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翊萱書法

    教育其實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家長一提到教育孩子的問題就特別頭疼,針對“教育孩子是否應該打罵,還有更好的方式”這個問題,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結合平時的工作經驗,給您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一、減少打罵,多加鼓勵

    都說棍棒出少年,但是這都是老一輩人的說法,現在的教育方式不提倡打罵,總是打罵會削減孩子的自信心,打消孩子做事的積極性。我們平時要培養孩子自信和維護孩子自尊,家長應該對孩子的獨立思考和自我決策行為予以鼓勵。

    二、學會先表揚再批評

    家長在平時要和孩子鬥智鬥勇,在批評孩子做的不對的地方之前,首先要表揚孩子好的一面,就算孩子某件事真的做錯了,也要先表揚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行為,然後再和孩子解釋哪個地方確實做的有欠缺,以後需要怎麼樣改正,只有這樣做才有助於孩子自信心的維護和培養。

    三、讓孩子學會獨立在體驗中成長

    家長不要包辦一切事情,要學會放手,在確定某件事沒有太在的危險性時,可以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獨立完成,養成自已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讓孩子體驗到,不早點起床就會遲到,寫完作業不認真整理書包,就會落東西被老師罰,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慢慢的孩子就會長心眼了。所以要讓孩子在體驗中長大。

    四、多溝通爭取和孩子成為朋友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沒事多多陪陪孩子,別總是和孩子講大道理,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在孩子生日,兒童節,聖誕節時送孩子禮物給孩子驚喜,培養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拿你當成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這時家長才有機會用更多的方式去教育他。

    結束語:教育好孩子是每個當父母的責任和義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能透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引導孩子正確的理智的認識自我,不斷的超越自我,教育孩子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請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引導,更好的為孩子保駕護航!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 22 # 慧語臻言

    教育孩子是否應該打罵?還有更好的方式嗎?

    針對這個問題,我大腦裡閃現出了兩個教育方式:一是傳統的棍棒出孝子,一是認可、鼓勵的賞識教育。這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但是都有培養成才的孩子。而每家的孩子情況不一樣,大家在執行的時候,會發現依然會出現很多問題。所以我認為就教育方式而言,我們還是要遵循大教育家孔子的觀點: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比如一個孩子天生就膽小、內向、敏感,那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要多采用說服教育,多鼓勵孩子去嘗試、去體驗。就儘量不要打罵孩子,因為這類孩子天生敏感,打罵教育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內向,更加膽小,更加自卑,嚴重的還會出現心理問題。

     

    再比如有的孩子天生就是調皮搗蛋,像混世魔王一樣。電視劇裡我們可以看到人物特點:《大宅門》裡的白景琦。既然是孩子,我們平時當然是以說服教育為主,但這樣的孩子,遇到犯錯嚴重的時候,也可適當使用傳統的棍棒出孝子的教育,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教育孩子一定不要一概而論,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我們一定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多進行說明教育。當然,也不是在那一味的說教,我們說服教育一定是有一些方法和技巧的。推薦大家看一下美國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裡面有很多的技巧和方法。

    我們會發現現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聰明,但相對來說抗挫折的能力弱一些。生活中現在的孩子經歷的都是“過度滿足”,要啥有啥,有時候可能還沒有想到的自己就擁有了。很少有自己得不到,或者需要很多的努力才能獲得的東西。那這樣的經歷和教育,就很難有強的抗挫折能力。所以對現在的孩子建議家長要多些“延遲滿足”,具體的內容和方法,大家可以買書或者去網上搜,學習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我們的教育理念一定要走在孩子發展的前面,才能真正引領孩子成長。最後我想說:作為今天的家長一定要多看書,多學習,多瞭解自己的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畢竟終生學習的態度,也是我們應該賦予給孩子的,那就從自身做起吧!

     

     

     

  • 23 # 小林健康管理師

    我認為教育小孩,真不應該打罵,應該要耐心去開導小孩子,應該多用身邊正能量的案例,去和小孩子溝通,給小孩子講正能量的道理。

  • 24 # 談點你懂的教育

    說孩子因為太調皮,貪玩,總忘寫作業或敷衍了事的完成作業,父母很生氣就會忍不住打孩子。打過之後,孩子難過,父母更難過。但是孩子就是孩子,總是會犯同樣的錯誤,父母就又生氣、又打,如此,惡性迴圈,教育起不到一點作用,父母累,孩子受罪。

    誠然,教育是要有獎勵、有懲罰,不過打孩子,我卻不敢苟同。我覺得只要教育方法得當,孩子不用打,照樣能很乖(這裡的乖是保持自己個性的乖,而非一味順從,沒有自己主見的乖)、很懂事,並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我覺得作為父母,“以身作則、以理服人”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用溫婉的方式向孩子指出錯誤,俯下身來跟孩子平等對話,像朋友一樣。我覺得只要我們誠懇的對待孩子,孩子會感覺很溫暖,會不由自主的變“乖”,繼而配合家長的教育。

    我女兒長到九歲,從來沒有捱過一次打,因為她很懂事,父母及老師要求她做的她基本都能“有令必行”,而且都做得很好,那麼為什麼要打她呢?不過前提是:我們向孩子提出的要求必須是她能夠做到的、是符合她這個年齡段的、她做起來並不難的要求。我有時會讓女兒故意和我“吵架”,目的是讓她學會辯論,學會發表自己的思想和見解,不能一味聽從大人的吩咐,失去個性的教育同樣是失敗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聰明但貪玩;有的有些遲鈍但勤奮;有的既聰明又勤奮,這樣的當然最好;還有的既不聰明又不勤奮,這就需要我們花些工夫了。總之,對不同的孩子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方是上策。“打”,絕對不是好辦法,絕對起不到好的作用,只會使孩子逆反心理更強,更跟父母、老師對著幹。“罵孩子”更是愚蠢透頂,是最不合格的父母。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真笨,你是個笨蛋。”即使他真的很笨也不能這麼說。

    也許有很多人都知道“音樂天才——舟舟”。他不是個正常人,他是個真正的痴呆兒,但他又很幸運,他有一位偉大的父親。父親從不把他當傻子看,而是像對正常人一樣對他鼓勵、表揚,哪怕他只是做對了一點點小小的事情。是父親發現了他的音樂天賦,並最終把他培養成為一名音樂指揮。舟舟能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實現了一個痴呆兒難以實現的人生價值。這個真實的故事對我們大家都有教育意義。

    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最成功的教育是隻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使孩子領會你的意思,並起到教育的作用;次一點的是大聲呵斥,孩子方有所行動;最差的教育就是動用武力孩子才聽,但他心裡服不服呢?不好說。

    能把像野馬駒子一樣調皮的學生收服,讓他走正路,是最厲害的教育能手;能做到讓他(她)嘴上服,心裡更服,是最上乘的教育。但是要做到這些,就要求我們做家長、做老師的不斷提高、完善自己。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他(她)們的行動,我們是他(她)們的榜樣。試問:我們自己都走歪了,還能奢望他(她)走直嗎?

  • 25 # 向日追月

    教育孩子是否應該打罵?還有更好的方式嗎?打罵孩子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但也是最糟糕的一種方式。打罵孩子容易傷害孩子,讓親子關係變得糟糕,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很多時候可能適得其反。

    一、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明白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定充滿著困難和鬥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他們也會困惑,難過,手足無措!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這樣會讓孩子減輕惶恐心裡,增強對自己的認同感。

    二、站在長輩的角度,引導孩子

    孩子遇到問題,必定會期待解決。當自己的能力有限時,就會把希望寄託在長輩身上。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承擔些養育孩子,教育孩子的責任。平時我就應該多觀察孩子,當他們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我們應該第一時間站出來,幫助他們分析問題,引導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慢慢成長並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三、站在家長的角度,監督孩子

    我們不要認為孩子還小,有很多問題不懂不會,其實很多時候他們懂的會的可能比我們還多。所以不要小看孩子,要多與孩子交流了解他們。孩子們都渴望長大,渴望自己的能力天下無敵,可惰性也很大。他們可能剛剛承諾了什麼,轉眼就忘了;他們可能知道了自己該做什麼,可自控能力有限;他們可能也希望自己變得成熟穩重,但往往事與願違。所以小孩子是需要家長監督的,如果他們說不喜歡,那可能也不是他們內心的聲音。

    四、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其實做家長越來越難,現在的孩子已經跟我們當年完全不一樣了。他們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當年的我們都無法想象。據說有些國家做父母也要持證上崗,我完全贊同。天下最難得工作就是當父母,所以我們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我有兩個孩子,在教子的過程中也會迷茫,也會困惑,但勤能補拙。現在的學習渠道很多,從書中、從電視上、從手機裡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知識。讓我們攜手,一起關注孩子,教育好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親一面,女方嫌我不高,是我喜歡的型別,繼續還是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