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小粑粑說

    從小朋友開始有社交意識起,家長就應該選擇適當的放手,激發孩子自主探索能力,培養孩子的勇氣膽量和自信心,建立自主人格,但若家長過度放手,一味的寵溺,就會適得其反。成長本來就是一個嘗試、受挫折、再嘗試、取得成功的迴圈往復的過程。如果父母怕孩子失敗,不給孩子練習的機會,他們的翅膀就永遠硬不起來,永遠也飛不出父母的窩。

  • 2 # 好時麗麗

    親,很棒的問題,我簡單回答一下。

    一、首先,在保證安全前提下,家長放手是正確的。因為孩子總會長大,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不能代替。既然不能代替,就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相應的能力。

    二、其次,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放手的標準和內容不一樣。很多時候,我們不幫孩子做什麼,反而更難。

    比如0-3歲,可能是自己吃飯,自由玩耍。

    3-6歲,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媽媽爸爸的事情我可以幫著做。

    6-12歲,上小學了,自己自己整理書包,獨立入睡,自己獨立完成作業,適當的家務勞動,獨自外出購物…

    三、最後,每個家庭情況不同,你需要想清楚,到底要個什麼樣的孩子,學霸,將來能夠在社會上立足,有一席之地,健康的,有愛心有原則的…

    祝你幸福!

  • 3 # 怡林Vlog

    我個人認為是正確的,這樣不僅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還能讓小孩多動手做家務,以後小孩子的自理能力就非常強,以後做什麼事情的效率都有大大的提高。

  • 4 # 斯琴愛娃

    對孩子放手,是所有家長出於對孩子獨立性發展的考量後的選擇的做法。

    1、在2歲以前,成人對孩子要“我為你來”。

    孩子還依賴於成人無微不至地照顧、及時與孩子溝通,才會對成人信賴,對成人建立安全性依戀,而這是高自尊的人格特點的基礎。所以,對於嬰兒期的孩子,是不提倡放手的,反而應提倡對孩子儘量的滿足、密切地溝通。

    2、2歲以後,支援孩子要“我自己來”的需求。

    孩子真正地開始認識到”我“的存在,相對應地認識到他人的存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自發地要求獨立探索、保護自己的邊界。開始在與他人的活動中理解我的邊界和對應的他人的邊界。這時,家長可以開始放手讓孩子自己體驗我與外界的關係。我能做什麼、誰能為我做什麼是孩子探索的主題。

    注意的問題:

    成人掌握探索的邊界:不傷人、傷己、不毀物的情況下可以自由探索 讓孩子體驗自然結果。孩子是夥伴,支援他的探索,但讓孩子感受到真實結果的 發 生,在孩子需要幫助時,給予適時的支援。獲得孩子的信任,也就是成人永遠支援你的探索。

    3、支援孩子體驗、學會”我們一起來“的合作技能。4歲以後,孩子基本上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孩子這個階段會表現出喜歡合作遊戲、喜歡提出規則、遵守規則。這時,可以引導孩子合作,與夥伴們共同進步。更要放手孩子去體驗真實的人際互動。體驗被欺負、捍衛自己的利益、為他人服務。理解彼此幫助,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才能更好地助人的道理。

  • 5 # 我是蓓蓓媽

    。你們是弓,

    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

    也愛了那靜止的弓。

    ——卡里爾•紀伯倫:《先知》第四章

    近日,有位母親在網上發了一條帖子表達自己的苦惱:

    她是很多人眼中的特級教師,是學校裡的業務精英,提起孩子的學習,她可以一針見血地幫助家長找出孩子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感激尊敬她。然而,她卻在教育自己孩子這件事上,變得束手無策。

    她的孩子注意力差,思維也不夠開闊,字總是寫得很潦草。如果可以再專心點、再聰明點、再仔細點……那該多好。一遍遍要求,一遍遍提醒,可是孩子總是左耳朵出,右耳朵冒。孩子,變得越來越逆反,他們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緊張。

    試想一下:任何一個孩子,如果永遠都生活在挑剔和指責裡,哪裡還會有快樂?面對每天重複的苛責,他的心門早已關閉

    或許,他早已把媽媽拒之千里之外。

    02

    在獨生子女居多的這個時代裡,不經意間,父母就成了孩子的左膀右臂。父母們會下意識地幫孩子剷除一切障礙,滔滔不絕地告訴他所有的經驗。

    不過,父母的經驗,真的會成為孩子們有用的經驗嗎?

    平時在小區裡玩的時候,經常會很多大人圍成一團。一對爬蟲,幾片樹葉,一堆沙子都會是孩子絕好的玩物。這裡面總是不乏這樣的大人,盯著孩子去指導。

    “你要這樣,對,對,就這樣……哎呀,不是這樣,不是這樣!”顯然,孩子不太願意聽。

    “我跟你說了,要這樣,來來來,這樣……”大人拉過孩子的手,再次想去指導,孩子開始抗拒。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來,這樣,跟我一樣。”孩子使勁掙脫,開始固執地堅持。

    大人感覺很沒面子,一把拉過孩子,兇巴巴地說:“這麼不聽話!別玩了,回家去!”

    孩子嚎啕大哭,一邊被大人拉扯,一邊回頭看那片葉子。那片葉子安靜躺在地上,一動不動。那個小孩只不過想玩一個“栽樹葉”的遊戲,他想用手,大人覺得必須用鏟子……

    多少這樣不歡而散的場景,幾乎每天上演。

    一個永遠對孩子指手畫腳的家長,是培養不出獨立人格、獨立意識的孩子的。真正智慧的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這些年,“放手”逐漸成為家庭教育中的一大熱詞。

    以70後、80後為主體的新一代家長,有更廣闊的精神視野,使得他們有機會、也有能力接受到更多先進的育兒理念。“管得越少,孩子越自覺”正在逐漸成為家長們的共識。

    但是,我們真的理解了“放手”的內涵了嗎?

    “放手”是一種理念層面的提法,落實到教育的無數具體情境中,該放哪些事、放到什麼程度,則很難給出具體的做法參照。或許,列出“負面清單”是比較可行的方法,即家長不去做哪些事情,就是達到了“放手”的境界。

    ◆ 不要習慣性用成人的眼光去批判孩子的不足。

    孩子吃飯灑了飯粒要挨訓,洗好澡沒擦乾就跑出來要挨訓,見了叔叔阿姨沒問好要挨訓,昨天學的單詞今天忘了一半要受罰……試想,如果孩子整天遭遇的是這樣的教育,他還會對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有信心嗎?他還會對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慾望嗎?

    ◆ 不要嚴格操控孩子的日常作息。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一個幻想:什麼時間叫孩子做什麼,他就二話沒說去做了,叫他不準幹什麼,他就不越雷池一步,像只溫順的小寵物。這樣家長得多省心啊!生活中有這樣的孩子嗎?有,但是不多,而且仔細觀察這些孩子,會發現或多或少存在著自信不足、做事主動性差、創造性思維薄弱的問題。

    ◆ 不要在孩子的學習活動中介入太深。

    在孩子的一切學習活動中,無論是課業學習、才藝學習還是技能學習,家長的參與最好限定在“外圍服務”上,就是了解孩子學習的進度和要求,為孩子創造必要的學習條件,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推動,但千萬不要大包大攬、介入太深。

    04

    當父母真正做到了”放手“,變得不焦慮了,孩子才能做到真正的放鬆。

    一位媽媽在個人部落格裡記錄了孩子的成長,其中有一篇寫到了關於自己是如何“放養孩子”:

    兒子小時候去幼兒園,老師誇他特別能吃,什麼都不挑,吃得又特別快,一點不讓人操心!其實,這都歸功於小時候對他的“放手”。

    其實在這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兒子吃飯都不老實。每次請他用膳,我都盡心得像敬事房的太監:「皇上,您睜開眯縫眼,好歹挑一個吧。」

    小孩臉一撇,鼻腔裡發出一聲哼,一副錚錚鐵骨的模樣。

    當我還是一個不知深淺的新手媽媽時,我總會眉目帶笑極盡溫柔,用三流的演技耐心引導。

    小孩就像個無良商人,他能從你期盼的眼神中嗅到商機,然後開始坐地起價:要酸奶,要冰激凌,要棒棒糖,要玩汽車,要搭積木。

    每一個堅強如鐵的老母親,都能被小孩的吃飯問題瞬間打回原形!

    而自學會放手之後,我的作戰方針只有一個:不吃?那就別吃了!

    別說我粗暴殘忍,哪個媽媽不是經歷重重磨礪,才從小白兔蛻變成母老虎。

    環境影響人,從這之後,兒子就有危機意識,但凡看到一點吃的就會英勇地撲上來,張開小嘴,咔嚓咔嚓,一條胡蘿蔔,三下五除二就完工了。

    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簡直就是手心的太陽,必須嚴密保護。

    我們的安全措施簡直令人髮指:扔掉茶几,電視,尖角櫃,貼滿防撞條,鋪著厚地墊。出門有近身侍衛,左右護法。

    在這樣嚴苛的防範下,他依舊是舊傷未愈,又添新傷。臉上常年奼紫嫣紅,像開染坊般熱鬧。實在沒轍了,奶奶甚至還提過一個大膽的建議:「要不給他買個頭盔吧。」

    後來,自從開始“放養政策”,我就看開了。

    孩子想騎滑板車?騎吧。一騎紅塵,策馬嘯西風,套馬的漢子才威武雄壯!

    想踩水坑?踩吧。弄髒衣服總比把他困獸一樣關在家裡,跟你彼此消耗,自相殘殺強上百倍。

    放養下的孩子有警覺性,離樓梯還有10步遠的時候,她就開始匍匐在地做準備工作,扭著小屁股,一步一步往後挪。

    幼小的他早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靠天靠地靠爹媽,都不如靠自己來得硬氣!

    以前一隻小花貓都能嚇得他大哭三百回合。

    現在,摔完跤他會立馬爬起來,拍拍手,安慰我說:「 媽媽,我沒事的,沒事的。」

    以前見到陌生人,他都會扭扭捏捏抱著我的大腿不敢上前。

    現在,電梯裡有人埋頭放了一個臭屁,他都會嗅下鼻子認真說:「沒事的,沒事的,我沒聞到。」

    你看,放養下的孩子已經早早開始主動社交,學會禮貌與客套了。

    一個人成長的道路太長了,如果把孩子放回生命長河再去看。每個階段孩子遇到的問題,經歷的事情,再正常不過。

    父母如弓,孩子如箭,我們都祈願著孩子能夠成為一個獨立、自由的人。

  • 6 # 兩孩子的baba

    你好,我是兩孩子的爸爸。家長對孩子放手是正確的,關鍵是要把握好一個度,慢慢放手才行。

    家長如果對孩子不放手,那孩子以後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就會不知所措。對孩子是極其危險的。0至6歲是孩子形成個人性格和人生觀至關重要的年齡段。打個比方,現在有的孩子在家裡受到家長或者老一輩過分的寵愛,甚至可以說是溺愛。那麼到了上學,到了社會,孩子是很難適應的,孩子潛意識裡會認為別人應該也要對他千依百順,不然就是不對的。那遇到挫折怎麼辦呢,孩子會採取一些過激的手段去處理。

    那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對兩個小孩是怎麼放手的吧。

    1.我女兒今年上一年級,從幼兒園過渡到一年級,對孩子來說是人生一次巨大的改變。幼兒園一天下來學的可能還沒有一年級一節課學習的內容多。那麼面對這麼巨大的改變,在學習上我是這樣慢慢放手的。一開始,不能放手,也放不了手。每天的作業都得手把手地教。大概過了一個月,我就開始慢慢放手了。每天的作業老師在學校會先講一遍,然後發qq給家長。那麼女兒回家後,我會告訴她自己去做作業,會做的先做,不會的圈起來,做完後爸爸或媽媽會教你,幫你改正。慢慢的,女兒形成了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回到家自己會回房間做作業。(當有些同學父母不在身邊就不做作業的時候,我女兒已經能這麼自覺完成作業了)。在學校成績也是名列前茅的。

    2.我兒子今年3歲出頭,在他兩歲半的時候,我就開始放手,培養他的獨立性了。早上起來,我們會把麵包和牛奶放在桌面上,告訴他,你已經長大了,要學會自己吃早餐了。開始他會讓我們喂他,我們會告訴他,早餐在桌上,你自己不吃就會餓肚子的。慢慢形成習慣就好了。讓他自己尿尿也是差不多那個時候讓他自己去的,馬桶太高,我就準備一個小桶,讓他自己去。開始會幫他脫褲子,慢慢的他也學會了。關於午睡,我是不會哄他睡的。我告訴他,中午你累了就自己去睡覺哦。爸爸先睡了,開始他也是不習慣,慢慢的他累了就會爬上床和我睡。有幾次我在沙發睡著了,兒子還拿被子幫我蓋上呢。(真的讓我感到很意外,也很欣慰)兒子現在還不會自己洗澡,但是穿衣服都會讓他自己穿的。這個年齡他會的,可以學的都讓他自己做,慢慢家長會很輕鬆的。

    其實孩子到了某個年齡段,孩子會的一定要讓他自己去做,家長的放手成就了孩子的獨立。

  • 7 # 布朗尼分享屋

    有些人總認為孩子還小,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要牢牢地抓住他,殊不知孩子就像我們手裡握著的一把沙子,握的越緊沙子流失的越多。

    其實當你真正放手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堅強、要勇敢、要聰明。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教育他們有正確的三觀,鍛鍊孩子的生存能力。指點孩子的生活,而不是要求孩子按照我們的方式生活。

  • 8 # Superman569

    現在有一種教育觀點,呼聲日益升高,那就是家長要學會逐步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

    孩子的學習千萬不能都推給老師和補課班。

    我的女兒現在上高一了,原以為大孩子了,自律性會比原來強些,學習也能更主動,家長督促的話說多了不但不起作用,孩子還煩,高中的功課我也不會,可以少了輔導的煩惱,多做些後勤工作吧。誰知理想太豐滿,開學兩週她就偷偷買了三本課外小說,幸虧被我及時發現了,最後,雙方達成可行協議。

    就是這三本!

    有很多人會說:“養孩子就要學會放手,孩子才能學會獨立!”千萬別信這樣的話,也許確實有父母不管不顧就能學好的孩子,但肯定不是我家這樣的,那都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

    絕大多數都不能完全放手,大了也不行,最多隻能放開一隻。

    你還得把他放在視線之內,假裝漠不關心的地瞄著,發現問題,及時出手。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每個成長時期都很關鍵,父母都要給予恰當的陪伴,適時的引導,讓孩子獲得溫暖和信心,努力去做她最好的自己,成長路上少走彎路。

  • 9 # 濃半山1

    放手?怎麼放手?老師讓家長釘釘上交作業,學長讓家長做各種奇葩事,例如,去學校打掃衛生,幫低年級孩子寫各種文章,畫各種畫,放學帶孩子學習並簽字,你讓放手,學校同意了嗎?

  • 10 # 故事人愛麗絲妞

    大家好,我是愛麗絲妞,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1、家長對孩子的放手,需要先去分析孩子是不是應該放手了?那自己的孩子有沒有管理能力,約束能力,或者有沒有進入青春期。2、怎樣才可以放手,首先我們要教會孩子做計劃,從每日計劃到周計劃,月計劃,讓他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同時我們要認可孩子,成為孩子的朋友,成為孩子的朋友的時候,我們同時也可能發現孩子更多的問題,但我們需要作為參與者,幫他成為他人生的主角。3、同時我覺得對孩子的放手不是正確與否的問題,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總結: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遲早我們需要放手,管一個孩子,不如做他的朋友,在他遇到問題的時候像太陽一樣給他光明,我們也需要給到孩子試錯的機會,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愛。好了,我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希望我們在管理孩子的事情上多多交流!謝謝

  • 11 # 派媽日記

    現在大多數孩子對家長有很強的依賴性,造成家長很累,孩子也缺乏獨立創新性,所以我認為家長應該適當的對孩子進行放手教育。

    1、自由 = 選擇權、嘗試權、犯錯權

    放手,並非對孩子的事不管不問,而是有智慧、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逐步獨立,自己做決定,自己承擔決定的後果,在相對比較安全的範圍之內,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鍛鍊。小到穿衣吃飯,大到擇業擇偶,很多家長有說不完的“我是為你好”“你要聽我的”—— 表面上看,是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實質上則是事無鉅細地剝奪了本屬於孩子的自由。

    2、放手的原則

    不要控制,要引導;不要刻意,要無痕;不要懷疑,要相信;不要插手,要接納。

    很多家長會說:他還這麼小,什麼都不懂,按我給指的道路,少走彎路,離成功更近,豈不是更好?可是要知道,我們和孩子是完全獨立的個體,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並沒有誰是誰的附屬。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並不一定跟我們的一致。而且我們也不能保證我們的道路就一定會成功不是嗎?很多時候,不要急著要求孩子聽話,而是學會做“聽話”的家長,傾聽孩子的需求,儘量及時滿足他。家長越平和,孩子越聽話;家長越柔弱,孩子越強大。

    3、不要用自己的想象嚇唬自己

    大多時候,困擾我們的並不是現實中孩子的行為,而是我們想象中的結果。這種情況在老人看孩子時最容易出現。孩子明明在操場上跑的很開心,奶奶一定要在後面追著喊:寶貝慢點,可別摔了,一會該跑咳嗽了!這樣導致的後果,不但影響了孩子釋放天性的過程,同時也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哪個小孩子不喜歡跑跳呢?我們哪個人小時候沒有因為跑跳摔倒受傷過呢?那又怎樣?永遠不摔倒,他就永遠不知道摔倒受傷的感受。

    愛不等於溺愛,尊重不等於放縱。在孩子年幼時,給予親密的照顧;在孩子長大後,懂得適時放手。

  • 12 # 思源寶貝媽

    家長對孩子放手,當然可以啦!不過要在適當的時候,放手並不意味著放手不管了。相反更是為了孩子以後的成長,必須放手。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做到放手不放棄。

    1.三到六歲孩子正是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關鍵時候。三歲左右的孩子對新生事物有一個認知能力。也有一點點自己的小主張,這個時候,家長適當的放手。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觀察能力。

    2.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讓孩子適當的嘗試做些事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個碗,掃個地等這些都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對孩子的成長也都有好處。

  • 13 # 豬小貝的媽媽

    孩子在不同的階段我們,都要學會放手。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確定安全保證下對孩子放手,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為長大打下基礎。

    在人生成長的路上,孩子也不例外,我們要學會放手,孩子才會學著慢慢的長大,獨立嘗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給予好的建議指出哪條路是好的給孩子,畢竟人生的道路上,一切都是靠自身,去解決,我們不能陪孩子一塊到老。

  • 14 # 九兒媽天使育心

    【九兒媽觀點】:對於家長放手這個問題,我們要做到正確客觀的對待,切不可人云亦云。畢竟每個孩子成長的環境和各方面能力有所差異。

    文章接下來內容,就從家長需要放手的方面以及放手後該注意的問題講解。

    ❤一、家長需要放手哪些方面

    其實家長放手不是正確與否的問題,而是要思考放手後如何正確引導的問題。面對孩子哪些方面,我們家長需要放手呢?

    1.日常生活中依賴習慣的放手

    比如對年齡幼小的孩子,像日常生活中父母給餵飯,穿衣服等,到了孩子可以自己動手的階段,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來做。慢慢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畢竟到了幼兒園階段孩子是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的。

    2.學習階段的放手

    像前期幼小階段,家長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陪伴是不能直接放手的,尤其是要過度到小學階段。所以說,前期給孩子培養好學習的習慣是至關重要的。

    而對於大點的孩子,父母應該做好放手後的正確引導,不是說放手後任由孩子發展。告訴孩子學習作業是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每個人要用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等等。讓孩子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任務所在。

    ❤二、家長放手後該注意的問題

    當孩子經歷了父母的陪伴,家長放手後,可能有的孩子適應不了,是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以免孩子覺得你不愛他而產生不好的影響。

    1.正確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告訴孩子,父母只是你的引導者,不能代替你去上學,不能代替你去考試等。而父母所有的工作,教育孩子,小孩子也不能代替一個道理。可以透過角色扮演等,讓孩子深刻體會。

    2.給孩子情感的保障

    告訴孩子父母適當的放手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雖然沒有父母時時刻刻在身邊,但爸爸媽媽一直都在為孩子鼓勵加油!讓孩子情感上不要孤立無援,而是讓他覺得即使沒有父母日夜的守護,他也一樣做的很好。

    3.家長的榜樣力量

    適時適當的放手,與孩子與父母雙方都是有利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空間,家長有了一定的時間。但這並不代表家長放手後不再約束孩子,給孩子約定好規則,父母也要以身作則。比如說學習的時候,家長也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學習中,而不是抱著手機或是瞅著電視不放。給孩子一個榜樣的力量,讓他覺得爸爸媽媽也是有追求有目標的人。孩子自然也就有了動力,有了學習的目標。

    ❤三、文章總結

    家長對孩子的放手,不是放手後的不問不顧,而是正確引導的問題。適時適當的放手,有助於孩子更好的成長。畢竟孩子長大,是要學會獨立的,以後成長的路上也是免不了獨立去完成好多事情。父母除了引導教育好孩子,也要做好榜樣的力量!

    以上內容供參考!

  • 15 # 幸福育兒說

    塗磊說:“我很佩服一種父母,在孩子年幼時,能夠給予強烈的親密,當孩子成人後,又學會得體地退出。”對孩子放手要在適當的時候。

    孩子六歲前,他的自主意識不夠強烈,各種習慣還沒有養成,需要父母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陪伴和培養。教會孩子如何養成良好習慣,給予孩子足夠的親密感和安全感。為後面的放手做好準備。

    孩子6歲之後自主意識增強,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比如可以讓他參與家庭議事,讓他也出出主意;關於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拿主意,父母可以給予意見和建議,但是決定權在孩子手上。等孩子有了一定的獨立性之後再放手。

    如果在孩子習慣和獨立性還沒培養好就放手,後來發現問題再來改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效果並不一定好,因為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主意識了。

  • 16 # 蛋黃育兒

    關於家長該不該對孩子放手?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是每個孩子最後都會離開父母的懷抱走向獨立,家長越早放手孩子的獨立能力就會越容易養成。雖然難捨難分,但是為了孩子著想,父母也必須選擇適當的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和機會。

    所謂放手並不是絕對的放手培養好孩子的安全意識

    家長不能時時刻刻的當孩子的貼身護衛,也不能保證孩子總在家長的眼皮子底下,所以從小培養好孩子的安全意識很重要。比如說讓孩子遠離電源,不要站在沒有保護的高處,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等等等等,並講清楚為什麼不能這麼做,讓孩子從小就對危險有認知和預判,安全意識比貼身保護更有效。

    不過度參與孩子的決定

    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做父母的不要試圖去幹擾孩子的思維和決定。如果家長出現在孩子各個決定中,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沒主見,凡事都要等到家長的意見才能做決定,這種依賴性是有毒的,長大後想要戒掉就不容易了。所以,家長需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在孩子疑惑時點撥他,在孩子尋求幫助的時候給孩子適當的幫助,不去代勞孩子的事情也是一種尊重。

    同時,放手並不是不陪伴,選擇放手家長一定不要過度了,孩子需要你的陪伴才不會走彎路。

    孩子不是家長的復刻版本,他們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如果事事都按照老一輩的經驗來做,如何做到推陳出新的發展?所以再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多給孩子一下空間是最好的放手,不要捨不得!

  • 17 # 海角天涯820237

    家長應該對孩子採取放養,讓小孩從小就獨立認知。但不是簡單的讓小孩為所欲為。對小孩的教育,需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底線,隨著年齡增長,逐步的補充底線範疇。再之,需要建立自信,懂得什麼是尊嚴。最後就是明確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切都需要自己努力去獲得的,防止受騙。

    只要小孩健康成長就是最大的幸福,不是每個小孩都能當元首,給予鼓勵、期望也要讓其知足

  • 18 # 蝸牛默默說育兒

    家長需要對孩子放手。使孩子能夠獨立、自信地面對生活,從容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是家長培養孩子的目標。

    如果家長因為怕孩子做不好、怕孩子受到傷害,一直不願也不敢放手,那麼孩子永遠不能長大,也無法學會獨立。

    對孩子放手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還要多給孩子鼓勵,允許孩子失敗和多次嘗試。

    1.孩子有能力做的要果斷放手

    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的思維能力逐漸增強,做事能力也慢慢提高。

    這時,可以根據孩子的做事能力,對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長要果斷放手。如:

    兩歲的孩子可以學習自己吃飯穿衣服、幫父母遞東西、開燈等。三、四歲的孩子可以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洗臉刷牙、學習掃地等。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自己收拾書包、洗自己的小手帕、小襪子等。小學的孩子可以自己整理書包、房間,學做簡單的飯菜。中學的孩子學習獨立在家一、兩天,幫父母處理交水、電費等家庭瑣事,為旅遊做準備工作、網上購票等。2.允許孩子嘗試和失敗

    很多時候父母覺得孩子還小,自己做會做不好或者傷著自己。如:

    擔心自己孩子吃飯費時間還弄髒衣服。孩子自己洗漱不乾淨。孩子買到的菜不新鮮。好不容易出門去旅遊,卻因為孩子準備不充分泡了湯。

    雖然孩子會失敗,但這些經歷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直接經驗。如果父母因為害怕孩子不會做、做不好就不給孩子嘗試的機會,那麼孩子永遠也學不會。

    在孩子嘗試的過程中,可能會交一些“學費”,但比起孩子的成長這些“學費”也是值得的。

    3.孩子做不好的要多鼓勵

    孩子初學可能會有不敢嘗試,或者做不好的時候,這會讓孩子感到挫敗和氣餒,打擊孩子的自信,還降低孩子下次嘗試的興趣。

    這時,父母首先要鼓勵孩子。告訴孩子初學做不好是很正常的,一次做不好不等於下次也做不好,不能因為一件事做不好就否定自己。

    其次,幫助孩子度過難關。可以告訴自己做這件事的經驗、更孩子共同學習、向別人請教等方法,幫助孩子解決難題。克服一道難關孩子會變得更自信,也會更願意嘗試。

  • 19 # 月子寶盒

    1,培養孩子的「我能感」

    培養孩子的「我能感」,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與發展勇氣,這是孩子追求獨立自主的動力。分為四個步驟:(1)感覺我想嘗試然後;(2)有機會嘗試;(3)體驗我可以做得到;(4)於是產生感覺我能。 從孩子小時,父母可以將一個工作或任務分割成數個小任務,引導孩子一個一個去完成。孩子一旦有了「我能感」,即使失敗、做壞了,孩子仍覺得OK,願意嘗試錯誤。

    2,給孩子機會處理事情,從錯誤中學習 。當孩子面對衝突、問題、或做錯時,父母不要急著代言、出手或善後。千萬不要剝奪孩子從錯誤、失敗中學習的機會。因為孩子從中學習到為自己主張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為自己的選擇或行為的後果負起責任。

    3,對孩子的興趣和熱情給與支援

    如果父母盼望家裡仙樂飄飄,但孩子卻對金屬創作瘋狂著迷,怎麼辦?父母學會傾聽孩子,將有助於瞭解孩子的潛能、興趣與熱情所在,也才能給於孩子需要的協助與支援。

    4,愛與紀律並行

    成長,需要自由與空間,但也需要規範與限制。 許多父母想要和孩子做朋友,做孩子的朋友,是想和孩子分享、溝通彼此更多的內心世界,不希望孩子只是懼怕,只能居於從下仰望父母的不公平位置,但不是沒大沒小,孩子仍需要父母的引導。父母與其苦惱如何當孩子的朋友,不如好好思考與學習如何成為孩子的教練和精神支柱。

  • 20 # 大班小小和她的日常

    家長對孩子放手,我覺得體現在多方面,生活方面,思想方面,學習方面,體能鍛鍊方面。

    1,首先,肯定是生活方面了。直接點說,就是自理能力,聰明的家長會很“懶”。懶得幫孩子穿衣服,懶得幫孩子整理書包,檢查書包,懶得幫孩子做這做那的,家長不做這些,那麼誰來做呢?那肯定是孩子自己了。這樣做就對了,這樣的家長養出來的孩子自理能力肯定要比別的小孩強很多。

    2,其次,是思想方面。也就是做決定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什麼都替孩子做決定,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沒有思想沒有主見的人,什麼都是媽媽說。很多事情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讓他有自己的思想。

    3,學習方面。這裡當然不是說不管孩子的學習了。我說的是當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在孩子沒有尋求你幫助之前,不要坐到孩子身邊看著他做,這樣,他會有很大的壓力 ,你想一下,你在做事情,旁邊一個人就坐在你身邊看著你做,你會舒服嗎?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作業,不要總想著等下他不會怎麼辦,他不會自然會來找你。你只需等他做完了,你檢查就行了,錯了的話,這時候你再去引導他也不晚。

    4,體能鍛鍊。說的就是孩子愛怎麼玩讓他去玩,不要什麼都不讓他玩,當然,危險的就最好不要讓他去玩了,不要威脅到生命安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家鄉的大米加工廠現在收費多少錢一袋谷?你覺得多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