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蓮花自悟
-
2 # 鹿鹿哥
近現代,你最喜歡的女作家是誰?
我最喜歡的女作家是楊絳先生。
楊絳先生,出身名門,生於亂世,淡定優雅,明媚從容。
楊絳先生,洗衣做菜,作灶下婢,手到擒來,無不熟練。
楊絳先生,與世無爭,波瀾起伏,顛沛流離,歷盡坎坷。
楊絳先生,平常之心,愛戀丈夫,樂觀生活,溫情橫溢。
楊絳先生說: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
楊絳先生說:
故人笑比中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
近現代,楊絳先生是我喜歡的女作家。
-
3 # 弗蘭克內爾
近現代,我最喜歡的女作家是三毛。
她寫的小說非常喜歡,文筆細膩,真摯感人。透過寫實的手法來描寫大漠風情。她與荷西那浪漫的愛情也是讓人感動,可以從她的小說裡看出來他們的生活非常的不易,但是她一直有著樂觀的內心,浪漫的情調,把平凡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的。在她的筆下,我彷彿看到了率真的她樂觀堅強的讓自己的每一天過得充實,有意義。
她的一些關於人生的感悟和心靈隨筆也是給我帶來很多啟迪。“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里,其中並無舟子可以度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在這萬丈紅塵之中,所有曾經,皆是過往的風景。漂泊在異國他鄉的遊子,心中抹不去淡淡的憂愁。唯有用文字來寄託自己的心情。思緒萬千,千山萬水走過,留下萬般相思之情。“生命的滋味,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嘗一嘗啊。”有驚喜,有遺憾,有相聚,有分離,這才是人生啊。
“起初不經意的你,和少年不經事的我。於是不願走的你,要告別已不見的我”……
-
4 # 江山js
我比較喜歡王安憶。
長篇小說《長恨歌》是她的代表作。《長恨歌》講述了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其中交織著上海這所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生活在上海弄堂裡的女人沉壘了無數理想、幻滅、躁動和怨望,她們對情與愛的追求,她們的成敗,在我們眼前依次展開。王安憶看似平淡卻幽默冷峻的筆調,在對細小瑣碎的生活細節的津津樂道中,展現時代變遷中的人和城市,被譽為“現代上海史詩”。
四十年代,還是中學生的王琦瑤被選為“上海小姐”的第三名,被稱作“三小姐”。從此開始命運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的“金絲雀”,使她從少女變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難,王琦瑤成了普通百姓。表面上日子平淡似水,內心的情感潮水卻從未平息。與幾個男人的複雜關係,想來都是命裡註定,也在艱難的生活與心靈的糾結中生下女兒薇薇並將她撫養成人。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瑤難逃劫數,女兒同學的男朋友為了金錢,把王琦瑤殺死,使其命喪黃泉。
臺灣知名學者王德威曾在《海派作家 又見傳人》一文中評價王安憶,認為她的創作是對海派女作家張愛玲的繼承與補充,都善寫上海的風情與女人,但筆鋒卻不相同,張愛玲是抱著反諷的心情來精雕細琢,而王安憶是平淡的、同情的態度來講述故事,自創作以來就不斷對小說的創作技巧與形式進行創新與研究,曾經從事過傷痕文學、知青文學、尋根文學的創作,但是創作的題材以知青在鄉村的生活為主,雖然題材單一,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九十年代的《長恨歌》這部長篇小說以龐大的空間建構及時間流程,豐富的人物活動敘述了上海的歷史,刻畫了上海的女性,審視了上海的文化。在這部小說中,王安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突破。
王安憶的《長恨歌》描寫的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將這座城市寫成一個在歷史研究或個人經驗上很難感受到的一種視野。這樣的大手筆,在目前的小說界是非常罕見的,它可說是一部史詩。這也是《長恨歌》的獨特之處。我認為文字重要的不是故事發生的年代,而是寫故事的年代,作者要寫一座城市,便直接跳入小說的發展程序,人物的人生經歷中去發表對上海這座城市的看法。用細膩的筆調敘述了上海普通市民王琦瑤坎坷一生的命運,王琦瑤的形象也蘊含了王安憶對上海這座城市的記憶。《長恨歌》可定義為發生在都市民間的故事,王安憶把幾個不同的歷史時代作為小說的寫作背景,憑著她對上海的熟悉以及對上海女孩子心理狀態的細緻揣摩,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上海小姐”— —王琦瑤這樣一個人物,文字的故事以她為中心展開了一系列生活場景敘述。她是選美選出來的上海三小姐,有著美麗的容貌,在每一個特定年代裡,都會出現一個與她有著情感糾結的男人,雖然是起烘托作用,但在王安憶的筆下也深深留下了屬於他們自己階層的烙印。不同的男人、不同的身份與地位,有高官、有攝影師、有無業的富二代都試圖佔據她的情感,但又都以失敗告終。
另外,王安憶打破了創作的封閉空間,在她的小說中縱橫交錯有兩個空間:上海與鄔橋,使時間在這兩個空間中自由穿梭。城市空間形式成為王安憶敘述文字空間形式,而上海這個城市被塵封多年的神秘感又給了王安憶以歷史的衝動和訴說的可能。我們可以這樣說王安憶用時間追憶的方式將縱橫交錯兩個空間密切聯絡在一起。這個特徵在《長恨歌》中表現尤為突出。王安憶曾自述過:“《長恨歌》是一部非常非常寫實的東西,在那裡我寫了一個女人的命運……我要寫的是一個城市的故事。”透過對主人公王琦瑤一生細膩的描寫,以一個女性的眼光,以一顆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沉浮的平凡上海心去看上海,去探索上海這座城市的精神。她有著對生命和美的獨特審美視角。王安憶在《長恨歌》中反覆描述在光與暗的轉換中永恆流逝的時間,帶有某種虛無的東西,使文字透出一種如煙的塵世感,這也奠定了小說的感情基調。
-
5 # 共贏888
我來答:近現代你喜歡好的女作家是誰?
近期有個人女的,名字我不認識那兩個字。我讀了他的生活流水賬寫的很好,雖然我不認識她我還是很敬佩的。
-
6 # 憂國憂民士大夫
近現代的女作家不多也不少,都是及其優秀的女子。其中,我最喜歡三毛。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醫院去世,年僅四十八歲。三毛是臺灣最受讀者喜愛的作家之一。
這裡有幾句她的話,我覺得真好,大家可以共同鑑賞。
1、飛蛾撲火時,一定是極快樂幸福的。
2、夢想,可以天花亂墜,理想,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坎坷道路。
3、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4、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
5、如果有來生, 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恆, 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土裡安詳, 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灑落陰涼, 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 從不尋找。
6、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動人的,任他是誰。
-
7 # 一葉扁舟88
近現代以來,我最喜歡的是作家張愛玲。張愛玲是一個個性獨特的女性作家,她極具創作才賦:三歲背唐詩,八歲開始寫小說。在陳子善(張愛玲研究者)的講座裡提到,她在一九三九年的徵文大賽裡發表了一篇“我的天才夢”的文章,榮獲名譽獎第三名。在她的這部處女作中,她講到了自己的一些與眾不同的方面。凌晨兩點起來,我枯坐桌旁整理著蒐集來的各種舊報舊書資料,無意間發現了她的名作巜紅樓夢魘》,是她晚年巜紅樓夢》的考據文章。她在這一點還是有權威的,主席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她自五歲開始讀紅樓夢,一直到老,已經讀了很多版本的巜紅樓夢》及相關論著。她對《紅樓夢》的痴迷影響到了自己的寫作,她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受其影響!
張愛玲的父親愛背傳統經典,她也受父親的影響而浸潤於傳統文化的滋養之中!她的個性獨特是其人性的閃光點,不人云亦云,方顯自己的光彩!我喜歡張愛玲這樣的人,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一切!
-
8 # 安全文化
張愛玲:張愛玲7歲開始寫作自己的生涯,一生中創作了《傾城之戀》、《半生緣》、《金鎖記》等膾炙人口的經典名著,用一支筆把現實寫得孤獨又清晰。
-
9 # 東西渡
張愛玲是故事性 全域性意識 文化潛意識深處折射出的人性 ,高感性+高概念+交匯出了時代精神,展開了人的本能層和公開自我的博弈,隱晦深刻,畫面視覺和聽覺喚醒了集體意識的律動,原來歷史我們從來沒有離開,歷史也不是黑白!
-
10 # 觀自在籃球
近現代,我最喜歡的是新加坡女作家尤今。
剛剛開始拜讀尤今的書是在小學時候,懵懵懂懂地到圖書館去借書,大道理的書我總是看不懂,於是簡單題目的書總是輕易可以勾起我的興趣。就這樣我開始讀尤金的書。她出生於馬來西亞,祖父原來富碩,尤金母親擁有良好的出身和個性,下嫁與當戰士的尤金的父親。結婚後母親和父親一路攜手走過風風雨雨,母親面對生活的窘迫和經濟的拮据,生兒育女扶持夫君的狹縫中仍然堅持讀書識字,追求知識,這很大程度地影響了尤今(現在看來,也影響了我)。他們全家後來搬到新加坡,經過最初幾年的顛婆後,日子慢慢穩定好轉起來。尤金的專業是中文,大學畢業後曾經在圖書館工作,後來當報社記者,結婚後成為一名國文老師,她的一生都是在和文字打交道。書中滿滿地洋溢著尤今對方塊字的熱愛,透過書中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
開始拜讀的是尤金的散文,閒閒散散地記錄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最後點睛的幾句話確實讓人心頭一沉,以這樣的方式來講道理,勝過千言萬語。再後來拜讀她的遊記,那是多麼有意思的故事啊,我好奇地發現世界原來是很大的,有黑人,拉美人,白人,每個人都在尤金的故事裡活動起來了,有好有壞,有善有惡,多麼生動有趣。喜歡上她的書是多麼容易的事情,於是我就開始瘋狂地借遍了圖書館中所有含有尤金字樣的書呵呵。她的書在我的童年裡是那麼美好的一筆。
那個時候的一個小城鎮,民風淳樸而封閉,我生活在方圓幾里,街坊鄰居遙呼相應的環境中。我的眼裡,世界只有那麼一點點大。透過尤金的書,我知道了南洋,馬來西亞,新加坡,墨西哥,紐西蘭,澳洲,美國,加拿大等等,也許不誇張地說,是尤金開啟了我對世界的好奇心!
有人說一個好的作家可以改變一個讀者的人生,我是相信的。這個好的作家只是把她的工作做得很好,盡最大的努力去寫書,可是世界上那麼多看的人,她又是改變了多少人的人生而不自知呢?
-
11 # 傳統文化小神嘆
喜歡楊絳
“我不是專業作家;文集裡的全部作品都是隨遇而作。我只是一個業餘作者。”喜歡她為人謙遜,默默耕耘,一生奉獻。
楊絳作品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有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
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
小說有《倒影集》、《洗澡》;
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說》;
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等。
-
12 # 悲道
我最喜歡的是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初名閨瑾,乳名玉姑,字璿卿,號旦吾,東渡後改名瑾,字競雄,自號“鑑湖女俠”,筆名鞦韆,曾用筆名白萍[1],祖籍浙江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生於福建雲霄[2],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3][4],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是華夏傑出先烈、民族英雄[5],她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反封建主義和爭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業。[5]第一個為推翻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女英雄[6],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權女學[7],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8]。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
作品 型別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詩詞
《對酒》 詩詞
《滿江紅·小住京華》 詩詞
《感懷》 詩詞
《感時》 詩詞
《秋瑾詩詞》 詩詞
《秋女士遺稿》 小說
《秋女烈士遺稿》 小說
《精衛石》 小說
《秋瑾遺集》 文集
《秋瑾女俠遺集》 文集
《秋瑾史蹟》 文集
《秋瑾集》 文集
收起
-
13 # 一隅之間
喜歡嚴歌苓。
第一次認識她,是因為《金陵十三釵》。這個電影讓我感動,當我知道是改編她的作品時,我驚呆了。
從此她的小說,或是改編於她的電影電視劇我都一絲不漏的翻來看了。
她的作品有:長篇小說《寄居者》《小姨多鶴》《第九個寡婦》《雌性的草地》《馬在吼》《一個女人的史詩》 《穗子物語》 《花兒與少年》《無出路咖啡館》《人寰》《扶桑》《一個女兵的悄悄話》……
中、短篇小說集《也是亞當,也是夏娃》《誰家有女初長成》 《風箏歌》《失眠人的豔遇》《流淌河》 《少女小漁》 《紅羅裙》……
被拍成影視的有:《歸來》《芳華》《金陵十三釵》《小姨多鶴》《第九個寡婦》《鐵梨花》《幸福來敲門》《一個女人的史詩》《娘要嫁人》等……
1970年,嚴歌苓考入成都軍區,成為一名跳紅色芭蕾舞的文藝兵。
1978年發表處女作童話詩《量角器與撲克牌的對話》。
1980年,發表了電影文學劇本《心絃》,次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成影片。僅僅只有二十餘歲的嚴歌苓開始在文壇崛起。
1983年,嚴歌苓調到鐵道兵政治部擔任創作員,豐富的軍旅生涯為她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當年嚴歌苓退伍,她的長篇小說《雌性的草地》及短篇小說《天浴》和《少女小漁》,均創作於這一時期。
2009年2月,嚴歌苓擔任編劇的《梅蘭芳》剛“下線”不久,張藝謀又選中了她的《金陵十三釵》,這又將是一部大製作的電影。同年,由趙薇主演的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一個女人的史詩》熱播,嚴歌苓再一次被大眾所熟悉。11月,嚴歌苓最新長篇小說《寄居者》出版熱賣,嚴歌苓又迎來事業新高峰。
嚴歌苓走上了創作之路後,進入魯迅文學院作家研究生班,與莫言、餘華、遲子建成為同學。後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文學寫作系就讀,獲藝術碩士學位及寫作最高MFA學位,成為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百年建校史上的首位華人校友。
其創作的“王葡萄”、“扶桑”、“多鶴”等主人公開創了中國文壇全新的文學形象。其作品無論是對於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
她吸收西方世界“文藝復興”以來所形成的對“人”的價值觀的透視,開始用西方文藝理論的價值判斷來重新審視“東方人類”。
作品中,這些女性人物,在各種文化、政治、觀念的夾縫中磨礪輾轉,呈現出令人震撼的豐富深邃的“人性”,引起讀者深深的悲憫之情。
-
14 # 阿鹿閱讀
三毛
她的文字,她的個人魅力都是令人非常的震撼和吸引。就像一瓶美酒越是慢慢品味就會覺得特別的有味道。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
幼年時期的三毛就喜歡讀書,五年級下學期第一次看《紅樓夢》。初中時期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學,由父母親悉心教導,在詩詞古文、英文方面,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實,沒有太多的粉飾,而是展現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與趣味。三毛經歷了灰暗的少女時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時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調。這種對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來,並對她日後的寫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宮內膜肥厚,住進臺灣榮民總醫院,3日開刀完成手術。4日清晨,醫院清潔女工進入7樓婦產科單人特等病房,打掃浴室的時候,看見坐廁旁點滴架的吊鉤上,懸掛著三毛被尼龍絲襪吊頸的身體。她身著白底紅花睡衣,現場沒有任何遺書。法醫推斷三毛死亡的時間是凌晨2時。
-
15 # 茅臺鎮大福酒業集體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陳懋平(後改名為陳平),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區)人。1943年出生於重慶黃角椏 。中國現代作家。
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
-
16 # 女見
楊絳先生的文章,只要深讀過就一定會著迷。
喜歡楊絳,也不是因為她女作家的身份,喜歡她,是先愛上了她的文字,樸實、細膩的筆調下,藏著的是生活細節中的大智慧。
最先接觸楊絳先生的作品,是拜讀了她的《我們仨》,裡面都是圍繞錢鍾書先生、楊絳先生和他們的女兒三個人物的普通日常而寫。
裡面有一段描述,說的是他們被下放到農村勞動一事,他們夫妻二人都已經步入老年,一輩子也沒怎麼做過體力,卻在農村做著現在年輕人都吃不消的事。同時,又經歷著痛失最愛女婿的打擊,楊絳先生對這些經歷,沒有半點埋怨,她平淡的描寫,從容的應對,又堅韌的讓人動容。
在她的文字中,分明看到了這位老人高貴的品質,這是一種啞光卻不暗啞,低調卻不哽咽,醇香卻不刺鼻的品質,它像北極光:明亮、堅韌、耐寒,在人格的高緯度閃閃發光。
她和錢鍾書的婚姻生活,也是大多女子夢寐以求想要的愛情,是細水長流的,又不失浪漫幽默。無論環境好壞,富貴或盆窮,總是不離不棄,心繫對方。即使在最瑣碎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麵前,他們都始終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如:楊絳在家做家務時,錢鍾書怕她太累,自己就偷偷拿著衣服在洗手間去洗,雖然他根本洗不乾淨,楊絳知道後還是心裡很暖。
類似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他們身上有太多我們年輕人需要學習的精神。而楊絳本人,無論是在婚姻中,還是個人文學事業都給我們做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
17 # 凡人凡心23
我最喜歡的女作家是瓊瑤。瓊瑤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靡大陸的臺灣著名言情作家。家喻戶曉的影視劇《幾度夕陽紅》丶《還珠格格》等等就是根據其同名小說改編的。根據瓊瑤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非常多,不一一列舉了。看過她的小說《情深深雨濛濛》,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
18 # 有譯思
感謝提問!
我最喜歡的近現代女作家是舒婷。
尤其是崇尚她在《致橡樹》裡提到的愛情觀。
在詩中,她摒棄了五種傳統的愛情觀:(1)“凌霄花”的“攀附”式愛情;(2)“鳥兒”的“單戀”式愛情;(3)“泉源”的“奉獻”式愛情;(4)“險峰”的“襯托”式的愛情;及(5)“日光、春雨”作象徵的“寵溺”式的愛情。 表現了自己作為現在女性別具一格的愛情觀:(1)地位平等——“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2)親密無間——“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3)心心相印——"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4)各有所長——“你有你的銅枝鐵幹,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5)同甘共苦——“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6)自由忠誠——“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我想真正的愛情就應該是這樣,而且,我也在這種愛情觀的指導下,找到了自己的“Mr. Right”。
-
19 # 橘子心甜
現代文學史上比較有名的女作家,張愛玲當然算一個了.一般對女生來說,張愛玲的小說就好象張小嫻的散文一樣,非讀不可。張愛玲從四十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生涯。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說合集《張看》、中短篇小說集《傳奇》、以及《傾城之戀》、《秧歌》、《赤地之戀》《年青的時候》、《花凋》、《創世紀》、《連環套》、《紅玫瑰與白玫瑰》、《殷寶灩送花樓會》、《等》、《桂花蒸,阿小悲秋》等小說。晚年從事中國文學評價和《紅樓夢》研究。事實上,張愛玲在五十年代已完成她最主要的創作,包括《傾城之戀》、《金鎖記》、《赤地之戀》、《半生緣》等等。
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和頹廢的大城市中鋪張曠男怨女,演義著墮落及繁華。對於這個傳奇一樣的女作家,她的人生也是頗具色彩的。對女人來說最怕嫁錯郎,與胡蘭成的一段婚姻給了張愛玲很大的感觸,因此也有了那句”出名要趁早,賺錢要趁晚”。
記得我最早讀張愛玲的小說是初中的時候,那個時候她的<<十八春>>(又名<<半生緣>>),裡面蔓禎和世鈞的愛情深深地打動了我, 於是我昏天黑地讀完了張愛玲全集,腦子裡全是模模糊糊的30年代上海燈紅酒綠。
我最喜歡的是《金鎖記》,因為這片小說是張愛玲仿《紅樓夢》最成功的一部作品. 這是一個關於"原欲"的故事,一個令人驚心動魄的人性變態和人性異化的故事。張愛玲的小說都與女性和"女性與金錢"的關係有關,為了生存或為了不至於受窮,她們把婚姻看作是自己惟一的目標,以青春作婚姻的代價,又是以金錢為最終目的。
這部作品不僅寫了人的物慾(財欲),寫了姜家二奶奶曹七巧為了能進入雖然已經破落但仍然是貴族大戶的姜公館,嫁給了患骨癆的廢人姜二爺。而且,還突出地描寫了人的情慾(性慾),在做上了二奶奶後,畸形的婚姻造成了畸形的性格,使她對男女情事十分敏感,也自然地將情感集中在當時她能接觸到的惟一男性三少爺季澤身上。然而,當情慾得不到滿足後,物慾便成為了她生命的惟一中心。
同時,這也是一個關於"報復"的故事,一個關於"禁錮"的故事,一個用物慾報復情慾,一個因情慾被長期禁錮而變異後演化為更為瘋狂的物慾的故事。按照弗德依德的學說,原欲就像一條河流,如果它受到阻礙,就會溢向別的河道,直接導致性錯亂心理和性變態行為。七巧家原是開麻油店的,她年輕時也有中意她的肉店小夥,還有她哥哥的結拜兄弟喜歡她,稱得上是"麻油西施",雖然粗魯潑辣,卻充滿活力。
但做了姜家二奶奶後,愛情當然是沒有的,連情慾也得不到滿足,更令人窒息的是,誰都輕視她,連丫環都敢對她冷嘲熱諷,加上封建禮教的壓抑,她不得不強壓情慾之火,"迸得全身的筋骨和牙根都酸楚了"。於是,她渴望著三少爺的愛,但風流成性的季澤誰都敢沾,就是不願越叔嫂之防。
當她最後一點情慾之火熄滅後,開始變得刻薄冷酷,開始進行瘋狂的報復。她先是"戀子",要兒子整夜地陪她抽大煙,以探聽和渲染兒子與媳婦的房事為樂趣,逼得兒媳守空房。後又"妒女",自己沒有得到的幸福生活,連自己的女兒也別想得到。最後,終於淪落為一個眼中只有金錢沒有親情的惡毒殘忍的魔鬼。當然,這也是一個"害人害已"的故事。
曹七巧與葛薇龍、白流蘇等女性不同的是,她的婚姻一開始並不是她自願的,完全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她當時只是受害者和受虐者,但是,當她無論怎樣努力也得不到幸福後,當她開始對她的親人進行報復後,她便成為了害人者和施虐者。此外,這也是一個關於"宿命"的故事。在作者眼裡,曹七巧的婚姻只是一個買賣(張愛玲小說中的婚姻實際上全都是買賣),她賣掉了自己的一生,得到的只是一點金錢。
因此,她生命中最可寶貴的當然是金錢而不會是家庭與親情。當她與季澤的愛情化為泡影后,特別是當她看清楚了季澤重新找上門來只是為了算計她的財產時,她對所有的男性都絕望了,因而對整個世界都絕望了。她得出的結論就是:"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錢。""這是個瘋狂的世界~"所有的人都被一種無形的魔力所控制,人的命是天定的,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
這就是張愛玲所要表現的"傳奇"故事,所要表現的世界的無情和人生的蒼涼。正因為如此,曹七巧一直被人們看作是張愛玲筆下最完整的女性形象,最厚實的小市民形象,甚至可以說是張愛玲為20世紀中國文學貢獻的一個獨一無二的具有經典意義的藝術形象。
-
20 # 掌上非遺
冰心,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在我兒時上學,一篇《小橘燈》在我的心裡烙下深深印記。文章形象地刻畫了一位在艱難的生活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善良堅強的農家少女的形象。作者從小處著手,選取了小姑娘打電話、照看媽媽、與“我”攀談、做小橘燈送“我”這幾件平凡的事情,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將一個早熟、堅強、勇敢、樂觀、善良、富於內在美的鄉村貧苦少女的形象描繪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作者在敘事之後所寫的一段抒情文字,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它深化了主題,揭示了小橘燈的象徵意義——象徵著蘊藏在人民心中的希望和火種,象徵著光明。
回覆列表
最喜歡的是梁鳳儀,她於1949年1月17日生於香港,原籍廣東新會。香港財經作家、企業家。作為知識女性,梁鳳儀曾在香港和英美等地修讀過文學、哲學、圖書館學及戲劇學,獲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學位。
1989年,梁鳳儀推出第一部小說《盡在不言中》被人熟知。而後,陸續出100本書,共計1000萬字。1995年,梁鳳儀與黃宜宏結婚,並共同創立勤+緣媒體服務公司,進行電視製作、公關、廣告三線發展。2003年出任北京市政協第十屆委員。2010年10月22日增補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2014年5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梁鳳儀榮譽院士銜。梁鳳儀是20世紀90年代來中國內地、香港以至海外華人社會深受歡迎的女作家之一,又是香港商界和出版界事業有成的女強人。梁鳳儀是具傳奇色彩的才女之一,在商業上,她首次創業即開先河,引入菲律賓傭工,為萬千香港家庭服務;在寫作上,她是華語財經小說創作的開山祖師,已出版超過100部作品,全球銷量逾1000萬本。同名小說不斷被改編成電視劇,如《第二春》《豪門驚夢》等,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
在一次鳳凰衛視的採訪中,梁鳳儀說:心態是這樣子,要求自己完美是必然性的,你只是要做不到完美的時候,你用什麼態度去處理。就是勤奮而隨緣,這就是最好的處理方法,要是你說我輕鬆點,我什麼都不要求自己,沒有進步,沒有成就,生活受到壓力一定的,一樣有壓力的。這個不可能沒有的,倒不如你勤奮,你要求自己,超越自己,挑戰自己。可是都沒辦法做到完美,沒辦法做到你的理想的時候,我已經盡力了,反而你會很開心。