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國演義的智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出自《論語》●雍也篇

    大意是,孔子說:“對於學問,瞭解它不如喜愛它,喜愛它又不如樂在其中。”

    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我們對於學問要保持一種最原始的動力和興趣!

    瞭解學問容易走馬觀花,熱愛學問容易鑽牛角尖,能夠享受到鑽研學問的樂趣、卻不執拗,能夠釋然,才是了不起的。

    求取上進是很困難的!

    但是誰也不能不面對這個問題與現實!

    求上進、學問、壓力、困難,是共同存在的!

    我們怎樣破解困境,可以不斷的學習、提高,並且能夠釋然與自由自在呢?

    答案是:“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當我們能夠樂在其中,實際上所謂的困難、辛苦、壓力,也就不存在了!

  • 2 # 雲中歌白鶴

    你好,我是想要和你一起學習的阿雲!

    首先,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講的是關於學習的問題。在這裡“好”字要念作四聲,意為喜好。

    我們今天普遍將它翻譯成“懂得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在《朱子語類》當中,朱熹如是評價:

    人之生,便有此理。然被物慾昏蔽,故知此理者已少。好之者是知之已至,分明見得此理可愛 可求,故心誠好之。樂之者是好之已至,而此理已得之於己。凡天地萬物之理皆具足於吾身,則樂莫大焉。知之者,如五穀之可食;好之者,是食而知其味;樂之者,是食而飽。南升。

    這段話理解起來並不困難,意思大概是說人容易被矇蔽,能夠懂得的人已經很少了,而喜愛的人比單純懂得的人要厲害一些,因為他們發現了學習或者其他的有用之處。但是以此為樂的人比單純的喜好者更進一步,因為它是一種不滿足的喜好。然後,在這段文字最後,朱熹還使用了一個一個比喻。

    (這也不過是個人理解,你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喔。)

    而《論語正義》當中說:

    此章言人之學道用心深淺之異也。言學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篤厚也,好之者又不如悅樂之者深也。

    這是講述學習用心深淺的一個話題,其實也就是講述了學習的三重境界。

    在今天來說的話,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

    就好像平常上課學習:

    第一重“知之者”,啊,我知道要好好學習,可是我就是不想學,非要等老師來抽我的時候才想看看。

    第二重“好之者”,我要考試、要上大學、要找工作,學習這些是沒辦法的事,因為他們很有用,有用我就要學。

    第三重“樂之者”,我太喜歡學習這些知識了,不管發生什麼,學無止境,我會一直學習下去。

    這樣一看,不久有很深刻的現實意義了嗎?也更加容易理解。三重境界當中,第一重不過是一個被動的學習者,第二重為了某些原因而主動,唯有第三重才是對於學習真正的熱愛。

    而這,也正是我們當下流行的學習觀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3 # 人話簡史

    一、表達意思:學習的三層境界:知 、好、 樂。

    二、學習這事兒,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三、所以,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更快。

    四、學知識,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五、對知識的學習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事,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到的才能夠靈活地運用。

    六、故,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

  • 4 # 石丞子

    俗人老李,簡單答題。

    出處與原文

    出自《論語》●雍也篇。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大意是,孔子說:“對於學問,瞭解它不如喜愛它,喜愛它又不如樂在其中。”

    知,瞭解掌握,是一種狀態

    或許出於被動,抑或處於主動,知之者就是對學問有所瞭解,而且這種瞭解往往僅限於表面,沒有深入的理解和探索興趣和行動。作為一種做學問的狀態,知之者強於無知者,但是要是和積極主動刻苦鑽研學問對比起來,無疑就是一種不及和欠缺了。

    好,喜歡熱愛,是一種興致

    做學問,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喜歡才有動力,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索,才能突破錶面去觸控實質,才能做深入的掌握和研究,才能有所造詣和成果。然而,做學問是一件苦差事,刻苦畢竟有苦,與在學習中找到快慰相比,好之者便遜色與樂之者了。

    樂,愉悅開心,是一種境界

    從帶著興致願意去鑽研探索,到在學習和研究中能體驗到一種快樂,這是從興趣到境界的升級了。保持願意學的動力和積極性,感受著學習的快樂,一種境界做學問,既能學到真學問大學問,同時成為人生的一種享樂,長此以往必有大成。

    結語

    回到當前時代的現實生活,生存與生活都需要知識的支撐,只是時下的知識比古時學問更寬泛,無論知之者、好之者、樂之者,學必有益!

  • 5 # 我夏了夏天

    這句古話其實我們上學時都學過。在這裡我先說說我理解的大體意思。孔子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關於做學問,比如一句理論上的知識點,你要求自己去記住它,這個境界還不夠;假如這一點是因為你憑藉好的方法,來記住它的,比如稍好一點的記憶力——那你就比僅僅靠蠻勁知道它,上了一個檔次;假如,你是因為對這個知識點感興趣甚至對其熱愛而記住它的,那你的境界就又高了一個檔次。對,就是這種文化內涵。

    (孔子)

    學習要注重方法,埋頭苦讀有時候不是什麼好事

    這就好比兩個人分頭去尋一件寶物,你說是有藏寶圖的人能找到,還是那個兩手空空的人可以尋得?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我的一個學生費勁萬般力氣,卻怎麼也無法趕上下了課只知道玩的學霸同桌。這是什麼原因?原來學霸上課時全神貫注,從不走神,這樣他就把所有的知識點了然於心了;而那個普通的同桌,他上課時常走神,要麼就是做些小動作,學習怎麼會好。

    (認真聽課是學習竅門)

    又比如,舉一個經典的例子。兩個人分別扛著一模一樣的木板,他們去過同樣的一扇門,第一個人橫著木板進不去,於是開始不知所措。而另一個最初也進不去。他沉思良久,終於進了門,完成反轉。那他是怎麼進去的呢?原來,當他第一次扛板子進不去之後,他就想我要想辦法,不能硬來。於是,他就側著身子進門,結果一下就進去了。那個先進門的人略顯尷尬,搖頭嘆氣:真的是我莽撞了啊,我其實也有能過門的腦力和力氣,但我不善於找方法……這故事雖然有些老套,但很能說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這前半句的真正文化涵義,就是不管是學習,還是其他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找對方法。這樣才有可能比較順利地完成目前的事情。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而且“他”永不退休

    所謂的“樂之者”,就是說你要是對一件事感興趣,奧不……應該是熱愛,那你就十拿九穩了。這裡有一個鮮活的例子,易建聯大家都知道。他在敘述自己輝煌的事業時是這樣說的,“一路走來我好像很有天賦,但從NBA那,我學到了真正的天賦——付出和堅持,當然還有熱愛。因為熱愛我選擇了籃球,因為堅持,籃球選擇了我……”假如阿聯對籃球這項運動沒有足夠的熱愛,他不會堅持下去。缺少了熱愛的堅持,是不會長久的。所以,這就是“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文化涵義。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而且“他”永不退休。

    (易建聯用行動詮釋“熱愛”的力量)

    關於整句名言的真正涵義

    學習名言警句,我們不能斷章取義。那麼,這前半句與後半句合起來是說,做好一件事的方法,從易到難的方法是用力去做、用巧妙的方法去做以及帶著熱情與熱愛去做。這句話的隱藏含義是說,想要幹成一番大事業嗎?想的話,就選擇自己擅長的。但這不是先決條件,先決條件是選你打心眼兒裡喜歡的,熱愛的。

    (熱愛)

    現在的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不僅僅是因為人員的飽和,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有一個更為隱密的、也是最為令人遺憾的原因:你上大學時選擇了錯誤的專業。你只想著這一專業將來好不好找工作,好不好賺錢。而你當初違背的,恰恰是對你而言最珍貴的——熱愛,熱情。對一項工作缺乏了熱情,此項工作你註定做不好。

  • 6 # 秀雲涵天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意思也不難理解,大多數人把它當做學習或者教育的名言激勵後學。我認為可以把它看做孔子對世人的分類。

    老子在《道德經》裡把人分做上士、中士、下士三類,孔子作為儒家聖人比較厚道,可能怕傷了某些人的玻璃心 ,雖沒有明說,可我們也不能裝傻。

    一 知之者——庸人

    世界上很多事大家都知道該怎麼做,道理也都懂,可是真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正應了句俗話: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當學生的都知道學習的重要,可網咖的誘惑更大;當員工的都知道工作的重要,可晚上一有人叫打麻將或喝酒又動搖了。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不知不覺泯然庸人矣。

    二 好之者——高手

    好之者,興趣在此 ,無需催促,無需勸勉,習慣已養成,一日不可無,精力與時間投入就多 ,學業有成,工作出色,假以時日,在任何領域都會是高手,一不小心就把那些“知之者”甩幾條街,想不成功都難。

    三 樂之者——大蝦

    如果說“好之者”是有興趣,那麼“樂之者”就是在享受,動力十足,樂在其中,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把工作或學習當做快樂之源 ,啥也別想擋住我。結果肯定是一招鮮,吃遍天 ,弄潮各行,馳騁天下。就拿網上那些駭客說吧,之所以能成駭客,他們一定都是樂之者 ,不信你隨便找一個問問,錯了管換!

    就說到這兒吧,一般人我都不告訴他!呵呵……

  • 7 # 吾乃李先生0

    學習的三層境界:知 、好、 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這句話就是講了三種學習境界,第一種是埋頭學習,不講求任何方法,當然這種學習效率極其低下。

    第二種就是會有方法的去學習,比第一類人好一些,但也是僅僅將學習看做一個完成的任務,機械的去做。

    第三類也是大家都願意成為的,效率也是最高的,而且因為你喜歡,不管再難,你也會咬咬牙硬著頭皮,就過去了,而且你是快樂的。

    對於學習,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快。

    這一則講的是關於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知識的學習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事,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到的才能夠靈活地運用。

    就學習而言,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

    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度是以求學為快樂。

    興趣者,愛好,好也。更高的境界,則是樂。

    因何而好,為何而好,因何而樂,為何而樂,是一個可以探討的問題。

  • 8 # 劉友剛典亮人生

    夫子這句話代表了修行人的三種境界1:知之者,學了聞了聖教,理論知道了。好比廚師知道了菜譜一樣,但不等於就會做好菜了。2、好之者,將理論付諸行動,在工作、生活當中力行,也就是知行合二為一,去應證所學,這個是修行過程。3樂之者,就是體會到學而時習之喜悅,法喜充滿!也就是顏淵“簞食、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我們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要儘可能去感受其中的樂趣。如果體會不到喜悅那就是感受枯燥無味,既難堅持下去也很難做出成就。友剛從02年開始學習中國文化,一晃就快20年了。期間經常會有朋友問我為什麼能夠堅持下來,都說學習傳統文化比較枯燥無味!我就笑著回答說:我很幸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體會到了學而時習之之悅,不但沒覺得乏味,反而樂在其中!

  • 9 # 春城文揚

    知道而不行道,行道而不樂道,這是三個層次,越是懂得何為道,越願意行道。因為樂是心之本體,道就是樂的,但是這個樂,和普通的快樂又不一樣,你放下心裡某一負擔的時候,那種輕鬆愉快的感覺,算是這種樂的一瞬間感受。陽明說樂是心之本體,心本來就是樂的,道就是心。

  • 10 # 默丶凡

    我個人理解是,兩個層面。

    1,一件事物好於否,都取決人對待事物的態度上,有些人知道但默默無聞,有些人不知道但喜歡瞭解不去作為,一些人及喜歡還去堅持做。

    2,往往一些事我一句比較粗的話講“能動手的,儘量別叨叨[捂臉]”。說的不如做的!

  • 11 # 曉風原創詩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只是一排清晰的字,雖然只是一句話,卻蘊含著濃厚的道理。這句話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懂它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反過來理解,你不以它為樂就不可能喜歡它;你不喜歡它,即使懂了也沒多少用途。我認為學習也是如此。

    就好像我們寫寫詩詞對聯一樣,如果不以此為樂,你再懂它寫出來的再合韻合律也不過是沒有感情沒有寄託的空洞之詞。

    幹一行愛一行就是這個道理,你首先得對他有興趣,那不管是幹什麼你都是快樂的,心甘情願的。你就能學的好,做的好。

    你懂一件事很簡單,可是你喜歡過它,以它為樂過嗎?只要你愛上這件事,你會發現做起它來有多麼簡單……

  • 12 # Sunny0221

    孔子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關於做學問,比如一句理論上的知識點,你要求自己去記住它,這個境界還不夠;假如這一點是因為你憑藉好的方法,來記住它的,比如稍好一點的記憶力——那你就比僅僅靠蠻勁知道它,上了一個檔次;假如,你是因為對這個知識點感興趣甚至對其熱愛而記住它的,那你的境界就又高了一個檔次。對,就是這種文化內涵。

  • 13 # 以畫隨出

    意思是,

    說的好不如做旳好!

    做壞事不如做好事。

    好事多做留後恩,

    做了壞事留仇心!

    希望人活好事做,

    傳統美德留後人。

  • 14 # 一團金蕊向陽開

    這是《論語》的一句話,意思是對一件事,理解不如喜歡,喜歡不如以此為樂。理解、喜歡、以此為樂是三個不同的境界。根據心理學的規律,一個人道德行為的形成要經歷“知、情、意、行”四個過程,即經過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四個過程。下面我以學習書法為例說明這四個過程。

    老師給學生講解學習書法的種種好處,介紹歷史上書法家勤奮學習書法的感人事蹟,從而使學生知道學習書法的好處和認識到一箇中國人應該學好書法。這就是道德認知。有了這個道德認知,學生心理就會產生喜歡書法的想法和學習書法的衝動,偶爾練練字,也可以體會到一點學習書法的樂趣。這就是道德情感。這時雖然有了道德認知和產生了道德情感,但可能在學習過程中由於沒有耐心,學習方法不對頭,學習書法遇到了瓶頸,沒辦法堅持下去,半途而廢。這是很多人都遇到過的真實情況和切身體會。這時就需要有一種“不到長城非好漢”堅強的越挫越勇的意志,來支撐書法的學習。這就是道德意志。天下無難事,只要有心人。絕頂盡風景,只要肯登攀。堅持下去,會體驗到學習書法的無窮妙樂和殊勝效果,從而形成道德行為,終身以此為樂,樂此不疲!

    孔子所說“知之者”就是道德認知,“好之者”就是道德情感,“樂之者”就是道德行為。知之、好之、樂之是從低到高三個不同的階段,三種不同的境界!

    由此可見,孔夫子確實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心理學家。

  • 15 # 寶媽P佩佩P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句從字面上可簡單理解為: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不如以之為樂的人。感覺這個“它”可以指代很多東西,但此處,我只想以學習為例,從三個層面遞進式來理解這一句話。

    一、知之者

    學習之於這個層面,處在”what”的階段,即學習之人處於知道“是什麼”的層面。例如關於運動,很多人都知道:生命在於運動;想減肥就邁開腿、管住嘴;運動有利於健康……是的,這些道理大家都懂,就如有些人笑稱一些“知識分子”只是“知道分子”,更有人感嘆“知道那麼多道理,卻為何過不好這一生”。

    故,知之者這一層面,有以下特點:基礎性、廣泛性。對於學習,“知之”是最基礎的第一步,特別是在資訊發達的現今社會,這一點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可見,能成為“知之者”的人也不會少。

    二、好之者

    學習之於這個層面,會經常提出“why”。好之者的“好”取去聲,即為“愛好”的“好”音。學習之人若為“好之者”,具有一顆好奇心,喜歡學習研究某些事物,於是必多問個為什麼,令“知道”的知識進階,甚至追根問底,找到了知識的源頭或原理。繼上面的例子,好之者透過追問研究,將會發現運動可以使心肺、肌肉等得到鍛鍊,同時,運動有利於產生更多的多巴胺,令人心情愉悅。從而在原理上進一步印證了運動的重要性。

    故,好之者這一層面,有以下特點:好奇心強、好提問。

    三、樂之者

    學習之於這個層面,已到達樂於“how”的階段了,即透過研究怎麼做而在實踐中得到樂趣,樂之者已將“樂於學習”融於日常實踐之中。行動~快樂~行動~快樂,形成了一個積極迴圈系統。

    繼續上面運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了運動的重要性了,於是有一小部分人開始躍躍欲試,那就動起來!最簡單跑步去!樂之者將會帶著“how”去學習跑步,於是他可能會找到張展輝。透過去實踐怎樣去跑步,從中獲取運動的快樂,與堅持運動的成果。

    另外,在我看來,樂之者除了有“知之”的基礎、“好之”的興趣,帶著“how”去實踐,更重要的是心境。以學習為例,知道要學習,然後好好去學習,最後以學習為快樂,透過“樂之”得到心靈的滿足感。樂之者達到了一種境界,令其樂之的“之”更主動、更持續、更快樂。

    綜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一種人生學習境界的遞進解讀。如果用圖形來釋義,金字塔將是不二之選,而塔尖就是“樂之者”。

  • 16 # 純藍瀚海

    【理想】是求知的理性動力,【愛好】是求知的本能動力,兩者的結合才是人求知的【核心動力】。孔子這裡說的就是本能動力。他把本能動力分為三個強度:知、好、樂,用今天的通俗解釋就是:想、喜歡、痴迷。【知(想)】是說有求知的意願,【好(喜歡)】是說很樂意去做,而【樂(痴迷)】是說沉醉在這種追求中。凡事業有成的人都是第三種狀態的人。如袁隆平、鍾南山等等。

  • 17 # 嚴冬or雪

    興趣是人類認知解釋確定一切物質形態存在最好的老師☯這話題都可以磨出老繭了

  • 18 # 有智有勇

    你把這個知改為學就好理解了,孔子的話可以翻譯為:學之者不如好學者,好學者不如樂學者。我們上學多少有點強迫,對應的是小學;學進去了就變成好學者,對應的是中學;待到對知識如飢似渴就成為了樂學者,對應的是大學。不知我的分析合意否?

  • 19 # 使用者王培25096256151

    學好國學吧!

    此段話大一意為:

    “知道(某………)的人,

    不如愛好(某………)的人,

    愛好(某………)的人,

    不如樂見其成的人。”

    這樣解釋你明白了嗎?

    不明白?學國學去吧!

  • 20 # 使用者7251762717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因愛喜歡,因喜歡而快樂!那麼,做任何事就能樂此不疲,持之以恆,最大限度的激發自己的聰明才智,把自己想做事做到極致!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試時,HR問我相不相信中醫,我該怎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