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清朝即使沒有慈禧太后,也會因自身的腐敗、奢侈、享樂、喪失鬥志,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貪官弄權、君王昏庸無能、朝綱吏治的敗壞一樣會滅亡。

  • 2 # 康小軍

    溥儀在遠東國際法庭上力陳關東軍暴行,比當年在紫禁城坐龍椅更威風,展示帝王風範,也算給大清的遺民們一個交待。

  • 3 # 一覽全球

    天下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就是沒有慈禧太后,也會有別的皇家當權者來代替她的位置。當西方國家進行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的時候,清朝還在閉關鎖國,盲目自大,雖然體量巨大,但是卻大而不強,故而有鴉片戰爭時的慘敗,火燒圓明園的無奈。一個人最忌諱的就是盲目自大,不思進取,而一個國家同樣也是如此。清朝是統治集團的腐朽導致國家破敗,民眾迂腐,跟不上世界的潮流。

  • 4 # 一陣狂風吹過來

    對於清末這段歷史,很多人都在指責慈禧的不作為。我個人觀點和大家的想法可能有些背道而馳了!以下是我對這段歷史的認知!

    摧毀一個時代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所謂時勢造英雄!有了前提才會有英雄!同樣,一個國家的興衰也不是一個人能辦到的!

    對於清朝末期的各種社會弊端,和各種倒退不進的治國理念!其實早在開國初期就已經埋下了種子!閉關鎖國,這一個錯誤的治國理論,已經把清朝釘在了歷史的地板上,不得前行!閉門造車,最後的結果就是落後捱打!

    隨著西方列強的多次侵犯,本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開始了擴散!在加上新思想開始湧入,改革是不可避免的!對於封建社會的統治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這是時代的變更,不是人力可以阻擋的,所以清朝的滅亡不是人為,而是歷史前進記錄的一個篇章!

    這就是我,對於清朝末期歷史變換的看法!

  • 5 # 紅袖庵

    慈禧是政治家。也是權謀家。有卓越的遠見,與各國列強周旋圓滑。歷史需要這樣的女人當家。執政初期,她在議政王奕訢的輔佐下,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又在列強支援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緩解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出於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她又重用洋務派,以“自強”和“求富”的方針,發展一些軍用,民用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客觀上對中國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這一時期,國內起義被平定,兩次鴉片戰爭暫時滿足了列強的貪慾,外交上沒有吃大虧,洋務運動後清王朝的軍事實力有所提高,工商業有了初步發展,被稱為“同治中興”。

  • 6 # 寂寞梧桐39

    我很討厭這樣的問題“清朝如果沒有慈禧",又是如果又是假設。如果歷史可以重寫,命運可以改變,那每一個熱血男兒(願諒我這只是書面語沒有奇視婦女的意思)都可能總結失敗的教訓,成為改寫歷史的英雄或偉人,中華民族也早就傲視全球了

  • 7 # 佳木秀秀

    我的觀點不一樣,我認為清朝沒有慈禧會再延續一段時期。

    慈禧太后實質上就是,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執掌政權近半個世紀。

    從貴人到皇貴妃到太后再到凌駕於皇帝之上的太后,她的政治能力毋庸置疑,但是昏庸誤國能力卻可見一斑。

    1·從同治朝的慈安、慈禧兩位皇太后於1861年12月2日“垂簾聽政”以後,慈禧更握最高權力48年,打破后妃不能干預朝政的清代祖制。這從這時起,在半個世紀左右的清代歷史中,皇太后操縱了包括帝、後命運在內的一切大權,統治時間竟佔清朝實際統治時間的五分之一,從而使選妃立後與政治需要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壯大了以慈禧為中心得地主階級頑固派得力量,阻擋中國近代化程序。

    2·扶植幼帝,專權弄權。在同治帝早逝後,慈禧扶植皇室宗親,也是她的親外甥光緒登基,光緒繼位時,年僅4歲。親政的光緒帝支援維新變法,觸碰到利益的慈禧也試圖廢掉光緒,決定立年僅15歲的溥儁為"大阿哥。光緒帝去世後,慈禧又將年僅3歲俄溥儀送上皇位,打的仍是皇帝幼小,太后垂簾,獨掌皇權的算盤。

    3·奴顏婢膝,屈辱外交。在慈禧掌握最高權力48年裡,是中國沉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1883年—1885年,中法戰爭爆發,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但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卻主張“乘勝即收”,與法國簽定了《中法新約》,又使法國獲得了不少侵略利益。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主力猶存,以慈禧為首的主和派下定決心向日本求和。3月,慈禧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乞和。4月17日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空前屈辱的條約《馬關條約》,中國放棄對朝鮮宗主國地位,賠款2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在俄,德,法等西方列強幹涉下,後以白銀3000萬兩贖回)、臺灣、澎湖列島,開放4個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礦設廠。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攻紫禁城東華門,慈禧帶著光緒帝、皇后等人逃往西安,令奕劻、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列強進行談判,把戰爭的責任推到義和團身上,下令對義和團“痛加剿除”。1901年2月14日批准《議和大綱》,併發布上諭,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同9月7日與11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規定按照當時中國人口的數量賠款4.5億兩白銀,39年內賠款9.8億兩白銀,懲辦主戰官員,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線所有炮臺等。

    1904年,爆發了日俄戰爭,戰場正是在中國東北,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宣佈中立,戰爭的結果是日本戰勝了沙俄。

    清政府在跪地外交中成為“洋人的朝廷”,節氣全無!慈禧要負主要責任!

    4·奢侈固化,盲目專權。

    一方面,慈禧奢侈的宮廷花費大部分挪用政府款項,奢侈腐化,影響惡劣。如1894年,醇親王借慈禧六十壽辰擬“在頤和園受賀,仿康熙、乾隆年間成例,自大內至園,路所經,設綵棚經壇,舉行慶典”。挪海軍經費,繕修頤和園,佈置點景,廣收貢獻。

    是年,適逢日本發動中日甲午戰爭。光緒主戰,慈禧亦主戰,“不準有示弱語”。但是,當有人提出停止頤和園工程,停辦景點,移作軍費的時候,慈禧卻大發雷霆,說出了“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之語。

    後來,清軍在朝鮮戰場上接連失利,北洋水師在黃海之戰中又遭受嚴重挫折。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六旬慶典,慈禧希望外國出面干涉,儘快結束戰爭。她支援李鴻章避戰求和的方針,以各種藉口,打擊以光緒為首的主戰派。

    另一方面,阻礙進步潮流,盲目專權。甲午戰爭失敗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為了救亡圖存,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維新變法(史稱戊戌變法),對於變法,慈禧希望強國但又擔心光緒會借變法脫離她的控制,最初表示支援,但她隨後把軍權,用人權都抓在自己手中。

    1898年6月光緒釋出帝“明定國是上諭”(即《明定國是詔》),實行變法。光緒帝的變法觸動了滿洲舊勢力貴族和眾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們聚集起來,竭力反對變法。當聽說光緒帝企圖讓袁世凱派兵圍園殺後,殺死榮祿時,慈禧等人發動戊戌政變,拘禁光緒皇帝,並處死了譚嗣同等六人。

    半個世紀,以慈禧為主力,拖延中國近代的發展。所以若沒有慈禧,恐怕大清這艘舊船還能再行駛,但這艘船滿是蟲蛀,註定會沉沒!

  • 8 # 古今事皆付笑談中

    就算沒有慈禧,清朝也一樣會滅亡,或許會延遲幾年,但結局不會改變。

    清朝已經由封建社會發展到頂峰後逐漸衰落。而國外已經經歷了工業革命,生產力,社會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我們還繼續自認天朝上國,實行閉關,早已跟不上世界的發展了。

    從1840開始,國外的列強已經開始侵略了,起步已經大大慢於世界列強,慈禧反對改革,只是加速了清朝的滅亡,我認為並不能改變太多。

  • 9 # 白浪灼痕

    清朝不管有沒有慈禧,我想都無法延續下去了,可能慈禧當政的四十五年只是加速了它的敗亡。

    清朝從康乾盛世開始便有一個註定會害到自己的毛病,自大,閉關鎖國,視西洋的一切科技為奇技淫巧,看不起更看不上。

    不可否認,清朝走到乾隆時期真的是萬國來朝,鼎盛到了一定程度,所以晚年乾隆才會躺在自己的功勞薄上開始奢侈享樂。

    嘉慶是個仁義到近乎懦弱的皇帝,他統治下王朝已經在開始走下坡路又加上白蓮教起事,正是該學雍正大力整頓的時候,面對一個又一個的貪官贓官他卻是總是捨不得下殺手,美其名曰給別人機會,卻不知道是讓那些人更加的放縱,白白浪費了二十五年最關鍵的時期。

    道光皇帝,前半段雄心大志,卻一鴉片戰爭打的他心灰意冷,從此再無鬥志。

    咸豐皇帝,被歷史學家們稱為不適合當皇帝的苦命天子,他接手江山的時候已然是爛成了一鍋粥。

    所以,真正到慈禧掌權的時候,大清已無多少生機,慈禧是個善於弄權的人,處理國政也不差,晚清四大重臣都與她有聯絡,她更是破格提升了左宗棠和張之洞,她支援建海軍,支援辦洋務,她兩度還朝於同治和光緒,又兩度收回權利,若不是一心想著修圓明園,大概也不會有後來的甲午海戰之敗。

    說到底慈禧只是個女人,且文化也不高,她沒有多大的志願,只是想富貴的過日子。

    慈禧還政於同治,可同治治理國家太兒戲,太隨心所欲,完全不適合。

    慈禧還政於光緒,光緒是想改革,可多是不切實際的空想,腳步邁的太大太快,註定會栽跟頭,要是光緒真的是個中興之君,大概袁世凱也不貴背叛他。

    所以,大清走到此時已是病入膏肓,不管有沒有慈禧都會滅亡!

  • 10 # 拆書家裘叔

    很多史書、野史、包括現在的一些電視、電影,當然,也包括一般人的思路,總是認為一些朝代的更替,王朝的興衰,總是和某個人,或是某個女人有關,例如所謂的“紅顏禍水”,而實際上,對於一個國家,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的一個龐大國家,真的會因為某一個人,而衰敗?真的會因為沒有了這個人,王朝就能繼續延續?

    歷史的程序,由很多因素構成,就像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僅僅憑一個人,就能改變它的方向?穿越小說中的橋段,YY一下就好,即使真的回到過去,結果就是依然改變不了什麼;

    如果沒有慈禧,光緒真的上位了,不見得中國就會更好;而且像這樣的一個腐朽王朝,存在的意義在哪裡?

  • 11 # 在追一個夢

    慈禧太后的能力還是比較突出的,(雖然麼有從根本上挽留清朝,實現強國富民)1835年出生,1861年發動政變,麼有任何人願意把權力拱手讓給她,可以說靠她自己的政治能力實質掌控國家政權。26歲,說他不行的人,想想一下自己26歲在幹啥,能幹啥。自1861年起平定太平天國,捻軍,西北迴亂,阿古柏之亂等各路反清割據武裝,挽救了風雨飄搖的清王朝。同時開始為時近30年的洋務運動,開辦輪船,現代海軍,鋼廠,軍械局,招商局,郵政局,電報等現代工業。制約並重用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等洋務派人才,並派遣留學生留洋積澱優秀的人才資源。

    從1861年到1908年執掌國家政權47年,能力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突出的,面對局勢除慈禧太后,無人能掌控局面,只能是提前崩盤。

  • 12 # 有得觀史

    咸豐臨終安排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如果沒有慈禧,肅順掌握大清政權。肅順是個有膽魄有能力的人,他一定會大刀闊斧改革,讓大清出現中興局面。

    但是,同治皇帝很快會長大,他要親政,結果有兩個,一個是親政後幹掉肅順,一個是被肅順控制當個傀儡皇帝。

    同治親政,能力不行。肅順掌權,同治當傀儡,君臣倒置必生亂。兩種情況都不會有好結果。

    肅順是皇親遠支,他掌握大清,作為近支的恭親王奕昕一定和他爭權。內部不穩,外邊又有列強侵略,大清形勢好不到哪兒去。很可能比慈禧掌權滅亡更快。

    有人說慈禧延緩了清朝的滅亡,有人說慈禧加速了清朝滅亡,說慈禧延緩清朝滅亡,是因為她能力強,說慈禧加速了清朝滅亡是因為她太腐敗。

    實際上,慈禧到底加速了清朝滅亡還是延緩清朝滅亡,都沒有多大實際意義,大清朝到了慈禧時期,政權已經衰敗至極,滅亡成為必然趨勢。

    但滅得快也許是好事,中國早日邁出追趕世界的腳步,發展可能會好些。

    清朝後期加速滅亡,根源在道光,他選擇了咸豐,沒選擇能力強的奕昕。這違背了大清擇優選擇接班人的原則。

    奕昕是大清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要是讓奕昕接班,中國可能會快速走向工業化,走向資本主義。

    慈禧的存在對清朝也許是好事,但是她的存在對中華民族絕對是壞事兒。

  • 13 # 老樸雜談

    慈禧,是清朝晩期重要的政治人物,是清王朝實際的掌控者,統治清朝近半個世紀。嚴格意義上說,她才是清朝實際上的末代皇帝。清朝如果沒有慈禧,當時的大清能延續下去嗎?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評價慈禧在維持清朝統治上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的問題。

    歷史發展有其客觀規律,大的趨勢任何人也改變不了。但歷史發展也有主觀因素,有一定偶然性。其中主要人物的作用也是不可否定的,或推動,或阻滯歷史的腳步,所謂“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清朝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在近代社會歷史條件下必然會滅亡,這是客觀趨勢。作為大清實際統治者,為了維持這艘己四處漏水的大船不沉沒,慈禧左支右絀,終於也沒能阻止船的沉沒。相較於那些“亡國之君”,慈禧只不過差幾年沒有親眼目睹清朝的覆滅而己。

    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史,慈禧做為近半個世紀的實際掌權者,沒有使國家民族走上強盛的道路,反而是很多喪權辱國事件的決策者,帶給中華民族深重的恥辱,使國家被列強欺侮,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應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但是,不可否認,慈禧為維護清朝的統治,是盡了努力的,甚至可以說有一些功勞。

    慈禧初登政治舞臺,是在熱河。病殃子咸豐撒手西去,扔下的是個亂攤子。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太平軍在南方攻城掠地,真可謂內憂外患,國家岌岌可危。

    而在熱河,咸豐屍骨未寒,兩宮與顧命大臣又勢同水火,情勢不可謂不危急。

    年輕的慈禧

    此時的慈禧,不過是個二十多歲的寡婦,但卻露了一手強橫甚至殘酷的政治手腕,兩宮太后聯合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形成“兩宮垂簾,親王輔政”的政治格局。慈禧殺伐決斷,非尋常女子能為。

    中國歷史上,少數的掌握實權的女人中,慈禧也顯的比較幹練。

    能讓群臣俯首,掌控住大局,慈禧絕不是個簡單角色。也許是耳濡目染,也許是與生俱來,慈禧頗有些權術手腕。

    在危局下,她重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干漢臣,和湘軍、淮軍等地方武裝,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緩解了清朝的統治危機,穩住了將要傾覆的大廈。

    曾國藩

    而後,她又重用洋務派,以“自強”和“求富”的方針,發展一些軍用,民用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客觀上對中國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這一時期,國內起義被平定,兩次鴉片戰爭暫時滿足了列強的貪慾,外交上沒有吃大虧,暫時處於平穩期。

    “洋務運動”後清王朝的軍事實力有所提高,工商業有了初步發展,被稱為“同治中興”。

    那麼,是不是說沒有慈禧,清朝就會亡國?當然不能這麼下結論。

    能渡過危機,絕非一人之力,一已之功。不過慈禧也確實有一定作用。

    此後,經過短暫“捲簾還政”於同治,在同治病死後,兩宮立四歲載湉,是為光緒皇帝,再次垂簾。並於慈安太后暴斃後,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奕訢,大權獨攬。

    但求維護個人的統治權力,維持驕奢淫慾的生活,對內專權蠻橫,對外卑躬屈膝,這才是慈禧真正面目的真實寫照。

    大權獨攬的慈禧,沒有挽救危機的舉措,有的是個人的政治算計和權謀。

    光緒成人,慈禧的“垂簾聽政”搞不下去,又弄個“訓政”,仍舊抓住大權不放。

    甲午戰爭,慈禧先是主戰,戰爭期間不顧國家安危,為個人祝壽和修園,不惜挪用軍費,戰爭失利後又是怯戰,極力主和,指使李鴻章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割遼東、臺灣和澎湖列島,賠償白銀二億兩,使中國深陷半殖民地泥潭。

    甲午海戰

    甲午戰爭使清王朝統治出現了嚴重危機,“變法圖強”,從制度上改革,才有可能使中國擺脫任人宰割的命運。

    光緒皇帝

    為了挽救危機,光緒任用康有為、梁啟超等,推行“戊戌變法”。一開始慈禧是贊同的,但當變法觸動了封建統治階層的利益,觸動了慈禧祖宗之法不可變的底線,她就果斷出手,發動“戊戌政變”,將革新扼殺在搖藍裡。

    “戊戌變法”是近代中國改革的一次嘗試,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姑且不論,但是慈禧為首的頑固保守派將希望的萌芽連根拔掉,錯失了一次可能的機會。

    清朝晚期,世界局勢己發生了巨大變化,處於由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重大歷史轉折時期。在外部,西方列強己基本完成工業革命,率先步入工業社會,形成了對農業社會的壓倒優勢;在內部,封建的生產關係,經濟形態,高度集權的專制統治體系,閉關鎖國的政策,己嚴重背離世界的發展趨勢,矛盾重重,危機重重。

    順應世界發展潮流與趨勢,革弊興新,以變革強求富,才能解決矛盾,挽救危機,使中華民族重新振興。

    大權獨攬的慈禧,卻對這一切沒有認識,也不可能有清醒的認識。她能做的,是有限的修補,統治能維持下去成了她的政治目的。

    在慈禧固執愚蠢的專制統治下,大清這艘航船不可避免的駛向深淵。

    八國聯軍進佔北京,慈禧倉皇逃竄,並極盡賣國求榮之能事,指使李鴻章簽訂《辛丑條約》,賠償各列強白銀本息合計九億多兩……

    之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人民完全淪為半殖民地。

    在危機的巨大壓力下,慈禧也試圖做點修補,推行“憲政”,挽救搖搖欲墜的清王朝。

    可惜一切己晚矣。

    晚年的慈禧,加快了清朝覆滅的步伐,大清成了她最大的殉葬品。她也是令民族遭受深重屈辱和苦難的罪人。

  • 14 # 歷史參考

    應該不能。首先縱觀歷史朝代興旺交替,絕大部分國祚不超過300百年。至慈禧一代,已是朽木,除非脫胎換骨否則都難以逃脫被歷史淘汰命運。而今回頭看當時,脫胎換骨機率非常低,只有革命才能鼎新,所以,不論有無慈禧清朝都難以避免走向滅亡。

  • 15 # 逍遙

    慈禧是滿清非常重要的人物,可以說是清王朝的幾近收尾時期的導演,但是滿清的沒落在乾隆時期就有了苗頭了。閉關鎖國!自大狂傲,必將把清王朝一步步推向滅國的深淵。

  • 16 # 漁人文史

    受邀作答,不勝榮幸!

    慈禧太后在近代史上是極富爭議的人物,其對清朝的功過都很突出,從理性的角度看,慈禧能執掌國政近半個世紀,絕不是等閒之輩。不論她對中國的功過如何,至少她是維護清政府的中流砥柱。

    下面從幾個事件來推測沒有慈禧太后的清朝會是如何。

    一、咸豐帝死後的祺祥政變

    咸豐十一年(1861),咸豐帝病死於避暑山莊,其子載淳即位,定年號為“祺祥”,遺命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與慈禧、慈安兩宮太后共執國政。慈禧太后聯合受排擠的恭親王奕訢發動宮廷政變。打倒了顧命八大臣勢力,改年號為“同治”。

    如果沒有慈禧太后,恭親王奕訢少了一個同盟,但政變也未必不會發生。這場政變雖是慈禧主導,但奕訢也是出動與之聯合。倘若沒有慈禧,奕訢也會去找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在歷史上給人以懦弱形象,實則不然。慈安在世時,慈禧是不敢完全造次的,祺祥政變也獲得了慈安的首肯。並且,政變的真正中堅力量是奕訢。顧命八大臣隨咸豐逃亡避暑山莊,被恭親王的突然襲擊打的措手不及。清朝祖制後宮不能幹政,此事之中太后的作用,是為政變提供合法性,因此即使沒有慈禧,祺祥政變仍會產生。

    沒有慈禧太后,則是慈安與奕訢共同秉政,洋務運動照舊推行。恭親王及其同黨文祥是中央的洋務派,沒有慈禧太后,奕訢恐怕不會被排擠,以他的才幹,洋務運動可能會更好,海軍軍費也不會被挪用,甲午海戰或許不會如此慘敗。若是如是推測,清朝可能真的會延續下去。

    二、光緒帝的維新變法

    按照剛才的邏輯,或許甲午不會慘敗,光緒帝不會受此震動,1898年的百日維新可能不會推行,但可能會推遲產生。

    畢竟洋務運動有其致命缺陷,就是僵化腐朽的官僚體制。即使沒有慈禧太后挪用軍費,日本也終將尋機向中國挑事(也有極其微弱的可能,中國真的就此強大,如同東洋,此不論),日本的發展速度明顯強於中國,凝聚力就更不消說了,很可能中國還是有一敗,之後還是會變法。

    若是如此,則清朝會走君主立憲道路。以慈安太后的秉性看,她應當不至於如慈禧一樣囚禁光緒帝。但變法派的政治經驗極缺乏,既然能被慈禧太后輕易鎮壓,當然也鬥不過朝中那幫保守貴族,最終康、梁等人很可能變成王安石第二。

    這是不可避免的,傳統制度運行了如此久,又如此穩固,想對付既得利益者何其難也!不經歷一些大事,改革難上加難。

    三、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

    儘管慈禧太后此前有很多錯誤,但在八國聯軍侵華後,她確實有反思,此後的慈禧太后大體上值得肯定。

    八旗子弟和宗室貴族的頹廢是不可逆轉的,自從太平天國起事後,漢族官僚和地方督撫的崛起也已不可避免,這時只有慈禧太后能夠穩住局面。慈禧死後,攝政王載灃等少壯派貴族不能妥善處理滿漢關係,清朝很快解體。

    如果沒有慈禧太后,那就只能寄希望於光緒帝和恭親王奕訢了。眾所周知,奕訢病逝於1898年,如果他不受慈禧太后排擠,或許能再多活幾年,這未可知。

    另外,如果沒有慈禧太后,光緒帝是否能獨當一面?或許能,沒有慈禧太后從小給他的陰影,光緒帝或許不會懦弱,經過多年親政,可能會成為一代明君。如果這種情況成真,清朝應能延續很久。

    如果奕訢逝世,光緒帝靠不住,慈禧太后也不存在,清朝恐怕就此滅亡了。

    總結

    歷史難以假設,但以我個人的看法,假如沒有慈禧太后,中國歷史發展的軌跡大體相同。可能不同的是光緒帝或許能成一代明君,成為清朝延續的希望,或是清朝在沒有中流砥柱的危局中提早滅亡。

  • 17 # 大鵬開講V

    歷史不能假設,因為假設沒用。發生的就是合理的,假象誰代替了慈禧,就好了。袁世凱就是例子。想當初,都認為他能是個好總統,沒想到,他自己都沒想到,他卻相當皇上了。怪怪吧。

  • 18 # 追風拂陽

    我們很容易進入誤區,清朝的滅亡絕不罪在一人。

    清朝的滅亡又很多方面的原因:政治腐敗,墨守成規,民智不開尤其是制度腐敗。

    所以沒有慈禧,大清也要亡。

  • 19 # 雲開山夫

    導致任何一個朝代的滅亡的原因都是腐敗,任何一個人都只是時代的一粒棋子,慈禧也不例外,早在咸豐年間賣官買官腐敗成風,買官必意味著搜刮,大肆搜刮則導致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推腐出新,這是無法逆轉的歷史規律;而清朝未期西方工業革命、現代科技興起、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思思湧現,清朝政府閉關自守不思振興,最後喪權辱國,比歷代皇朝滅亡又多了一個因素,所以無論是否有慈禧,清朝滅亡已成定局,只是時間問題,換一個歷史罪人名字而己。

  • 20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清朝如果沒有慈禧,當時的大清能再延續下去嗎?答案當然是,不可能!為什麼呢?

    第一:清朝的爛已經不再是表面上的爛,而是深入骨髓的爛。就拿立國之本的八旗子弟來說。在滿清剛入關後,由於他們參與“開國”有功,地位特殊,因此世世代代享受食祿或者受到照顧。

    但清代的制度又規定旗人不準隨便離開本旗,在京的也不準隨便離京。而憑祖宗的福廕,他們好些人世代有個官銜或者爵位,靠領月錢過活。一般的旗人要做事就得去當兵,領一份錢糧。但是家族繁衍,人越來越多。有的人名義上還是參領佐領,但實際上已經並不帶兵,有的人名義還是驍騎校,但是已經不會騎馬。

    這些八旗子弟平日裡無所事事,每天聽戲遛鳥,去吃各種美食,祖輩留下的騎射技藝早就荒廢,整日遊手好閒坐吃山空,八旗的戰鬥力早就一落千丈。

    鴉片戰爭中,弈山在1月27日被任命為靖逆將軍,負責南下討伐英軍,直到4月14日才抵達廣州,此是虎門已經陷落兩個月之久。

    5月10日,弈山號令25000清軍對英軍發起進攻,次日清晨,2500名英軍發起反攻,清軍四散而逃。5月26日,廣州知府投降,英軍僅死9人,傷68人就擊敗了10倍的敵軍。

    第二:儘管清軍入關之後一直提倡滿漢一家親,還推出了滿漢全席這樣的盛宴,但本質上當時的統治者對漢人依然諸多提防。

    在清朝,滿人犯罪不歸官府和國家法律管轄,而是由所屬的八旗內部的處罰標準來處罰,而具體表現為入關後的旗人免發遣這條特例,即為旗人犯罪,軍流徒免發遣,分別枷號,這是滿清法律賦予旗人的一項特殊法律。

    滿漢分居,即造城中城,外圍為城牆,中間為漢人居住,最中間再起一道城牆,滿人居住在最中心,滿城不許漢人隨意進入,滿人就從未將漢人視為自己人,滿城內的滿人犯罪,官府無權過問,由駐地滿洲官員負責處理,處罰標準雖有具體標準,但是量刑明顯與漢人犯同等罪行有區別。

    滿漢兩族早已離心離德。

    第三:晚晴時期風雨飄搖,吏治腐敗,大家想的更多的還是給自己多撈好處,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這也就導致了凡官場之事,事不分鉅細,無賄必不行;凡官場之人,職不論大小,有求必索賄。

    而且為了籌措開銷,當時的清政府賣官鬻爵而且是明碼標價,除了要害部門的官職之外幾乎無所不賣,甚至連和尚尼姑都能買個官位來坐坐,最重要的時候朝廷官員超過半數都是捐納買來的。儘管這些官位大多是虛職,但為了儘快撈回本,就想著給上頭送錢謀上個實職,這就加劇了晚清貪腐的風氣。

    得到實職之後,這些人自然得想盡辦法撈錢,老百姓的生活也越發艱難。

    就算沒有慈禧,清朝也不可能再延續多少年,因為就算沒有慈禧也會有瓷杯、瓷碟、瓷碗的出現,結果終究是註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高中男生在學校點歌並大膽告白女生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