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大尾巴小貝貝

    清高的人不討厭,真正討厭的人是自己無法清高,又見不得別人清高的人-;李紈

    紅樓夢裡面最討厭妙玉的人應該是李紈了吧,李紈出場時就是一個青年寡居,守著一個兒子過日子的人,和妙玉接觸的人比較多是寶、黛、釵和惜春一杆人等,惜春是因為內心存了出家之心,寶、黛、釵和妙玉四人卻可以同屋喝茶 親密接觸以黛玉和寶玉性格來看足以是和妙玉惺惺相惜才會如此的;李紈一個寡婦和妙玉一個帶發出家的姑子按說不會有太大交集的,李紈所謂的“討厭妙玉為人”本質是就是見不得妙玉一個本該和她一樣形同槁木死灰的人活的如此精彩 肆意灑脫所以才心生嫉妒所以討厭的。

  • 22 # Brennan29

    “清高”是有層次高下之分的,層次低的清高確實容易惹人厭,而真正高層次的清高非但不會令人討厭,還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佩。

    有意為之的清高,一般是為之者心中先是存了“清高是好”、“我要清高”的邏輯判斷,然後根據自己的認識在心中摩畫、確定了一個清高的標準,最後將自己的言行向這個標準靠攏。

    首先“清高是好”這個邏輯判斷,就基本確定了為之者的思想境界的上限。

    好的品格、德行很多,而“清高”並不是其中最好、最優秀,最為人稱道的。將“清高”作為自己行為準則的人,思想境界或性格上就具有一定的偏執、偏狹或狹隘。

    思想境界的高度,也決定了為之者內心所確定的清高的標準的高度。將“清高”作為自己行為準則,一般說來這個清高的標準的高度也是堪憂的。

    一般說來,思想境界是一個人言行品德的最高天花板,自己所確定的行為準則等而下之,是低於思想境界的,而行為準則又是具體行為的天花板,具體行為的高度是低於行為準則的。

    思想境界一旦不高,行為準則等而下之,具體行為又等而下之。這樣的清高,確實容易帶來不好的觀感。尤其這種有意為之的清高,在面對不同人、不同事的時候,往往又有不同的反應和對待方式,就更容易為人所詬病了。

    妙玉之“世同嫌”,原因大致如此。

    而天性使然的清高,不管這種清高在境界上的高度如何,其待人處事的標準始終如一,性格與行為渾然天成,給人的觀感比有意為之的清高要好很多,其層次也是高於有意為之的清高的。

    二、清高的表現

    按照清高的表現可以分為“行為上的清高”和“思想上的清高”。

    行為上的清高,表現為行為舉止、待人接物的與眾不同。這種清高,無論出於有意為之還是天性使然,旁人歷歷在目,或高或下,往往一言一行即可做判斷。

    而思想上的清高,是內心境界、品格的高潔,而外在行為上未必時時處處都有顯露。就如“君子和而不同”,可與形形色色、三教九流來往唱和,或可偶爾“同流”,但絕不會“合汙”,內心的高潔始終如一。

    這種清高,非一言一行、一時一事可以判別,需要較長時間的觀察、交往才能發現。

    思想上的清高,才是真正的清高,是最高層次的清高。這樣的清高,會有人討厭嗎?

  • 23 # 江右一品泓

    清高討不討厭得看物質基礎以及文化涵養。

    貧窮的人不能清高,貧民需要博採眾長,需要附庸風雅,隨波逐流來廣結善緣。從而讓自身貧瘠的資源得到幫襯,等待自己的貴人從而擺脫困境。貧賤之人清高是斷絕自己後路,必然讓人生厭。

    富貴之人要清高,高貴之人要有高貴之氣。清淨而高尚,自己充滿主張,走自己的路帶領一幫自己的追隨者青雲直下,殺出一片天地。深居簡出,謀定而後動。

    清高需要資本,清高是一種意識形態是一種氣質需要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沒有物質基礎空談清高是浮誇而不切實際的。畢竟這個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人的眼光都是物慾至上的。當世人一抬頭一睜眼發覺你沒有金燦燦的物質基礎,清高只是浮雲。

  • 24 # 潤楊閬苑

    清高的人,不令人討厭,令人敬佩。“清高之行,顯於衰亂之世”。能在亂世中不同流合汙,依然保持清高的品格是可貴的。

    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夠清高吧,可是人人都佩服屈原的高尚情操和愛國情懷。即使當世人不理解屈原,可是後世,給了屈原極高的禮遇。

    妙玉與屈原不同 ,妙玉在書裡,被人厭。在書之外,妙玉依然被好些人厭惡。

    妙玉的“潔”,自私。屈原的“潔”,無私。

    “過潔世同嫌”,這話不錯。不過這個潔,有區別。

    屈原的“潔”,是不同流合汙的高潔。他對普通百姓有悲憫的情懷。他看到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蓬頭垢面的普通百姓,屈原沒有嫌棄,沒有嫌他們髒,而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為那些髒兮兮的流民悲傷,流淚。

    妙玉的“潔”,是自私的潔。是癖好,是對普通百姓的厭惡。

    劉姥姥雖然是普通百姓,但是她曾經見過世面,她衣著整潔,談吐得體,禮節周到。賈母和大觀園裡的姐妹們都沒有對劉姥姥的衣著提出批評。

    寶玉最討厭老婆子,可是他不討厭劉姥姥。劉姥姥雖然窮,但是在精神層面上與賈府諸人,與妙玉是一樣的。劉姥姥並不比這些公門貴族差。

    可是妙玉非常藐視,慢待劉姥姥。賈母一進櫳翠庵就說要喝茶。妙玉親自給賈母倒茶,讓下人給王夫人等人倒茶,卻沒有給劉姥姥倒茶。

    賈母看不慣,將自己的茶給劉姥姥喝,劉姥姥才喝一口茶。

    如果賈母不給劉姥姥茶,劉姥姥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大家喝茶。

    劉姥姥不會計較一杯茶沒喝到,但是會對妙玉對自己的視若無睹,明目張膽的忽略而氣憤。這是明擺著看不起自己。

    妙玉無聲地表示了對劉姥姥的蔑視、瞧不起。

    後來妙玉將劉姥姥喝茶的茶杯扔了,這是公開嫌劉姥姥髒。

    寶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雖然髒了,白撂了豈不可惜。依我說,不如就給那貧婆子罷,他賣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

    妙玉聽了,想了一想,點頭說道:“這也罷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我吃過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他。你要給他,我也不管,我只交給你,快拿了去罷。”

    不知內情的人,不禁會想:她跟劉姥姥有多大仇啊!

    屈原則不同。屈原憐憫窮苦人。有一則屈原發米的故事。

    屈原幼年時期正逢連年饑荒,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沿街乞討,屈原不忍心就想幫助窮苦百姓。

    一天,屈原家門前的大石頭縫裡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們見狀,紛紛拿來碗瓢、布袋接米,將米揹回了家。

    後來,屈原的父親發現屈原正從糧倉裡往外背米,原來是屈原把家裡的米灌進了石縫裡。以此來幫助窮苦人。

    妙玉的“潔”,極度自私,令人生厭。屈原的“潔”是無私,是以天下為己任。

    屈原的“潔”是自我修養的高潔;妙玉的“潔”是貶低別人,炫耀自己。

    屈原的潔,是自我修養的高潔。

    屈原“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的高潔是對自己的約束。

    妙玉的潔是貶低別人,炫耀自己。

    當黛玉發覺水質與往日喝的雨水有所不同,但是還不敢確定是什麼水,就問:“這水也是舊年的雨水?”

    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

    黛玉因為沒喝出來是什麼水,才發問,妙玉馬上冷笑著懟黛玉。然後開始炫耀自己的水是梅花上的雪水,彰顯自己的高雅。

    妙玉不是清高,是傲慢,是由於自卑而生的自尊與傲慢。

    賈府是公爵府,妙玉是一個小尼姑,她到賈府怕賈府瞧不起她,所以忸怩著不來。妙玉一定要賈府下帖子請她,是要表明自己的身份,我是你們請來的。王夫人清楚妙玉的想法,給了她臺階。王夫人說:“她既是宦家小姐,自然要傲些”。

    妙玉也曾經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其出身可能不比公爵府低。但是她父母都死了,她也不過是一介小尼姑。再也沒有了大家閨秀的光環。

    妙玉時時刻刻怕人家瞧不起,時時刻刻要表明自己的身份。似乎是妙玉的傲慢,實際上是妙玉靠傲慢來隱藏自己極度的自卑心理。

    妙玉陪著笑給賈母端茶,覺得犧牲了自己的自尊心,但是她不敢和賈府人怎麼樣,妙玉她轉過臉對一個貧窮的老太太表示了自己的傲慢。是為了挽回自己的自尊心。

  • 25 # 愛吐槽的小七

    凡事都有個度。清高本身不討人厭,過於清高就討人厭了。

    文人清高這是一種自身的氣質,難道說身為讀書人張口就罵人,這也不現實吧。清高,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汙。無疑,這是個褒義詞。

    妙玉也是富貴人家出身的妙人,清高無錯,但她沒有把握好度,“過潔世同嫌”這句話裡“過”是她遭人嫌的真相。

    劉姥姥不過一個鄉下來尋親戚碰運氣的老奶奶,雖然有巴結賈母的成分巴結賈府的成分在裡面,但她沒有為惡。每個人的生存方式不同,不認可沒關係,可妙玉連包容都做不到,這就有點小氣了。

    不過,看官們也一樣,妙玉雖然小氣的扔掉了姥姥的杯子,但仍舊不值得大家討厭她。她只是個女兒家,只要不為惡,不應該受到大家的譴責,可以與她好好談心,幫助她一點點變好。

    清高無過,但請大家把握好度,做一個明白的糊塗人。和為貴。高中勵志牌子上一直寫,心有多遠,路就能走多遠。目前看來,雖不一定走很遠,但心能容人,必能得道多助。所以,請你敞開心扉,坦然面對一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動對焦已經普及,手動對焦還有沒有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