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歷史的孔漢臣
-
2 # 人生的小坎兒
對於“生子當如孫仲謀”,有兩種見解。第一種是認為在誇讚孫權,但第二種卻認為是在損孫權——因為曹操打不贏孫權,所以便採用精神勝利法,損孫權,解解氣。
這個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無論如何,其實細品曹操這句,可謂夠狠的,怎麼理解似乎都對,無論是誇,還是損,都有各自道理。
-
3 # 擇日啟程
這是三國時代發生的事,先了解一下三國鼎力幾個核心領袖人物。三國時代曹操稱魏,統治以河南為界的北方;蜀漢劉備統治四川、陝西、貴州、安徽等;吳國孫權統治江蘇、廣東、江西、福建、湖南等。這是大致的分析,因為那個時代,梟雄四起,戰爭不斷,目的就是爭地盤,民不聊生。民間甚至出現了這樣的笑話:天黑睡覺之前是一個國家,第二天睡醒了,出院子一看換上了外國人站崗。
曹操是三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仰臉看人,十分傲慢的人,能讓曹操讚歎:“生子當如孫仲謀”的確不易。
一是曹操說這話的時候,已經年齡快60歲,老了!在他戎馬一生的經歷中,他出於愛護人才也好,出於服老也罷,這畢竟是給了比他小二十多歲的政治對手一個大大的褒獎,也說明曹操還是很看好人才的!
二是孫權受此讚譽也是著實的不容易。19歲接過父親基業,在老臣的輔佐下,先後掃清內部哄鬥,又是制定實施興國安邦之策,把吳國治理的國泰民安,六畜興旺,連老劉、老曹都自嘆不如。
三是孫權確實在謀略上,讓曹操心服口服。孫、劉、曹之間的紛爭大戰就不必細說了。曹操野心狂大,幾次進兵和孫權交手。建安十八年的濡須之戰,由於曹操靠兵多將廣,人多勢重欺人,但是,疏於管理,人心渙散,沒有戰鬥力。而孫權擺兵佈陣,講究兵法,兵人數雖少,但思想工作到位,打起仗來人人英勇,個個善戰。相持月餘,曹操才感嘆說出“生子當如孫仲謀”,不得不撤兵回去。
四是曹操當時說的全句是: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這也是曹操兩次外侵時遇到不同境況的感嘆。孫權是個有作為的君主,對手來犯,毫不退卻,英勇抗敵;而劉景升在強敵面前選擇了投降;此時,曹操是不是也想到自己的幾個兒子呢?我們不得而知。
-
4 # 卡巴斯基送外賣
分析看待古人的語言,一定要放在當時的環境中。曹操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是在合肥之戰後與孫權戰成平局,撤軍的時候說的。合肥之戰是曹操最後一次親自領軍出征。本想一舉平定東吳,結果雙方負有勝負,不得不選擇撤軍班師回朝。各位可以想象一下,英雄暮年本想最後一次平定天下,卻不得不接受。失敗的事實。看著東吳的孫權,如此年輕,卻率領部隊相互征戰,雄霸東吳。天下終究還是要交給年輕人的,而自己的兒子曹植也許文思如泉湧,曹丕也能有幾個謀士幫襯,曹彰勇武過人卻不善政治。那自己死後,這基業又能交給誰了?自己的繼承人能對付了孫權和劉備嗎?所以曹老闆這時候感嘆了句生子當如孫仲謀。是多麼希望自己的繼承人和孫仲謀一樣,有勇有謀,能實現自己未盡的夢想。所以我認為,曹操的這句話。一小半在誇讚孫權。更多的是在感嘆自己的繼承人沒有那麼的優秀。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曹操在赤壁戰敗後並不甘心,在前線屯下重兵與孫、劉對峙。孫權、劉備則針鋒相對,趁勢在全線發起反攻。劉備集團在荊州攻城略地,戰績輝煌。孫權集團則前出至江陵、合肥一線,與曹軍大戰十餘次,將戰線維持在江淮中部的巢湖一帶。
眼看劉備集團在荊州一帶的統治逐漸穩固,幾次試探攻擊都無功而返,曹操就把戰役的突破點放在了江淮一帶。由於孫權維持咄咄逼人的攻勢,曹操為下令長江北岸的居民遷往中原。荀彧等人苦勸不聽,導致江淮居民紛紛逃到江東。曹操在江淮地區的軍事重鎮,只剩下了皖城、合肥兩個據點。
曹操在江淮地區保留兩個軍事據點的用意再也明顯不過,孫權豈能等閒視之?趁曹操北返之機,孫權率領大軍突然襲擊了皖城,掠走軍民數萬而走。曹操救援不及,因此暗地裡將這筆賬記下。待到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料理了山西的匪亂,終於得空出來,親提40萬大軍,殺奔濡須口。
濡須口在哪裡?濡須水,現在改名了,叫做裕溪河,淝水通達巢湖後,經過裕溪河通達長江。據說,遠古時,濡須河水至巢湖東南三十里的濡須山、七寶山處受阻。大禹治水時鑿山而通,故後人稱河東之山為東關、河西的七寶山為西關,濡須水至此稱濡須口。
船過濡須口,再過60裡就可以通達長江。因此,這裡地勢險要,在曹操興兵來犯之前,孫權就已經在這裡修築起了工事,屯兵數萬守備。
曹操大軍進抵濡須口,先派曹洪領三萬鐵甲馬軍去前方打探。曹洪派信使回來報告說:“遙望沿江一帶旗幡無數,不知吳軍聚集在什麼地方。”
曹操聽後放心不下,親自領兵前進,就在濡須口前排開軍陣。曹操領一百多名將官登上山坡,遙望東吳戰船,看到各分隊伍,依次擺列,旗分五色,兵器鮮明。正中大船上青羅傘下坐著孫權,左右文武侍立兩邊。曹操問身邊眾人:“那坐在青羅傘之下的人是誰?”左右回答說:“此人正是孫仲謀。”曹操突生感慨,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像那劉景升的兒子,都是雞狗之輩!”
此時,曹丕也在軍中,聞聽父親之言,不作一語。突然一聲響動,南船一齊飛奔過來。濡須塢內又一支軍兵殺出,衝動曹兵。曹操軍馬退後便走,喝令不住。
正慌亂之間,突然又有千百騎兵趕到山邊,為首馬上一人碧眼紫髯,眾人認出正是孫權。孫權親領一隊馬軍來攻曹操。曹操大驚,急回馬時,東吳大將韓當、周泰,兩騎馬直衝將上來。曹操背後許褚縱馬舞刀敵住二將,曹操這才得以脫身回寨。
此後,曹操屢次出戰,都被孫權擊退,損失士兵數千人,曹軍士氣很低。荀攸建議曹操班師,曹操出師無功而返,執意不肯班師,雙方又對峙月餘。
一天,孫權寫了一封信給曹操,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這種赤裸裸的威脅,曹操是沒有怎麼在意的。可是孫權還寫了幾個字附在後面,曹操去看時,卻道是“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了多時,哈哈大笑,說:“孫權不會欺騙我。”曹操此時已經明白,江東孫權水軍已成其勢,短時不可能有結果。因此,他匆匆班師,徑直往關中討伐馬超去了。
曹丕時期三伐東吳,也是每次受阻於此,感慨不已,說:“此天所以隔南北也。”
以後,濡須口作為古戰場,經常成為文人墨客臨江懷古的題材。明代董會曾寫詩讚曰“龍虎相爭志不侔,濡須舊隖使人愁。丈夫不學曹孟德,生子當如孫仲謀。七寶山開紅樹曉,巢湖水共白雲秋。登臨不盡英雄恨,萬里長江天際流。”
-
6 # 鹿鹿媽媽愛生活
曹操之所以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個人認為是因為曹衝。《三國志》稱讚曹衝:“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曹衝是曹操和環夫人的兒子,從小因為聰明仁愛,乖巧伶俐,深受曹操喜愛。曹衝稱象做為一篇經典的歷史故事,被編入教科書流傳至今。他智救庫吏的故事體現了曹衝心地仁愛,有勇有謀。曹操幾次對眾大臣稱讚曹衝,有想讓曹衝繼承大業的打算。奈何天妒英才,曹衝於建安13年,13歲時病逝。曹操非常傷心,這對他的打擊很大,由於嫉恨,還殺了當時的荊州神童周不疑。而孫權(字仲謀),為人豁達,仁義而善謀有決斷,有俠義之風,喜歡結交有才能的人。少時,他常跟隨在孫策左右並參與內部事務的決策,其才能令孫策都自嘆不如。15歲便出仕為官,其卓越才能得到很多人的賞識。孫策死後,不滿20歲的孫權繼承其位,集思廣益,廣招賢才,統御諸將。平息叛亂,整動宗室,穩定了江南局勢。據守長江南岸,與曹操形成隔江對峙的局面。與劉備於建安13年在長江赤壁聯手,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曹衝,是曹操珍愛重視卻失去了的孩子,是曹操一生心裡的傷痛,看到少年英才的孫權,曹操怎麼不羨慕?怎能不感嘆?所以才有了生子當如孫仲謀感嘆。
-
7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666
在三國的諸侯中,孫權在曹操、劉備這些大佬面前都屬於晚輩。在很多人眼中人家劉備和曹操、司馬懿才是男主角,而東吳的孫權就是打醬油的。但是曹操曾如此評價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實際上還有後句,後句更狠,進一步突出了孫權的厲害。那麼,後一句是什麼,還有少年孫權到底有多厲害呢?
孫權十五而立,令兄長孫策自嘆不如。15歲的我們還是初中生,一天天還幼稚到了家。而孫權已經開始做陽羨(今江蘇宜興)縣長,幫助其兄長孫策處理政務,其才能令孫策都自嘆不如。這孫權小小年紀,簡直就是一個政治天才,天生的政治家。
少年統業,政治手腕了得!公元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行刺而去世,臨終前命孫權接替其位。此時,虛歲只有19歲的孫權成為江東的扛把子,開始在張昭等人的輔佐下,開始帶著小弟們搶地盤。但他剛上位,江東就大亂,他首要面臨的就是該如何安撫江東的大佬們。他先是消滅李術等人的叛亂,然後阻止宗室動亂,最後又廣招賢才,將諸葛瑾、魯肅、嚴陸遜、徐盛、顧雍等人就等人被招到麾下,這才安定了地方大族的人心,從而穩定了江東的局勢。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號稱“八十萬大軍”南下,企圖直取江東,一統天下。面對大軍壓境,敵強我弱的局面,在周瑜、諸葛亮等人對戰與和的利弊分析後,26歲的孫權果斷決定,與劉備合兵,和曹操決戰。後來,赤壁之戰,孫劉聯軍打敗曹操,就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死心不改的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對江東依然虎視眈眈。公元213年,曹操率領大軍進攻濡須口。孫權率軍與之對峙一個多月,並且他還用水軍包圍曹軍,抓獲和淹死曹軍幾千人。後來,孫權幾次帶兵主動挑戰曹操,曹操卻堅守不出。最後,孫權更是親自乘船來到曹軍寨前見識曹操的軍隊。孫權和曹操隔江相望,曹操遠遠地看見舟船軍隊嚴明整肅,不禁脫口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曹操很是欣賞孫權,羨慕孫堅有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同時也感嘆劉表的兒子太差了,如豬狗一般。
孫權回去後更是給曹操寫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張小紙條說:“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了紙條心領神會,撤軍回去了。總之,與曹操、劉備這些老油條相比,孫權確實年輕,但其政治手腕老練,完全就是一個被三國低估的政治大佬。所以曹操才發出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
-
8 # 天意U2
孫堅軍隊是十八路諸侯的前鋒,首先進入洛陽城,孫堅命令士兵不許搶奪,先救人滅火。
眾諸侯祭拜神像之後,各回軍帳。
當天晚上,孫堅部下士兵從一口井中打撈上一個婦人屍體,婦人雙手抱著一個包袱,包袱裡邊是傳國玉璽。士兵把玉璽交給孫堅。
孫堅坐在軍帳裡,面對玉璽,格外冷靜,非常嚴肅,認真思考。把玉璽交給誰呢?皇帝昏庸無道,今天老天爺授予我傳國玉璽,意在讓我成就霸業,統一天下,福澤百姓。
孫堅正考慮著,大將程普進了軍帳,講了傳國玉璽的來歷。並且說:現在上天將玉璽授予主公,必有當皇帝之分。所以在這兒不可久留,我們速回江東,別圖大業。
然而此時只有9歲的孫權卻對他的父親孫堅說:天下英雄都覺得有了玉璽就可以稱王稱霸,流傳萬世,秦朝卻只傳了兩世就亡了,如今天下群雄四起,這塊石頭會招來禍害的。 果然後來路過荊州被劉表設伏,孫堅也因此喪命(這是後話)
而孫堅準備回江東的時候在軍營遇上曹操,說起玉璽,沒想到曹操所說的話和孫權都是一個意思,孫堅就把孫權的話說給曹操聽,此時曹操說了這句千古名句:生子當如孫仲謀
我們回過頭分析一下,當時的玉璽在天下英雄眼裡都是所謂能稱王稱霸的東西,其實面對現實說話,稱王稱霸還是需要有實力,一塊石頭確實沒多大用處,然而此時年方9歲的孫權卻比天下英雄都看得明白,這是一種境界,是曹操,劉備這樣的人物才具有的境界,9歲就能明確的分析天下形式,利害關係,這種人就是天生當權人物。
曹操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他對孫權的評價非常高,同時也很感慨,我要是有這樣的兒子就好了。曹操對人性的洞察,和對天下形式的理解,無疑都是跑在了天下英雄的前列,這也是三分天下曹操的霸主地位最早的預言
-
9 # 莊蘇谷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起大軍號稱四十萬,南征孫權。這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試圖將江南收歸版圖。
這一年,曹操58歲,孫權31歲。
正月,曹操軍至濡須口(今安徽巢縣東南),攻破孫權設在江北的營寨,生擒吳國大將公孫陽。
隨後,孫權親率軍七萬,前至濡須口抵禦曹軍。兩軍相持月餘,曹操的水軍作戰失利。由於春雨瓢潑、江水上漲,曹操見難以取勝,遂撤軍北還。
在兩軍相持階段,孫權曾親自率領一支水軍,窺探曹軍水寨虛實。
對於孫權的這次軍事冒險,《吳歷》和《魏略》的記載各有不同。
(PS:《魏略》是三國後期曹魏郎中魚豢的私人作品,《吳歷》則是胡衝所著,胡沖和陳壽類似,本是吳國大臣,吳國滅亡後入晉為官。)
根據《吳歷》的記載:
孫權坐的是小船。魏國將領發現行蹤後紛紛要求出擊,曹操卻說:這是孫權要親眼看看我的部隊啊!於是命令手下戒嚴,不得胡亂發箭。
孫權行船五六里,大大方方地調轉船頭回去,還命令手下在船頭吹起了鼓樂。
曹操看孫權的船隊裝備精良,隊伍整肅,不由感嘆道:“生兒子就要像孫仲謀那樣啊,像劉表的兒子,就和豬狗差不多!”
權乃自來,乘輕船,從灞須口入公軍。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敕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魏略》的記載則是《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原型:
孫權坐的是大船,曹操命令手下向孫權的坐船射箭。船的一面很快插滿了箭,快要傾覆。於是孫權命令船調頭,用另一面受箭,船平穩後就回去了。
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吳歷》和《魏略》當中,曹操的反應截然不同:前者明知是孫權來窺探敵情卻不出擊任他離去,後者則命令萬箭齊發。
筆者認為《魏略》的記載應該更貼近曹操真實的反應,但《吳歷》中曹操的感嘆仍是非常真實的。
前文講到,曹操當時已經58歲,這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南征,儘管前期在江北取得勝利,但魏軍一到濡須口與孫權主力相持,就佔不到便宜。
曹操此時一定想到,五年前南下荊州,劉表的兒子劉琮不戰而降,隨後他在赤壁敗給了孫劉聯軍。
五年後,又是孫權,在濡須口擋住了自己南下的腳步!孫權,再次守住了父兄基業,的確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主!
曹操的年紀已經大了,他明白自己已經沒有可能統一天下,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他的兒子可以像孫權這樣,把他的魏國基業給傳承下去。
所以,曹操才會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
10 # 非狂不可
在三國人物中魏武帝曹操算是個牛人吧,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是誇讚孫權的,他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意思是生個兒子就應該像孫權這樣的,當時孫權正與曹操對陣打仗呢,孫權到底幹了什麼事讓曹操這麼誇讚?曹操是真心誇讚孫權的嗎?
曹操說的“生子當如孫仲謀”是出自《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全文如下: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裴注:《吳歷》曰:“……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謂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意思是曹操與孫權相持於溽須,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見吳軍陣容整肅,孫權英武異常,深為羨慕。於是就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語,反觀劉表的兩個兒子簡直是豬犬。
說實話孫權當時沒幹什麼事,只是長得比較英武,因而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曹操不是在誇讚孫權,曹操之意在感嘆孫權沒有遠見。當時的孫權有很強的實力,卻沒有高遠的眼光,只顧享受現狀,劉備若有孫權的資本,會是曹操的勁敵。書生不贊同此種說法,要知建安十七年劉備就開始謀奪益州了,而且劉備軍進展非常順利,這時候曹操的實力本就最強,孫權去打曹操,守在荊州的關羽是吃乾飯的嗎?
書生個人見解在裴注中“生子當如孫仲謀”後面還有一句“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書生覺得曹操是拿孫權守住了大哥小霸王孫策留下的江東基業,反觀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劉琦手握兵權還是長子竟然把荊州牧拱手相讓於弟弟劉琮,而劉琮呢是曹操的大軍開來就獻城投降了,要知孫權成為江東之主時,兵權可是在周瑜手裡,想想就知道孫權比這兩傢伙強一百倍。
孫權還沒成年估計才18或19歲就守住了父兄留下的江東基業,而劉表的兩兒子呢劉表才剛死,這荊州就讓曹操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反差如此之大,曹操能不真心誇讚“生子當如孫仲謀”嗎?
-
11 # 吳剛作文
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意思是生個兒子就應該像孫權這樣的優秀,是對當時的局勢和人才觀的整體總結,更是對孫權的高度讚美。
一、曹操愛才惜才,對人才的渴望已經達到了極致,而誇讚孫仲謀正是他愛才惜才的高境界體現。曹操說的“生子當如孫仲謀”是出自《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裴注:《吳歷》曰:“……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謂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表述是曹操與孫權相持於溽須,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見吳軍陣容整肅,孫權英武異常,深為羨慕。於是就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語,劉表的兩個兒子簡直是豬犬。
孫權還沒成年就守住了父兄留下的江東基業,而劉表的兩兒子在劉表才剛死,荊州就讓曹操拿下了。反差之大,使得曹操真心誇讚“生子當如孫仲謀”。體現了曹操的愛才惜才的思想。也表現了他對後輩人才的一種極度渴望。
二、曹操誇讚孫權,實際上也是表達自己志存高遠的想法。也就是說,拿自己的後代與孫權相比,拿自己的人才與孫權相比,孫權是值得讚美的。曹操讚美孫權,因為孫權有很強的實力,年輕時期,孫權的韜略和孫權的勇敢,以及孫權對內的整治有方,都是曹操讚美的地方。
許多父輩打下的江山和基業,到兒孫那輩就丟了,這對曹操來說,屢見不鮮。
孫權的聰明,就是他的與眾不同,就是他能夠用自己的智慧堅守住大哥孫策留下的江東基業。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劉琦手握兵權,還是長子,竟然主動把荊州拱手讓於弟弟劉琮,而劉琮在曹操的大軍到來,乖乖獻城投降。從這個角度看,曹操十分蔑視劉琮和劉琦,認為這是兩個草包後代。
而對孫權讚賞有加,孫權成為江東之主時,其實根本沒有實際的兵權,兵權在周瑜手裡,但是孫權能巧妙運作,取長補短,促進孫劉聯盟,取得了赤壁大戰決定性的勝利。
這豈不讓曹操佩服有加呢?
三、曹操讚美孫權,其實也是對自己的兒孫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要求,無形中樹立了一個榜樣。真正成大器者往往他不僅要佩服自己的朋友,佩服自己的親眷,還要佩服自己的敵人。
無論孫權如何,最終他能在赤壁大戰打敗自己,這實際上就證明了孫權的與眾不同,證明了孫權的智慧。
曹操自己的兒孫,並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讓他滿意。而且有的呢,有水平的卻不喜歡政治,如曹植。沒有水平的人卻玩小人心計,如曹丕。
曹操心裡頭,心知肚明。他希望自己8的孩子能夠像孫權一樣有宏韜偉略,從小樹立遠大的目標,擁有與眾不同的雄才大略,在同齡人中勝出一籌。這也是曹操內心中的痛點和最擔心的情節。
小結:無論曹操怎麼樣去給兒孫樹立孫仲謀的偶像榜樣,最終曹氏江山還是歸了司馬家族。但不能不說這是曹操的大智慧和大聰明,他已經提前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提前做了預警。雖然預警沒有朝他最後的方向發展,但是我們卻不得不佩服曹操的遠見卓識。
-
12 # 混雜眼淚的微笑
孫權在18歲的時候,就做了東吳做了三軍的統帥,他能獨霸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在“生子當如孫仲謀”後面還有一句“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我覺得曹操是拿孫權守住了大哥小霸王孫策留下的江東基業,反觀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劉琦手握兵權還是長子竟然把荊州牧拱手相讓於弟弟劉琮,而劉琮呢是曹操的大軍開來就獻城投降了,要知孫權成為江東之主時,兵權可是在周瑜手裡,想想就知道孫權比這兩傢伙強一百倍。而他說這句話的目的,除了稱讚孫權之外,更表達了對自己兒子的一種期盼,希望自己的兒孫也能像孫權一樣能夠守得住疆土。
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兒孫確實也沒有令他失望,確屬守業之人。只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他們的壽命都太短了,這才讓司馬氏趁虛而入,奪了政權。
-
13 # 魯江散人
很高興能回答此問題,曹操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此語是感慨而發,想想自己擊敗了強大的袁紹,統一了北方,袁紹三個兒子有這麼強大的基礎卻守不住父親的疆土,袁紹一死,各自為戰,同室操戈,終為自己所敗,荊州劉表統治荊州多年,荊州實力強大,可劉表一死,兩個兒子也是沒有守住父業,最後都落了個悽慘的下場,但孫權還沒成年就繼承了父兄創立的基業,不但守住了還能開疆拓土,發揚光大,使曹操本人也在他手裡吃到了苦頭,感受到了失敗,而拿他沒辦法,曹操是真心愛才,同時羨慕孫堅生了幾個好兒子,一個能創業,一個守業,都很成成功,歷史上的孫權也確實當的起曹操的贊,舉一個例子:三國演義裡的草船借箭其實是孫權,演義是為了捧諸葛亮才張冠李戴的,我想曹操說此話也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和孫權一樣出色,表達了一個父親深深的期望
-
14 # 孤魂視界
曹操說的“生子當如孫仲謀”是出自《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全文如下: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裴注:《吳歷》曰:“……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謂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意思是曹操與孫權相持於溽須,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見吳軍陣容整肅,孫權英武異常,深為羨慕。於是就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語,反觀劉表的兩個兒子簡直是豬犬。
可見當時孫權正與曹操對陣打仗呢,那孫權到底幹了什麼事讓曹操這麼誇讚?曹操是真心誇讚孫權的嗎?
說實話孫權當時沒幹什麼事,只是長得比較英武,因而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曹操不是在誇讚孫權,曹操之意在感嘆孫權沒有遠見。當時的孫權有很強的實力,卻沒有高遠的眼光,只顧享受現狀,劉備若有孫權的資本,會是曹操的勁敵。書生不贊同此種說法,要知建安十七年劉備就開始謀奪益州了,而且劉備軍進展非常順利,這時候曹操的實力本就最強,孫權去打曹操,守在荊州的關羽是吃乾飯的嗎?
書生個人見解在裴注中“生子當如孫仲謀”後面還有一句“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書生覺得曹操是拿孫權守住了大哥小霸王孫策留下的江東基業,反觀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劉琦手握兵權還是長子竟然把荊州牧拱手相讓於弟弟劉琮,而劉琮呢是曹操的大軍開來就獻城投降了,要知孫權成為江東之主時,兵權可是在周瑜手裡,想想就知道孫權比這兩傢伙強一百倍。孫權還沒成年估計才18或19歲就守住了父兄留下的江東基業,而劉表的兩兒子呢劉表才剛死,這荊州就讓曹操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反差如此之大,曹操能不真心誇讚“生子當如孫仲謀”嗎?
“生子當如孫仲謀”,本是曹操說的一句古語,現多用來讚揚或激勵。如:某某真是有本事,“生子當如孫仲謀”;努力做事你一定也會有所成就,“生子當如孫仲謀”!
-
15 # 666山野村夫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是三國時期,曹操在濡須口大戰時,與孫權相持一月有餘卻毫無寸功的情況下發出的感嘆。那麼,如何看待曹操的“生子當如孫仲謀”?
一是肯定孫權的能力
孫權,是少年英雄,在兄長孫策遇刺後繼位並很快穩定了江東局勢,可見他絕不是坐享其成的二代。而且歷史上的江東地區,一來國內世家大族林立,二來山匪暴民也是除之不盡的痼疾隱患。孫權能夠迅速克服主少國疑的內亂,讓江東諸大臣心服,並多次打擊江東山民匪徒,穩定了國內形勢。後來當曹操大軍南下,軍威震懾之下卻能從容的整軍迎戰,最終聯合劉備贏得了赤壁之戰。這也算是曹操生前一大敗,比之快速投降的劉琮可強太多了,這點足以讓曹操欣賞。
二是曹操在感慨年華不在
這時候曹操已經快六十歲了,要知道古人三十來歲就自稱老夫了。曹操雖然寫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種鬼斧神工的絕句,可是畢竟歲月催人老,沒人能不服老。當看到孫權的時候,曹操也忍不住懷念起自己剛剛出道的時候,那時候他年富力強精力健旺,帶領的團隊磨合初成精悍強勁,對廣闊的未來充滿豪情和自信。同時他也在感慨孫權的強大,本來按照劇本,曹操應該在赤壁的時候就可以一統天下,沒想到半路殺出孫權這麼個強力對手,阻擋了他的程序。如今他也老了,想要親手統一天下已經不可能,這如何不叫人傷懷感嘆。
三是曹操內心對自己的兒子也有些擔心
曹操的幾個兒子中,長子曹昂已死不提;曹丕性情陰鬱又好大喜功,曹操本就不看好他,因此一直沒立他做世子;曹彰一心做個武夫,政治嗅覺也不行;曹植才高八斗備受寵愛,結果恃才傲物也不成器;曹熊、曹衝早夭。而且我們也知道,後來的歷史中,曹丕與曹植之間也是發生過奪嫡戰的,比起孫氏兄弟的團結友愛,實在相差太遠。如果將後來做了皇帝的曹丕拿出來單獨與孫權對比,發現還是相差太多。據說曹丕六歲就開始學弓馬騎射,頗有文采,做出了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詩《燕歌行》。但曹丕基本沒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一直安安穩穩的做他的官二代,到了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被任命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此後就在大後方做著行政工作,直到曹操去世。繼位後除了篡漢自立以外,也沒幹過什麼了不起的事,當孫劉反目交戰的時候,他連背刺的能力都沒有。而反觀孫權,曹操來了硬剛曹操,劉備來了硬剛劉備,雖然打合肥一直沒什麼功績,還被人罵作“孫十萬”。但孫權經歷了諸多磨難,還保有江東割據一方,與曹劉鼎立,他是真正的英雄豪傑,與曹丕這種公子哥兒不同。
-
16 # 江南品古
這其實是曹操對孫權的評價,是誇獎孫權的意思。
出處: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領大軍進攻濡須口,與孫權相持一月有餘,孫權用水軍包圍曹軍,抓獲三千餘人,淹死的曹軍也有幾千人。
後來孫權幾度挑戰,曹操堅守不出。於是孫權親自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營。諸將都以為是挑戰者來了,準備攻擊,曹操說:“這一定是孫權想要親自見識我的軍隊。”命令嚴整軍隊,弓弩不得妄發。孫權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歡快的樂曲。曹操遠遠地看見舟船軍隊仍然嚴明整肅,不禁脫口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孫權回去後給曹操寫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張小紙條說:“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對眾人說:“孫權不會欺騙我。”於是撤回軍隊回去了。
曹操這句話的意思是曹操感嘆孫堅的兒子(孫權)比劉表的兒子(劉琮)有本事,一個可以保住家業,一個卻將家業拱手讓人。後來這句話就被專門用來形容有能力的晚生後輩。
後半句的意思就是劉景升的孩子和豬狗一樣,沒有半點的英雄之氣。
兩句話,前面是誇獎孫權,後面是罵蔡夫人和劉表的二兒子劉綜的。
當初天下大亂,十八諸侯打董卓。劉表單騎進入荊州,憑藉一個人佔領了荊州,可說是一位大英雄,可他的孩子沒有一點的能力,在曹操來進攻的時候甚至都沒敢抵抗,直接就投降了,最後落得了一個身死的下場,因此曹操才會這麼看不起他,畢竟毫無作為就丟失了父親辛苦打下的江山,這樣的人不會有人尊敬的。
不光如此,曹操稱呼孫權為“生子當如孫仲謀”時,又包含了一種“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感慨。同時又把孫權的地位降低了一級,與他兒子同級。
當初曹操稱讚劉備說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因為他跟劉備同一輩,也就是把劉備放在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位子。
而曹操稱讚孫權卻說成了“生子當如孫仲謀”,主動把孫權低了一級。就跟曹操赤壁之戰前多少還有看不上孫權的意思,卻又最終兵敗赤壁,心中頗有奈何孫權不得的無奈。
曹操和孫權的父親孫堅是一輩人。當初一起攻打董卓,孫堅勇猛無比,可惜死的早。當大家都以為孫家已經不行時,孫堅的大兒子孫策繼承了父親的勇武。
當曹操在北方發展得風生水起的時候,孫策也在江東一路凱歌,曹操一度感到了威脅。可是後來孫策也死了,剩下個10多歲的大孩子孫權,曹操便不再把他放在眼裡。
赤壁之戰是曹操對孫權壓倒性的吞併,事可惜因為孫、劉聯盟,曹操失敗了。但曹操不認為孫權能強到哪裡去,於是對孫權又發起大軍欲報赤壁之仇,就是濡須口大戰。
江淮一線才是魏、吳爭奪的核心區,在這次大戰中,孫權藉助長江天塹,讓曹操的大軍萎靡不前,最後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這時,孫權到曹操的水寨來耀武揚威,曹操卻無可奈何,正是由於奈何不了孫權,一時間心中感慨萬千,才說出了千古名句“生子當如孫仲謀”。
-
17 # 歷史隨筆談
我們在評價一件事物出處的時候。我們往往從本體。時間。環境。人物四個角度來考量。
而且,如果要分析這句話。後半句“劉景升兒子若豚犬爾”就是最好的註腳。
那麼,我們理一理這句話出現的四元素。
1.本體。這句話是從曹操口中說出。意為“生兒子要生孫權(仲謀)這樣的”。
2.時間。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
3.環境。濡須。曹操與孫權隔江對峙。
4.人物。曹操。時年58歲。孫權。時年30歲。劉表(景升)。已逝。劉琦(豚犬一號)。四年前已逝。劉琮(豚犬二號)。生卒年不詳。但此前已然歸順曹操。
故此,綜合這些小資料。就可以基本排除一個荒謬的論調。即曹操佔便宜。罵孫權是他兒子。這個說法荒誕不可信。證據是孫權的老爹孫堅與曹操是同年生人。又一起討黃巾伐董卓。按輩分來說孫權管曹操叫一聲叔伯也不為過。家裡的叔伯說生兒子就該像你一樣。怎麼聽也聽不出侮辱的意思來。那麼。曹操為何又忽然有這樣的感慨呢?如果說讚賞一個後輩的話語有那麼多。為何又偏偏說出“生兒子就得像孫權一樣”呢?
我的分析如下。
1.讚揚。孫權也是少年英雄。而且在孫策遇刺後很快的平定了江東。有人說孫權只不過是坐享父兄的成就。我個人不敢苟同。孫見孫策二人的功業主要在開疆拓土。而孫權更多的是平定匪患。而在歷史上的江東地區。山匪暴民絕對是除之不盡的痼疾隱患。對付江東山匪的難度也許並不比對外作戰輕鬆多少。周泰的一身傷疤。見證了孫權平定匪患的歷史。
再舉個例子,三國後四百年。隋朝時江南叛亂。曾經在匈奴大軍面前不可一世的敦煌神將史萬歲。就在江東的山林裡被山匪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苦不堪言。孫權既然能夠迅速克服主少國疑的內亂。又能在曹操的邪魅狂狷的王霸之氣震懾下從容的整軍迎戰。對峙月餘絲毫不亂。沒讓對手佔到半點便宜。這足以讓曹操欣賞。而曹操。也從來不吝惜對可敬對手的欣賞之詞。
2.自誇。這裡的自誇有兩層意思。一是誇自己。二是誇自己家的兒子。首先。名言說得好。“讚美你的對手。而後就可輕鬆分享他的榮耀”。所以這句話逃不出一個嫌疑。表面上是在誇孫權。實際上誰說不是在誇自己呢?“看看。只有孫仲謀這麼牛逼的人物。才配當我曹孟德的對手。劉表你個慫逼看見沒有!?”
其次,配合“劉景升兒子若豚犬爾”這句話來說。曹操誇自己兒子的意思就很明顯了。加上這句話。那麼曹操除了孫權外。最想把這句話說給誰聽呢?很可能是,不,肯定是孫權的老爹。已經長眠的孫堅。孫權的兒子。孫策是凌厲無比的江東小霸王。曹操評價:此瘋狗也。離遠點兒小心他咬死你。(猘兒。謂難與爭鋒)。孫權。他面前這個少年老成的東吳王者。曹操的兒子。曹昂忠孝。曹丕老練。曹彰勇武。曹植文采。曹衝聰慧。曹操嘴上不說。但心裡定然是為自己良好的家教十分得意的。
而劉表也活該中槍。在曹操看來。劉表是個軟蛋(“乍前乍卻”“自守之賊”)。生兩個小軟蛋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劉琮是個拿投降換飯吃的軟蛋。劉琦也不是什麼體面人。“看看。只有孫文臺這樣的好漢。才能有和我曹操的兒子相比的後代。劉表你個慫逼看見沒有!?”劉表當然看不見。人家骨頭都涼了好些年了。說到孫堅。就不難想到曹操說此話的更深一層含義了。
曹操喜愛的兒子曹衝。在數年前(建安十三年)不幸夭折。曹操時常為此悲傷。
3.感慨。話語說出口時。與孫權對峙的曹操已經快六十歲了。蘇軾三十九歲就自稱老夫了。曹操雖然寫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種鬼斧神工的絕句。可是畢竟歲月催人老。沒人能不服老。而一個老人,就會時常感慨,也會回憶過去。
幾乎所有人都會懷念起自己剛剛嶄露頭角事業小成的時候。那時候他們既熬過了白手起家的戰戰兢兢。又還不曾體驗到家大業大權衡左右的焦頭爛額。他們那時最為年富力強精力健旺。帶領的團隊磨合初成精悍強勁。對廣闊的未來充滿豪情和自信。曹操看著江對面的孫權。他也許想起了當年的孫堅。他們一起平定黃巾之亂。他們在所有人都心懷鬼胎的時候仍一路西征討伐董卓。那時他們就像對面的孫權一樣年輕。那時他們的理想高尚乾淨。他們一同剷除暴徒安定天下。那時的他們就像兩顆相對升起的新星。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曹操最終還是退了兵。肯定是首先出於戰略的考慮。
然而,曹操心中或許有這樣的感嘆:“文臺啊。你去了。我也老了。天下的事情。慢慢交給後生們去做吧。”
忽然有些傷感。曹操一生多有著作。從兵書到詩文。
晚年的曹操。最打動我的。還是一句“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還有一封現代人看來都覺得有些婆婆媽媽羅裡吧嗦的《遺令》。
曹操……他老了。
-
18 # 戰爭8年叫wildbeast
原因是: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曹操集結大軍南下征戰孫權。曹操與孫權相持於濡須,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見吳軍陣容整肅,孫權英武異常,頗為羨慕。於是就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語。後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輩英賢。
在《三國志·吳志·吳主傳》中有相關記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裴注:《吳歷》曰:“……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謂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在《三國演義》中也提到了這一典故:《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 趙雲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且說曹操大軍至濡須,先差曹洪領三萬鐵甲馬軍,哨至江邊。回報雲:‘遙望沿江一帶,旗幡無數,不知兵聚何處。’操放心不下,自領兵前進,舊濡須口排開軍陣。操領百餘人上山坡,遙望戰船,各分隊伍,依次排列。旗分五色,兵器鮮明。當中大船上青羅傘下,坐著孫權。左右文武,侍立兩邊。操以鞭指曰:‘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評價:
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領四十萬大軍進攻濡須口,孫權率兵七萬抵抗月餘,曹操遠遠的見對面將士嚴明整肅,不禁脫口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過了幾天,孫權給曹操寫了一封信比較有意思,說:“春水方至,公宜速去”,又注:“足下不死,孤不得安”。這幾句話說的不卑不亢,隱約可見孫權豪爽幽默的性格。
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在今天的鎮江面對滾滾長江曾寫下一首著名的《南鄉子》詩句,其中有一句“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
19 # 網文新世界
其實曹操說這句話是有兩方面的用意的,既有褒義又有貶義。
好的一方面是誇讚孫權有勇有謀,相當的聰明。
壞的一方面是說孫權無論再聰明,終究是一個毛頭小夥子,和他比起來還是不自量力的。
當然,大家一貫認為的曹操的用意是好的一方面。
具體分析如下。
事情的起因是:濡須之戰曹孫兩軍僵持,孫權乘船率軍刺探曹軍情況,曹操看孫權率領的軍隊軍紀嚴明,軍容肅整由此發出感嘆。
爭議:有人認為這句話是曹操在變著法兒罵孫權。
辯駁:個人認為這不免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曹操和孫權父親孫堅出生於同一年(155年),曹操和孫堅算是故舊,原本就長孫權一輩,所以這麼說並不是在佔孫權的便宜;第二,“生子當如孫仲謀”的的後一句有劉表的兩個兒子做對比,明顯可以看出前一句是在讚揚孫權。
總結一下就是。
1.本體。這句話是從曹操口中說出。意為“生兒子要生孫權(仲謀)這樣的”。2.時間。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3.環境。濡須。曹操與孫權隔江對峙。4.人物。曹操。時年58歲。孫權。時年30歲。劉表(景升)。已逝。劉琦(豚犬一號)。四年前已逝。劉琮(豚犬二號)。生卒年不詳。但此前已然歸順曹操。故此。綜合這些小資料。就可以基本排除一個荒謬的論調。即曹操佔便宜。罵孫權是他兒子。這個說法荒誕不可信。證據是孫權的老爹孫堅與曹操是同年生人。又一起討黃巾伐董卓。按輩分來說孫權管曹操叫一聲叔伯也不為過。家裡的叔伯說生兒子就該像你一樣。怎麼聽也聽不出侮辱的意思來。
-
20 # 凝沙學史
“生子當如孫仲謀”是三國時期曹操在戰場上評價孫權的話,這句活流露出曹操當時複雜的心情,既有對孫權後起之秀的肯定,又有對自已統一霸業受阻無奈的感嘆。
曹操戰場上肯定孫權的能力“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出自《吳歷》,據說三國時期,曹操親自率領大軍進攻濡須口,因為久攻不勝,便與孫權膠著對峙於濡須口。後來,孫權居然親自乘船來到曹軍寨前挑釁,於是曹操便親自出來觀陣,遠遠地看見孫權水軍陣容井井有條,紀律嚴明,不禁稱讚“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從曹操的稱讚中,可見當時曹操很是欣賞孫權的膽識,肯定孫權的能力,並羨慕孫堅有這樣一個優秀的好兒子。
曹操統一霸業受阻無奈的感嘆首先,曹操是三國時期的一代梟雄,同齡人只有劉備被曹操煮酒論英雄過,孫堅從來沒被曹操重視。孫權是孫堅的兒子,孫權的表現突出,獨據一方,三國鼎立。而曹操的諸多兒子中,沒有一個可以和孫權一樣優秀,曹操欽慕孫堅有好兒子,同時又擔憂自已兒子的能力會阻礙統一大業。
其次,曹操平定北方後,曾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南下,企圖奪取江東,一統天下。面對強敵壓境,孫權排除異議,毅然決定與劉備聯合抗曹,孫權的個人能力凸顯無疑。後來在周瑜、諸葛亮等人的籌謀下,在赤壁火攻曹操軍隊,最終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赤壁之戰,孫權讓曹操南下戰略目的落空,無奈北逃,並止步於長江北岸。
最後,濡須口之戰,孫權又一次成功阻止曹操南下。多次戰略意圖都被孫權攪黃了,曹操無奈感嘆之餘,便以“生子當如孫仲謀”來表達自已霸業受阻的心情。
回覆列表
答:這是一句曹操用的古語,在辛棄疾的詩歌中也有寫到: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在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領大軍進攻濡須口,與孫權相持一月有餘,孫權用水軍包圍曹軍,抓獲三千餘人,淹死的曹軍也有幾千人。
後來孫權幾度挑戰,曹操堅守不出。於是孫權親自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營。諸將都以為是挑戰者來了,準備攻擊,曹操說:“這一定是孫權想要親自見識我的軍隊。”命令嚴整軍隊,弓弩不得妄發。孫權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歡快的樂曲。曹操遠遠地看見舟船軍隊仍然嚴明整肅,不禁脫口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孫權回去後給曹操寫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張小紙條說:“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對眾人說:“孫權不會欺騙我。”於是撤回軍隊回去了。
所以從這句話可以隱約見到孫權豪爽幽默的性格,也可見英雄之間惺惺相惜的特殊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