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趙公明710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劉備,從無根據地,只有2個將,一千多兵,起家,屢戰屢敗,前半生是在不斷逃亡和投靠中過的,但性格堅毅,永不言敗,在堅持中抓住機會,拿下益州,創立蜀國,形成三分天下。符堅,奴隸出生,從一無所有,成立了雄霸中原的秦國,差點統一中國。李密也算一個。王世充,一個胡人,抓住機會,佔據洛陽,成為一方諸侯。、

  • 22 # 不出名選手

    個人比較喜歡的梟雄秦始皇。

    第一點:

    在那個紛爭年代,六國都在,當時的秦國也不是實力最強的一家。然而他非常賞識人才,重要商鞅實行變法,使秦國實力飛速發展,為將來打下六國奠定了基礎。

    第二點:

    秦始皇統一了華夏,兼併六國,統一文字、度量衡、貨幣等一系列。使的整個華夏地區安定穩定下來,北派蒙恬防兇奴,南派王檢守駐守邊疆,當秦始皇死之前給兩位將軍發了一份詔書,他日秦國有難絕對不能班師回朝,駐守邊疆,秦可亡可華夏民族不能亡。

  • 23 # 每日一段歷史

    吳大帥吳佩孚。

    老吳清朝秀才出身,早年在北京街頭擺攤算命,靠著三寸不爛之舌混飯吃,所以人稱吳瞎子,後來袁世凱小站練兵,吳佩孚投靠北洋大佬曹錕,雖然騎馬打槍樣樣不行,卻在參謀位置上幹得風生水起,曹錕平步青雲,吳佩孚也隨之雞犬升天,當了旅長。

    1918年左右,吳佩孚見曹錕倒臺,又投靠段祺瑞,此後擁兵自重,1919年追隨徐世昌,透過直皖戰爭打敗段祺瑞,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打敗張作霖,佔領陝西,河南,兩湖,江蘇,山東,儼然成為直係軍閥首領,1923年,吳佩孚血腥鎮壓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因此聲名狼藉。

    到1924年,吳佩孚已佔據中國半壁江山,手下大軍數十萬,盤踞洛陽,節制十八省諸侯,兩次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一度成為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人。

    結果天有不測風雲,1924年,吳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敗於張作霖之手,雖然仍佔據中部五省,但聲勢已大不如前。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開始北伐,吳佩孚雖兵力數倍強於對手,卻仍然一敗塗地,不得不逃入四川,投靠楊森。1931年,四川爆發軍閥混戰,吳佩孚北上北平,尋求老對手張學良保護,從此不問世事,並終老於北平。

    老吳雖然心狠手辣,野心勃勃,是個不折不扣的梟雄,但在民族大節上畢竟毫不含糊,始終不肯接受日本人的拉攏。他早年在日俄戰爭中就見識過日本人的殘忍和野心,從此對其防備甚深。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進一步加快了對中國的侵略,1932年,日本特務荒木代表日本政府拜訪吳佩孚,願奉送步槍10萬支、機槍2000挺、大炮500門、子彈若干給吳佩孚,此外並助款百萬作軍費幫助玉帥東山再起,但吳佩孚拒絕說:

    “我曾有槍何止10萬,有錢何止百萬,尚且一敗塗地,可見成敗之機,不在此處,若我舉外債,引外援,有何面目見天下人?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中國人的事只能我們中國人自己辦,你的盛意我不敢領。”

    1932年,吳佩孚回到北平,張學良到火車站去接他,吳佩孚當面質問張學良“九一八”事變為何不抵抗。張學良說實力不足,打不過,又說中央政府有命令不能抵抗。吳佩孚不屑一顧,道:

    “軍人最大的實力,就是一個“死’字!,有命令也不行,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連這個道理都不懂,真丟你老父的臉。國仇你不報,家仇你不報,你父親的棺材要豎起來了!

    為了讓吳佩孚出山為日本做事,日本人威逼利誘各種法子都用了,甚至還讓汪精衛來勸說,但吳佩孚就一句話:讓我出山可以,日本必須退兵,由我來恢復法統。

    日軍見軟硬兼施均不能得逞,遂下定決心除掉吳佩孚,於1939年12月4日將其毒死,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縱觀老吳一生,爭權奪利,生靈塗炭的壞事沒少幹,在軍閥混戰的年代亦不少見,唯有寧死不當日本人傀儡一事值得稱道,如果他肯當漢奸,那也沒有汪精衛什麼事了。

    1946年12月,國民政府為老吳舉行國葬,李宗仁主持,蔣介石贈輓聯稱:“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也算是死後哀榮備至。

  • 24 # 歷史神預言

    “鄭莊公,春秋諸侯中梟雄之姿也。其陰謀忮忍,先自翦弟始,而後上及於王,下及於四鄰與國。”——清代高士奇

    鄭莊公架空周室,假天子之命,行天子之實,僭越之極。不僅導演了“周鄭交質”荒唐一幕,而且後來一箭射中周桓王,使天子跌落神壇,鄭莊公是當之無愧的梟雄。

    “春秋時候有個鄭莊公,此人很厲害。他對國內鬥爭和國際鬥爭都很懂得策略。”——毛澤東

    鄭莊公結上制下,假借王命,遠交近攻,借強制弱,清除了鄭國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最終使得鄭國“小霸”於諸侯。

    春秋初期,在中原眾多的諸侯國中,實力較強的主要有鄭國、齊國、魯國、宋國和衛國等。

    宋國和衛國與依附於他們的陳國和蔡國常常聯合起來與鄭國為敵,妨礙著鄭國發展的同時威脅著鄭國的安全。而齊國和魯國實力雖強,但離鄭國較遠,對鄭國的發展構不成威脅。

    鄭莊公定下結強制弱的外交政策——遠交齊國、魯國,近攻宋國、衛國、陳國、蔡國。

    鄭國與遠方的齊國、魯國兩個強國都建立了牢固的好關係,為鄭國抗擊鄰國入侵和向四周發展解除了後顧之憂,從而為鄭國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鄭莊公在執政期間,政治上,鄭莊公攘外安內,使得鄭國出現了比較穩定的局面;經濟上,鄭莊公重農興商,積極發展商品經濟,不斷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外交上,鄭莊公藉助外力清除了鄭國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最終使得鄭國稱“小霸”於諸侯。

    在春秋初期的幾十年中,宋國和衛國是鄭國發展的直接障礙,故直接或間接反擊、討伐宋國和衛國便成為鄭莊公首要的戰略目標。其時,周天子的實力與諸侯不相上下,但在諸侯中仍然有一定的號召力。基於此,鄭莊公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借周天子的名義去討伐那些對鄭國發展構成威脅或障礙的國家,清除了鄭國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說到梟雄,外交謀略和政治手腕,曹操都要向鄭莊公學習呢。

  • 25 # 趣說古今事

    何謂梟?梟者,兇猛之謂也!

    英雄多類於聖賢;梟雄多類於無情。

    英雄可以捨生取義,殺身成仁;而梟雄多是順我者生,逆我者亡。相較與英雄,梟雄更易被人們談論評價。以下是我認為的梟雄。

    排名第一的梟雄,我認為是曹操

    曹操絕對是中國史上的驍悍雄傑之人,只是曹操的出身不高,其父親是宦官的養子,因而雖然權利大可地位低。長大成人後的曹操表現出了非凡的能力,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滅呂布、劉超等人,對外降匈媽、鮮卑,統一了中國北方。本想一統一天的曹操又想一舉拿下南方,沒想到在赤壁上碰了釘子,從此一蹶不振。所以曹操真的是差一點就成功了,奈何天公不作為,時運差了點。

    排名第二的梟雄,我認為是劉邦

    劉邦,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流氓,而且是個赤裸裸的色鬼。《史記》和《漢書》都說劉邦從小就無賴懶散、喜酒好色、懶惰頑劣、遊手好閒,不務正業,跟著街上一群混混,到處混日子,騙吃騙喝。而且劉邦還喜歡泡妞,叫“好酒及色”。甚至就連他的父親劉太公都看不起他。

    但在48歲時,劉邦找到曾經那幫狐朋狗友,小吏蕭何,布販子灌嬰,看牢門的曹參,殺狗的樊噲,然後斬白蛇,揭竿而起。開始了艱苦的創業。公元前202年,55歲的劉邦擊敗競爭對手西楚霸王項羽後,在山東定陶舉行登基大典,之後定都咸陽,定國號為漢,史稱西漢,劉邦是為漢高祖。排名第三的梟雄,我認為是勾踐

    勾踐是春秋越國國君,夏禹的後裔。即位當年大敗吳國,三年後,被吳國攻滅,被迫求和。他為夫差做了3年奴隸,牽馬嘗糞。放回國後臥薪嚐膽,重用范蠡、文種休整國力。20年後,一戰滅吳,夫差自盡。勾踐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范蠡歸隱時,勸文種道:“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作富貴夢的文種,最後果然被勾踐殺了。

    總結:有句諺語叫做“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評價歷史人物其實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見解,以上僅是我的一點看法,大家心目當中的梟雄是誰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向領導許下業績目標,沒有實現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