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21 # 大叔就喜歡你這樣的

    提到韓信的死,總是有無數兵仙粉惋惜不已,甚至太史公司馬遷都感嘆:“太可惜了,要是韓信謙虛穩重一點,說不定能成為像周公、太公那樣名垂青史的大人物!”

    其實不止太史公惋惜,就連韓信都後悔了,但是韓信後悔的卻不是改不掉他那作死的性格,而是沒有聽謀士蒯通的話自立為王,“吾悔不用蒯通(蒯kuai三聲)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那韓信為什麼沒有謀反呢?他又有什麼顧慮呢?

    一、被與生俱來的品性左右

    韓信有什麼獨特的品性?看看他以前的作為就知道了。

    《史記》記載,韓信出道前,是個非常理想化的貧困浪蕩子。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心裡有“詩和遠方”,眼裡沒有“柴米油鹽”。韓信父母去世得早,而他又整日沉迷於兵法,不肯做低賤的勞動,所以只能到處蹭吃蹭喝,時間長了,鄰里都非常討厭他。而韓信呢?他卻毫不理會這些,日復一日依舊如此。

    為什麼?是他情商太低還是太傻?都不是,是因為他太理想化了!在他心裡,覺得別人都能知道他的心意,都知道以後韓信會回報他們,他是個有話藏在肚子裡說不出口的人。但是現實呢?現實是他並沒有做出這些許諾,鄉親們都以為他在裝傻充愣,對他越來越厭煩!但是事實是,韓信發達後,確實做到了他心裡想的卻沒做出承諾的回報。

    有個數十天給他飯吃的漂母(洗衣女工),韓信直接回報他千斤黃金!就連那個讓他鑽褲襠承受“胯下之辱”的屠戶,他也封了一個官,並說“感謝你的侮辱,讓我勇敢走出去,這才有了我現在的輝煌”。唯獨有個亭長,這個亭長曾經管了韓信數月的飯,最後卻把韓信趕走了,韓信只賞了他“百錢”,譏諷他不能有始有終。

    韓信就是這樣,有自己一套獨立的過於理想化的人生標準,他認為別人怎麼對自己,自己就要怎麼回報別人。同樣,自己對別人忠心,別人同樣應該知道,也對自己放心!所以,當蒯通勸韓信自立為王的時候,韓信說:

    “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可惜的是,這些話他沒有親口對劉邦說,而劉邦當皇帝以後也減減多疑,最終韓信被殺。

    二、當時的局面,讓韓信沒信心自立為王

    蒯通當時是怎麼勸韓信的?《史記》上說得很詳細,有近千字,我說一下大體意思。蒯通的意思是:現在天下的局勢,大王您坐陣東部,劉邦在西部,項羽在南方。劉邦和項羽打,總是輸,老是靠我們救濟!

    而項羽想要打劉邦,又怕我們突襲他的老家!這個時候

  • 22 # 春秋會

    韓信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軍隊,從投靠劉邦開始,韓信就沒有自立為王的打算,沒有早佈局。後期也是猶豫不決,威望也不足平天下,後勤也難以保障,若劉邦傳檄天下,起兵圍之,韓信不能阻擋,當年敗項羽,也是眾位諸侯合力為之。

  • 23 # 歷史小迷童

    韓信第一次被奪軍權是在平定趙國後,劉邦帶著夏侯嬰一大早就到韓信的軍營,趁著韓信在睡覺的時機,拿走了虎符和印信,將韓信訓練出來的二十萬大軍幾乎全部帶走。

    對於劉邦的奪權,韓信心裡很不爽,但從韓信在垓下之戰結束後,又一次輕易的就被奪取了軍權來看,韓信並沒有過多的防備劉邦。

    韓信完全有左右天下局勢的能力

    平定齊國後,韓信手裡有三十萬精銳的大軍,此時劉邦手裡大致有二十萬的兵力,項羽有十萬精銳。不同的是劉邦和項羽在長期的對峙中,人困馬乏,軍隊疲憊至極,而韓信的大軍則以逸待勞,似乎成了實力最強大的一支隊伍。

    韓信幫誰誰會勝出,或者韓信選擇自立齊王,同項羽聯合逼迫劉邦三分天下,並不是多難的事情,劉邦的兵力雖然多於項羽,但他依然還不是項羽的對手。

    楚漢雙方議和後,劉邦追擊撤退的項羽,結果二十萬大軍被項羽回頭就打的大敗,只能固守求援。從這可以看出,劉邦的實力要弱於項羽和韓信。

    韓信為何不建立自己的王國

    韓信最有實力和機會的時候,是在平定齊地之後,此時的韓信手握三十萬大軍,恰巧劉邦和項羽受到了嚴重的消耗;項劉兩方因為長期的對戰仇怨深厚,聯合起來的可能性不太大,這時候是韓信自立的最好時機。

    但韓信並沒有選擇這樣做,他選擇了劉邦,在得到劉邦的條件後,率兵會和劉邦彭越等人圍攻項羽,結束了楚漢戰爭。

    原因一:韓信感激劉邦的知遇之恩,不忍背棄

    韓信的早年經歷很落魄,吃了上頓下頓沒找落,投靠項羽後本想一展才華,卻不被重用;看不到希望的他投靠到做了漢王的劉邦。

    在劉邦那,他遇到了貴人蕭何,把他力薦給劉邦;自此透過努力,改變了命運,成為了統帥千軍萬馬的大將軍。不管韓信的能力有多強,他發揮能力的平臺是劉邦搭建的。

    韓信揚名天下成為諸侯王,他最該感謝的人應該是劉邦。

    所以不管是蒯越數次建議韓信自立,他都沒有聽,而是堅定的站在劉邦這一面。

    原因二:韓信的格局不在爭鋒天下

    韓信不像項羽和劉邦,項羽的目的很明確,他就要建立霸業,成為諸侯聯盟的總盟主,號令天下;劉邦到後來也野心很明顯,要建立像始皇帝那樣的帝業。韓信不同,韓信的目的就是一展才華,以功獲得自己該有的封賞,做一路諸侯王。

    格局決定高度,韓信的格局決定他想要的不是封賞別人,而是想成為那個被封賞的人,也就是說他想做的是能臣,而不是君。

    這是韓信沒有自立的根本原因。如果韓信有野心,完全不需要請示劉邦,討個什麼齊王的封賞,直接自封齊王,劉邦也不敢把他怎麼樣。

    正因為沒有這樣的野心,他才向劉邦討齊王的封號;後來項羽的圍攻,也是等到劉邦正式封王后,他和彭越才率兵前來助陣。

  • 24 # 未古今

    韓信是漢代有名的將軍,打仗用兵如神,確沒有成為割據一方的霸主,反而最後被呂后所殺。韓信早期沒有想到要建立自己的勢力,由胯下之辱、一飯之恩等事件可以發現韓信缺少王霸之氣,不能成為一個王者。

    一、胯下之辱

    胯下之辱講的是,韓信年少時喜歡隨身帶著一把劍。有一天一屠夫攔住韓信挑釁他。說他是其骨子裡不過是個膽小鬼。如果不服,就拔出你的劍把我殺了;如果是怕死,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最終從屠夫胯下鑽過,韓信發達之後,還封屠夫為校尉。如果這個屠夫對項羽這樣說,項羽大概會直接一劍白裡透紅,不會顧慮重重。如果是劉邦,大概會大罵一通,打不贏也不會認輸,反而會一直罵罵咧咧。韓信能忍,但這種胯下之辱的事情是不該忍的,不鑽也就被屠夫打一通,而且發達之後還念念不忘,召見炫耀,說明格局太小,如果是劉邦大概是不會記得了,不經意想起應該會派一個使者直接把他殺死。

    二、一飯之恩

    一飯之恩講的是,韓信幹啥啥不行時,只能靠釣魚養活自己,一個老婦人看他飢餓可憐,連續幾天送飯給他吃。韓信表示之後發達了,一定報答,誰知婦人取笑他,說他一男子不能養活自己,自己可憐他不指望報答,韓信當時感到羞愧,封王之後送千金給婦人。這個事情和曹操的多像,曹操逃難時吃了別人的飯,還把恩人給殺了,振振有詞道,寧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如果是劉邦,大概會大罵老婦一通,邦哥吃你飯是給你臉,還敢蹬鼻子上臉。而且劉邦寧願偷,也不會讓羞辱他的人接濟。

    三、小兵幹起

    韓信是透過投靠他人從小兵做起才慢慢做出名堂來的,其中的過程也很曲折,沒被劉邦拜將時一直不受待見,默默無聞。同樣是沒有名氣的劉邦,直接扯大旗自立門戶;項羽也是自立門戶,沒有想過投奔他人。由此可見,王者均愛好自由,不甘受制於人,屈居人下。而韓信能忍胯下之辱,沒有自立一方,說明韓信沒有王者對自由的嚮往和格局。

    總的來說,韓信沒有王者之氣,臉皮薄,重諾言,當斷不斷,能成為一名大將軍已是有大運相助了,封王就是對自己才能的認識不足。

  • 25 # 恰似1江

    韓信是見了自己的活的,但是韓信本人自己有性格上的弱點,他無法像劉邦一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也就跟劉邦說的一樣,只能當一個公狗,不能當一個工人人,可以自己獨立的去思想,那個狗不可以,狗只能由主人來訓主人讓他上鍾就上鍾,主人讓他上去就上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自然生態醫學(中醫)與化學醫學(西醫),誰更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