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殘墨修者

    看你們兩位道友的書法作品,你應該是初學者,你朋友五年以上,不在一個層次。

    首先看你的作品,草法不規範,如(依層),雖然是草書,但是不能亂寫,這是缺乏訓練和不夠嚴謹的結果,要想學好草書,要下苦功夫。上下連線的牽絲僵硬,容易造成誤判,如(白目)字,由於草法不規範和牽強連下,白字看上就是何字,目字看上去去自字,所以在沒有把運筆掌握好的情況下,不要去強連線,先把一個一個的草字寫好,一步一步來,其次書寫不流暢,這是功夫不到家的體現。

    唯一的優點是敢下筆寫,有自信心,不管好與壞,寫了在說,這是學好草書條件之一,建議你多臨帖,多下功夫練習,假以時日,一定能夠寫好草書。

    在看你們朋友的作品,由於練習書法時間久,書寫流暢,草法嚴謹,還是不錯的。

    不足之處是有點放縱自己了,收不住,連線太平凡,牽絲多,反而影響整體的美感,線條細弱,厚度不夠。

    建議多看一些古代草書字帖,改正一下,成功指日可待。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多多包涵,祝你們越來越好。

  • 22 # 飄渺的浮萍

    取長補短 精益求精 放得下心態才能學好書法 書法學習過程 枯燥乏味積累 需要時間去沉澱 就怕中途放棄 曾經放棄一段時間 後來可能興趣驅動下又堅持下來.

  • 23 # 無名老修才

    一,優點:

    (1)兩幅作品均是以自己對“草書”的理解,寫了同一首唐詩,也演示了自我。

    (2)兩幅作品都反映出了二位的基本性情。

    那就是,二位都是內心比較寬厚,敞亮的。沒有“仇恨”及“殺氣”〈理由:作品的字內和字外的留白處,大多是圓潤流暢的。基本上沒有牙和刺。轉的地方圓通,折的地方也不“死性”〉

    二,中性分析:

    李先生那副,線條硬朗。粗細比較一致。行筆速度較緩。追求沉穩大氣的風格。頗具“大哥大”的範兒。

    另一幅。線條粗細變化明顯,行筆較快。要的是“飄逸浪漫”。有“風流才子”的味道。

    三,欣賞差異。

    李先生可否考慮把速度的快慢差異再強化些。還有就是個別筆畫收筆時,力量不要散。

    另一幅作品的作者,可以試試〈多轉不同圓〉比如那個“盡”字,好幾個圈圈,如果在每個圈圈的變向處,悄悄調整一下角度,也許更耐看。當然也可以少弄個圈圈。(以上說說,僅供參考)

    附上幾張圖片。主要為了進一步說說二位作品所傳達出的作者“心性”。沒有褒貶之意。倘有不妥,敬請指教。(說幾句過頭話,我也扛得住哈)

    左側兩張,看著好看順眼的都是來自懷素《自敘帖》。左圖上半是“俗家”臨摹的字。

    懷素是和尚,有修行有文化有絕技的出家人(以他在社會上所交往的人來看,懷素還是個“貴族和尚”)。內心自然坦坦蕩蕩,無掛礙,無恐懼。他的字,內部留白處,極少有“尖刺兒,死角”。而俗人臨摹,即使再小心,也會不經意間出現“牙 刺,柴裂”。兩幅作品,內部留白處,都是圓通的。

    第三張的四個字,是毛主席的。看看他每個字的內部留白處,都是“利劍”。胸中駐紮有百萬雄兵,心繫國家和世界,在艱苦卓絕中走出來的人,這種情況就合理的很。

  • 24 # 月亮hhz

    還是要入貼再出貼。落款那幅:筆勢還算連貫。不足之處有:重複用筆較多。如依、黃、更收筆,河、樓收筆,千、入收筆,等等。一字長橫,不利行氣。黃、欲幾乎等高,漏氣。筆筆中鋒,瘦硬而不妍。此外,稍死板,不夠靈動。未落款的那幅:比落款的那幅強一點。字有了八面出鋒的感覺。整幅作品,氣息基本連貫,有動的感覺。幾處不足:一是避讓不夠。盡與入,依、黃與海,更與窮,避讓不夠,特別是盡與入攪在一起。二是一字太長,不利行氣。三是流字的收筆(下字引筆)無力。四是絞轉不夠圓潤。五是無落款。

  • 25 # 潮流湧

    你好,從兩幅作品來看,寫的很流暢,但是如果逐字去看,存在不足,比如依字,草法不對,盡字也不對。其它的字還有不到之處,你可以上網對照一下看看。多看看二王的行草,及草訣歌。個人的一點看法,不當之處,諒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條形魚缸如何流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