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椿苗兒科李醫生
-
2 # 橙子媽媽孕二胎
幼兒的早教一定是在家裡最好。我孩子現在一歲多了,給他上過那種機構裡面的早教,也給他報過線上早教,在這兩種早教的綜合之下,我發現了早教的本質就是父母的高質量陪伴。
早教機構裡面,他們主張的是提供一些比較開放性的玩具或者遊戲給孩子玩,讓孩子們在遊戲的過程中去獲得不同的體驗,從而在體驗中獲得學習。
線上早教的話,不同的早教主張的主次會不一樣,有一些早教他可能注重播放教育類的短影片給孩子看和學習,並提供影片中的教具給孩子,讓孩子在生活中去玩類似的遊戲。而有的線上早教的話,他主張的是在家的親子陪伴,就是給父母提供一些帶孩子玩遊戲的方法。這類早教也是我比較認可的。
為什麼我會比較認可,比較專注於給父母提供在家親子陪伴的方法的早教呢?第一是因為機構的早教,它除了昂貴以外,而且時間很短,一般都是以小時計費,更多的是短期的給孩子的一種陪伴,但是父母並不知道要如何陪伴自己的孩子。
現在我給孩子選的是線上的早教,重在教父母如何陪孩子玩,如何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增加認知,培養興趣。
我每天上午都會在家帶孩子上早教,就是陪孩子玩一個親子游戲。已經堅持兩個月了,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是,陪孩子玩沒有那麼累了。每天都是有計劃的陪伴孩子,人會輕鬆一點。而且孩子變得非常快樂好帶了。
這類的陪伴對孩子而言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用一些簡單的東西陪伴孩子做不一樣的親子游戲,讓孩子不斷的獲得新的體驗,從而獲得新的學習和認知。
-
3 # 愛喝水的小林醫生
培養社交能力
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是培養社交能力的第一步。但幼兒園前的兒童心理,其實是沒有社交概念的,他們更傾向關注自己,僅憑每個星期兩三次,每次兩三小時的短暫相處,很難跟其他人培養出穩定長期的社交關係。估計最後早教班都變成了家長的社交舞臺。家長自己平時積極維護個人社會關係,有意識的灌輸與人相處的道理,積極推動孩子與他人的互動,孩子才能一步步形成自己的社交風格。
培養生活行為習慣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我們自己捫心自問,自己有多少壞習慣,這麼多年了一直想改都改不了,又有多少想做到的事情,每次堅持不了幾天就半途而廢。成人尚且如此,難道指望在外面上幾次早教課,就能養成各種好習慣?
養育過程中,保持規律生活,凡事制定規矩,嚴格執行規則,才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出一個習慣良好的小孩。
學習知識技能現在社會神童是層出不窮,幼兒園小班認識一千多個漢字的,3歲會被好多唐詩的,2歲會流利說英語的,1歲會畫畫的。這些不能不說是早教的功勞。但作為父母,我跟娃爸清醒的認識到,我們小孩就是個普通小孩,絕對不是那種天賦異稟智商超群的天才。如果我們每天強行灌輸各種知識,她也是能掌握的。但是我們更希望她能在跟我們一起做家務中學會觀察生活,在野外奔跑玩耍中學會觀察自然,在自己製作各種小手工中學會創造,在大人意見不合互相討論中學會處理矛盾表達自己。
知識技能是需要終身學習的,提前的那麼幾年時間,真的會影響一個人一輩子嗎?個人覺得有待商榷。
-
4 # 開封小馬煎餅
幼兒早教有以下幾點好處:1 能夠提高幼兒的學習起點2 可以提高以後的學習效率3 對幼兒智力發展很重要4 能夠促進幼兒大腦發育
-
5 # 靈山阿文
從孩子角度考慮。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剛開始接觸的是爸爸媽媽,透過爸爸媽媽的陪伴下,也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的,有很多家庭都是自己教育的孩子,因為自己的孩子,爸媽會比老師們更瞭解,雖然老師們也很專業,但是畢竟還是去了陌生環境,孩子害怕在所難免的。
在家爸媽也是可以一對一的輔導著,進步也很大的。孩子太小,如果過早離開爸媽的懷抱,產生的焦慮,不安的感覺一定大大增多。對此時孩子來說不是學習重要,而是爸媽的陪伴重要,我相信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個個都是想黏著爸媽,哪怕去個廁所,都想跟著去。而送去早教,無非就是爸媽想讓孩子多學點東西,多交點朋友。但是這一點如果在家裡的爸媽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也是可以做得到,甚至會做得更好。因為爸媽的陪伴不但教會他知識,還有就是在不知不覺中親子關係也慢慢的建立起來。
如果爸媽不會早教,或者說爸媽早教不夠專業,可以去學習早教知識。因為父母的愛子之心也很偉大的,為了自己的孩子,再苦再累都願意去付出和努力,何況還只是學習一個早教知識。可以先從小事做起,從簡單做起。
在孩子最需要爸媽陪伴的時候,孩子的健康快樂比學習更重要。
-
6 # 小酒窩爸媽
幼兒早教是非常有必要的,腦科學研究發現,在人生的頭三年,嬰幼兒大腦的發育突飛猛進。
在孕晚期和嬰兒時期,也就是說30周左右的胎兒到1週歲的嬰兒期,是寶寶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
70%的大腦重量和結構發育在胎兒期和嬰兒期完成。從孕期晚期開始,大腦發育就進入了快速生長時期,在出生後12個月,腦部發育比起出生時增長175%,而18個月後比12個月時增長就只有18%了,大大減慢。
從出生到1歲,寶寶的腦重量幾乎以平均每天1000毫克的速度增加,6個月內幾乎每分鐘增加腦細胞20萬個。可以說寶寶的大腦發育越早越關鍵。
所以,早教真的有必要,有助於孩子促進大腦的發展。
但早教並不意味著一定要上早教班,早教在家就可以完成,比如和孩子進行一些體能訓練、玩一些益智遊戲、看一些思維訓練遊戲書、視覺遊戲書等都可以。日常生活中的陪伴,在早教中的意義更大。
-
7 # 時雨煙
幼兒早教分家長自己帶孩子早教,和參加早教班。一般是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這段時間。
如果家長有錢有時間,我是比較贊成參加一段時間的早教班,因為早教班的老師更加專業,家長可以在這段時間,和孩子一起,與其他小朋友和家長參加早教。
一方面給孩子建立最初的社交意識,一方面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認知和能力等等。
如果經濟條件不好,家長自己學習一些好的早教的方法,陪孩子也是一樣的。
最重要的,還是陪伴,而且是高質量的陪伴。如果陪伴做不到,早教更別談了。
-
8 # 你好紹卿
作為孩爸,我一開始也是對早教嗤之以鼻的,感覺孩子那麼小能學什麼?不就是老師帶著一群小朋友在那玩耍麼,能有什麼用?但是出於對媳婦的尊重,當我兒子一週歲的時候,我們還是選擇了去早教。到現在孩子已經三歲多了,每週兩節早教課,一直堅持下來,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真不是隨便說說的,剛開始的時候可能確實沒有什麼明顯的表現,只是讓孩子適應和很多寶寶在一起的環境,鍛鍊孩子爬行能力,對顏色的認知能力,和老師的溝通能力等等,隨著年齡加大,課程也在升級,你會發現孩子也在一點點的提升和學習很多能力,這和家長在家教導孩子所不同的,我相信除了有專業能力的家長以外,大多數家長是不具備系統性教育孩子的能力的,今天教點這個明天教點那個,孩子是沒有辦法跟上大人的節奏的,早教的作用這時候就體現出來了,早教的課程會讓孩子系統性的學習,從最基礎的爬行遊戲,和別的寶寶一起完成小任務,建立第一次社交,到懂得分享玩具,食物,學習禮貌禮儀,認識動物,顏色,開始學習語言,看書畫畫,和小朋友及老師的溝通,對音樂的喜愛等等,總之我個人感覺,早教對於孩子是有好處的,如果有條件和時間,還是建議你去嘗試一下,而且要注意,儘量別讓老人帶孩子去早教,最好還是能夠親力親為,無論爸爸還是媽媽都可以,這樣對孩子來說會更有安全感,從而更容易集中精力
-
9 # 善守方寸
孩孑在成長中,如一白紙,在家長與幼師的善導中,健康的身,心,去認知一個好的世界,在愛,善,關懷中認知對錯,重中之重
-
10 # 邢百里
幼兒語言學習能力比成年人好,早教幼兒學外語更容易。另外叫幼兒學會禮貌待人也很重要,孩子學會先向其他小朋友表達善意,就有會更多小夥伴而不是小仇敵。
-
11 # 小凱影片特效剪映
你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到底什麼是幼兒早教,其實從孩子出生到上幼兒園前的這一段時間,所受到的教育稱之為幼兒早教。大量的事實研究證實,在學前這一個時期,對孩子開展早教教育,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開發他們的智力和潛力,對他們將來接受其他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寶寶剛剛出生地時候,他們的腦神經細胞數量就已經接近成年人了,大約到了三歲左右,孩子的腦重量已經達到了成人平均腦重的2/3,而這組資料表明,嬰幼兒大腦神經細胞是具有進入的開發潛力的,如果把握住學前這個階段,讓他們接受幼兒早教教育,那麼自己的孩子就會比別的孩子更早得到發展。
與此同時,幼兒早教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讓孩子參加早教教育,可以讓他們得到更全面的開發、培養,其中像智力訓練、思想行為培養、道德情操培養等,都能夠在幼兒早教過程得到開發。
以上就是關於幼兒早教的意義是什麼的相關內容介紹,毫無疑問幼兒早教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對於有經濟條件的家庭,讓孩子接受早教教育,可以讓他們更快得到培養,將來自然要比其他同齡人更早攝取知識,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更聰明更出眾,幼兒早教自然就要給與重視了。
-
12 # PeekaPeekaBoo
不得不說現在市場上所謂的早教,是否真的起到了早期教育的目的,寶寶的啟蒙其實很多都來源於父母的陪伴,對周遭環境的認識等等,是源於生活的,早教中心的授課體制幾乎一個模子,換湯不換藥,所謂的啟蒙真的有作用嗎?並不然,繪畫,寶寶徒手沾顏料拍拍畫畫後,如果沒有老師的二次整理,怎麼體現寶寶的創造力呢?英語啟蒙,如果沒有好的語言環境,幾堂課就能讓寶寶對新語種產生萌芽了嗎?很多類似這種課程的意義並不大,但是,早教中心也不是一無是處,可以讓寶寶多接觸陌生人以及和自己一樣的同齡寶寶,這對孩子來說還是很好的,家長也可以和其他家長溝通一下育兒,這也是很可取的,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僅代表個人意見!
-
13 # 知念知遙
幼兒早教的好處主要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1、對幼兒的好處。豐富的教具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感官體驗,可以刺激各方面感官發育,同時教學內容針對不同階段的幼兒特點,促進幼兒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發育。
3、環境的優勢。古有孟母三遷,就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環境來影響孩子。去早教中心的家庭都是重視教育的,小孩子教育質量也是偏高的,這可以給幼兒提供一個更好的社交和學習環境。
總之,早教是有用的,建議在能力範圍內去參與學習。
-
14 # 幼教圓圓
早教好在哪裡?早教是針對0~3歲的孩子,要知道開設了早教班,有老師教和自己教,區別真的很大比如1、早教的時機,早教可以清楚的把握0~3歲的孩子的敏感期關鍵期,比如說該爬的時候你非讓他走,肯定學不會。在什麼年齡階段發育了什麼能力?早教老師就比較瞭解。2、早教的目標,對於0~3歲的孩子,每一個月,他都會發展一些能力,這些我們連想都想不到3、早教的方法,光靠理論孩子根本學不好,選對配套教具才能玩中學。比如說現在的貴族幼兒園中有一個蒙氏幼兒園。是義大利的蒙臺梭利開創的。裡面就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教具,在託班小託班的時候,寶寶在裡面就能學到很多,比如說什麼秩序。領導愛所以知道什麼時間教、教什麼、用什麼教,真的完全可以自己教好的,用了可可獅真的是每個月教什麼一目瞭然,還有配套的達標教具,玩完玩具還會自己分類收好,真是挺省心的,孩子自己玩就學會了,老師知道寶寶現階段的早教目標的,每個階段的常見問題,可以少走不少彎路
-
15 # 石頭麻麻說育兒
幼兒早教好在讓寶寶養成規律性的生活作息時間,讓寶寶學會和家人以外的人相處,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同時為適應幼兒園生活提前做準備。
從寶寶規律性的生活作息來看大部分家庭在孩子上學之前都沒有養成一個規律性的作息時間,有的孩子甚至晚上遲睡,早上晚起。上早教可以開始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知道早上要早起上學,中午到點午休,按時吃飯,為孩子日後自律性的培養打下基礎。
從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來看孩子在上早教之前,基本上都是跟自己家人相處,上早教可以讓孩子提早接觸同齡的孩子,學會與人交往,一起玩遊戲一起分享,減少孩子在家裡的孤獨感。
從促進寶寶大腦發育來看大多數家長都有早教意識,但是我們有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去做,三歲之前的寶寶大腦神經發育最快,是開發潛能的好時機,這就需要專業的早教機構刺激促進寶寶智力的發展,提高寶寶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提高自身的注意力等等。
為上幼兒園提前適應來看上早教可以提前適應幼兒園生活,能讓寶寶提前適應陌生環境,消除陌生感,也能消除寶寶上幼兒園的不安情緒。
我家寶寶2歲的時候開始上早教中心,那時候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差,我們也挺著急的,上早教一個月後就發生了改變,他會嘗試開口說話,雖然剛開始只有幾個字幾個字的表達,但是我已經很開心了,其次就是他適應了早教以後,性格變得開朗起來,也學會了與小朋友分享,還有一點就是早上起來他知道今天要去上學,會乖乖的吃好早餐,培養了他的自律性。
-
16 # 蜀山逍遙客
曾經我也糾結過要不要送孩子去早教。但後來經過了解,我現在覺得早教分兩種。一種是指送孩子去專業的早教機構參加早教培訓,另一種是指家長對0-3歲的小朋友進行早期教育。
其共同點在於都有以下三點好處。
1.抓住0-3歲寶寶發育黃金期,不論是智力、語音還是運動力,在這一階段都能得到極大限度地開發。
2.給寶寶做早教,可以增加哥寶寶相處的時間,增進感情,從而增強寶寶的安全感,讓寶寶從分感受到愛。
3.透過早教提前給寶寶建立規則感和秩序感,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但是把孩子送到專業的早教機構去還有另外兩個好處。
1.更系統更有針對性。俗話說專業的事情要專業的人來做,雖然現在透過各種渠道可以獲得早期教育的一些理論和方法,但是大多碎片化不成體系。而早教機構就相對更加專業了,還可以結合寶寶的特點和成長狀況來設定對應的課程。
2.更能增加社會性。不同於在家裡,早教機構裡有很多的小朋友一起參與,小朋友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的方式,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更合群,適應能力更強。
因此,上早教還是好處多多的。
-
17 # 三月丫頭
帶過孩子去早教過的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其實,之前對孩子上早教這事,心理根本沒有什麼概念,尤其還是很小的孩子就去早教的時候,當時的想法是:這麼小能學什麼東西?就是完全不懂早教的意義。覺得去早教這些的應該是大點的孩子去的。所以我侄女幾個月還不會說話走路,她媽沒空讓我幫忙帶去上早教的時候我完全是不以為然的。
事實證明,如果家長有時間或是比較不懂跟孩子溝通教孩子的這些家長們,有條件去上上早教還是有必要的。孩子在0-3歲是大腦發育的活躍期,會出現很多敏感期,敏感期也可以理解為最佳教育期,要上早教還是越早越好。早教一般重點培養感知運動,音樂表達,社交活動,手部精細動作,語言表達,注意力,科學認知等能力。
我第一次帶侄女去早教的時候真的是覺得很莫名其妙的,因為就是兩個老師帶幾位家長抱著孩子,跑來跑去,摸來摸去的,比來劃去的,我全程一臉蒙,不懂早教含義的我就覺得好傻……(啊!慚愧臉)當我當媽了又看到我侄女的變化才開始覺得早教真的是個奇妙的存在。
我侄女從小就是屬於安靜內向型,明顯太乖太安靜了,還怕生,對陌生人完全不吭氣。她上了幾年早教後變化太大了,最明顯就是活潑了,會主動交流,人際交流變很好。表達能力好了,樂感特別好,電視劇還沒播完劇終,偏頭尾曲她都快學會了。加上他上的早教都是英語,在那個語言環境下,感覺她對英文接收能力特別強,四五歲的時候他媽在車裡放的英文歌曲,她學的還挺那麼回事。我老說她智商高過她的個子。而且專注力好,學什麼都很認真,很聰明。現在上小學了,學習特別好,都是年級全三。
她的變化跟她媽會教孩子是有關係,但是我覺得很大關係就是因為早教,性格變化特別明顯,早教裡面很多孩子間的互動交流對她後面的性格塑造真的幫助很大。一個開朗活潑,專注力好的孩子,她後面學習,人際交流優秀是必然的。
並且幼兒期是人生智力發展關鍵時期,抓緊早期教育是可以提高學習效果的。早教能為孩子多元智慧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早教其實就是孩子的早期教育,你不一定非得上早教班,但是早教一定要教,還得你會教。如果經濟條件和時間上允許,帶孩子上早教班還是必要的,畢竟專業人做專業事,這些他們肯定比我們這些業餘的寶媽都專業。
-
18 # 早教媽媽育兒優選
近年來,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學齡前教育,早教行業也逐漸的發展起來了,你會發現身邊的“早教中心”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二胎政策的開放,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讓大部分商人看準早教行業的發展前景,也開始投入到“早教”行業中。要知道,“發展早期教育就是在構建國家未來的財富”,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的重視。
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的意識到“早教”的重要性?大部分人依然認為“早教”是幼兒園教育或者是單純的逗孩子玩,能學著啥?
我做早教多年,身邊的朋友還是會問我:“整天和那群什麼也不知道的孩子在一起,你不煩麼?”
他們也會說:“哎呀,我可見過,這幫老師整孩子整不明白氣急敗壞的樣子,你們是不是也特別累,特別無奈啊?”
每次遇到他們這些“無知”的疑問,我都在內心發出“鄙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在我心裡是神聖的,也是有使命的。我們改變一個個孩子,進而成就的是一個個家庭的和諧和幸福,往大了說,為祖國輸送更優秀的花朵。”
這麼多年身為“國際早教中心指導師”我很慶幸,慶幸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的知識,在孩子們發育過程中“最恰當的時間”,給予他們“最恰當的刺激”。幫助他們達到發展到最好狀態。
我看見過多少孩子因為感統失調而引起的生活困難,透過相應的練習重新融入到正常孩子的集體。
我看過多少寶貝到6個月“抓握放射”還沒有得到完全的抑制而導致無法抓握梯凳而影響到扶物站立以及運用工具包括使用餐具和握筆。
多少孩子得不到相應的觸覺刺激而“磕頭撞牆、翻身打滾”。
有多少孩子“手部敏感期”沒有得到充分的刺激而打人、撓人、扣手等等。
多少孩子在“手膝爬行”的時候平衡感不足,雙腿承重不同而形成“坐爬”。
又有多少孩子在剛剛可以“扶物站立”的時候,遭遇了來自家長的硬性拉手領著走,導致會走之後,平衡能力和力量都不足夠,磕磕碰碰成為常事,形成挫敗感,進而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
這些問題是值得反思的。家長們,你們有考慮過麼?孩子身上問題的出現,反應的是教育的失敗。
在這裡給大家科普下“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早教”“早”在哪?“教”什麼?
一.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重要性 :孩子是父母的一切,科學研究表明,人一出生的腦重量為四百克,是成人智力的百分之二十五,六個月變為百分之五十,十二個月達百分之六十六,三歲就會達到成人智力百分之八十,這就是所謂的“三歲定終身”。
證明幼兒期是發育發展智力的重要時期。然而,很多父母害怕早期教育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其實這根本就是庸人自擾。
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多姿多彩的活動和教育方式,不僅不會阻礙大腦的發育成長,還會刺激加快智力發展速度。同時3歲以前,孩子各方面的發育發展在父母的幫助下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必要性: 據不完全統計,早期教育過的幼兒成年後的收入水平是普通兒童的二點五倍,雖然這只是以收入水平來說明發育發展程度不同,但這恰恰能看出他們智力以及情商發展程度的不同。
專家認為,父母決不能忽視幼兒時期,因為這是開發孩子各種潛能的重要階段。人對各方面的敏感期往往集中在生命的頭幾年,那段時期會儲存在孩子一生的記憶中。
接觸的家長中,最常見的錯誤認識:
“孩子太小 ,上什麼早教?”
“孩子太小 ,能學到什麼?”
今天在這裡,給大家一個明確的答案,為什麼說,有這樣想法的家長是錯誤的?
早教絕不是給孩子知識性的學習
而是在合適的時候給予合適的刺激
經常會有人問我,老師,你說孩子那麼小,你們都教他什麼啊?上課都上啥啊?
“基因”這個詞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是吧?每一個新生兒除了基因不同,都一樣還是一張白紙。“基因”已經決定的差異我們無法改變,但每個寶貝後期的“環境”就會拉開彼此的距離。
二.早教有多早,教什麼?
早教即早期教育,簡單的說,寶寶出生開始就應該進行。那麼大部分家長忽略和誤解的是什麼?我們知道大月齡的寶寶,我們會要求他學習唱歌、跳舞、畫畫、數學英語等,那麼這麼小的孩子他能學什麼?今天對於小月齡的寶貝,給大家講解下。其實孩子越早接觸早教對他來說越好。為什麼?因為塑造一副完美的畫卷要比修改一張錯誤百出的畫要容易很多。
這麼小的寶貝學什麼?
1.在早教中心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抑制原始反射建立姿勢反射”
嬰兒原始反射訓練:注重嬰兒與生俱來的原始反射,進行潛能的開發和訓練,當某些原始反射不被抑制及姿勢反射沒有良性發展時,嬰幼兒的身體發展、情感發展會造成影響。
例如:抓握反射最常見,是新生兒先天具備的反射之一,表現為,嬰兒對放入其手中的物品立刻抓握。通常媽媽早期教育做得好,給予寶貝很好的按摩和小練習。“抓握反射”會很快被抑制。一切手部的運動都是從抑制“抓握反射”開始的。所長寶貝“手部發展”的好是需要給予適當刺激的,心靈則手巧,同樣“手巧則心靈”。
如果在嬰兒出生後3個月抓握反射仍然存在,將會阻礙小肌肉群的發展,影響手部動作的靈活性和控制性,特別體現在書寫時的握筆動作上。同時,由於手與口之間的持續性關聯,有可能導致發音清晰度下降,造成講演困難。
一個小小的例子讓大家感受一下,“早教”是與寶貝息息相關並不容忽視的,從寶貝出生開始就應該做起“早教”。
類似的原始反射還有很多,家長需要真正的去了解,去幫助寶貝抑制。這才是作為家長應該做的。教育是不可逆的,一旦錯過,無法彌補!
從根本上讓孩子具備發展更好的基本能力再伴有最專業的訓練,來促進嬰幼兒的全面發展。
而抑制原始反射最好的辦法就是按摩和小練習。也建議大家把寶貝的“按摩”抓起來,即抑制了原始反射又幫助寶貝建立很好的身體意識,還能增進親子關係。這裡推薦給大家一款兒童手腳按摩球,早教必備。
2.視/聽/嗅/味/觸/本體覺/內耳前庭覺的訓練
大腦將從眼、耳、面板、鼻子、舌頭、肌肉和關節等處接收到的外界資訊統籌運用,併成為孩子以後發展的基礎。
合適的時候給予合適的刺激,適當的感官刺激幫助寶寶全面發展。
有的寶貝,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有的寶貝眼神迷離毫無精神。
有的寶貝一目十行,有的寶貝不會視覺追蹤。
有的寶貝音樂感知力強,富有節奏感,有的寶貝,五音不全不愛開口。
這就是差距。“用進廢退”!
3.大運動和精細運動訓練
爬、走、跑、跳、翻滾等大運動,以及手部精細運動等使身體機能充分發展,最大可能的避免學習障礙。這裡包括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身體意識。
什麼時候爬?用什麼爬,四肢的認識與運用,四肢的協調。
什麼時候走?平衡、力量、單邊運動。
什麼時候可以跑,什麼時候可以單腳跳,什麼時候可以雙腳跳?什麼時候又可以做前滾翻?
身體的控制,方向感知、腿部力量、膝蓋力量以及靈活度,內耳前庭及原始反射的抑制。
這一切都是講究“時間”和方法的的,也就是根據“兒童發展特點”的規律進行專業的指導。
現在想想什麼是早期教育?
你知道為什麼要進行早期教育了嗎?
早期教育是:
是為了開發孩子的潛能;
避免孩子腦神經枯竭;
全方位保護孩子大腦的完整性;
避免因環境引起孩子某些功能的喪失。
所以,別再說
“孩子太小 不用上早教”
“早教沒有用,就是哄孩子玩”
新生兒由如白紙,一切資訊都是嶄新的。在最初的幾年裡,資訊輸入的多少與不同,能夠決定一個孩子智力水平的高低和肢體技能的優劣。
“早期教育”是必要的!曾經忽視和誤解的家長們,為了孩子的未來,快快做起“早教”吧!
-
19 # 悅兒爸爸帶你育兒
首先毫不猶豫的告訴您,早期教育是很重要的。0-2歲是寶寶大腦發育最快速的階段,大腦重量從成人的15%成長到成人的80%。3歲時,孩子的腦神經結構已經和成年人相同。到六七歲時,大腦重量已經發育到成人的90%。也就是說,嬰幼兒時期,人的大腦已經完成了絕大部分的發育!
這意味著什麼呢?
這意味著早期教育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還是從傳統觀念上認為的那樣,“孩子太小,懂什麼,等大了再說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不去抓住成長髮育的每一個敏感期。那麼孩子的發育在 同齡之間相比較就會有差距甚至是遲緩,留下永久的缺失。
在這裡要提到的是,早期教育並不是搶跑,提前學等。它是根據孩子的成長髮育特點,針對敏感期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鍛鍊。是要順應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從而達到全人發展。
孩子的早教啟蒙,也絕對不等於知識的灌輸。而是要給予更多的機會尊重孩子,讓孩子自己主導成長,養育著只需要觀察,幫助,迴應。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使用他的感官和四肢去探索發現。
簡單來說,養育者需要了解寶寶0-36個月,每個月齡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從而會清楚的知道寶寶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怎樣的行為。也清楚的知道這一階段應該給寶寶提供怎樣的環境去帶養。
早期教育絕對不是單方面的教養,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我經常開玩笑的說,其實做父母的也應該持證上崗的。
我每天都會更新文字以及影片內容,都是早期教育類的育兒知識,如果有需要可以去多瞭解。早期教育更多的是教會父母如何育兒,從而更好的幫助引導孩子。
-
20 # Kai媽有話說
我問過身邊很多家長,幾乎都給孩子報過早教班,當然態度不一,有些覺得很有必要,有些覺得作用不大,有些是老大報了,但是老二沒報……
報早教機構從我的本心來講,還是願意讓孩子去參加早教班的,原因有4個:
1、有利於大運動發展。早教中心場地大,孩子能活動開,一般都會有相關課程已經器械,這些家裡不會這麼豐富,也不會時時更新。
2、同伴學習的機會。比起大人,孩子往往更關注孩子,並且從其他孩子身上模仿和學習,這也是為什麼家裡的老二往往比老大更討喜或者聰明。
3、給孩子提供社交的機會。也許有的人覺得社交是大人的行為,不是的,其實孩子從出生開始,慢慢的會對外界事物做出反應,包括注視著你,對你哭對你笑,都是在社交。成年的我們會發現,有時候社會交往能力比學習更重要,那麼就要從小開始關注,有意識的練習。
4、帶娃輕鬆一點。不論是自己帶孩子,還是父母幫忙,都會發現,孩子越長大精力越充沛,我們真有點跟不上了,去早教中心孩子多玩具多,時間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一下午就過去了。而且,孩子高興,帶娃輕鬆,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不報早教機構說了這麼多,你一定認為我是非常贊同早教的,是也不是。早教有好處,但同樣有不足,比如,費用越來越高,而且都是預交課時費。動輒就是兩三萬,還不是高階的,可是太便宜的沒名氣,又怕老闆跑路。
還有,早教機構種類繁多,美式、歐式、日式,各有特色,如果選擇的機構和你理念不和,那真是花錢找罪受。
有些媽媽本身就是學教育的,又有耐心,全職在家完全hold住自家娃,那確實也沒有報班的必要,媽媽跟孩子多互動更有利於早期親子關係的建立。
回覆列表
早教的好處我總結了下,家長朋友可以補充
1.增進孩子之間的交往
大家都知道,孩子在面臨一個陌生的環境的時候,要是沒有家人的陪伴往往會產生恐懼感,而這種恐慌的情緒通常會透過大哭來釋放出來。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強,在進入幼兒園之後幾周之內就可以適應,而有的孩子會一直哭鬧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早教班能給孩子在家與幼兒園搭建一個橋樑,在早教班孩子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與老師進行互動和活動,並且與一起活動的小朋友溝通,這樣就讓他們提前適應了學校的環境還有與小朋友溝通的機會。所以有了早教班的鋪墊,當他們去新的幼兒園環境中時,也不會太過緊張和不安。
2.抓住孩子最佳發展期
一般的早教中心都會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各方面的訓練,比如1~2歲時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他們會安排一些訓練幼兒語言的活動,透過做遊戲讓幼兒來與家長、老師進行語言上的溝通,啟發他們說話,利用各種方法進行說話訓練,這樣可以很好地提供一個環境和訓練機會。
3.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早教中心會創造一個大環境,這個環境不同於家裡,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不一樣,但到了早教中心後,他們的成長環境變得一樣了,在家裡家長會因為孩子小,犯些錯可以不過問,但這樣是不對的,早教中心會告訴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遊戲中、交往中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在活動中要謙讓、包容別人、不爭不搶懂禮貌;學會自取玩具收拾玩具;學會遇到問題同爸爸媽媽商量,同夥伴們商量;學會不去阻礙別人;學會講衛生等正確的行為習慣。早教中心會更好的規範孩子的行為,讓他們判斷哪些事是對的哪些是錯的,而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會是孩子終身的獲益。
建議:家長可以在經濟狀況和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酌情為孩子報一個早教班,既可以促進孩子成長,也能夠增進彼此之間的親子關係。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早教班是培養孩子興趣的一個好地方。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而成熟不是等來的,早教班可以說讓我們的寶寶有一個良好的教育開始。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