自制。

    這是時期,處於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寶寶會進行物權歸屬練習,他們透過對某些事物歸屬權的確認,來更好地判斷和認知它與周圍事物的關係。

    這時家長怎麼辦呢?

    一首先確認了物權意識,讓孩子瞭解這是我的,這是你的,那是他的。分清了你我他,才有可能將屬於自己的東西分享出去,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二.家長在這個階段,一定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否則以後他可能不懂得保護自己的權益。

    三.不亂給孩子貼自私的標籤,因為標籤只會讓孩子越往這方面發展。

    四.要加以引導和鼓勵。

    你家的孩子帶泡泡槍,一吹肯定會有孩子跑上來追泡泡的,這也是一個分享的過程,而第二次,第三次都是比她大的孩子,而且拿她的玩,她自己又沒有能力還手,自然會不開心。

    我們可以讓寶寶自己玩,她如果一個人覺得無聊了,就會問為什麼,我們可以告訴他一起分享更好玩。

    當然也要跟別的孩子交換玩具,也可以鼓勵孩子分享,有沒發現很多不認識的孩子之間一起玩之後,孩子就會說:下次一起玩。

    一般來說,三歲左右的孩子就會懂得分享了。所以不用太擔心。

  • 7 # 牙醫嫂

    孩子與人分享是一個好的品質,但分享是從不分享開始的,他有自己不分享的權利,孩子在這個年齡,是對自己的疆域非常敏感,他會很在乎自己的東西。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建議他分享,也可以示範給他看,但是不要勉強孩子,尊重孩子分享的權利,慢慢溝通正確分享。

  • 8 # 小凱影片特效剪映

    你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當孩子被強迫要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的時候,其實她的感受是非常不好的,如果強制性分享,她就更害怕失去自己的東西,導致他們更不願意分享了。孩子特別小的時候,出去時家長可以讓孩子隨身攜帶一個特別喜歡的玩具,當孩子看中別人玩具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有一個概念叫做交換,也有一個概念叫做借和還。如果分享並不是建立在強迫的基礎之上,主動分享對於孩子來說真的不是一件難事,所以請所有的父母把這個權利還給孩子,這樣孩子的社會規則也就慢慢形成了。但寶寶自己不想交換或不想分享就不要強制性要求了,因為那就是她的玩具!

  • 9 # wang村婦

    說起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我家孩子最典型了。我也正為這事發愁,怎麼才能把孩子這個習慣改變呢?

    先說一下我家孩子的小毛病,看看您家孩子有沒有這習慣。

    孩子小時候,我帶他出去玩,看到別的孩子吃零食,他就眼巴巴的望著,別人給他吃,他就趕緊接著,一個勁的往嘴裡塞,生怕吃慢了,那意思就是,吃完了趕緊的再跟人家要。

    當然,我也會帶零食出去,和別的小朋友分享,他是不拒絕給別人吃的,這點做得還行。

    說到分享玩具,只要是和別人對換玩,他也能接受。唯一不讓人碰到的,就是他騎的小車。

    孩子小的時候,看到別人騎車,他就好奇,非要自己試一下,可當人家給他騎時,他玩不夠,就不給人家,強行給人,他就哇哇哇的哭。

    但是,他騎的車,卻絕對不讓別人碰,別人一碰,他照樣哭。

    後來,他懂事多了。再玩別人的車,他不強烈了,當他騎別的孩子車,人家孩子要的時候,他就趕緊下來,換給別人。

    但是他的車,還是絕對不讓別的孩子碰,哪怕閒著,他又不騎。

    別人一騎,他用手指著人家的頭,“嗷嗷”大叫,嚇人一跳。

    為了防備自己的車不被人動,他時刻準備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時的往放車的地方瞄一眼。不然就隨時帶著,讓我看著,不讓別的孩子碰。

    為此,我很苦惱,怎麼才能想法讓他不這麼自私呢?

    為了讓他把自己的車,讓別人分享,我也是絞盡腦汁,哄不行,強迫也不行。無論我怎麼說,他就說兩個字,不行。

    下一步,我也準備試著讓他和別的孩子交換著騎,慢慢的引導他,看他能不能接受。

    因為我家孩子已經三歲多了,能懂很多事情了。

  • 10 # 雨之精靈育兒

    多鼓勵她唄。不然交換玩具也是可以的。其實不管寶寶願意不願意分享,都是她自己的選擇,我們都應該尊重。要讓她懂得分享並不是你少了什麼,相反,還會給我們帶來雙倍的快樂。

  • 11 # 彈指一揮間w

    首先兩歲半是在一個自我認知的階段,她認為他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而且看見別人的東西也是自己的,這與她從小的環境有關係,因為從小就是所有的大人都圍繞著她,她想要什麼都會給她,所以她會把自己的東西看到特別重要。

    我身邊有一個孩子,她每次看見別人的東西都是眼巴巴的看著,但是當別人看見她的東西想要時,她就會看的別緊,別人拿了他還會哭,而且讓她分享一下,她還不願意去分享。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給孩子自主選擇權,因為那是孩子自己的東西,她有支配權,所以我們不要強行的去將她的東西給別人。

  • 12 # 楊謐說

    分享是把某個東西的使用權、知情權,甚至是產權,與其他人共享、共同擁有,由此可見,分享一詞屬於褒義,那麼兩歲半的女童不願意分享玩具,是不是就屬於自私呢?

    當然不是的,國外教育專家說0-4歲是孩子物權意識的敏感期,透過物品權的歸屬來確認物品和自己的關係,父母要做的理解孩子的行為,而不是給自己的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以及強硬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他人。

    兩歲半女童不願意分享玩具,怎麼辦?怎樣度過這個敏感期?

    1、首先要承認物品的歸屬權,也就是說是自己孩子的玩具,那就應該對孩子說是孩子的東西,願不願意分享,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2、玩具是孩子的,別的小朋友想玩,或者自家的孩子想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怎麼辦?老規矩,玩具是誰的,願不願意分享,要看本人意願,其次就是家長在旁邊適當引導孩子們的玩具可以輪流玩,這麼做的結果就是自己本來只有一個玩具,因為交換,卻能玩到多個玩具,一旦孩子意識到這個結果,其實是很樂意做交換的。

    孩子在物品屬權的敏感階段,對只要感興趣的東西,孩子的意識都是“我的,我的”,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透過日常的一些小事情引導孩子物品有主人,想要感興趣的東西,可以拿東西來交換;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對於孩子的想法,亦是如此,只是用時可能需要更久一些。

  • 13 # 寶媽麗麗在修行

    你好,看過你的描述,我覺得孩子的主要問題不是在分享不分享,而是孩子想獲得某種感覺,而得不到,才不開心。

    1 孩子有時候會非常喜歡某些感覺,沉浸在裡面慢慢體會

    根據你的描述,當孩子吹泡泡,別人來抓泡泡,她就非常開心。孩子自己玩兒,自己獨佔泡泡機的時候,她並不高興。

    其實,她喜歡自己吹泡泡,別人來玩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讓她感覺很美好,也可能讓她覺得自己才是那個“掌控節奏的人”。這種掌控感讓她很滿足。

    每個人都喜歡掌控,我們喜歡孩子聽我們的,孩子重複自己熟悉的事物,喜歡勝任的感覺,這都是在獲得掌控感。

    孩子小,他們在大人的世界裡是很被動的,很多行為被限制。偶爾發現可以透過某種方式獲得“掌控感”,就會緊緊抓住。

    比如反覆讀某本書,在其中琢磨自己的情緒;扮演超級英雄,讓自己有力量感;把東西扔來扔去讓大人撿……

    當你的寶寶來到公園,她喜歡這樣玩。並不是分享不分享的問題。即便後來制定了規則,大家輪著玩,她也不高興。

    所以,我建議你陪著孩子玩兒,媽媽、爸爸、奶奶來抓泡泡,讓孩子吹。讓孩子專心享受其中的歡樂,等孩子滿足後,她就能轉到其他方式的玩樂。

    2 兩歲孩子不要強迫分享,不分享也ok

    如何適當的付出和獲取是人生很重要的智慧。

    如果我們只強調付出,強迫孩子付出,孩子便會成為“被佔便宜”的物件。

    孩子要學會保護自己。

    在分享這件事上,我們要這樣引導孩子,才能讓孩子有正確的“分享觀”。

    有物權意識

    物權很好理解,就是這件物品的所有權問題。這件是我的,那件是朋友的,清清楚楚。

    其實越是有物權意識的孩子,越懂得分享。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借給你,你借給我,不等於我們就擁有了彼此的玩具,我們玩過後,還會物歸原主。

    這樣他們反而對自己的東西更有安全感,更樂意分享。

    其實讓孩子有物權意識很簡單,在說話時強調“我的”“你的”,詢問孩子對自己事物的處理方法,尊重孩子的看法。

    理解他人的情緒

    想讓孩子不至於太過自私,那麼我們就要引導孩子理解他人的情緒,理解自己的情緒。讓孩子體會得不到玩具時候,他人的感受;把自己玩具給他人,自己是什麼感受。

    如果孩子理解了,還不想分享,那我們就要尊重他們。

    但日後他們會更容易、更樂意跟人分享。

    學會說“不”

    不能一味做老好人,當一大群小朋友來孩子身邊,要求玩孩子玩具時,不要迫於壓力,讓孩子在不樂意的情況下分享自己的玩具。

    孩子在安全的情況下,被尊重,經過思考決定分享,那他們將來會更樂於分享;若不被尊重,那他將來就沒有清晰的個人邊界,變得對別人有求必應。

    所以,支援孩子對別人不當的要求說“不”,為正確地維護自己說“不”,很重要。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我覺得你的孩子不是在分享不分享這個問題上糾結,而是喜歡這種玩兒的方式。為何不為她營造這樣玩兒的機會呢?找不到小朋友,大人可以配合嘛。

    如果很想讓孩子分享,不能一味要求,要在物權意識和學會說不的基礎上,引導孩子理解他人,理解自己。這樣才是正確的“分享引導”。

    另外呢,如果你想讓孩子好好不自私,對他人關愛。可以試著在孩子分享給家人食物、玩具時,表揚孩子的分享品質。這樣孩子就知道這種品質好,以後樂於堅持了。

  • 14 # Super小李廣

    兩歲半這個階段孩子不願意分享是正常現象,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一段時間會想獨自佔有,尤其是家庭只有一個寶寶的,他們沒有分享意識,這主要根據大人的引導,我家寶寶現在四歲,在兩歲多的時候她也有同樣的問題。以下是我的一些方法1.給她讀一些關於分享的繪本,兒童習慣養成的繪本有很多,家長要有耐心的去陪她們一起讀。2.從分享中得到肯定,讓孩子體會分享的快樂,讓她知道分享可以得到更多的朋友,比如在她分享的時候誇讚她,給她鼓掌。3.從你的問題中我看到別人搶她的玩具,一把躲過去,在這時候你要及時制止,因為這種搶奪的行為可能會造成她更不願意分享,讓她有你我意識,這個玩具的歸屬權是她,她有權利決定是否分享,但是分享會讓她獲得更多。孩子成長的道路,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培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15 # 哆馥

    兩歲半不願意分享玩具是正常的

    這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具有的特點,他開始有了物權的概念,知道東西是“我的”,這個時候家長注意不要強迫孩子分享,也不要說孩子小氣之類的,現在尊重他物權感,長大了他才會有界限感,分的清“你的”“我的”“他的”,這是孩子的一種重要品質。

    給你講講我兒子小時候的事情。有一次他帶餅乾出去玩,碰上一個小姐姐,想吃他的餅乾,我兒子不願意,我沒有強迫他,只是跟他講“你的餅乾你自己決定哦”,過了一會兒,我兒子主動把餅乾分享給小姐姐了。

    所以,我兒子從小對於“我的”“你的”“他的”就特別分的清楚,給你舉個例子,我的IPAD,他每次想玩,都會問我“媽媽,我可以玩你的IPAD嗎?”我同意了,他才會玩。

    我兒子現在跟我什麼都是有商有量的。

  • 16 # 一一丫丫媽

    看的出來你非常重視“分享”,希望孩子可以大方一些,跟別的小朋友能夠友好相處對嗎?

    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分享”不是與生俱來的品質,孩子在3歲前都是“自私”的。我有一對雙胞胎女兒,3歲前待在一起不超過10分鐘肯定要吵起來,大多都是因為搶玩具。

    這個其實跟孩子的心智成長有關係,三歲前的孩子不是不願意而是不懂。大概從2歲左右開始,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也漸漸有了“物權”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他們會以為他們的、他喜歡的、他想要的都是屬於他們的,不明白別人也有“我的”,也不明白為什麼要跟別人分享。

    而且三歲以前的孩子不懂“借”與“還”,他們不知道借出去的東西還能還回來,所以他們不願意把東西分享給別人,生怕給了別人就不是自己的了。

    簡言之,孩子三歲之前不懂得分享是很正常的,我們千萬不要給他們貼上“自私”的標籤。

    教孩子學分享,首先是理解和接納他們,處理他們的物品的時候要徵求他們的同意,並且給他們說“不”的權利。不要覺得臉上掛不住,同時也要說服其他人尊重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對周圍的人產生信任感,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分享。

    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比如題主提到的玩輪流遊戲,但是不要強迫孩子,要營造一個輕鬆舒適的遊戲環境,讓孩子在遊戲中發現分享的快樂。再比如給孩子買關於分享的繪本,我家裡常看的《拉瑪愛分享》,還有其他的比如《全都是我的》《月亮是誰的》等等。

    有幾點值得注意:

    1培養孩子建立分享意識的時候可以先從他不怎麼喜歡的物品開始,當有了意識之後再循序漸進;

    2 不要責備懲罰孩子,當孩子不肯分享玩具或其他物品時,如果責備或者強迫孩子,只會讓孩子對父母和其他小朋友產生怨恨,並不會讓他變得更慷慨。

    3 是要鼓勵孩子,哪怕是一點點微小的進步也要鼓勵,比如一開始只是把玩具拿出來讓別人看一看,摸一摸也算分享了。

    最後總結一下吧,兩歲半的孩子不願意分享是符合他的成長認知規律的,我們要尊重他們,給他們成長的空間。平時可以有意識有方法地培養他們分享的意識。

  • 17 # 育兒知識Linxi

    我們大人都強調讓孩子學會分享,認為分享是一種美德。但很多家長都忽略孩子的物權意識,一般兩歲多的孩子就進入了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典型表現就是孩子會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Ta手裡的東西,你家的寶寶才兩歲半,而且物權意識較強,我們要尊重她這個物權意識,這樣子才能培養她珍惜自己的物品,同時尊重別人的物品,不去搶奪別人的玩具(在幼兒園,小學經常發生因為玩具而打架,也是因為物權意識沒有培養好。)

    請注意,物權意識敏感期是每個孩子成長必經時期,在這個階段裡,作為家長我們可以這樣子去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1.不逼著孩子分享

    在孩子剛有了物權概念的時候,如果家長們逼著孩子去分享,不僅孩子會非常難過,還會給孩子一個誤導:對自己物品的所有權是不對的,時間久了孩子容易形成不會拒絕的態度,對性格的養成有很大的影響。

    2.慢慢嘗試

    要想教會寶寶分享,首先Ta就得知道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也就是說培養孩子物權意識是讓Ta學會分享的第一步。

    這時候,分享不是那麼容易的,可以試著讓孩子在吃食上分享,把水果切開,讓孩子給家裡長輩送去,在行動上說明分享的常見性。

    3.言傳身教

    父母本身愛分享,孩子也會跟著學。父母在生活中要把自己分享的事讓孩子看,多看、多聽、多感受,孩子慢慢的就有了分享的意識了。

    4.多溝通

    良好的親子對話很重要,藉著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才能更好的預防孩子的不良情緒。

  • 18 # 琪琪媽媽親子陪伴

    昨天剛看蘭海老師的一期節目。就是說孩子在某個階段,不喜歡分享,喜歡把自己的東西佔為己有,這屬於正常的現象不要刻意或者強迫她分享,她的媽媽覺得出去玩的時候她不分享好像是媽媽沒教好一樣,所以不要責怪小朋友,多給她讀一些繪本,時間長了,她就會有改變,如果到了5-6歲還不懂分享,家長就要介入了。

  • 19 # 川川媽媽的Vlog

    1.首先家長要意識到這是很正常的成長過程,這是孩子物權意識敏感期的表現,這樣我們的心裡就不會這麼焦慮了。

    2.不能強迫孩子分享,這樣會破壞孩子的自我意識,他們得不到尊重,自我價值會被破壞。

    3.平時的時候,教會他們關於情緒的詞彙,如開心,難過,生氣,失望,興奮等。多和孩子表達感受,啟發孩子去關注別人(從父母開始)的感受。最重要的是,父母首先要先能關注孩子的感受,看見他們的情緒並充分接納,孩子才能去關注別人的感受。

    4.在發生這樣的不分享了情況下,可以先引導孩子說出他自己的感受:寶寶是不是害怕玩具分給別人玩了會拿不回來了,所以不願意分享是嗎?……這個小朋友玩不到你的玩具,你看她現在心情怎麼樣?最終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不斷去理解別人的感受。

    5.還可以玩遊戲:把兩個孩子叫來,說出他們難過的感受。然後問他們:那阿姨我想看看,誰能想什麼辦法讓這個玩具讓我們都開心起來呢?讓他們暢所欲言,最後一起決定一個辦法去玩。最後再引導他們總結一下這就是分享,分享是開心的。

  • 20 # 花開花落6210610316618

    正常,孩子有自我意識的表現。不用著急平常吃東西的時候可以讓他給爸爸或者其他家人送一個,然後表情誇張的言語上鼓勵一下,時間長了她會意識到與人分享是一件能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是馬雲,面對蔣凡事件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