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老張論歷史
這是儒家興盛,相權伸張的必然結果
儒家的最高理想就是天子坐堂,垂拱而治。簡單來說,就是皇帝只需要好好的坐在龍椅上,當一個人形印章,什麼事都不用管,治理國家的重任交給那些儒學大師,也就是所謂的正人君子就行了。
自北宋以儒家為主體的科舉文官集團形成後,這種皇權和文官集團的代表——相權的鬥爭就從未停止過,以至於到了明朝,朱元璋甚至直接廢除了丞相這個職位,設立內閣。朱元璋、朱棣都是馬上皇帝,十分強勢,壓制文官集團不能抬頭,但自宣德帝開始,這個儒家教育出來的皇帝就又開始重用文官集團,本來還有勳貴集團可以抗衡,結果明英宗土木堡戰敗,勳貴的精英幾乎全軍覆沒,文官再也沒有壓制,而大敗之後,無論是景泰帝還是復辟後的明英宗都需要借重文官集團的力量維護統治,於是文官集團徹底放飛了自我。
到萬曆年間,張居正攝政,名為內閣首輔,實為丞相。文官勢力達到頂峰,甚至逼的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
所以也別說明朝的皇帝寵信閹黨了。做皇帝的被壓制的這麼狠,武官勳貴又不中用,自然只能扶持太監來抗衡文官,好歹太監是皇帝家奴,算的上是自家人。閹黨不是什麼好鳥,但文官集團更不是什麼好人。太監好歹知道自己的主人是皇帝,皇帝過得好,自己也就過得好,但文官集團可不管這些,他們只要自己過得好就行,至於皇帝甚至國家變成什麼樣,那就跟他們沒關係了
-
3 # 一流鏟史官
不能一概而論,明朝皇權分好幾個階段,開國皇帝朱元璋權利極大,前期依照前朝制度建制,朱元璋本人又是控制慾極強的人,所以只會權利越來越集中,這位仁兄還是個超級工作狂,堪稱史上第一勞模,事無鉅細都要管,一個小小的地方官怎麼處理政務都規定得細緻入微,出臺了一系列的執行政策參考性資料,下面官員只需按部就班,前期國家機器建立完善了之後,開始對內閣下手,幾次大案之後利用官僚集團的內鬥,消滅了戰功卓著的藍玉,開國公爵李善長。胡惟庸案被稱為明初四大案之一,胡惟庸案又稱胡黨之獄,簡稱胡獄,為明初四大案之一。除掉胡惟庸後,朱元璋罷左右丞相,廢中書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後設殿閣大學士供皇帝作為顧問,朱元璋結束了中國的丞相制度,加強了專制皇權。
另設內閣供皇帝做為顧問。內閣大學士的權力不如宰相,只有「票擬」權力,先送宦官,再由宦官上呈與皇帝。從此明朝名義上再無丞相一職,後來在永樂帝后由內閣首輔實質取代。
全力暫時集中到了朱元璋手裡,由於朱元璋是強權人物,所以即使是內閣首輔也翻不起什麼波浪,所以這個時候皇權是鼎盛時期,到了後期由於皇帝個人能力不同和政權更迭的不及時,以及文官集團的崛起,朱元璋萬萬沒想到的是內閣首輔也會成為“丞相”,甚至比丞相的權利還要大,比如張居正,基本就是實際的王朝統治者。
至於暗殺和奪權之類,則是由於後期內閣的權力逐漸擴大,皇帝幼小,不能形成有力平衡導致,但大部分時候皇帝都是實際統治者,除了萬曆這種後期煉丹求藥的。
-
4 # 都市歸隱者
明朝在朱棣之前,都是皇權高度集中;自宣德皇帝后,明代逐步完善實施文官內閣制,整個國家的文官制度是非常先進的,明代皇帝可以幾十年不理朝政,但國家仍然運轉正常,這說明明代的制度很先進。
事實上明朝只有嘉靖皇帝被侮辱和被害的宮女組織了一場刺殺事件,但沒有成功,大難未死的嘉靖皇帝認為這是“賴天地洪恩,遏除宮變”, 從此更通道教了。
-
5 # 山海蠃魚
先說結論,明朝制度在封建王朝中及其先進,皇權受到一定製衡,但是完全談不上弱,甚至明朝前期皇權集中達到了歷史頂峰,就算是萬曆年間也能是算的上的三權分立。
明朝的皇權不但不弱,相反特別集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前期延續前朝制度,中期廢中書省,結束丞相制度,建立內閣大學士。
明朝中六部尚書作為實權部門,但是內閣大學士對標的就是現在的秘書,六部有檔案給皇帝審批,內閣大學士有權在上面作出一些批示,後送給宦官,由宦官遞給皇帝,但是也僅僅是批示,只能說當做建議,只有皇帝新增硃批後才能透過執行,也就是說明朝的內閣充其量只是一個智囊團,可以影響皇帝決策,但不能干涉皇帝決策。皇權凌駕任何意志。
內閣制度建立後期,明朝不斷完善內閣制度,在萬曆年間內閣大學士權利達到頂峰,凌駕六部之上,雖然沒有宰相名稱,但是權利有過之,無不及。但是在內閣權利膨脹到頂峰時,也最多隻能談得上是三權分立,皇權,宦官,文臣集團,三者相互制約。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時是明朝內閣權利的頂峰,但是也不得不得依賴宦官傳遞檔案讓皇帝進行硃批,而明朝的宦官有一個特點,宦官並無實權,只是單純的趴在皇權上吸血。
最後說一句,朱元璋建立明朝,分封二十於子,廢丞相,中書省,建立內閣秘書處,皇權發展到巔峰,真正的言出法隨。
在朱高熾,朱瞻基時期內閣大學士地位被不斷拔高,皇權開始從巔峰迴落。
在朱厚熜,朱翊鈞時期內閣首輔權利達到頂峰,凌駕六部之上,權利堪比宰相,和官宦,皇權三分天下。
-
6 # 華陽洞主
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皇帝的權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強,明代出現宦官專政也是皇權外延的結果。明代皇帝可以不用上朝,也無須親自批閱奏章,只要任命信任的內閣大臣和司禮監太監幫自己處理朝政,就可以保證國家政務的順利推行。明代皇帝權力是非常大的。認為明代皇權衰落,不過是由於皇帝不經常上朝帶給人的錯覺。
-
7 # 上古之月
明朝還是一個集權的時代,皇權很強的,尤其是朱元璋廢除丞相制以後,基本上沒有誰可以制約皇權。雖然明朝有內閣制,但內閣制本身就是皇權的產物,最初成祖朱棣對付蒙古的親征使他沒有太多時間總攬政事,於是內閣制應運而生,內閣成員也是皇帝的私人顧問,幫皇帝處理政務。但是事情最終決還是得皇帝決定。後期的崇禎,還可以撤換內閣首輔多達19人,說明內閣制的權力源泉是來自於皇權。
另外明朝的皇帝有點奇葩,比如武宗,世宗。武宗喜歡到旅遊,曾經借出徵江西寧王叛亂為由而南下游玩,以大將軍朱壽為名前往南京,親自俘虜已被王守仁擊敗的寧王朱宸濠。但是班師回京途中,於南直隸清江浦泛舟取樂時落水染病,次年於豹房駕崩。有傳聞,此次泛舟落水就是有人陷害,而且正值壯年的武宗落一次水就染病去世了,這裡面到底什麼原因,史書沒有明確記載。記得有部電影叫《繡春刀》還拍過類似的情節,只是把武宗換成了熹宗朱由校。
世宗,就是嘉慶帝朱厚熜,就是那個每天想得到昇仙的那位,天天在家裡煉丹嗑藥,並且為了昇仙他還組織了許多宮女清早為他去採露,導致宮女們不滿,於某天清晨,宮女們潛入宮中想將他勒死。但是最後還是失敗了。這就是震驚全國的“壬寅宮變”。
明朝皇帝圖
-
8 # 史爭朝夕
太祖朱元璋在位30年,享年69歲,病逝
惠宗朱允炆在位4年,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死因不詳
成祖朱棣在位22年,享年64歲,遠征蒙古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病逝
仁宗朱高熾在位1年,享年46歲,即位後病重,猝死
宣宗朱瞻基在位10年,享年36歲,因患病後病逝
英宗朱祁鎮在位14年,享年36歲,病逝
代宗朱祁鈺在位8年,享年29歲,因病重後不治病逝
憲宗朱見深在位23年,享年39歲,病逝
孝宗朱祐樘在位18年,享年34歲,病逝
武宗朱厚照在位16年,享年29歲,因肺炎病逝
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享年59歲,因長期服用丹藥而死
穆宗朱載垕在位6年,享年35歲,因縱慾過度,病逝
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享年56歲,病逝
光宗朱常洛在位一個月,享年38歲,因縱慾過度,服用仙丹後病逝
熹宗朱由校在位7年,享年21歲,病逝
思宗朱由檢在位17年,享年33歲,於煤山自縊身亡
明朝皇權弱,只是一種錯覺。明武宗朱厚照時期,劉瑾把持朝政,結交黨羽多年。最後還不是因為武宗皇帝一句話就身首異處。
明朝唯一被暗殺過的便是嘉靖皇帝,只是宮中宮女不滿嘉靖皇帝,最終結伴想要勒死嘉靖皇帝,最終失敗。嘉靖自此之後搬到西苑的“萬壽宮”。雖然嘉靖安心修玄,可對於手中的權利從未放開。明朝著名奸臣嚴嵩,在嘉靖皇帝也能是謹小慎微,而嘉靖一句話嚴嵩也只能被罷官。
事實上,朱元璋即位後廢丞相、誅功臣等一系列措施,包括封九個大兒子為藩王,給他們軍隊,朝廷內有奸臣可以率兵勤王,即“清君側”。朱元璋雖然有點理想化,但是都是為了朱家天下長治久安,也起到一定作用。到明宣宗朱瞻基的時候雖然努力治國,但是因為愛好鬥蛐蛐被稱為“蛐蛐皇帝”。最終他在宮裡設立內書堂,教太監讀書,宣宗此舉,好比雙方拔河,一邊是皇帝一邊是文官,現在加入太監成為了一邊是太監一邊是文官,皇帝成為仲裁者,皇帝有什麼想做不好意思去做的可以讓太監去做,但是這些太監難免狐假虎威。但是隻要皇帝一句話,太監就得充當擋箭牌的角色。有些能力強的皇帝,甚至可以讓文官擔任這一角色,比如嚴嵩,如果沒有嚴嵩所有矛盾都會衝著嘉靖而來,嚴嵩擔任了擋箭牌的角色。明朝在朱元璋的朱瞻基的鞏固下,皇權已經相當牢固,根本不會出現影響皇權的情況。
-
9 # 草魚兒說史
明朝還是一個集權的時代,皇權很強的,尤其是朱元璋廢除丞相制以後,基本上沒有誰可以制約皇權。雖然明朝有內閣制,但內閣制本身就是皇權的產物,最初成祖朱棣對付蒙古的親征使他沒有太多時間總攬政事,於是內閣制應運而生,內閣成員也是皇帝的私人顧問,幫皇帝處理政務。但是事情最終決還是得皇帝決定。後期的崇禎,還可以撤換內閣首輔多達19人,說明內閣制的權力源泉是來自於皇權。
太祖朱元璋在位30年,享年69歲,病逝
惠宗朱允炆在位4年,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死因不詳
成祖朱棣在位22年,享年64歲,遠征蒙古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病逝
仁宗朱高熾在位1年,享年46歲,即位後病重,猝死
宣宗朱瞻基在位10年,享年36歲,因患病後病逝
英宗朱祁鎮在位14年,享年36歲,病逝
代宗朱祁鈺在位8年,享年29歲,因病重後不治病逝
憲宗朱見深在位23年,享年39歲,病逝
孝宗朱祐樘在位18年,享年34歲,病逝
武宗朱厚照在位16年,享年29歲,因肺炎病逝
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享年59歲,因長期服用丹藥而死
穆宗朱載垕在位6年,享年35歲,因縱慾過度,病逝
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享年56歲,病逝
光宗朱常洛在位一個月,享年38歲,因縱慾過度,服用仙丹後病逝
熹宗朱由校在位7年,享年21歲,病逝
思宗朱由檢在位17年,享年33歲,於煤山自縊身亡
明朝皇權弱,只是一種錯覺。明武宗朱厚照時期,劉瑾把持朝政,結交黨羽多年。最後還不是因為武宗皇帝一句話就身首異處。
明朝唯一被暗殺過的便是嘉靖皇帝,只是宮中宮女不滿嘉靖皇帝,最終結伴想要勒死嘉靖皇帝,最終失敗。嘉靖自此之後搬到西苑的“萬壽宮”。雖然嘉靖安心修玄,可對於手中的權利從未放開。明朝著名奸臣嚴嵩,在嘉靖皇帝也能是謹小慎微,而嘉靖一句話嚴嵩也只能被罷官。
事實上,朱元璋即位後廢丞相、誅功臣等一系列措施,包括封九個大兒子為藩王,給他們軍隊,朝廷內有奸臣可以率兵勤王,即“清君側”。朱元璋雖然有點理想化,但是都是為了朱家天下長治久安,也起到一定作用。到明宣宗朱瞻基的時候雖然努力治國,但是因為愛好鬥蛐蛐被稱為“蛐蛐皇帝”。最終他在宮裡設立內書堂,教太監讀書,宣宗此舉,好比雙方拔河,一邊是皇帝一邊是文官,現在加入太監成為了一邊是太監一邊是文官,皇帝成為仲裁者,皇帝有什麼想做不好意思去做的可以讓太監去做,但是這些太監難免狐假虎威。但是隻要皇帝一句話,太監就得充當擋箭牌的角色。有些能力強的皇帝,甚至可以讓文官擔任這一角色,比如嚴嵩,如果沒有嚴嵩所有矛盾都會衝著嘉靖而來,嚴嵩擔任了擋箭牌的角色。明朝在朱元璋的朱瞻基的鞏固下,皇權已經相當牢固,根本不會出現影響皇權的情況。
-
10 # 文仰山人
這個說法是不全面的,只能說明代是中國封建王朝中皇權與相權(代表制度力量)相互鬥爭很激烈的一個朝代。一,和各種朝代的變更是一樣的,元末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出現各種反抗勢力,反覆爭奪之後,最終朱元璋奪得政權,成為開國皇帝。和歷代的開國皇帝一樣,朱元璋也是雄才大略的,為了鞏固皇權,他採取了狠手措施,一是分封劉姓諸侯王,掌控全國局面;二是全力打壓殺戮開國元勳,削除異已,透過這樣能夠對皇權造成威脅的力量基本消滅;二,明朝實行內閣制,設有閣臣,剛開始是屬於皇帝的顧問的一個角色,到了明中葉,地位才有了上升,擁有“票擬”權(就是各地和六部的奏章,由皇帝先看,看完之後由內閣擬出處理意見,貼於奏章封面,皇帝選其中少部分硃批,其他則由司禮太監根據皇帝的意思來代批)。所以明朝的內閣始終不是最高的行政機構,沒具有行政權力,最後決定權還是牢牢掌握在皇帝手裡或者是專權的太監手裡,整個明代,內閣都處在服從的角色,包括曾經最權盛的張居正,都沒有好的下場,閣臣的命運始終掌握在皇帝手裡。三,從明代16個皇帝的結局看,沒有一個是被內閣挾制的;可能有人會說,不是有魏忠賢等太監專權嗎?皇帝不是很軟弱嗎?魏忠賢等專權是事實,但那是皇帝不想理朝政而已(或愛修道練丹,或謎於做木工,或鬥蛐蛐),而不是說被太監攝逼的結局。四,從明朝16個皇帝的結局來看,沒有一個是被大臣或者太監或者部下是造反而被迫下臺的,更沒有被刺殺的事情發生!
-
11 # 天上人間文史鑑
明代皇權較弱簡直是無稽之談,事實上明代皇權是歷史上除清代以外最為強大和集中的。
明代的確有幾位皇帝遭到行刺,比如嘉靖皇帝差點被宮女謀殺,但這並不意味著皇權的薄弱。
皇帝遭到行刺和皇權的強弱並沒有直接聯絡,只能說其制度和安保問題不夠完善。
嘉靖沉迷於修仙依然牢牢把控著權力與朝政,即便是三十年不上朝的萬曆也依然沒有被權臣架空。
因為明代的政治基礎已經不允許產生能夠架空皇權的權臣了,即便是貪汙專權的嚴嵩也要以嘉靖的意志為中心。
在中國歷史的走向中,權力是傾向於向皇權集中的,並在明清達到了巔峰。
在先秦時期的封建分封社會,權力相對較為分散。
在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的封建體系中,諸多封建領主和貴族世襲權力、地位、財產。
而我國的政治相對世界來說是過於早熟的,所以封建制度逐漸變得無法維持。
於是經歷了春秋戰國的禮崩樂壞,封建制度漸漸崩塌,貴族社會漸漸解體,直到秦漢統一天下建立專制集權體制的政權才基本消滅了封建制度。
但封建觀念並沒有隨著封建社會體制的崩塌而被完全消滅,所以封建的現象也頻頻出現在專制體制中,漢初劉邦就實行了封建與郡縣並行的制度。
漢初的封建分封對後來的七王之亂奠定了基礎,其封建遺毒後來被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的辦法基本消除了。
在秦漢統一天下以後的專制集權社會,封建分封是對專制皇權的一種極大的威脅。
任何一個專制體制中的皇帝,都不會願意自己的權力受到威脅,因為權力會讓人產生無限的慾望。
於是在這種權力的慾望下和前朝的教訓中,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制度。
正是因為廢相,明代的皇權才變得高度集中。
在封建體制消亡以後,皇權的力量逐漸膨脹,到明清時期達到巔峰,帝王近乎擁有了絕對的權力。
明清以前,宰相作為政府首腦存在可以制約皇權,而皇權也的確需要制約,這就是宰相存在的合理性。
明太祖朱元璋廢相,實為中國政治制度的惡化,因為宰相是制約皇權的唯一合適的人選。
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是雄才大略的皇帝,有很多帝王沒有能力甚至沒有興趣掌控幾乎絕對的權力。
在相權被削弱和消除以後,平庸的帝王並不能掌控絕對的權力,於是便落入外戚、宦官、武將之手。
外戚、宦官、武將也可以作為皇權的制約,但是此三者的專權往往會使朝政混亂,甚至有可能引發政變。
漢代外戚和宦官專權,政治崩塌;唐末宦官專權遭致皇權淪喪,五代軍人執政致軍事政變頻發。
明代的宦官專權正是廢除宰相制度的惡果,但明代在制度上也有其優越性,皇帝牢牢把握住兵權,將權臣和宦官威脅皇權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明代的後宮大都從民間選拔,其皇后基本上都為平民皇后,這就讓外戚失去了政治根基。
明太祖朱元璋廢相以後,內閣中的文臣沒有了足夠的權力,甚至時常受宦官制約,而宦官也屬於無根之人。
無論是權臣還是宦官,都只能危害朝政,卻無法對皇權造成威脅。
他們都明白自己只能弄權,不能奪權。
明代的皇權是極為強大的,皇權旁落的現象幾乎沒有發生。
皇權的集中並不意味著政治的清明,政治的清明需要文臣擁有足夠的權力和帝王足夠賢能,而明代的帝王可謂是一塌糊塗。
明代帝王的權力雖然極為強大,卻只是消除了政治上的威脅,其政治的崩壞卻讓明代走上了下坡路,最終改朝換代。
-
12 # 小歷史課堂
題主好
首先明朝皇權其實並不弱反而在朱元璋時期逐漸的加強,如果說皇權較弱那隻能是說控制皇權的人比較弱。
一,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為了能夠進一步鞏固自己權利透過“胡惟庸案”將丞相這一職位廢除掉了,設立六部,國家大事直接由皇帝親自負責,這一舉措確保皇帝對國家政權的絕對控制,雖然設立內閣和六部,但是內閣和六部只是皇帝控制政權的工具而已。
明朝時期的皇帝們的君主專制已經算是達到了巔峰狀態,只不過被後來的雍正皇帝設立的“軍機處”所替代,加強皇權對於統治者們既是好事又是壞事。
二,朱元璋廢除丞相之後,國家所有的大事全都依賴於皇帝處理,如果皇帝的個人能力、專業素養、對待事業的態度都比較出色,那控制皇權相對比較輕鬆容易,例如: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佑樘這些明朝比較有能力的皇帝。但是遇到能力不夠,對待事業不上心的皇帝,皇權就會落入權臣或者宦官之手,例如:朱厚照,朱翊鈞(萬曆皇帝)、朱由檢這些皇帝就不行了,只要皇帝的能力不夠就完全hold不住皇權。
皇帝遭到刺殺在明朝也是發生過的,不過還是比較少的,比較出名的就是嘉慶皇帝遭到宮女們刺殺,史稱:“壬寅宮變”
最後:明朝的皇權不僅不弱反而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
13 # 留其名
翻開明朝的歷史,我們並不難發現這是一箇中央集權制度國家。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史稱明太祖。並於公元1380年,朱元璋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但是人力有所窮時,為了處理繁雜的日常政務,於是在公元1382設立文淵閣、文華殿等大學士,“侍左右備顧問。”明成祖朱棣即位後,文淵閣當值,參預機務,這便是內閣的雛形。其後內閣制度逐漸發展,到了明中葉時,內閣大學士手握要權,“無丞相之名,而有丞。可以說,明朝內閣制度的設立是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重要手段。如果懶得看文字,從這張官職等級分佈圖也可以看出明朝專制皇權的集中。2.公元1382,明太祖朱元璋設立錦衣衛,其目的有三,一:監察文武百官,維護中央集權制度的穩定;二:維護皇家的安全,守衛值宿;三:搞偵察與暗殺。直接聽命於皇帝,這也是一種皇權集中的一種表現。
3.公元1382年,因為錦衣衛權利太大,又設立了東廠來平衡錦衣衛的權利,其作用和錦衣衛大相徑庭。明憲宗時又增設西廠其為員權力超過東廠,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其為員權力超過東廠,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直接聽命於皇帝。
由這三點不難看出明朝皇權的集中
明朝皇帝被暗殺之事可能並不存在
縱觀明朝的歷史,壬寅宮變中被暗殺的皇帝——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因皇家的掩蓋,正史並沒有記載:流傳較多的是這位皇帝因為要喝每天的露水,讓宮女每天在御花園中採集,宮女不堪重負,於是發動了壬寅宮變。總而言之,能夠讓那麼弱小的宮女冒著凌遲處死的風險鋌而走險,即使是成功也不可避免死罪的情況下發動壬寅宮變,可見這位嘉靖皇帝一定是有著自己的過錯的。這件事是否存在,我不得而知。專制皇權的集中,文武百官想暗殺皇帝,無非是痴人說夢罷了。由圖也可以知道明朝皇帝的死,多不是被暗殺。
-
14 # 邇冬TL
首先明朝的皇權可謂是中國所有朝代中最強大的。
一:明朝自朱元璋起就廢除了丞相,使得百官無首。又將丞相一人之下的權利,分散六部,使得無官員群體能於皇權對抗。
二:又特設內閣制,內閣的角色相當於皇帝的顧問,政事需要皇帝親自裁定,對於犯有過錯的內閣成員,皇帝可以隨意呵斥甚至裁撤。所以,這些內閣學士的權力大小,完全取決於和皇帝關係的好壞。
三:明朝皇帝又特設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些特務機構,以帝王為首,掌控天下。
雖說明朝皇帝的權利空前強大,但這也加大了皇帝的工作量,使得很多明朝的皇帝不務正業,不想工作。
而明朝皇帝多遇刺殺這個問題,首先皇帝本來就是高危職業,從從始皇到溥儀,平均壽命才41歲。其中非正常死亡就有44%。多是有覬覦王位者、或是宮廷中的明爭暗鬥,使得皇帝被刺殺甚至被暗殺。
特別是在明朝,帝王的權利空前的強大,使之誕生了許多仇人與覬覦王位王權者,這就使得在明朝做帝王的風險更是提高。
-
15 # 西風悍馬
原油期貨暴跌至負值
下載 App
註冊登入
如何看待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大一 c++ 大作業是寫一個功能更強大的雨課堂(雷課堂)?
明朝廢宰相是使皇權加強還是削弱?
檢視問題描述
3 個回答
知乎使用者
知乎使用者
明朝皇權是加強的。
明朝廢丞相僅是君權加強的表徵之一。終明一代,雖然搞出了“內閣”、“閣老”、”票擬“等各種梗,但這些基本只屬於皇上授予文臣的儀式性權力。
明朝每一任皇帝基本都是玩弄權術的行家,用宦官、用文臣,用宦官牽制文臣,用文臣牽制宦官;宦官勢力稍大立馬設西廠令之內鬥。皇帝坐看閹黨、清流、內臣、外廷廝殺得不亦說乎,殊不知君權始終緊握在手,不論宦官還是外廷,鬥得再猛也不會傷筋動骨,基本都是卒子落馬。但皇權打擊哪家,哪家立馬失勢。
外廷強橫如張居正、嚴嵩者,內廷強橫如劉瑾、魏忠賢者,方其盛也,天下不可與之爭;可皇帝一念之間,立刻被徹底清算。看似是自己勢力龐大,實則只是皇權在後而已。
-
16 # 歷史宴
明朝皇權弱???小子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
實際上,自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就意味著明朝的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皇權空前強大。
可以說,終明朝一代,還沒有哪一個朝廷部門能夠對皇權起到制約作用,也沒有哪一位大臣的權勢可以威脅到皇權。
有人可能會說,內閣首輔對於皇權有制約作用,這純屬無稽之談。明代的內閣首輔,本質上就是皇帝的秘書。他的權力大小完全取決於皇帝的寵信程度,當皇帝寵信他時,內閣首輔的權力最大可以接近於丞相,但無論權力多大也無法威脅到皇權,如張居正。當得不到皇帝寵信時,內閣首輔就是皇帝的秘書加智囊。
至於明代的言官,雖然較為發達,但也談不上能夠制約皇權。甚至,明代的言官大部分時候都是皇權的一種變相延伸。每當皇帝想要整死哪個大臣,都會用密旨通知言官先寫好一大堆彈劾奏疏,形成一股輿論上的力量。當然,明朝也有少數大臣非常有種,敢於頂撞皇帝,但必須看到,這些敢於頂撞皇帝的大臣,下場基本上是不太好的,更談不上制約皇權,皇帝也不會因為大臣的頂撞而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收斂。
縱觀中國曆朝歷代,皇權比明朝還強大的,也只有清朝!
至於說明朝多位皇帝遭行刺,對不起,目前正史有記載的只有嘉靖的“壬寅宮變。”嘉靖差點被一群宮女勒死。但嘉靖的遇刺事發突然,頂多說明了眾多宮女對於嘉靖皇帝的變態折磨無法忍受,跟皇權的強弱沒有一丁點的關係!
-
17 # 上官人云
明朝皇帝有強也有弱,象朱元璋,朱棣不就很強勢嗎?朱允炆,朱由檢不是很弱勢嗎?以武力征服一切,建國稱帝生伐決斷,我覺得很強。
皇帝被刺或暗殺這也不足為怪,要維權就有人要奪權。就會得罪一些人,不討一些人喜歡,人家就要報復你,報復的最高形式,就是殺人。行刺或暗殺這都不是正人君子所為,是小人乾的,又想殺人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殺,或沒有那個能力殺。古今中外都有,美國總統不也遭到過暗殺。
-
18 # 痴迷歷史文化
首先明朝的皇權可謂是中國所有朝代中最強大的。
一:明朝自朱元璋起就廢除了丞相,使得百官無首。又將丞相一人之下的權利,分散六部,使得無官員群體能於皇權對抗。
二:又特設內閣制,內閣的角色相當於皇帝的顧問,政事需要皇帝親自裁定,對於犯有過錯的內閣成員,皇帝可以隨意呵斥甚至裁撤。所以,這些內閣學士的權力大小,完全取決於和皇帝關係的好壞。
三:明朝皇帝又特設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些特務機構,以帝王為首,掌控天下。
雖說明朝皇帝的權利空前強大,但這也加大了皇帝的工作量,使得很多明朝的皇帝不務正業,不想工作。
而明朝皇帝多遇刺殺這個問題,首先皇帝本來就是高危職業,從從始皇到溥儀,平均壽命才41歲。其中非正常死亡就有44%。多是有覬覦王位者、或是宮廷中的明爭暗鬥,使得皇帝被刺殺甚至被暗殺。
特別是在明朝,帝王的權利空前的強大,使之誕生了許多仇人與覬覦王位王權者,這就使得在明朝做帝王的風險更是提高。
-
19 # 當代曹植
明朝的皇權幾乎是中國所有朝代中最強大的。
一:明朝自朱元璋起就廢除了丞相,使得百官無首。又將丞相一人之下的權利,分散六部,使得無官員群體能於皇權對抗。
二:又特設內閣制,內閣的角色相當於皇帝的顧問,政事需要皇帝親自裁定。
三:明朝皇帝又特設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些特務機構。
嘉靖皇帝篤通道教,希望長生,晚年服食少女月經煉製的丹藥,宮女無法忍受,半夜殺人未遂。泰昌皇帝朱常洛的梃擊案是一個鬧劇,算不上刺殺;紅丸案是正常操作的意外結果,只能說,沒事兒別亂吃東西。綜上,朱元璋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使明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
20 # 老街旁的白樺樹
明朝的君主的權利可以說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強大的。
要說君權就離不開相權,在古代,君權和相權是一對矛盾,自秦設定丞相以來,兩者的矛盾就始終存在。國家是君主一人的天下,君權具有極強的排他性,因而任何對其權力具有危害的行為都被視為挑戰皇權;而丞相則是一人(君主)之下,萬人之上,挑戰君權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君權與相權鬥爭的總趨勢,是相權越來越弱,直到明太祖朱元璋誅殺胡惟庸,廢除丞相,君權勝出。
讓我們看看明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一、政治:
朱元璋廢除實行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由皇帝親自控制指揮
二、司法
1、朱元璋設立錦衣衛,專門偵緝官民言行
2、明成祖設立特務機構東廠
3、明憲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增設西廠
4、朱元璋設立廷杖制度,即皇帝在殿廷杖責官員。
5、制定和頒佈《大明律》,維護皇帝獨裁的封建專制統治。
三、思想文化
實行“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考試的內容是儒學的四書、五經,應考者不許發揮獨立見解,文體為“八股文”。大興文字獄
四、監察方面
明太祖改御史臺為都察院,作為中央監察機關。都察院與中央司法機關大理寺、刑部合稱“三法司”。“三法司”不能決斷的案件,由皇帝裁決。
五、軍事
軍事上,將大都督府改為五軍都督府,皇帝獨攬軍事大權。
這些措施的核心是加強君權,形成高度強化的君主專制統治。
至於刺殺皇帝的確有案例。嘉靖皇帝,信奉道教,致力於追求長生不老。有一種叫“先天丹鉛”的丹藥,這種藥必須用少女的初潮(月經)來配製。嘉靖皇帝派官員到全國各地徵召少女。第一次就把1200名少女選入後宮,差不多每年都要選徵。這些少女入宮以後,被當作“藥引”,大好青春消耗在宮牆之中。她們還遭受另外一種迫害,就是皇帝對她們的百般凌辱。她們還是奴婢,龐大的皇宮有許多活要她們去幹,皇家上下 都要她們侍候,經常捱打捱罵。被侮辱和被害的宮女在嘉靖在世年間,組織了一場刺殺嘉靖的事件。史稱但“壬寅宮變”。但是沒有刺殺成功,被方皇后命令的太監抓住殺害。
回覆列表
明朝嘉靖皇帝痴迷長生不老,不僅沉迷於親自煉丹荒廢朝政,還殘害無辜民女,最終被宮女楊金英等十九人恨之入骨於是合謀弒君,將他勒死。只是未能成功,還是沒能逃過悲慘而死的結局,楊金英等十九名宮女全被以弒君大逆之罪處死。明朝也因嘉靖皇帝被刺殺險些喪命這一真實事件,而被後世說成明朝皇權是歷朝歷代中最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