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zy老師談教育

    中國家庭教育確實存在問題,尤其是現在城鎮化的家庭,可能手裡有點錢,“財大氣粗”,對孩子教育缺乏有效監管。自己忙於工作,給孩子交流少,陪伴孩子時間少,好像虧欠孩子很多。於是乎,孩子要星星不給月亮,溺愛有加,導致任性難管。

    有這麼個家長,孩子在學校打人了,班主任通知到學校來一趟。其家長來到後就問他孩子被打了嗎?孩子說沒有,只是把同學打傷了。其家長放聲大笑:“好好好,只要你沒有被打就行,老師你看需要賠多少錢?”。這是真實的事例,老師們面面相覷,無言以對。

    還有案例,一個學生上課睡覺,老師拿尺子點點他,讓他站起來,結果他給其家長說“老師打他了”。其無賴家長要求學校賠三千塊錢,不然封門不讓上課。等等不勝列舉。

    基於以上案例和當前學校形勢,老師們怕引火燒身,對那些刺頭或者無良學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改變這個現狀,必須從家庭教育開始!

  • 2 # 數學梁老師

    大家好,我主要回答後面的問題,老師現在為什麼不敢管學生了?最近幾年,校園環境大幅度改變,有條件的學校,不管是走廊教室都裝了監控,這裡首先肯定的是社會的一個進步,有了監控領導層就可以監管到每一位學生老師的上課狀況,甚至教育局也可以參與管理,甚至班主任可以藉助監控解決一些學生之間的矛盾問題,在校園的角落裝了監控,校園就更加安全了,及時監測到外來人員的一些舉動,正是因為有了監控老師,就不敢過激的管教學生了,特別是初中生,你跟他說道說道,剛開始還有用,叛逆期中的初中生就是溫水煮青蛙,你說什麼他就嗯,根本不把你當做一回事,你把她惹惹惹毛了,說不定會引起機體的衝突,更有甚者,根本不會尊重老師,嘴裡大大咧咧的罵一些不乾不淨的話,這個時候你說老師能做什麼呢?動手打她解心頭之恨,但是面對的後果很嚴重,不理她,面子上又過不去。更多的老師對待這個問題是忽略這個學生,所以才會導致學生越來越調皮,老師不敢管學生的根本原因。

    第二,由於現在社會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小孩子打小就知道老師是不能夠打學生的,但是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教育,你嘮嘮叨叨嘮嘮叨叨,可能不得其法,後果很差,所以學生如果產生了偏激思想,不想學習,不管你這個老師怎麼勸說,怎麼引導都無濟於事。還有現在不知道是哪裡學來的,動不動就投訴。有一次一個班主任批評了一個帶手機來學校的學生,學生又哭又鬧,想把手機拿回去,老師就是不給,說什麼都要家長過來,才把手機還給他們,這個時候就不幹了,直接打電話到教育局投訴,教育局要求學校自行處理。學校聯絡家長之後家長更不理解學校的做法就又一次打電話投訴這位班主任,像這樣的事情,多麼打擊班主任工作的熱情啊!這樣也是一個導致學生調皮,老師不敢管的原因吧。我是一名初中數學老師,請關注我,謝謝

  • 3 # 順達培訓高老師

    這句話很有哲理!子不教父之過——意思是父親要對孩子言傳身教。教不嚴師之惰、——意思是老師對待學生不僅嚴格,嚴肅,還要嚴謹!嚴謹治學是新時代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和責無旁貸的義務! 現在存在教師不敢管學生的現象是因為不能用封建傳統意義上的“管”來約束甚至體罰學生!

  • 4 # 王老師的高考知識圈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句話出自《三字經》,意思是僅僅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我認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這句話簡單明瞭的概括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個人的影響。

    至於說現在老師不敢管學生,這個原因是複雜的,也應該是值得全社會重視的。

    第一,從社會層面看,獨生子女政策的推行改變了國人傳統的價值觀。以前每家都三四個孩子,而現在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裡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都寵愛著,“孩子”成了全家的寶貝,全家都圍著孩子轉。這種社會背景下,教育的難度可想而知。

    第二,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對孩子只是一味溺愛袒護。現在的孩子本身抗壓力就弱,在學校遇到一點不開心的事就告訴家長。家長再是不開明的,孩子在學校受一點委屈就找老師。老師每天備課、開會、上課,壓力也是很大的,經不起這些家長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找。更有甚者,面對因受到老師批評教育而不開心的孩子,家長直接告到教育局。這讓老師怎麼管呢?

    第三,現在的孩子個性強,以自我為中心,經不起批評。好多孩子在家就是小皇帝,父母都管不了。在學校,老師一批評就跟老師對著幹,老師、家長批評的多了直接不學了或是離家出走。老師們也無奈,對這些學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第四,不良媒體的宣傳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些不良媒體為了獲得點選量,吸引眼球,常常誇大報道。現在媒體發達,人們表達自我的途徑也越來越多,彷彿人人都是教育家。本來學校發生的一件小事,經過媒體的誇大宣傳,人們的指指點點,一下子變得不可收拾,矛盾不可調和,讓老師惶惶。

    最後一點,我國相關法律條文的限制。相關法規要求老師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所以無論學生犯多麼大的過錯,老師對學生只能批評教育。一旦批評教育過了頭,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往往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讓老師道歉、寫檢討,老師們壓力大!所以不是老師不管學生,實在是老師們也是有心無力,無奈啊。

  • 5 # 英語口語

    個人覺得這種情況的變化是有兩個原因造成。

    第一個是法律的進步,法律的完善。古代的話完全是靠道德倫理,三綱五常約束社會秩序,古代的老師打學生是天經地義的,老師對學生有很大的管理控制權。

    我們讀書的那個年代。家長還讓老師能夠嚴厲的管理自己的小孩。如果小孩在學校不聽話的話,還會主動讓老師去懲罰一下他。這個時候的老師有比較大的許可權。

    但是現在的法律,師德的約束,有明文的規定,不準打人,不準打罵學生這些,打罵學生的話,就會造成犯罪了,現在的老師不敢搞得這麼複雜,最後把飯碗給丟了。學生管不聽的,也是沒辦法。

    第二就是現在的小孩子變得更加寶貴了。現在的小孩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條件也比較好了。哪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被穿小鞋,被打罵呀。哪個家長都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小孩不開心,被別人打,被別人罵,所以這個是社會的變遷造成的。

  • 6 # 胡老師淺談教育

    1、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出至於三字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我覺得你應該要把本句後面三句加起來才有意義。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翻譯二句)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那麼到老的時候都很難有所作為的。

    (翻譯三句)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翻譯四句)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裡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可以看出,其實咱們先祖已經給我們說明清楚了,怎麼學,學什麼都給出了完美解釋。

    2、老師不敢管學生的原因很多。

    1.老師不願意管,為什麼不願意管呢,就是把你放棄了,這部分是調皮搗蛋的差生, 很多老師麼辦法,一般的學校招生的物件就已經劃分了,ABCD類,火箭班,重點 班,普通班的學生區分出來了,愛學不學。

    2.家長原因讓老師不敢管,有的家長把自己孩子當個寶,放在家裡是金子,放在學校 也當寶石,捨不得讓孩子受到一點氣。這樣的同學嬌貴無比,說不得,罵不得,打 不得,你讓老師怎麼敢去管。

    3.大環境原因,學校上級單位發了政策。不能體罰,不能過度安排作業,不能與學生 發生爭執,不然家長學生就投訴你,這個不能,那個不能,怎麼敢管。

  • 7 # 峻德國學

    首先,這個問題包涵了兩個方面,我們先看前一部分,這句話出自《三字經》原文:“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意思是:“只顧子女的吃喝拉撒,不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是父親的過錯;如果教學不夠嚴格的話就是老師懶惰了。”

    值得一提的是,為什麼是父之過,而不是母之過?因為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比較低,只有男性接受教育,父親才懂得教子女為人處事的道理,加上男性的角色,比較威嚴,更適合管教子女。普通的女性卻因很少讀書,一般在家裡只負責子女的吃穿溫飽。當然,因時代不同,也可以解釋為:“兒女只養不教,就是父母的過錯”。其實當下社會,教育孩子的重擔全落在了媽媽的身上,爸爸很少過問,這也是這個時代男孩女性化的一個原因之一。所以,也呼籲天下所有父親重新擔任教育子女的責任!

    接下來再看問題的第二部分:“老師不敢管學生的原因”。這句話在我個人來看,可能是主觀意識,作為老師,只教不育(育孩子的心靈),那就是假教育!就是不負責任的老師,就是“師之惰”了!

    如果硬是找出原因,那可能是和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有關,“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難道作為老師為了糾正孩子的缺點,只能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嗎?如果只會用這種方式來管學生,面對的就是家長投入和學生的對抗,這就是所謂的“不敢管”的原因了。

  • 8 # 多興趣創作人

    首先,這句話後半部分只適用於古時。今天的老師不是不管,是奇葩學生多,熊父母還護犢子[捂臉]。前半部分,那是父母只生不養。

  • 9 # 物語正能量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是我們中華精典《三字經》裡說到的。自古以,父親在家庭的教養過程裡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家庭裡邊的父親,可以說在教養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父親是一個重要角色。在學校裡面,老師實際上也在扮演這樣一個角色。所以教師的勤勉,勤懇會獲取學生的進步。

    對於老師不敢管學生這個原因的分析。這種現象主要存在於初中階段。目前在初中特別是初二之後,會出現學生的兩極分化,一些學生已經學不進文化課,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到了對這個學生教育的末端。有的學生會沾染一些社會習氣,以至於影響課堂教學,甚至於有些學生會衝撞老師,頂撞老師。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還是提倡從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入手。教師要了解學生全面的情況,要給學生與溫暖,要及時的跟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讓學生的父母對這個學生嚴加看管積極引導,爭取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切斷這個學生跟社會上一些輟學人員的聯絡,建立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的學生有所轉變之後,教師再管理這個學生也就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了。

  • 10 # 平凡練家人

    我從您所提問題中分兩個方面來進行回答:一時家庭教育,二是學校教育。

    子不教父之過說得就是家庭教育管教孩子的育人之法,教不嚴師之惰指老師需要嚴慈相濟來教育學生。老師不敢管學生,我覺得需要用合適方法就能對其進行化解。

    子不教父之過體現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即家庭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小覷,一個家庭的家風、家訓、家貌對孩子的成長以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樹立與正確認識,其發揮的作用是在學校和社會學不到的重要文化和知識精髓!

    在中國傳統家庭教育觀念中,父親一般都是家裡最具威嚴的人,所以才會有這句“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但是在這裡面的“父”字,不單指父親,而是家庭的意思。孩子不嚴加管教,跟家庭有很大關係。

    前面也說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一個優秀的人,肯定是透過一個優秀的、偉大父母及其家庭影響對其進行嚴加教育才會有點結果。

    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助於積極學習,養成良好習慣。使之成為生活與學習的成功者是極其重要的。

    教不嚴師之惰體現老師需要嚴慈相濟來教育學生

    教不嚴師之惰,說得是老師對待學生的教育,需要嚴慈相濟才能培育出人才。不能做一些違背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懶惰行為。這樣一來,學生的培養是不能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學生也汲取不到應學的知識。

    新時代老師需要透過終身學習,不斷反思教育教學與個人,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真正教書育人的作用。老師透過終身學習,提高自己知識能力的同時,還能促進學生有效積極學習。培養學生養成好學、願意學、獨立學習的好習慣。

    老師在對待學生時,需要透過嚴慈相濟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更好的管教好學生,才能樹立老師應有的“威嚴”。使學生與老師保持相互讚賞、民主、互動、平等的原則。

    老師管理學生需要合適方法,就能跳出“不敢管理孩子”的誤區

    調皮也是孩子的一種天性,也就是每個孩子都有調皮的一面。有的孩子過份調皮會給老師心裡壓力,使其不敢管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在傳統教育中,老師打孩子,父母反而會覺得是為孩子好,但是現在不一樣。

    一是國家教育部有規定老師與孩子應該相互尊重,不能用打罵孩子的方式來管教。這樣的方式有違師德,不能做出老師的表率。進而對很多剛入校當老師的年輕教師,在管理孩子方面真的不知所措,不敢管孩子。

    二是現在孩子都是家庭中、父母心中的心肝寶貝,如果出現老師管理太嚴格,父母會維護孩子,甚至與老師發生不必要的矛盾。這也是導致老師不敢管孩子的原因。

    作為老師,不能不管學生。我覺得對學生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去對待他們,用心去“感化”學生。同時在處理學生問題時,不能用過激行為。保持終身學習與反思心態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尋找管理學生的好的方法!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與學校共同配合,即家校結合。不能依靠單方面依靠學校或父母來教育孩子,同時教育孩子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需要嚴慈相濟,用包容的心去對待成長中不成熟的孩子!

  • 11 # 晨璐藝術快蒙一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教育至少佔51%的責任。老師之所以不敢管孩子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家長的不配合不理解!

  • 12 # 傾佑篤鍾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分享一個身邊發生的真實案例。李老師,一個90後女生,外地人,前年分出來,在我們學校跟班學習。工作兢兢業業,不服輸。我們學校一個年級10個班,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她班的成績排在年級第6名。對於剛分出來的老師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應該很不錯了。但是她很不滿意,想讓自己班上的成績提高到前三名。有一天她就找到一個考了59分的學生到辦公室,批評這個學生不認真,然後順帶扯了一下這個學生的耳朵。後來這個學生回到家裡,把這件事告訴了家長。第二天家長氣勢洶洶來到學校找這個老師理論。他說他的小孩因為老師扯了他的耳朵,他的頭一個晚上都很痛,一定要到醫院去做一個全身檢查。學校的校長為了息事寧人,就派這位老師陪同家長到醫院進行了一個全身檢查。全身檢查的結果是小孩子沒有任何問題,回到學校後,家長硬要求老師要賠償小孩子的精神損失費5000塊錢(家長也知道了該老師是外地人)。他說如果不賠錢的話,他就到教育局去告她。同時還要向他賠禮道歉。由於這個老師剛分出來,也沒什麼錢,她就不太願意賠錢。這樣這個家長就天天來學校鬧,天天糾纏這位老師。最後這個老師不堪其擾,辭職回老家了。

    透過上面這個案例我們可以找到老師不敢管學生的原因。

    第一,學校校長沒有擔當,不敢承擔責任,他們往往採取息事寧人的辦法處理這類問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同時他們也很害怕家長把這些事情鬧到教育局,那樣會影響他們的烏紗帽。

    第二,中國的教育管理部門從上至下把這個體罰學生問題的關注度放大了十幾倍。不可否認全國有個別老師體罰學生過度,經過媒體一宣傳,教育管理部門直接一票否決所有教師的懲戒權。然後這也就成為個別無理取鬧的家長的有利工具。

    第三,老師已成為當今社會的弱勢群體,學生已成為當今社會大熊貓級別的保護物件。如果某個學校發生了學生溺水問題,馬上從省到縣,每個級別的教育管理部門都會派工作組到學校進行調查、檢查,檢查學校老師有沒有做好防溺水教育工作。相反,如果一個老師因為工作壓力而輕生,那麼這事最終將不了了之。

    在這樣子的形式下,哪個老師還敢管學生?出了問題誰給你撐腰?老師的工資有多少?夠給學生做一次全身檢查嗎?教不嚴,師之惰。這樣子的環境下,有些老師只能選擇“懶惰”,因為他們惹不起,賠不起,脆弱弱的心靈更加折騰不起。

  • 13 # 張鐵軍158

    自主性、自控力、學習習慣、起居習慣、遵守紀律、尊師重教等都是家教的責任,如有缺失,兒童學習及人際關係就會出問題。

    關係第一,學習第二。良好的師生關係與成績呈正相關,良好關係也是兒童依從性的基礎,反之就會厭學。

    “嚴師”應該是嚴謹而仁者愛人,試圖用威嚴震懾兒童,則會適得其反。

  • 14 # 我見我談

    孩子是父母的,父母教育孩子用什麼方式方法都無可厚非,但老師就不同了。

    對老師管教學生的方式,家長、學校、社會都是有潛在的要求的,不需贅述,大家都懂得。

    一旦老師在管教中衝動了,家長就急了:投訴你、到學校折騰你,嚴重了教師被停職檢查甚至開除。生活中這樣的悲劇到處都是。

    人人都可以大談教師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各種評判束縛著老師的手腳,家長怕孩子,老師怕家長,惡性迴圈至使不少老師不敢管學生,身臨其境可以理解,源頭不是老師擁有了多少懲戒權就可以大膽管教學生,而是家長、社會對這個職業的約束、包容、理解到底有多少。

  • 15 # 藍老師談教育

    如何看: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及老師不敢管學生的原因?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語出《三字經》,意思是: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可以稱作啟蒙教育的典範。千百年來,家喻戶曉。

    中國古代十分重視養子教子,先賢們認為,嚴師才可能出高徒。生養孩子就應該嚴格教育,如果忽略教育,這是父親的過錯。老師對學生就應該嚴格教育,如果不嚴格要求,這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在古人看來,嚴格的教育是孩子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徑。

    可是,現在的父母和老師是怎樣做的呢?

    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部分父母是既“養”,也“教”的。他們對孩子嚴格要求,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導師,讓孩子少走彎路,身體、心理都健康成長。

    可還有一部分父母,對孩子“養”得不錯,但是缺乏“教”,只充當了孩子成長路上的“保護傘”。

    他們的做法是:

    1、對孩子的錯誤,不加以指出,一味賞識,一味包容,導致孩子是非不分;2、對孩子的要求,不加選擇地一味滿足,導致孩子對物質的慾望越來越強烈;3、對孩子的事情,不加以指導訓練,一味包辦,導致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4、對孩子的品行,不加約束,任其隨心所欲,導致孩子在不軌的路上越走越遠;5、對自己的言行,不以身作則,孩子耳濡目染,導致三觀不正;

    如此種種,看似父母愛子心切,希望孩子過得幸福美好,但實際上是他們親手害了自己的孩子:要嘛品行差,要嘛學習成績差,要嘛長大後個性原因不能融入社會,要嘛乾脆直接培養成了“啃老族”。這,就是做父母的對孩子犯下的大大的過錯!

    在對學生的教育問題上,之前,老師基本都能做到“嚴”的。可是近些年,架不住家長的投訴啊!

    對遲到的學生處以罰站,要被投訴;對不完成作業的學生要求把作業補上再上課,要被投訴;對上課講話的學生在辦公室批評教育,要被投訴;對上課玩手機的學生處以收繳手機代管然後期末歸還,要被投訴;對考試作弊的學生現場指出並做記錄,要被投訴;

    …………

    不想再列舉了!

    熱衷投訴的家長們,是你們對孩子的“愛”,讓老師們心理不堪重負,如履薄冰,只好選擇謹小慎微,因為,一旦投訴,輕則影響當年評優評先、師德考核、績效考核、目標考核,重則被髮配邊遠地區,甚至開除公職!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因為只要家長一投訴,“校鬧”一來,學校為了推卸責任,上級主管部門為了息事寧人,就把當事老師推到風口浪尖,做出最“頂格”的處理。

    對學生進行教育,本是老師的天職。

    可是,那些養著“小皇帝”的家長們,哪能容得下孩子受半點兒委屈!

    那些高高在上的領導者,哪個願意為弱勢的老師說一句公道話!

    最後,讓我們重拾“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的祖訓,把“養”和“教”結合起來,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把“愛”和“嚴”結合起來,讓家庭和學校都成為孩子成長的搖籃,成為最理想的育人環境吧!

  • 16 # 宋老師小學數學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意思是

    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古人認為教育孩子的責任來自於“家教”和“師教”兩個方面,所以,他們認為教育失敗的原因也是兩方面的。

    家教即家庭教育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早期教育幾乎全都應該是家長的責任,因此,家教是最基礎的教育,沒有良好家教的小孩子,即使學校教育再優秀,也很難成材。

    “師教”是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它也是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好教會學生做人,還要培養學生好的習慣,發現並糾正每個學生的不同缺點。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必須嚴格要求。

    現在教師不敢管學生確實是一種普遍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法律不允許。《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不得對孩子們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這就直接把教師教育學生的權力剝奪了,這個法律的出合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制止教師做出讓所有人都深惡痛絕的行為,然而它卻實際上剝奪了教師教育的權。

    2.家長不允許。我們身邊發生過很多教師因教育學生髮生的事故。賠償家長几萬元的有之,被教育主管部門行政處罰的甚至開除工職的有之。前車之鑑,教師哪還敢管學生?

    3媒體的推波助瀾。現在的一些媒體和一些所謂的專家為了自己的利益,迎合大眾,總喜歡把個別教師的行為無限放大,傷及大部分無辜教師,引導不利於教育的輿論環境,整個社會仇視教師,動不動就拿教師法壓人,導致教師的不敢管。

    儘管有種種不利因素,但做為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自己的職責,現在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全社會也都認識到對學生放鬆管理的危害,呼籲給教師懲戒權。每個教師只要把握好懲戒的分寸,就一定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 17 # 陵南雲水謠

    先看第一句:“子不教父子過”。古往今來,我們熟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經典故事,很少獲悉父親大人在孩子一生的教育中給我們留下過什麼。倒是刻印在心中永不會忘掉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烙印。父親沒有扮演過教育者的職責,“嚴父”和“慈母”的角色就是一個永恆的標碼,可能一直這樣。我們為什麼這麼說是“父之過”呢?是封建思想禁錮了人們的頭腦。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掌握“生殺大權”,無論對錯。而母親扮演重要角色去教育兒女成人、成才的過程中,沒有一點“功勞”可言。

    再看第二句:“教不嚴師之惰”。古人對教師的角色定位那一定是嚴。動輒用戒尺打手心、打屁股,懲罰教育是伴隨一個孩子受教育的過程。很多孩子和家庭都自然接受、內心願意“被罰、捱打”。因為這種不夠“嚴厲”的學校教育是“教不嚴”的準則。沒有人質疑,沒有人提出挑戰“誰懲罰我,我要上告”。無論封建思想也罷,無論聖人教育觀也罷,教育學生一定要嚴格是永遠動搖不了的、恆定的規則。

    再看第三句:“老師不敢管”。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的教育成了“不敢管”的行為。實在費解!實在令人難堪!著實令人難受和尷尬!為什麼會有今天的局面?難道我們還不如古人嗎?這個值得我們所有人三思。當然古人一味的、無原則的懲罰也不能說最好。最起碼受教育者有約束、有內心的忌憚,對師者有尊敬、敬畏之心。

    當今社會一旦學校出了一些事情,動輒把教師推上風口浪尖,口誅筆伐,聲討連天。教師的角色和身份變化了呀!你不再是人們心目中的“聖賢”、“靈魂的工程師”;只不過是負責管理你應該管好的“不能出錯的、辛勤的園丁”。教師待遇不高、社會地位低下是永遠改變不了現狀的。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孩子們心中對教師的理解也會改變,你敢管我,“我爸是李剛”,你管得了嗎?教師不敢管原因:一是手中沒有“尺度”;二是怕因懲罰學生“惹惱了”某些人;三是法律的落實不到位;四是還沒有出臺相關的懲戒標準。

    我們真誠地呼籲:還原教師的真實身份!迴歸教育之本真!

    我們真誠地期待:教育幸甚!民族幸甚!國家幸甚!

  • 18 # 大偉大偉大偉dawei

    現在老師不敢管學生的原因太多了,學生和家長的主動權更強,但是無論何種原因,作為老師的職業道德,都必須全力以赴,學生是會變的,當他們長大以後,會意識到曾經認真給他傳道授業的老師,教育是播下種子靜等花開,做了總比不做強

  • 19 # D洪濤

    哎苦不堪言,孔子偉大之處因材施教[贊]現實中很難做到,嚴了吧要死要活的,鬆了吧,等於放流,不成才就成仁吧!

  • 20 # jinguangdadao

    社會是個大熔爐,人們的思想、意識、行動、關係等,都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產生、進行的。社會風清氣正,人在壞,壞不到哪去;社會汙煙障氣,多數人好不到哪去。家庭、學校的管理和教育,在社會的現實面前,就像磁瓶一樣,一碰就碎。

    估計沒有家庭和學校,會教育孩子不愛國,但現在,愛國教育卻養出了些賣國黨、恨國黨,你覺得是什麼原因?我覺得就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出了問題,雖然表面上提倡艱苦奮鬥,公平公正,但社會現實卻離這些很遠,孩子們不傻,在這上面,眼睛亮著呢?你說,他是聽你說,還是跟著感覺走?

    那麼問了,家庭、學校教育沒用嗎?不,也非常重要。但它起的是增磚添瓦的作用。或者說外因的作用。即社會環境相當於內因,它決定人是什麼樣的,而家庭、學校是外因,起監督、矯正及改造的作用。不過,在科學知識上,學校起的是傳授系統知識的作用。

    要培養新時期的優秀合格的人才,必須社會、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單純強調哪一面都是完不成的。首先,全社會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需要領導、黨員代頭,全民配合,家庭、學校緊跟。其次,要確立正確的師道尊嚴。在學校裡,學生必須服從教師的教導和命令,確定懲罰的具體標準,及無賴學生的處理辦法等。再次,家庭要配合社會和學校,經常的進行思想教育,檢查作業等,不要甩鍋等。還有,家長不能動不動就找學校的麻煩,這必須由國家來確定規則。

    我們全社會都要嚴肅對待教育,否則,中國將來會向何處去還不好說。但願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好!祝願我國會越來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蕎頭蕎苗你是怎麼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