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請問“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裡面的“好”的涵義是什麼?
5
回覆列表
  • 1 # 文越軒

    好是一個形容詞,是一種評價,可以分為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所謂內部評價的好,是使這個人真正提升自我價值,使其內在的特質發揮最大作用,併產生有效社會效用;所謂外部評價的好,是使其成為符合評價人審美觀、價值觀的樣子,以期獲得正面認可。包括學校、家庭、社會相關人員等等。這個又受限於評價人的評價標準。

    另外,要為“好”設定一個量化標準是很難的。比如那分數衡量就不盡科學,比如95分算不算好,這個很難判斷,從100降到95,和從60升到90,哪個算好大家可能就有不同認識;用某一學科的成績或成就來衡量,或用未來工作獲得的收入等等條件衡量也未必科學。

    總之,準確定義好的內涵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 2 # 有TongQu的老玩童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兒童,兒童都是沒有經過打磨雕琢少有的一塊寶石和一個獨立個體,本身帶著一身的渣滓也許是不良的外衣,來到世上,那麼讓這塊寶石體現寶石的價值,那就需要我們做教師的在整體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觀察和了解兒童的個體心理行為,學習認知,行為規範,實踐操作等多方位理解兒童綜合能力,我們發現兒童有一寸光就啟迪兒童發一寸的光,有一尺就啟迪激發發一尺的光,讓兒童最大化發揮兒童優勢特徵,我們教師要不斷精雕細琢,使兒童朝著陽光又充滿了學習的動力方向發展。學生的發展和老師的教育教學的能力是分不開的。

  • 3 # chem

    這個是一種教育的思想,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絕對的。教育的複雜性,決定了它不可能遵照一種思想。這種思想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但不是唯一的遵循。

  • 4 # 英語提分營

    這裡面的“好”,不僅僅表示老師的業務能力要好,更重要的是老師的教學方法,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會,也不是孩子不聰明,而是老師沒有運營恰當的教學方法,教育方法中有一條很重要是“因材施教”,對待學生不能千篇一律, 一刀切,每個人的思維習慣都不同,興趣點也不同,真正的好老師會將知識以學生能接受並理解的方式傳授,要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用自己一貫的,自己以為好的教學方法傳授給所有學生。

  • 5 # 羅憲武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認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現實中確實有不會教的老師大量存在,但“會教”與“不會教”也都是相對的,看與什麼人作比較,也有主觀的差異性,評價同樣一個教師,也會出現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結果。“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一方面這個“好"可以理解為品學兼優,也可以理解為不違法不犯罪,即非智力因素超越其他人。如果只理解成學習成績優秀,那麼這句話就不現實,也不正確。這句話雖流行了很長時間,但仔細推敲,觀點是不正確的,也受到了廣大教師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質疑和批評。

  • 6 # 煙雨樓臺夢中人

    社會上,對評判一個學生的好壞,無非是從一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成績

    作為學生,成績的好壞是評價其的最基本的原則。也是大多數人的一個評判標準。

    二、品德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自古以來,“德”字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一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品德也必須是評判其優良的原則之一,無可厚非。

    三、身體素質

    好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當代教育絕不可忽視身體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學生都是處於身體發展的關鍵階段,所以,我認為,身體素質的好壞也必須是評判學生的一個標準。

    至於,怎樣能把學生教“好”,那也是一門很精神的學問啊。

  • 7 # 潤語文

    這裡的“好”主要是指優秀優質,成為有用的人才,就是平時說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要讓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之材,因材施教很重要,對學生的評價也是多元評價,不侷限於學習成績一個方面。

    在很多人的眼裡,好學生就是成績好的學生,這是誤區。

    另外,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存在侷限性的,也是不科學的。

    教書育人很辛苦,要堅守,方能桃李滿天下。

  • 8 # 新農村店小二

    拋開這句“流傳甚廣但爭議頗大”的話對不對,這個“好”,在國內老百姓的語境裡只有一個指向——即學習成績。

    在教育專家的語境裡包含的內容就廣泛了,如:德智體美勞。教育專家們那是為了寫論文做學問,與百姓關注點不同。

  • 9 # 洞觀火

    有教無類這是一句名言,又說性相近習相遠,這就都說明了,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治重要性出先天不足和病殘影響之外,無非快慢早遲接受教育敏感度的差異,初等差異有差異而差距不大,用心用情將心比心愛心專心致至,這些差別是可以縮小的當然高中後距離逐步拉大,並不是每個人都成文學巨匠。個別起人的特異功能,老師也無法左右,這叫醜馬下劣駒,這是由家庭文化底蘊和基因傳承。也就是大腦各個基因發達區分部而已。

  • 10 # 尚德先生

    這個“好”的狹義含義是學生學業成績,掌握知識的程度。廣義的含義是指學生學習各種知識技能及品德道德等的學習程度是否良好

  • 11 # 冷雨夜666

    這句毒害了老師好多年的教育名言現在怎麼聽怎麼刺耳,陳鶴琴老先生可能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句話在教育界掀起了一片腥風血雨。教育專家、社會各界人士打著這句名言的旗號,不斷質問、懷疑老師的教學能力,而老師們面對這種質疑也是瑟瑟發抖、人人自危。

    凡是遵循教育規律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知道這是一個偽命題,絕不能用這句話來評價老師,只能作為一種激勵手段來推動老師不斷進步!更何況這個“教好”它的標準是什麼?我就從我的角度來談談“教好”的含義,不同的物件對“教好”的評價標準是不一樣的,有的以成績衡量、有的以品德衡量、有的以身體健康衡量,由於標準太多因此無法形成統一的評價體系。

    我認為所謂的“教好”,應該是在學生原有標準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提高就是“教好”,可以是德智體美勞中的任意一各方面,不能僅以成績論英雄,老師不是神也是人,不可能將學生教育的各方面都優秀,連儒聖孔子都提出因材施教,就是根據學生的情況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方法發揮學生的特長。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先成人,再成才,培養一個品質優良、人格健全、對社會有幫助的人應該是教育的本質。

  • 12 # 鬼迷心竅我不要

    這裡的好,應該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學習好,另一方面是道德良好。

    其實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教與學是兩方面共同的活動。單方面的努力是不會有好的成效的,而且這裡的教,也不可能一個孩子一生都是一個老師在教,或許有些惡習已經根深蒂固了,很難在短時間或者學校這個集體中被改正過來。而老師也沒有那麼多精力針對一個孩子進行教育。所以這句話將全部責任推給老師,似乎很不妥。

  • 13 # 松鼠快樂翁

    怎樣回答這個問題呢?這確實把我給難住了。

    這樣說吧:假若我是個手藝精堪的木匠,一個非常想學鐵匠的青年人聽說我的手藝很好,於是就跑到我這兒來拜求我教他打鐵。這時,我就成了“不會教的老師”。而這個學生呢,只有鐵匠師傅才能把他教會而且教好。這種情況下鐵匠師傅才是“會教的老師”。

    教得好的學生必須是願意學的學生。要是他根本就不願意學,再會教的老師也只能把他幹盯兩眼。

    我的老師們都非常認真地教了我。但是,我就沒學好,所以成不了才。這隻能怪我自己調皮搗蛋貪玩不好好學習,而不能怪我的老師們“不會教”。其實,我的老師們都是些教書育人的行家裡手,這不是我今天才吹捧他們。我有許多優秀的同學,這就足以證明我的老師們都是會教的老師,同時也證明了我是一名教不好的學生。

  • 14 # 江楓140151042

    這句話沒有明確的定義。你讓一個各科成績都沒到四十分的初三學生,請說這話老師來教,他能保證各科到八十分以上?不可能。最好是六十多分到七十分。六七十分算不算好?所以抽象說法沒意義。

  • 15 # 金火波泊

    這裡的好,指的是縱向比較,比過去好,有進步。也就是說這個好是一個相對概念,不是絕對概念,一個學生在老師的教導下有了進步,比自己過去好,這個老師就是會教。

    同時也不能否認學生的差異性。家庭環境不一樣,成長環境不一樣,智力水平不一樣,導致了學生有很大差異,有的學生好教,有的學生難教,難教的費力可能還不討好。所以都想“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所以,孔子也會罵“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如果,有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把所有的學生都能教的一樣好,那就是天大的誤會。如果,有人更狹隘的把這句話理解成把所有學生的學習成績都能教的一樣好,那就是天大的錯誤。

    總之,進步就好。

  • 16 # 泡桐心創

    好,不是單純指成績好,我感覺應該是學生健康,自信,能給社會做貢獻,學生得到合適的教育,最好的發展就算教好了,而不是考高分,上名校!

  • 17 # 中學數學徐老師

    這個“好”是相對多元的,不是絕對的片面的。不只是“分數”上的好,還包括人品、道德等其它方面的好;不是功利性的好,是發揮自身特長的好;不是別人眼裡的好,是自己理想中的好。

    教育界爭議最大的名言,估計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這句話近年來非常時髦,人人都會說,人人都敢說,人人都隨便說。

    似乎整個社會達成了一個不成文的共識:學生有問題,那一定是老師的問題。

    畢竟,為什麼別人能夠教好,你就不能教好?為什麼隔壁班的那個跟我孩子學習成績差不多,他的成績上升了,我孩子卻在後退?這難道不是你老師的問題嗎?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大概沒有想到,這句話有一天會在社會上掀起腥風血雨,成為家長拿來“咄咄逼人”的偽命題。

    陳鶴琴先生說的“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指老師把教好每一個學生作為畢生追求的終極目標,不斷提升自己,從而給學生更多的正面影響與激勵,若以此來要求老師,把它作為教師的評價標準,就背離了陳鶴琴先生說這句話的本義,那就大錯特錯了。

    再好的老師也有教不好的學生

    對於很多家長而言,基本不談原因,只談結果。孩子優秀,那麼你這個老師就是會教書的。孩子不優秀,那麼你這個老師就是不會教書的。很多家長將孩子學習不好、出現問題全都歸罪於老師,認為全是老師的責任。

    從三字經裡面的“教不嚴,師之惰”,到現如今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老師,成了學生的最終負責人。但是他們卻忘了,還有一句話說得好: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孔聖人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成才率慘淡得很。

    同樣,任何以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以凡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的行為,都是無稽之談。

    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於學校教育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孩子從生下來,父母就在時刻影響著他。從言談舉止、行走坐臥,到父母的人格修養都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可以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遠遠大於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於學校教育。

    如果5天的學校教育頗有成效,但2天的家庭教育沒有跟上,那麼孩子的教育始終會在原地打轉,甚至會越來越差。

    教育部長陳寶生說:“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大多數家長把教育孩子當做老師的任務,認為把孩子送去學校就萬事大吉了。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學校教育畢竟功能有限,一個老師要面對班上幾十名學生,想要做到因材施教本來就難。四五六個家長花了十幾年可能都管教不好一個孩子,我們有什麼理由對教著上百個學生的老師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可是,就算在學校裡費力培養出的好習慣,回到家裡遇到不懂得教育、不實行教育的父母,好習慣也會馬上付諸東流。

    如果學生也來一句“沒有成不了富二代的子女,只有不會賺錢的父母”,我們心裡又作何感想?再有“沒有救不活的病人,只有不會救的醫生。沒有抓不到的罪犯,只有不會抓的JC。沒有不賺錢的投資,只有不會投資的商人,沒有……”反正,用在任何事情和行業上,都是非常的適合的。照這個邏輯推論下去,最後每個人都是失敗者。

    所以,千萬別用“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來苛求老師了。

    對於這句話,我們不能太過較真,可以當做是對我們做老師的一種鞭策,我們只需要把自己的本分做好,畢竟,一個學生的成長,不只是老師的責任,還有學校、家庭、社會、他們所交往的友人,等等的因素。當然,好老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也是很強的,同樣的學生,不同的老師帶領有不同效果,但無論如何,不能把一個學生的不好全部放在老師的頭上。我們教育的物件是一個個充滿差異的個體,他們智力水平有天壤之別,家庭教養有雅俗之分,經濟狀況有貧富之異,家長也千差萬別

  • 18 # 田夫41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意思可能是說要把學生教好是老師的職責。“好學生”原來指“思想好、學習好、身體好”,老師的工作是要使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每個學生,在學校學習有所進步就是“好”。但“好”的“深度”“廣度”是有很大差別的,何況,一個人能“好”到什麼程度,不是老師一個人的力量能掌控的,所以老師不必過於糾結這句話。

  • 19 # 八七早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

    現在這句話成了社會上很多人攻擊指責教師的必說話語。他們認為學生的好就是要成績好,個個都能考上985,211,如果達不到,唯一的原因就是老師無能,沒本事。

    那陳鶴琴先生的本意是什麼呢?我們要結合人物時代跟社會歷史背景來分析。

    陳鶴琴(1892年-1982年),浙江上虞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後留學美國,獲哥大碩士學位,五四運動期間,先後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東南大學教授及教務主任,中央大學師範學院和南京師範學院校長。主張中國兒童教育要符合國情,呼籲建立兒童教育師資培訓體系。

    可以看出陳鶴琴先生的教育活動軌跡主要在解放前舊社會,民國時期。當時的教育文化事業可說是一窮二白,現代教育師資奇缺,新式學校一個縣沒兩所,入學率極低,孩子們大多無書可讀或無法讀書,家境好的可能在私塾認幾個字。當時能寫個名字,算個賬的都寥寥無幾。

    當時能進學堂讀書,讀得起書的孩子,大多都是願讀書,想讀書的,勤奮努力有上進心的,相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希望讀書改變自己,家庭,國家命運的。唯獨缺少的是擁有現代教育文化知識的師資,所以陳鶴琴認為提高兒童教育的關鍵在於提高師資,所以呼籲建立兒童教育師資培訓體系

    我們要以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和發展前人的教育觀點和理念。

    今時不同往日,經濟,生活,社會環境,教育環境都發生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師資大幅提高,小學教師普及專科以上學歷,初中教師普及本科以上學歷。新時代的學生學習目的也發生變化,不是單純的為需要讀書而讀書,很多是憑興趣讀書,憑個人喜好讀書。

    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每個人的興趣和喜好是不同的。所以在新時期理解陳鶴琴先生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應理解為不同的學生有各自興趣愛好,有各自的學習專長擅長領域。學生的學習不突出,不長進,是因為沒有選對自己喜歡,擅長的專業領域學習以及得到專業老師的專業教導,而非非此專業老師學校無能。當學生找對自已喜歡擅長的領城學習時,並在此領域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長進就會事半功倍。

    “所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中的“好”的涵義我認為是指學生在自己愛好感興趣或擅長的方面得到此專業老師的專業指導而獲得的長足進步。

  • 20 # 教育點滴事

    謝謝這位朋友的邀請!能得到你的信任我很榮幸[玫瑰][玫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個好的本義是優點多,使人滿意。現在由於受到社會世風的影響,功名利祿思想的薰陶,普遍家長認為好學生的涵義是成績出類拔萃的孩子,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不全面的認識, 好學生的概念,不能只固定在成績上,還有人品方面。近幾年好學生、好孩孑的犯罪在我國呈現上升趨勢,讓老師和家長痛心不已,名牌大學的學生也有犯罪的啊,總之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多數人把這個“好”字定格化了,人們只停留在成績好這個表面。試問那些“可愛”的人,警察如果破不了案,就說明他不是好警察嗎?醫生看不好的病,就說明這個醫生不是好醫生嗎?這個觀點過於片面了吧。

    要想改變多數人這種認識,首先要讓人從思想上認識好的本義,改變對孩子的教育。其次對中等生和後進生孩子進行思想上的勵志教育,讓他們認識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並不是只有上學一條路可行;鼓勵興趣愛好廣泛的同學發憤圖強,勤奮進取。再次要定期對孩孑們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懂得愛祖國、愛人民、尊老愛幼、遵紀守法、自主創業也是一種美德。

    個人認為只要孩子們身體健康、知書達理、思想端正、刻苦努力、勤奮進取等就是好孩子。作為一名老師對待學生,要有自己正確的觀點,讓他們學得快樂,學得輕鬆,學會做人,學會知識,以後到了社會才能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個子適合開什麼SUV自駕遊,能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