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七hnyy
-
2 # 老張論歷史
劉邦剛看到這封請命書,氣得暴跳如雷,認為韓信狼子野心,欲除之而後快。看,這還只是請命求冊封的結果,若是直接自立為王,恐怕劉邦的怒火立馬燒到齊國了。韓信這麼聰明的一個人,又怎麼會不先試探便魯莽行事呢?且不說這劉邦,單是那項羽也不是善茬,齊國那是什麼地方,項羽的後花園,在那自立為王項羽能答應嗎?屆時楚漢一致對外,任韓信天大的本事也抵擋不住兩家的大軍。除了我們這些已知楚漢爭霸結果的後世者想知道韓信自立為王會是什麼局勢,當時的各國也都想看看韓信能否自立為王成三足鼎立之勢,為此,不少人曾勸過韓信脫離楚漢正式成為齊王。這些勸誡的人還多半是劉邦項羽身邊的謀士。為什麼?因為韓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楚漢雙方的平衡,劉邦這邊擔心韓信靠向項羽,同樣的項羽那邊想將韓信與劉邦隔離開來。
劉邦身邊的謀士張良勸劉邦冊立韓信為齊王,以穩朝綱。項羽那邊呢因為齊國的失敗,被韓信打怕了,遂讓武涉去勸韓信封王,以什麼理由呢?說的是劉邦這個人眼裡容不下他人,倘若韓信幫劉邦拿下楚國,那麼今天項羽的下場就是來日他韓信的下場,很有道理。同時齊國境內也同樣有人勸韓信稱王,說的與武涉是同一套說辭,大意無非是劉邦項羽誰稱霸他韓信的下場都討不找好,不如自立為王三足鼎立,這樣誰也不會輕易冒犯他。
韓信很聰明,所以他沒有自立為王。即使稱王的誘惑很動人,即使說客們說的很有道理,但他並沒有稱王。對外只稱自己受恩又受封,應當履責為大王(指劉邦)鎮守齊國。很大義凜然,也沒有破綻。至於心裡是否真的這麼想,我是不相信的。從項羽轉投劉邦,從小兵鬱郁不得志起做到了大將軍,說沒有野心那是假的,不然他也不會請命封他為齊王,這其實是一種試探。好在韓信夠聰明。
都說韓信的存在奠定了楚漢爭霸最終的結果,似乎得韓信者得天下成了大家的共識。事實真就如此嗎?誠然歷史中韓信靠向劉邦,劉邦如願以償,這一結果也在情理之中。但若是韓信靠向項羽,項羽能獲勝嗎?我想並不能,要知道攻破咸陽的時候,項羽兵力、領地哪一樣不是劉邦望塵莫及的,劉邦的漢王還是項羽封的。兵力強盛的時候項羽尚不能勝,日落西山時就算加一個韓信又能改變什麼?要知道韓信手下的兵可不姓韓,而是姓劉的。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韓信自立為王縱使能成短暫的三足鼎立之勢,但阻擋不了天下合一的大勢。三國是紛戰時期,諸侯並起最後留下來三家大的對峙,而楚漢爭霸,天下即將合一,這時候插一腳進來,誰都不會答應。
倘若韓信自立為王,必然會發生兩家合作對抗另一家,此時的情景與楚漢聯合伐秦有什麼區別呢?合作的兩家扮演的是昔日的楚漢,而被伐的那家則是昔日的咸陽宮。與劉邦合作,事後劉邦必然翻臉,而與項羽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屆時韓信只不過是另一個討伐物件罷了。而若是兩不相幫,或許韓信就是第二個秦朝,最先被踢出局。所以韓信是聰明的,明哲保身,沒有被誘惑的深淵吞噬。
-
3 # 冷月青史
韓信是“舉世無雙”的軍事家,不等於他有統治帝國的政治才幹!
略舉小例。
1、為什麼遭受胯下之辱時,沒有一人出手相助?
答:韓信的言行舉止惹了眾怒,沒有受擁戴的群眾基礎。
再看劉邦,也是正事不做喝酒戲謔。但他身邊圍繞著樊噲、周勃、夏侯嬰等大批擁護者,還得到了政府官員蕭何、曹參的青眼相待。
劉邦具有獨特的領袖魅力,韓信不具備。
2、蒯通勸韓信自立為王時,韓信猶豫不決?
答:韓信的猶豫說明他注重信義、講究情感。而缺乏領袖必須具有的決斷力。
再看劉邦的決斷。只要屬下說得有道理,劉邦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相應的決斷並付諸實施。
這種天縱領導之才,韓信也不具備。
3、樊噲卑躬屈膝跪謝韓信時,韓信是那樣清高傲慢,為什麼?
答:團結大多數,孤立極少數是領導最基本的策略。韓信正好相反,只強調個人能力,從不籠絡借用其他人的力量,這是作帝王的大忌。
樊噲何許人也?皇親+功臣+猛將。韓信都是羞與為伍的態度,對其他人可想而知。
而劉邦不管以前是敵是友,為了自己的事業,都可以轉化成自己人。比如劉邦最痛恨的雍齒,劉邦還是為了大局封他做了什邡侯。
這是政治家的胸懷,顯然韓信也不具備。
4、韓信被軟禁被騙殺時,為何不見一人為他說話求情?
答:平時不注重籠絡交際,關鍵時刻誰會挺身相扶?韓信的情商、人際交往能力可見一斑。
反觀劉邦的屬下:鴻門宴捨身救主的樊噲、項羽追殺中賣命救義的夏侯嬰、代劉邦赴死的紀信……。劉邦的魅力足以讓這些人甘願赴湯蹈火。
韓信卻沒有這種情商、魅力、能力。
總而言之,韓信不具有一國之君應該有的領袖才具。
即便在齊國真的三分天下,自立為王。他也不會支撐大久。
韓信和項羽有很多相似之處,項羽手下那麼多一流人才還不都投了劉邦。
軍事上,韓信是一流的傑出者!
政治上,韓信是三流的不及格!
-
4 # 一把穿雲劍
身邊的政治環境不成熟。
我們來看看韓信擁有的最主要優勢:軍事才能,這是你幹大事的基本條件。
但成大事不能只靠會打仗,還得會玩人,馭人之術這是合格皇帝的必修課,要向大家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
旗號,要師出有名,要有群眾基礎,項羽前期能成功也是打出楚的旗號反抗秦,得到很多人支援。
韓信有閃光點,但基本面一般。
-
5 # 歷史中的過客
客觀因素:沒有群眾基礎,從秦末至漢朝建立,戰亂多年,人民盼來了久違的和平,許多韓信舊部,要麼解甲歸田做富家翁,要麼轉了文職繼續報效朝廷,韓信若想造反,恐怕真正隨他相應的人十分有限。兵權被剝奪,有人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管什麼群眾基礎,長官一聲令下,赴湯蹈火。但是,漢朝初立,劉邦做的首要的事情就是解除了功臣的兵權。韓信作為第一武臣,首當其衝,也就是說,雖功高震主,身世顯赫,但此時的韓信,調不了一兵一卒。老闆是個流氓,如果說,韓信還有一分造反的可能,那就是堅決不交兵權。當時的軍隊,以虎符為最高號令,可以說認符不認人。但是,韓信偏偏就遇到了一個流氓老闆霸氣總裁。有一日,劉邦忽然闖入韓信大營,包括韓信在內的眾人措手不及,還沒反應過來怎麼回事的時候,劉邦拿起桌案上的虎符就跑了。服不服,遇見這麼個不按常理出牌的老闆,你不服不行。
主觀因素:野心太大,韓信攻下齊國後,馬上要求劉邦給他封齊王。劉邦當時正是用他之時,捏著鼻子就給他封了,但這惡果就此埋在心裡。漢朝立國後被劉邦遷為楚王,奪了兵權,又被安了個罪名貶為淮陰侯,最後被殺,是因為劉邦容忍不了一個野心如此大的韓信在側。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野心越大,最後得到的往往就越少。情商極低。想來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但是這話的出處卻證明韓信是個情商極低的人。這句話來自於他和劉邦的一次對話,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韓信用兵,多多益善。劉邦聽了無語,心裡卻是肯定不喜的。功高震主也就罷了,還非要告訴自己主公我比你厲害,今後不防範你防範誰?
韓信這種高智商低情商,導致了其政治嗅覺非常不靈敏。不懂得鳥盡弓藏的道理,自以為很牛逼,沒人會碰他,更不會去思考自己是否處在險境。卻陰溝裡翻船,讓多年的好友蕭何聯合呂后將其誅殺,估計到死都沒反應過來怎麼回事也是有可能的。客觀和主觀原因導致了韓信註定被殺,但肯定沒辦法舉兵造反,高情商的領導和低情商的自己,導致韓信被殺了個措手不及。由此可見,想成功,智商重要,但情商更重要。所以兩者一對比,性格分明,劉邦是一個敢於拼,敢於闖的大勇之人。韓信是個需要依賴和別人給予的大智之人。
-
6 # 如史如畫
韓信真正意義上的被奪權只有過兩次,一次是劉邦在滎陽戰敗後逃往韓信軍營,把韓信兵權奪了;另一次是楚漢決戰後,劉邦又快馬加鞭前往韓信軍營奪了兵權。 那麼韓信第一次被奪權後就沒有防備之心嗎?
我覺得防備之心肯定是有的,而劉邦收攬人心更是有一套。劉邦早期對韓信解衣推食,表面把他當成心腹,韓信也是個知恩圖報的人。韓信自己原本沒有謀反之心,即使在他人勸說下頓生謀反之意,他也會想起劉邦昔日的大恩,不會行動的。這也是韓信不建立自己帝國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原因就是韓信的志向有限,他不像項羽那樣有當諸侯王首領的念頭,更沒有劉邦想稱帝的野心。他一心所想只不過是向世人好好展示自己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華,所以他覺得大將軍是再適合不過的,不會再往上想了。
以韓信的地盤,兵力,還有軍事能力,如果真要反叛,絕對會勢力滔天。韓信在鼎盛時期兵力達三十萬,是劉邦集團和項羽集團的總和。他盤踞的地盤有趙國、燕國和齊國,佔了天下的三分之一。軍事水平更不用說,故韓信是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帝國的。奈何韓信不懂得變通,政治能力太弱,只能成為劉邦手中的玩偶,他是個悲劇人物。
-
7 # 哇哈哈視界
說來可能玄乎,但事實上,一個人能取得多大作為,決定性的力量不在於他有多大能力,而在於他有多大的志,所謂“器”。
韓信被譽為國士無雙,可他再牛逼,也只是一個士,而且他也醉心於以士自居。
有人覺得這麼牛逼的能力和這麼好的機會,不想當個皇帝試試?其實韓信還真就是想一展胸中所學建功立業,當個諸侯國王,然後衣錦還鄉,有仇報仇有冤報冤,最後跟劉邦來個君臣有始有終,名揚後世的戲碼。
這就是韓信的志,他是從心裡願意做老領導兼恩人劉老三的下屬的。
比如三國期間的劉皇叔,武力,智謀,名望,並不是出類拔萃的,但是就是胸懷大志,所以才能收四方人才之心。這個志,還是他的隱私秘密,大家都知道,但他就是不說出口。
諸葛亮願聞將軍之志的時候,他還要屏退眾人才敢明言,因為他的志註定會讓他與曹孟德勢不兩立。所以同樣是西川一塊地,在劉璋手裡就是闇弱,人稱守護之犬。劉表單人空降荊州,整合權力,手腕不差,他也就志在保境安民,最多割據一方。
曹劉並稱英雄,就在於吞吐天下之志,孫權格局就差一些。 以現在眼光來看,你幫你公司搞定了一半的業務,那還不出去自立門戶,混個董事長啊,韓信偏願意當個高階經理,就因為志不在此,所以韓信稱為國士無雙,而不是虎狼梟雄。
就像也許我是個名牌大學畢業,我媽天天唸叨我應該努力工作掙大錢,有出息,我就願意當個死肥宅,追求不同嘛
-
8 # 以史看世界
韓信不自立為王有以下幾個原因:
1、他沒有那個能力
雖然他有三十萬大軍,但是軍隊中高階將領沒有一個是能跟著他造反的,都是劉邦的親信。
如果韓信想要造反,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這些高階將領的反對,如果把這些人都給殺掉了,軍隊肯定會混亂,韓信如果沒辦法控制住局面肯定也造反不了。
如果韓信殺伐果斷,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了這些人,然後強力的控制住了局面,那軍隊肯定也會因為內戰元氣大傷。
2、沒有糧草和後勤兵源
韓信造反了,劉邦肯定不會給他提供糧草和後勤兵源,他做為一個叛將,齊國境內的守將和官員肯定不敢和他站在一起,所以也就不會給他提供糧食和新兵。
士兵們如果沒有糧食,沒有軍餉,肯定不會繼續支援韓信,別說打仗,連自保都是一個難題。
3、沒有人才輔助
劉邦之所以能建立漢朝,是因為有張良在出謀劃策,有蕭何在管理政治上和後勤上的東西,還有韓信這麼一個會打仗的將領。
但是韓信如果自立為王,他沒有張良這樣的謀士,也沒有蕭何這樣的政治人才,所以一旦打起仗,軍隊的後勤補給,後方管理的穩定,都會成為韓信的軟肋。
-
9 # 太嗯了
1、他沒有那個能力
雖然他有三十萬大軍,但是軍隊中高階將領沒有-個是能跟著他造反的,都是劉邦的親信。
如果韓信想要造反,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這些高階將領的反對,如果把這些人都給殺掉了,軍隊肯定會混亂,韓信如果沒辦法控制住局面肯定也造反不了。
如果韓信殺伐果斷,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了這些人,然後強力的控制住了局面,那軍隊肯定也會因為內戰元氣大傷。
2、沒有糧草和後勤兵源
韓信造反了,劉邦肯定不會給他提供糧草和後勤兵源,他做為一個叛將,齊國境內的守將和官員肯定不敢和他站在-起,所以也就不會給他提供糧草和人馬。
士兵們如果沒有糧食,沒有軍餉,肯定不會繼續支援韓信,別說打仗,連自保都是一個難題。
3、沒有人才輔助
劉邦之所以能建立漢朝,是因為有張良在出謀劃策,有蕭何在管理政治.上和後勤上的東西,還有韓信這麼一個會打仗的將領。
-
10 # 羽飛來
韓信早期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啊!01
我們來看韓信早期在哪裡幹什麼?
他早期多年在項羽軍中只是個執戟手,也就相當於現代的警衛員。
他一直都不被項羽重視,在項羽心中沒有位置。
韓信心裡很憋屈,也曾試圖表現自己,以引起項羽的注意。多次主動向項羽出謀劃策,可是項羽根本不聽,仍然不看好他,也就是對他沒有興趣。
最後,韓信實在覺得在項羽這邊看不到出頭的希望,一氣之下,偷偷跑來投奔劉邦。
02可是沒想到劉邦對他也不看好。只給了個管糧倉的小官,韓信感覺自己的熱臉貼了冷屁股。
後來,蕭何發現了他的才能,多次向劉邦舉薦韓信。
可是,劉邦還是不怎麼重視韓信。韓信見劉邦也不看好自己,感覺沒有什麼希望了,只好拍屁股走人。這才有了後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精彩故事。
03蕭何把韓信追回來後,再反覆苦勸劉邦,劉邦看在蕭何面子上才答應正式啟用韓信,拜他為大將軍。
至此,韓信有了用武之地,其才能得以施展。
韓信率領千軍萬馬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破趙攻齊至滅楚。
此時的韓信好不得意啊,確實有人向他進言,勸他自謀獨立,以致反劉自取天下。
04韓信這個時候不僅有這個能力,更有這個實力,他也曾動過心思,甚至還有過初期行動。
可是,他的對手劉邦可不是一般人啊,時刻都對他保持高度警惕。
韓信打下齊國時,只是為了更有利於掌管齊地,向劉邦請求封他為臨時齊王,劉邦得到訊息馬上起了疑心。
自此,劉邦對他的戒備更甚。
等到垓下一戰,大獲全勝,項羽自刎而死,楚國被滅。
05劉邦立馬奪了韓信的軍權,由齊王貶為淮陰侯。
韓信雖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軍事才能確實如蕭何所言“國士無雙”。
可是,在政治上的謀略及智慧哪裡是劉邦的對手?因此,韓信的悲慘結局是必然的。他自知功高震主,兔死狗烹,性命都難保,何談謀反自建帝國?
-
11 # 會中山人三
當時,韓信是劉邦得意的大將,也是劉邦提防最深刻的大將。應該說,韓信所立下的功勞,是漢朝時期所有大將中最大、最多,也是最不應該被劉邦殺了的。但是,細細研究一下,就可以知道,韓信被劉邦所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為這是韓信的性格所致,也是劉邦對韓信的瞭解所致。 韓信年輕的時候,帶著劍,被小痞子戲弄,從小痞子的胯下鑽過去。放到今天,我們也來看一下。如果我們在鍛鍊的時候,手裡拎著劍,或者是拎著刀,遇到了一個小痞子,小痞子逼迫著我們從他的胯下鑽過去。想一想,是不是這個小痞子自己在找死?即使是劍刀再不鋒利,殺死他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因為小痞子挑釁在先,這是取死之道。即使當時我們再老實,也會怒火中燒的,也會揮起劍或者是刀,劈向這個小痞子的。可是,當時的韓信,卻並沒有這麼做。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這是常人都難以忍受的侮辱,而韓信忍受下來,韓信的理想並不是簡單的,用一句話說,就是“所謀者甚,所求者大。”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韓信已經開始為他後來的路做準備了,而不是簡單的“胯下之辱”所能遏制的,相對來說,“胯下之辱”只是一件小事情,而他的志向,才是大事情。 楚漢爭霸在經歷最為困難的時候,韓信是袖手旁觀的,而且對劉邦進行了要挾,就是想要“代齊王”。而這個時候,劉邦帶領的很多人都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即使是後來漢朝建立,劉邦怎麼可能會忘記這件事情?還有,劉邦有著識人之明,知道這個人將會做什麼。這是劉邦的長處。 當時的韓信,儘管漢朝已經建立,他並沒不覺得就是天下太平了,否則也不可能會收留一些劉邦通緝的人。從這一點上看,韓信並不是老老實實的人,本來就深有野心的人;從“胯下之辱”中就可以看出韓信的野心,直到漢朝的建立,韓信也沒有多少改變,依舊有著野心,有著想要對漢朝不利的野心。但是,他出於什麼理由遲遲不動手,就不知道了。很有可能是,他缺少一個反叛天下的藉口。那個時候的人,是很看重藉口的;說的簡單明瞭一點,就是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而且,他也從心裡看不起劉邦,因為劉邦“善將將”,就是善於帶領將領;而韓信則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這個時候,他也知道劉邦對他不敢輕舉妄動的,否則他就會有了反叛的藉口了。 劉邦用計謀算計了韓信,把韓信困守在長安。因為韓信對劉邦的輕信,對自己的自信,所以,並沒有想到劉邦會對他實行看押。這件事情出乎他的意料。韓信這個時候是不可能會有任何的反抗,就被劉邦帶到了長安。劉邦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對他動手的念頭;可是,韓信這個時候很顯然已經心中不服氣,想著要推翻劉邦的統治。因為劉邦一直都不曾放心他,所以,嚴密地監視著韓信。而韓信如果是聰明一點,就會老老實實地做人;可是他卻做出了一些讓劉邦不可能會容忍的事情,就是韓信寫信給別人,聯合一些人準備謀反的事情。這樣的事情,不要說,古代,即使是今天,也可能不會容忍的。建立自己的政府就會早早的招來殺身大禍。
-
12 # 銀老師說歷史
韓信在我看來他是軍事上的天才,但是他卻是政治上的蠢材。
韓信在後期是明明具有和劉邦項羽並立於世三足鼎立的能力的,並且就韓信在軍事上的能力而言,打敗劉邦和項羽,可以說是隻是時間上的問題,可是他卻沒有這樣去做,他覺得他受恩於劉邦,因此不能夠忘恩負義,這是他的婦人之仁。既然你要服侍劉邦,那麼你就好好的忠於他,可是呢,你卻偏偏在很多情況下又不給劉邦的面子,這在政治上是犯有非常低階的錯誤的,因此韓信的滅亡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
-
13 # 果園71
我覺得韓信是個聰明人,偶爾犯二,僅有的兩次犯二,送了命。駐守北方,眼看劉邦項羽打的熱鬧,而且打架這事,劉邦明顯不如項羽,。韓信此時有了單飛的心思,如果趁亂,也不見得就不能成事。可是他沒有,小心思動了動,又壓下去了。等劉邦大事所成了,又想起這一出了,這不是腦子進水是啥?再說,飛鳥盡,良弓藏,這個道理劉邦太明白。況且,韓信性格太不討喜,不管韓信的心思是真是假,韓信都不可能善終。
-
14 # 手機電腦一站式
首先 當時大勢已定,項羽被滅,劉邦建立漢朝名正言順,誰敢當刺頭
其次 劉邦有恩於 韓信
最後 韓信 自身性格猶豫,同時缺乏政治經驗。
-
15 # jiesonlions
韓信之所以不建立自己的帝國,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是受到時代限制,那個時代追尋“”士為知己知死”這樣的信條,就算是韓信也無法擺脫。當初韓信的謀士蒯通勸諫韓信讓他自立為王,韓信不聽。他覺得劉邦對自己有知遇之恩,不願自立為王建立帝國,背棄劉邦。到最後被呂后所殺,悔不當初。
-
16 # 冀召科
韓信早期並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他的將領都是劉邦的將領,軍隊臨時招募的。基本沒有自己的勢力,滅魏國趙國,立王也是他人,最後滅齊,灌嬰等人的隊伍也在其中,齊國剛待幾天,就又改封了楚王。身邊可用的人沒有多少,他可能只是想當一個王吧!
想要獨立必須有自己的人,自己的勢力。他估計都沒有想那麼多,下面牽制他的人很多,他指揮將,是個帥才!
楚人都有衣錦還鄉的心思吧!
-
17 # 周立坡
韓信出身貧寒,早期受盡人生挫折,更受胯下之辱。後追隨項羽扔不得志,又後經蕭何極力推薦給劉邦封為大將軍。助劉邦攻下一個又一個諸侯國,最終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天下。可謂赫赫戰功,是漢朝開國第一功臣。
韓信的結局我認為是由於他自身的性格使然。
首先韓信重情重義,知恩圖報。對蕭何如此,對劉邦亦是如此;甚至對早年對他有一飯之恩的大娘都以千金回饋。蕭何劉邦都對韓信有知遇之恩,所以就算蒯通三番幾次進言韓信造反,韓信也沒有反。甚至命蒯通不得再提造反之事。直到被奪權也沒有背叛劉邦。甚至蕭何叫去長樂宮也義無反顧,有可能知道會自己此去可能會沒命也無所謂。因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因為蕭何。
其次韓信居功自恃,剛愎自用。由於韓信戰功赫赫,在軍中威望極高,以至當時軍中兵器均刻上“不殺韓信”四字。韓信也自恃功高,劉邦不敢殺他。蒯通的話根本聽不進去。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韓信從小喜歡研究行軍打仗,軍事謀略,沒有稱帝的野心!韓信最大的目標是做天下兵馬大元帥,後面封王更是感恩戴涕,心滿意足了。
另外一點韓信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赫赫戰功,可謂功高蓋主!但劉邦身為帝王勢必忌憚,所以借計奪權。最後呂雉與蕭何密謀於長樂宮殺害韓信。
從韓信的故事我們至少可以學到兩點:
第一,一個人重情重義,知恩圖報固然是好,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啊,何況你已經威脅到別人了。
第二,人生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能氣餒,總有遇到貴人飛黃騰達的一天。
-
18 # 梁溪居士
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一代帝皇的,當然靠老祖宗傳下來的位置當了皇帝,那是另一會事。韓信在領軍打仗方面,的確是百年不遇的良才。但要成為帝皇,光會打仗是不夠的。就是打下一塊土地,可以自稱為皇,但要維持一個帝國各方面的運轉,就不是打仗這會事了。韓信稱皇可以,但也是短命的帝皇。
-
19 # 侃史蹟
歷史事實上已經給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的答案。韓信沒有選擇自己作為國王,而是被命名為齊王,並沒有將局勢推向三方對抗。一方面,韓信接受了劉邦的好意,不想忘恩負義而成為國王。另一方面,考慮到自立為皇后弊大於利,韓信只給劉邦,寫了一封信申請,希望授予他齊王的稱號
劉邦剛剛看到這封辭職信,非常憤怒。他認為韓信雄心勃勃,想盡快擺脫它。聽著,這只是爭奪頭銜的結果。如果你自己站起來,直接成為國王,恐怕劉邦的怒火很快就會達到齊國。像韓信這樣聰明的人怎麼能不經試探就魯莽行事呢?更不用說劉邦,項羽一個人並不是什麼好毛病。齊國那和項羽的後花園在哪裡,以國王身份自立的項羽,能在哪裡許諾?到那時,楚漢將與外部世界聯合起來,而韓信的巨大能力將無法抵擋這兩支軍隊。除了我們,知道楚漢霸權結果的後人,都想知道韓信獨立為王會的情況。那時,所有國家也想看看韓信是否能像王成那樣獨力對抗。出於這個原因,許多人建議韓信脫離楚漢,正式成為齊王。這些勸告者大多是劉邦和項羽的顧問。為什麼?因為韓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楚漢和劉邦,之間的平衡,擔心韓信傾向於項羽,而項羽想把韓信從劉邦分離出去
與劉邦,關係密切的顧問張良,敦促劉邦任命韓信為齊王,以穩定政治局勢。項羽?韓信害怕齊國戰敗,所以武涉被要求說服韓信封了王位。什麼原因?據說劉邦不能容忍他眼中的其他人。如果韓信幫助劉邦贏得了楚國,那麼項羽今天的結局就是他將來和韓信的結局。這是非常合理的。與此同時,齊國也有人力勸韓信當國王,說的話和武涉,一樣,大意是說在韓信主宰自己命運的劉邦項羽找不到一個好的,不如自己做三國之王,這樣就不會有人輕易得罪他。
韓信很聰明,所以他沒有讓自己成為國王。儘管成為國王的誘惑令人感動,儘管遊說者是對的,但他並不是國王。外國只說,他得到了恩典和印章,應該承擔起國王(指劉邦)守衛齊國的責任。這是令人敬畏的,沒有任何缺陷。至於心裡是否真的這麼認為,我不相信。從項羽到劉邦,自從蝙蝠俠受挫後,他一直是一名將軍。說他沒有野心是錯誤的。否則,他不會為齊王辯護。這實際上是一個考驗。幸運的是,韓信足夠聰明。
據說,韓信的存在為楚漢爭奪霸權的最終結果奠定了基礎。似乎韓信贏得世界已經成為每個人的共識。真的是這樣嗎?的確,在歷史上,韓信傾向於劉邦,而劉邦得到了他想要的。這個結果也是合理的。但是如果韓信傾向於項羽,項羽會贏嗎?我不這麼認為。你知道,當你攻破咸陽,時,項羽軍隊和領土中的哪一個超出了劉邦的控制範圍,劉邦漢王被項羽封鎖了。當軍隊強大時,項羽還不能取勝。在西山?日落時分加一個韓信能改變什麼?你知道,韓信士兵不是叫韓,而是叫劉。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韓信自立為王,即使能實現短期的三方對抗,也不能阻止世界統一的大趨勢。這三個國家正處於衝突時期。州長們已經聯合起來,三大對抗最終仍然存在。楚漢稱霸,世界即將融合。此時,沒有人會同意干預。
如果韓信自己成為國王,兩國之間將不可避免地存在對抗對方的合作。這種情況和楚漢聯合入侵秦?有什麼不同?兩個合作伙伴扮演了前楚漢,的角色,而被襲擊的是前咸陽宮。當與劉邦,合作後,劉邦肯定會反其道而行之,而與項羽合作無異於虎皮取肉。到那時,韓信將只是十字軍的另一個目標。然而,如果雙方不互相幫助,也許韓信是第二個秦王朝,將首先被踢出。因此,韓信是明智的,保持我們的理智,沒有被誘惑的深淵吞噬。
-
20 # Y榮光
韓信是秦末漢初傑出的軍事家,他打仗不按套路出牌,常常出奇制勝,是楚漢戰爭中功勞最大的戰將,為劉邦立下了赫赫戰功。但功高並不蓋主的韓信還是被劉邦誘捕和拘禁了起來,最後被呂后殺害了。從古到今為韓信鳴不平的人不勝列舉,甚至很多人認為韓信在前期打敗項羽,兵鋒最盛的時候應該起兵反劉邦。說不定能為自己爭取一個更好的結局。
但是我認為韓信是一個悲情英雄,他的死不可避免。
首先在項羽失敗以後,如果韓信趁亂起兵,取代項羽,做新一代霸王可以嗎?那肯定是不行的,韓信雖然能打,比項羽還是差一點吧。項羽失敗了,難道韓信就能成功?我們用一個比喻分析一下楚漢戰爭:項羽好比是楚漢戰爭中的獅子,沒有誰能單挑打敗他。最後打敗他的是劉邦帶領的狼群,而韓信是狼群中最兇猛的一匹狼。項羽一頭獅子打不贏狼群,韓信一匹最強壯的狼就能打贏狼群嗎?所以韓信不能反,反了就是死路一條。
楚漢戰爭以後,韓信並沒有謀反的舉動,那麼劉邦放過他,劉、韓二人相安無事,可以嗎?情理上是可以的,但形勢發展不允許。因為韓信是一個異姓王,劉邦一定會消滅他。
秦滅六國以後,中國進入帝國時代,帝國時代以郡縣為地方管理體系,“王”這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邦國式”爵位根本就不應該存在,“王”是挑戰中央權威,分裂國家,最大的隱患。異姓王是如此,同姓王也是如此。只不過異性王分裂國家的動因會更大,同姓王分裂國家的動因會更小一點,過程也會慢一點。
同姓王造反的動因會稍慢一點,並不代表同姓王不會造反,自漢以後,同姓王造反不勝列舉,也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王”這一邦國時代的遺留產物,封而建國,具有很強的分裂性。自秦以後中國已經是一個大一統國家,國家的“統”和“王”的“分”格格不入。為此,漢朝以後中國曆代王朝為了解決“王”這個政治麻煩,費盡了心思。從漢武帝頒佈“推恩令”,分化藩王權力,到明太祖規定將領死後才可以封王,到清朝把王變成一個榮譽稱號,只給待遇,不給實權。中國花了整整2000年時間,才徹底解決藩王造反的問題。
就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而言,“王”做為一個榮譽稱號,享受一定的經濟待遇,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王”如果作為一個實權組織存在,弊害就非常多了.
所以韓信之死不是因為他做錯了什麼,而是他處在的位置不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韓信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那就是向范蠡那樣,急流勇退,退而保其身。
回覆列表
韓信想要建立自己的國家不是不可能,但是很難。
首先,韓信要背信棄義,離開劉邦。那樣天下人會恥笑的。他做不到,他也沒有那麼大的野心。這是最重要的。
其次,韓信手下的猛將如樊噲,灌嬰,周勃等等都是劉邦的親信。他雖然在軍隊威信很高,但是士兵都說自己是漢王的兵。他沒有自己的圈子,自己派系。
最後,韓信打下的地方,劉邦派人接收。他軍隊的糧草是劉邦派發。劉邦知道韓信打仗厲害,對他防範意識很重。
十面埋伏,垓下之戰結束後,劉邦立馬解除韓信兵權,而且把韓信封為楚王,調離原先的地盤。後來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聽陳平計,假裝遊雲夢。詔韓信去見他。韓信雖然懷疑,但還是去了。劉邦馬上綁了韓信,問罪於他。說他謀反。韓信自辯,劉邦不殺他,改封淮陰侯,押到長安軟禁。
到了長安的韓信,有天大本事也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