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上流星

    絹的參透性與宣紙不同,所以要控制好水量,所以絹多用來畫工筆畫。用什麼繪畫材料取決於你做什麼畫。比如彩鉛畫一般用偏粗糙的素描紙。

  • 2 # 將門府

    絹的滲透性和宣紙不同,所以要控制好筆上的水量,因而一般絹用來畫工筆的多。

    繪畫在技術層面上,是一個以表面作為支撐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顏色的做法,那些表面可以是紙張或布,加顏色的工具可以透過畫筆、也可以透過刷子、海綿或是布條等。

    在藝術用語的層面上,繪畫的意義亦包含利用此藝術行為再加上圖形、構圖及其他美學方法去達到畫家希望表達的概念及意思。

    繪畫在美術中佔大部分。

  • 3 # 金珍菇在畫畫

    絹的滲透性和宣紙不同,所以要控制好筆上的水量,因而一般絹用來畫工筆的多。

    繪畫在技術層面上,是一個以表面作為支撐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顏色的做法,那些表面可以是紙張或布,加顏色的工具可以透過畫筆、也可以透過刷子、海綿或是布條等。

    在藝術用語的層面上,繪畫的意義亦包含利用此藝術行為再加上圖形、構圖及其他美學方法去達到畫家希望表達的概念及意思。

    繪畫在美術中佔大部分。

    古代的國畫確實是大多是絹本,紙本很少。

    1、繪在絹、綾、絲織物上的字畫,稱為絹本,在畫面中能看到明顯的橫豎交錯的紡織痕跡。區別於絹本,紙本是在國畫中最常使用的材料。以紙為底,所繪製的就稱之為紙本。

    2、絹地細密,質量較高的絹,灰塵不易沾汙,加之儲存較好,因此有些作品經歷了千年之久,仍然潔白如新。

    3、紙經過加工,光滑細潤,寫字能得心應手,效果較好,紙質地好,適應寫字和繪畫的需要,能夠表現作品的神采。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畫載體的類別

    1、絹本

    將字畫繪製在絹、綾或者絲織物上,稱為絹本。古畫卷本雖多,但易被蟲蛀,亦被折損,反而紙本更易儲存。絹本看起來較名貴,但底色不及紙本潔白。由於絹本繪畫前準備功夫較多,故不及紙通行。

    2、紙本

    中國字畫用紙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容易受水的是生宣,生宣加了礬水就不易受水,是熟宣。 

    3、壁畫 

    古人在墓穴、洞穴、寺壁、宮廷等繪製大幅壁畫,不少的壁畫遺留至今,成為國寶。

    4、摺扇

    古人扇畫多較細小,以便攜帶。但現代人多用巨型扇畫做室內裝飾物,所以較古人更為實用。

    5、圓扇

    圓扇多呈圓形或橢圓形,面積不大。但也有絹本、紙本之分。古代宮廷用的大扇或者掌扇,大至高於人齊,現在很少見。

    6、陶瓷

    花瓶、杯、碟、鏡屏等器皿,亦有字畫製作,所用顏料及製法不同,但字畫原理及欣賞不變。

    7、器皿 

    除瓷器外,如日曆、燈罩、鼻菸壺甚至現代領帶及衣物等,亦有以字畫作裝飾,而且十分流行,別具一格。西方盛行的聖誕卡等,用中國字畫作圖案者甚為普遍。

    繪在絹、綾、絲織物上的字畫,稱為絹本。繪在宣紙上的字畫,稱為紙本。

    1,絹本畫和紙本畫主要是看時期區分的。唐五代以前的繪畫,就流傳下來的作品來看,幾乎完全是

    絹本的。宋代以後由於開創和發展了水墨寫意畫,紙本就逐漸多起來了。

    2,還有就是看畫的內容。一般說來,設色工筆畫用絹的較多,水墨寫意畫用紙的較多。

    3,古代國畫有紙本也有絹本。絹在紙的前面發明,在沒有紙的時候,古人都是使用絹或者絲綢,麻

    一類的東西。在紙發明之後,還有一段技術不成熟的時間,紙走向成熟和普及比絹晚很多。所以現

    在我們看到的古代國畫大多是絹本。

    4,絹本畫的特點:用絹畫時,錯了的話可以洗掉重畫,不浪費。絹的畫出來效果比較好,儲存時

    間長。但是裝裱的時候要找好裝裱店,不然裱出來會皺。在明清時期,紙本比絹本要多很多。

    5,紙本畫的特點:紙張在不斷完善之後,質地勻細,外觀潔整平滑,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已達到

    較高的水平。不論作書或繪畫,都能表現出作品的神采。

    擴充套件資料:

    絹:史游《急就篇》“絹,生白繒也。大絲曰絹。”這就說明絹是生絲織物,蠶絲繅成後即織而為

    絹,性堅挺而有毛,不吸色墨,必加汁液米漿方吸色墨,但仍為生絲織物。熟絹必經煮練盡去纖維什雜

    以及蠶的液體。其軟如綿,吸沒便化。我國的絲織業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相傳遠在皇帝時期。

    絹本畫:中國畫用絹有生絹和熟絹兩種。生絹功能像生宣紙,色或墨畫上去簡單滲化。熟絹上

    過膠礬水,像熟宣紙,運用起來比熟宣紙感受細膩潤澤。保管時要密封好,避免漏礬與蟲蛀。

    中國已知最早的紙本繪畫是《五牛圖》,其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

    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綢絹畫

  • 4 # 快樂逍遙遊

    各有優缺點

    1.絹

    優點:畫工筆畫可以選絹,耐反覆渲染不易破裂。表面細膩可以表現的更細緻。絹比紙要結實。

    缺點:礬多時不易著色,畫時還要繃絹。價格較高。儲存時間比紙短。

    2.紙

    優點:熟宣紙不像絹那麼敏感,出現筆痕或水跡等不均勻的地方,有時可用重色或墨蓋掉。所以紙不如絹細膩。

    紙比絹造價低,

    生宣浸透力強,層次多,洇化能力好適合畫水墨寫意畫。

    價格比絹低

    缺點:久藏會出現“漏礬”,質量不一。反覆渲染會破裂,尤其是生宣。

  • 5 # 老俞耶耶

    絹本和紙本都是畫畫的一種載體。他們都主要用於畫中國畫。說的準確點,紙本應該是宣紙。宣紙又分兩種,一種叫生宣,另外一種是熟宣。也有一種宣紙是介於半生半熟之間,比如它叫煮錘。

    絹和熟宣都是用來畫工筆畫的。絹的滲透性比熟宣還要快。用絹畫出來的工筆畫很有一股有一種貴族氣息。用熟宣畫出來的工筆畫,它顯得端莊大方,絢麗多彩。

    生宣是用來畫寫意畫的。大寫意多用生宣,用它畫出來的畫酣暢淋漓,氣勢雄偉,尤其是山水畫,顯得那麼大氣。

    半生半熟的宣紙,不少畫家用它用來畫小寫意畫。在筆墨上它更容易控制,色彩上更容易表現。不少人用它來畫花鳥畫。

    因此不同的繪畫材料是要用來表現不同的題材,也是不同的畫種之間的一種區分的載體。

    畫的載體無論是紙還是絹,他都應該是畫的一部分,是畫家創作的一個,臺灣有一位畫家叫劉國松它跟紙廠合作創制作了一種特殊的紙,紙的表面有很多筋子和皺紋然後他再進行創作最後他在紙的表面進行一些加工,就是把一些筋子或者或者是皺紋進行加工,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效果獨成一格,創造了藝術的美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畫面也受到了美術界的肯定。

    不對的地方敬請指正。

  • 6 # 聽雨山房

    我認為無論是絹還是紙都可以。

    絹和紙各自都有其自身的特點,絹本的作品呈現氣息沉鬱,格調古雅的感覺。紙本的筆墨質感更加豐富,更易體現水墨絪縕的氣息。

    按其發展,絹本的繪畫作品出現的比較早,從戰國的帛畫開始至唐宋的廣泛應用,乃至延繼至今,可以說絹本繪畫貫穿整個中國畫繪畫史。紙本作品從宋末元初開始,尤其是元朝時期宣紙生產技術的成熟,使筆墨水交融效果因為宣紙而得到最豐富的展現,也令紙本繪畫逐漸成為畫家應用最多的表現方式。

    明末清初生宣的應用,也使繪畫表現

    更加豐富。人們的審美由關注線性美轉向水墨滲化的絪縕之美。

  • 7 # 愛芳書法

    繪畫用絹本和紙本都可以的,當然這裡所說的紙本指的是宣紙。絹和宣紙各自都有其自身的特點,體現出來的觀感和格調也是不一樣的。

    先說一下宣紙,它是青檀樹作主要原料製作的宣紙,宣紙產於安徽涇縣,古屬宣州,稱宣紙。

    宣紙潤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強,不易變色。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效能。寫字、作畫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少蟲蛀,壽命長。宣紙自古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

    宣紙又分為生宣紙、熟宣紙、半生半熟紙三種。好的宣紙具有棉、白、細、勻的特點,而且還要具有“發墨定筆”的特點(發墨指墨色在紙上生潤有色,定筆指筆痕清晰)。生宣紙又按紙的厚薄分為單宣、夾宣、三層夾宣等幾種。一般情況是薄紙滲化速度比厚紙快。半生半熟宣紙則是指滲化能力介於生宣紙與熟宣紙之間。 熟宣紙是將生宣紙用適當比例配製的膠礬水刷制而成,不吸收水分,畫工筆畫時用這種紙。

    其次在說一說絹的特性,絹有生絹和熟絹兩種。生絹效能像生宣紙,色或墨畫上去容易滲化。熟絹上過膠礬水,像熟宣紙,使用起來比熟宣紙感覺細膩滋潤。儲存時要密封好,防止漏礬與蟲蛀。

    所以我認為,創作時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喜好,選擇不同的的國畫用紙。

  • 8 # A天問

    天津博物館百年展引起很大轟動,原因在於北宋范寬《雪景寒林》時隔數年再次展出。展覽中還有一幅元代錢選的《花鳥圖卷》,初看墨色甚佳,但細觀發現色彩已剝落殆盡,原因就在於紙本(熟紙)不利於顏料滲透所致。

    紙本通行後,中古繪畫中的溼筆和染法等技法相對減弱,因為水墨和礦物質色彩很難透過熟紙滲進纖維內層,即便進去,由於植物纖維的阻隔而色彩很容易翻上來,所以在紙上不容易進行重彩繪畫。

    而絹不一樣,絹本最大的特點在於可滲透。絹本時期多是溼筆繪畫,一筆落下後迅速滲透進絹絲之中,緊接著第二筆與第一筆相接,墨色稍有混融又筆筆清晰,因此溼筆所畫常常給人以墨氣淋漓,飽滿且厚重的觀感。這也是宋畫中的空氣能在絹上充分體現,而紙上幾乎無計可施,僅就材料更替這一點,中國畫已經衰退大半。

    相對來說,溼筆在熟紙上不易滲透,在生紙上又極易暈散,故中國繪畫走向紙本的時期,繪畫中以幹筆為主,幹筆極易形成飛白,不利於物象的深度刻畫。材料之變深刻的影響著繪畫的審美。

    絹也分生絹和熟絹,目前大多數畫家都用熟絹,也就是膠礬絹,但這是明清以後的傳統。當前有一部分畫家開始直接用生絹,生絹並不洇化,皆因含有天然蠶膠,且生絹能畫出生澀感,這是有些山水畫家著意追求的效果。所以面對生熟絹的使用,宋絹線上確實遇到過很多畫友提出的苦惱:到底是生絹好還是熟絹好?

    《禮記·玉藻》所記:“大夫素帶,闢垂;士練帶,率下闢;居士錦帶;弟子縞帶。”周朝講禮法,皇帝、諸侯、大夫都用素帶,就是生絲絹做的腰帶;士族用練帶,就是生絲經練成熟絲的腰帶。這說明周朝人認為素帶要比練帶高階。這個例證到魏晉隋唐還在沿用,比如米芾《畫史》就說“古畫至唐初皆生絹”。唐代人物畫發達,所以後來生絹適應不了工細的畫風,於是開始了生絹加工熟絹的歷程。然而絹加工唐五代宋元為一法,明清至今又為一法。前者是漿系填充法,後者是膠礬法。從儲存效果說,漿系填充法優於膠礬法;從方便途徑說,膠礬法優於漿系填充法。

    生絲絹都含有絲膠及其他物質,做成熟絹前要做去膠處理。一般來說生死含絲素70-80%;絲膠以及其他20-30%。古代脫膠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鹼劑法:用貝殼灰或者草木灰加水浸泡七天;一種是酶劑法:用豬胰(殺豬現取,先泡,水發臭再換3、4次水,晾乾、搗碎,成餅)加水浸泡,現在也有豬胰皂,去膠效果好。

    兩種方法也可一起使用用,即先用鹼劑法作預處理,待生絲膨脹再用酶劑法脫膠,脫膠後的生絲要放到陰涼通風處晾乾,注意晾乾過程不能暴曬,暴曬絲質會受損,強伸度損失50-60%。

    練過的絹染色成為色絹,色絹跟染紙的工藝大致相同。關於染紙,劉慶仁在《古代黃麻紙的發明者——葛洪》中說是西晉葛洪所為,葛洪的黃麻紙成為傳說中最早的染色紙,但這沒有明確的證據。最早的記載出現在《三國志魏書》卷十四:“帝納其言,即以黃紙授放作昭。”這裡是說魏文帝曹丕。可見三國時期已經有染紙,但不一定是黃麻紙。

    染紙跟入潢有一定的關係。入潢,最早記載是北魏時期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三:“染潢及治書法”記載:“凡打紙欲生,生則堅厚,特宜入潢。凡潢紙滅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則年久色暗也。”其後詳述入潢方法。這裡的入潢,是指黃檗,黃檗是一種防蟲菌的中藥材。

    入潢在唐代已經普遍使用,尤其是唐人寫經,目的為防蟲蠹以入潢,以保持經書的長久儲存。染紙並不一定等於入潢,黃色的紙也並非最早的染色紙,但是入潢紙成為染紙的一種並且長期存在。至於絹的入潢,與紙的訴求和功能基本一致。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入潢並不是為了做舊,而是出於防蠹的主要功能考慮,至於後世的仿古,其實是對入潢染紙工藝的一種意外解讀,或者說是一種誤解。

    現在大家不以黃檗染紙,純以顏色入潢只是為了仿古和做舊,這與古代入潢不是一個概念。

    宋絹線上認為,色絹不要輕易用。因為生絹需要經過浸泡、還原、上色、膠礬等一系列程式才能成為色絹,而這其中每道程式都在殺絹,直到你拿到色絹成品,這其實已經成為絹的殘屍。 生絹加工成熟絹,首先要經過高溫水浸泡,溫度超過100度對蠶絲會有損傷;還原更殘忍,用保險粉或者雙氧水等化學劑,目的是還原和漂白;然後用化學顏料上色(也有號稱植物顏料的,你信嗎);最後再施以劣質膠礬。經過熱水泡,再經過化學劑還原,再上色,最後膠礬處理,整個過程如同殺豬,即先用開水把皮燙熟,再用刮刀將毛和皮刮掉,然後再刷上顏料,最後蜂蠟包裝,說起來更像木乃伊。這麼做出來的絹,壽命可想而知。

    所以,宋絹線上的絹基本都不經過這些程式,最基本的就是天然生絹,最多就是刷幾遍溫水,上特級膠礬,成為熟絹。這種熟絹不會起皺,畫完依然是平的,軟的,凡是畫完起皺的,一般都被化學物質摧殘過的,這種絹的壽命可能也就幾十年,甚至更短。所以建議大家,不要用色絹,就用本色絹,如果想要顏色,就自己入潢打底。

  • 9 # 退思園居

    臨摹傳統中國畫,當然是絹本好(湖州雙林寬幅綾絹一直供應莫高窟和故宮及各美術院校,用於臨摹中國古代繪畫),由於上漿技術的進步及科技創新,絹片用途工筆寫意皆相宜,墨性方面生宣熟宣皮紙等效能應有盡有,但成本比較高,所以,現在的普通中國畫,基本上還是用紙本的。

  • 10 # 大洋海浪

    我上大學時學的國畫,一直是用宣紙畫的,絹沒用過。我在我們學校的畫展上看過之前幾屆學生畫的絹畫,感覺一般,因為他們技術不到位。所以要說你畫技如何,畫的好的話,畫幾幅絹畫也挺漂亮的!

  • 11 # 花森多肉

    最好使用紙本。

    以前用絹本畫的工筆畫,由於絹絲的蛋白質含量高。微生物小蟲都愛吃他。畫面都會破,或龜裂。

    普通人沒有博物館儲存的環境和專業的手法。很多絹本的畫都會隨著時間的久遠,變色而面目全非。

    紙本的畫作更穩定,更易長久儲存。也不易變色,更環保。

  • 12 # 雲壑聽泉

    無所謂好與不好,根據作品需要,選擇合適的是最好的。在當代來說,基本以紙本為主,對收藏來說,歷來有重紙本不重絹本之說。因為絹是絲織品,認為更容易變性老化,但千多年的絹本畫依然存世,其壽命還是很千的。生紙生絹比膠礬過的紙絹壽命更長些。

  • 13 # 異果藝術

    紙本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上手,而且現在普通的熟宣紙價格還是比較美麗的,壞了也不會心疼,而且生宣勾線比較順滑,不會滯筆。但是上色的時候要小心,要淡淡的上,如果過了就沒辦法補救了。

    絹的價格比較貴,質量不錯的一般在七十左右一米,而且絹每一批的質量沒有紙穩定,可能這一批很好,下一批的絹就會不如這一批。絹勾線的時候可能會有澀筆的情況,勾起來不會很順暢,但是絹最大的優點就是比較耐造,沒有紙那麼脆弱,可以正反兩面染色,如果染壞了還可以洗,洗掉畫錯的顏色重新來。

    所以畫國畫選紙本還是絹本主要是看你想畫什麼

  • 14 # 手繪塗鴉

    畫國畫用絹本還是紙本好?這個要看你畫什麼型別的國畫。

    如果是畫寫意的話,一定要用紙本生宣,這樣才能表現出筆墨的韻味。寫意沒什麼好說的,肯定是用紙本生宣,下面我們主要講講工筆。

    首先我們大概說一下紙本和絹本的區別:

    紙本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上手,而且現在普通的熟宣紙價格還是比較美麗的,壞了也不會心疼,而且生宣勾線比較順滑,不會滯筆。但是上色的時候要小心,要淡淡的上,如果過了就沒辦法補救了。

    絹的價格比較貴,質量不錯的一般在七十左右一米,而且絹每一批的質量沒有紙穩定,可能這一批很好,下一批的絹就會不如這一批。絹勾線的時候可能會有澀筆的情況,勾起來不會很順暢,但是絹最大的優點就是比較耐造,沒有紙那麼脆弱,可以正反兩面染色,如果染壞了還可以洗,洗掉畫錯的顏色重新來。

    所以畫國畫選紙本還是絹本主要是看你想畫什麼。最後附上幾張大師畫作,有紙本,也有絹本

  • 15 # 中國書畫名家

    我平時做畫前首先要考慮畫的內容的,如果畫的細緻,就選用熟絹和熟宣。如果是潑墨和寫意的就選擇生宣,這樣比較順手。如果非要打亂生紙、熟宣、絹的用法也並非不可,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16 # 請叫我小石頭0

    我認為用什麼材料要取決於畫什麼內容,中國畫載體有以下類別:

    1、絹本

    將字畫繪製在絹、綾或者絲織物上,稱為絹本。古畫卷本雖多,但易被蟲蛀,亦被折損,反而紙本更易儲存。絹本看起來較名貴,但底色不及紙本潔白。由於絹本繪畫前準備功夫較多,故不及紙通行。

    2、紙本  

    中國字畫用紙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容易受水的是生宣,生宣加了礬水就不易受水,是熟宣。 

    3、壁畫 

    古人在墓穴、洞穴、寺壁、宮廷等繪製大幅壁畫,不少的壁畫遺留至今,成為國寶。  

    4、摺扇  

    古人扇畫多較細小,以便攜帶。但現代人多用巨型扇畫做室內裝飾物,所以較古人更為實用。  

    5、圓扇  

    圓扇多呈圓形或橢圓形,面積不大。但也有絹本、紙本之分。古代宮廷用的大扇或者掌扇,大至高於人齊,現在很少見。  

    6、陶瓷    

    花瓶、杯、碟、鏡屏等器皿,亦有字畫製作,所用顏料及製法不同,但字畫原理及欣賞不變。  

    7、器皿 

    除瓷器外,如日曆、燈罩、鼻菸壺甚至現代領帶及衣物等,亦有以字畫作裝飾,而且十分流行,別具一格。西方盛行的聖誕卡等,用中國字畫作圖案者甚為普遍。

    古代的國畫確實是大多是絹本,紙本很少。

    1、繪在絹、綾、絲織物上的字畫,稱為絹本,在畫面中能看到明顯的橫豎交錯的紡織痕跡。區別於絹本,紙本是在國畫中最常使用的材料。以紙為底,所繪製的就稱之為紙本。

    2、絹地細密,質量較高的絹,灰塵不易沾汙,加之儲存較好,因此有些作品經歷了千年之久,仍然潔白如新。

    3、紙經過加工,光滑細潤,寫字能得心應手,效果較好,紙質地好,適應寫字和繪畫的需要,能夠表現作品的神采。

  • 17 # 得益堂書畫蔡海英

    絹和紙只是材質不同而已。

    個人覺得沒有好壞之分。根據個人需要選擇畫材。

    平時練習建議用宣紙,價格便宜實用,如果創作需要可以用絹。

    我個人一直用宣紙,只畫過幾個絹質扇面。

  • 18 # 新鄉盧浮宮油畫

    繪在絹、綾、絲織物上的字畫,稱為絹本。在紙還沒有發明之前, 很多畫作都是畫在絹之上, 所以在標明材質的時候會註明絹本.

    絹本和紙本在材質上不同,但表現的效果是一樣的, 收藏的畫作並不以材質來衡量哪個貴一點, 或者說哪個高檔一點. 只有裡面的畫作才是決定價值高低的唯一因素, 同樣也是決定檔次高低的唯一因素. 不要關注材質的好壞, 更多的關注,關注畫面所表達的內容和技法才是主要的.

    下圖:南宋 馬遠 山水圖 絹本墨畫淡彩 28.2×38.3cm

  • 19 # A壟華園--田波

    選擇哪種材料要視你繪畫題材和技法而定,不同的材料出來的感覺不一樣,生宣可以翰墨淋漓,熟宣和絹可以細膩柔和,

  • 20 # 書畫的藝術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要看個人喜好和畫的種類。絹的使用歷史比紙長,歷史上許多流傳下來的名畫都是絹本的。絹細膩光滑,礬過之後可以反覆渲染,可以畫很細膩精緻的工筆畫。宣紙分為生宣和熟宣,熟宣和絹一樣可以畫工筆畫,生宣具有深墨效果,可以去畫出水墨淋漓酣暢的效果,寫意畫用的就是生宣。所以絹本和紙本各有特色,在繪畫中根據需要選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毒梟》和《墨西哥毒梟》哪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